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文 学 原 理(七蒸发与散发)jian.

合集下载

水文学原理-蒸发与散发学习课件(ppt 41页)

水文学原理-蒸发与散发学习课件(ppt 41页)

Rb H
Hs Ha0
Rn-H-He+Ha=Hz
彭曼研究了综合考虑太阳辐射、水汽扩散 和空气动力因素的计算水面蒸发的方法
彭曼公式
E1 (QnEz)
气温--饱和水
汽压关系曲线
梯度
e0s e2s Ts T2

Cp
P 0622L
Qn: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净辐射当量;Cp: 定压比热;P:大气压强;L:蒸发潜热
时:
EU WU P , EL ( E m EU )WL / WLM , ED 0;
( 3) WU

P

E

m
C
(
E
m

EU
) WL
C WLM
时:
EU WU P , EL C ( E m EU ), ED 0;
( 4) WU

P

E

m
WL
C ( E m EU )时:
③ W<W断,这时毛管水不再连续,毛管向土壤表面输送水分 的机制遭到破坏,水分只能以膜状水形式或气态水形式向 上层土壤表面移动。
§3 土壤蒸发
2 土壤蒸发的实验验证
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时土壤水分剖面的变化
§3 土壤蒸发
2 土壤蒸发的实验验证
土壤含水量介于毛管断裂含水量和 田间持水量之间时土壤水分剖面的变化
热量平衡法--热量平衡法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蒸发需要消耗热 量的概念而建立起来的
Rn 为净辐射 (J/min) Ha= Hai--Ha0
入出流热量差 (J/min) Hs 为水体储热变量 (J/min) H 水体传导感热损失 He 蒸发耗热量 Hz 水体储热量

第7章 蒸发与散发

第7章 蒸发与散发

§4 植物散发 3 影响植物散发的因素
植物生理特性 植物生理行性与植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有关。不 同种类的植物,因其生理特点不同,在同气象条 件和同土壤含水量情况下,散发率是不同的。同 一种植物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因具体的生理特 性上的差异,也使得散发率不一样。
§5 流域蒸散发
流域蒸散发:流域上不同蒸发面(水面、裸 土、岩石、植被等)的蒸发和散发总称为流 域蒸散发。(一般,流域内水面占的比重不 大,所以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是流域蒸散发 决定性部分。)
3 土壤蒸发规律
⎧ Ems , ⎪ ⎪ Ems Es = ⎨ θ, ⎪θf ⎪ ⎩ CEms ,
θ ≥θ f θm ≤ θ ≤ θ f θ < θm
§3 土壤蒸发
4 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
气象因素 日照、温度、湿度、风速等 土壤特性 土壤孔隙性 供水条件 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
§3 土壤蒸发
土壤的孔隙性一般指孔隙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土壤孔隙性是通过影 响土壤水分存在形态和连续性来影响土壤蒸发的。 一般言之,直径为 0.1 ~ 0.001mm 的孔隙,毛管现象最为显然。直径 大于 8mm 的孔隙不存在毛管现象。直径小于 0.001mm 的孔隙只存在 结合水,也没有毛管现象发生。因此,孔隙直径在0.1 ~0.001mm的 土壤的蒸发显然要比其他情况大。 土壤孔隙性与土壤的质地、结构和层次均有密切关系。例如砂粒土和 团聚性强的粘土的蒸发要比砂土、重壤土和团聚性差的粘土小。对于 黄土型粘壤土,由于毛管孔隙很发育,所以蒸发很大。 在层次性土壤中,土层交界处的孔隙状况明显地与均质土壤不同,当 土壤质地呈上轻下重时,交界附近的孔隙呈“酒杯”状,反之,则呈“倒 酒杯 ” 状。由于毛管力总是使土壤水从大孔隙体系向小孔隙体系输 送,所以“酒杯”状孔隙不利于土壤蒸发,而“倒酒杯”状孔隙则有利于土 壤蒸发。

水文学原理(第六章 蒸发与散发)

水文学原理(第六章  蒸发与散发)

