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临床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观察

临床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观察

临床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09-27T05:14:02.12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5期作者:何袆萍[导读]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导致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

何袆萍兰大一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导致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20年1—6月本院1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血小板输注,并观察患者临床输注情况,分析无效输注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100例血小板输注患者,总共输注次数302次,其中有效输注次数为184次,占比60.93%;无效输注次数118次,占比39.07%。

输注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为(34.54±11.26)×109/L,与输注前(14.09±6.45)×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血小板输注无效因素分析中,反复输注、感染、特定疾病、脾肿大、血小板配型为主要危险因素(P<0.05)。

结论影响血小板输注相关因素较多,如反复输注、感染、脾肿大、血小板配型、特定疾病。

关键词:护理;患者;住院;患者;影响引言血液病为临床常见的严重病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均为常见的血液病,可见于不同年龄阶段,可对患者正常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研究与发展,各类药物、化疗等手段被逐渐应用于血液病治疗中,并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治疗过程中仍存在较多并发症,其中以血小板降低尤为明显,对待此症,临床多选择血小板输注治疗,为患者及时补充血小板。

临床应用中发现,在血小板输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部分患者输注无效情况,部分研究表明,可能与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的血小板损伤有关。

本研究探讨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白血病22例、血小板减少症46例。

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作者:黄振荣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8期黄振荣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辽宁沈阳 110141[摘要] 目的对利用血小板输注治疗血液疾病患者所得到疗效进行观察,对其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80例血液病患者,对其进行血小板输注,输注前后对其血小板计数进行对比分析,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①在新鲜的血小板输入24 h之内,血液病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计数得到十分明显的提高;②血液病患者的类型不同,其输注血小板的有效率也会有所不同,对于淋巴瘤患者,其输注有效率为86.8%,对于白血病患者,其输注有效率为62.2%;③血液病患者的体重不同,其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也有所不同,体重与输注有效率之间成反比例关系,即输注有效率随体重增加而减小;④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其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是随着次数的增多而不断下降的,在血小板的输注中,有无并发症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结论血小板输注对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防治是十分有效的,在临床上利用血小板输注来对血液病患者进行治疗,要考虑到个体化,使重复输注减少,将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提高。

[关键词] 血小板;血液疾病;疗效[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153-02血小板属于一种凝血因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导致出血患者来说,目前主要的治疗措施就是补充血小板。

本文将我院血液科内所收治血液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小板输注前后所得到效果进行评价观察,对血小板输注治疗血液疾病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将我院血液科所收治的血液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患者都经过确诊患有血液病,并且都有既往输血史,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有48例,女性有32例,其年龄在1~80岁之间。

其中有20例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6例患有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有16例患有淋巴瘤,有18例患有急性白血病,10例为非急性白血病,有6例是全血细胞减少,有2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余2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血液病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的疗效观察

血液病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的疗效观察

2.2.2 按性别划分,96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特点分析(见表4)。

表4 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 相关参数的分布特点项目男性(53例)女性(43例)P值MCV(fL)91.1(89.1~94.0)89.2(86.5~94.0)0.038RDW(%)13.3(9.7~14.8)13.9(13.5~14.5)0.013MPV(fL)10.9(10.3~12.0)11.3(10.2~12.7)0.411PDW(%)17.0(14.5~17.8)16.7(14.5~17.4)0.4723 讨 论急性心肌梗死其常常临床表现为持久性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学心肌酶谱增高及心电图的改变等。

特别是在大面积心肌梗死,如抢救不及时常常危及生命。

因此建立更快、更灵敏、更准确的心肌梗死诊断指标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能早期发现。

本文探讨了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指标MCV、RDW、MPV、PDW等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异常变化,尽可能的为临床医生诊断提供依据和参考。

RDW是反应红细胞异质性的指标,RDW增大则反映红细胞的大小不均一性增大。

有研究发现,RDW的增高和患有心肌梗死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独立相关性[2],RDW联合cTnT等指标同时分析,可能在ACS诊断方面成为一种简单而经济的实验检测手段[3]。

相当的研究证实,RDW在预测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危险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RDW已经成为一个很多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高水平的RDW可能显示机体的慢性炎症,进而发展为心血管疾病。

但是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RDW在预测ACS等疾病时仅在女性患者中出现,男性患者较对照组并无显著性差异。

