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上腺疾病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上腺皮质癌:肾前上方大块软组织密度肿块,圆形或 分叶,边界清,内含低密度坏死区,少数可见钙化及囊 变,一般不超过中线。临床表现Cushing综合征或肾上 腺性征异常。
肾母细胞瘤:多位于肾内,形态光整,边缘清楚,钙化 少见。超过中线少;淋巴结侵犯晚;侵犯血管多。
淋巴肉瘤:CT表现为低密度结节状融合的淋巴结,一 般不出现钙化,肾脏移位较轻。
畸胎瘤:CT典型畸胎瘤呈混杂密度,含钙化,囊性软 组织及脂肪成分,包膜清楚。
肾母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 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中。 由于瘤细胞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去甲肾上 腺素和肾上腺素,临床上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 压、头痛、出汗、心悸及代谢紊乱症群。
肾上腺出血
神经(节)母细胞瘤
起源交感神经及肾上腺髓质(2/3),胸盆颈脑亦可见。 神经节母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多见肾上腺以外部位。 5岁以下占74.5%,初诊多有转移*。
临床表现: • 半数腹部可触及硬结肿块常超过中线。 • 可伴腹痛、腹胀。头部包块,眼球突出,肝大,四肢 痛。 • 可有发热、贫血。 • 10%高血压、多汗、心悸、腹泻等,尿VMA(+)。
Ⅲ
散,椎管内肿块或双侧淋巴结转移。侵犯大血管。
Ⅳ
远处转移到骨骼、骨髓、软组织、实质器官淋巴结。
Ⅰ、Ⅱ期原发瘤伴肝、皮肤或骨髓受侵发,同位素扫描骨髓
Ⅳs
照片无骨髓转移的1岁以下婴儿。
Ⅴ
多中心肿瘤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预后
预后较差。 总治愈率30%~50%(1岁内75%,大儿
10%)。 与年龄、分期、基因有关。 完全切除原发瘤后1~2年后不复发属可能
治愈(仅少数几年后复发)。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鉴别诊断
肾上腺出血:多为双侧性,CT示软组织肿块,CT值与 出血时间有关,1~3周后肿物缩小,出现边缘性钙化随 着出血吸收,钙化收缩,肾上腺形态恢复。
嗜铬细胞瘤:多见6~14岁,肿瘤直径2-4cm,多为边 界清之实性或厚壁囊样改变,30%~70%双侧性,钙 化少,尿VMA、HVA阳性,临床常以高血压求诊。
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肾上腺外,好 发部位依次为:主动脉(75%)、膀 胱(10%)、胸部(10%)、头颈部和 盆腔(5%),其CT表现与肾上腺嗜
可伴发神经纤维瘤病或其他 铬细胞瘤相似,实验室检查有助于
神经皮肤综合症。
诊断。
嗜铬细胞瘤CT、MR表现
CT: • 大小差异大,可为1~10cm不等,多数小于5cm。 • 多位于肾上腺内,圆形或椭圆形,有包膜。 • 直径<3cm者,84%为实性,密度均匀;≥3cm者, 70%出现坏死、出血和囊变。少数可钙化。 • 增强呈弥漫性、点状或环形增强。(造影剂可诱发高
嗜铬细胞瘤
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
典型症状:阵发性高血压, 发作数分钟后缓解。(持续 性高血压阵法加重)。
心悸、头痛和大汗三联征。
10%肾上腺外、10%双侧、 10%恶性、
10%多发、10%家族性、 10%儿童发病、10%术后复发。
高血压,多汗,面红、心悸,
腹泻,有时可触及腹部包块。
尿儿茶酚胺(VMA)、高香 草酸(HVA)升高有助于诊 断。
儿童肾上腺疾病
影像诊断
肾上腺大体解剖
肾上腺位于双侧肾 上极、肾筋膜中。
右侧呈三角形,前 内为下腔静脉;外 侧为肝右叶、内侧 为膈脚。
左侧呈新月形,前 外为胰尾&脾血管, 后外侧为左肾上极, 内侧为膈角。
肾上腺血供丰富
肾上腺上/中/下动脉 肾上腺静脉 淋巴管伴行静脉
肾上腺
被膜 皮质
球状带 盐皮质激素
新生儿肾上腺相对较大,可为肾脏1/3,边 缘外凸。胎儿皮质6月消失,1岁后胎儿皮 质纤维组织开始退化,3岁时消失,此后肾 上腺边缘较直或略凹陷。增强CT值增加 ≤20Hu。
因肾周脂肪,T1显示为佳,与肝信号相等 或稍低;T2稍高,仍低于脂肪。
儿童肾上腺常见疾病
神经(节)母细胞瘤 肾上腺皮质增生 嗜铬细胞瘤 腺瘤 肾上腺皮质癌
