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教学内容
《岩体力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岩体力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岩体力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1. 何谓岩体力学?它的研究任务和对象是什么?2. 岩体力学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3. 何谓岩块?岩休?试比较岩块、岩休与土的异同点。
4. 岩石的矿物组成是怎样影响岩块的力学性质的?5. 何谓岩块结构?它是怎样影响岩块的力学性质的?6. 岩体力学研究岩块有何实际意义?7. 何谓结构面?从地质成因上和力学成因上结构面可划分为哪儿类?各有什么特点?8. 剪性结构面有何特征?为什么岩体屮以剪性结构面数量最多?9. 何谓岩体结构?各类岩体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0. 结构面特征包括哪些方面?各自用什么指标来表示?定义如何?它们怎样影响岩体的性质?11. 何谓岩休分类?主要有哪儿种分类方法?分类指标是什么?12. RMR 值和Q 值根据哪些指标确定?如何求取?第三章13.何谓岩石的吸水性、软化性、抗冻性、渗透性?各自用什么指标表示?如何定义?第四章14. 岩块在单向压力条件下的变形过程有什么特征?15 . 常用于岩块变形与强度性质的指标有哪些?定义如何?各自的测定方法式什么?影响各种力学指标的因素有哪些?三大类岩的各种指标如何?16 . 何谓三轴压缩强度、强度包络线?围压对岩块变形、破坏及强度的影响如何?17. 试推导出几种岩块强度(强度参数)间的关系式。
1 8. 何谓蠕变、蠕变模型?研究它有何实际意义?常见的几种模型的木构关系如何?19 . 何谓强度判据?常见的几种判据的表达式与应用条件如何?如何判别岩石一点是否破坏?笫五章20. 分别总结结构而的法向变形与剪切变形的主要特征?21. 结构面的法向刚度与剪切刚度的定义如何?各口如何确定?22. 总结四种类型结构面的剪切强度特征(表达式及强度曲线特征)第六章23. 原位岩体的力学试验与岩块力学试验在木质上有什么区别?24. 岩体的变形性质与岩块相比有什么区别?25. 常见确定岩体变形参数的原位试验冇哪几种?平板荷载试验和声波法试验的基木原理是什么?26. 岩体的动弹性模量与静弹性模量相比如何?为什么?27. 在垂直层面的法向应力作用下,层状岩体的变形参数怎样确定?28. 原位岩体剪切试验的原理是什么?通过它可以求得哪些参数?29.工程岩体常见的破坏形式有哪几种?对应的强度叫什么强度?各自有何区另?第七章30. 何谓天然应力、重分布应力及天然应力比值系数?研究天然应力的意义何在?31. 岩体中铅直天然应力与自重应力及天然主应力是否为同一概念?关系如何?32. 岩体屮的天然应力冇哪些基本特征?彩响因素有哪些?33. 常见的实测天然应力的方法有哪些?各口的基木原理如何?第八章34. 何谓地下洞室?地下洞室的岩体力学问题冇哪些?35. 以水平圆形无压洞室为例,说明弹性围岩应力的分布规律。
岩石学期末终极复习资料全
1. 岩石: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流体等)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 岩石的分类:按成因分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1)火成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2)沉积岩:在地表,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岩石。
(3)变质岩:地壳已存岩石在温度和压力升高的条件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转变所形成的岩石。
3. 三大岩类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换。
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
变质岩和沉积岩当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
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三大岩类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之中。
5. 岩浆: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含有挥发份和固体物质、粘稠的高温熔融体。
产生岩浆条件:增温,减压,加水(挥发组分)。
6. 岩浆的类型:(1)按岩浆的成因划分为原生岩浆:岩浆形成后成分未发生变化-玄武岩浆、花岗质岩浆、安山岩浆派生岩浆:由原生岩浆演化形成。
(2)按岩浆成分(SiO2含量)划分为:超基性(< 45%),基性(45 — 52%),中性(52 — 63%),酸性(> 63 %)7. 岩浆的物理性质温度,密度:岩浆温度和密度随岩浆基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粘度:是指液体或半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又称摩擦力。
单位是Pa.s,影响因素包括岩浆成分、挥发份、温度和压力、固体物质含量。
温度增高,粘度显著减小,流动性增加。
挥发分含量增加,岩浆粘度降低。
8. 岩浆作用: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途中,以及在就位后的冷凝结晶成岩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作用的总和。
侵入作用:岩浆在地下运移并固结成岩的过程。
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
岩石学最全知识点 完整版
岩石学总结知识点岩石学期末复习资料一、1、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岩浆是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3、沉积岩是地表及地表不太身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
它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4、层理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它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5、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二、填空(共20分)1、组成沉积岩的沉积物有母岩的风化产物、生物物质、火山物质及宇宙物质。
2、岩石的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3、按造岩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分类中作用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
4、粒屑的颗粒类型包括:内碎屑、鲕粒、骨粒、团粒、团块。
5、侵入岩的产状包括:岩床、岩盆、岩盖、岩脉、岩株、岩基。
6、磨园度可分为四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
