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管理)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理论分析公允价值的相关最全版
相关性与可靠性重要性比较研究

相关性与可靠性重要性比较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重要质量特征,研究二者的相互联系和重要性程度,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计量基础的发展以及财务报告模式的演变等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那么二者究竟哪个更重要?下面我对这一问题加以说明。
一、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内涵1.相关性的内涵。
关于会计相关性的涵义及概念,人们的认识也并非完全一致。
我同意FASB的观点,认为相关性是指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预测未来事件的的结果来坚持或更正先前的预期并在决策中起作用的信息。
这一定义与书中观点是一致的,明确回答了会计信息与谁的需求相关,即使用者,同时也指出了与什么相关,即在决策中起作用的信息。
也概括了与决策的相关程度,即预测。
那么如何判断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呢?要取决于其预测价值、反馈价值与及时性。
(1)预测价值:如果一项信息能帮助使用者预测未来事项的结果,则此项信息具有预测价值,使用者可根据预测的可能结果,作出最佳选择。
由于信息的预测价值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因而是相关性的重要组成因素;(2)反馈价值:如果一项信息能使其使用者证实或更正过去的预测的实际结果反馈给决策者,通过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可以证实过去的预期是否有误,从而避免再作同样的决策时再犯错误。
可见,信息的反馈价值有助于未来决策,因而也是相关性的重要组成因素;(3)及时性:任何信息要想影响决策,就必须在决策之前提供。
虽然及时提供的信息不一定具有相关性,但信息若不能及时提供必定会失去效用。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债权人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不但应具有反馈价值,即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而且还应具有预测价值,以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可靠性的内涵。
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权衡问题的探析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权衡问题的探析一、引言在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分离的情况下,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是信息使用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或做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21世纪初,安然,银广夏等会计信息造假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高度重视。
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言,它是会计目标与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之间的纽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两大特征,如何权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
各国学者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文献以及对相关性和可靠性权衡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然后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问题的视角来研究会计信息质量。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概念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发布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首次提到了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
AAA认为:“会计信息必须有助于会计目标的确定,决策和为实现目标而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1]。
它提出了四条有用的评估会计信息的标准即相关性、可验证性、超然性、可定量性。
这四条标准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0年5月,美国FASB发布了SFAC NO.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2]。
SFAC NO.2在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下把信息质量进行了分层,并把相关性、可靠性并列称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层次。
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而可靠性包括可核性、中立性和反映真实性。
而IASB和FASB从2005年开始携手开展“联合概念框架”的研究。
经历了2006年首次发布讨论稿和2008年第二次发布征求意见稿(ED)的过渡,到2010年才正式共同发布了联合概念框架。
联合概念框架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为了基本质量特征与强化质量特征两个基本类别。
基本质量特征有相关性、如实反映组成,强化质量特征有及时性、可比性、可验证性、可理解性组成。
在这个联合概念框架中用“如实反映”代替了“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终稿】从可靠性和相关性会计原则分析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

9
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足:可靠性
• 但是,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而 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一方面可能存在着 不公平的交易;另一方面有些会计要素可能 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参照的交易价格而只 能估计,这些都会造成计量时的误差,从而 使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降低。
4
定义
相关性
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财务会计报告使 用者的经济决策有关。应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 理的要求,满足财政,税务,银行,投资人, 债权人等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 需求,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5
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自愿交易的双方之间进行现行交易,在 交易中所达成的资产购买、销售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这就 是说,这项交易不是被迫的或清算的销售,交易的金额是 公平的,双方一致同意的。
许多学者认为,通过明 确公允价值评估的规范 和手段,并严格按照会 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要求 执行,公允价值计量的 可靠性与相关性最终能 够得到完善和统一。
14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改良
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努 力培育各级市场,使公允价值的取 得更为客观、直接,从而能够更好 地保证可靠性。
完善公允价值估计的技术手段,规范 公允价值判断的方法,对会计人员普 及公允价值计量观念和计量的专门技 能,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减少 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
TWO
然而, 随着企业面 临的经营环境越来 越不稳定, 历史成 本计量在运用中暴 露出种种矛盾与问 题, 促使会计理论 界与实务界将目光 转向能反映现在和 面向未来的计量属 性。
THREE
目前许多国家正 尝试逐渐从传统 的历史成本计量 模式向公允价值 计量模式转变, 侧重公允价值的 应用, 以体现会 计信息的相关性。
