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3篇)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3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 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协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教学难点】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几个相貌特征组合成的性状图、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四张相同的头部相貌轮廓图。
为每组准备: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
为每个学生准备:白纸、记号笔。
【教学过程】导读:猜猜老师描述的是班上哪个学生?为什么毫不费力就猜到了?二、自主探究:1.观察我们的不同1)在小组中选择两个人,观察他们的眼睛、鼻子、嘴巴和眉毛,看看他们看起来有什么不同。
2)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预设:通过观察对比,我们会发现,就某一外貌特征而言,人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比如两个人都是双眼皮,而另一个人是单眼皮。
)2、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1)与同学合作,对照下图,观察我们的眼皮,前额发际,耳,下颌等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把调查的结果填入下表中,先小组内互相观察,统计,再汇总成全班表格性状人数性状双眼皮单眼皮有耳垂无耳垂前额V发尖前额平发际下颌中央有沟下颌中央没沟舌头能向内卷曲舌头不向内卷曲2)讨论:我们的长相独特吗?结合单眼皮和双眼皮的特点,有耳垂的和没有耳垂的,会有多少种不同长相的人?3)上表中每个人的特点都不一样。
如果结合起来会有多少种情况?结合了多少种人?4)如果考虑更多的外貌特征,会有多少种不同长相的人?我们班能找到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吗?全世界都能找到一模一样的人吗?三、拓展活动:猜猜描述的是哪位同学的特点?(根据眼睑、额头发际线、耳垂、下颌骨等特征猜测)四、课外延伸:回家观察父母及亲人的外貌特征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产生的具大作用。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电子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预留汇报,导入新课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二、问题出示,自主探究1.铁生锈是一种什么物质变化?铁和锈是同一种物质吗?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铁钉上的锈呈红褐色,非常松软。
2.生锈铁制品随处可见,你见过哪些?3.比较铁锈和绣三、交流完善,点拨深入1.我们见过的生锈物品一般都是在什么环境里?这种环境里有什么物质?生锈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 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假设,选择实验教学设计一、预留汇报,导入新课1、鲜橙多果汁和芬达汽水在装瓶上有什么特点?二、问题出示,自主探究1.炎热的夏天,人们为什么爱喝汽水?明确: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瓶汽水,会使人感到清凉。
因为气体从口中和鼻中排出时,会带走身体里的一部分热量。
2.汽水中的气体是如何产生的?工厂生产的汽水,是把二氧化碳气体加压降温,直接溶解在配有适量糖、柠檬酸、香料等的水里。
试一试,哪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能产生气泡。
准备一个空纸杯和小勺,然后分别把两种物质取出一定量放在纸杯里,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把观察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记录单:能反映的物质在相应的空格里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有关遗传的知识。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从而对于我们现在生活有所启发。
3.观察图片,说一说现代马是怎样进化而来的?4.马在进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有变化,是不是所有的生物在进化中都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5.被人类称为“活化石”的动植物除了银杏、蟑螂、鲎之外,还有什么?植物活化石:珙桐、香果树、云杉动物活化石:大熊猫、中华鲟四、基础训练,延展提升。
本节课通过阅读资料,知道什么是化石,会识别常见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并从化石中分析信息,发现古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首页1. 课程概述- 本教材是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 本册教案紧密配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与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2. 教学目标- 通过本册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六年级科学上册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教学内容- 六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和环境- 物体与能量- 地球与宇宙二、教案详情1. 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将能够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 教学重点:理解动物和植物的适应性和相互依存关系。
- 教学内容:- 课时一:动物的特征和环境适应- 课时二:植物的特征和环境适应- 课时三:动物和植物的相互依存关系2. 第二单元:物体与能量-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将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变形和能量转化。
- 教学重点:了解力的作用、热能的传递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 教学内容:- 课时一:物体的运动与力的作用- 课时二:物体的变形与力的作用- 课时三:能量的转化与利用3. 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将能够认识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宇宙的特点。
- 教学内容:- 课时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时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课时三:宇宙中的星星和行星三、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展示、实验、讨论等。
- 在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实践和探索,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动性。
四、教学评估- 本教案中提供了一些评估活动,帮助教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掌握程度。
- 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观察、小组合作评价、作业完成情况等。
---以上为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的简要介绍。
通过这份教案,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个系统和有序的教学指南,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一. 教材分析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多个科学领域。
本册教材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时代感,易于学生接受。
全册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生物与生活、人与自然等五个部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学生间的科学素养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尚不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 scientific knowledge,掌握相应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和分析问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认识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教材中所涉及的 scientific knowledge 和相应的科学方法。
2.难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科学探究任务。
4.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准备相关实验器材。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A.Unit 1 Plants Around Us1. 教学目标a. 掌握词汇:root,stem,leaf,flower,seed,bud,fruit,spore,drug。
b. 理解植物根、茎、叶、花、种子、芽、果实、孢子以及药物的相关概念。
c. 理解植物是其他生物的重要来源。
2. 教学重点a. 掌握词汇:root,stem,leaf,flower,seed,bud,fruit,spore,drug。
b. 重点知识:一些重要植物类别以及它们的特征和功能。
3. 教学难点a. 深入理解植物对其他物种的重要性。
b. 用正确的语言科学表达植物的功能。
B.Unit 2 Conservation(保护)1. 教学目标a. 掌握词汇:surrounding,prevention,organic,danger,pollute,derelict。
b. 掌握各种形式的自然资源保护的术语和概念。
c. 掌握野生动物的保护的步骤和程序。
2. 教学重点a. 掌握词汇:surrounding,prevention,organic,danger,pollute,derelict。
b. 通过参与形式,让学生明白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3. 教学难点a. 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步骤和流程。
b. 让学生掌握能够有效地预防环境污染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过程1. 引入a.询问学生,他们了解什么是植物和野生动物保护吗?b.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此的看法。
2. 活动a. 使用图片展示植物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概念。
b. 展示一些形象,生动地描述植物和野生动物的情况。
c. 学习如何保护植物和野生动物。
3. 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做思考题,了解细节。
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活动形式,学生对植物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为系统学习科学概念增加了兴趣。
但是,后期的思考题让学生在反思学习内容和检验自身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应当多加鼓励,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单元名称:显微镜下的世界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三、教学重、难点: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
2、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
一、课题:水滴里的生物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水样和显微镜四、教学过程: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
