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考能特训
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小结与测评 苏教版必修1
(2)由n=NNA 可知a
g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b NA
mol,那么c
g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bc NA·a
mol,则V=n·Vm=22a.N4Abc
L。
(3)由Mm=VVm可知M=1.6
g×22.4 0.56
LL·mol-1=64
g·mol-1。
(4)n(HCl)=22V.4 mol
V=22V.4×d×361.50+001
为m 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
【导学号:90512038】
①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②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________g·L-1;
③该气体所含的原子总数为________个。
(2)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________。
① NaCl 晶体―[ ―⑥→]NaCl 溶液― ⑤ ―→澄清溶液
【解析】 应先选择除去 Na2SO4 和 Na2CO3 的试剂。然后除去加入的过量 的除杂试剂。由题意,除去 Na2SO4 应选用 BaCl2 溶液,而 BaCl2 溶液同时也除 去了 Na2CO3,但所加的 BaCl2 溶液是过量的,所以后续操作应除去 BaCl2 溶液, 除去 BaCl2 可用 Na2CO3 溶液,而过量的 Na2CO3 可用稀盐酸除去,过量的稀盐 酸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
原子结原子核质 中子 子— —— —决 决定 定① ②
种类 种类
5.构模型③
数目与质子数相同 分层排布
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纯净物 ②化合物 ③氧化物 ④电解质 ⑤胶体 ⑥丁达尔效应
高一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一、物质的分类(1)从物质的组成分类:可以从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入手将物质进行分类。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组成和结构②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2)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可将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3)从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态物质。
(4)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资分为可溶、难溶。
另外,还可以从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来源等其他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物质的转化1.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1)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反应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定义物质发生状态或外形的改变,而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水结成冰,蔗糖的溶解,酒精的挥发,金属通电,活性炭的吸附漂白等化学变化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热效应、变色、气体放出、沉淀生成等现象。
如:金属的腐蚀、物质的燃烧、食品的腐败变质、铵盐受热分解等类型按反应形式可分为: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按反应的本质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参与反应的离子可分为:离子反应、分子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可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2.无机化学反应一般规律(1)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Mg+Cl2MgCl2(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CaO+CO2=CaCO3(3)酸+碱→盐+水2HCl+Ba(OH)2=BaCl2+H2O(4)盐+盐→两种新盐AgNO3+NaCl=AgCl↓+NaNO3一般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可溶,反应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进行。
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小结与测评课
[专题对练] 3.下列物质的检验中,其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为蓝色,则该溶液一定是 CuSO4 溶液 B.某无色、无味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一定是 O2 C.向某溶液中加入 C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 Ag+ D.向某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O23- B [A 项,Cu2+的水溶液一般都是蓝色但不一定是 CuSO4 溶液,错;B 项 对;C 项,溶液中若有 CO23-等也会有同样的现象,错;D 项,原溶液中若含有 Ag+也会有同样的现象,错。]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主要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主要过程:④________、称量或量取、溶解、⑤________、转移、 ⑥________、振荡、⑦________、摇匀、装瓶。
(3)误差分析:分析实验中n和V的误差,利用公式⑧________,判断cB的误 差。
【答案】 ①蒸馏水 溶解 ②BaCl2 溶液 ③Na2CO3 溶液 ④过滤 ⑤稀 盐酸 ⑥蒸发结晶
专题二 常见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核心讲解] 常见离子的检验与推断是物质检验与推断的重要知识,也是考题中常关注 的重要题型,涉及的考点有 (1)常见离子(H+、OH-、CO23-、SO24-、Cl-、Cu2+、Fe3+、Na+、K+等)的检 验方法。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上述离子的存在或离子组成的物质推断。 (3)常见离子检验的方案设计。