企业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原创版】目录1.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在国际会计中的应用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情况3.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运用4.公允价值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5.结论正文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在国际会计中的应用公允价值,指的是在资产或负债交易中,交易双方在知情且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交易价格。
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金融工具、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方面。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可以更真实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情况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 2006 年进行了一次重大修订,正式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及计量属性,并规定了公允价值应用的范围。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得到了应用:1.收入准则: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准则要求,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信贷时,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
2.固定资产:2006 年《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但在会计实务中,由于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多种多样,不同取得方式下成本计量的具体标准、包含的内容构成会有所不同。
3.投资: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投资方面也涉及到公允价值的应用,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等。
4.金融工具: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以及报告中都要采用公允价值。
5.业务组合和资产减值:在企业合并和资产减值方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运用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上五个方面,其中在收入、固定资产和金融工具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相关资产和负债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
浅谈公允价值及相关性

浅谈公允价值与相关性摘要:公允价值问题一直是一个国际会计界关注的话题。
公允价值基于现行的市场价格进展公平交易,综合考虑通货膨胀、市场供求等因素,打破了历史本钱对这些因素的不敏感性所导致的未来价值的不确定性,同时又兼顾过去、现在、未来三方面的价值信息,有利于正确评估当前财务状况以及正确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从而引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本钱相关性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和开展,多元筹资企业不断涌现,尤其是大型上市公司的出现和资本市场的开展,使得会计的目标由主要为国际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可靠信息转向为投资者、债权人、供给商等主要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相关信息。
正文:当今理论界对会计目标确实立主要存在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这两个有代表性的流派。
受托责任观是在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的根底上开展而形成的。
会计开展初期,会计信息的提供主要是基于一种契约约束。
由于生产力的开展,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别离,企业资源的提供方与作为经营方的管理当局形成了委托与受托关系。
受托者承受委托,管理所交付的资源,承当合理,有效管理与应用受托资源,使其尽可能地履行保值,增值的责任;并如实地向委托者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显示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委托方据此做出有关的投资与借贷决策以及是否更换受托方.因此,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以会计报表的形式提供会计信息,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而20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日益完善,资本市场得到空前的开展,企业经济规模不断开展壮大,股份制已成为现代企业主要组织形式,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普遍别离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这造成了企业股东日益分散和数目的日益增多,管理当局的经营绩效如果不能令人满意,股权持有者一般不宜或无法直接更换管理者,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这局部产权,购入投资者认为有效的产权。
这样,信息使用者不仅包括目前的还包括潜在的投资者,同时,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日益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很多相关的利益组织如政府机构,环保组织等密切关注企业的财务信息。
公允价值概念剖析

公允价值概念剖析一、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解公允价值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中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中的一种。
在解释公允价值之前,有必要对计量属性做简单介绍。
(一)会计计量属性及其构成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可计量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
从会计的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
美国FASB在1984年发布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详细论述了计量属性思想。
普遍认可的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五种。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二)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解我国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首先,公允价值强调公平交易。
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是不存在强迫销售所达成的购买、销售或结算的金额,是不存在清算销售、不存在关联方交易和其他特殊特定利益关系情况下结算的金额,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性双方为合理的动机进行交易,充分考虑了市场的信息后所达成的公平的交易价格,这种达成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其次,可靠计量。
在以公允价值确定资产或债务的金额的时候,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保证根据公允价值确定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公允价值的正确理解(一)公允价值更侧重于相关性,仍然无法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统一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两个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计量也希望会计信息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统一。
虽然相比之下,公允价值比其他计量属性有进步的地方,但仍然不能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统一。
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某一特定时点和特定经济状态下市场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认定,使得决策信息更加相关。
然而,由于并非所有的资产或负债都具有活跃的市场,比如,企业合并中的无形资产、养老金成本、生物资产等等,通常这些资产和负债的判定需要依赖于管理者关于未来的假设并且使用估计模型。
资产评估法中的公允价值