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起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3、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
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
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你观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它是否在运动?4、巩固学习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一、课题:2、做酸奶二、教学目标: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案一:《物质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2)掌握物质的溶解和凝固现象;(3)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提问-实验-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类型;2. 物质的溶解和凝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一杯水分别加入盐和糖,观察它们在水中的变化,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加入盐和糖会引起水的什么变化?2. 学习与探究:(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小实验,提供一些盐和糖,水杯和搅拌棒,让学生探究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学生观察水中的盐和糖是否溶解,提供一些现象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3)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记录结果。
3. 梳理与归纳:(1)引导学生总结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归纳规律。
(2)让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盐和糖能溶解在水中?4. 拓展与应用:(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物质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交流归纳实验结果,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现象记录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合作能力。
同时,观察学生听课时是否积极主动,参与互动,能否回答问题。
教案二:《声音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体验声音的传播实际;(2)通过提问和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小学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
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5.轮轴作用的利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第一章:分子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的运动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的运动现象。
2. 分子运动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重点:1. 分子运动的实验现象。
2. 分子运动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1. 分子运动的微观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如香味四溢的饭菜,引起学生对分子运动的兴趣。
2. 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酚酞溶液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色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分子运动的规律。
3. 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内在原因。
4.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分子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分子运动的规律和原因。
第二章:空气的成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成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成分。
2. 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
2. 空气成分的实验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空气成分的实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如氧气助燃,引起学生对空气成分的兴趣。
2. 探究: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引导学生发现空气成分的规律。
3. 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空气成分的内在原因。
4.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空气成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
第三章:水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水的性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
2. 水的性质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及其特点。
2. 水的性质的实验方法。
四、教学难点:1. 水的性质的实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引起学生对水性质的兴趣。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标题: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课:太阳能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能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太阳能的利用方式;3. 培养对太阳能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材;2. 小组活动所需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知道什么是太阳能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太阳能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展示太阳能各种应用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感受太阳能的实际存在。
2. 讲解太阳能的定义和特点,如:太阳能是指太阳辐射出来的能量,它永远不会耗尽;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而可再生的能源等。
三、太阳能的利用方式(15分钟)1. 按照课本的顺序,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主要利用方式,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风扇等。
2. 对每种利用方式进行简要的介绍和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原理和作用。
四、小组讨论(20分钟)1. 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知识扩展(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个太阳能的利用方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2. 学生可以借助课外资料或网络进行查找,并准备一个简短的口头报告。
六、夯实知识(15分钟)1. 分发练习册或作业,让学生在书写中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批改并及时反馈。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太阳能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2. 学生自主反思:你们觉得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第二课: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2. 掌握水的循环过程和利用方式;3. 培养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及相关保护行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材;2. 播放视频所需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太阳能知识,复习前一节课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部教案(共20课时)

根据苏教版教材制定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全部教案(共20份)学校:姓名:日期: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了解微生物的特点,知道绝大多数微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学习他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
【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活动一:水样、烧杯、放大镜、活动记录一,活动二:光学显微镜、水样玻片、活动记录二。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初步观察水样,激发探索兴趣1.谈话:课前请同学们从自然界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所选水样。
学生完成活动记录一并汇报。
(后附表)2.谈话:一杯水中除了用肉眼或放大镜能观察到的,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如果要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要借助什么工具?(显微镜)[设计意图:科学课程让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3.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二、了解基本构造,学会使用方法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3.特别强调以下几点:(1)要正确安放显微镜,距离桌子边缘10厘米左右,防止掉落。
(2)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3)保护好镜头,不能用手触摸物镜和目镜。
三、仔细观察水样,走进未知世界1.谈话:显微镜下的一滴水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我们就来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二上。
(后附表)2.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
3.教师小结。
4.借助多媒体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
[设计意图:科学学习是开放的。
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内容的基本知识;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创新能力;3.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所有内容,包括以下单元:1. 单元一:生物的结构和功能;2. 单元二:恒温和恒温动物;3. 单元三:生物多样性;4. 单元四:科学与人类生活;5. 单元五:环境问题与保护;6. 单元六:物质与能量。
