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专项训练
(完整版)词类活用练习(含答案解释)

文言文小测系列专题:词类活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侣.鱼虾而友.麋鹿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坚勿与战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阅读(一)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专项训练1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专项训练【知识梳理】 2009年3月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个选项。
1.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范增数目.项王B. 云青青兮欲雨.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1999年上海卷)2.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正.本清.源B.狼.奔豕.突C.规.行矩.步D.草.行露.宿(2000年春季上海卷)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春华.秋实B. 袖.手旁观C. 穷.形尽相D. 夏雨雨.人(1998年上海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斗.折蛇行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C. 其一犬.坐于前D. 予分.当引决(1996年上海卷)答案:1.D 2.A 3. C 4.B解析:1.题干和 D 项是使动用法,A、B、C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2.题干和 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 项为使动用法。
3. 题干和C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另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4.题干和B项都是名词作动词,另三项是名词作状语。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专项复习(词类活用+方法指导+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复习(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这在文言文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文言文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某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愬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1)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归纳及专项训练(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鼓瑟希:“希”同“稀”,稀疏(2)莫春者:“莫”同“暮”,将尽、晚2、一词多义:(1)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2)方:方.六七十,如五六(方圆)且知方.也(道理)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鼓.瑟希,铿尔(弹奏)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面)浴乎沂,风.乎舞雩(吹风、乘凉)(2)形容词作名词: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为人的)道理)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事,大事)其曲.中规(弯曲的程度)(3)形容词使动用法:比及三年,可使足.民(使……富足)(4)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二、文言虚词(以“之”“而”“于”“为”“以”“其”为主)1、而: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2、为:由也为.之(动词,管理)愿为.小相焉(动词,做)赤也为.之小(动词,替)3、以: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毋吾以.也(动词,认为)则何以.哉(动词,做)加之以.师旅(介词,用)4、乎: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于”,比)摄乎.大国之间(介词,“于”,在)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和、跟)浴乎.沂,风乎.舞雩(介词,到、在)5、与:吾与.点也(动词,赞成)唯求则非邦也与.(语气词,“欤”,相当于“吗”)6、尔: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三、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1、宾语前置:不吾知也(不知吾也)毋吾以也(毋以吾也)则何以哉(则以何哉)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夫三子者之言如何)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吾乎尔长一日)摄乎大国之间(乎大国之间摄)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以师旅加之,因以饥馑(加)之]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三子者之撰异)浴乎沂,风乎舞雩(乎沂浴,乎舞雩风)为国以礼(以礼为国)四、文言文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课时跟踪检测(三)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一、考点针对练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省略句的翻译,“谢”应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2)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
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3)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
[参考译文]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莱地夷维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
他在朝廷上,国君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
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
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
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了,载回来。
(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
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不仁,不过刚把你从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
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
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
(完整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天下苦秦久矣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1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基础夯实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规律总结]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如1句的“雾、星”),译时加 “像”;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方法(如2句的“函”),译时加“用”;表示动作行 为的处所(如3句的“廷”),译时加“在”或“从”;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如4句的 “兄”),译时加“像对待……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如5句的“上”),译 时加“向”或“对”“到”;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如6句的“日”),译时加“每” 或“一……比……”。
[规律总结] 名词前面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则该名词活用为 动词。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4)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__蹄____ 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_函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马说》)_策_____ ④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_鼓_____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为动用法
数词
数词活用为动词
活用
数词的使动用法
第1轮 ·语文
例句
素善.留侯张良 将军身被坚.执锐.