资产评估法中的公允价值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这篇长文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并探讨资产评估法中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根据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交易和意愿来确定的一种价值概念。
在资产评估法中,公允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对资产进行评估和定价的过程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资产评估法已经成为了金融和会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用于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还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合并和收购、股权估值、投资决策等多个方面。
资产评估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公平和准确的估值方法,从而使各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相关资产的价值。
公允价值的概念和意义在资产评估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基于市场的交易和交易参与者之间的意愿来确定资产的价值,因此可以反映出资产在市场上的真实价值水平。
相比于其他估值方法,公允价值更具公平性和准确性,因为它能够较好地反映市场供需关系和投资者的情绪。
然而,公允价值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和挑战。
因为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的交易来确定的,所以它可能受到市场不确定性和波动的影响,从而导致资产价值的变动较大。
此外,公允价值的估算也需要依赖于可靠的市场数据和交易信息,而对于某些非流动性资产或市场交易不活跃的资产来说,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困难。
总之,在资产评估法中,公允价值是一种重要的估值方法,它能够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和准确的资产估值依据。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公允价值存在的一些限制和挑战,以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进行资产估值和决策。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织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安排和逻辑关系。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将首先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资产评估法中的公允价值的基本概念和背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接下来,文章将详细介绍正文部分的内容。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资产评估法的定义和背景,公允价值的概念和意义。
其中,资产评估法的定义和背景将介绍什么是资产评估法以及它的起源和发展情况,为读者提供一个基本的了解。
哲学视角下看可靠性与相关性的辩证关系

哲学视角下看可靠性与相关性的辩证关系[摘要] 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集合体,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可靠性与相关性作为最重要的两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详细地论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可靠性与相关性应该在对立的基础上更多地实现统一的观点。
[关键词] 可靠性;相关性;对立;统一一、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内涵(一)可靠性的内涵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即所表述的应是易于表述的,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
不同的国家和组织对于可靠性的定义有所不同。
美国FASB在SFAC No.2中,将可靠性定义为可验证性、如实反映和中立性。
而IASC则将可靠性定义为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谨慎性和完整性。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定义的可靠性包括如实表述、可验证性、中立性和稳健性。
英国ASB在《财务报告原则公告》中描述的可靠性则由如实反映、中立性、无重大误述、完整性和谨慎性组成。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没有明确提出可靠性的概念,而是客观性。
新准则规定:“客观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就应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检验可靠性的标志有两个,即可证实性和如实反映。
(二)相关性的内涵FASB在SFAC No.2中对相关性进行了解释,相关性即“通过帮助使用者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事件的结果,或证实或更正先前的期望,从而具备在决策中导致差别的能力。
”也就是说,相关性是指与决策相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
信息具有相关性,必须满足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3个基本质量特征。
我国会计准则对相关性的解释为:“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公允价值名词解释会计学

公允价值名词解释会计学1.引言1.1 概述公允价值是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买方和卖方自愿达成的一个公正和独立的价格。
它基于市场上可观察到的实际交易和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反映了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市场价值。
公允价值的计量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反映其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负债。
它可以用于计量投资组合中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和衍生品等。
此外,公允价值还被用于计量企业的非金融资产和负债,如不动产、自有设备和商誉等。
公允价值的应用不仅在企业内部会计报告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在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中被广泛采用。
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也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市场参照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
市场参照法是基于市场上已进行的交易和报价来确定公允价值。
收益法则是基于资产或负债未来的经济利益来计算公允价值。
成本法是基于获取或生成该资产或负债所需的成本来计量公允价值。
选择合适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可获得的市场数据来进行判断和权衡。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在会计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应用。
它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同时,合理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也是保证计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应用,以及对公允价值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总结。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在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按照以下章节进行讨论:1. 引言:在引言部分,将对公允价值名词解释会计学进行简要介绍,并说明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
2. 正文:本文的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来讨论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应用。
2.1 公允价值的定义:在这一部分,将对公允价值进行详细的解释,并探讨其在会计学中的意义和特点。