[专题对练] 1.下列有关分离和提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 NaCl 溶液中少量 CaCl2:加入适量 K2CO3 B.用蒸馏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淡水 C.用酒精可以从碘水中萃取碘 D.用浓硫酸除去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B [A 项,加入适量 K2CO3,会引入新的杂质,不正确;C 项,萃取剂不能 与水互溶,酒精可与水互溶,不能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错误;D 项,氨气会 与浓硫酸反应,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应该用碱石灰。]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1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知识,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教学重点】1.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2.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四种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过程】【讲述】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1.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转变学习方式.(1)自我制定计划自我监督管理(2)积极思考动手动脑(3)学会合作善于交流讨论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1)重视认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的学习,克服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习惯(2)学会探究活动的各种方法,方案设计,资料搜索,实验研究等。
(3)学会正确的利用各种资源,正确向老师和同学求助3 做好化学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巩固知识,解决问题。
【引言】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年的化学,对化学有怎样的理解?美国化学会前会长曾这样形容化学,说它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
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化学的发展史。
现在每年新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达到了100多万种。
【过渡】如此繁多的化学物质,我们怎样更好的认识它们呢?由于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及性能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需要将众多物质进行分类,一类一类去研究【板书】一、物质的分类【讨论与交流】P3“交流与讨论”【小结】:从存在状态分:固态----硫酸铵、铜、食盐、石墨;液态----食盐水、乙醇、碘酒;气态----空气、氢气。
专题一 复习提纲(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专题一 复习提纲(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物质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重要是从物质的组成上分类(2)、化合物还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 非电解质:关于电解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所以混合物(如溶液)、单质(如Cu 、石墨)等都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能导电是在溶于水或熔融条件下。
所以固体NaCl 、固体K 2SO 4等是不导电的。
3、含金属阳离子的电解质在熔融条件下也能导电(如熔融NaCl 、熔融BaSO4、熔融Na 2O 等),而液态HCl 、纯净的液态硫酸等是不导电的。
4、盐酸、稀(浓)硫酸、NaCl 溶液等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而是电解质溶液。
5、会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3)、电解质还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4)、物质的分散系分类1、常见分散系: 、 、 溶液、胶体、浊液是以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分类的 溶液:分散质直径 纳米 (即10-9m )胶体:1 纳米 分散质直径 100纳米 常见胶体: 浊液:分散质直径 纳米 2、胶体性质(1)丁达尔现象 在光的照射下形成光亮的通道 (2)胶体凝聚沉降 可用做净水剂2、化学反应的分类(1)从形式上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 、 (2)从是否有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分为 、 氧化还原反应与 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纯净物 混合物:常见混合物如空气、溶液(如盐酸、稀硫酸、浓硫酸等)、 碱石灰(即CaO 和NaOH 的混合物)等 化合物 单质 (1)、物质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电解质酸: 碱: 盐: 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大部分有机物: 非金属氧化物: 其他:电解质强电解质 强酸: 强碱: 盐: 弱电解质 弱酸: 弱碱: 水:(3)氧化还原反应1.本质:2.判断依据:3.4.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 = 化合价降低总数元素失电子总数 = 元素得电子总数(4)按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分: 、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2.拆:3.删:4.查: 离子共存问题:1. 离子之间是否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2. 离子之间是否生成难电离的物质:3. 离子之间是否生成气体:4. 离子之间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 溶液无色透明时,注意有色离子的排除:6. 强酸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物质7. 强碱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物质二、物质的量2、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1)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 A --- 。
