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中问题和策论文

合集下载

高职高专院校《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对策

高职高专院校《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对策

高职高专院校《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对策关键词:西方经济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迎合我国企业发展和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国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经管类专业都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其中丰富的案例和大量的经典经济学原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1我国高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1高职高专的课程性质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错位相对于其他教材,《西方经济学》书中大量引用经典经济学案例,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因此不论是在学习还是讲授过程中,都要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这样才能掌握其理论精髓。

但是高职高专院校都是以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为目标的,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上也更加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其是否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则并不多加关心。

针对这种现状,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也难免心浮气躁,对于以理论学习为主的课程教学重视不够,而更多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和实习。

在这种主导模式下,学生也将主要精力投入在实践方面。

这样,就造成了理论课程教学被学校和学生忽视,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对于一些常见的社会现象,很难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

1、2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我国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笼统。

《西方经济学》作为许多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却很少选用与之相对应的、结合具体专业的教材,大部分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都是按照书本知识讲解、而对于所教授的专业实际情况、则关注较少。

课程教学缺乏专业针对性,不同专业的讲授方法趋于雷同,这对于不同专业的学习非常不利。

高职高专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区别就在于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实践性教学的实施。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很多专业都配备了相应的实践操作课程和训练。

但在此门课程的教学中还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效果无法衡量,很多理论知识,如果不结合具体国情、经济社会现状,那么无异于走马观花,学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职业学校经济学课程教学【论文】

职业学校经济学课程教学【论文】

职业学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会开展实训类的经济学教学活动。

通过引入实训体制,更好地分析教学活动的目的、手段和作用,从而明确实训角度下经济学教学所具有的意义。

本文结合相关教学方式,解决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对核心知识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评价权重与实训评价的目的。

关键词:教育改革实训视角经济学课程分析讨论一、有关问题的引出1.引入实训一体化教学的初衷在以前的观念中,很多学校都将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看作是职业学校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这种观念下,与以往传统授课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分歧。

引入实训元素经济一体教学,实行“知识+理论+实践”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但是这种新时代下的新型教学方式能够在逻辑理论上有所保留,在经济专业上又能为更多学生提供专业所需知识与前瞻性思维。

而在实训一体教学模式下,就需要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做好对学生重点内容的强化与理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他课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

另外,在传统理论经济课程教材相关的知识结构与理解体系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内容可能引导学生产生误区。

因此,引入实训一体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确理论知识与实际理论之间的正确关系。

2.带入实训元素的方式受到传统经济学教学的影响,很多职业学校都将经济学课程重点放在微观教学活动中,而这种微观教学内容主要又以消费者行为来做行为理论、厂商理论以及市场结构为中心内容的教学活动。

而着重于微观经济学虽然能够系统化结构,但是却给实训元素带来了影响。

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实训元素在教学体系中会打乱相关知识体结构框架,这会给系统严谨的理论知识造成逻辑上的误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传统经济学课程本来就没有什么有效的实践经验,如果大范围引入实训元素势必也会给整个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风险。

