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策略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调整方法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调整方法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调整方法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策略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此文通过阐述现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深入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教师自我调节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节策略躯体疾病工作压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我国各中小学纷纷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然而他们在竭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

很难想象,一位患有抑郁症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开朗活泼的学生。

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境,又怎么能帮助学生去获得快乐?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运用教学行为去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根据有关专家对教师不良适应的研究显示,教师心理适应困难比例较一般人群要高。

这一问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待研究解决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响影教师本人的事业心、成就感和个人幸福,但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浅析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及自我调节

浅析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及自我调节

浅析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及自我调节(一)教育体制改革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学校教育要求的日益提高,我国的教育改革正不断深化发展,素质教育推行,新的课程标准也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大、速度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涌现,新的教学理念在挑战传统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数倍于以往的精力才能紧跟发展的趋势,因此教师所面临的矛盾也日益明显。

1.职业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个人能力一时难以适应导致的焦虑感。

2.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师聘任与竞争上岗、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造成的教师职业的不安全感。

3.考核评优、职称晋升中由于相关法规政策不配套,缺乏监督机制而出现的许多不公平现象导致的挫折感。

(二)多重角色的冲突长期以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角色定位使教师赋予了太多的使命和责任,承担着多重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科研成果的创造者;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又是学校领导的被管理者;既要做班级的管理者又要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与家长、同行、领导打交道,同时又要应付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事务。

如此种种,都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和随时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而这种高度的自我调控能力又是一般人难以具备的,这往往是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

另外,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角色要求又使得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不断提升,传统教师神圣的角色定位又因追求“完人”形象而压抑消极情绪,造成心理障碍。

(三)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的矛盾教师的心理问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有着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摩擦、碰撞、冲突的原因。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重义轻利、安贫乐道,耐得住清贫。

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变革,使教师传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面临着挑战。

目前教师职业的回报与其在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是不对等的,许多地方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仍然存在。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和学生群体的多样化,中小学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

他们需要应对来自教学、管理、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的心理健康,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对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从心理现状的角度来看,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着压力大、情绪波动、工作疲劳等问题。

教师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不仅需要负责艰巨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处理繁琐的学生管理、家长沟通、学校管理等事务。

长期以来,传统意义上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教书育人,但如今他们要面对更多的社会问题,比如学生的心理问题、家长的不理解、学校的行政压力等,这无疑给中小学教师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和科技化水平的提高,也给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师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学方法、掌握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学习负担和工作压力,成为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教育环境的不断变革和政策的调整,也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不确定性和焦虑感。

政策的不断变动和教改的频繁推行,使得教师们需要不断适应新规定、新课程,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

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压力加剧,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产生抑制。

针对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心理现状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些相应的对策,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调节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支持。

学校管理者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关怀和支持,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性负担和琐碎任务,让教师更专注于教育教学本身。

学校还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和心理咨询,提高教师的心理应对能力。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减轻其生活压力。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策略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策略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策略教师这门职业不仅是关系未来的职业,而且是关系国家栋梁的职业。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塑造完善学生良好健全的个性。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而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首先要俱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教师自身压力大,工资待遇不是很高,难免出现一些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出现的问题。

笔者关于存在的这三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心理问题1、职业厌烦症教师站在讲台,每天面对的就是一群似懂事但实际并不明了世事的学生。

而对于教学近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老而言,他们除了面对这样一批又一批性格大同小异的的学生,还要把自己不知重复多少遍的知识一次有一次的讲给学生们听,这些教学多年的老师觉得自己的教学是“炒现饭”,毫无新鲜感。

刚踏进教师岗位的新老师,看着那一张张幼稚、纯真、可爱、求知的脸,豪情满怀。

但上班半年、一两年甚至只有几个月后,就觉得教书枯燥无味。

因为学生虽纯真可爱,但也调皮捣蛋,自己想尽办法要抓好课堂纪律,却毫无成效。

时间久了,不免出现教学厌烦心理。

2、名利思想重现在教育部规定教师工资有绩效工资,而绩效工资的多少和教师教学成果、职称直接挂钩,这就意味着那些教学能力一般或不好的教师,长期与“评奖”、“评优”、“评职称”无缘。

有些老师为了能使自己“评奖”、“评优”、“评职称”,可以说不择手段,没有人道主义,没有想到善良是为人之本,处事之基。

毫无同事情、不顾同事名誉,在公共场合对影响自己“评奖”、“评优”、“评职称”的同事的缺点和不足加以夸大,甚至是毁谤。

他们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3、原地踏步踏部分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感觉自己的知识贮备很充足。