高中化 专题1 化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1.1.1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课时作业 苏教1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1.1.1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对点训练]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1.国家质检部门检出人们端午节包粽子的“返青粽叶”多以硫酸铜为添加剂,长期食用有害健康,请问硫酸铜是一种()A.有机物 B.盐C.碱 D.酸【解析】符合盐的概念。
【答案】 B2.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⑥KClO3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解析】①纯碱是Na2CO3,是盐类,属纯净物;②食盐水是NaCl的水溶液,属混合物;③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属混合物;④NaOH是碱类,属纯净物;⑤液态氧是单质,属纯净物;⑥KClO3是盐类,属纯净物.【答案】 C3.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气体进行分析,只含有氧元素,那么这瓶气体()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化合物C.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D.一定是氧气【解析】只含有氧元素,说明一定不是化合物,而只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有O2和O3,故瓶内气体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答案】 C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水银②空气③氯酸钾④五氧化二磷⑤糖水⑥硫粉⑦氨气⑧盐酸A.①②⑤⑦ B.①②⑤⑧C.②⑤⑧ D.②③⑤【解析】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空气、糖水也都是混合物。
【答案】 C5.下列物质属于钠盐的是( )A.Na2O B.NaOHC.NaHSO4 D.Na2O2【解析】A、D是氧化物;B是碱;C是钠盐.【答案】 C6.下列关于混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混合物的组成是固定的B.混合物具有一定的熔、沸点C.混合物各成分不能保持自己原来的化学性质D.混合物各成分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解析】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自己原有的化学性质,所以没有固定的熔、沸点,组成也是可以变化的,但相互之间不反应。
【答案】 D7.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H2O ②空气③Mg④CaO⑤H2SO4⑥Ca(OH)2⑦CuSO4·5H2O ⑧碘酒⑨C2H5OH ⑩NaHCO3。
必修1专题1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复习
分离方法
CCl4和水的混合物
蒸馏
MgCl2溶液与Mg(OH)2的混合物 过滤
酒精的水溶液
萃取
KNO3与NaCl混合溶液
结晶、过滤
单元二: 研究物质的 实验方法
应知2: 几种常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的检验方法
应会: Cl- 、SO42-、CO32-、NH4+、Na+、K+离子的检验 N练H习4+2、:Cu2现+、有A一g+种,化阴合离物子Z可,能它是的N阳O离3—子、可SO能42是—、NaC+l、—、K+C、O32—, 进行以下实验(填离子符号)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 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萃取剂与溶液中的溶剂不能互溶.
单元二: 研究物质的 实验方法
下面物质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C )
选项 A B C D
需要分离的物质
2、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是__,还原剂是__。 (2)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质量比是__。 (3)当有68gNH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 是__g,生成的还原产物为__g。
单元一: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应知2: 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应会: 能区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
⑴做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无紫色
火焰. 肯定有 Na+ 离子。 ⑵取少量固体Z放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肯定无
。
Cu2+ 离子
⑶向Z溶液中加入酸肯化定的无AgNCOl—3溶C液O,32—无离明子显变化,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物质的量(n,mol)只某种具体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
·0.012kgC-12(1mol)中所含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A),近似为6.02某10mol。
·摩尔质量(M,g·mol-1)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
·物质的量相同,固液态物质的体积主要由微粒大小决定,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由微粒之间的距离决定。
·温度、压强一定时,任何具有相同微粒数的气体都具有大致相同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Vm,L·mol)约为22.4L·mol,包括混合物。
·n=N/NA=m/M=V/Vm(气体体积之比)=物质的量之比=分子数之比-7-9-9-7·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m的分散系叫(悬、乳)浊液,小于10m的叫溶液,10~10m之间的叫做胶体。
·丁达尔效应用于区分溶液与胶体。
·胶体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净水。