足以荣.汝身 悦.亲戚之情话 项伯杀人,臣活.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等死,死.国可乎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六王毕,四海一.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规律总结] 两个名词连用(或者一个名词和一个名词短语连用),则必有一个 名词活用为动词。至于哪个名词活用,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6)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__墓____ 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赤壁赋》)__梦____ ③客逾庖而宴(《项脊轩志》)_宴_____ 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__东____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专项训练:词类活用(一)、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名词活用为动词”部分的恰当位置。
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幕天席地车水马龙不毛之地先礼后兵心猿意马能文能武不胫而走翼而飞华而不实汗牛充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垓下之围》)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黄州快哉亭记》)沛公军霸上(《鸿门宴》)所友者以百数。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1)名词+名词(名词性短语):如果前一个名词不是起修饰限定作用,那么可以断定有名词活用为动词。
构成主谓关系。
例如:(2)名词+代词(宾语)构成动宾关系。
例如:(3)副词+名词副词(状语)+谓语动词例如:(4)能愿动词+名词:可,能,欲,足,应,当,宜例如:(5)名词+补语谓语+补语例如:(6)所+名词例如:(7) “而”前后的名词:保持词性一致。
例如:(8)方位名词作动词例如:** 其中,(5) — ( 8) 不作考试要求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 使某事物(宾语)具备那个名词的某种性状。
例如: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表示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是怎样的。
译为“以……为” 例如:、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名词活用为状语”部分的恰当位置。
道听途说日理万机土崩瓦解风餐露宿金榜题名车载斗量烟消云散拳打脚踢蚕食鲸吞南征北战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名词活用为状语:状语+谓语(动词)1、表比喻:像例如: 2、表状态: 例如: 3、表态度: 例如: 4、表处所:例如:5、表时间: 在……,每例如: 6、表工具(方式):用例如: 7、表方向(方位名词):向例如: **注意区分名作动与名作状的区别、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部分的恰当位置。
全十美千奇百怪万紫千红好高骛远异思迁扶老携幼温故知新披坚执锐取长补短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圣益圣,愚益愚(《劝学》)形容词活用名词1、动词(介词)+形容词例如:2、其+形容词例如:3、形容词作主语例如:4、数量词+形容词例如:四、根据老师讲义的相关提示,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部分的恰当位置。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500道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训练(含答案),必考题型,建议收藏!

500道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训练(含答案),必考题型,建议
收藏!
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
文言文词类活用题型解题技巧,主要强化记忆,增加积累。
注重日常积累,特别是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常用虚词的意义用法及句式结构的记忆。
考场上,随时从记忆仓库中选调,迅捷而又准确。
牢记方法,掌握技巧。
熟悉文言文句式,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中增补、删略、调整、保留、扩充、整体、替换等七种方法,多多操练,学以致用。
注意以下11种重点考查对象:(1)名词作动词,敲鼓(2)名词作动词,保佑(3)名词作状语,当面(4)名词作状语,在早上(5)形容词作动词,偏爱(6)使动用法,使……听到(7)形容词作动词,赞美(8)名词作动词,受蒙蔽(9)形容词作名词,险恶的事情(10)名词作动词,面对着(11)名词作状语。
•文末附有资料免费获取方式!
篇幅有限,完整版资料免费获取方式:
第一步:点击头像,会自动跳到主页界面
第二步:点击“私信”,发送“资料”二字,即可获取
注:如果您的孩子有偏科、学习成绩下滑、记忆力不好等问题,老师可以分享一些免费精品公益直播课程,私信发送“精品直播课”
获取。
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练习及答案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练习及答案词类活用巩固练习: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世之奇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无乃尔是过与?C、刑人如恐不胜D、年十七,好古文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拔剑撞而破之B、骊山北构而西折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D、道芷阳间行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侣鱼虾而友糜鹿C、序八州而朝同列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小学而大遗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歌窈窕之章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则其至又加少矣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却匈奴七百余里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吾得兄事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覆道行空,不霁何虹?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沛公军霸上D、此其志不在小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既来之,则安之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下江陵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以愚黔首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后世必为子孙忧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秋毫不敢有所近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常以身翼蔽沛公C、头发上指D、有泉侧出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籍吏民封府库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历年考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历年考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21·新高考Ⅰ卷)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己,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上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2.(2020·浙江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
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
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
(选自《张耒集》,有删改)3.(2019·全国I卷)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2019·北京卷)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
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5.(2019·浙江卷)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
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6.(2021·江西师大附中5月三模)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白以类己,由是有名。
陈天嘉中,父(虞)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专项突破练习80题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专项突破练习80题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专项突破练习(一)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D.微斯人,吾谁与归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B.夫晋,何厌之有子何恃而往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臣实不才,又谁敢怨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C.生孩六月,慈你见背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毋宁毙于虞人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9.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⑦子何恃而往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10.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11.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 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C.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D.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12.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初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汇总