19
(一)理论公式 1.热量平衡法 1.热量平衡法
Qe Qn + Qv − Qw Ew = = L L(1 + β )
Doctrine of hydrology
20
2.空气动力学法
K w ρ u2 z 2 )](e − e ) Ew = ( ) f [ln( 0s 2 ks KmP
Doctrine of hydrology
Doctrine of hydrology
es − e E=A p
道尔顿定律:蒸发率与饱 和差和分子扩散系数成正 比,与气压呈反比。 15
3)湿度:影响饱和差 湿度: 4)降水:增加空气湿度,干扰水分子逸出、 降水:增加空气湿度,干扰水分子逸出、 破坏水面结构,从而降低蒸发量。 破坏水面结构,从而降低蒸发量。 5)风:一般情况下,可移走水面上的水分而 一般情况下, 降低水汽压,从而增加蒸发量。 降低水汽压,从而增加蒸发量。但冷空气有 可能减少蒸发量。 可能减少蒸发量。 6)水面面积
要理解记住噢! 要理解记住噢!
Doctrine of hydrology 4
蒸发量(蒸发率):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 3 蒸发量(蒸发率):单位时间、单位面 积从水面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量减去由气 态转化为液态的水量。 态转化为液态的水量。
Doctrine of hydrology
5
4.蒸发能力 蒸发能力 蒸发能力是指蒸发面在特定的气象条 件下充分供水时的蒸发率。 件下充分供水时的蒸发率。即对同一蒸发 面而言,在相同气象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 面而言, 大蒸发量。 大蒸发量。又称为最大蒸发量或潜在蒸发 量。
Doctrine of hydrology
18
三、水面蒸发量的观测与估算 1.通过成因分析法,建立理论公式; 1.通过成因分析法,建立理论公式; 通过成因分析法 2.直接测定 2.直接测定 3.根据典型资料建立地区经验公式; 3.根据典型资料建立地区经验公式; 根据典型资料建立地区经验公式

七年级科学蒸发(1)

七年级科学蒸发(1)

h
20
道送到田间,由喷头射到空中,变
成雨点洒落到地面进行灌溉。滴灌
是指用滴灌带或滴头把水一滴一滴
地渗入土壤,形象地说是给作物
“挂盐水”。传统农业灌溉模式又称
大漫水灌溉,水分蒸发面积大, 渠
道渗漏损失大。滴灌和喷灌与传统
的灌水方式相比省水60-70%。
h
9
想一想: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 现象,你能解释吗? 晒谷
不管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在寒冷的冬天……
湿毛巾擦过的桌面都会慢慢变干。为什么?
蒸发: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 何温度下进 行的汽化现象。
请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能说明蒸 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例子。
h
4
以晾衣服为例,
猜想影响蒸发 快慢的因素有 哪些 ,并说出 你的理由?
h
5
液体的温度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怎么样才能加快蒸发?
液体温度越高,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
液体的表面空气流动
越快,蒸发越快。 h
6
思考:
不同的液体蒸发 一样快吗?
结论:
活动:伸出的手,用胶头 滴管吸酒精和水分别滴 在手的两侧,看哪种液 体蒸发的快?
不同液体相同条件下蒸发快慢不同
h
7
干手器
喷灌
滴灌
h
8
喷灌是指把经过水泵加压的水用管
室。
4. C.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5. D.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
h
17
2.下列关于蒸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蒸发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进行。 B.蒸发的快慢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C.零度以下液体不再蒸发。 D.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蒸发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蒸发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蒸发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蒸发蒸发是指液体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蒸发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对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蒸发的过程蒸发是液体由于温度增加而逐渐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液体分子运动越剧烈,其表面所允许的分子向气相跃迁的概率就越大,从而液体分子就逐渐减少了。

在蒸发过程中,许多分子从液体表面闯出,形成气态分子,导致液体的体积和质量逐渐减少。

二、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1.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运动和抬升作用增强,液体中分子的蒸发速度也随之加快。

2.空气湿度空气中的湿气不利于液体分子的蒸发,因为空气饱和程度越高,需要更高的能量才能使分子向空气转移。

3.表面积大小表面积越大的液体因暴露面积更高,分子能更容易地从液态向气态转化。

4.风力大小大风可以加速蒸发速度,因为风吹到液体表面时把空气抬走,增加了空气能够接触到液体表面的机会。

三、应用1.蒸发鼻涕当我们鼻塞时,可以通过让温度升高,使鼻涕蒸发,从而减轻鼻塞的不适感。

2.蒸馏水在蒸发过程中,气态分子可以被收集,以生成高纯度的蒸馏水。

3.保鲜食物的保鲜也需要蒸发的帮助。

例如:把食物放在风口,能够使其表面水分更快地蒸发,从而达到保鲜的效果。

四、环境保护蒸发量是气候变化降水模式的重要因素。

逐渐减少的蒸发量难以在全球降水分布上达到平衡,这对农业、城市供水和生态系统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同时,非法的化学废料和污水排放进水源中,对自然的蒸发产生影响,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

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对蒸发的控制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蒸发是我们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了解蒸发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并且更好地利用蒸发的作用。

希望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应用,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做出自己的努力。

