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的小笑话
中西方文化差异闹出的笑话
英语剧中西风俗习惯差异闹出的笑话4个人留学生Jim受邀到宝玉家吃饭。
场景一邀请Baoyu: Hello, Jim. How are you today?Jim: Not bad. What about you?Baoyu: I’m OK. If you have time, you can come to my house to have dinner.Jim: (做贪婪状)Really? I really want to go. Can I go tonight?Baoyu: (苦笑。
我是说客套话而已啊。
) OK, OK. You can come tonight.Jim: (惊喜)You are my good friend. Oh, very very very good friend. I really want to try some special Chinese food. I like Beijing duck, dumplings, mapo tofu, shuizhu fish, gongbao chicken, hongshao pork ….Baoyu: (无奈)Oh, my god! You are a chihuo.场景二见面, Jim 敲门,宝玉开门。
Baoyu: Hello. Jim. This is my mother.Baoyu’s Mom: (伸手,准备握手)Nice to meet you.Jim: (拥抱) Oh, Baoyu’s mother. You are so beautiful.Baoyu’s Mom: (尴尬躲避)Welcome, welcome, welcome. Please sit down.Jim: (递上一包糖果)Here is some presents for you.Baoyu: Thank you. You don’t need to bring these things.Jim: Really? OK, I’ll bring it back.(放回自己的口袋)Baoyu: (一脸黑线)Dinner is ready. Let’s have dinner.Jim: OK.场景三吃饭大家一起到餐桌,坐下,吃饭。
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文笑话
1. How are you?日本就是崇尚歐美,誰能講英語,誰就是老大。
日本首相森嘉郎不會英語,但為了表現自己會英語,就叫秘書安排了一套程式,準備在沖繩開政府間合作會議時,見到克林頓用英語問候一下。
但是日本人講英語很糟糕,森喜郎見到克林頓,將How are you!說成了Who are you?,克林頓以為這是森喜郎在跟他幽默:我明明是美國總統,他還不知道嗎?他為什麼還這麼問我?我今天也跟他來個幽默:I am husband of Hilary.(我是希拉蕊的丈夫),森喜郎不管克林頓怎麼說,就忙按照程式回答:Too me.、 Me too.,克林頓想你這個玩笑開得太大了,我老婆怎麼變成你老婆了?這在日本就成了個大笑話!2. How would you like your coffee?在北美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喝咖啡是北美人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所以滿街最多的就是咖啡店。
加拿大最著名的咖啡店叫Tim Hortons,到處都是。
幾乎從早上到晚上總是很多人在裡面。
第一是他的咖啡價格不貴,第二是他的dounuts 品種多,味道好。
很多中國人慢慢的也會養成到咖啡店喝咖啡的習慣。
對於第一次來加拿大的人,出於好奇,也會走進去看看,因為一開門,那股特別香的咖啡味道,就誘惑的人想品嘗。