7、基性岩类的代表性侵入岩是辉长岩、浅成岩类是辉绿岩;喷出岩是玄武岩。
8、火山碎屑物按内部组分结构可分为岩屑、晶屑与玻屑三种。
9、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包括:1、温度;2、压力;3、具化学活动性流体;4、时间。
10、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作用和碎裂作用三、判断对错(共20分,将错的部分打×)1、陆源碎屑岩的分类及粒度为:砾岩:碎屑直径>2mm;粉砂岩:碎屑直径0.0063-0.004mm;砂岩:碎屑直径2-0.0063mm;泥质岩:碎屑直径<0.004mm。
2、内源沉积岩按成分可分为八类:1、铝质岩类;2、铁质类岩,3、镁质岩类,4、磷质岩类,5、蒸发岩类,6、可燃有机岩类,7、石英岩类,8、碳酸盐岩类。
岩石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火成岩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和生物遗骸等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的成因分类:按岩石的形成作用过程划分为:岩浆岩: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继而冷却固结的产物。
沉积岩: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的。
变质岩:是由先已存在的岩石(岩浆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及应力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新的环境而形成的岩石。
三大岩类之间的循环转换关系:已经存在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抬升到地表以后,经风化剥蚀、机械破碎、搬运、沉积等作用可以形成沉积岩;已经存在的沉积岩、火成岩或变质岩,因温压条件的变化或流体的作用等可形成变质岩;温压条件的进一步变化,可使原来的沉积岩。
变质岩或火成岩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在固结形成新的火成岩。
岩石学:是专门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岩浆:是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含有部分挥发分和固态物质、粘稠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高温熔融体。
自然界中硅酸盐岩浆占绝大多数,极少量是金属硫化物岩浆和金属氧化物岩浆(矿浆)及碳酸岩浆。
岩浆的主要化学成分:(1) 常量元素: O、Si、Al、Fe、Mg、Ca、Na、K、Mn、Ti、P、H、C等,其中O最多。
在岩浆结晶过程中这些元素相互结合,组成各种矿物。
通常以氧化物形式来表示:如SiO2 、Al2O3 、Fe2O3 、 FeO 、MgO、CaO、Na2O、K2O、MnO、TiO2、P2O5、H2O、CO2 等。
但实际上在岩浆中这些元素并非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而多是呈离子、原子或离子团的形式存在,如: Mg2+、 Na +、[SiO4]4-。
另外还有挥发份:CO2、SO2、CO、N2、H2 NH3、NH4、HCl、HF、KCl、NaCl等等。
硅酸盐岩浆化学成分以SiO2含量最多,根据SiO2含量将硅酸盐岩浆分成4种类型:1) 酸性岩浆SiO2 > 63%(wt%)2) 中性岩浆SiO2 52~63%(wt%)3) 基性岩浆SiO2 45~52%(wt%)4) 超基性岩浆SiO2 < 45%(wt%)(2)微量元素:Li、V、Cr、Co、Ni、Cu、Pb、Th、U、Zn、Rb、Sr、Ba、Zr、Nb、Ta、Au、Ag、Pt、W、Sb、Bi、Sn 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3) 挥发份:主要是H2O和CO2,其次是 SO2、SO3 、CO 、N2、HCl、Cl2、H2S 、CH4 、HF、KCl、NaCl ,其总量一般<10%。
岩体力学期末考试最新知识点
1.岩体力学:是研究岩体和岩体力学性能的一门学科,是探讨岩石和岩体在其周围物理环境(力场、温度场、地下水等)发生变化后,做出响应的一门力学分支。
2.岩石: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物体。
3.岩体: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
4.岩石和岩体的不同之处:岩体是由岩石块和各种各样的结构面的综合体。
5.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最主要的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和形状以及相互结合的情况。
6.岩石的构造:指组成岩石的成分在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的排列关系。
7.岩石按成因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8.岩体结构的两大要素:结构体和结构面9.岩体的力学特征:不连续性、各向异性、不均匀性、赋存地质因子特性、残余强度特性10.岩体力学的研究任务:1、基本原理方面2、实验方面3、实际工程应用方面4、监测方面11.岩石的质量指标:指描述岩石质量大小有关的参数,通常采用岩石单位体积质量的大小表示,包括岩石的密度和颗粒密度。
12.岩石的密度:指岩石试件的质量与岩石试件的体积之比13.岩石的颗粒密度P s:岩石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固体的体积之比(P s=m s/V c)14.岩石的孔隙性:是反应了岩石中微裂隙发育程度的指标。
15.岩石的吸水率:指岩石吸入水的质量与试件固体的质量之比16.岩石的吸水率分为:自由吸水率3a和饱和吸水率3saasa17.软化系数:指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与干燥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的比值18.岩石的膨胀特性:通常以岩石的自由膨胀率、岩石的侧向约束膨胀率、膨胀压力19.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指岩石试件在无侧限条件下,受轴向里作用破坏时,单位面积承受的最大荷载,即R c=P/A20.岩石的抗拉强度:指岩石试件在受到轴向拉应力后其试件发生破坏时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21.岩石抗拉强度试验方法:1、直接拉伸法2、抗弯法3、劈裂法4、点荷载试验法22.岩石的剪切强度:指岩石在一定的应力条件下所能抵抗的最大剪应力23.岩石抗剪强度的试验方法:1、抗剪断试验2、抗切试验3、弱面抗剪切试验24. --------------------------------------------------------- 三向压缩应力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低围压劈裂;中围压斜面剪切;高围压---塑性流动25.岩石模量有:初始模量、切线模量、割线模量26.脆性破坏:指应力超出了屈服应力后不表现出明显的塑形变形特性,这类破坏是脆性破坏27.扩容:指岩石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非线性的体积膨胀,且这一体积膨胀是不可逆的28.岩石的流变性包括:1、岩石的蠕变2、岩石的应力松弛3、岩石的长期强度29.蠕变:是指岩石在恒定的外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的特性,也称作徐变。