这也表明RDW在成为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的同时可能还要考虑性别因素。

研究中发现,不论在男性还是女性研究对象中,心肌梗死患者较同性别对照组的MPV和PDW显著升高(P<0.05),这可能是由于MPV是血小板活化的一个标记物,大的血小板的酶活力和代谢更强,细胞内TXA2和促凝蛋白P选择素等增多,易引起血栓前状态发生,从而导致血管栓塞、心肌梗死的发生[5]。

血液病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的疗效观察

血液病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的疗效观察
计学意义 。
综上所述 , 在 考 虑 到性 别特 点 和 排 除 贫 血 等 疾 病 造 成 的 假 阳性 结 果 后 , R D W 对 心 肌梗 死 有 一 定 的 辅 助 诊 断 作 用 。 MP V 和P D W 在 排 除 血 小 板 自身 疾病 的 情 况 下 , 对 心 肌 梗 死 的 诊 断 具 有 相 当可 观 的诊 断 价 值 。 因 此 在 发 生 胸 痛 等 症 状 的 可 疑 急 性心肌梗死 的患 者 中, 密 切检 监测 和 观察 R D W、 MP V、 P DW 的变 化 有 利 于对 心 肌 梗 死 的 诊 断 。 由 于 以上 数 据 检 测 只 是 对 二 者进 行 简 单 的 分 析 和 讨 论 , 如 需 弄 清 楚 它 们 之 间 的 确 切 关
t i o n wi d t h o n a d mi s s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r o me s
细胞 的大 小 不 均 一 性 增 大 。 有 研 究 发 现 , R D w 的 增 高 和 患 有 心 肌 梗死 的 心 血 管 疾 病 的 发 病 率 、 死 亡率 有 独 立相 关 性l l 2 ] , R D W 联合 c T n T 等 指 标 同 时分 析 , 可 能 在 AC S诊 断 方 面 成 为
得尤为重要 , 特 别 是 能 早 期 发 现 。本 文 探 讨 了 I 临床 血 常 规 检 验
中常 见 指 标 MC V、 R D w、 MP V、 P D W 等 在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中 的异 常 变 化 , 尽 可 能 的 为 临床 医生 诊 断 提 供 依 据 和 参 考 。 RD W 是反应红 细胞异 质性 的指 标 , R D W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 J ] . Tu r k K a r d i y o l De r n Ar s , 2 0 1 0 . 3 8( 2 ) : 8 5 —

临床输注冰冻血小板疗效观察

临床输注冰冻血小板疗效观察

板 减 少 而 引起 的 出 血等 都 是 血 小 板 输 注 的主 要 适 应 症 。但 有
时 保 存 时 间 长 了血 小板 会 溶 解 或 发 生 输 注 无 效 , 们 通 过 冷 我 冻保 护剂 二 甲亚 砜 将 浓 缩 血 小 板 在 低 温 下 或 深 低 温 下 长 期 冰
患 者 血 小 板 寿 命 很 少 超 过 3天 , 2 3天 输 注 一 次 , 不 同 应 ~ 但
见表 1 。
病 例 均 为 临 床 确 诊病 例 。
12 冰 冻 血 小 板 的 制 备 . 二 甲亚 砜 ( DMS N)为 血 小 板 保 护 剂 。DMS N缓 慢 加 入 合 格 的 浓 缩 血 小 板 中 , 匀 5 ~ 1 混 % O
终 浓度 用 程 控 降 温 仪 按 1 8 ~ O℃保 存 , O℃ 的 冰 冻 条 件 一8
1 4 输 注 方 法 自 一 8 . O℃ 冰 箱 取 出 迅 速 置 于 4 2℃循 环 式 水 浴 箱 融 化 , 用 输 血 器 于 3  ̄6 使 0 0分 钟 输 注 完 毕 。
15 观 察 指 标 . 1 观 察 输 注 前 和 输 注 后 1小 时 、 4小 时 、 ) 2 出 血 时 间 ; ) 注 后 的 不 良反 应 。 2输
裹 1 4组输 血 前 后 血 小 板 计 数 和 出 血 时 间 比 较 ( 士 s )
22 不 良反 应 患 者 经 冰 冻 血 小 板输 注后 , 中有 3例 发 生 . 其
过 敏 反应 , 部 或 四肢 出现 米 粒 大 小 血 性 疹 或 成 片 疹 子 高 出 胸 皮肤 。发 热 反 应 5例 , 温 升 高 1 1 体 ~ .8℃ , 中 1 1 经 输 其 0例