所以整个实训一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就需要让教师着重于对消费者行为积极、厂商理论以及一些主要内容与实训相互配合的方案来进行教学,通过有效的配合与操作,制定科学化的教学流程。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础上 ,探索出一套切合实 际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十分
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 的熟练运用是分 不开 的。但是 , 为高 职学 校的学生 , 作 大部 分数学功底 比较 差 , 逻辑思维能力 比较欠缺 , 而且高等数学 的铺
垫不是 很及 时 , 导致知识 的学 习都是 前学后忘 , 不甚理解 , 课程 学 习的难度系数 自然 比较大 。
经 济 市 场
高职 院校《 经济 学基础》 程教 学改革探讨 课
张 浩 ,马 涛 ,徐 黎 源
( 嘉兴职 业技 术 学院 , 江 嘉兴 343 ) 浙 106
摘 要 :经济学基础》 《 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 的基础课程 , 由于其 自身的特点 , 使得 目前在 许多学校都存在教学效果不理
想的情况。因此, 应从教学目 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等方面加以改革。 标、
关键词 : 高职; 经济学; 学改革 教 《 济学基础》 经 是我 国随着市 场经济体制 的完善 , 对西 方经 济理论 的内容进行分析取舍和优化整合 、在高职院校经济管理 类各专业普遍开设 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 经济学基础》 课程可 以 使学生提高对现 实现象和 问题 的分析解决能力。因此 , 根据 《 经
可 以把供求和均衡价格理论 为基础理论 , 把消费者行为理论 、 生
产者行为理论作为重点内容 ,而宏观经济部分 的理论作 为选讲
内容 。 32 尝试使用 多种教学方法 .
为 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 增强课程教学的效果 , 我们必 须使 用更多更好 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 中, 笔者认 ( 下转第 1 2页) 5
济学基础》 的课程特点 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 在总结教学实践
平均成本曲线 。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 目前我国高职 院校《 经济 基 教 工
《 基 》 济 专 的_专 基 宴 ,此经 学 础 教 内 应 微 经 学 主 经 学 础课 簪 管 业二 型 门 具 动 因 ,济 基 的 学 容 以 观 济 为 。 2 2 职 生 宿 施 对 学 而 ,学 高学辜 , 于 针 言在 习
高职院校《 经济学基础》 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王 素仙 ( 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
根 据 学 生 专业 与 工 作 岗位 , 扣 高职 高 专 教 学大 j 论 知 识 以 紧 冈理 摘要 : 高职院校《 经济学基础》 作为经济管理 类专业基础课程 , 在将 教学
过程 中存在很多问题 , 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经济理 必需 、 用 为原 则 , 据 课 时 多 少对 教 材 进行 取 舍 。 课 时 较 少 , 够 根 如 在微 论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是所有经济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作者联系 观经济学部分“ 分配理论 ” 可以略讲 i 在宏观经济学部分“ 开放经济理 教学实践 , 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论” 一章 进 行 简单 的介 绍 或 让 学 生 自学 。 可 以根据 不 同 的专 业选 择 还 关键 词: 高职 经济学基础 问题 对策 讲 解 比如 对 于 国 际贸 易专 业 的 大 多数 学 生 来说 , 要是 微 观 经济 活 主
… . . . 。 。 . . 。 。 … 一 , 一



中表现出鲜 明的基础知识 薄弱

存 处 革 起 时 尚 形 科 有 的 学 , 中 经 学 础 课 学习 乏 趣 而 课 在 个 经 理 课 作 这 改 的 步 期,未 成 学 效 教 体系零 还 《 济 基 》 程的 缺 兴 。 该 程 整 财 管 类 在样 正在

高职院校理论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反思与重构的论文

高职院校理论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反思与重构的论文

高职院校理论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反思与重构的论文【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理论经济学、反思、重构【论文摘要】从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视角审视高职院校理论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建设的状况和进展,指出高职院校理论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高职院校重构理论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原则。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被称为21世纪经济学革命的先声。

这场由法国学生率先发起的请愿得到法国一些教授、法国教育部乃至英国、美国一些学生和教授的声援,引起世界性反响。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兴起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意味着一次深刻而广泛的挑战。

本文试从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视角探讨高职院校理论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建设问题。

一、研究综述国内学界直接讨论高职院校理论经济学教学内容建设的学术文献比较少,以下对有关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以探求本文研究之方向。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方面,刘记红主张经济学教学内容应尽量简单明了,根据学生专业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模块式整合,不同专业的经济学教学内容应各有侧重,把握经济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关系。

金春良主张按照“必须、够用”原则整合经济学教学内容,既综合考虑理论宽度和深度,又保证理论系统的完整性,根据课程目标、专业需要以及学生接受能力阐述原理、原理运用和政策分析。

姚晴霞主张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要以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既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刘记红以经贸类专业为例,主张经济学教学内容应包含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均衡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和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理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金春良主张,经济学教学内容应以微观经济理论为主,以宏观经济理论为辅,微观经济学主要介绍供求理论、弹性理论、效用理论、产量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宏观经济学介绍总供求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

姚晴霞主张微观经济学应主要介绍价格论、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论,宏观经济学应着重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中职学校《经济学基础》课教学方法探讨