岩石学期末复习资料
岩石学期末复习资料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一、晶体光学部分名词解释:1、光率体:反映光被在晶体中传播时,光波的振动方向与相应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的光学立体图形,我们称为光率体,也成为光性指示体。
2、多色性:光波在晶体中的振动方向不同而使矿物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多色性。
3、消光类型:根据矿片消光时,矿片的解理缝、双晶缝以及晶面迹线等与十字丝之间的关系,可以吧消光类型分为平行消光,斜消光和对称消光。
4、光性方位:光率体主轴和晶体结晶轴之间的关系,称为光性方位。
5、消光位:矿片处于消光时的位置。
6、色散效应:同一晶体的光率体随入射光波波长不同而发生大小、形状改变的想象,称为光率体色散。
(两种折射率相差不大的无色矿物,在白光下观察,界线附近的贝克线发生变化,变成有色细线,折射率的一边呈橙黄色,较高的矿物一边呈浅蓝色。
)7、一轴晶:中级晶族晶体,只有一个光轴方向,叫做一轴晶。
8、贝克线:岩石薄片中,在两个折射率不同的矿物边缘,可以见到一条比较明亮的细线,我们称为贝克线或者亮带。
9、二轴晶:低级晶族晶体有两个光轴方向,称为二轴晶。
10、干涉图:锥形偏光中不同方向的光波通过矿片之后,到达上偏光所发生的消光与干涉效应的总和。
11、均质体:高级晶簇以及非晶质物质的光学性质各个方向都相同,称为光性均质体,简称均质体。
12、干涉色:白光在正交偏光镜下的非均质体中传播时,发生干涉作用产生的混合色。
213、非均质体:中级晶族和低级晶族的矿物,其光学性质随方向而异,称为光性非均质体,简称非均质体。
14、全消光:矿片处于消光位时,转动物台360度,矿片始终保持黑暗的现象,叫做全消光。
二、简答题1、一轴晶//OA的切面有多少个,该切面有何特点和用途?答:有无数多个这样的切面。
特点:这样的切面是一个圆切面,其半径等于No。
光波垂直这种切面入射时,不发生双折射,并且基本不改变光波的振动特点和振动方向,其相应的折射率值等于No,双折射也就等于零。
岩石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火成岩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和生物遗骸等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的成因分类:按岩石的形成作用过程划分为:岩浆岩: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继而冷却固结的产物。
沉积岩: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的.变质岩:是由先已存在的岩石(岩浆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及应力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新的环境而形成的岩石.三大岩类之间的循环转换关系:已经存在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抬升到地表以后,经风化剥蚀、机械破碎、搬运、沉积等作用可以形成沉积岩;已经存在的沉积岩、火成岩或变质岩,因温压条件的变化或流体的作用等可形成变质岩;温压条件的进一步变化,可使原来的沉积岩。
变质岩或火成岩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在固结形成新的火成岩.岩石学:是专门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岩浆:是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含有部分挥发分和固态物质、粘稠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高温熔融体。
自然界中硅酸盐岩浆占绝大多数,极少量是金属硫化物岩浆和金属氧化物岩浆(矿浆)及碳酸岩浆。
岩浆的主要化学成分:(1) 常量元素:O、Si、Al、Fe、Mg、Ca、Na、K、Mn、Ti、P、H、C等,其中O最多.在岩浆结晶过程中这些元素相互结合,组成各种矿物。
通常以氧化物形式来表示:如SiO2 、Al2O3 、Fe2O3 、 FeO 、MgO、CaO、Na2O、K2O、MnO、TiO2、P2O5、H2O、CO2 等。
但实际上在岩浆中这些元素并非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而多是呈离子、原子或离子团的形式存在,如: Mg2+、Na +、[SiO4]4—。
另外还有挥发份:CO2、SO2、CO、N2、H2 NH3、NH4、HCl、HF、KCl、NaCl等等。
硅酸盐岩浆化学成分以SiO2含量最多,根据SiO2含量将硅酸盐岩浆分成4种类型:1) 酸性岩浆SiO2 > 63%(wt%)2) 中性岩浆SiO2 52~63%(wt%)3) 基性岩浆SiO2 45~52%(wt%)4)超基性岩浆SiO2 < 45%(wt%)(2)微量元素:Li、V、Cr、Co、Ni、Cu、Pb、Th、U、Zn、Rb、Sr、Ba、Zr、Nb、Ta、Au、Ag、Pt、W、Sb、Bi、Sn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3)挥发份:主要是H2O和CO2,其次是SO2、SO3 、CO 、N2、HCl、Cl2、H2S 、CH4 、HF、KCl、NaCl ,其总量一般〈10%。
岩石学复习重点
岩石学复习重点岩石学复习重点岩浆岩部分1.岩浆的概念、岩浆的成分(主要成分,挥发份),挥发份存在的意义(降低岩浆粘度和矿物的熔点),不同成分岩浆的温度范围(基性、中性、酸性),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氧化物,挥发份,温度)(1)岩浆的概念:是地球内部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2)岩浆的成分:①主要成分——O, Si, Al, Fe, Mg, Ca, K, Na, Mn, P②挥发份———H2O, CO2, SO2, O2, N2, H2, 其中水60-90%挥发份的作用:A. 降低粘度,使得岩浆易于流动B. 可以降低矿物的熔点,延长结晶时间,甚至结晶出含有挥发份的矿物(3)不同成分岩浆的温度范围:一般温度范围:600-1200°C;不同深度——火山口愈深,愈高温;不同含水性——含水多,则温度低①基性岩浆:1000-1200°C②中性岩浆:900-1000°C③酸性岩浆:600-700°C(4)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①成分(氧化物)——SiO2,Al2O3增加,粘度增加②温度-增加可降低粘度③挥发份-含量高,降低粘度2. 岩浆岩中矿物按含量划分(主要矿物/决定大类划分、次要矿物/决定种属、副矿物),按成分和颜色划分(硅铝/铁镁矿物或浅色/暗色矿物),色率的定义(1)按含量划分:①主要矿物——含量多,是划分岩石大类的依据②次要矿物——含量较少,<15%, 是划分种属依据③副矿物——很少,<1%,对岩石定名不起作用,如磁铁矿、磷灰石、锆石等(2)按成分和颜色划分:①硅铝矿物(浅色矿物):SiO2和Al2O3高,不含FeO和MgO;石英,长石类,似长石类②铁镁矿物(暗色矿物):FeO和MgO高,SiO2含量低;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3)色率: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体积百分含量(体积百分数)3. 