但是由於咖啡屬於西方文化,所以我們很多中國人在學外語的時候,都沒有學會如何點咖啡,因此對買咖啡的英語經常聽不懂。
我就遇到過一次特別好笑的事情。
一次我去Tim Hortons 給我女兒買早餐,在我前邊排了兩個中國年輕男子。
他們點了兩杯咖啡。
然後售貨員笑著問他們:“How would you like your coffee?”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想要什麼樣的咖啡,是不加糖的黑咖啡,還是加糖,還是加奶。
但是他們倆沒有聽懂,就按照在中國學的英文理解,可能認為人家問他們怎麼喜歡咖啡。
所以就聽其中一個笑著回答:“I like coffee very much.”那個售貨員先一愣,然後依然笑著說:“Yes,our coffee is great.so how would you like it?”然後這個小夥子依然笑著說:“I like it very very much.”這個時候,那個售貨員猜想他們可能沒有聽懂,就又問了一句:“would you like some sugar or milk?”這兩個年輕人相互看了一眼,一個說:“No,No,just coffee.”然後這個售貨員就給了他們兩杯沒有加糖也沒有加奶的咖啡。
国际语言差异的例子
国际语言差异的例子中外语言差异闹出的笑话在美国的华人,因为语言、文化的不习惯,在日常的英语应用上常会闹些误会、小笑话。
让我们一同品味小笑话吧。
I want to buy two mice 记得到公司上班不久,我用的那台电脑的鼠标坏了,恰好,同事的鼠标性能也不好,向SUPERVISOR(主管)请示后,我决定去附近的电脑商店购买。
选好鼠标后,我对售货员说:“I want to buy two mice.”“What?”售货员一脸大惑不解。
我忙扬扬手中的鼠标,“mouses.”她恍然大悟。
回来后向公司的老美同事请教,才知道mouse作老鼠解时,复数用mice,作鼠标解时,复数应用mouses,真是弄巧成拙了。
Do you have any juice? 我在一家美国人的贸易公司做事,有一次老板临时决定出差去广州。
适逢广州交易会期间,各大宾馆的房间都客满了,一时订不到旅馆,几个白人同事和我以及老板正在议论此事。
老板突然向我发问到:“Janet,do you have any pull?”看到我一脸茫然的样子,他换了个词说:“Do you have any juice?”我听了更是摸不着头脑,以为他想要“something to drink”,就试探着问:“What kind of juice do you want?Apple juice,orange juice?”旁边的几个白人同事和老板哈哈大笑。
后来他们向我解释说:“Pull”和“Juice”都是俚语,意思是“connection”,就是问我在广州有没有“关系”可以帮他订到旅馆。
Losing my mind 有一天早晨,我到公司的办公室去复印一叠文件,复印完毕之后,正要步出办公室的时候,忽然想起来最后那一张原件还在复印机内未曾取出来。
我转身回去取那张文件时,口中念念有词地说:“I am losing my mind.”不料办公室内的三位女秘书都笑了起来。
中外名人打岔的爆笑笑话
中外名人打岔的爆笑笑话
1、达芬奇学幼时学画,老师让他画鸡蛋。
他画了一天,有些厌倦。
老师抚摸着他的头说:一千个鸡蛋中,没有哪两个完全相同,你看这是柴鸡蛋,这是普通鸡蛋,相比之下,柴鸡蛋个头小,蛋清粘稠度高,打蛋时不容易散,和番茄拌炒色泽鲜艳,口感纯正,而且富含免疫因子,营养价值更高...
2、关羽身中毒箭,四处探访名医。
一日华佗来到帐前,要为关羽刮骨疗毒。
关羽伸出手臂,让华佗以刀破开,然后便与属下饮酒对弈,谈笑自若。
突然,只觉剧痛难当,低头一看,见华佗已将自己的整条臂膀卸了下来。
关羽大喝一声:庸医为何害我?
华佗站起身来,朗声道:你还记得汜水关前的华雄吗?