中职学校《经济学基础》课教学方法探讨

中职学校《经济学基础》课教学方法探讨摘要:我国自建国以来就十分重视学生的受教育质量和受教育程度,国家教育部门为此也颁布了很多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相关中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新型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视和应用,尤其是对于经济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中职院校教师来说,应该加强经济学基础课程方法的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在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经济学教师如何有效优化《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这一话题展开具体的研究和讨论,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和有效优化措施,希望可以有效提高中职院校经济学类教师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字:中职学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有效措施。

引言:在目前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济学类专业无论是专业种类还是学生人数都远超于其他学科专业,而《经济学基础》对于经济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入门课程之一,它可以引领零基础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知识,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启迪作用。

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经济学教师,在进行基础的课程讲解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有效优化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就需要所有经济学类教师的共同努力,对具体教学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解决,使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得以提高。

一、对目前中职院校教师讲授《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具体探讨。

1.1经济学相关知识和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虽然《经济学基础》课程被划为文科学习内容,但是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知识对于中职院校才入学的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难道,例如,相关知识和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应用和操作的经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笔者认为《经济学基础》这一课程应该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内容,需要对其概念知识和理论有充分的了解,才能被很好地很好地掌握。

中职院校经济学教师在讲授基础课程时,通常会为学生讲到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会讲到凯恩斯供给需求曲线、IS-LM模型等等基础知识,学生才接触这一课程时,还基本能跟得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因为课程的第一单元还是比较简单的,甚至学生在之前的学习阶段也有过一定的接触,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理解难度的增加,学习内容会变得更加抽象,这时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总体感受也会变得复杂,一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会产生放弃学习的心态。

关于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于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
( 一) 理论联 系实际, 实 际充 实理 论
( 一) 学生学习能力偏低 , 数理基础薄弱 高职学生基础较 差 , 总 体的综 合素质 和学 习能力 也偏 弱 , 尤其是数学方面 。一旦涉及到数学问题总会产生 抗拒心理 , 经
常有“ 不想学 , 学不 了, 学不会 ” 的 想 法 。 而 经 济 学 基 础 的 内 容 中 又 涉 及 到 了 很 多 数 学 方 面 的知 识 , 包 括 公 式 的推 导 、 图形 的
2 0 1 6年 1 1 月( 上)
N o v . ( f i r s t h a t f ) 2 0 1 6
关于高职《 经济学基础》 教学改革 的探 讨
林 玮 菡
( 韩 山师范学 院 经济与管理 学院 , 广东潮州
[ 摘
5 2 1 0 4 1 )
要] 《 经济学基础》 是 高老师教 学
材都是 以外 国经 济现象 、 经济制 度为研究对 象 , 涉及 的案例也 是 照搬 国外教 材的 , 缺乏对 国内经济制度 、 经济 现象及经济发 展 的分析 , 缺少 以我 国现阶段经 济社会发展 状况为 主的案例 , 这无助于学生了解并解 决我 国现阶段 经济发展 及经 济改革 的
问题 。
( 四) 教 材 内容 过 时 , 缺 乏创 新 性
高职《 经济学基础》 教材版本众多 , 但基本都是根据 国外 教 材重新编写而成 的, 或是直接使用 国外 教材的翻译版 。这些教
基 础》 不仅能提高学生 的专业素质 , 更能拓展 学生的视野 , 提 高
学 生的综合能力 。因而 , 其对培养社会经济需 求的人才具有关 键 意义 。
第2 9卷 第 2 1 期
总第 1 8 7期

中职学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职学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职学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摘要】《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在中职院校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依据经济学理论进行教学改革是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科的发展的。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目的性不强、教学方法传统守旧的现象需要教育部门从长计议,献计献策,最终完善并实现中职学校的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的。

本文就《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职学校中的《经济学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是中职教育阶段的主要问题,相对于财经专业的教学来说,从根本上认知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核心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不管是从经济学基础课程的考查工作还是实际应用上,经济学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理论基础的打造都会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依据目前情况,中职学校《经济学基础》课程出现的问题阻碍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也反映了新的教学机制的建立的必要性。