·滤纸可过滤沉淀,半透膜可从胶体溶液中分离离子和分子(渗析,血液透析)。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无论是在水溶液中还是在熔融状态下均以分子形式存在,因而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HBr,HI,HClO3,HClO4)。
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弱酸弱碱HClO,H3PO4,HF,H2SO3,Mg(OH)2,(CH3COO)2Pb,Fe(SCN)3)。
·气体的提纯不能用气体。
·分离可溶与难溶于水的组分(KCl,MnO2),溶解、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后,洗涤滤渣(用滴管滴入少量蒸馏水,水面盖过沉淀物)即得MnO2,将滤液蒸发结晶即得KCl。
·分离两种都可溶于水,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较大差异的组分(KCl,KNO3),先高温配置成浓溶液,冷却,大量KNO3晶体析出,过滤即得KNO3晶体。
(浙江专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项训练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浙江专版)2018版高中化学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项训练苏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8版高中化学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项训练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8版高中化学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项训练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项训练一、物质的分类胶体分散系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电解质A氢氧化钡NaHSO4BaCO3MgO CO2H2SO3B纯碱H2S NaHCO3Na2O CO烧碱C氢氧化钠HBr CaCl2SiO2SO2AgClD氢氧化钾HNO3CaCO3CaO SO3H2O答案D解析A项,NaHSO4不是酸,错误;B项,纯碱不是碱,CO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C项,SiO2不是碱性氧化物,错误。
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⑥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①③④⑥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将纳米碳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胶体较稳定,静置不会出现沉淀.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B.氨气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C.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融时和溶于水时都能导电D.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答案D解析A项,硫酸钡虽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但溶于水的部分能够电离,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它是电解质;B项,氨气溶于水可以导电,但氨气不是电解质;C项,磷酸是电解质,它溶于水时能导电,但熔融时不导电;D项,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但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一、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依据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物质进行分类。
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物质分类方法(1)按组成结构分类(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如氧化物的分类①酸性氧化物a.概念:能够与碱反应生成________的氧化物。
b.举例:写出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碱性氧化物a.概念:能够与酸反应生成________的氧化物。
b.举例:写出CaO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质的转化1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化学反应的几种类型1.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为分类依据,化学反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二单元 物质的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课件
Vm=Vn
Vm
nVm
1.影响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 于气体所处温的度__(w_ēn_d_ù)__压和强_(y_ā_qi_án_g)_。
2.在标准状况(指温度为 0 ℃,压强为 101 kPa)下,1 mol 任何 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__2_2_._4__ L。
12/11/2021
Al3+的物质的量小于 0.8 mol。
答案:(1)62 g/mol 62 16 Na2O (2)1.2 <
12/11/2021
第九页,共四十二页。
(1)物质的量不能理解成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其单位是摩 尔。 (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该化学式应指明粒子的种类,如 1 mol H、1 mol CO2。 (3)摩尔质量、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1 mol 物质的质量在数值 上是相同的,但含义不同,三者的单位也不同。
[答案] C
12/11/2021
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NA 只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 数值,则一个硫原子的质量为________。 答案:32/NA g
解答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相关计算时,要注意“物质的 量”的桥梁作用,解题思维流程如下:
12/11/2021
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12/11/2021