3、鲁迅幼时极爱吃枣,他家后院外种了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在私塾读书时,鲁迅想起红枣甘甜,兴奋不能自已,便在课桌上深深的刻下了一个“早”字。
4、这是一宗密室杀人案件,凶手就是在场嫌疑人的其中之一。
每个人都有不在场证明,也没发现谁有杀人的动机,更加找不到线索和证据。
然而这一切都难不倒他,我们的名侦探福尔摩斯。
只见他嘬了一口烟斗,镇定地说道:“天黑请闭眼——接下来,杀手请睁眼。
”。
中国文化传统习俗与外国文化碰撞而出的笑话
中国文化传统习俗与外国文化碰撞而出的笑话1、很多时候总是听到学员跟外教说:“Teacher,.....”,事实上,在西方文化中,老师和学员是一种很平等的关系,都是直接喊英语名,而teacher算是一个职业,不是称谓。
2、一位学员在一次上课提问他的老师:“我工作中接触老外的时候,他们表情很夸张,用词很强烈,是不是代表关系跟我更近一步了呀,和我们合作的意向更强了啊?”老师说:“老外天生表情、语言比中国人更丰富,你观察她们的面部表情,会很夸张,用词也比较强烈,比如外教总喜欢表扬你good job或者well down,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一般般”的意思差不多。
3、一个中国青年到附近游泳池去游泳,一会儿就回来了。
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人和一个外国朋友都感到奇怪。
他解释说:“游泳池里人太多,水太脏,早该换了。
简直像芝麻酱煮饺子。
”这个比喻很别致,很生动,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朋友笑了,而那个外国人既没有吃过“芝麻酱”也没有见过“煮饺子”,丝毫不觉得这个比喻幽默,难怪他显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
西方人形容某地人多、拥挤不堪,常说 It was papked like sardines(塞得象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不堪)。
这种比喻有些中国人可以理解,但不一定能欣赏其妙处,因为见过打开的沙丁鱼罐头的人很少,看到过一个又小又扁的罐头盒里,紧紧塞满整整齐齐的几排手指头长的沙丁鱼的人是不多的。
很多例子说明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文化中有,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没有。
4、一个在中国学习的美国留学生遇到一位中国朋友从旁边走过,问他:“吃了吗?”美国留学生笑着点点头,挥挥手表示告别,就走了。
他知道,中国朋友的话等于英语中的 Hello或Hi。
如果他不知道这一点,会以为,这种打招呼似乎是说:“我也没有吃。
走吧,我们一起去吃点东西吧。
”或者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
”总之,这样打招呼有时意味着邀请对方去吃饭。
5、西方人过于喜欢说Thank you和 Please,没有必要,甚至叫人不耐烦。
外国人遇到中国小孩的笑话
外国人遇到中国小孩的笑话(原创版)目录1.引言2.外国人遇到中国小孩的笑话实例3.笑话背后的文化差异4.结论正文【引言】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越来越频繁。
有时候,这种文化差异会导致一些有趣的误会,尤其是当外国人遇到中国小孩时。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例来探讨这种现象,并分析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差异。
【外国人遇到中国小孩的笑话实例】1.一位外国人在中国的一个公园里看到一个小孩在玩风筝,便走过去用英语问道:“Hello, what are you doing?”小孩回答:“我在放风筝。
”外国人听后笑了,说:“我知道你在放风筝,但我想知道你用中文怎么说。
”小孩一脸疑惑地回答:“我就说的是中文啊。
”2.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餐馆里吃饭,看到一个中国小孩在吃饺子,便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小孩用中文回答:“这是饺子。
”外国人听后笑了,说:“我知道这是饺子,但我想知道你用英文怎么说。
”小孩回答:“I don"t know.”外国人听后笑了,说:“你真有趣。
”【笑话背后的文化差异】这些笑话的背后反映了中外文化之间的一些差异。
首先,中文和英文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
中文是一种表意文字,而英文则是表音文字。
这使得中国人在表达自己时更注重表达意思,而外国人则更注重表达声音。
这种差异导致了中国人和外国人在交流时的误解。
其次,中外文化在教育方式上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教育强调尊师重道,小孩子要尊敬长辈,听从他们的教导。
而在西方文化中,小孩子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他们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文化差异有时也会导致中国人和外国人在交流时的误会。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外国人遇到中国小孩的笑话背后反映了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