化工原理课件7.蒸发

化工原理课件7.蒸发

节能效果:降低 能耗、减少排放、 提高生产效率
减排措施:采用清 洁能源、减少废气 排放、回收利用废 热等
采用高效 蒸发器, 提高蒸发 效率
优化工艺 流程,减 少能耗
采用节能 型设备, 如变频器、 节能泵等
回收利用 废热,如 冷凝水、 废气等
加强设备 维护,减 员技能, 减少操作 失误和能 耗浪费
物料的密度:影响蒸发操作 的液位和流速
物料的沸点:影响蒸发操作 的温度和压力
物料的粘度:影响蒸发操作 的传热和流动阻力
物料的表面张力:影响蒸发 操作的液滴形成和液滴尺寸
蒸发过程优化与节 能减排
蒸发过程能耗:主 要包括加热蒸汽、 冷却水、电能等
优化方法:采用高 效蒸发器、优化工 艺参数、提高传热 效率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食品加工:利用蒸发原理将食品中 的水分去除,得到干燥食品
环境控制:利用蒸发原理将空气中 的水分去除,得到干燥空气,用于 环境控制和空气净化
蒸发操作方式
定义:液体在常温常压下,通过与空气接触,自然蒸发成气体的过程。 特点:蒸发速度慢,蒸发量小,适用于低浓度、低沸点液体的蒸发。 应用:食品加工、医药生产、化工生产等领域。 注意事项:控制蒸发温度、防止液体飞溅、防止空气污染等。
原理:通过加热使液体沸腾, 产生蒸汽,将液体转化为蒸汽
特点:速度快,效率高,适用 于热敏性物料
设备:蒸发器、冷凝器、泵、 管道等
应用:食品、医药、化工等行 业
减压蒸发:通过降低压力使液 体蒸发,如真空蒸发、减压蒸 馏等
加热蒸发:通过加热使液体 蒸发,如蒸馏、煮沸等
自然蒸发:通过自然环境进 行蒸发,如晾晒、风干等
采用高效蒸发器,提高蒸发效率 采用热泵技术,降低能耗 采用冷凝水回收技术,减少废水排放 采用废热回收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优化蒸发过程

《蒸发化工原理》PPT课件

《蒸发化工原理》PPT课件

11/28/2020
14
2 单程型(膜式)蒸发器 溶液在蒸发器中只通过加热室一次,不作循环流动。溶液通
过加热室时,在管壁上呈膜状流动,故习惯上又称为液膜式蒸 发器。
优点: •溶液在蒸发器中的停留时间很短,因而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 的蒸发; •整个溶液的浓度,不象循环型那样总是接近于完成液的浓度, 因而这种蒸发器的有效温差较大。
优点:结构简单,不需要固定的传热面, 热利用率高
适于处理易结垢、易结晶或有腐蚀性的 溶液。
不适于处理能被燃烧气污染及热敏性的 溶液。
11/28/2020
20
(2)螺旋管蒸发器
在螺旋加热管中,要被蒸发的液体从顶部 流向底部,同时,沸腾膜与蒸汽并流流动,由 于加热管当然螺旋形状,在中等高度的设备中 可以容纳很长的管子,经过很长的管道流动中 产生的蒸汽对液膜施加一个很高的剪切力。为 此,弯曲的螺旋管将引起二次流,二次流被施 加在沿管轴的流动上,这此作用可促进湍流并 强化高粘情况下的热传递。
适用于达到高浓度和高粘度。为获得高的蒸发 比,这类蒸发器在高温度差下和单程操作。
11/28/2020
21
7.2.2 蒸发器的选型
选型时,一般考虑以下原则: 溶液的粘度:蒸发过程中,溶液粘度变化的情况,是选型时很重 要的因素。 高粘度的溶液应选用对其适应性好的蒸发器,如强制循环型、降 膜式、刮板搅拌薄膜式等;
③溶液特性:有些物料浓缩时易于结晶,结垢;有些热敏性物料由于沸 点升高更易于变性;有些则具有较大的粘度或较强的腐蚀性,等等。需 要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选择适宜的蒸发流程和设备。
11/28/2020
4
7.1.4 蒸发操作的分类
1.按二次蒸气的利用情况分: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

第一课水文学原理 第七章 蒸发与散发

第一课水文学原理 第七章  蒸发与散发
3、与地质和土壤因素有关。
4、蒸发的时空分布
(一)空间分布:赤道大 两极小
海南、广东:年平均1400mm
西北:年平均2000mm
高山:700mm
平原:>700mm
(二)时间上的变化特点
夏季 >冬季
中午> 凌晨
讨论与思考:
1、为什么说有时候土壤也是饱和蒸发面?
2、流域总蒸发的规律和土壤蒸发的源自律相2 影响因素思考题:
太阳辐射:温度(气温和水温) 1、温度对蒸发量的影响中,是
湿度:饱和水汽压差
气温影响大还是水温影响