本文将从理论角度出发,梳理公允价值定义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新会计准则下采用公允价值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新会计准则下采用公允价值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新会计准则下,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核算有其利与弊。
首先,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交易参与者之间的交易价格。
对于一些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及其他一些资产和负债项目,公允价值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公允价值的利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更准确的市场价值信息:采用公允价值能够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避免了使用成本价值或其他方式进行估计所带来的不准确性。
2.更具可比性:公允价值是市场上交易参与者之间的交易价格,具有普适性和可比性,有助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和分析。
3.促进投资者决策:公允价值提供了更明确、更及时的财务信息,使投资者能够更好地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和风险,从而进行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然而,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也存在一些弊端:1.可能存在误导性:公允价值可能受到市场波动和交易结构的影响,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不准确的财务信息,从而对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产生误导。
2.可能增加财务报告的复杂性:公允价值核算需要进行定期估值和计量,并且可能会受到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这增加了企业内部的复杂度和成本。
3.缺乏统一的准确估值方法:公允价值估算可能需要基于各种市场数据和模型,缺乏统一的计量方法,这可能导致估值结果的不一致性和主观性。
为了解决公允价值核算带来的问题1.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控制制度,及时监控风险,确保公允价值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发展合理的公允价值估算方法:企业可以研究和开发合理的公允价值估算方法,确保估值结果更加准确,并与市场和行业的情景相匹配。
3.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披露水平:企业应加强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和假设进行充分披露,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供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参考。
4.给予公允价值更加谨慎的使用:企业在使用公允价值进行决策和评估时,应更加谨慎,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和信息,避免单一指标带来的误导。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通过加强市场竞争、稳定经济环境、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提高市场价格的公允性和准确性。
完善市场环境
积极研究和开发更可靠、更准确的估值模型,提高估值结果的可靠性。
改进估值技术
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提高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增强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03
02
01
当市场不活跃时,公允价值的确定可能受到限制,可靠性降低。
缺场信息,导致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不确定性。
缺乏可比信息
某些估价技术可能涉及主观判断和假设,导致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下降。
估价技术的复杂性
03
规范估价技术
加强对估价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规范的估价模型和方法,减少主观判断和假设的影响,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详细描述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需要进行减值处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状况,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总结词
债务重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好地反映债务的实际价值和重组条件,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对于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反映其市场价值,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02
CHAPTER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公允价值计量应真实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
真实性
可验证性
中立性
不同计量者对同一交易或事项的计量应相互验证,以减少误差。
公允价值计量不应偏袒任何一方,应保持中立。
02
公允价值是一个估计值,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需要考虑风险因素和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公允价值理论中存在的问题2.1.1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当被计量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时,则其可观察的交易价格就是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可验证性,不存在任何争议。
但是,当被计量资产或负债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时,则必须借助于公允价值估值技术,而我国应用公允价值估值技术估值在实践中应用较少,无论在方法和技术都不够成熟,需要大量人为估计、假设与判断,再加上资本交易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缺乏相应的市场参考标准,价格难以真正反映真实价值,因而所估计出的公允价值是不可靠的,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质疑,并且容易被企业管理当局操纵,给企业留下相当的利润操纵空间。
2.1.2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指导尽管目前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已有了一些理论上的研究成果,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突出表现在估价技术的欠成熟上。
实务界对复杂的估价技术无所适从。
很多领域短时间内还很难克服人为的因素影响,也使其处于明显的阶段性的规定上。
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如何协调JAB与FASB对公允价值的不同意见,还没有一个更好的协调方案保证二者在重要问题的立场上取得重大突破,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2.1.3公允价值可靠性难以控制公允价值主要是通过市场确认的,如果两个交易主体之间除了交易事项之外没有其他利害关系,那么他们的交易价格被认为是公允的。
但是在现实中企业与其关联方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上市公司甚至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报表,虚增会计利润。
由于公允价值主要是市场价格,在没有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要由会计主体自己来确定,所以人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价值的公允性。
在实践中,有少数企业不考虑公允与否,把公允价值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
比如通过资产减值以及以后的减值冲回等手段从而达到操控利润的目的。
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一个非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的模糊计量概念,作为会计计量的手段,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性的信息,但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却不能保证能提高或不会减弱。