要消除这种差异,我们需要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进相互了解,尊重彼此的文化。
国际汉语教师经典案例
国际汉语教师经典案例一、文化差异闹出的小笑话。
1. “吃醋”的误解。
我在给一个美国学生班上课的时候,讲到“吃醋”这个词。
我按照常规的解释说:“‘吃醋’就是嫉妒的意思,比如说,你男朋友和别的女生聊天很开心,你可能就会‘吃醋’。
”然后有个美国男生特别不理解,他说:“为什么嫉妒要和醋联系起来呢?醋是用来吃的东西啊。
”我就给他讲了“吃醋”这个词的来源故事,说在古代中国,有皇帝赐给大臣美人,大臣的妻子为了表示不满,就喝醋来表示嫉妒。
他听了之后恍然大悟,还笑着说:“中国文化真是太有趣了,一个词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
”2. “面子”问题。
在教一群东南亚学生的时候,讲到“面子”这个概念。
我跟他们说:“在中国,‘面子’很重要,比如你在很多人面前不能让别人下不来台,要给别人留面子。
”有个泰国学生就问:“那如果有人做了很不好的事,也要给他面子吗?”我解释说:“这要看情况啦,在公共场合可能不会直接严厉批评,而是委婉一点,这就是照顾他的面子。
”然后我举了个例子,假如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错了问题,老师不会说‘你怎么这么笨’,而是会说‘这个问题有点难,你再思考一下’。
结果这个泰国学生说:“在泰国也有点像呢,我们也很尊重别人的感受,不过我们没有一个专门像‘面子’这样的词。
”二、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
1. 情景教学的魔力。
我教中级汉语水平的日本学生时,要教他们一些商务汉语的词汇和表达。
我没有直接按照课本上枯燥地讲“洽谈”“订单”“报价”这些词,而是在教室设置了一个模拟的商务场景。
我把教室的一角布置成一个小办公室,一些学生扮演中方公司代表,一些扮演日方公司代表。
然后我给他们一个任务,就是要进行一个贸易洽谈。
学生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会主动去问“这个词怎么说”“这种情况怎么表达”。
不但记住了那些商务词汇,而且对商务交往中的文化礼仪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中有个日本学生说:“这种学习方式就像真的在做贸易一样,很有趣,比单纯背单词好多了。
外国人学汉语闹的笑话精选
外国人学汉语闹的笑话精选1.“反正胜败都是中国人赢……”1983年,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在世界杯小组赛上相遇,赛后中国报纸上出现了《中国队大胜美国队》的标题。
过了几天,决赛里中国队和美国队又碰到了一起,争夺冠军,中国报纸的标题换成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一位名叫考斯特的美国留学生看了报纸后很高兴,以为美国队赢了,并在中国同学面前显摆了一番,结果闹了笑话。
考斯特愤愤不平地说:“汉语太奇怪了,胜败都是中国人赢,那还比赛什么呢?”2.“亲爱的姑妈:”在汉语词汇里,“娘”和“妈”是等义词,都指母亲。
一位到中国学汉语的英国留学生,在校园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国女生。
于是他给这位女生写求爱信,但一时忘了“娘”字怎么写,便自作聪明,以“妈”代“娘’,于是情书的开头:“亲爱的姑妈……”3、一个小姑娘教她的老外男友学中文,教他动物用“只”,老外:一只猴子,一只狮子,一只马……小姑娘说:马要用“匹”。
老外茫然。
告诉他薄的东西要用“片”,老外:一片面包,一片纸。
小姑娘:纸要用“张”。
老外纠结。
继续:一张布……小姑娘:其实,严格的来说,布要用“匹”。
老外崩溃:尼玛,马不是用“匹”吗!!!!小姑娘。
4、一位到中国考察的老外,临阵磨枪讨教了几句汉语,便操练起来。
中文接待人员晚上为他准备了一餐便饭时,这位老外望着满桌山珍海味吃惊道:“如果说这是一餐便饭,那可真正是一餐‘大便饭’了。
”5.“咱一起上床吧!”汉语动词“上”与“起”有时意思是相同,如“上楼”和“起身”都是身体向上的意思。
但有时意思却相反,如“上床”和“起床”就是两码事。
一位美国女生孩和辅导她学汉语的中国男邻居一起应邀出席朋友的晚会。
因时间太晚,又喝多了酒,就留宿在朋友家里。
临休息前,美国女孩给中国男孩递来一张纸条:“明天我们一起上床吧!”她的意思是明天一道起床离开。
可是这张纸条,却害得中国男孩半宿没有睡安稳。
6.“天津的王八很多!”“同学们,你们说一说,到天津快半年了。
中外文化差异小幽默三则
幽默事例
1.不是东西
一位自命为中国通的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时说:“中国人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桌椅、电视机等。
但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为东西,例如虫、鸟、兽、人。
所以,你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
2.处处都漂亮
一位外国朋友不知道中国人的“哪里!哪里!”是自谦词。
一次,他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
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这位朋友却吓了一大跳!想不到笼统地赞美,中国人不过瘾,还需举例说明,于是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结果引起全场哄堂大笑。
3.望文生义
外国人:“中华民族的确是一个勤奋的民族”。
中国人:“何以见得?”
