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60年代的短篇小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茹志鹃《百合花》风格的独特性
茹志鹃是50、60年代涌现出来的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 家。侯金镜说她的作品是“色彩柔和而不浓烈,调子优 美而不高亢”,具有“委婉、柔美、细腻”的艺术风格; 欧阳文彬称赞《百合花》是“一朵纯洁秀丽的鲜花,色 彩雅致,香气清幽,韵味深长。”茅盾称赞她的小说 “清新、俊逸” ,“风格尚近于静夜箫声,初读似觉 平凡,再读则从平凡中显出不平凡了,三读则觉得深 刻……耐咀嚼,有回味。”
《党员登记表》:
小说在开头有一段环境描写:“风卷着雪花,疯狂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 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 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 地怒吼着、咆哮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驯服的奴隶,它可以任意地 蹂躏它们,毁灭他们……”这一段景物描写,作者运用了“卷”、“扫荡”、 “摇撼”、“撞开”、“撕”、“撒”、“咆哮”、“蹂躏”、“毁灭”等 一系列动词,突出了暴风雪肆虐、疯狂与猖獗的特点。而这一自然环境的描 写又烘托了1943年胶东半岛敌占区敌人的猖狂和白色恐怖的浓重。
茹志鹃小说的独特性:
在题材上,从不去正面描写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和斗争,而是多撷取生活 的片断和浪花,折射社会生活的巨流和风貌。 在人物塑造上,从不去追求叱咤风云、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形象,而是 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尤其是关注那些思想性格方面有各种瑕 疵的普通人,注重挖掘普通人身上的人性美、人情美。
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一般不把人物放在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去经受 考验,而是善于进行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和提炼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细 节,挖掘人物的心灵历程。通过人物心灵的变化,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在篇章结构上,从不去刻意组织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离奇曲折的故事 情节,而是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精巧的艺术构思和严谨 的剪裁组织,使作品情节流畅、自然,疏密有致。 在语言上,追求诗的意境,委婉细腻而又包含感情,具有浓郁的抒情 味道。
《七根火柴》(无名小战士)
《粮食的故事》(郝吉标) 《普通劳动者》(林部长、小李子)“真正的 小说”(叶圣陶)
峻青与王愿坚之比较
峻青和王愿坚都是50、60年代涌现出来的短篇小说家,他们之间有许多相 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相同之处在于,从形式上看,都以短篇小说创作为 主;从内容上看,多是表现革命战争的历史题材,着重于英雄主义的宏扬;在 人物塑造上,都善于塑造正面英雄形象,着力表现“生命价值观的政治性确 定”。 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战争背景处理上,峻青善于渲染壮阔激烈的斗争 场面,而且善于对战争场面进行直接刻画,而王愿坚更愿对战争背景做诗化处 理,营造诗的意境;在塑造人物性格时,峻青善于在激烈复杂的矛盾斗争的尖 端塑造人物,通过外部言行表现人物的英雄气概,以歌颂英雄主义精神为主, 而王愿坚善于精选典型的细节,捕捉人物性格发出耀眼光辉的那一刹那,英雄 人物完成自己性格的那一瞬间,在人性和党性的矛盾统一中塑造人物,着重展 示人物的心灵美;在故事的讲述方式上,峻青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曲折性,在 波澜起伏的故事中,轰轰烈烈地完成对人物的塑造,而王愿坚不去单纯追求情 节的完整和波折,更善于截取人物性格的横断面,饱含深情而又不事张扬;在 语言上,峻青用冷色调的语言进行冷静地叙述,而王愿坚的语言精炼,语气明 快,充满热情;归结到风格上,峻青的小说雄浑壮烈,王愿坚的小说单纯凝炼。
50、60年代的小说
第三节 短篇小说创作
峻青与50、60年代的小说风格
原名孙俊卿,山东海阳人。1922年出生。战争年代,曾 在胶东革命根据地及昌潍大平原上作过民运和教育工作, 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八路军武工队长,有着丰富的革命斗争 生活经历。1948年,潍县战役结束后,随军南下,后定居 上海。峻青四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41年发表第一篇作 品剧本《风雪之夜》。1942年写出短篇小说《马石山上》。 其创作在50年代达到高潮。从1954年起,他陆续发表了 《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老水牛爷爷》、 《交通站的故事》等一系列优秀的短篇作品,为自己赢得 了巨大的声誉。峻青曾经出版过多部短篇小说集,其中 《黎明的河边》、《胶东纪事》两部最为出色。峻青还写 过散文和长篇小说,代表性作品有《秋色赋》和《海啸》。 峻青出生于丹青世家,受家风熏陶,还是一个出色的画家 和书法家。 小说格调悲壮、热烈、刚健、雄劲,具有阳刚之美。 在艺术形式上,重情节,好渲染,故事性强,场面惊险紧 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党员登记表》 (黄淑英)
《黎明的河边》
(小陈)
பைடு நூலகம்
《黎明的河边》: “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从西北的海滨横扫着昌潍平原,遮天盖地地卷了 过来。雷在低低的云层中间轰响着,震得人耳朵嗡嗡的响。闪电,时而用它 那耀眼的蓝光,划破了黑沉沉的夜空,照出了在暴雨中狂乱地摇摆着的禾田, 一条条金线似的鞭打着大地的雨点和那在大雨中吃力的迈动着脚步的人影。 一刹那间,电光消失了,天地又合成一体了,一切又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没 了。对面不见人影,四周听不到别的响声,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的噪 声。”
茹志鹃(1925——1998),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曾用名 阿如。1943年参加新四军。战争年代,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 1957年转业到上海专事文学创作。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60年前 后达到高潮。其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题材上主要有两类:一是取 材于战争年代的作品,有《关大妈》、《三走严庄》、《百合花》 等;二是取材于社会主义时期生活的作品,有《春暖时节》、《新 当选的团支书》、《在果园里》、《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 院》等。这些作品,主要收集在《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 两个集子里。新时期初期,又写下了《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 上的小路》等一些有影响的作品。
王愿坚的短篇小说
王愿坚(1929——1991),山东诸城人。 1944年参加革命,1945年入伍,此后,一直生 活工作在部队,直至逝世,是一位著名的部队 作家。从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党费》、 《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三人行》、 《普通劳动者》是代表作,曾结集出版《党 费》、《普通劳动者》等短篇小说集。 小说特点:“言简意深,果小味甘”(范胜田) 《党费》(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