骨转移为本病重要特点之一,可侵犯全身 骨骼(颅、股、盆发生率最高)。(核素 扫描)
婴儿期肝转移更常见。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分期
神经母细胞瘤Evans分期
分期
病变范围
Ⅰ
原发器官或组织
扩散至原发气管或附近组织,但不超过中线。有同侧区域淋
Ⅱ
巴转移。
中线部位肿瘤有一侧淋巴结受侵。
肿瘤超过中线,有双侧淋巴结转移。中线部位肿瘤伴双侧扩
血压危象)。
MR:肾上腺内外肿块,T1加权稍低于肝信号强度,T2 加权肿瘤信号强度明显增高,亦可显示出血信号强度。
图1
图2
图1平扫示右侧肾上腺区巨大肿块,边界较清,内可见大片状低密度坏死 灶(箭);b)增强扫描,示肿块实质部分呈持续性明显强化,坏死灶无强化 (箭),病灶与邻近肝组织分界更清楚。 图2 右侧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a) 平扫示右侧肾门旁一类圆形等密度 灶(箭),痛灶边界清楚;b)增强扫描,示病灶明显强化(箭),中央见小片 状稍低密度影。
束状带 糖皮质激素
网状带 雄激素&糖皮质激素
髓质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影像学表现
在CT图象上,正常肾上腺轮廓光整,边缘较平或略凹,绝不明显外突 或呈圆形。
肾上腺密度在CT平扫时与临近肾脏相似,大致均匀。
右侧肾上腺多呈线条影,与膈脚平 左侧肾上腺多呈倒“V”或倒“Y”
行。
型。
儿童肾上腺影像学特点
多不均匀,80%可见不规则钙 化。 增强检查肿块不均匀强化, 病变显示更清楚。
蔓延扩散征象
wk.baidu.comR:
骑跨隔上下肾盂、输尿管
• 均匀或混杂信号(出血、
虫蚀样充盈缺损
坏死),大钙化灶低信号, 小钙化不易区分。
椎间孔“哑铃状”征象 双侧下胸脊柱旁三角形增
宽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转移
初诊时40%~70%病例已有远处转移,常 见骨、肝、颅、肺(<10%)、少数胸膜、 纵隔淋巴结、心包。
影像表现
X线:
CT:
• IVU中上腹,密度偏低, 境界不清,少有完整轮廓,
肾上腺区大肿块,无包膜, 浸润性生长常跨越中线向对
50%有细沙粒样钙化(肾
侧延伸,包裹腹膜后大血管
上腺区、脊柱旁)。
,或侵入椎管内或肝脏密度
• 肾脏受压,肾盂肾盏外下 旋,变形拉长积水,偶见 破坏。输尿管外移绕行, 少数虫蚀样破坏、积水。
肾母细胞瘤:多位于肾内,形态光整,边缘清楚,钙化 少见。超过中线少;淋巴结侵犯晚;侵犯血管多。
淋巴肉瘤:CT表现为低密度结节状融合的淋巴结,一 般不出现钙化,肾脏移位较轻。
畸胎瘤:CT典型畸胎瘤呈混杂密度,含钙化,囊性软 组织及脂肪成分,包膜清楚。
肾母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 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中。 由于瘤细胞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去甲肾上 腺素和肾上腺素,临床上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 压、头痛、出汗、心悸及代谢紊乱症群。
肾上腺出血
神经(节)母细胞瘤
起源交感神经及肾上腺髓质(2/3),胸盆颈脑亦可见。 神经节母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多见肾上腺以外部位。 5岁以下占74.5%,初诊多有转移*。
临床表现: • 半数腹部可触及硬结肿块常超过中线。 • 可伴腹痛、腹胀。头部包块,眼球突出,肝大,四肢 痛。 • 可有发热、贫血。 • 10%高血压、多汗、心悸、腹泻等,尿VMA(+)。
Ⅲ
散,椎管内肿块或双侧淋巴结转移。侵犯大血管。
Ⅳ
远处转移到骨骼、骨髓、软组织、实质器官淋巴结。
Ⅰ、Ⅱ期原发瘤伴肝、皮肤或骨髓受侵发,同位素扫描骨髓
Ⅳs
照片无骨髓转移的1岁以下婴儿。
Ⅴ
多中心肿瘤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预后
预后较差。 总治愈率30%~50%(1岁内75%,大儿
10%)。 与年龄、分期、基因有关。 完全切除原发瘤后1~2年后不复发属可能
治愈(仅少数几年后复发)。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鉴别诊断
肾上腺出血:多为双侧性,CT示软组织肿块,CT值与 出血时间有关,1~3周后肿物缩小,出现边缘性钙化随 着出血吸收,钙化收缩,肾上腺形态恢复。
