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付春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准考证号:
姓名单位联系方式
设计者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24时计时法》
学科数学学段:中段年级三年级
课标领域数与代数
教材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 . 7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4时计时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课标中强调要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理解这些常见量的实际的含义,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这些常见的量有关的实际问题。
与“24时计时法”相关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的主旨思想定位为: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从原有认知出发,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把感性的经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从而把握知识的本质。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原有认知,本课力求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通过沟通学生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图像语言、动作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在沟通、接纳中发现规律并掌握两种计时法互化的方法,在提升学生原有认识的同时,不断培养他们数学的思维品质。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对教材的整体分析
“认识时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人教版教材是分4次编排的
一年级下册:
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会看钟面读、写几时几
分,并用文字和符号表达出来,知道时和分之间
的关系。
三年级下册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实物认识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24时计时法,能借助图形或者符号进行2种计时法之间的转化,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思维方法。
纵观教材的整体编排,注重从学生原有认知出发,突出体现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年级上册
结合生活实际,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
念,知道秒和分之间的关系,会借助图形和符号进
行有关时间的简单的计算。
一年级上册:
初认钟表,认识整时和半时,并用文字和数
字符号的方式表示出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
与此同时,对同一知识点教材力求呈现不同的表达方式,注重了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组合和相互沟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渗透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2.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多次学习过有关钟表的知识,对于24时计时法,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这些原有认知对他们今天的学习将产生什么影响呢?我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2个问题的调研:
问题1:你知道下午1时还可以怎样表示? 调研对象:本年级学生,共128人。 学生对于此问题的回答出现了以下情况:
问题2:下午1时为什么可以用13时表示出来?写一写或画一画你的想法。 调研对象:第一题回答正确的部分学生(22人) 学生的解释出现了下面几种情况:
知道 不知道 正确表述
(13:00) 96人 表示有欠缺
(下午13:00) 9人 23人
75%
7%
18%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原有认知,了解24时计时法,进行2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对于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教材呈现了3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文字描述、图形、算式。每种方式都正确的表达了2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几种语言之间的沟通、转化,从而发现规律,概括转化方法。
82%
运用图形语言表达
运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表达。运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达运用纯文字语言表达
每种表达方式的比例如下:
这里面2个数据引起了我的注意:90.9%,大多数学生需要借助形象的图形语言才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0%,没有一个学生可以直接用符号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说明什么?
(1)学生对于两种计时法的转化方法只是建立在直观经验基础上的,还不能进行抽象概括。
(2)现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必需借助形象支撑才能进行简单的概括”,因此,“两种计时法转化方法”的抽象概括必将成为他们学习中的难点。
(三)我的思考:
1.82%的学生对24时计时法有了初步的认识,这种认识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吗? 面对18%一无所知学生,怎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引导他们的思维与大多数学生接轨? 2.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面对这些不同的想法,什么样的学习过程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面对这样的思考,我认为必须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
首先,从学生原有认知出发,引导他们在自主表达的过程中,借助图形的形象支撑理解知识的重难点,在寻找不同“语言”表达共生点及相互转化中,及时引领学生抽象概括,从而把握知识的本质。
其次,面对学生的不同表达,要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引领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走向抽象”由“曲”变“直”,使学生在的倾听、接纳中逐步感悟思考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11人
50%
2人
9.1%
0人 0%
6人 27.3% 3人 13.6%
0人 0% 0人 0%
20人 90.9%
(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在学生自主表达对24时计时法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沟通多种语言表达方式之间的联系,在帮助学生提炼方法的同时,渗透“化曲为直”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初步感受“以形象支撑思考”学习方法的优越性,为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
时刻。
2.在观察、倾听、交流中,感悟不同“语言”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沟通、转化
中深化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抽象概括出2种计时法的转化方法。
3.感受不同计时法的优越性,渗透化曲为直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教学难点:概括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的方法。
教学流程(可选项)
一、谈话引入,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二、自主探究,认识24时计时法
(一)初步感受24时计时法的产生。
(二)探究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的方法。
(三)区分比较两种计时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1.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同学的画。(课件出示学生的画)
2.你能清楚的说出他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吗?
监控:早上8时,小男孩正在上课。或者晚上8时,他正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