一、中职学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在我国的《经济学基础》的教学中,往往在开始的阶段讲述有关国家经济体制方面的问题,有的学校是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这方面的理论来切入实施教学的,在教学模式上也是参照其他大专院校的,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教学中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一)教学模式传统落后在一些中职学校的《经济学基础》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模式是机械的,很多老师甚至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很低,同时学生的能力的提升也会受到影响。

在课堂上也缺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学生慢慢地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这种传统且落后的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的。

(二)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很多中职学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材内容主要是介绍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规律、模式等理论知识,但是这个内容是很片面的,并没有全面地介绍经济学基础的全部知识体系,这样就不能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相吻合,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与时俱进,相反教学观念守旧,相关的知识定律是不切合实际发展规律的。

高职《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摘要】《经济学》历来都是经济类学科的基础重点学科,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和国外课程本土化的推进,《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几年,有关于《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也层出不穷,本文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双语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来促进《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经济学》;双语教学;学习动力一、《经济学》概述《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经济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

目前在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各个阶段都普遍开设了《经济学》这门课程,但各专业层次之间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材都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

尤其在高职院校,由于课时和学生基础的限制,《经济学》基本是本科教材的压缩与简化。

又因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存在问题,因而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其实,在国外高等院校中,《经济学》被视为“社会科学的皇后”,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经济学》的每个教学层次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模式,本科阶段的教学需要同学完全掌握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主要内容,硕士阶段的教学需要扎实的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基础,如果学生对此部分内容有欠缺,就会感到独立学习的难度很大。

不过,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来说,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数学工具,一般的图表和解释就足以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

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更新也非常快,如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撰写的《经济学》已被修订了16版,美国人麦克康奈尔和布鲁伊合著的一本书《Economics》,已经修订到第17版。

目前国内本科院校对该课程的教学研究较多,而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则处在探索阶段。

二、《经济学》教改中应重视的问题正是由于《经济学》具有课程难、内容多、更新快以及与西方国家经济形势有密切联系的特点,所以在教改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适时开展《经济学》双语教学。

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一、前言高职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高职教育的需求和期待也不断提高。

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是高职教育中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之一,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高职教育中,经济学基础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

二、问题存在和分析1. 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存在一些重复或削弱的课程,比如说有些学校的课程安排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课程设置,有些课程又过于繁琐,难度过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担心不能学好课程,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发展和就业竞争力。

2. 教学内容陈旧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知识体系比较陈旧,更新不及时。

虽然它是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桥梁,但是现代经济学知识和技能在其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课程内容过于单一,缺少与实践相关的环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参与度低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缺少互动和创新,入门课程难度过高,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知识传授和复习的效果不够。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很少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难以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改革方案1. 课程设置合理化应该对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合理化,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和削弱,保证课程的连贯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开设与实践相关的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和锻炼自己。

2. 教学内容新颖化结合新时期的社会经济现状,加强和更新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知识体系,增加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际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情况。

3. 学生参与度提高增加互动和创新元素,注重交流和合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举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发挥主动性,锻炼学生创新和思维能力。

四、结论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应该结合教育现状和社会需求,从课程设置、内容更新,学生参与和成绩反馈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竞争力。

对高职高专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4600字

对高职高专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4600字

对高职高专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4600字经济学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对课程进行实践性改革。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可以从辩论法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块教学、双语教学进行,本文就具体改革思路和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

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辩论教学案例教学模块教学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是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的先导课,在课程建设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系(以下简称我系)的所有专业均开设了经济学基础课程。

例如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等都开设了本课程,课时基本在56-72学时。

经济学基础是在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上进行优化整合、分析取舍、降低难度以后,适应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传统的教学过程重点强调对经济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出现了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的现象。

笔者一直承担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基于系部目前的教学现状,遵循“适度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以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对该课程提出一系列课程改革思路。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一)课程的特点专业基础理论课具有“学以致知”的特点,学习过程较漫长,并且实用性较差。

这与高职高专院校“学以致用”的宗旨向矛盾。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基础课的学习是职业课的先导课,而职业课程是基础课程的延续。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其课程的内容多涉及概念、原理、图形、表格、函数等,阐述往往通过抽象的数学推导和论证,对初学者来说难以理解。