最新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评价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评价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评价(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内容摘要: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作为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已引起会计界相关学者的众说纷纭。
其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认同或犹豫。
笔者认为:应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趋利避害,以期公允价值在会计核算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伴随着2006年2月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公允价值以会计计量属性在新会计准则中占有重要份量。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业界相关人士通过各种媒体传出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认同,而另一种观点则为忧心重重。
引入公允价值是会计国际化的趋势(一)引入公允价值的原因正如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博士,在新会计准则与财务决策论坛会上指出的: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是必须的,因为目前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正和市场价值越离越远,如果会计还固守历史成本,其提供的信息对社会没有价值,将被边缘化。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股权结构的日益分散,投资者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信息使用者对资产盈利能力的关注逐步超越了其对资产完整性的关注。
同时,通货膨胀、衍生金融工具和知识经济的兴起,都对历史成本会计提出了挑战。
会计环境的变化,传统不符合经济学价值计量要求的历史成本不能及时反映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等,从而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符合经济学要求、基于现值概念和更具相关性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运而生。
公允价值指的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相比以初始成本来计量的成本计量法来说,公允价值计量强调的是对资产的计价要坚持客观的计量,以反映资产的真正价值。
例如,某家公司出租的办公大楼若干年前的入账价值为建造成本总和的3000万元,但按照现实地价,房产价格已经升值到了6000万元,此时如果还用3000万元来计量,显然不能真实地反映这一资产的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文献综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剧烈的价格波动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需要,以及社会对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局限性也日益突出。
公允价值由于高度的相关性,弥补了历史成本无法反映的空缺,而越来越收到相关领域的青睐,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
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研究,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以及公允价值的局限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悉。
并对其是否应该取代历史成本的问题进行探讨。
下面就中外学者的观点进行简要概述。
一、什么是公允价值葛家澍(2006)提出:市场价格是会计的一切计量属性的基础,是会计计量最公允的估计。
而公允价值是一种与市场价格、历史成本和现行价格有所区别的新计量属性,是一种参照现行交易的估计价格。
蒋葵、龙艳(2012)提出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公平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
司茹、程慧玥(2012)对公允价值的计量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实质上是建立在预期交易的基础上的,因此缺乏可靠性,但是由于历史成本对未来的决策不够相关,公允价值一直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模式。
二、公允价值的优越性杨世鉴、王燕(2009)认为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更多地体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原则,更加有利于为投资者的经营决策提供帮助。
钟小玲(2010)指出公允价值的应用是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需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其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收益状况,能积极面对因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导致的价值变动。
胡小凤(2009)同样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更能真实反映企业收益,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减少不稳定金融事件的发生。
刘锦慧(2011)提出公允价值能反映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并对以前的预测进行验证。
金融工具估值管理办法

附件金融工具估值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本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估值(以下简称“估值”)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估值内部控制制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商业银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估值监管指引》(银监发〔2010〕105号)、巴塞尔资本协议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估值,是指根据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要求,合理运用各种估值技术,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
第四条确保遵循审慎性、独立性、可靠性和充分披露的原则进行估值。
(一)审慎性:坚持审慎计量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不高估公允价值收益,不低估公允价值损失。
(二)独立性:在进行公允价值估值时,估值部门须独立于前台交易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
(三)可靠性:进行公允价值估值时,需运用相关的、可靠的、可观察的估值参数进行估值。
建立必要的控制和管理流程,确保估值在财务报告、监管要求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一致性。
(四)充分披露:根据相关要求充分披露金融工具估值的内部控制制度、估值模型所使用的假设、方法以及公允价值层级,以使财务报告使用者就金融工具估值结果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做出合理评价。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董事会承担估值工作的最终管理责任,并履行以下职责:(一)审核批准估值工作的重大政策,确保其满足监管要求;(二)承担估值内部控制制度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最终责任;(三)审批或授权审批涉及估值工作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六条管理层在本行估值工作的职责如下:(一)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工作规划,配备足够的资源,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二)组织制定和监督落实估值工作的各项管理措施,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具体职责;(三)听取相关主管部门对于估值工作的报告,并就重大事项向董事会汇报;(四)其他与估值工作相关的重要事项。
公允价值计算的三个标准 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计算的三个标准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算的三个标准会计准则1. 概述公允价值是会计准则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财务报表编制和资产负债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公允价值计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分析至关重要。