从而不再去专研教材,学习新的知识。

在教学方面是原地踏步踏。

二、相应的调适方法1、正确认识自己曾记得有人说,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又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职业,那除了埋头认真做好自己现在的工作,别无他法。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和改善措施思考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和改善措施思考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和改善措施思考背景中小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面临了心理健康方面的许多问题。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实际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确实存在一些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

问题分析工作压力过大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大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教师需要承担许多工作任务,如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等,同时还需要完成行政任务和与家长的沟通等。

这些任务同时存在可能会让教师感到忙不过来,加之学校考试和教师评估制度的压力,容易让教师产生想要逃避的心理。

心理疲劳教师需要每天面对大量的学生,不少学生表现出的各种行为会让教师产生疲劳感。

面对毕竟,教师要排除个人的情绪,似乎成为了一种职业家常便饭。

当心理负荷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就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家庭与工作的平衡问题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之余仍需要承担家庭中其他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容易感到精疲力尽。

当教师无法平衡工作和家庭需求时,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生理问题,并难以高效的完成工作和家庭任务。

解决方案加强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意识教育机构和领导要更加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教师健康的意识和知识。

积极倡导积极的生活态度,加强职业身份认同和社会支持。

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减轻工作压力,这将是提高教师身心健康最有效的方法。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更加积极的与学生互动,注重教学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在教育机构中,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关注教师家庭的文化,为教师提供疏导和心理支持。

家庭也是确保教师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其中之一。

作为领导和家属,我们应该为教师努力创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鼓励教师参与娱乐活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适当的休息和娱乐。

学校采取相关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有益健康的活动,并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

结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小学教师自我心理调适六种方法

中小学教师自我心理调适六种方法

中小学教师自我心理调适六种方法:中小学教师自我心理调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担此职的教师只有情绪稳定、精神健康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把课堂教学、学生培养等责任完成。

下面介绍一些可以帮助教师保持心理平稳的措施。

一、坚持早晨及户外锻炼。

早晨的户外锻炼有利于改善精神状态,可活跃大脑,使心情稳定,具有良好的强身效果,能让教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二、学会放松。

许多教师因工作压力大而造成情绪不稳,因此,在正常上课时间应学会放松。

可以经常进行肌肉放松、超自然相对放松等调节技巧,从而摆脱紧张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三、合理安排时间。

教师要把家庭中的家务与自我修养进行一定的安排和调整,把闲暇时间妥善安排,尽量多的参加一些有益的事业或活动,以增加自身的兴趣和心情。

四、学会自我调节。

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把挫折及不良情绪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当碰到不顺利时学会淡然,自我调节,以减少情绪波动,使心情得到稳定。

五、正确认识自我。

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放低自我期望,重新感受自己的价值和仁爱能力,把苦苦追求的希望和梦想变为实实在在的东西,让自己的责任不至于过重。

六、多加乐观思考。

教师要乐观看待自己的生活,尽量多的联系地面信仰,从家庭朋友和同事中获取力量。

学会从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勇于面对困难,多加乐观思考,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心理调适。

总之,中小学教师要情绪稳定,就需要合理把握自我心理调适的六种方法。

坚持运动锻炼,学会放松,合理安排时间,认识自己,学会自我调节,多加乐观思考,都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适应能力。

只有教师能把自我心理调适得当,才能积极乐观应对困难,解决好职业上遇到的问题,从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浅谈教师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措施

浅谈教师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措施

浅谈教师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措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人。

做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长期复杂的,甚至是一生的。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在新课程理念下,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社会角色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教师是多角色的职业,社会角色有很多,如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知识的传授者、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朋友等等。

在社会中要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等等。

教师要想在不同的人们心目中成功地扮演着这些不同的角色,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适时地转换角色,就不得不去掩饰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这种角色的转换极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冲突,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2.社会和工作的压力使教师心理压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实施,教师原有的知识体系不足使教师心理压抑;学生的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来源的唯一渠道,这些时刻威胁着教师的威望;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自身与社会期望的差距使教师情绪焦虑;教师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的矛盾、人际关系的危机等这些都使教师产生受挫感。

3.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也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有些教师性格孤僻,不善人际交往,思考问题固执偏差;有些教师虚荣心强,情绪不稳定,性格易突变;有些教师工作过分认真,事无巨细,事无大小,易紧张和疲劳;有些教师易兴奋,易激动,冲动时行为偏激,易采取极端手段等,这些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都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同时教师心理学知识的匮乏使教师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宣泄转移,长久压抑于心,都不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4.其他因素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学校对教师的需求漠不关心,身体状态等都能成为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