输注单采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提高血小板数量的作用

输注单采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提高血小板数量的作用

输注单采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提高血小板数量的作用吕致斌(永州市中心医院 南院,湖南 永州 425006)摘要:目的 临床探讨输注单采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提高血小板数量的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70例,记录单采血小板输注的血小板计数与输注效果,并进行对比,判断输注的作用。

结果 单采血小板输注1d后,血液病患者额定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计算均有显著提高;不同血液病患者,采用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效率有所不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占61.3%,其他不同种白血病的输注效率存在差异。

结论 单采血小板输注,在各种血液病的治疗中,可有效预防与减少出血,具有显著的作用。

输注血小板,因个体情况存在差异,降低输注的重负,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率。

关键词:血液病;输注;单采血小板;血小板数量;作用中图分类号:R714.254 文献标识码:B输注血小板,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导致出血与预防出血。

决定是否进行血小板输注时,除要计数血小板外,还应考虑患者出血情况。

随着输血制品在不断完善,在治疗血液病过程中,输注单采血小板的作用日益明显[1]。

笔者选取我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70例,记录单采血小板输注的血小板计数与输注效果,并进行对比,判断输注的作用,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70例,经过实验室、临床检查,确诊为血液病,所有病例均有过输血史。

其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7-85岁,其中25例急性白血病,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2输注指征由本市中心血站提供血小板,一个10U治疗量,一个治疗量是每袋血悬液,月为150mL左右。

输注血小板的指征:不伴有血小板的数量减少、伴有血小板数量减少、出现症状、静脉血小板小于20×109/L。

血小板输注情况分析

血小板输注情况分析

血小板输注情况分析血小板输注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其效果和治疗价值是其他药物不能替代。

特别是机采单人份血小板制剂分离技术的发展成熟和血小板输注临床应用疗效的肯定,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已成为各种血液病及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有效支持疗法,但患者在多次输血(全血、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后易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1]。

现对近两年我院临床输注血小板的情况作一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血小板来源机采新鲜血小板由盐城市中心血站提供。

供者均符合《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应用MCS+血细胞分离机(美国血液技术公司),按要求和标准采集浓缩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每个治疗量为200ml,富含血小板>2.5×1011/L,22°C振荡保存,有效期为5d。

1.2血小板受血者87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血液病包括各类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45例,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134份;非血液病包括产后大出血、外伤手术、及肿瘤疾病放化疗后伴血小板明显减少的患者42例,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47份。

1.3仪器与试剂XT—00i血细胞分析仪,原装试剂。

1.4血小板计数手工法采用草酸铵稀释液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操作。

1.5血小板输注指征及用法为防止普通内科和血液病患者出现严重自发性出血,血小板计数<20×109/L 无论有无出血症均输注血小板;外科及手术<60×109/L进行预防性输注。

输注前复查患者ABO血型及Rh血型,进行同型输注,每次输注血小板10U(即1个治疗量)。

1.6疗效与判定标准疗效观察:① 观察输注血小板后患者活动性出血的止血情况及有无新的出血倾向;②观察输注入血小板前及输注后24h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

判定标准:①输注后24 h血小板计数上升明显,出血基本止住,无新的出血倾向者及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上升或不上升,出血症状减轻,无新的出血倾向为有效;②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不升或下降,出血症状不减或加剧为无效。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分析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分析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分析目的探讨分析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86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计数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61.7%;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不同,淋巴瘤有效率最高(87.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率最低(46.7%);输注有效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下降。

结论临床血小板输注应考虑个体化,减少重复输注,开展血小板配合性输注,可提高输注的有效率。

标签:血小板输注;血液病;疗效分析血液病患者常出现血小板减少,因血小板原因所致出血是血液病较常见并发症,其严重出血如不及时控制常危及患者生命。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

但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会出现输注疗效降低或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1]的现象,即输血小板后计数不升甚至下降,部分患者的出血倾向再次出现,成为困扰临床输血治疗的难题。

为了解血小板输注疗效,分析无效输注的原因。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后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住院的血液病患者,其中男49人,女37人,年龄14-75岁。

包括急性白血病39人,再生障碍性贫血17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人,淋巴瘤6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人。