该课程的许多知识点往往与一定的数学知识联系紧密,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其次,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来谈,重视实践教学往往被看做是一个特色,但是经济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似乎缺少这一环节。

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匮乏加之学生的思维水平不高、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等,造成了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难,对原理不会应用的困境,教学效果不高。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经济学基础”是高职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该门课程知识体系庞大,教学内容过多,学时分配不够,学生数学基础不好,教学难度很大,导致教学效果不太好。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本身出发,提出改进“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标签:经济学基础;教学;建议一、“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困境分析1.教学内容过多,学时分配不够“经济学基础”作为高职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内容非常庞杂,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微观部分包括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以及分配理论等,宏观部分包括国民收入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笔者根据对各大高职院校和本科学校的调研,了解到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一般安排在一个学期完成,学时为56课时,而本科院校“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几乎都安排在两个学期完成,学时一般不少于96课时。

高职院校要在一个学期,仅几十个学时的时间内完成“经济学基础”课程微观、宏观主要内容的教学,学时显得非常紧张。

2.学生学习基础薄弱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招生是文理兼收,文科学生偏多,他们与工科类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知识特点和思维方式,这些学生数学、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再加上高职院校数学课程学时较少,导致学生对数理知识掌握不深入,对“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比较大的障碍。

不少学生在数理推导、经济学术语理解等方面具有一定困难,不能很好地理解相对抽象的经济理论、数学模型与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等。

老师在教学中讲到经济学的一些案例、当今经济形势时,学生非常感兴趣;而讲到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模型等内容时,就觉得很枯燥,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

3.教师过分注重讲解经济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照本宣科,不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到生活中去并分析当今经济问题,学生没有进行思考,只是死记硬背知识应付考试。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实用性问题的探讨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实用性问题的探讨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实用性问题的探讨作者:王慧琳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42期摘要:经济学学科一门社会学科,当前受限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的经济学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其实用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给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希望对提升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问题对策一、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问题分析1.教学手段传统单一,不适应经济学学科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经济学教学内容展开时,教学手段手段传统,教师“填鸭式”的板书形式讲课(或者简单的利用多媒体PPT将课程内容展示)仍然是主流的教授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突出,这种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的教学手段明显与当前日新月异的经济学学科发展要求格格不入,再加之经济学理论相对的抽象性,不仅仅需要对大量的经济学概念需要掌握,还需要透过概念掌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本质,这也加大了学生从空洞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经济学整体把握的难度,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也倍感教学压力,使得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难以有效达成,严重制约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发展。

因此,从教师教学手段方面而言,过于传统、缺乏创新的教学形式是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问题的重要表现之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2.教学内容与实际经济现象联系不足,教学抽象性比较突出高职院校经济学教材内容不同于其他社会学科,其内容的抽象性比较明显,而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也往往注重于理论方面的介绍,而忽略了与发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济学现象的有效联系,这种过分重视专业术语和经济学概念的教学内容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同时,加之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的限制,对于一些实践性内容的准备和讲述也出现了严重的不足,教学过程往往是各种看似“高大上”的专业术语的堆砌,而与实际日程生活的经济学现象和实例出现了严重的脱节。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摘要】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

在文章介绍了背景情况,指出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在分别从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整合、评估体系建立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展开讨论。

最后在对改革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回顾,展望未来的发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整体来看,这篇文章对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思考,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整合,评估体系建立,学生能力培养,引言,正文,结论,背景介绍,问题提出,目的意义,总结回顾,展望未来,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也呈现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传统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对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刍议,旨在引领和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经济学人才。

背景介绍到此结束。

1.2 问题提出在高职学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传统的课程内容已经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无法满足学生对经济知识的实际需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分散,存在浪费和重复的现象,需要进行整合和优化。

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无法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情况。

当前“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较为薄弱,无法真正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针对这些问题,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加强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整合、评估体系建立,同时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和学习环境。

高职生经济数学教课的困境与建议

高职生经济数学教课的困境与建议

高职生经济数学教课的困境与建议1学习方法不正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教学中多数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占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方法被动。