二、加强心理调适,维护心理健康1.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成立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在心理上出现问题时,常会使用心理上的措施或机制,把个体与现实的关系加以修正,使个体能较容易接受或应激,这就是心理防卫机制。

浅谈教师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策略

浅谈教师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策略

浅谈教师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策略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理性分析教师的压力源教师的压力源与教师工作的特点密切有关。

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压力源主要有三个方面:1.工作压力:具体表现在许多教师工作量满负荷,节奏紧张,而工作绩效慢,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教师的成就感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教师劳动的付出与回报在短时间内是不平衡的,这样就比较容易形成教师对职业怠惰。

特别是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少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对教师职业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逐渐降低。

2.家庭压力:教师家庭与其他家庭相比,在对子女教育和婚姻方面可能有更高的期望。

而有些教师面临这些家庭生活期望无法达到时,就会产生更多的挫折感。

3.社会压力:由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现象严重,容易导致有些教师在与别人进行社会比较过程中,引起心态失衡。

教师工作重而报酬少,给部分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养家糊口的困难和心理压力。

二、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及表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所谓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就是指教师由于职业活动和多种其他因素造成的有损于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

1、心理问题严重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在职务提拔等方面互相猜疑;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但报酬低,对自己事事求完美而导致的焦虑水平偏高,脾气暴躁,易被激怒。

事实上,从调查数据的来看,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

2、体罚严重对大量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分析,显示所发生的绝大多数体罚并不是由于教师的师德差而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焦虑过度,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造成的,换言之,是由于教师的心理问题所带来的。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心理疾病发病率较高等。

主要原因包括教育体制问题、教师自身素质不足、工作环境不利等方面。

为改善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工作环境、提供心理咨询支持等。

可以通过定期心理调适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心理素质。

希望未来中小学教师能够更加关注和重视自身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质量。

愿景是建立一个有着健康心理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共同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为实现这一愿景,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持续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推动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以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原因,对策,心理素质,提升,总结,展望,愿景,目标,行动计划。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教育体制的变革,中小学教师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他们要面对学生家长的期望,要应对各种家庭背景下学生的表现,还要适应不断更新的教育教学要求,这些都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心理负担。

教师心理现状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对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调整教育管理策略,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健康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可以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变化,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

1.2 研究目的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中小学教师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困惑,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奠定基础。

探索提升教师心理素质的途径与方法,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工作质量提升。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由于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的叠加,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

本文将分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压力大:中小学教师需要应对教学任务的繁重,要教多门课程,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量巨大,还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多方面进行沟通,压力山大。

2. 薪资待遇不高: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教师待遇更是不高,这导致教师经济压力较大,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

3. 社会认可度低:一些人对教师职业存在误解和偏见,认为教师工作轻松,薪资待遇高,导致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较低。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了解并应对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2. 改善工作条件:学校应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资源,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和科研。

3. 提高薪资待遇: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教师薪资的投入,提高教师的薪酬水平,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 提升教师职业地位:加强对教师的社会宣传和宣传教育的力度,让社会认识到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性,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

5. 建立支持体系: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让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能有人倾诉和寻求帮助。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工作条件、提高薪资待遇、提升教师职业地位以及建立支持体系等对策来解决。

这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的发展空间。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调适方法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调适方法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调适之我见本人是一名小学教师,面临众多的学生以及同事,牵扯到家庭事情等等,多多少少有点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外乎是工作上的和家庭。

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一、心理健康问题。

1、精神压抑。

特别是面对一些不听话的学生,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感到疲乏,对学生漠然,失去兴趣和信心等;2、神情紧张。

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经常为学生或分数而极度紧张或有说不出具体原因的不安全感,食欲不振,入睡困难,通常无法集中精神等。

3、身体原因。

教师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压力大。

主要反映身体不适,比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身体表现。

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则很可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

通常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都是交叠在一起的,而且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有些教师时而感到愧疚,时而感到愤怒。

4、人际关系问题。

小学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不可能仅限于个体不自在与自卑感等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网络中,影响到教师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往往会发生认知偏差,这时,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意图作出消极的判断,从而相应地作出消极的反应。

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中产生不良的情绪后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节才能与家人、朋友正常交流。