外国人:“每天早晨我经过街道,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写着‘早点’两个大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
”。
文化差异闹尴尬的例子
文化差异闹尴尬的例子
1. 咱就说我一个朋友去日本,人家那吃饭前都得说一句“我开动了”,他不知道啊,坐那就开始吃,周围人那眼神,哎呀!这得多尴尬呀!
2. 有一次我认识的一个外国人来中国,我们一起吃饭,大家互相敬酒,他不懂啥意思,还以为在灌他酒呢,那场面,多好笑又尴尬呀!
3. 你能想象吗?一个美国人到了印度,看到人家用手抓饭吃,一脸惊愕,自己也学着抓,结果弄得满手都是,尴尬不尴尬!
4. 我听说有个中国人在英国,人家问他天气咋样,他来了句“还行吧”,英国人都懵了,不知道啥意思,这交流障碍导致的尴尬呀!
5. 朋友的朋友去韩国,进人家饭店就大声嚷嚷要点菜,可把人家给惊着了,这不是文化差异闹出的尴尬是啥呀!
6. 一个英国人到中国参加婚礼,看到新人给父母敬茶,他那个茫然的表情哟,完全不知道咋回事,这得多尴尬呀,哈哈!
7. 咱说有个外国人在中国过年,不知道红包是啥,别人给他他还不要,后来才明白,哎呀,那时候多尴尬呀!
8. 我认识的一个妹子去法国,跟人家打招呼亲脸,结果亲错边了,那一瞬间,空气都凝固了呀,多尴尬的事儿!
观点结论:文化差异真的是会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引发尴尬呀,我们得多了解不同文化,避免这些不必要的尴尬呢!。
那些年我们出国闹的笑话
那些年我们出国闹的笑话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会产生许多的误会和笑料。
笔者长期从事外事工作,先后跑了40多个国家,遇到不少这类的笑话和趣闻还有自己的独特经历。
闲来无事,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供大家欣赏。
一、不要轻易说“OK”一次在荷兰,我们去演出,按照当地的习惯,团员们都要分到当地人家里居住。
荷兰是海洋民族为人非常热情,有一对中年夫妇领到我们的两名团员后,又是帮着拿行李,有是问寒问暖。
其中一个团员只会说OK,所以不管荷兰家长说什么他都一边点头,一边说OK。
荷兰人以为他会英语就滔滔不绝的拉起了家常:“你们这次来荷兰我们非常的欢迎。
”家长说。
“OK,OK。
”那个团员说。
“尤其是到我们家来,我们全家都非常高兴。
”“OK ,OK。
”“我家里有四口人,还有一只小狗。
”“OK,OK。
”这时荷兰家长话锋一转说:“可惜我的父亲刚刚去世,我还有点悲痛。
”“OK,OK。
”荷兰家长一听OK可就不干了,心说怎么我父亲去世他还OK,顿时就反了脸,大声吼叫起来。
等我听到喊声,过来一问原因。
连忙把我们的团员叫到一边:“你知道他说什么你就OK,OK的,他父亲刚刚去世,应该说些安慰的话,你不会英语就说不会,不要引起对方误解。
”经过我一解释,这个荷兰家长理解了马上恢复了笑容。
通过这件事,我向全体团员宣布了一条纪律:不会说外语就说不会,不要轻易说OK。
二、德国人的认真一次在德国人家居住,我的一个团员给我说了他们家房东的一件事,从而看出德国人是多么的认真。
他说:“我们一到家德国人就非常热情,拿出德---汉字典跟我们交流,我们也积极响应比比划划总算还能沟通;可是,不一会男主人拼命地跟我们说着什么,脸憋的通红,我们仍不明白。
他先是翻字典,然后满屋子找东西,不一会他拿出一个针线盒,比比划划;看我们还不懂,他以下子冲进了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出来。
我们被吓了一跳,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他先是拿刀在后背比划了几下,然后,拿出针线做了个缝的动作。
跨文化交际笑话