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算提出了一些明确的标准,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公允价值计算的三个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具有价值的文章。
2. 三个标准公允价值计算的三个标准是存在性、离去成本和市场性。
这三个标准分别对应于公允价值计算过程中的不同方面,确保了公允价值计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 存在性存在性是指在公允价值计算过程中,所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确实存在。
在确定公允价值时,必须首先确认资产或负债是否真实存在且符合相关准则的要求。
只有在资产或负债真实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性的标准要求会计人员通过充分的调查和核实,确保所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存在性。
4. 离去成本离去成本是指在公允价值计算时,必须以交易对手离去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计量。
这一标准确保了公允价值计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避免了因为使用不合适的成本而导致公允价值计算结果失真的情况。
离去成本的标准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公允价值计算时,必须参照市场上可观察到的交易价格,确保所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基于真实的市场情况。
5. 市场性市场性是指在公允价值计算时,应当优先使用市场上可观察到的交易价格进行计量。
这一标准保证了公允价值计算的公正性和可靠性,避免了因为使用不合适的估值方法而导致公允价值计算结果失真的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市场性的标准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公允价值计算时,应当优先考虑市场上可观察到的交易价格,确保所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反映了市场的现实情况。
6.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公允价值计算的三个标准在确保公允价值计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上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

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公允价值计量(Fair Value Measurement)是一个重要的会计准则,用于确定资产、负债、权益和金融工具的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企业根据市场活动的价格,或者以市场活动价格为基础,进行测量和披露。
这篇文章将探讨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
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在于市场经济的供需关系。
市场经济是一种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经济体系,价格反映了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
在市场经济中,人们通过交换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交换的前提是双方都认为所得到的东西的价值大于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否则就不会进行交换。
因此,市场交易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不同资产和负债的相对价值的认同。
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基础在于信息的效用。
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企业根据市场活动的价格或者以市场活动价格为基础进行测量和披露。
这是因为市场交易价格是反映公众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共识。
通过参考市场交易价格,企业能够获得外部市场的信息,并将其应用于自身的决策和披露。
这样可以提高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和其他相关方提供准确、可信的信息。
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相互支持,共同构建了完整的公允价值计量系统。
逻辑基础保证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测量方式与市场交易价格保持一致,将市场交易的结果准确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
而价值基础则确保公允价值计量是以最具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信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权衡决策的依据。
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应用有多个方面。
首先,公允价值计量可以用于确定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工具等资产类别的价值。
对于投资性房地产来说,其公允价值的测量可以反映市场的需求和供应状况,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
对于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测量可以提供关于企业投资组合价值变动的及时信息,使相关方能够更好地评估和管理风险。
其次,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市场评估和交易定价也具有重要意义。
公允价值会计的操作技巧了解公允价值会计的操作技巧

公允价值会计的操作技巧了解公允价值会计的操作技巧公允价值会计的操作技巧公允价值会计是指在财务会计中,根据市场上同类型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并依据公允价值进行会计处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准确地确定和处理公允价值,有一些操作技巧是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本文将介绍与公允价值会计相关的操作技巧,并针对不同情况给出适当的处理方法。
一、公允价值的确定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公允价值会计的首要任务。
在确定公允价值时,可以采用以下技巧:1.1 市场交易价格法市场交易价格法是最常用的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即通过市场上同类型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价格来确定公允价值。
对于有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可以直接参考市场价格。
如果市场价格不明确或无法获取时,可以考虑使用其他估值方法。
1.2 估计法估计法是在市场交易价格不明确或无法获取时,通过利用相关信息和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估计来确定公允价值。
在使用估计法时,需要注意合理性、可靠性和充分性,尽可能减少主观性的影响。
1.3 合理假设法合理假设法是在市场不存在或市场价格不适用的情况下,根据合理假设来确定公允价值。
例如,在无法准确估计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近似估计或类似资产的公允价值来进行处理。
二、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确定了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后,需要按照相关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允价值会计处理技巧:2.1 公允价值变动的确认对于公允价值会计处理中的公允价值变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认和记录。
如果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应确认为损益。
如果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应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不计入损益。
2.2 外币货币在进行外币货币的公允价值会计处理时,需要根据外币汇率的变动来确定公允价值。
对于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需要按照期末的汇率确定公允价值,并将汇兑差异计入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
2.3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金融资产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金融资产,一般采用成本模型进行会计处理。