从调查结果看,依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方法的占47。

8%,而依靠死记硬背方法的学生高达一半以上(占52、2%),这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调查情况看,学习效果好的学生只有30。

9%,学习效果一般及其以下的学生占27。

5%。

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与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行为、学习方法等各项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2建议与对策2、1以经济应用为主线,优化教学内容目前我院所用的《经济数学》教材虽经过几次修订,但教材内容修改幅度不大,理论性知识依然过浓,应用性知识不够突出。

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经济应用为主线,适当压缩理论性知识,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

在教学中尽量以经济应用问题引出数学概念,以解决经济问题为突破口,讲授有关数学公式、法则等。

在讲清概念、公式和法则的基础上,再提出有关经济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让他们体会到知识的学有所用。

另外,也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其它问题导入新知识,引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关注,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2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2、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加强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目的性教育,让他们明确学习《经济数学》有助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在今后的经济活动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宏观经济调控、还是微观经济管理、生产经营领域、流通领域、预测和决策等都要进行定量分析,其中离不开《经济数学》。

另外,学习《经济数学》不只是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和身边生活中有趣的数学例子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种 教学 方 法 。
高职 教 育是 适 应社 会 职业 岗位对 高 素 质技 能 型人 才 的需要 而
产生 和 发展 起 来 的一 种 高等 教 育类 型 ,它应 该 更加 注重 学 生能 力 的 培养 ,特 别是 行 业 岗位 群 所要 求 的综 合职 业 能力 与 岗位 能力 的 培养 ,以实 现学 生 毕业 和 就业 之 间 的无 缝对 接 。面对 职 业素 质 和 职业 能 力 目标 的 新要 求 ,现行 经 济学 基 础课 程教 学 存在 明显 的局 限 性 ,主 要 表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3、 以经 典理 论 为 主 。难 以 适应 时 代发 展 要 求
高职 院 校 目前 所使 用 的 教材 内容基 本 相 同 ,都 是 以主 流经 济
“ 济学 基 础 项 目教 学 法 ”的 开展 需 要 在 教 师 的 指 导 和 支持 经 下 ,发现 和确 定课 程 学 习的 主要 驱 动性 问题 ,围绕 问题 拟定 项 目 的实 施计 划 ,寻求 和 合 理配 置项 目开展 所 需 要的 各种 资源 ,在 真 实或 仿 真 的工作 环 境 中通过 合 作 、调研 、分析 、总结 等形 式 开展 真实 的工 作任 务 ,完成 具 有 价值 的 论文 或 报 告 ,最终 通 过 教师 和 同 学对 项 目的进 程 和 成 果 做 出评 定 。通 过 “ 济 学 基 础 项 目教 经 学 ”的模式 研 究和 项 目教 学 的实 践 ,可 以 帮助 学生 构 建 专业 基 础 知 识 ,培养 学 生 的专 业技 能 、工作 态 度 、社 会能 力 、方 法 思维 能 力 和 职业 意识 。可 见 “ 经济 学 基础 项 目教学 ” 既是 高 职教 育课 程 教 学适 应 社会 发展 对 人 才培 养 的一 种 教学 模 式 ,也是 高 职 院校 贴 近社 会 需 要进 行 课 程 改革 的一 种 发 展 方 向 。 “ 济 学 基 础案 例 教 学 法 ” 主要 是 通 过 为 学生 在 课 堂 上 创 造 经 个仿 真 环境 ,从 而使 学 牛 学会 在 复杂 动态 环 境 下利 用 所学 理 论 创 造 性 地 解 决 实 践 中 的 经 济 问 题 。 所 选 取 的 案 例 要 求 真 实 、新 颖 ,并且 能 够 与知 识体 系 和学 生 能 力培 养 目标 相 一致 。案例 教学 法 是一 种启 发 式 、诱导 式 教学 ,它 矫 正 以教 师为 中心 的传 统 教学 格 局 ,强凋 师 生互 动 和学 生 自由发 挥 。通过 引 入案 例 ,学 生参 与 讨论 ,积极 思考 与探 讨 ,多 媒体 的生动 的展 示 ,大大 吸 引学 生 的 注 意力 ,激 发学 生 的求 知 兴趣 和 主动 学 习 的热 情 ,使学 生 从 被动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王珞《经济学基础》 这门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在经济管理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经管专业学生学习核心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理论基础。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抽象思维欠缺与课程理论性强、学生数学功底较差与经济分析方法的采用、课程内容庞杂与课时相对较少、教学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几对矛盾。