大?
气压 降水
2、为什么降水对蒸发有影响?
自然地理因素:位置、地形
水质:溶质势
水深
水面情况
面积
3 水面蒸发的确定方法
(1)理论方法 (2)经验公式法 (3)实验观测法
(1)理论方法
③ W<W断,这时毛管水不再连续,毛管向土壤表面输送水分 的机制遭到破坏,水分只能以膜状水形式或气态水形式向 上层土壤表面移动。
§3 土壤蒸发
2 土壤蒸发的实验验证
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时土壤水分剖面的变化
§3 土壤蒸发
2 土壤蒸发的实验验证
土壤含水量介于毛管断裂含水量和 田间持水量之间时土壤水分剖面的变化

(1) > a,E=Em(注: a< f) 供水充分,蒸散发量大而稳定。
(2) b<< a,E=( ) Em(注: b< m)
供水不充分,蒸散发量随 的减小 而减小。
(3) < b,E=CEm,C=0.05~0.10
§5 流域蒸散发
3 流域蒸散发的计算方法

蒸发与蒸腾——蒸发(PPT课件(初中科学)14)

蒸发与蒸腾——蒸发(PPT课件(初中科学)14)
一点知识 一个方法 一种思想
我打算再向法师 些粒子的动能较大,当它们接 近液面时,便很容易挣脱其他 粒子的引力,脱离液体而进入 空气里,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温度高
空气流通
液面面积
学以致用
明天要春游了,小丽打算穿自己最喜欢的那件 外套,但是妈妈刚刚帮她洗了,你有什么办法让 这件衣服快速变干吗?
我的收获
法师向国王敬献了一是杯谁圣偷水了:我“尊的“不 敬的陛下,这是我提老取圣植水物”精?华而
得到的‘不老圣水’。” 国王把圣水放在了宫殿内,第二天 发现圣水少了一点; 大臣提议放在高塔的塔顶,第三天 发现少得更多了; 大臣又建议倒入无人能搬动的大石 缸中,一天后圣水一滴也不剩了。
蒸发与沸腾有什么区分?
一杯 圣水
宫殿内 第二天
高塔顶 第三天
石缸内 第四天
为什么每天蒸发的 圣水的量不一样?
探究实验一
实验用品:
变量
A:空气不流通 B:空气流通
乙醇,载玻片,培养皿,解剖针
A
B
探究实验二
实验用品:
变量
C:常温 D:较高温度
乙醇,载玻片,解剖针,暖贴
探究实验三
实验用品:
乙醇,载玻片,解剖针
变量
E:液面小 F:液面大

减(汉字)

减(汉字)
“献、减、开”。
康熙字典
《玉篇》古斩切,音减。俗减字。
(减)《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斩切,音碱。《说文》损也。《玉篇》少也,轻也。
《礼·乐记》礼主其减。
又水名。《山海经》番条之山,减水出焉。
又岐山亦出减水,东南流注于江。
又姓。《史记·酷吏传》减宣。
又《广韵》《集韵》下斩切,音豏。
又《集韵》公陷切,音䫡。义同。
减(汉字)
汉字
目录
01
康熙字典
02
说文解字
03
基本释义
04
方言音韵
05
年度字词
减,jian,从氵(水)从咸。水受日照蒸发或渗入土中会减少,之意。咸,有“都、皆、全部”义,表示
“凡被减都变小”之意。
简体字的”减“为从冫从咸,其中从冫为无义简化。减是汉字读音为jiǎn,反义词是加。
2019年11月20日,“汉语盘点2019”活动启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通过监测语料库,推荐国内字
◎潮州话:giam2 【澄海】giang2
◎韩语:பைடு நூலகம்KAM
年度字词
2021年11月19日,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1”活动启动
仪式上,入选年度推荐字国内字。
谢谢观看
俗作减,非。(减)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减
损也,从水咸声。古斩切
基本释义
1.从总体或某个数量中去掉一部分:削~。裁~。~员。偷工~料。五~三是二。
2.降低;衰退:~价。~色。工作热情有增无~。人虽老了,干活还是不~当年 !
方言音韵
◎赣语:gram3减饭
◎客家话:[海陆腔] gam3 [台湾四县腔] gam3 [客英字典] gam3 [梅县腔] gam3粤语 gaam2

水文学原理蒸发与散发共42页PPT

水文学原理蒸发与散发共42页PPT
水文学原理蒸发与散发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第二章蒸发解析