第十九页,共四十二页。
物质的聚集状态
[知识梳理] 一、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大小(dàxiǎo)
数目(shùmù) 距离(jùlí)
12/11/2021
第二十页,共四十二页。
二、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dānwèi)物质的量
Vm
பைடு நூலகம்
L·mol或L·mol-1或m3/mol-1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电荷数
质量数(A)=质子数(Z) + 中子数(N)
相信你能解决
例4、以下互为同位素的是 A.金刚石与石墨 C.CO与CO2 (D )
B.D2与H2
35 Cl与 37 Cl D. 17 17
1
专题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复 习 课
知识网络一 : 物质的分类
电解质 非电解质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纯净物 物质 单 质 混合物 金属 酸 碱 盐 氧化物
化合物
非金属
相信你能完成
例1.下列物质所属的类别正确的是( C) A.液态氧——化合物 B.食盐水——纯净物 C.Na2O——碱性氧化物
D. NaHSO4——含氧酸
知识网络三 :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物质的分离 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
实 验 方 法
Na 、K 、NH4
物质的检验
+
++ NhomakorabeaCl
_
_ _ 2 2 、SO4 、CO3
溶液的配制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相信你能解决
例3.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A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知识网络二 :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C) ÷V (溶液) ×V(溶液) 微粒个数(N) ÷NA
×NA
物质的量(n )
×M
÷M ÷Vm ×Vm
气体体积(V)
质量(m)
相信你能解决
例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 32g O2 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 .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 1molMg与足量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 . 1L1mol/L Ca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NA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突破全国卷专题讲座一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六个陷阱苏教版
角度二 物质的量或质量与外界条件 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干扰学生正确判 断,误以为无法求解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实际上,此时物质所 含的粒子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 例如: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常温常压下,3.2 g O2 所含原子数为 0.2NA。( ) (2)标准状况下,1 mol H2O 所含氧原子数为 NA。( ) (3)常温常压下,92 g NO2 和 N2O4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 数为 6NA。( ) 答案:(1)√ (2)√ (3)√
(1)2 mol SO2 和 1 mol O2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 分子数为 2NA。( )
(2)标准状况下,22.4 L NO2 气体中所含 NO2 分子数目为 NA。 () (3)100 g 17%的氨水,溶液中含有的 NH3 分子数为 NA。( ) (4)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 溶于水,转移的电的电子数为 10NA。( ) (4)1 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 4NA。( ) (5)31 g 白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1.5NA。( ) (6)17 g —OH 与 17 g OH-含电子数均为 10NA。( ) (7)2.0 g H128O 与 D2O 的混合物含中子数为 NA。( )
角度三 物质的微观结构 此类题型要求同学们对物质的微观构成要非常熟悉,弄清楚微 粒中相关粒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离子数、电荷数、 化学键之间的关系。常涉及稀有气体 He、Ne 等单原子分子, Cl2、N2、O2、H2 等双原子分子,及 O3、P4、18O2、D2O、Na2O2、 CH4、CO2 等特殊物质。 例如: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4.5 g SiO2 晶体中含硅氧键数目为 0.3NA。( ) (2)标准状况下,22.4 L 氦气与 22.4 L 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 2NA。 ()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化学家眼中的世界和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你。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考点1:物质的分类会区分:酸、碱、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单质、混合物、有机物等。
考点2:物质的转化掌握初中所学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如复分解反应的基本条件,氧化物与相对应的碱或酸能否相互转化的规律。
考点3: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1.能根据化合价判断是否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的关系。
考点4:物质的量与微粒数1.n与N的关系:。
2.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微粒数之比:。
3.理解“微粒”的含义。
弄清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4.会计算分子或离子的质子数或电子数。
考点5: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1.n与m的关系:。