提出进一步梳理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划分ABC课程内容、采取MOOC等教学模式、改变学习绩效考评的方式和手段等措施,以提升教学效果,凸显人才可持续发展理念。

1.教学中的突出问题1.1课程理论性太强与学生抽象思维缺乏并存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作为理论经济学,经济学偏重于理论分析,再加上书本中的经济学原理、内容、方法多源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学生理解起来十分抽象。

经济学的理论,内容涉及面广,而且每一个结论的成立都包含着严格的假设条件和前提。

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数学化理论和模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再加上概念、定律、原理、方法很多,相互之间又极易混淆,加上这门课程是在大一上学期,即新生进校就开设,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很迷惑,难度较大。

1.2经济分析法与高职学生数学功底普遍较差并存经济学中涉及到的分析方法,如边际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以及函数分析等方法论,都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理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

现行教材中针对一个研究对象,先介绍理论,再建构函数,其次绘出图形直观描述,然后再形成一般的数学推导。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数学知识功底。

但是,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也比较欠缺,加上有的学院《经济数学》这门前期课程铺垫不及时,甚至有的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人才培养方案里根本都不开设与数学有关的课程。

这无疑会加大学生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的难度。

1.3 内容庞杂与课时相对较少并存经济学基础教材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包括供求和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和分配理论、国民收入核算和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内容。

高职经济学教学质量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职经济学教学质量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职经济学教学质量问题及对策分析针对时国内高职学院《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质量弊端,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高职学院在《经济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评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的设想。

标签:高职学院;经济学;教学质量;对策《经济学》注重于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系统反映和运行原理阐释,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下,国内大部分高职学院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了《经济学》课程,开阔了高职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提高了高职学生对现实经济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

不过,在国内高职学院《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由于高职学院大多脱胎于中等专科学校和技工学校,受原教学资源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管理、教材建设、考评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远未达到课程设置的预期目标。

新一轮教改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高职学院《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为指导,适时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才能顺利实现本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1影响高职学院《经济学》教学质量的原因分析当前,高职学院《经济学》教学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影响高职学院《经济学》教学质量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沿袭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滞后,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和现实感;考试与学生能力评定相脱离;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1)沿袭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滞后。

原中等专科学校的传统课程教学评价标准,一般是从课程学期授课计划的制定、教案编写、课堂教学、教学进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方面提出要求。

这种评价标准,比较重视教学环节和程序上的完整性,体现的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教科书为依据的课程教学观,但是却忽视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这一根本要求,忽视了对于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其规范性,或者虽有规范,却难以进行具体、有效的检验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摘要: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在将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是所有经济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作者联系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经济学基础问题对策0 引言《经济学基础》课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工作正处在改革的起步时期,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教学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就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济学基础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许多专业奠定了专业基础理论。

它的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学科体系庞杂、较为抽象,这就使得传统的教学在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1.1 从学生学上看问题经济学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理论抽象,甚至深奥、难懂,内在逻辑性强,学生难以消化。

几乎所有学习过这门课程的学生都会感觉到经济学理论性强、公式多,与现实生活脱节。

原因在于这门课开在第一学期,初入大学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观察力,对经济问题独立思考不足。

因此,要让其真正理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或实质问题,就显得尤为困难。

高职院校经管类学生文科生居多,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跨进高职院校后学生普遍缺乏对使用数学工具的学科的兴趣。

经济学是一门由各种经济变量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大量使用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否则很难真正理解经济理论的含义。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经济学产生乏味、枯燥、难学的印象,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教师在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情况下,很多人也颇有挫折感,久而久之,也就缺少教学激情。

使教学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大大影响了我们教学的质量。

1.2 从教师教上看问题高职院校教师很大一部分为刚从学校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没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经历,一走出校门就进高职院校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有时间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所以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不清,对职业对课程的要求掌握不清,造成课堂教学重难点不明,理论生硬。

