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GIS应用》教学大纲

《GIS应用》教学大纲

《GIS应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GIS应用班级:09资环课时:64理论课时:16实验课时:48授课人:周炳喜《GIS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64 理论学时:16 实验学时:48学分:2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开课学期:第5学期课程修读条件:先修地理信息系统二、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使用通用GIS软件——ArcGIS Desktop,以及应用ArcGIS来解决本专业的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ArcInfo的基本操作,学习使用专业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并能灵活应用于实践,为学生专业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安排学生在学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之后开课,内容上注意与之衔接,并避免重复。

该课程实践性强,应用性广,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课程。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GIS的基础理论在专业软件中的体现,理解操作的理论背景。

2、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3、具备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存储等能力,并能应用空间分析方法来解决地理与规划问题。

4、能独立自主的应用GIS完成一项专业任务或解决专业问题。

5、掌握GIS的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的应用前景。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组成、功能、地理信息系统与CAD的区别、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的数据、GIS数据构成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空间事物与现实世界的对应表达关系。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发展动力。

二、主要教学内容1. 传统地图在分析、表达空间信息上的局限性2.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动力4、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第二章数据结构与数据管理(4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空间信息的组成、属性数据储存与管理、关系性数据库表达和查询、栅格数据模型及特点、矢量数据模型及特点,不规则三角网原理理解:关系型数据的结构、查询方式;栅格空间数据模型与矢量空间数据模型的比较和各自特点、适用范围;矢量型数据结构的比较(简单环状、拓扑);数据存储的五个层次了解: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拓扑关系的原理、空间与属性数据的管理方式。

GIS软件应用教学大纲

GIS软件应用教学大纲

GIS软件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gis软件应用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三.课程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及每一章的教学目标)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土地资源管理的专业课程之一。

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并使所学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能够以求进一步加强,并在掌控一定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较强的动手,即为专业软件的应用领域能力。

具体内容彰显在借助mapgis能够顺利完成空间数据的收集、编辑、处置、分析、输入和建库工作。

该课程是专门为地理科学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

目的是教授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认识与使用,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该软件实时对地理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制图、一体化管理、综合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示。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建议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重点讲清gis软件操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对gis软件中涉及二次开发的,主要讲清其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一般了解。

在内容上,既注意适当反映gis软件及其分支科学近年来的新发展、新成就,掌握新的软件的应用和方法。

更要注意当前及今后教材改革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新的软件的使用方法,使教学内容具有―定的超前性。

五.课程总学时总学时为52课时,其中上机练习32课时,讲解20课时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包含章、节、目以及对每一目的要点表明)及建议学时分配(一).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中1实验内容、要点和课时精心安排教学时数章节讲课实验一mapgis界面认识实验二图像校正处理第一节采用photoshop 预处理图像第二节采用mapgis预处理图像实验三文件管理2合计实验222222第一节文件创建第二节工程图例版制作实验四空间数据输入与编辑第一节文件创建第二节点输入与编辑第三节线输入与编辑第四节区输入与编辑实验五拓扑造区第一节拓扑处理数据准备第二节拓扑处理第三节注释赋属性第四节label与区合并实验六系统库管理第一节符号编辑第二节线型编辑第三节图案编辑第四节符号库、线型库、图案库拷贝实验七空间数据误差校正第一节数据准备第二节图形误差校正实验八空间数据投影变换第一节数据准备第二节标准图框生成第三节非标准图框生成第四节单点数据投影变换第五节空间数据投影变换实验九图形裁剪第一节图形裁剪第二节工程裁剪第三节注释赋属性第四节label与区合并3116112261122426111122664262实验十属性库管理第一节数据准备第二节属性编辑第三节属性连接实验十一地图库创建与编辑第一节数据准备第二节地图库创建第三节图库层类创建第四节图幅入库第五节输入图幅标识第六节图库保存第七节图库检索与查询第八节图幅数据检索输出实验十二报表定义第一节数据准备第二节报表定义第三节区属性导入报表第四节excel数据转为mapgis数据实验十三图形输出第一节数据准备第二节创建拼版文件第三节注释赋属性第四节label与区合并实验十四属性数据分析第一节数据准备第二节属性分析第三节文件组合实验十五空间分析第一节数据准备第二节缓冲区生成第三节迭加分析4264222264222第四节空间分析结果输出实验十六dtm模型第一节数据准备第二节数据处理第三节高程剖面线生成第四节grd模型总计252252(二).各章节教学内容实验一mapgis界面认识1、实验目的与建议(1)、掌握mapgis6.6系统参数设置。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应用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应用教学大纲