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资源进行呈现和巩固,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研究、观察记录等。
三、教学方法1.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使他们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2. 探究与实验: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3. 合作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加强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具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四、教学评价1. 教师的评价:通过实时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问题解决能力,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2. 学生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研究总结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研究自觉性和自我反思能力;3. 小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评价,相互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
以上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教案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集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集及教学反思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
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
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序号(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效果分析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
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
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1单元显微镜的下的世界1课《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白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儿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1)学生观察水样(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物镜(对着标本)载物台(放置标本)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镜臂通光孔镜座(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
强调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②自主观察③汇报交流:说说白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显微镜的下的世界1课《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1)学生观察水样(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物镜(对着标本)载物台(放置标本)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镜臂通光孔(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
强调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②自主观察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
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
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2《做酸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
2.通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知识。
3.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4.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粉笔灰、黄豆、试验记录纸、纸杯。
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各种细菌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1.师:你们吃过酸奶吗?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谁能说?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醒学生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3.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
(可用开水烫一烫)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二、布置作业1.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2.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1.师:上节课,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
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
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
3.全班汇报并交流。
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5.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5.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
6.教师小结:(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2)细菌的繁殖;(二分列繁殖)(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7.模拟细菌的繁殖试验:介绍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并让学生说出试验中各种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进行试验,试验到细菌繁殖到第八代。
预测第二十一代细菌的数量。
填写试验纪录,汇报实验后的结论和感受。
8.讨论和交流:1.酸奶是怎样制成的。
2.你能说出那些细菌有用、那些细菌有害?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
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
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如,麻疹病毒等。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
6.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四、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2.学生猜测。
3.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
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
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5.学生交流。
6.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7.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
8.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菌预防方法。
板书设计: 2、做酸奶细菌病毒病菌教学反思:3《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够利用显微镜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2、难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发霉的馒头、水果、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1.通过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没有?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先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所见到的霉形状。
再用显微镜观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画在活动记录纸上描述显微镜下霉的形状和特征。
(做好巡视和辅导)3.学生汇报、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
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4.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5.讨论: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探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其他物体发霉的条件和馒头发霉一样吗?6.讨论:教材第9页表,你认为除了表中列出的实验条件外,还有哪些组合方式。
请补写在表格的下方。
课堂小结: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吗?物体发霉的条件有哪些?作业:每小组选择一个组合条件做物体发霉的实验。
写好实验报告。
第2课时一.复习1.霉是不是就会在食品上发生?在其他物品上会发生吗?2.霉发生的条件有哪些?3.交流,根据实验说明霉发生的条件和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有关。
二.根据发霉的条件说明应该怎样防止发霉1.隔绝空气。
2.保持干燥。
3.高温灭杀。
4.低温保存。
三.教师辅导学生学习霉的功过。
1.可以用霉制止食品。
2.制作药品3.霉菌会使物品损坏4.霉变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
四.学习科学家发明青霉素的故事。
五.小结:应该怎样防止有害的霉发生?应该创造什么条件让有益的霉发生。
教学反思: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能够绘制并描述简单的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图;●能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与相同;●能够设计游戏活动,解释白细胞吞噬病菌的作用过程。
知识与技能●理解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知道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最早观察到细胞,从而使人类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细胞;●知道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2、难点:白细胞消灭病菌的过程。
教学准备:显微镜、抹布、洋葱切片、人体表皮切片、图片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1.提问:你们见过建房子吗?建房子大概需要哪些材料?小时候,你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2.提问: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比做搭积木,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3.学生思考、交流、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