岩浆岩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岩石类型变化中,SiO的范围、硅铝矿物、铁2镁矿物、颜色、色率、酸性程度和基性程度是如何变化的?(见表1-1)4. 岩浆岩中最主要的7种造岩矿物(橄,辉,角、黑,斜,钾,石英)(见图1-1)5.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的概念(1)结构:岩石的组成部分(矿物和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关系(2)构造: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6. 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绝对大小、相对大小、矿物自形程度分别分成几种类型(1)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2)按矿物绝对大小:显晶质结构(伟晶结构>10 mm、粗粒结构>5 mm、中粒结构5-2 mm、细粒结构2-0.2 mm、微粒结构<0.2 mm),隐晶质结构(3)按矿物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斑晶+隐晶质或玻璃质)、似斑状结构(斑晶+显晶质)(4)按矿物自形程度: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它形结构(5)组成岩石颗粒的相互关系:文象结构、条纹结构、蠕虫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嵌晶结构7. 岩浆岩的构造的主要类型(块状、斑杂、带状、气孔和杏仁,流纹、枕状等)快状构造、斑杂构造、带状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流纹构造、珍珠构造、石泡构造、枕状构造、流面和流线构造、柱状节理8. 岩浆岩的产状概念,侵入岩的6种产状,喷出岩的3种产状(1)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的大小、形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的地质构造环境、距离地表的深度等。
岩石力学重要知识点总结,期末考试复习
第一章1.岩石力学:固体力学的分支,研究岩石在不同物理环境的力场中产生力学效应的学科,也称为岩体力学。
研究对象:岩石与岩体2.岩石:地质作用下矿物或岩屑按一定规律聚集形成的自然物体。
可以有微小裂纹、间隙、层理等缺陷,但没有弱面,是较完整的岩块。
3.影响岩石的力学和物理性质的三个重要因素:(1)矿物:构成岩石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如方解石、石英、云母等。
(2)结构:构成岩石的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和形状、相互结合情况。
(3)构造:组成成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排列关系。
4. 岩石按成因分类(1)岩浆岩:岩浆冷凝形成,也称火成岩。
大数由结晶矿物组成,成分和物性均一稳定,强度较高。
代表:玄武岩、花岗岩。
(2)沉积岩:母岩经风化剥蚀、搬运、海湖沉积、硬结成岩,由颗粒和胶结物组成,显著层状特点。
力学特性与矿物、岩屑、胶结物、沉积环境相关。
代表:砾岩、砂岩、石灰岩。
(3)变质岩:地壳中母岩受变质作用(高温、高压及化学流体)形成。
力学性能与母岩性质、变质作用及变质程度有关。
代表:大理岩、石英岩。
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层理构造产生各向异性特征,应注意垂直及平行于层理构造方向工程性质的变化。
5. 岩体:在地质环境中经受变形、破坏,具有一定结构的地质体。
包括岩石结构体和一定的结构面(地质构造形迹),强度远小于岩石。
6.岩体结构要素:结构面和结构体(1)结构面:一定方向,延展较大,厚度较小的面状地质界面,包括物质的分界面和不连续面,如断层、节理、层理、片理、裂隙等。
结构面产状、切割密度、粗糙度和黏结力、填充物性质等是评定岩体强度和稳定性能的重要依据。
(2)结构体:四周被不同产状结构面分割包围的岩块。
常见的结构体形式:块状、柱状、板状、菱形、楔形等。
7. 岩体结构类型及特征8.岩体特征(1)岩体是非均质各向异性材料;(2)岩体内存在着原始应力场。
主要包括重力和地质构造力,重力应力场以铅垂应力为主,构造应力场是以水平应力为主。
(3)岩体内存在着一个裂隙系统。
岩石力学期末复习总结
岩石力学期末复习总结岩石力学期末复习一、知识点部分1.线密度K":指结构面法线方向单位测线长度上交切结构面的条数2.粗糙度:可用粗糙系数JRC表示,随粗糙度的增大,结构面的摩擦角也增大3.结构面填充分类:薄膜填充、断续填充、连续填充、层厚填充4.疲劳强度: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无限多次交变载荷作用而不会产生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或疲劳极限。
5.流变:在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岩石的变形或应力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6.弹性后效:弹性后效指的是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受某一不变载荷作用,其弹性变形随时间缓缓增长的现象。
在去除载荷后,不能立即恢复而需要经过一段足够时间之后才能逐渐恢复原状,应变恢复总是落后于应力7.三轴压缩强度:试件在三向应力作用下能抵抗的最大轴向应力i.σ$%=$'()*?$,()*?σ-+2C$'()*?$,()*?ii.σ$%=σ-tan445°+?4+2C tan(45°+?4)8.RQD:大于10cm的岩芯累计长度与钻孔进尺长度之比的百分数9.本构关系(名词解释):指岩体在外力作用下,应力或应力速率与其应变或应变速率的关系10.强度理论:采用判断推理的方法,推测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破坏原因,从而建立强度准则的假说11.典型岩体变形的本构规律1)弹性均质完整结构岩体变形本构规律2)弹性均质断续结构和碎裂结构岩体变形本构规律3)黏弹性材料块状或平卧层状完整结构岩体变形本构规律12.围岩压力:地下洞室围岩在重分布应力作用下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或松动破坏,进而引起施加于支护衬砌上的压力13.形变围岩压力:由于围岩塑性变形,如塑性挤入、膨胀内鼓、弯折内鼓等形成的挤压力14.松动围岩压力:由于围岩拉裂塌落、块体滑移及重力坍塌等破坏引起的压力15.冲击围岩压力:由岩爆形成的一种特殊围岩压力16.岩爆:在具有高天然应力的弹脆性岩体中,进行各种有目的的地下开挖工程时,由开挖卸载及特殊地质构造作用引起开挖周边岩体中应力高度集中,岩体中积聚了很高的弹性应变能。
岩石学 复习 知识点 总结 最全
中粒结构:d = 2~5mm 细粒结构:d = 0.2(0.1)~ 2mm 微粒结构: d = 0.02(0.01)~ 0.2 (0.1) mm
※ d=1~3cm 的矿物称为巨晶: d > 3cm 的矿物称为伟晶 2)隐晶质结构:肉眼不能够分辨矿物颗粒(d <0.02mm)