《835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考研复习大纲(2017年)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空间数据结构、采集、处理、建库、分析、制图展示、应用型GIS开发等概念和理论,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和科学思维等,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闭卷考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徐敬海、张云鹏、董有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四、试题类型: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概论(15分)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类型、功能、研究内容。

第二章、地理空间数据表达基础(15分)理解地理空间与地理坐标系。

掌握常用地图投影。

第三章、空间数据模型(20分)了解地理信息与地理现象、空间对象及其定义、理解空间对象关系。

掌握空间对象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

理解面向对象空间数据模型。

第四章、空间数据的获取(15分)掌握空间数据的内容了解野外数据采集与地图数字化方法。

掌握空间数据互操作定义与应用。

第五章、空间数据处理与质量评价(15分)了解空间数据处理基本算法。

掌握图形编辑、拓扑关系的自动建立、图形的裁剪与合并、图幅接边、坐标变换、地图投影与投影变换、矢量栅格数据的相互转换过程与方法。

掌握空间数据质量评价与控制的方法。

第六章、空间数据存储与管理(15分)了解空间数据库模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掌握空间数据引擎的概念和应用掌握空间数据组织、空间索引方法。

理解NoSQL技术第七章、空间分析(20分)掌握空间查询、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空间统计分析方法。

掌握DEM的主要表示模型、DEM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DEM的建立、 DEM的分析与应用方法。

《GIS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GIS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GIS原理及应用》Ⅰ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质工程课程编号:31160214 课程类别:必修课课内学时:36 开课学期: 7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各方面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课程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理论,结合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使学生初步掌握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算法,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的使用。

(三)课程的重点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关算法,熟悉相关软件的使用。

(四)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学生要有一定的数学、地理学、美学、计算机科学、地图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空间数据结构;GIS的数据模型;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第三章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概述;空间数据的地理参照系和控制基础;地理实体分类和数据编码;空间数据的采集;GIS的数据质量;空间数据标准。

第四章空间数据的处理矢量数据拓扑关系的自动建立;矢量数据的图形编辑;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空间数据的压缩处理;空间数据的结构转换;空间数据的插值方法;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空间数据的更新处理。

第五章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空间数据的查询;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数字高程模型分析;空间数据的叠置分析;空间数据的缓冲区分析;泰森多边形分析;空间数据的网络分析;空间距离的量算;空间分析模型。

第六章空间信息的可视化空间信息与可视化;地图语言与符号库;空间数据的可视化;电子地图;动态地图;虚拟现实技术的空间。

第七章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GIS的应用概述;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的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的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决策应用;Web GIS概述。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Principle & method of GIS spatial analysis课程编码:12023011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适用范围:06地理信息系统学分数:3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软件与应用实验学时数:54 其中:上机学时:18考核方式:考试制订日期:2006年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审核者:夏丽华执笔者:崔海山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认识和理解地理信息的新的方式,是地学研究中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区域发展规划、公共设施管理、交通安全等领域。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地理信息系统真正的功能在于其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对空间数据的分析,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灵魂,因此,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技能对培养高质量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GIS空间分析的基础知识,包括对地理空间、地理坐标系统、地理网格、地理空间数据特征的理解;掌握地理坐标系统的建立方法和空间数据的量算及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熟悉二维和三维栅格及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理解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具有运用GIS空间分析理论和方法分析、评价具体地理空间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是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软件与应用实验等课程的后续课程,为GIS软件工程的原理与方法、GIS设计与开发、GIS三维建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刘湘南等,《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5。

GIS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GIS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实用统计软件》课程教学大纲Applied Statistical Software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方向理论课/必修适用专业:统计开课学期:6总学时数:72 总学分数:4.5编写年月:2007.5 修订年月:2007.7执笔:徐圣兵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它是现代统计学家和计算机程序员使用计算机实现统计分析功能所必须掌握的核心课程和工具。

本课程主要介绍统计软件(SAS,SPSS,S-PLUS三者选其一)界面和可以实现统计分析的功能,内容包括:软件使用基础知识和利用图形、统计量进行数据探索的知识和方法;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假设检验、决策树、聚类分析、实验设计,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模型的使用情景和软件实现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统计软件简介及其基本操作(18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本章要求初步了解统计软件功能及其图形界面,懂得统计软件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熟悉统计软件的数据整理和数据接口。