3第二章蒸发解析

2、能量平衡理论
地表能量平衡方程:Rn ? Le E ? H ? G
当时间尺度为1天以上时,土壤热通量可以忽略,即:
Rn ? Le E ? H
由地表净辐射和波文比(B0 = H / LeE)可计算出蒸发量: E ? Rn / Le 1 ? Bo
Rn
净辐射
Le E
潜热(蒸散发)
H
显热(感热)
G
土壤热通量
3、土壤蒸发 (Soil Evaporation)
土壤蒸发过程要比水面蒸发复杂,除影响水面蒸 发的几种因素 (气温、水面温度、饱和差及风速 )外, 还与土壤性质、土壤含水率、地下水埋深、土壤表面 特征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湿润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E/E0 1.0





在 率/潜






0.0
?w
?f
?s
毛细管断裂含水率 田间持水率 饱和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
?土壤蒸发过程三阶段的特点: (1) 第一阶段:大气蒸发能力控制阶段(蒸发率不变) 开始时,土壤表面的含水量为饱和的情况,蒸 发量近似为一常数,其大小受气象因子即大气蒸发 能力控制。
(2)第二阶段:土壤导水率控制阶段(蒸发率降低)
由此,有三种典型的理论来描述(计算)蒸发: (1) 基于空气动力学的质量传输理论 (2) 从可为蒸发提供的能量入手的能量平衡理论 (3) 以陆地和大气界面为边界的流域水量平衡理论
1、水汽的紊流传输
大气运动始终处于紊流状态,分子扩散可以忽略,水
汽运动主要是对流扩散。水汽的质量通量(x, y, z三个方向)
E0 ? (es ? ez )? f(u) (mm/day)

第五章 蒸发与蒸腾

第五章 蒸发与蒸腾

Hs
Ha0
Ts T 6.1 10 P es e
4
-
为波温系数
P 表面大气压强,单位同 e , Ts 水面温度 T 近表面气温
-
es 表面水温下的饱和水汽压
e T温情况下的空气水汽压
Penman 法—— Penman 公式中很多是在结合上两
种方法的推导而得到

•彭曼公式
E
它通过气温和水温的增高来影响蒸发。
2、水面蒸发
2.2 水面蒸发的影响因素
(4)水质
• 水中含的杂质能阻止水分子运动,减少蒸发。
(5)蒸发表面的情况
• 蒸发表面是水分子在汽化时必须经过的通路,若表面积大则蒸 发面大,蒸发作用进行得快。此外,水体的深浅对蒸发也有一 定的影响。 – 不同地理位置、地形情况以及降水量、强度和时空分布都对水面
• 水面蒸发—最简单的蒸发方式—饱和蒸发面
一个水平的自由水面,进入水体的热能增加了水分子的动能,使
一些水分子所获得的动能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时,就能突破
水面而跃入空中。
• 那些动能足够大的水分子,逸出水面—蒸发 • 一些水分子从空中返回水面—凝结
从水面跃出与返回水面的水分子数量之差,就是实际观测到的蒸
土壤水分常数
1. 田间持水量:亦称为“最小持水量”,是土壤水 分常数的一种。在地下水位深,没有层次性的土 壤中所保持全部毛细管悬着水的含水量。田间持 水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土壤所能稳定保持的最高 土壤含水量,也是土壤中所能保持悬着水的最大 量,是对作物有效的最高的土壤水含量,且被认 为是一个常数,常用来作为灌溉上限和计算灌水 定额的指标。 凋萎系数: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开始呈现萎蔫 状态时土壤所含水分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 有效水:一般来说,凋萎系数与田间持水量之间 的土壤水,属于有效水分。

4蒸散发

4蒸散发

第四章蒸散发过程模拟4.1 概述在自然界中,蒸发是海洋和陆地水分进入大气的惟一途径,陆地上的年降水量有60~70%通过蒸发和散发返回大气,因此蒸散发是地球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之一。

蒸散发是降雨径流形成过程中的唯一损失,是流域水量平衡计算中的重要项目之一。

蒸散发过程还包括能量的转化,没有能量的交换就不可能产生蒸散发,这就构成了自然地理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一种普遍现象。

蒸散发的计算与研究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和作物灌溉的基本依据。

蒸散发的抑制和调控对改变全球和区域的水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蒸发是温度低于水的沸点时,水汽从水面、冰面或其他含水物质表面逸出的过程。

散发是在植物生长期,水分从叶面和枝干以蒸汽状态向大气散发(蒸发)的过程,又称植物蒸腾。

陆地表面的蒸发除发生在植物冠层外,也可同时在土壤表面和水面上进行,这些过程一般难以截然分开,常并在一起作为一个过程处理,统称蒸散发。

在地球科学中,蒸发指水由液态或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量是水分子进入空气的净传输量。