2. 依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 ♀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不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似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群大小不同的矿粒组成,基质为显晶质,与斑晶为同一世代的产物。 结构相区别:斑晶与基质间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
☆文象结构 石英呈一定的外形(如象形文字)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这些石英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肉眼可见的 叫文象结构,镜下才能见到的叫显微文象结构。成因:文象结构是长石和石英在共结点同时结晶形成的。 ☆蠕虫结构 许多细小的形似蠕虫状或指状的石英穿插生长在长石中,其中石英的消光位一致。 成因:固溶体分离和交代(交代是指斜长石交代钾长石,使多余的 SiO2析出,生成蠕虫状石英,被包裹于斜 长石中)。 ☆反应边结构 早生成的矿物或捕掳晶,与岩浆发生反应,当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矿物的边缘形成一种新矿物,完全或 部分包围早结晶的矿物。常见的类型有橄榄石的辉石反应边,辉石的角闪石、黑云母反应边。 ☆环带结构 固溶体矿物从中心向边缘具不同的组成而成环带,镜下显示不同的消光位。斜长石中常见。 ☆包含结构(又称嵌晶结构) 在较大的矿物颗粒中包含较小的另一种矿物颗粒。被包裹的矿物结晶较早,而包裹它的矿物结晶较晚,可作 为分析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的证据。 ☆填隙 (间) 结构 辉石等暗色矿物以及隐晶质、玻璃质充填于微晶斜长石粒间空隙形成的结构。见于浅成相或喷出相火ft岩基 质。玻基斑状结构:基质全为火ft玻璃;玻璃质结构→斑晶少于5%
岩石物理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一、岩石物理学1、定义:是专门研究岩石的各种物理性质及其产生机制的一门学科。
2、研究方法:观察、实验、归纳、总结3、主要困难:岩石是混合物;多尺度系统;观测条件偏离实际条件二、研究尺度1、有关岩石研究的尺度问题:矿物的组成、性质、含量;矿物的分布、胶结情况;矿物间的孔隙度及孔隙流体等。
推论:岩石的物理性质与测量的尺度有关2、分类:矿物尺度:研究各个矿物的性质、矿物与矿物之间相互的接触几何等岩石尺度:研究由多个矿物组成的岩石,在此尺度下,矿物的性质被平均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岩石的性质岩体尺度:研究不仅包括了完整的岩石,而其还包括了岩石的组合,包括岩石的节理等间断面地质尺度:为各级尺度性质的高度且复杂的综合。
而地质现象是由矿物、岩石、岩体和构造运动的总体所决定的。
第二章基础知识和基础概念第一节矿物学和岩石学基础1、矿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结晶构造,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部分。
2、矿物的特点:天然产出、无机作用形成、均匀的固体(具有确定的或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其均匀性表现在不能用物理的方法把其分成在化学上互不相同的物质,这是矿物与岩石的根本区别。
)3、粘土:是一种颗粒非常细的天然沉积物或软岩石,由直径小于0.05mm的颗粒组成。
4、骨架:泛指岩石中除泥质之外的固体部分第二节多空介质及其描述一、比面1、定义:单位体积的岩石内,骨架(或叫颗粒)的总表面积;或单位体积的岩石内,总孔隙的内表面积。
S=A/Vb2、实质:反映了单位外表体积岩石中所饱和的流体与岩石骨架接触面积的大小。
反映了岩石骨架的分散程度,比面越大,骨架分散程度越大,颗粒也越细,渗流阻力越大。
3、影响因素:颗粒大小、形状、排列方式、胶结物含量颗粒越小 S越大孔隙度越大 S越小胶结物含量越高 S越小二、曲折度三、压缩性系数第三节岩石的孔隙度一、孔隙度1、孔隙度是表征岩石储集特征或能力的参数2、孔隙分类:(1)按大小:超毛管、毛细管、微毛细管(2)按连通状况:连通孔隙、孤立孔隙-死孔隙(3)按储渗性能:有效孔隙、无效孔隙只有相互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是有效的油气储渗空间,微毛细管孔隙和死孔隙都是无意义的3、孔隙度: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的外表体积之比4、孔隙度分类: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绝对 > 有效 > 流动二、双重孔隙度1、定义:含有裂缝-孔隙或溶洞-孔隙的储层岩石称为双重孔隙介质,简称双重介质。
岩体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岩体⼒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岩体⼒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章岩体地质与结构特征1、结构⾯:是指地质历史发展中,在岩体内形成的具有⼀定的延伸⽅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的地质界⾯或带。
2、岩体:在地质历史中形成的由岩块和结构⾯⽹络组成的,具有⼀定的结构并赋存与⼀定的天然应⼒和地下⽔等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是岩体⼒学研究的对象。
3、结构⾯的分类(1)根据地质成因类型分为原⽣结构⾯、构造结构⾯、次⽣结构⾯;(2)根据⼒学成因类型分为张性结构⾯、剪性结构⾯;(3)根据结构⾯的规模和分级为五级;1)Ⅰ级结构⾯:延伸⼏km~⼏⼗km 以上,破碎带宽度⼏⼗m 以上的⼤断层,对区域构造起控制作⽤。
2)Ⅱ级结构⾯:延伸⼏百m~⼏km,破碎带宽度⼏m~⼏⼗mm 的断层、层间错动带、接触带、风化夹层等,对⼭体稳定起控制作⽤。
3)Ⅲ级结构⾯:延伸⼏百m 的断层、接触带、风化夹层等,宽度⼩于1m,对岩体稳定起控制作⽤。
4)Ⅳ级结构⾯:延伸在⼏⼗m 范围内的节理、裂隙,未错动、不夹泥,影响岩体质量。
5)Ⅴ级结构⾯:延伸差,⽆厚度,随机分布的隐裂隙等细⼩结构⾯,影响岩⽯质量。
4、结构⾯的基本特征(1)⽅位(产状):结构⾯在空间的分布状态,⽤倾向、倾⾓表⽰。
(2)间距:相邻结构⾯之间的垂直距离。
线裂隙率Ks:沿测线⽅向单位长度上结构⾯或裂隙的条数。
(s为结构⾯平均间距)Ks=1 s⾯裂隙率Ka:单位测量⾯积中裂隙⾯积所占的百分率。
Ka=各裂隙⾯积(长?宽)之和所测量的岩体⾯积×100%体积裂隙率Kv:单位测量岩体中裂隙体积所占的百分率。
Kv=各裂隙体积(长?宽?厚)之和s所测量的岩体体积×100%单位体积裂隙数Jv:单位岩体体积内通过的总裂隙数。
(3)延续性:表征结构⾯的展布范围和延伸长度。
(4)粗糙度:指结构⾯侧壁的粗糙程度,⽤起伏度和起伏差表⽰。
形态: 台阶形; 波浪形; 平直形;剖⾯类型: 粗糙的; 平坦的;光滑的。
岩浆岩石学期末复习资料
岩浆岩石学期末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岩石的概念?在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自然形成的、主要由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包括生物残骸、胶体物质、火山玻璃和部分宇宙物质等)。