●宿舍里的同志们来自五湖四海,说话时就免不了鸡同鸭讲.一日,某东北男生和一甘肃男生去买方便面,东北自言自语道:"整个啥味的呢?葱香牛肉的吧!"一旁甘肃男生好奇地问:"什么叫"整"啊?"东北答:"吃呗,就是吃的意思."傍晚,我们三人去卫生间,下水道堵了,导致里面黄金万两.东北男生一看,大怒:"这可咋整啊!?"话音未落,一旁的甘肃面如土色,干呕不止.......●前段时间,我去家易出莲花购物,结账台上有两个外国友人在我前面结账,当时店员问:"Can you speakChinese?",两个外国友人用中文回答”如果你讲慢一点的话,我们可以听懂!”,店员接着说:"Can......you......speak......Chinese?"●刚上班不久,有个公司的A/R打电话来催支票,我循例问了一下他是哪间公司打来的,那男的很有礼貌的说:“This is xxx callin g from BeachB rothe r."听懂了很开心,不过由于对公司名字还不熟,心想先用笔记下来公司名,省得等下忘记了,正得意忘形之间,顺嘴开始拼写人家公司的名字,还说得一本正经:"b.i.t.c.h......bitch,correc t?"。
那男的终于还是没能忍住怒火,近似于怒吼似的对我喊道:"NO B.E.A.C.H.....BEACH!"接下来的一年里,没再跟这间公司又过任何生意往来......汗●第一次跟老外去打pai nball,玩的是抢旗的那种。
由于第一次玩,一直跟着个看起来很专业的队友跑,一路上躲着子弹跑到对方的base. 我们人都挂了,对方就剩一个人在看老家。
文化差异的笑话
水原的成绩原是名列前矛的,只是由于电脑的错误导致了水原的落选。
正当水原一家人欣喜若望之时,从公司又传来消息:
水原被公司除了名。
原因很简单,公司老板说:
如此小的挫折都受不了,这样的人在公司是不成什么大事的。
美国的一家公司要招聘10名员工,经过一段严格的面试,公司从三百多应征者中选出了10位佼佼者。
譬如:
Who's that elderly gentleman standing there?
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
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
“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
“哪里,哪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
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
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
德国的一家公司要招聘10名员工,放榜这天,一个叫萧恩的青年看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死,回到家中便要跳河自杀,幸好亲人及时抢救,萧恩没有死成。
正当萧恩悲伤之时,从公司却传来好消息:
萧恩的成绩原是名列前矛的,只是由于电脑的错误导致了萧恩的落选。
正当萧恩欣喜若望之时,萧恩的父母却坚决反对自己的儿子进入这家公司。
有一天,他慌慌张张的跑过来跟我说,他发现李清照写了一首黄诗,我当时一愣,我说你胡说些什么。
他说不信你自己看。
他说的是李清照那个十万将士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美国同学振振有词的说,这句词是说十万男人脱掉衣服,看起来没有一个是男人,这分明是在侮辱你们中国男人,怎么你们还让这首词流传那么久。
我当时差点笑的躺在地上,我耐着性子跟他解释,说了半天他才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出国留学闹的那些笑话
出国留学闹的那些笑话
1. 语言障碍:留学生在刚到国外时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导致一些有趣的误解。
比如,一位留学生想去超市买鸡蛋,却把“鸡蛋”说成了“鸡的蛋”,让售货员感到困惑。
2.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惯,这可能会让留学生感到困惑。
例如,一位留学生在参加聚会时,发现大家都穿着运动鞋,而他却穿着正式的皮鞋,显得格格不入。
3. 饮食习惯:在国外,饮食习惯可能与国内大不相同。
一位留学生在餐厅点了一份“汉堡”,结果却发现里面夹的是奶酪和蔬菜,而不是他期待的肉排。
4. 交通规则:不同国家的交通规则也有所不同。