教材内容又多是理论介绍,既抽象又乏味,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不能将经济学知识和现实经济生活结合起来,随之对学习失去兴趣。

因而很难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学课时的安排方面由于教学课时数较少,一般院校设置30-60学时,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微观、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显然是很吃力的。

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常常需要赶进度,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而本课程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咀嚼,章节之间连贯性强,前面没有掌握,后面的课就听不懂,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下降。

如果课时多一些,教师可以给学生多上一些习题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是大有好处的。

2 运用多种策略,促进教学效果经济学基础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是所有经济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学生对这一门课学习的畏难情绪,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能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1 选择必需够用的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以及相关的微观经济政策;宏观部分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根据学生专业与工作岗位,紧扣高职高专教学大纲,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根据课时多少对教材进行取舍。

如课时较少,在微观经济学部分“分配理论”可以略讲;在宏观经济学部分“开放经济理论”一章进行简单的介绍或让学生自学。

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讲解,比如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多数学生来说,主要是微观经济活动,因此,经济学基础的教学内容应以微观经济学为主。

2.2 针对高职学生学情,因材施教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学习中表现出鲜明的基础知识薄弱,思维逻辑能力有待提高的特点,对《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

而该课程在整个财经管理类课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为以后学习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学好这门课程又是十分重要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唤起某种动机,可改变人的态度,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现代经济学学界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学作为分析工具,不用数学就显得你学术水平很差,在这个怪圈下,教师攀比成风,反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素质和理论基础。

经济学理论对于初学者本来就比较抽象,如果再在课堂上大量使用数学工具,虽然数学表述比文字性表述更具有确定性和精确性,但学生会觉得这门课远离生活实际,挫伤其学习积极性,经济学毕竟不能等同于数学,所以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应用经济学理论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析上。

2.3 构建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模式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策略,它的核心在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在课程之初就把学生分为若干组,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讨论,还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让他不能有依赖,又不能感到孤立无援,从而放弃,因此设置了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协调。

每节课之初,老师可以先用案例引出新课,对于这个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各组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对案例先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组内迅速交换思想。

学生讨论后,老师请各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课堂上许多由教师单独完成的工作变成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服务者,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与合作学习相对应的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主体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习主体自己主导和完成的。

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课下预习,鼓励学生多读相关文献,充分利用资源等,教师通过电子邮件、教学博客、课程教学网页等方式,让学生既可以上网浏览学习,也可打包下载,力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全过程、一条龙服务。

这样,学生就可以按照需要随时随地选择利用上述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这一过程中强化了师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理念,而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是扮演“导学、助学、督学”的角色。

这不仅在客观上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强化了教师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通过构建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模式,使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适应了新时代终身学习的需要。

3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高职高专学生通常理论基础知识不是太牢固,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浓。

因此,必须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依据“以学定教”的基本教学模式,树立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法之外,还应注重多种学习方法的应用。

比如课堂之初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新闻导播法;课程中为了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更好理解的案例教学法;专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的互动的简短的游戏的角色扮演法;课下的社会实践法,这种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所学的经济学原理,让学生课下查阅有关资料,开展一些社会调查,这样,既考核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让他们学以致用,用成熟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在经济学的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主要指教学辅助课件和教学视频的运用。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时较少,而经济学的图表、公式较多,老师在课堂上在黑板上现场画,不仅准确度难以把握,而且费时费力,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而且,在经济学的教学中,需要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来说明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在课堂中播放一些教学视频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接触最新的信息,不仅有利于学生消化教学内容,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采取的对策,要真正上好《经济学基础》这门课,需要钻研的东西还很多。

我要在将来的工作中继续学习和钻研,力争几年后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教学科研成果,真正让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1]《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体会》.韩红莲,张红程.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6期.[2]《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进一步改革的探讨》.徐仲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5卷第3期.2006年9月.[3]《对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高琼华.临沧教育学院学报第15卷第3期.2006年9月.[4]《高职高专生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项桂娥.科学教育研究.2006.9.[5]《高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陈豫浩.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年9月第8卷第3期.作者简介:王素仙(1979- ),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河北政法学院国际法商系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