含义:①是地球发展过程中地质作用的产物②主要是天然的矿物集合体(按一定方式构成)③具有一定形态的固体2.岩石学的概念?是研究地壳和上地幔上部产出的各种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及其成因演化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的一门独立科学。
第二章:岩浆及岩浆岩的特征1.岩浆的概念及特征?岩浆就是产于地壳深处或上地幔的富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
2.岩浆作用的概念?地下深部形成的岩浆在上部地壳出现破裂时,压力降低,就沿一些断裂带向上运移,或侵入于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并随物化条件的改变,不断改变自己的成分直至冷凝为岩石的全过程。
亦称为岩浆活动。
岩浆作用分为:火山作用(或喷出作用)、侵入作用;相应形成的岩石为火山岩(或喷出岩)、侵入岩。
据形成深度,侵入岩又分为:深成岩(>10km)、中深成岩(3~10km)、浅成岩(<3km ) 。
3.岩浆岩的概念?岩浆岩是指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下或地表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故又称为火成岩。
注意:岩浆岩与岩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岩浆岩和岩浆成分不完全相同,岩浆中挥发份的含量要比岩浆岩多。
岩浆的成分具有以下特点:①主要成分为硅酸盐;②含少量金属硫化物和铁的氧化物;③极少量的碳酸盐;④另外含有一部分挥发组分。
4.岩浆中挥发分的作用?①可以降低岩浆粘度,增强岩浆的流动性;②降低岩浆中矿物的熔点,延长岩浆结晶时间;③促进有用微量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成矿,故又称为矿化剂。
5.注意:同成分的岩浆,在喷出地表后的温度要比在深部时高,原因是……6.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岩浆的成分、挥发成分、温度、压力第三章:岩浆岩的产状和相1.产状的概念?产状指岩浆岩地质体的形态、大小、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以及它形成时所处的地质环境等。
岩石力学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1、岩石和岩体的区别——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凝聚而成的自然地质体;岩体是指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它经历了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经历了各种地质作用,并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在其内部保留了各种永久变形和各种各样的地质构造形迹。
岩体包含若干不连续面,岩体强度远低于岩石强度2、岩体结构的两个基本要素——结构面和结构体第二章1、岩石含水率、吸水率和饱水率的区别——含水率,天然状态下岩石中水的重量与岩石烘干重量比值的百分率;吸水率,指干燥岩石试样在一个大气压和室温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岩石干重量之比的百分率;饱水率,岩样在强制状态下,岩样的最大吸入水的重量与岩样的烘干重量的比值的百分率2、饱水系数和抗冻性的关系——岩石饱水指标反映岩石中张开型裂隙和孔隙的发育情况,对岩石的抗冻性有较大影响。
饱水系数(吸水率与饱水率百分比)一般在0.5~0.8之间。
试验表明,饱水系数<91%时,可免遭冻胀破坏。
3、岩石的软化系数——岩样饱水状态下得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的抗压强度的比值4、岩石的强度定义——在荷载作用下破坏时所承受的最大荷载应力5、岩石抗压、抗剪、抗拉强度指标,试验方法及其优缺点——抗压指标试验方法有直接单轴抗压试验,普通三轴试验和真三轴试验。
抗拉指标试验有直接抗拉试验(缺点:试样制备困难,且不易与拉力机固定),霹雳法(优点:简单易行,只要有普通压力机就可以进行试验)。
抗剪指标试验方法有直接剪切试验(缺点:强度曲线并不是绝对严格的直线),契形剪切试验,三轴压缩试验(优点:结果较精确)。
6、脆性破坏——由于应力作用下岩石中裂隙的产生和发展的结果,岩石达到破坏时不产生明显的变形;塑性破坏——在塑性流动状态下发生,由于组成物质颗粒间相互滑移所致,破坏时会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而不呈现明显的破坏面。
格里菲斯脆性破坏(是什么破坏)——脆性破坏是拉伸破坏,而不是剪切破坏。
7、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各阶段的特点——反应岩石在压缩条件下由变形到破坏的全过程关系曲线,分五阶段:压密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微裂隙发生和稳定发展阶段、微裂隙加速扩展阶段、破坏后阶段。
《岩石学》复习整理
《岩石学》复习整理岩石学1.岩石是由矿物和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2.火成岩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冷却固结的产物。
3.熔体:岩浆中全部为液相的熔融物质称为熔体。
4.定向构造:岩石中的矿物平行某一平面或某一方向排列所形成的构造统称为定向构造。
(如千枚状、片状、片麻状、条带状等构造)5.岩石学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他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6.岩相学是以研究岩石分类和描述岩石特征为主,立足于详细的野外及室内的观察与测试,如对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野外产状以及它们的化学成分做出研究,可以对各类岩石作出进一步的分类和命名。
7.岩理学则是将岩相学的知识与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合,并通过归纳和演绎对有关各类岩石的成因、形成演化及构造背景进行研究。
8.地球在演化的过程中热能的来源:(1)增生过程中外界行星物质对地球的撞击,动能转化为热能;(2)地球本身的重力压缩导致体积缩小内部加热(在内部分异的过程中可导致位能转化为热能);(3)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的热能。
9.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部地幔组成的构造层,它们具有刚性特征。
10.软流层:是具有高温塑性特征的圈层,它们之中不仅有固态的地幔岩石,而且含有地幔部分熔融的熔体,因此软流层具有低的地震波速。
11.岩浆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绝大多数岩浆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12.原生岩浆:是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发生变异的岩浆。