2.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式量(相对原子、离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3.摩尔质量不是质量,也不是相对分子质量,因为单位不同。
考点6: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前面的计量系数即可代表物质之间物质的量的相互反应关系。
(一个反应可以描述成质量之间的反应关系,也可以读成数目之间的反应关系)。
考点7:物质的聚集状态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1)影响固、液体积的因素有:数目和粒子自身的大小。
(2)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有:数目和微粒之间的距离。
距离又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2.标准状况与常温常压的区别:(1)标准状况为0℃,101KPa。
(2)常温常压为25℃,101KPa。
3.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有二:(1)使用条件有二:一是标准状况,二是气体。
有了这两者才可以运用22.4L/mol这一数据。
(2)n与V的关系:,当为标准状况的气体时,。
(3)提醒:凡是出现“……L”时,即是体积时,就必须要指出标况,看是不是气体。
当给出“……g”时,无须指明条件,哪怕是常温常压,也可以计算。
考点8: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反应2H2 + O22H2O,可以读作:①2个H2分子与1个O2分子反应生成2个H2O分子;②4g H2与32gO2反应生成36g H2O;③2mol H2与1mol O2反应生成2mol H2O;④2mol H2与标准状况下22.4LO2反应生成36g H2O。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高一化学新课标(苏教版)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例题解析]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2)写出它们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从组成上看,镁条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
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OH)2 △= ZnO + H 2O , ZnO + H 2 △= Zn + H 2O〔基础训练〕1.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A.NH 3B.CH 4C.NaHCO 3D.HClO 32. 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典例导析2】
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
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 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 是 A.16.7% 解析 N2 B.20.0% + 3H2 C.80.0%
高温、高压 催化剂
( A ) D.83.3% ΔV 2NH3
1 L
3 L
2 L
2C(s)+O2(g) 2CO(g) Δ H=-221 kJ/mol Δ m(固),Δ n(气),Δ V(气) 2 mol 1 mol 2 mol 221 kJ 24 g 1 mol 22.4 L(标况)
(2)使用差量法的注意事项 ①所选用差值要与有关物质的数值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关系。 ②有关物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都要正确地使用。 (3)差量法的类型及应用
在分子组成、摩尔质量上均存在差值。若气体的 总物质的量一定,以CO2代换CO,每代换1 mol,气
体质量就增加16 g。若6.72 L(标准状况下)的 6.72 L 气体是CO,其质量是 ×28 g/mol 22.4 L/mol =8.4 g,实际上,6.72 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中,
有CO2代换CO而使气体质量是10 g,质量增加1.6 g。标准状况下,6.72 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16 g 0.3 mol,设其中的CO2的物质的量是x。 = 1 mol 1.6 g ,x=0.1 mol。 x n(CO)∶n(CO2)=(0.3-0.1)∶0.1=2∶1。 答案 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
方法归纳
此题如单纯用Cu、Mg分别与HNO3的反
应求出合金的物质的量组成而求得沉淀的质
量,那是相当繁琐的。除用平均值计算之外,本
题还可用整体思维,则沉淀的质量为金属Cu、Mg 的质量加上OH-的质量,设Cu、Mg的物质的量之
和为n(Cu、Mg),由电子守恒知:n(Cu、Mg)×2=
4.48 L 0.336 L ×2,n(Cu、Mg)=0.115 mol, 22.4 L/mol 22.4 L/mol
故沉淀的质量为:
4.6 g+(0.115 mol×2)×17 g/mol=8.51 g。
18
迁移应用 1.把过量的铁粉投入到CuCl2和FeCl3组成的混合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清洗并干燥不溶 物,称得其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同,求 原混合物中两种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析 这是一个无数据的题,似乎无法解答。 但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利用差量法是可以求解 的。把铁粉加入到CuCl2和FeCl3组成的混合溶 液中,铁粉与FeCl3反应,使Fe的质量减少,形 成一个差值。又因为铁粉与CuCl2反应,把Cu置 换出来,附在Fe上,Cu的相对原子质量比Fe的 相对原子质量大,又形成一个差值,使铁粉质 量增加。依题意可知,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即 前后两个差值相等,这是解题的关键。
断。
15
【典例导析5】 铜和镁的合金4.6 g完全溶于浓硝 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 480 mL NO2 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气体的体积已折算到 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9.02 g C.8.26 g B.8.51 g D.7.04 g
2
质量差法
【典例导析1】
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0.5 L稀
硫酸充分反应后,将一根50 g铁棒插入上述溶液 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 g,
并收集到224 mL气体(标准状况)。求此CuO
粉末的质量。 解析 由题意可知,CuO粉末与稀硫酸充分反 应后,硫酸过量。引起铁棒质量变化时涉及下 列两个反应:
9
答案
设KI的物质的量是x。
2I- ~ Cl2
2
x
1
0.025 mol
2 x , x 0.05 mol 。 1 0.025 mol 0.05 mol c(KI) 2 mol/L。 0.025 L
10
3.极值法 (1)极值法的含义 极值法是采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一些模糊问 题的解题技巧。它是将题设构造为问题的两 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所需反 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值,进行判断分析,求得 结果。 (2)极值法解题的基本思路 极值法解题有三个基本思路: ①把可逆反应假设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完全 反应。 ②把混合物假设成纯净物。 ③把平行反应分别假设成单一反应。
I2:2I-+2Fe3+ I2+2Fe2+。将反应后的溶液用
CCl4 萃取后分液,向分出的水溶液中通入Cl 2 至0.025 mol时,Fe2+恰好完全反应。求KI溶液 的 物质的量浓度。
8
解析 依题意,有: 2e| 2I-+2Fe3+ I2+2Fe2+, 2e| 2Fe2++Cl2 2Fe3++2Cl本题可用关系式法求解。 由上述两个反应及电子转移守恒理论,得I-与Cl2 之间的关系式:2I-~Cl2。
22
3.将1.5 g两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 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
1.12 L,则两种金属可能是
①Mg和Cu A.①③ C.①② ②Zn和Cu ③Al和Fe B.②④ D.③④
( A )
④Mg和Al
23
4.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 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 0 mol/L的 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 ·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
19
答案 2 x mol
设原溶液中有x mol FeCl3,y mol CuCl2。 3Fe2+ 固体减少质量Δ m1 56 g/mol 28x g Fe2++Cu 固体增加质量Δ m2
2Fe3++Fe
Cu2++Fe
1
y mol
8 g/mol
8y g/mol
因为反应前后质量相同,即28x g=8y g,
考能特训
解题技能1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用 方法
解题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模式,但应建
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模式: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 辑思维。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能简化解题过程, 提高解题能力,常用的解题技巧有:
1
1.差量法 (1)差量法的应用原理 差量法是指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找出 “理论差量”。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 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用差量法解题 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差量(实 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如:
失去8eHNO3,O2 得4e- 22O
4NO+6H2O 2NO2 2HNO3+NO
经多次氧化和吸收,由N元素守恒知:
由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知,NH3经氧化等一系列过程
生成HNO3,NH3和O2的关系为NH3~2O2。
7
【 典 例 导析 3 】 取K I 溶 液 2 5 m L , 向其 中 滴 加
0.4 mol/L的FeCl3溶液135 mL,I-完全反应生成
(1)叠加法(如利用木炭、水蒸气制取氨气)
CO H 2O(g) CO 2 H 2 C 2 H 2O(g) CO 2 2 H 2 N2 3H2 2 NH 3 由木炭、水蒸气制取NH3的关系为:3C~4NH3。 C H 2O(g) CO H 2
6
(2)元素守恒法 4NH3+5O2 2NO+O2 3NO2+H2O NH3~HNO3 (3)电子转移守恒法 NH3
11
(3)极值法解题的关键 紧扣题设的可能趋势,选好极端假设的落 点。
(4)极值法解题的优点
极值法解题的优点是将某些复杂的、难以分 析清楚的化学问题假设为极值问题,使解题
过程简化,解题思路清晰,把问题化繁为
简,由难变易,从而提高了解题速度。
12
【典例导析4】 已知25℃下,0.1 mol/L某二元酸
14
4.平均值规律及应用 (1)依据:若XA>XB ,则XA> X B, X >X 代表平均 相对原子(分子)质量、平均浓度、平均含量、
平均生成量、平均消耗量等。
(2)应用:已知 X 可以确定XA、XB的范围;或 已知XA、XB可以确定 X的范围。 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平均值确定范围,很多考 题的平均值需要根据条件先确定下来再作出判
①Fe+H2SO4
②Fe+CuSO4
FeSO4+H2↑
FeSO4+Cu
3
其中①反应使铁棒质量减少,②反应使铁棒质量 增加,两者的代数和为0.24 g。 ①Fe+H2SO4 FeSO4+H2↑ Δm1 56 g 1 mol 56 g 0.01 mol 0.56 g Δm2-Δm1=0.24 g,Δm2=Δm1+0.24 g=0.56 g+ 0.24 g=0.8 g。 设CuO的物质的量为x,则CuSO4的物质的量也 为x, ②Fe+CuSO4 FeSO4+Cu Δm2 1 mol 8 g x 求得x=0.1 mol,m(CuO)=0.1 mol×80 g/mol 0.8 g =8 g。 答案 8 g
)
16
解析
被还原的硝酸共有0.23 mol,则4.6 g铜和
镁的合金为0.115 mol,故合金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4.6 g =40 g/mol,氢氧化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 0.115 mol 量为:40+17×2=74。故形成的氢氧化物沉淀为: (4.6 g÷40 g/mol)×74 g/mol=8.51 g或0.115 mol×74 g/mol=8.51 g。本题也可以用整体思维 方法,采用守恒法来解。沉淀的质量等于合金的 质量与其沉淀的OH-的质量之和,而Cu、Mg沉淀的 OH-的物质的量等于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根据 得失电子守恒规律,Cu、Mg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 等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则沉淀的质量 =4.6 g+0.23 mol×17 g/mol=8.51 g。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