初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汇总A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何以战?依靠什么去迎战?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
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7、唯才是举。
(是,宾语提前标志)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9、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
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何罪之有?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
(抗我)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一直没能见到他啊.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4、叫嚣乎东西。
(乎东西叫嚣)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借(于)旁近与之。
(完整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标准答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 (高三 2012年9月)现代汉语语法基本构成要素: “主语 + 【状语】 + 谓语 +(定语)+ 宾语”一、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名师金典》 P72-P74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类型及规律例 句 译 法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 状态 其一犬 坐于前(《狼》) 像 一样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 方式 吾得兄事 之《史记·鸿门宴》 用对待 的方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作..状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其势 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依据 ,按照..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趋向卒廷 见相如 《廉蔺列传》在 ,从 ,向.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频率 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劝学》当 ,每.后面有宾语或补语朝服 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1)动 +名:军,驻军。
名 . ( 2)介 +名 +动:蹄,用沛公军 霸上《鸿门宴》词.蹄踢。
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二月草已芽. 《采草药》作( 3)换成动词: 德,感动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硕鼠》 激;风,吹拂。
词 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蹄而杀之 《黔之驴》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项王复引兵而东. 《项羽本纪》两个名词连用, 一个常活用 春风风 人,夏雨雨 人《说苑》. .后面有宾语亲贤臣,远 小人 《出师表》 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形. .远,疏远;穷,到尽头;前面有能愿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 .也《游褒禅山记》 作高,推崇;轩邈,争高 前面有助词“所”世之所高 ,莫若黄帝 《庄子· 盗跖》动争远.其他表动态的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与朱元思书》..(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活用的类型例 句 译 法 说 明使 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动+宾 =使+宾+动 有时也可动 形容词使动用法 焚百家之言, 以愚 黔首《过秦论》 形+宾 =使+宾+形译成动补 用 . 式词语。
(2021年整理)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的全部内容。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一、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A.名词作动词 B。
意动用法 C。
形容词用作名词。
1。
吾师道也()2。
吾从而师之()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
而耻学于师()6。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3。
沛公欲王关中()4。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三、下列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1.函梁君臣之首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4.沛公军霸上5.火尚足以明也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0.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四、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动词使动用法的是(),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1.常以身翼蔽沛公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既来之,则安之4。
外连衡而斗诸侯5。
渔人甚异之6。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下列各句按其活用加以分类,全出现名词作状语的一组是()。
1.大石倒立千尺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
土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5。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6。
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8。
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9。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神弗福也()3、齐人三鼓()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5、朝服衣冠()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7、闻寡人之耳者()8、面山而居。
()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0、吾与汝毕力平险()11、失期,法.皆斩()12、天下苦.秦久矣()13、乃丹书帛曰“陈胜王”()14、置人所罾鱼腹中()15、固以怪之矣。
()16、将军身被坚.执锐.()()17、夜篝火()18、狐鸣呼曰()19、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20、忿恚..尉()21、轻.寡人与()22、请广.于君()23、伏.尸百万()24、天下缟素..()25、灭.韩亡.魏()26、荆州北.据汉、沔()27、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29、以光.先帝遗德()30、恢弘..志士之气()31、亲.贤臣,远.小人()32、不宜妄自菲薄..()33、此皆良实..( )34、优劣..得所。
( ) 35..、.北.定中原( )36、攘除奸凶..( )37、吾义.固不杀人。
()3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9、必先苦.其心志()40..、.劳.其筋骨()41..、.饿.其体肤()42..、.空乏..其身()43、所以动.心忍.性()44..、.入.则无法家拂士()4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6、惠子相.梁()47、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48、从流飘荡,任意东西.)..(49、横柯上.蔽( )50、负势竞.上( )51、风烟俱净.( )52、猛浪若奔.( )53、望峰息.心( )54、负势竞上.( )..54..、.互相轩邈...(55、亦不详.其姓字()56、亲旧..( ) 知其如此56、以乐.( )其志57..、.一食或尽.粟一石()58策之不以其道()..)行62、其岸势犬牙..()..()差互63..、.凄.()神寒.()骨64、北通巫峡,南极潇湘()6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6、或异二者之为()67、山行六七里()68、名之者谁()69、朝而往,暮而归()()7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71、泉.而茗.者()()72、罍.而歌者()73、红装..而蹇.者()74、乘奔.御风()75、回清.倒影()7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77、夕日欲颓.()7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9、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80、皆披发文.身 ( )81、上下一白.()82.客.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专项训练【知识梳理】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个选项。