13.母岩浆:能够通过各种作用(分异作用、同化作用、混合作用等)产生派生岩浆的独立的液态岩浆称为母岩浆。
经分异作用产生的派生岩浆称为进化岩浆。
14.岩浆的形成:(1)源区岩石(2)热能积累(a.热流产生的热对流;b.放射性元素衰变c.地幔或地壳内部粘性剪切力的作用;d.外界行星的碰撞)(3)压力降低(4)挥发组分的加入(5)时间的积累15.了解岩浆源区岩石特征的途径:(1)岩浆中的地幔捕虏体(2)通过火成岩的化学特征反演源区状态(3)通过高温高压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过。
岩石力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过。
岩石力学第一章1.岩石:是经过地质作用而天然形成的(一种或多种)矿物集合体。
2.岩体:是指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含有诸如利息,结里,断层,层理等不连续的结构面组成的现场岩石第二章1.岩石的物理性质指标:容重和密度,比重,孔隙率,吸水率和饱水率,抗冻性2.岩石的热学和电学性质:容热性,导热性,热膨胀性,导电性3.岩石的抗风化指标:抗冻性4.岩石与水有关的性质:渗透性,崩解性,膨胀性,软化性5.岩石结构面的类型: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次生结构面原生结构面:就是指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指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所产生的破裂面和破碎带。
包括构造节理,层理,劈里以及层间错动面等次生结构面:指岩体受卸荷作用,风化作用和地下水活动所参数的结构面,如卸荷裂隙,风化裂隙及次生夹泥,泥化夹层等结构面的自然特征:结构面的规模(Ⅰ.Ⅱ.Ⅲ.Ⅳ级),结构面的物质组成,结构面的结合状态和空间分布以及密集程度(①结构面的困数②单位体积的结构面数目)等6.岩石质量指标RQD:是根据修正的岩心采取率来决定的。
修正的岩心采取率:指将钻孔中直接获取的岩心总长度,在扣除破碎岩心和软弱夹泥的长度,在与钻孔总进尺之比。
引去规定计算岩心长度时,只计算大于100m坚硬和完整的岩心。
RQD是一种比岩心采取率更灵敏,更适合的指标。
RQD只是一项分类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岩石工程分类:按岩石强度分类:硬质岩,中等坚硬岩,软质岩。
按完整岩块的强度等级分类:A B C D E按完整岩块的模量比等级分类:H、ML完整岩块的工程分类:AH、BH、CH…等15第三章1.岩石的破坏形式及其特点①脆性破坏:岩石在荷载作用下没有显著觉察的变形就突然破坏;可能是由于岩石中裂隙的发生和发展的结果。
②延性破坏:岩石在破坏之前的变形很大,且没有明显的破坏荷载,表现出显著的塑性变形,流动或挤出。
③弱面剪切破坏:由于岩层中存在节理,裂隙,层理,软弱夹层等软弱结构面,岩层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成岩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和生物遗骸等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的成因分类:按岩石的形成作用过程划分为:岩浆岩: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继而冷却固结的产物。
沉积岩: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的。
变质岩:是由先已存在的岩石(岩浆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及应力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新的环境而形成的岩石。
三大岩类之间的循环转换关系:已经存在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抬升到地表以后,经风化剥蚀、机械破碎、搬运、沉积等作用可以形成沉积岩;已经存在的沉积岩、火成岩或变质岩,因温压条件的变化或流体的作用等可形成变质岩;温压条件的进一步变化,可使原来的沉积岩。
变质岩或火成岩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在固结形成新的火成岩。
岩石学:是专门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岩浆:是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含有部分挥发分和固态物质、粘稠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高温熔融体。
自然界中硅酸盐岩浆占绝大多数,极少量是金属硫化物岩浆和金属氧化物岩浆(矿浆)及碳酸岩浆。
岩浆的主要化学成分:(1) 常量元素:O、Si、Al、Fe、Mg、Ca、Na、K、Mn、Ti、P、H、C等,其中O最多。
在岩浆结晶过程中这些元素相互结合,组成各种矿物。
通常以氧化物形式来表示:如SiO2 、Al2O3 、Fe2O3 、 FeO 、MgO、CaO、Na2O、K2O、MnO、TiO2、P2O5、H2O、CO2 等。
但实际上在岩浆中这些元素并非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而多是呈离子、原子或离子团的形式存在,如:Mg2+、Na +、[SiO4]4-。
另外还有挥发份:CO2、SO2、CO、N2、H2 NH3、NH4、HCl、HF、KCl、NaCl等等。
硅酸盐岩浆化学成分以SiO2含量最多,根据SiO2含量将硅酸盐岩浆分成4种类型:1) 酸性岩浆SiO2 > 63%(wt%)2) 中性岩浆SiO2 52~63%(wt%)3) 基性岩浆SiO2 45~52%(wt%)4) 超基性岩浆SiO2 < 45%(wt%)(2)微量元素:Li、V、Cr、Co、Ni、Cu、Pb、Th、U、Zn、Rb、Sr、Ba、Zr、Nb、Ta、Au、Ag、Pt、W、Sb、Bi、Sn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3) 挥发份:主要是H2O和CO2,其次是SO2、SO3 、CO 、N2、HCl、Cl2、H2S 、CH4 、HF、KCl、NaCl ,其总量一般<10%。
挥发分通常溶解在岩浆中,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
岩浆的性质:(1) 岩浆的温度含水的岩浆比不含水的岩浆温度低在深处正在结晶的岩浆比喷出地表的岩浆温度低(2) 岩浆的粘度(粘度:是液体或半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
单位:Pa.S)影响粘度的因素:a. 氧化物:SiO2, Al2O3, Cr2O3 的存在使粘度增加,尤其SiO2。
因此,基性岩粘度小,以溢流为主;酸性岩粘度大,多以爆发形式为主。
b. 挥发份:其存在将明显降低岩浆粘度。
挥发份增加,粘度降低。
c. 温度:温度升高,粘度降低。
d. 固体物质含量:其数量越多,岩浆粘度就越大。
e. 压力:对于不含水的干岩浆,压力升高,粘度增加。
对于富水岩浆,较为复杂:(3) 岩浆的密度:影响因素:a、化学成分:基性岩浆密度大,酸性岩浆密度小;b、压力增加,岩浆密度增大。
c、熔体中含水时,岩浆密度降低。
岩浆作用: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固结形成岩的全过程。
火山作用:喷出地表的岩浆活动。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
