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作者:李培艳李建法高玫香杜松山王晓艳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9年第10期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目前,高职院校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依据自身具体情况改革专业课程与人才培养模式。从实际效果来看,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最佳。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岗位群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根据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进行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课程改革目標。据此,本文对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一流专业建设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J201809)。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

课程体系改革

1.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而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实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为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2.设计步骤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与建设主要分为三大环节。首先是专业调研。专业调研主要是为了形成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切实有效地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体调研工作是充分了解行业与企业发展状况、趋势、人才需求、职业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相关要求,以及学生的就业方向等。其次是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专家进行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邀请的专家最好是行业、企业具备丰富经验与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技术骨干,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职业岗位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最后是以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与改革,主要为了构建可以全面体现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3.结构及特点

通过设计步骤构建课程体系可以真正意义上体现职业导向,课程体系是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确定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式方法,并达到一定的职业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应就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进一步明确课程与岗位之间的贴合度,根据专业工作逻辑,针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安排,并依据岗位工作过程对学生进行具体化和个性化教学,基于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行为规范化,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4.改革目标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全面详细地规划应用化工技术一流专业建设目标,实现专业课程的创新与改革。高职院校还应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中深化校企合作,落实产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理念,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标准。切实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要素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中,把国家创新发展的理念始终贯穿到人才培养实践中,打造专业特色,寻找新型专业建设增长点,为区域化工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化工专业技能型人才。切实结合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在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学标准开发与建设、课程优质资源利用与开发、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力争有更具实质性的突破,争取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独具特色、成效显著的一流高职专业。

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1.教学内容与改革

高职院校应针对化工产业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化工类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持续落实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结合、四项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依据区域现代化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以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设计为载体,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虚拟仿真与真实情境训练相融合、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

能强化有机融合。通过行业企业实习、校内技能强化训练、企业岗位实习、毕业生顶岗实习等多元化实训方式,配置完善的、灵活的学期运行机制,突破传统课程体系建设思想,构建化工人才培养新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工学结合教学理念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从根本上提高校内外专业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训练在课程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形成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高职院校应以典型化工装置岗位能力为切入点,贯彻落实课程体系和化工企业典型岗位能力之间的有效衔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引进典型化工产品生产流程与工作任务等内容,并根据“一个中心、二条主线、三个结合、四项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化工工艺岗位专业知识能力需求分析,制订并健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相关标准。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高职院校应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性为依据,切实结合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结合、四项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分层次组织并完善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专业课程改革项目与情境化教学实例分析。在各建设环节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有效利用,全面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信息化资源应用水平,优化并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内化吸收新引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分层次提高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所占的比重,提高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水平。

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校内实践

高职院校在优化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同时,应该建立健全实训功能,扩展新型实训基地。通过启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整合并完善既有专业实训资源,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配备有机和无机实验室、化工原理与模型实验室、化工仪表实验室设备等,进一步针对基础设施进行优化与改造。根据当前我国同类院校化工专业建设标准,榆林学院新建了模拟仿真工厂,基于化工仿真教学软件,添加了化工装置仿真软件,对化工实践训练中心进行了重新布局和优化,增加了一部分新型設施设备,并购置化工生产仪器仪表、自动化HSE教学比赛设备,从而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化工工艺专业学生实践训练与技能比赛专项训练的多元化需求。学院通过定期更新实训基地,构建了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仿真共享实训实习基地,以此提升学院的综合竞争力。

(2)校外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