而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其劳动的特点比其他人更易在工作中产生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其角色的多重性也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作出种种心理调节。

二、自我调适办法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充分了解自己,给自己的人生定位,理智认识自我。

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

中小学教师情绪调节的有效策略

中小学教师情绪调节的有效策略

中小学教师情绪调节的有效策略作为中小学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多样的学生需求,情绪调节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

好的情绪调节策略能够帮助教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提高教学满意度,同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照顾学生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中小学教师情绪调节的几种有效策略。

1. 沟通交流与同事、家长和学生建立好的沟通方式,及时解决问题和冲突,可以帮助教师减轻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

学生的行为举止和学习表现可能会引发教师的不适,这时候及时与家长或同事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特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减少教师自己心理上的压力。

2. 自我放松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进行自我放松和心理调解,对中小学教师的情绪调节至关重要。

教师在工作紧张和生活压力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瑜伽等方式进行放松,消除压力和焦虑。

3. 做好规划合理规划和分配工作任务,减少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可以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学生情况和课程安排,安排好任务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压抑。

4. 建立好的支持体系与同事建立好的支持关系,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喜悦和困难,互帮互助,可以有效缓解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

在心情低落、不适或者有烦恼的时候,可以向同事、家人或朋友寻求帮助和支持。

5. 班级管理中小学教师班级管理也是情绪调节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班规、奖励制度和惩罚措施,使学生依从规定,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引导,进而减轻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

总之,中小学教师情绪调节的有效策略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更好地照顾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促进自身的健康,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小学的教育工作变得越来越繁重和复杂,对教师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责任,但由于工作压力大、社会环境复杂等原因,许多教师的心理状态出现了各种问题,急需得到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对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1.工作压力大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家长的期望以及学校的考核压力等方面。

通常情况下,教师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批改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导致他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

2.精神疲惫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和心力。

长期以来,教师们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之中,导致身心健康状况下降,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

3.职业危机感教育行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使得许多教师感到自己的职业前景不太明朗,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职业危机感。

由于教育政策的变化、学生群体的多样化、家长意见的多元化等因素,教师们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了担忧和焦虑。

4.情感疲惫由于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教育环境之中,需要不断地以温和、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家长和同事,导致他们的情感也面临着疲惫的状态。

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得不到尊重和理解,产生了心理上的隔阂和孤独感。

二、对策建议1. 科学调整教学任务学校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和合理的教学任务,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对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引入一些辅助教学工具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从根本上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2. 提供心理健康帮助学校和社会应该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心理健康工作室,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素质。

3.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心理素质。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或多或少都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篇1一、教师心理健康的价值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Dr.HainG.Ginott)曾经说过:“For better or for worse”。

意思是:作为一位教师,他(她)要么是帮助人,要么就是伤害人。

因为首先教师的期望值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作用——正向的,亦或是负向的。

他还在他的著作中这样阐述教师的力量:“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

”“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1970年代表大会主题“教师素质”的决议中提到:“相信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素质,有赖于其教师的素质;相信任何一个人的健康及其生活的素质,有赖于教育的素质;相信惟有适当的支持,具有理想的素质之足够的师质才可以获得。

”因此在这里我们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师,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教师素质的内涵不仅仅是指教师个人的智慧,它还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化。

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育和学科方面的专业与学术的水平,教师在伦理道德、个性品质等修养,教师与社区、与社会的良好关系的建立等等。

由此可知,一位有发展教师,他(她)的素质应该是一方面身心健康状况良好,另一方面要有领导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而其中教师做为学生认同的楷模,其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又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敬业乐群的精神,就像勇气在困境中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1. 引言1.1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

针对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的分析和对策,是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现状分析显示,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等问题。

繁重的教学任务、家长学生的期望、晋升压力等因素都会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不小的心理负担。

教师工作中的挫折和疲惫也容易导致心理状态的波动。

针对这些问题,中小学教师需要有效的心理调适对策。

及时放松自己的心情,调整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学会有效的应对挑战和困难,建立健康的工作关系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参加心理健康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挑战。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的深入分析和有效的对策,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提升工作效率,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是当前教育领域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只有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才能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 正文2.1 现状分析目前,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

教师工作负荷大,压力大。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要面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教学内容的扩充和更新、家长的期望和要求等多重压力。

教师们感到压力巨大,很难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问题也对其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许多学校基础设施陈旧,设备简陋,没有良好的工作条件;而且教师的薪资待遇不高,工作福利较差,缺乏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教师情绪低落,心理压力增加。