嗜铬细胞瘤:多见6~14岁,肿瘤直径2-4cm,多为边 界清之实性或厚壁囊样改变,30%~70%双侧性,钙 化少,尿VMA、HVA阳性,临床常以高血压求诊。
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肾上腺外,好 发部位依次为:主动脉(75%)、膀 胱(10%)、胸部(10%)、头颈部和 盆腔(5%),其CT表现与肾上腺嗜
可伴发神经纤维瘤病或其他 铬细胞瘤相似,实验室检查有助于
神经皮肤综合症。
诊断。
嗜铬细胞瘤CT、MR表现
CT: • 大小差异大,可为1~10cm不等,多数小于5cm。 • 多位于肾上腺内,圆形或椭圆形,有包膜。 • 直径<3cm者,84%为实性,密度均匀;≥3cm者, 70%出现坏死、出血和囊变。少数可钙化。 • 增强呈弥漫性、点状或环形增强。(造影剂可诱发高
嗜铬细胞瘤
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
典型症状:阵发性高血压, 发作数分钟后缓解。(持续 性高血压阵法加重)。
心悸、头痛和大汗三联征。
10%肾上腺外、10%双侧、 10%恶性、
10%多发、10%家族性、 10%儿童发病、10%术后复发。
高血压,多汗,面红、心悸,
腹泻,有时可触及腹部包块。
尿儿茶酚胺(VMA)、高香 草酸(HVA)升高有助于诊 断。
儿童肾上腺疾病
影像诊断
肾上腺大体解剖
肾上腺位于双侧肾 上极、肾筋膜中。
右侧呈三角形,前 内为下腔静脉;外 侧为肝右叶、内侧 为膈脚。
左侧呈新月形,前 外为胰尾&脾血管, 后外侧为左肾上极, 内侧为膈角。
肾上腺血供丰富
肾上腺上/中/下动脉 肾上腺静脉 淋巴管伴行静脉
肾上腺
被膜 皮质
球状带 盐皮质激素
新生儿肾上腺相对较大,可为肾脏1/3,边 缘外凸。胎儿皮质6月消失,1岁后胎儿皮 质纤维组织开始退化,3岁时消失,此后肾 上腺边缘较直或略凹陷。增强CT值增加 ≤20Hu。
因肾周脂肪,T1显示为佳,与肝信号相等 或稍低;T2稍高,仍低于脂肪。
儿童肾上腺常见疾病
神经(节)母细胞瘤 肾上腺皮质增生 嗜铬细胞瘤 腺瘤 肾上腺皮质癌
骨转移为本病重要特点之一,可侵犯全身 骨骼(颅、股、盆发生率最高)。(核素 扫描)
婴儿期肝转移更常见。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分期
神经母细胞瘤Evans分期
分期
病变范围
Ⅰ
原发器官或组织
扩散至原发气管或附近组织,但不超过中线。有同侧区域淋
Ⅱ
巴转移。
中线部位肿瘤有一侧淋巴结受侵。
肿瘤超过中线,有双侧淋巴结转移。中线部位肿瘤伴双侧扩
血压危象)。
MR:肾上腺内外肿块,T1加权稍低于肝信号强度,T2 加权肿瘤信号强度明显增高,亦可显示出血信号强度。
图1
图2
图1平扫示右侧肾上腺区巨大肿块,边界较清,内可见大片状低密度坏死 灶(箭);b)增强扫描,示肿块实质部分呈持续性明显强化,坏死灶无强化 (箭),病灶与邻近肝组织分界更清楚。 图2 右侧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a) 平扫示右侧肾门旁一类圆形等密度 灶(箭),痛灶边界清楚;b)增强扫描,示病灶明显强化(箭),中央见小片 状稍低密度影。
束状带 糖皮质激素
网状带 雄激素&糖皮质激素
髓质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影像学表现
在CT图象上,正常肾上腺轮廓光整,边缘较平或略凹,绝不明显外突 或呈圆形。
肾上腺密度在CT平扫时与临近肾脏相似,大致均匀。
右侧肾上腺多呈线条影,与膈脚平 左侧肾上腺多呈倒“V”或倒“Y”
行。
型。
儿童肾上腺影像学特点
多不均匀,80%可见不规则钙 化。 增强检查肿块不均匀强化, 病变显示更清楚。
蔓延扩散征象
wk.baidu.comR:
骑跨隔上下肾盂、输尿管
• 均匀或混杂信号(出血、
虫蚀样充盈缺损
坏死),大钙化灶低信号, 小钙化不易区分。
椎间孔“哑铃状”征象 双侧下胸脊柱旁三角形增
宽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转移
初诊时40%~70%病例已有远处转移,常 见骨、肝、颅、肺(<10%)、少数胸膜、 纵隔淋巴结、心包。
影像表现
X线:
CT:
• IVU中上腹,密度偏低, 境界不清,少有完整轮廓,
肾上腺区大肿块,无包膜, 浸润性生长常跨越中线向对
50%有细沙粒样钙化(肾
侧延伸,包裹腹膜后大血管
上腺区、脊柱旁)。
,或侵入椎管内或肝脏密度
• 肾脏受压,肾盂肾盏外下 旋,变形拉长积水,偶见 破坏。输尿管外移绕行, 少数虫蚀样破坏、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