它发生在蒸发面与大气之间存在着蒸发压力梯度的条件下。

一般说,太阳辐射是蒸发能量的主要来源。

单位时间从单位蒸发面面积逸散到大气中的水分子数与从大气中返回到蒸发面的水分子数之差值称为蒸发率,通常用时段蒸发量表示,常用单位为mm/h,mm/d,mm/mon和mm/a等,蒸发率是蒸发现象的定量描述。

4.1.1水面蒸发4.1.1.1 水面蒸发机理水面的水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逸出水面的过程称为水面蒸发。

水面蒸发是一种供水始终充分的蒸发,是两种对立的水分子运动过程的矛盾统一体。

一种是水分子自水面逸出,由液态变为汽态;另一种是水分子返回液面,由汽态变为液态。

水面蒸发就是反映两者在单位时间内的差量。

水面蒸发包括水分汽化和水汽扩散两个过程,一个是水分子逸出水面在水面附近产生一层饱和水汽层,另一个是饱和水汽层的水分子不断从水面移开。

蒸发直接体现热量交换与水量交换过程的联系。

水分汽化和水汽扩散的两个过程是:①水分汽化。

蒸发与散发EvaporationandTranspiration

蒸发与散发EvaporationandTranspiration

一、蒸发的物理机制
蒸发因蒸发面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水面蒸 发、冰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等。 其中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合称为陆面蒸发。 流域(区域)上各部分蒸发和散发的总和, 称为流域(区域)总蒸发。 按蒸发面的供水状况,可分为饱和蒸发面 和非饱和蒸发面两种。 不同类型的蒸发,其蒸发机制存在一定的 差异,现分述如下:
从能态理论观点来看,在液态水和水汽两相共存的系统 中,每个水分子都具有一定的动能。只有那些运动比较 快动能足够大的分子才能克服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氢 键和和范氏力)而突破水面而跃入空中。当水体中的某 些水分子溢出水面后,所剩下的水分子平均动能将减少, 水温因而降低。 而温度是物质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反映, 所以温度愈高,自水面逸出的水分子愈多。由于跃入空 气中的分子能量大,蒸发面上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小, 水体温度因而降低。 单位质量的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 蒸发潜热,以L表示,其值与蒸发面温度T有以下关系: L=2491-2.177T(J/g) 或L=595-0.52t (L--为蒸发潜热 ,卡/克, t--水温) 反之,水汽分子因本身受冷或受到水面分子的吸引作用 而重回水面,发生凝结。在凝结时水分子要释放热量, 在相同温度下,凝结潜热与蒸发潜热相等。所以说蒸发 过程既是水分子交换过程,亦是能量的交换过程。
3.蒸发率微弱阶段
当土壤含水量进一步降低至毛细管断裂含水量 (相当于凋萎含水量)以下时,土壤蒸发进入第 三阶段。此时,毛管水不再以连续状态存在,毛 管的传导作用停止,土壤水分只能以薄膜水和气 态水的形式向表层移动,土壤内部的水分通过汽 化,并经土壤孔隙向大气运行,因此,蒸发主要 以水汽扩散输送,这种运动形式缓慢,土壤的蒸 发强度很小,并且比较稳定。 此阶段,土壤蒸发率小而稳定。 该阶段的蒸发受气象因素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都很小。实际蒸发量只取决于下层土壤的含水量 和与地下水的联系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发面类型:
水面蒸发 冰雪蒸发 土壤蒸发 植物散发 流域蒸散发
陆面蒸发
§1 蒸发现象及其控制条件
3 控制蒸发的条件
供水条件 ——蒸发面上储存的水量多少 能量条件 ——蒸发面上水分子获得能量的多少 动力条件 ——蒸发面上空水汽输送的速度如何
气象条件
§1 蒸发现象及其控制条件
❖供水条件与蒸发面的水分含量有关,不同的蒸发 面,供水条件是有区别的,例如水面作为蒸发面 就有足够的水分供给蒸发。裸土表面作为蒸发面 只有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时,才能 有足够的水分供给蒸发,否则对土壤蒸发的供水 就会受到限制。
❖ 天然条件下供给蒸发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1 蒸发现象及其控制条件
❖ 动力条件一般来自三个方面: ❖ 其一是水汽分子扩散作用,其作用力大小及方向取决于大