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从心理上来说,中小学教师存在着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中小学教师常常会感到工作压力过大。

由于教育目标的提高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值的增加,教师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和责任,面临着时间紧张、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的问题。

对策是,教师需要明确工作的优先顺序,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做好时间管理,避免因工作压力过大而影响心理健康。

中小学教师常常会感到教学压力过大。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教学任务繁重,压力大,容易导致教师精神疲劳和倦怠感。

对策是,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习,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中小学教师常常会感到人际关系紧张。

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是由于各方期望值的不同,方向的不同,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

对策是,教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各方的不同观点和要求,加强沟通和理解,积极解决问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中小学教师常常会感到自我价值感下降。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工作成果和评价往往与学生成绩相关,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评价。

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工作成绩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教师容易陷入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怀疑和质疑。

对策是,教师要客观看待自己的工作成果,不盲目以学生成绩来衡量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要肯定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重视过程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素质教育。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现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提高教学水平、改善人际关系和肯定自身的价值,中小学教师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小学教师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学子的责任,承担着教育事业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体制的转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本文将在分析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中小学教师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中小学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工作压力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逐渐增加,教学任务也变得更加繁重。

教师需要不断备课、批改作业、参与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时间上的紧张和任务上的繁重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

社会认可度不高也是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一个方面。

尽管教师的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值得尊重的,但是现实中却不尽如人意。

由于中小学教师的薪酬并不高,社会地位也相对较低,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了教师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高,这也常常成为教师们心理压力的来源。

教师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中小学教师每天都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管理层等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往,这些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可能会给教师带来压力和困扰。

尤其是与学生的互动,常常因为学习成绩、纪律问题等引发摩擦和矛盾,进而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现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如果长期忽视这些问题,将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为了帮助中小学教师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有必要提出相应的对策。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关爱和支持力度。

学校可以在教师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增加教师的专业认可度和满足感。

社会应该提高对中小学教师的社会认可度,给予更多的经济和精神支持,让教师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中小学教师心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小学教师心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小学教师心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一篇:中小学教师心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000年4月初,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51%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此外还存在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等现象。

这一调查结果无疑说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该调查结果还表明,有心理问题教师的分布是,小学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女教师高于男教师。

因此,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1、社会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身上,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对教师角色、学校人际关系、工作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从而产生压抑、偏激或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

2、人际关系紧张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立,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3、情绪不稳定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

4、心理失衡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甚至形成灰暗情结。

如嫉妒、自卑、妄想、愤懑、抑郁等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等。

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5、不良的个性特征某些不良的个性特征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策略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策略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我国各中小学纷纷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然而他们在竭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

很难想象,一位患有抑郁症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开朗活泼的学生。

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境,又怎么能帮助学生去获得快乐?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运用教学行为去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根据有关专家对教师不良适应的研究显示,教师心理适应困难比例较一般人群要高。

这一问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待研究解决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响影教师本人的事业心、成就感和个人幸福,但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据北京市教科院日前披露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的调查报告显示,打骂学生、讲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构成师源性心理伤害。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对12所中小学的师生进行对比检测,结果发现,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因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接触时间每天达7至8个小时,比家长还多,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效仿的榜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策略杨双云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此文通过阐述现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深入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教师自我调节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节策略躯体疾病工作压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我国各中小学纷纷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然而他们在竭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

很难想象,一位患有抑郁症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开朗活泼的学生。

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境,又怎么能帮助学生去获得快乐?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运用教学行为去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根据有关专家对教师不良适应的研究显示,教师心理适应困难比例较一般人群要高。

这一问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待研究解决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响影教师本人的事业心、成就感和个人幸福,但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据市教科院日前披露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的调查报告显示,打骂学生、讲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构成师源性心理伤害。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对12所中小学的师生进行对比检测,结果发现,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因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接触时间每天达7至8个小时,比家长还多,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效仿的榜样。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刻、长远的,好的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所以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准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

我们上学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由于喜欢某个老师,因而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特别感兴趣,这门学科也学得特别好。

反之,教师若无缘无故或小题大做地训斥、迁怒学生,学生情绪也会一落千丈,厌恶教师,甚至做出一些XX事情来。

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

因此,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必须重视并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人具有完整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情感特征与意志特征、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标准是评价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尺。

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六项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1.正确的角色认知。