1.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范增数目.项王B. 云青青兮欲雨.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1999年上海卷)2.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正.本清.源B.狼.奔豕.突C.规.行矩.步D.草.行露.宿(2000年春季上海卷)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春华.秋实B. 袖.手旁观C. 穷.形尽相D. 夏雨雨.人(1998年上海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斗.折蛇行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C. 其一犬.坐于前D. 予分.当引决(1996年上海卷)答案:1.D 2.A 3. C 4.B解析:1.题干和 D 项是使动用法,A、B、C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2.题干和 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 项为使动用法。
3. 题干和C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另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4.题干和B项都是名词作动词,另三项是名词作状语。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1999年上海卷)2.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
()(2000年春季上海卷)3.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 )(20XX年春季上海卷)4.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 ( ) (20XX年上海卷)5.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
……” ( ) (20XX年上海卷)答案:1.称威,威服,威慑 2.按旧例 3.赐给爵位 4.命名 5.使……正,整理好解析:1.名词作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名词作动词。
4.名词作动词。
5.使动用法。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至谴,市里欢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
(2000年上海卷)译文:2.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
)(2000年上海卷)译文:3.(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20XX年上海卷)译文:4.“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具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么翻译?(20XX年上海卷)答案:1.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
2.让我们的国君喜欢学习而且不耻于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
3.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4.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
解析:1.袖,把……藏在袖子,名词作动词。
2.下,向下,向地位低下的人,方位名词作状语。
3.奇,以……为奇,对……感到惊异,形容词意动用法。
4.猿、蛇,像猿一样、像蛇一样,名词作状语。
四、阅读下文,回答题目。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狌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注] 狸狌:野猫。
1.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则群.聚而笑之B. 吾得兄.事之C. 令两人蹲踞而背.倚之D.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1998年上海卷)2.与“鼠群.行有堕瓮者”一句中“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呈卷即面.署第一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 秋毫不敢有所近.D.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答案:1. D 2. A解析:1. 题干和A、B、C三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状语。
日,每天;群,成群地;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背,用背部。
D项是名词作动词,前,走上前去(前面有副词“直”,径直)。
2. 题干和A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状语;B、D两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动词,C项中加点的词是形容词作动词。
五、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虏兵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
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
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虏方苦疲甚B. 颇失部伍C. 耻学于师D. 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1994年上海卷)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一战大破虏师C.君将哀而生之乎 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答案:1. B 2. A 解析:1. B 项(失)是使动用法,其余(苦、耻、贵、贱)是意动用法。
2. A 项(利)是意动用法,其余(破、生、走)是使动用法。
文言句式练习判断句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斯固百世之遇也。
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6、此人力士。
7、燕王,吾所立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12、梁文即楚将项燕。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巨是凡人。
《赤壁之战》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被动句1、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倒装句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 贤哉回也!定语后置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宾语前置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宋何罪之有?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6、父母唯其疾之忧。
7、惟余马首是瞻。
8、惟你是问。
9、大王来何操?10、沛公安在?1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是以后世无传矣。
14、夜以继日15、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介宾短语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山之农亩省略句1、省主语触草木,尽死。
2、省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省宾语竖子不足与谋。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4、省介词今以钟磬置水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5、省量词蟹六跪而二螯。
6、分句省略。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固定结构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
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②何所……?(所……是什么?)《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④如……何,奈……何?(拿……怎样呢?)《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⑤孰与……?(与……比哪个……?)《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⑥安……乎?(怎么……呢?)《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⑦独……耶?(难道……吗?)《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2.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②何……为?(……干什么呢?)《鸿门宴》:何辞为?③何……之有?(有什么……呢?)《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 ……哪里呢?)《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⑥安……哉(乎)?(哪里……呢?)《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⑦不亦……乎?(不是……吗?)《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⑧……非……欤?(……不是……吗?) 《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⑨宁……耶?(哪里……呢?) 《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感叹) ⑩顾……哉?(难道……吗?) 《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 ⑩独……哉?(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3.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②直……耳!(只不过……罢了!)《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③惟……耳!(只……罢了!) 《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④一何……(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⑤亦……哉!(也真是……啊!)《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