重点是要懂得统计软件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熟悉统计软件的数据整理和数据接口。

第二章探索性数据分析(18学时,其中实验6学时)本章要求掌握一维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多维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多维数据图及样本检验。

重点是懂得统计软件常见计算结果分析。

本章知识点为:描述性分析,统计量,数据图,Trillisl图,二维图,三维图,单样本检验((One-Sample Tests),两个样本检验(Two-Sample Tests)。

第三章回归分析(12学时,其中实验6学时)本章要求掌握线性回归、逐步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广义线性回归,对数线性回归等统计回归模型。

重点掌握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软件分析。

第四章聚类分析(10学时,其中实验6学时)本章要求掌握各种常见聚类分析方法及评判聚类好坏的标准,会利用统计软件对事物按一定要求进行分类。

本章知识点为:聚类分析,层次聚类,计算相异度,K-平均算法,PAM算法,模糊聚类,合并层次聚类,分裂层次聚类,单一聚类。

《GIS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GIS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GIS原理与应用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550X10课程名称:GIS原理与应用/ The Fundamentaland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课程类别:学科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测量学适用专业:地球物理学教材、教学参考书:龚健雅, 2001,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科学出版社邬伦刘瑜张晶马修军韦中亚田原等. 2012,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科学出版社.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该课程是地球科学、地质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解决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与应用等与地理相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建立中小型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数据结构(数据模型)、基本算法及其软件使用等知识,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选用哪种空间数据模型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为后续《毕业设计》等课程学习提供专业知识知识与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对应的专业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①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地质学、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和电子技术基础,并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2.能力要求①能应用地球物理勘探基本知识从事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地质灾害勘察,工民建、水利、电力、交通等的勘查与设计。

知识:掌握空间数据及其表达方法,包括矢量数据单元、栅格数据单元、矢量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数字高程模型等,空间数据查询与处理的基本算法等;能力:具有根据空间问题,选用合适空间数据与数据表达模型、合适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相应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素质:既能独立工作,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竞争学会合作;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科学的工作心态;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注: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后提交手写实验报告,可附图。

GIS原理与应用电子教案1

GIS原理与应用电子教案1

第一节 地球系统科学
三、方法 由于地球系统科学面对的是综合性问题,应该采用多种科学思维方 法,这就是大科学思维方法。 1、系统方法,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主要科学思维方法。这是因为地球系统 科学本身就是将地球作为整体系统来研究的。这一方法体现了在系统观 点指导下的系统分析和在系统分析基础上的系统综合的科学认识的过程。 2、分析与综合统一的方法,从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来 看,这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从分析到综合的思维方 法和从综合到分析的思维方法,实质上是系统方法的扩展和具体化。 3、模型方法,针对地球系统科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特点,建立正确的 数学模型,或地球的虚拟模型、数字模型,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主要科学 思维方法之一。这对研究地球系统的构成内容的描述、过程推演、变化 预测等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节 地球系统科学
关于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内容,目前得到国际公认的主要包括气 象和水系、生物化学过程、生态系统、地球系统的历史、人类活 动、固体地球、太阳影响等。 地球系统科学是研究组成地球系统的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互作用机制、地球系统变化规律和控制变化的机理,从而为全 球变化预测,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建立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 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第二节 地球信息科学
三、方法 地球信息科学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 地球信息科学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高新技术,即 “3S”技术。或者说,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高新技术,即 3S”技术。或者说, 地球信息科学的研究手段,就是由 RS、GIS 和 GPS 构成的立体对地观测 RS、 系统。其运作特点是,在空间上是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在时间上是长 期的,而不是短暂的;在时序上是连续的,而不是间断的;在时相上是同 步的、协调的,而不是异相的、分属于不同历元的;在技术上不是孤立的, 而是由 RS、GIS 和 GPS 三种技术集成的。它们共同组成对地观测系统的 RS、 核心技术。 在对地观测系统中,遥感技术为地球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更新提供了先 进的手段,并通过遥感图象处理软件、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等提供影像的解 译信息和地学编码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则对这些信息加以存储、处理、分 析和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则在瞬间提供对应的三维定位信息,作为遥感数 据处理和形成具有定位定向功能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导航功能的地理信 息系统的依据 。