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

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

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

3.教育的独创性。

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

4.抗教育焦虑程度高。

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

6.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

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简而言之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指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心境轻松愉快;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够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康人格,人际交往和谐,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前段时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我国部分省份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48%,比我国目前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高了一倍多。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最能说明问题,符合教师心理健康的实际,大量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深入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比一般人群差的原因,是解决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将素质教育推向深入的一个前提。

三、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及表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所谓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就是指教师由于职业活动和多种其他因素造成的有损于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

1、心理问题严重。

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小学教师尤甚,有68.8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进机关、做生意的同学相比,差距很大;嫉妒情绪突出,在职务提拔等方面互相猜疑;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但报酬低,对自己事事求完美而导致的焦虑水平偏高,脾气暴躁,易被激怒。

2、体罚严重。

对大量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分析,显示所发生的绝大多数体罚并不是由于教师的师德差而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焦虑过度,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造成的,换言之,是由于教师的心理问题所带来的。

据调查,校园中体罚、变相体罚和精神虐待学生的现象并非个别现象。

罚的方式也花样百出,如罚站、请出课堂、在教室后面蹲马步,还有的被罚绕操场跑10圈,个别教师打学生耳光,罚学生用手拍打桌子。

南安某中学的一个孩子只因上课时,不遵守纪律,爱讲话,影响同学。

任倮老师就罚他到学校的操场上跑五圈,结果孩子不幸离开人间。

无独有偶,XX市某市直属小学的一位体育老师,只因一名男生在上体育课时调皮,老师非常生气,用脚绊倒此生,造成这位男生脑部受伤。

在圣洁的教育园地里,就这样发生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许多孩子仅仅因为一点点轻微的过失,就遭受到恶劣而又残暴的惩罚,罚“吃苍蝇”有之,强迫学生互打耳光者有之,往学生脸上刺字有之,剪断幼儿手指者有之,用火钳烫伤学生有之,当众扒掉女学生裤子者有之,一件件、一桩桩,无不让人感到触目惊心!对此,人们不仅要问:一向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现在到底怎么啦?!据业内人士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错综复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些教师都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3、教师心理障碍。

秦老师是某普通中学教师,6年前大学毕业后曾担任过班主任、毕业班、实验班、普通班……曾因把普通班半数学生送入重点高中而被校长赞许“教学有方”。

可是这学期刚开学,秦老师变得沉默不语,甚至惧怕走进学校和课堂。

秦老师坦言,自从大学毕业到学校以来,生怕在教学中出了差错,最后影响学生升学和学校名声,为备好一节课常常紧X得睡不着觉。

“带好班的时候觉得还轻松点,去年带了一个差班,费了很大劲学生成绩提高不多,学校还因此找我谈话。

”秦老师苦恼地说:“这学期还要带那个班,我都不知道怎样上课。

我觉得我似乎不适合当老师了。

”刚从XX师X大学毕业、以优秀毕业生身份应聘到XX市重点中学——石柱县中学任教的22岁女教师马某,上班3个月后留下遗书,近日在宿舍上吊自杀。

亲人、同事扼腕叹息之余,更多的是震惊——长相漂亮、工作出色,又没有情感纠葛的她,实在没有自杀的理由。

但留在她寝室的遗书却显示,不能承受工作之重致其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最后走上不归路。

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的消失,将一个长期被社会所忽视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凸现出来。

死者所在的中学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痛心疾首地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生命不堪重负。

其实以上事例并非个别现象,教师的心理状况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不久前,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教师实行检测。

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

市对五百余名中小学老师的调查显示,有近百分之六十的教师觉得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有百分之七十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

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心理问题向来就被视为一个神秘的领域,而教师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某种意义上显得更复杂。

1、教育体制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

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而改革势必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

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能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但也应该承认,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

如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使不少教师仍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只把文化知识成绩好的学生当成人才。

教师只顾教书,忽略了育人,忽视了为人师表的职业修养。

有的教师性情暴躁,不讲方法;还有不少教师辱骂、体罚学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对自己的做法却仍不自知,这种升学率给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形成了负面的影响。

2、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肩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来不得半点马虎。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而教师本来也是一种普通的人,而不是纯粹的机器,我们或许有理由要求他们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没有他自己必然影响心理的生理节律。

的确,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师往往“载不动许多愁”,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心理不堪重负。

据报载,某市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贯对学生呵护有加,颇爱学生、家长的爱戴。

然而有一天却因一名学生上课时过于调皮、捣乱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对该学生边拉带扯,最后竟抓住学生的手在墙上蹭。

据专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多年累积下来的“心理疲惫”所致!专家还特别指出: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应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X的精神劳动。

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