一位留学生在过马路时,习惯性地看左边,结果差点被右边驶来的车辆撞倒。
5. 选课乌龙:留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可能因为不熟悉课程内容而选错课程。
比如,一位留学生选了一门“烹饪课”,以为可以学习做菜,结果上课才发现是学习如何经营餐厅。
这些趣事虽然可能会让留学生感到尴尬或困惑,但也是留学经历中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经历,留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适应新的文化和环境,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出洋相的幽默笑话
出洋相的幽默笑话
以下是关于出洋相的幽默笑话,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1、语文老师给学生们介绍关于孔子的故事。
老师说道:“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
还未接着往下讲,有一学生举手提问:“老师,那孔子在夏天和冬天是哪国人?”
2、毕业晚会上,一哥们儿上台演出,用极富磁性的声音动情地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下面我给大家演唱一首《父亲》!”
3、早上看到一哥们迟到了。
于是老师就问你这次又是什么原因呢?又是堵车?这哥们摇摇头说都不是。
早上出门雾太大,路过学校没发现,走过了……
4、一舍友跟朋友聊天,那个朋友说,“我家就只有我一个还没结婚,我奶奶都着急了,”
二逼舍友回了一句,“你奶奶是急着抱孙子了吧。
”
那个朋友无语了,“我就是孙子好不好。
”
·。
文化:那些引文中外文化差异而闹出的小笑话
【导语】⽣活中有些时候,只看到单词的字⾯意思就妄下结论往往会发⽣很多有趣的事情,下⾯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尴尬的瞬间。
Root beer退休的刘教授同⼏位友⼈去 Town Hall Buffet ⽤餐,这是⼀家⾃助餐馆。
席间,他兴⾼采烈地端来⼀杯饮料,说:“这⾥还有啤酒呢!”说罢⼀饮⽽尽。
“咦,怎么是甜的,⼀点啤酒的味道也没有?”别⼈听了以后,⽆不捧腹⼤笑。
刘公见状颇为纳闷,不知就⾥。
后有⼀⼈问道:“你刚才倒的不是 root beer吗?” 他才醒悟过来。
draught beer 是⽣啤,black beer 是⿊啤,light beer 是淡啤,⽽ root beer 则与啤酒⽆关,是⼀种由植物根部酿造的可乐⼀类的饮料。
Run your stockings早上才刚进办公室,隔壁桌的Toni就悄悄地对我说:“You ran your stockings.”穿着*跑步?没有呀!于是我回答她说:“No! I did not run with my stockings.” Toni愣了⼀会⼉,才⼤笑着解释,她是指我的*破了,并不是说我去跑步。
The Hong Kong dog⼀次在⼀堂电脑课上,铃响后,系⾥的⼥秘书突然跑到教室来宣布:“Dr. Walker has a touch of the Hong Kong dog and will be here a little bit late.”听完宣布后,我⼀脸正经的向坐在隔壁的美国朋友抱怨说:“Dr. Walker 怎么可以抚弄他的爱⽝以⾄于来不及上课呢?”⽼美听完后居然⼤笑着说:“真是太好笑了!”The Hong Kong dog 并⾮指⼀种狗,⽽是指某⼈吃坏了肚⼦、拉肚⼦的意思。
”Indian Summer“秋⽼虎”、“⼩阳春”,都是中⽂⾥特殊的表达⽅式,那么如何⽤英⽂来表达“深秋季节的⼀段暖和天⽓”呢?其实英⽂中有个与之相对应的短语,“India Summer”。
中外笑话大全
中外笑话大全
1、有天我将单车停在一个车棚里,回来的时候车没了,只看到车锁被丢在一边,锁没坏,还能用,我觉得车锁扔掉挺可惜,于是将车锁锁在别人的.自行车上就走了……
2、清晨,唐僧从梦中醒来,发现孙悟空跪在自己的床前,于是便问:“悟空,你怎么了?”孙悟空满脸泪水的说:“师傅,我求您了,下次说梦话,不念紧箍咒,行吗?”