GIS原理与应用复习提纲

GIS原理与应用复习提纲

《GIS原理与应用》课程复习提纲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地理信息系统涉及的基本概念,识记其中的主要概念;系统地掌握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查询、分析、输出和应用的基本内容,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具有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与要求(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a)深刻理解地理空间数据的特殊性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时域特征三部分。

GIS是由计算机硬软件、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采集,输入、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数据,从而为工程设计、土地利用、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管理决策等应用服务的计算机系统。

b)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其他相关概念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a)熟悉实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GIS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

b)了解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块结构3.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a)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GIS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和变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显示、二次开发和编程。

b)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管理辅助决策4.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a)了解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1)GIS思想和技术方法探索时期(20世纪60年代)2)GIS的巩固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3)GIS技术突破与趋向成熟的大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4)GIS的应用普及时代(20世纪90年代)5)网络GIS和GIS社会化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b)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目前的热点研究领域热点:面向对象技术与GIS相结合、真三维GIS和时空GIS、GIS应用模型的发展、Internet 与GIS的结合、GIS与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的结合、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System:强调系统的内部结构Science:强调原理和理论Study:强调数据和数据挖掘(data mining)Service:强调对社会经济服务(二)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库1.空间数据结构a)熟悉地理实体的基本特征,空间数据结构,拓扑关系等基本概念和知识属性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空间数据——是指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处理的逻辑结构。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 The Principl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3、课程学时:总学时 56,实验学时124、学分:3.55、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数据库原理6、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7、大纲执笔: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教研室王成武8、大纲审批:资源与环境学院学术委员会9、制定(修订)时间: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各专业的学生提供必备的预备知识,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服务。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空间信息的描述、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空间数据模型的建立、空间分析方法、空间数据的可视化等方面的知识能牢固地掌握。

各专业的学生可根据专业的特点、侧重点学习有关章节的内容。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44学时第一章绪论 2学时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组成及其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重点:地理信息系统组成及其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难点:地理信息系统组成及其功能第二章地理空间与空间数据基础 9学时地理空间的概念;空间数据结构与模型,空间数据组织和编码;地理空间结构;空间数据结构与模型;空间数据质量;空间数据的元数据重点:地理空间的概念;空间数据结构与模型;地理空间结构难点:空间数据结构与模型第三章空间数据处理 12学时如何进行空间数据输入地理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的坐标转换;空间数据结构转换;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空间数据压缩与综合;空间数据的内插;图幅数据边沿匹配处理重点:空间数据的坐标转换;空间数据压缩与综合,空间数据的内插难点:空间数据的内插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3学时空间数据库概述;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空间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和物理设计。

GIS原理与应用教案——第一章绪论

GIS原理与应用教案——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学习要求: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2、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组成部分3、信息系统能做什么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过去和今后怎样发展§1.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首先介绍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之后给出信息与数据,地理信息与地学信息,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基本概念,最后阐述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关系和区别。

一、公园选址辅助决策介绍一个郊游公园选址例子,阐述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中起到的辅助决策作用;郊游公园具体位置的选择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1)依山傍水,地形有一定起伏,必须靠近天然的小河流;2)交通方便,但周围环境较安静,公园距公路的距离最远不得超过1.25km,最近不得小于0.25km;3)空气新鲜,有一定的植被覆盖率;4)等等其它条件;类似公园选址这样的空间决策问题涉及各方面影响因素,需要将大量的多种空间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首先从现实世界中采集、获取与上述要求有关的地形信息、水系信息、道路信息和植被信息等各类信息,以一定的结构存储起来,即建立空间数据库,并提供各类空间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手段,当用户针对此问题提供一套条件,系统将返回一套方案,一个问题,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多个可选方案,当用户更改条件,系统将快速返回与之对应的另一套方案。

而最后方案的确定还涉及到许多非量化的复杂因素,需要规划专家的智能选择。

所以说,地理信息系统是解决空间问题的有效的辅助决策支持工具。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还不能完全代替最终决策者。

二、数据与信息(一) 信息1、定义:信息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它以文字、数据、符号、声音、图像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传递和处理,为人们的生产,建设,管理等提供依据。

2、特性:1)客观性:任何信息都是与客观事实相联系的,这是信息的正确性和精确度的保证;2)适用性:问题不同,影响因素不同,需要的信息种类是不同的;3)传输性:信息可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传输信息的传输网络,被形象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gis课程大纲

gis课程大纲

gis课程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课程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GIS基础理论:介绍GIS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GIS在地理信息管理、分析和可视化方面的作用。