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影响作者:向宛伶来源:《企业文化》2013年第07期摘要: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一直是国际会计界关注的一个话题。
采用公允价值在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或操纵的工具,从而损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而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降低反过来又会影响其相关性,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为了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能够得到更好地运用,本文介绍了公允价值的概念,探讨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着重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及其可靠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公允价值应用中面临的困难,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相关性可靠性1.引言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这势必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从理论上讲,公允价值更能准确地计量企业的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价值,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而将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然而,公允价值在计量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主观判断和估计,有可能成为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工具,从而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靠性。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已6年,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公允价值及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及可靠性的影响展开了相应的分析。
2.公允价值的概念及其特点我国国家财政部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公允价值的特点包括:(1)公允价值是以公平交易为前提条件的。
如果不是在公平交易条件下达成的交易价格,就不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
(2)公允价值是缺少真实交易下的一种估计价格。
(3)公允价值具有相对性。
公允价值是针对特定实体和特定时间而言的。
3. 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影响3.1 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三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解析及应用建议

摘要: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日臻完善。
本文在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解析的基础上,对其应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建议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会计规范。
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在当时激发了各界的强烈关注。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资产的虚拟化等因素催生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因为公允价值计量不但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而且更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
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这标志着公允价值会计在实践中将会跃上崭新的舞台。
1《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解析1.1公允价值的含义对于公允价值的含义其实一直都没有一个定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曾经在2006年9月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中对其进行了规定,认为它是“在计量日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
但是2011年5月,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相关文件中,认为他是“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按有序交易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所能得到的可能价格”。
我国的不同文件也对公允价值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它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但是《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规定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1.2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应用范围该准则适用于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或披露的情形,但该准则第四条和第五条所列情形除外,如职工薪酬、存货、企业年金基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管理)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理论分析公允价值的相关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理论分析2001年1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公布了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的准则草案和研究报告,要求对所有的金融工具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新公布的第41号国际会计准则农业中也要求采用公允价值。
从中我们能够见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努力拓展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
本文试图以金融工具为对象来讨论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壹、公允价值及其确定方法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在不受任何非正常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假定企业在报告日出售某项资产或解除某项负债所估计的成交价格(estimatedexitprice)。
公允价值被定义为估计成交价格是因为只有在真正成交时才会有交易价格。
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交易很频繁,其公允价值就会比较容易估计且且也会比较准确,但这仍然是估计值,其后发生的交易仍有可能改变其价格。
有时候,交易价格且不能很好的代表公允价值,例如当交易壹方或双方正处于财务困境时达成的价格,或是关联交易的价格。
有些资产或负债没有交易价格可供参考,此时确定公允价值的最好的方式可能就是采用定价模型或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方法。
未来现金流量指的是如果将来在和当下的市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置该项资产或负债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计算现金流量时应考虑风险。
市场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这些信息能够获得,应据以对现值进行调整。
二、公允价值的相关性根据Fama的结论,在有效的市场中,交易价格能够充分地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所有最新的信息都会被价格迅速地无偏地反映出来。
用数字模型来表示是这样的:其中:表示证券j在第t+1期的非正常报酬;表示证券j在第t十1期的实现的报酬;表示根据预期的证券j在第t十l期的报酬;表示被证券价格充分反映第t期的信息。
因此,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特定的时点和特定的经济状态下,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定价。