侵入岩:侵入于地壳中形成的岩浆岩。
侵入岩的产状:侵入体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之间的关系的总和。
1. 深成侵入岩的特点:a. 矿物颗粒较粗 b. 有含水矿物2. 侵入体:某一成分岩浆一次侵入活动形成的具有独立形态的单一地质体。
3. 杂岩体:是多次侵入形成的单成分或复成分的岩体。
4. 侵入岩根据其形成深度,可将其划分为:a. 浅成岩(0~3 km) b. 深成岩(>3 km)1.火山喷出岩的特点:a. 结晶程度差或呈玻璃 b. 含水矿物少或无火山岩的相:是指火山作用在一定自然地理条件和一定热力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岩石或一个地质体而言。
1、喷出相,形成深度为地表,包括:a溢流相,形成熔岩。
b爆发相,产物为火山碎屑岩。
c侵出相,产物为熔岩及角砾熔岩等。
2、火山颈相,形成深度为地表至岩浆房或火山源区,产出岩石为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等。
3、次火山相,形成深度为地表以下至约3km深处,产出岩石为熔岩、角砾熔岩、角砾岩等。
产出状态4、火山沉积相,形成于地表,产出岩石为喷出岩、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沉积岩等。
产出状态:陆相、海相,层状、透镜状沉积等。
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一般是手标本或显微镜尺度上可观察的特征,故又称为显微构造。
构造:指岩石中的排列、充填方式等,一般是在露头尺度或手标本尺度上的性质,例如层理构造。
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
斑状结构:斑晶和基质为两个世代。
似斑状结构:斑晶和基质为同一世代的产物(二)火成岩的构造1.侵入岩的构造:块状构造:岩石各部分矿物与结构分布均匀带状构造:表现为不同颜色、粒度的矿物相间排列,成带出现。
斑杂构造:指岩石的不同部位,其成分、颜色、结构差别很大,整个岩石显得杂乱无章。
面理、线理:包括流面、流线构造。
流面:片状、板状矿物及扁平状捕掳体平行排列流线:柱、针状矿物与长条状捕掳体定向排列而形成。
它们反映了岩浆流动的情况。
2、喷出岩的构造:气孔构造:冷凝熔岩中,尚未逃逸的气体冷凝后留下的成群孔洞。
杏仁构造:气孔被后期矿物(方解石、绿泥石)充填。
流纹构造:由不同颜色、成分的条带、条纹定向排列及拉长气孔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常见于酸性喷出岩中。
枕状构造:水下熔岩喷发时,变成椭球状、袋状、面包状的枕状体,代表了海底及水下喷发。
柱状节理构造:熔岩由规则的多边形柱体组成,是由于熔浆均匀而缓慢地冷却收缩条件下形成。
鲍文反应序列及其意义:意义:矿物组合、环带与反应边结构、岩浆成因、同化混染、地壳演化。
问:试用鲍温反应序列解释斜长石的正环带结构?(环带结构:同种矿物成分从中心到边缘规律变化。
)斜长石:中心基性,边缘酸性,正环带。
中心酸性,边缘基性,反环带。
答:斜长石是由钙长石和钠长石两个端元分子以无限混溶构成的连续固溶体矿物,钙长石分子在斜长石中所占的百分比称作斜长石号码An,An越大,基性程度越高,An越小,酸性程度越高。
环带状斜长石由中心向边缘An呈递减趋势,为正环带结构。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元素含量有高有低,主量元素(major elements)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s);主量元素O、Si、Al、Ti、Fe、Mn、Mg、Ca、Na、K、H、P等,占整个火成岩总重量的99.25%;一般含量>0.1%。
以氧化物的质量百分数表示。
微量元素:含量(WB %)小于0.1% (<1000 ppm): Rb,Sr,Ba,Zr,Nb,Ta,Hf,La,Ce,Sm。
以元素的质量百万分数表示。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a 矿物的成因分类原生矿物: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形成,并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矿物。
如角闪石、长石。
次生矿物:主要是地表风化和岩浆期后蚀变而形成的矿物 (产状上限于风化带内 )。
如钾长石的高岭土化,橄榄石的蛇纹石化。
它生矿物:岩浆与围岩或捕虏体反应所形成的矿物。
如:硅灰石、红柱石,不是火成岩中出现的矿物,而是由于同化、混染所致。
b 矿物的含量分类主要矿物:含量高,是划分岩石大类的依据(>10%) ,次要矿物:含量小于主要矿物,对确定岩石种属起作用的矿物(1-10%)副矿物:分布广泛但含量很少(< 1%),一般不参与岩石命名c 矿物的成分分类硅铝矿物(浅色矿物):SiO2和Al2O3含量高,不含FeO、MgO,包括石英、长石、似长石镁铁矿物(暗色矿物):FeO和MgO含量高,包括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d 研究手段分类实际矿物:从薄片或标本上统计出的岩石中实际出现的矿物组成。
标准矿物:根据岩石的化学成分计算出的矿物组成。
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的联系:三个组分对矿物共生组合起重要控制作用SiO2 (酸度)、碱质(Na2 O + K2 O)、Al2 O3 及铝饱和指数SiO2对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当SiO2过饱和,会结晶成石英,SiO2不饱和时,出现SiO2不饱和的矿物,无石英生成。
SiO2 含量增加,岩石中铁镁矿物由多到少,硅铝矿物由少到多。
SiO2含量的变化对其他造岩矿物含量的影响:SiO2含量逐渐增加,Na2 O和K2 O含量逐渐增加,FeO、MgO含量不断减少;而CaO和AlO3含量由超基性到基性岩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加,之后由基性岩向中性岩、酸性岩变化时逐渐减少。
里特曼(组合)指数(δ)δ= [w (Na2 K2 O)2]/[w (SiO2 )-43]Na O+Kδ<3.3 钙碱性;δ= 3.3 ~ 9 碱性;δ> 9 过碱性以SiO2 为指标的简单分类:超基性岩(橄榄岩-苦橄岩类)超镁铁质侵入岩类:1. 化学成分: 贫SiO2及K2 O、Na2 O,富MgO、FeO2. 矿物成分: 镁铁质矿物为主,色率大于90主要矿物:橄榄石、辉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为主)次要矿物: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3. 结构、构造:主要呈自形或半自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反应边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等,侵入岩一般为块状构造。
蛇绿岩套(蛇绿岩):是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
(在地史学中这个就是“三位一体”,是寻找古缝合线的依据,从板块学说的角度看,是大洋的遗迹。
)超镁铁质喷出岩类:1. 超镁铁质喷出岩非常少见;2. 富含镁铁质矿物,经常与拉斑玄武岩或碱性玄武岩共生;3. 一般具有斑状结构,由橄榄石、辉石斑晶和微晶以及基性玻璃组成;4. 种属不多,但特征明显,主要有科马提岩、苦橄岩和麦美奇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