气中水汽含量的梯度,但在一般情况下水汽的分子扩散作 用是不大的; ❖ 其二是上、下层空气之间的对流作用,这是由于近蒸发面 的气温大于其上层气温而形成的。对流作用将近蒸发面的 暖湿空气带离蒸发面上空,而使其上空的干冷空气下沉到 近蒸发面,因而促进了蒸发作用; ❖ 其三是空气紊动扩散作用。刮风时,空气发生紊动,风速 愈大,紊动作用也愈大。紊动作用将使蒸发面上空的空气 混合作用大大加快,将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冲淡,从而大大 促进了蒸发作用。也称空气平流作用。
水面蒸发的动力条件中只考虑了水汽扩散的作用,尚嫌不足。
空气动力学法的优点是抓住了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动力条件—风
速和水汽扩散,但对太阳辐射这一热量条件未予考虑。
E0
Qn
Ea
水体吸收净辐射 热量引起的蒸发
风速和饱和差 引起的蒸发
§2 水面蒸发
2 确定水面蒸发量的理论方法
d 水量平衡法
S2 S1 It O t P E
❖ 此后,土壤中的毛管水不再呈连续状态存在于土壤中,依靠毛管作用 向土壤表面输送水分的机制将遭到完全破坏。土壤水分只能以膜状水 或汽态水形式向土壤表面移动。由于这种仅依靠分子扩散而进行水分 输移的速度十分缓慢,数量也很小,故在土壤含水量小于毛管断裂含 水量以后,土壤蒸发必然很小而且比较稳定。
§3 土壤蒸发
§2 水面蒸发
❖水面小大及形状:水面面积大,其上空大量的水 汽不易被风立即吹散,因而水汽含量多,不利于 蒸发。反之,则有利于水面蒸发。水面形状是通 过风向来影响水面蒸发的。
§2 水面蒸发
❖水深:春夏两季浅水比深水水面蒸发量大,秋冬 两季则相反。
❖水质:当水中溶解有化学物质时,水面蒸发量一 般会减小。这是因为含有盐类的水溶液常在水面 形成一层薄膜,起着抑制蒸发的作用。水的混浊 度虽然与水面蒸发无直接关系,但由于会影响水 对热量的吸收和水温的变化,因而对水面蒸发有 间接的影响。
❖地下水位如果地下水面以上的土层全部处于上升 毛管水带内,则毛管中的水分弯月面互相联系, 有利于水分迅速向土层表面运行,土壤蒸发就 大。
❖如果地下水面以上土层的上部分仍处于土壤含水 量稳定区域,则由于向土壤表面运行水分困难, 故土壤蒸发就小。
❖ 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土壤蒸发呈递减趋势。
§4 植物散发
3 土壤蒸发规律
Es
Ems ,
Ems f
,
CEms ,
f m f
m
§3 土壤蒸发
4 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
气象因素 日照、温度、湿度、风速等 土壤特性 土壤孔隙性 供水条件 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
§3 土壤蒸发
❖ 土壤的孔隙性一般指孔隙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土壤孔隙性是通过影 响土壤水分存在形态和连续性来影响土壤蒸发的。
(2) (3)
b a
(1) > a,E=Em(注: a< f) 供水充分,蒸散发量大而稳定。
(2) b<< a,E=( ) Em(注: b< m)
❖气压: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就增高。气压增高将 压制水分子逸出水面,因此,水面蒸发量随气压 的增高而减小。但气压高,空气湿度就降低,这 又有利于水面蒸发。
§2 水面蒸发
风速 ❖风吹过水面时,要携带走水面上空的水汽,这有
利于增加水面水分子的逸出量。 ❖一般言之,水面蒸发量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但
当风速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水面蒸发将不再增 加。
§2 水面蒸发
3 确定水面蒸发量的经验公式途径
§2 水面蒸发
3 确定水面蒸发量的经验公式途径
E 0.22 1 0.31u2200 (e0 e200)
§2 水面蒸发
4 器测法
20cm口径蒸发器 80cm口径套盆蒸发器
E601蒸发器 20m2和100m2的大型蒸发池
蒸发器观测的数值不能直接作为大水体的水面蒸发值,必须 乘以一折算系数。折算系数与蒸发器类型、自然环境、季节 变化等因素有关。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当地实测资料分析。
❖ 在层次性土壤中,土层交界处的孔隙状况明显地与均质土壤不同,当 土壤质地呈上轻下重时,交界附近的孔隙呈“酒杯”状,反之,则呈 “倒酒杯”状。由于毛管力总是使土壤水从大孔隙体系向小孔隙体系 输送,所以“酒杯”状孔隙不利于土壤蒸发,而“倒酒杯”状孔隙则 有利于土壤蒸发。
§3 土壤蒸发
§3 土壤蒸发