而公允价值的变化,也反映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所认可的变化。
在完善的市场中,市场定价反映的是所有市场参和者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期望值,是壹个统计上具有无偏性的指标,这个价值指标中包含了所有影响该资产或负债价值的信息。
而历史成本反映的是在资产获得时或者负债形成时市场对其价值的评价。
而市场对其定价所发生的变化只有在资产转让清算或负债偿仍时才被反映出来,即被确认为利得或损失。
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是格格不入的,更何况,转让清算或偿仍且不是导致损失或利得发生的事项。
在预测功能方面,公允价值也有历史成本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根据现金流量模型,公允价值代表的是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即:其中:表示证券j在t时刻的价格或公允价值;CFn表示证券j在n时刻产生的现金流量;i表示折现利率。
因此,投资者只要知道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且估算出市场利率,就能够计算出资产或负债在将来某个时点的期望值。
由于公允价值是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所以其决策价值要明显优于历史成本。
首先,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购买(或形成)时间和历史成本都不会影响后续计量,只有报告日的市场条件、债务人的信誉等因素才会影响到公允价值。
其次,公允价值也不会受资产或负债持有人及其持有目的等因素的影响,这样可避免资产或负债计量中的壹些武断的标准且减少管理当局操纵会计数字的空间。
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却会使相同的金融资产变得不同,使不同的金融资产变得相同,甚至会误导决策。
由于公允价值是市场的无偏定价,所以同壹会计主体各个会计期间以及不同会计主体之间,计量技术都是壹致的,使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大大增强。
三、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在公允价值信息的质量特征方面,最大的挑战来自可靠性而不是相关性。
但对可靠性的评价会间接影响对相关性的评价,不可靠的信息其相关性也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可靠性往往是很抽象的,所以会计中仍引入了客观性这个原则。
客观性意味着不会因为编制财务报告的个人主观判断而发生偏差,如果多个人重复这项会计处理,其结果应该是壹致的。
计算结果的分散程度能够作为衡量客观性的指标。
井尻雄主和Jaedicke以此定义了客观性V:其中:n表示计量结果样本的容量;Xi表示第i个计量结果。
如上图所未的情况,计量A的客观性优于计量B。
如果真实值是x*,则可靠性R可表示为:或能够通过下式等价表示:也就是说,可靠性等于客观性加上期望值的偏差项。
如下图所示,客观性高的计量结果偏差也会比较大,因此,会计人员往往需要在二者之间权衡。
这样,就在理论上确定可靠性的评判标准。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论述了可靠性及其和相关性的关系:“信息要有用,仍必须可靠。
当其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且能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
信息可能会具有相关性,而在性质或反映上却不可靠,致使确认这种信息有可能使人发生误解。
”随着金融学、财务学、数量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不仅有了足够可靠的计量模型,而且这些模型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例如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摩根银行把VAR计算的软件放在了网站上,能够免费下载,摩根银行仍会提供数据库和其他方面的技术支持。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的可靠性也都获得了大量经验证据的支持,应用也日益广泛。
坚持历史成本原则获得的只是客观性而不是真正的可靠性,会计准则需要权衡客观性和偏差的大小,但对于金融工具而言,较小的偏差应该优于客观性。
有人认为公允价值是估计的结果,肯定不准确,且以此为借口来排斥公允价值,其实也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估计是会计中固有的技术,如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残值、估计产品的完工程度等。
关键问题仍在于估计的结果是否足够可靠,而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也已经被大量经验证据证实了。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第86段提到:成本或价值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估计,合理的估计是报表编制工作的壹部分。
这且不会贬低其可靠性。
另壹种对公允价值可靠性的怀疑来自公允价值的波动性。
有人认为金融工具的价格会忽高忽低,例如12月30日的价格为60万元,12月31日的价格突然飙升到100万元,而1月1日又回落到60万元,如果在年报中报告此项金融工具的价格为100万元,便不可靠。
这种论断也是没有理论根据的。
因为价格是市场参和者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所作的理性预期,由于不断会获得新的信息,预期会不断变化,所以波动性是金融工具价格的基本属性,会计人员既没有资格怀疑价格的合理性,也没有资格在财务报告中使其平滑化(smoothing)。
当然,披露这种波动性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经验证据的支持将公允价值引入会计计量早已成为会计界关注的问题,许多会计学者都结合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对此进行过实证研究,为公允价值的推广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
Ahmed等人选取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美国股票交易所(AMEX)和NASDAQ上市的152家银行控股X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市场反应。
研究结果发当下控制了净资产中其他项目的利率敏感性之后,未实现损益的变化对银行的股票报酬的影响为正且且显著。
他们仍发当下正常情况下,已实现损益对商业银行股票回报的影响也为正且且显著;但在资本充足率比较低或资产报酬率比较低时,已实现损益对商业银行股票回报的影响显著性比较低。
该研究表明投资者更关心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公允价值的信息。
Barth等人在美国银行统计年鉴中选取了1971年到1990年的数据,大约每年都有100个数据,对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公允价值的解释能力明显比历史成本强;且且通过计量误差模型的测试,他们发现公允价值的计量误差比历史成本小。
研究发现,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对商业银行的投资者是相关的和可靠的。
但当进壹步对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损失和利得进行检验时,结果却很难解释。
Barth和Landsma。
等利用同样的数据又对公允价值会计对商业银行盈余波动性、管制资本和契约现金流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盈余的波动性明显高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盈余,但商业银行的股价对这种增量波动性没有反应。
研究仍发现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资本违反资本管制要求的频率,比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计算的资本违反资本管制要求的频率高。
观察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资本,有助于对违反资本管制要求的预测,但市场对这种潜在的违规风险没有反应。
研究仍发现,即使契约现金流量是固定的。
市场也会反映利率的变化。
该研究对公允价值的相关性提供了进壹步的证据。
1991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了SFAS1O7: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
为了了解这种披露对投资者是否相关,1997年,Barth、Beaver和Landsman又对公允价值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他们检验了美国银行统计年鉴中1992年和1993年银行的数据,样本银行占到了美国所有商业银行总资产和总存款的90%。
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股价确实会反映银行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商业银行的健康状况越差,投资者对银行贷款定的权重越低;在披露公允价值的五种主要资产和负债中的三种,尤其是贷款,公允价值对股价的解释能力显著优于历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