3、某人上餐厅用餐,结果菜令他很不满意。
对服务生说:“你们的菜怎麽这麽难吃,叫经理来。
”服务生:“经理到路对面餐厅吃午饭还没回来。
”
4、在公厕里,忽然听到厕间有人说话,朋友,有手纸吗?我翻了翻口袋,抱歉,没有。
过了几秒,那人又问:朋友,有小块报纸吗?我无奈地一笑,对不起,没有,我只是来尿尿。
又过了几秒钟,厕间门缝塞出一张10元人民币,朋友,
能破成10张1块的吗?然后我给了他10个硬币。
5、一个苏格兰人去伦敦,想顺便探望一位老朋友,但却忘了他的住址,于是给家父发了一份电报:您知道托马的住址吗?速告。
当天,他就收到一份加急回电:知道。
6、一次坐飞机,靠窗子的小姐要如厕,需要我站起来让座。
我怕她着急,急急忙忙地解开安全带,猛然站起,可是,我却没起来,仿佛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
阻止着我,我不服输地和它对抗,对抗,对抗,却被牢牢地锁在座位上动弹不得。
怎么回事?我低头一看,安全带紧紧地绑在身上,我解开的,居然是裤腰带。
7、我和老婆结婚已经十多年,浪漫年代已很久远!今天上午我忽然心血来潮
对老婆说:咱俩再谈一次恋爱你假装不认识我。
老婆说:`行我就对她说:嗨!小娘
们,谁知这货抬手就给我一耳光,嘴里还骂着:敢骚扰姑奶奶,活腻了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便”
有一个外国人跟他一个中国朋友一起去参加一个饭局,饭局刚刚开始,请客的人突然内急,于是对这位外国人抱歉的说:“对不起,我得去"方便"一下”。
这位外国人中文不太好,就问他的朋友“方便”是什么意思,他的朋友告诉他“方便”就是上厕所的意思。
请客的人回来后大家一番吃喝,酒足饭饱后,请客的人客气的对这位外国人说道:“不好意思,粗茶淡饭,招待不周,改天你"方便"的时候,我再好好请你吃一顿大餐”。
这位外国人当时就急了,说道:“对不起,我们在"方便"的时候,从来就不吃饭”。
“方便”
有一天中国小兵和外国女人谈恋爱
他们相约好在公园遇见,他们见了后彼此不熟,都不好意思
他们手拉手看了猩猩,看了大象,忽然中国小兵尿疼了,想去厕所,但不好意思说……“怎么办”小兵正想办法,想到了好办法,就对外国女人说“我去方便一下”
外国听了听后想“方便原来就是去厕所”
等到晚上
他们要分离的时候,外国女人问“什么时候再见面”
中国小兵说“等你方便再说”
外国女人“?”
二、反义词
有位外国朋友在中国学习中文,因为他是一位数学博士,所以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很善于与一反三,学习中文特别快,老师总夸他聪明。
有一天上课时老师讲的是反义词,什么“对”、“错”,“高”、“矮”,“胖”、“瘦”的,还有“开”、“关”一类的,很多,这位外国朋友都学明白了,很高兴。
下课时,他看到一个同学(中国人)在那闷闷不乐的抽着烟,他就走过去问那个同学:“你怎么了,怎么这么"关心"呢?”那同学愣住了:“我"关心"什么了?”这位外国人道:“你这么"不开心",当然就是"关心"了。
”那位同学无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