面蒸发量与太阳辐 射热的对比曲线, 可见两者变化十分 一致。
§2 水面蒸发
温度 ❖水温增加,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因而易于逸出
水面而跃入空气中。因此,水面蒸发量随水温的 增加而增加。气温是影响水温的主要因子,但不 像水温影响水面蒸发那样直接。
§2 水面蒸发
❖湿度:在同样温度下,空气湿度小时的水面蒸发 量要比空气湿度大时的水面蒸发量大。空气湿度 常用饱和差表示。饱和差越大,空气湿度越小, 反之则湿度越大。
§2 水面蒸发
2 确定水面蒸发量的理论方法
a 热量平衡法
Qn Qh Qe Q Q
Qe
Qn
Q 1 R
Q
input
E Qe Qn Q Q
wL wL(1 R)
Qe Qh
Qn
output
§2 水面蒸发
❖基于热量平衡原理的 计算水面蒸发公式, 主要考虑发与散发
Evaporation and Transpiration
主要内容
1. 蒸发现象及其控制条件 2. 水面蒸发 3. 土壤蒸发 4. 植物散发 5. 流域蒸散发
§1 蒸发现象及其控制条件
1 几个基本概念
蒸 发: 水分子从物体表面向大气逸散的现象称为蒸发 蒸发潜热: 单位水量蒸发到空气中所需的能量称为蒸发潜热 凝结潜热: 单位水量从空气中凝结返回水面所释放的能量称为凝结潜热
§3 土壤蒸发
2 土壤蒸发的实验验证
当土层中表层的土壤含水量降至小于毛管断裂含水量而大于最大分子 持水量时,强烈蒸发层大约在0~20 cm之间。当土层中表层的土壤含 水量小于最大分子持水量而大于最大吸湿量时,土壤含水量消退十分 缓慢。20 cm深度处的土壤含水率稳定在毛管断裂含水量左右。
§3 土壤蒸发
§4 植物散发 3 影响植物散发的因素
植物生理特性
❖植物生理行性与植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有关。不 同种类的植物,因其生理特点不同,在同气象条 件和同土壤含水量情况下,散发率是不同的。同 一种植物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因具体的生理特 性上的差异,也使得散发率不一样。
§5 流域蒸散发
流域蒸散发:流域上不同蒸发面(水面、裸 土、岩石、植被等)的蒸发和散发总称为流 域蒸散发。(一般,流域内水面占的比重不 大,所以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是流域蒸散发 决定性部分。)
❖ 一般言之,直径为0.1~0.001mm的孔隙,毛管现象最为显然。直径 大于8mm的孔隙不存在毛管现象。直径小于0.001mm的孔隙只存在 结合水,也没有毛管现象发生。因此,孔隙直径在0.1 ~0.001mm的 土壤的蒸发显然要比其他情况大。
❖ 土壤孔隙性与土壤的质地、结构和层次均有密切关系。例如砂粒土和 团聚性强的粘土的蒸发要比砂土、重壤土和团聚性差的粘土小。对于 黄土型粘壤土,由于毛管孔隙很发育,所以蒸发很大。
2 土壤蒸发的实验验证
当土层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在土壤蒸发过程中,土壤水分剖面 呈平移消退。这种情况大约要延续到土壤含水量接近田间持水量时。
§3 土壤蒸发
2 土壤蒸发的实验验证
当土层含水量介于毛管断裂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时,土壤蒸发的影响土层 的深度不再是整个土层,而减小为0 ~ 50 cm,其中0 ~20 cm或30 cm是土壤 蒸发强烈影响土层。深度在50 cm以下,由于毛管水上升缓慢,蒸发小,因此, 土壤含水量变化很小。
2 确定水面蒸发量的理论方法
b 空气动力学法
E
( K wu2 Km
)
f
(ln( z2
/
ks
))(e0
e2 )
饱和差
§2 水面蒸发
达尔顿定律
确定水面蒸发的空气 动学方法主要考虑了 饱和差d和风速u对水 面蒸发的影响
§2 水面蒸发
2 确定水面蒸发量的理论方法
c 混合法
热量平衡法的优点是考虑了影响水面蒸发的热量条件,而在影响
§2 水面蒸发
水面蒸发是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发,因此水面蒸发率与水面蒸 发能力是完全相同的。水面蒸发是目前研究得较为成熟的一种 蒸发现象。
1 水面蒸发的影响因素
气象因素
太阳辐射 温度 湿度 气压 风速
水面大小及形状 水体因素 水深
水质
§2 水面蒸发
太阳辐射 ❖ 蒸发所需之能量主
要来自太阳辐射。 ❖ 图为某地月平均水
§2 水面蒸发
4 器测法
蒸发实验站
蒸发器
§2 水面蒸发
§3 土壤蒸发
1 土壤蒸发过程
第一阶段 土壤含水量超过田 间持水量
第二阶段土壤含水量介于田 间持水量与毛管断裂含水 量之间
第三阶段土壤含水量小于等 于毛管断裂含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