2. GIS技术基础:介绍GIS的技术基础,包括地图投影、地理坐标系统、空间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等。

3. GIS软件操作:介绍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包括地图浏览、数据导入导出、空间查询、地图符号化、空间分析等。

4.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介绍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处理和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地图数字化、遥感图像处理等。

5. GIS应用开发:介绍GIS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包括前端界面设计、地图服务发布和配置、API调用等。

6. GIS项目实践:通过实际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GIS课程大纲,具体内容可能因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而有所不同。

32GIS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32GIS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及应用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信息科学、测绘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遥感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

地理信息系统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至今只有40年的时间,但已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成为地学空间信息分析的基础手段与工具。

进入21世纪,地理信息系统向着集成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迈进。

它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相结合,构成3S集成系统,而3S技术及其集成系统又是“数字地球”的技术体系中最基础和最基本的技术核心;地理信息系统与CAD、多媒体、通信、Internet、办公自动化、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技术相结合,构成了综合的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一门技术科学,而且已在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在测绘、地质、矿产、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气象、海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区域开发、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每年以15%——40%的速度增长,各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前景广阔;地理信息系统正大踏步地走向全社会,融入全社会,为人类造福。

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教学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空间数据的类型、结构、编码和表示方法,空间数据库的特点,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数字地面模型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林业、国土、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重点掌握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管理和成果输出等基本方法。

二、基本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

2、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地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掌握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

3、熟悉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栅格、矢量数据的编码方法,栅格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的优缺点。

4、了解数据库的系统结构,数据文件类型及组织方式,传统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类型、优缺点,熟悉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特点,对数据的管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I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GIS原理与应用课程编号:H01707
英文名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时:56 学分:3.5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
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一、课程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地理空间数据概念;如何实施一项地理信息工程;如何获取空间地理数据;如何保障空间数据的可用性;如何获得属性数据;如何管理空间和相应的属性数据,建立空间数据库;如何进行与地学等学科专业有关的空间分析;如何评价空间分析结果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为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展和研究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演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一单元:GIS绪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GIS概念、构成、功能与应用、GIS发展动态。

2.能力培养: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等。

3.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演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
GIS本质概念和特点、GIS基本功能和应用功能
【难点】
空间数据和GIS应用模型
第二单元:GIS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建议学时数: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GIS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

2.能力培养:掌握空间数据结构建立的定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等。

3.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演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
地理实体的特征和描述地理实体数据的类型、矢栅数据结构的不同,相互转换方法,用矢栅一体化的概念组织数据的思想。

【难点】
矢栅数据结构的不同,相互转换方法
第三单元:GIS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建议学时数: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掌握GIS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

2.能力培养: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等。

3.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演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
空间数据采集的任务,研究数据质量的意义;地理实体的几种分类方法和编码方法;GIS数据质量内容和类型,研究数据质量的方法和数据质量的评价方法。

【难点】
属性数据的分类分级方法;空间数据交换标准,元数据作用和内容。

第四单元:空间数据处理(建议学时数:8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空间数据处理的方法
2.能力培养: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等。

3.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演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
矢量拓扑的自动建立;空间数据的压缩处理和数据结构转换;空间数据的插值方法。

【难点】
链的组织,结点匹配和建立多边形;DEM内插
第五单元: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建议学时数:8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掌握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的方法。

2.能力培养: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等。

3.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演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
空间数据查询;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DEM分析;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和泰森多边形分析;网络分析。

【难点】
矢量数据叠置的内容和位置误差,单层和多层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矢量数据的缓冲区分析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建立方法;路径分析和最小费用最大流分析算法
第六单元:空间信息可视化(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掌握空间信息可视化的概念及过程。

2.能力培养: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等。

3.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演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
空间信息基本特征,可视化概念和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形式;空间数据可视化流程。

【难点】
从地理数据库中检索图形数据,预处理和符号化
第七单元:GIS开发与评价(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掌握各种常见的GIS开发方法。

2.能力培养: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等。

3.教学方法:讲授加上机练习
【重点】
GIS开发过程;GIS评价的目的和系统评价指标。

【难点】
GIS开发过程的主要四个阶段:系统调查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20%,期末卷面成绩占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