1.2 血小板来源由绵阳市中心血站提供,单采血小板每袋1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

1.3血小板输注指征患者体表有出血点、紫癜、鼻衄、牙龈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出血症状或血小板计数小于2O×1O 9/L,伴或不伴出血症状。

1.4 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符合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指标:即血小板计数增加;出血症状改善;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和血小板回升率(PPR)评价。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分析与护理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分析与护理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分析与护理【摘要】目的对临床80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效率进行分析,探讨提高输注效率的护理对策,降低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血小板输注效率。

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率的因素和护理要注意的问题。

结果80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25%,白血组和再障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0%和40%。

结论血小板输注效率可能与再障组病例数以及患者输注血小板之前多次输血导致抗体的产生有关。

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预防不同诱因发生破坏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无效输注。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效率;因素分析与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57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77-02对于临床中患有因血小板的缺失和减少或者血小板功能合成障碍等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往往采用输注血小板的方法进行干预,实施干预以后,患者不会因为放化疗以后血小板骤然降低而致出血增加,减少了出血的致死率,因此,血小板输注率直接影响患者病死率,临床意义重大。

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概念指的是患者实际的血小板输注增加值低于预期值的状态,一般无效输注率在30%-70%[1]。

本次实验回顾性分析我院患者血小板输注效率,分析影响因素和护理评价,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按不同血液疾病分为白血病组6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20例;纳入的80例患者无脾肿大,且均入院前均已经过多次输血,输血次数为3-20次,平均次数为(8.9±3.2)次,合并感染的患者有48例;入院治疗输注单采血小板悬液的有35例,输注多人份混合血小板悬液的45例。

1.2方法采用静脉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 p rme t f od Tr n fuin,n ttt J Fil r ey Ree r h, pig Hopi l De a t n Blo a s so I siueo ed Su g r sa c Da n s t , o a
Thi d iiar M e c Uni r iy , on r M lt y dial ve st Ch gqi 0 2, ng 40 04 Chi na)
Cu a i e e f c s o l t l t t a s u i n i te s wih h m a ol g c die s r t v f e t f p a e e r n f s o n pa i nt t e t o i s a e
LⅡ Dan yan. — CH EN Fan xi g g an
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不同, 随体 重增 加 , 效 率 降低 ; 4 血 液 病 患者 血 小板 输 注 有 效 率 随 输 注 次 数 增 加 而 下 降 , 无 并 发 症 是 影 有 () 有
响 血 小 板 输 注 的 一 个 因素 。结 论 血 小 板 输 注是 防 治血 小板 减 少性 出血 的有 效 措 施 之 一 , 临床 上 血 小板 输 注 治疗 应 考 虑 个 体 化 ,
ten s wih dif r ntwe g , nd h a e ee a e s t e i t t fe e i ht a t e r t lv t d a h weghti c e s d 4) t fe tv r t c e s d wih t r q n y o i n r a e .( he e f c ie a e de r a e t he f e ue c f
重 庆 医学 21 00年 2月 第 3 9卷 第 4期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分析与护理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分析与护理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分析与护理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的患者临床作用。

方法:120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影响。

结果:输注血小板后大多数患者治疗有效,但少数患者有加重趋势,且随着输注次数上升,有效性不断降低(P<0.05)。

结论:血小板输注对于大多数血液病患者有效,但临床上应避免或减少多次输血,并应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的针对性进行适当治疗。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血液病患者;临床效果;输注效率;护理前言由于血液病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很多细胞毒性药物,会减少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以及病情原因导致血小板数量大量减少。

因此,临床上治疗血液病时大多会采取血小板输注的方式以补充血小板,实现对患者的治疗。

血小板是凝血机制的基础,如果血小板数量过少,则会导致患者凝血功能缺陷,引起多器官出血并威胁患者生命。

通过血小板输注虽然可以补充患者血小板数量,但是临床上某些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不理想,反复进行血小板输注会导致耐受性和无效性。

本文研究血小板输注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120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详情如下所示: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该研究的对象是120例血液病的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情况,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得出有效的结论。

1.2方法研究对象的所有输注血小板均由血站提供,经有关部门检查后,血小板应保存备用,在22°C±2°C的恒定温度下保存,应该尽快输注来自血库的血小板,并且以患者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进行输注,以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

2.结果120例研究对象中72例进行了血小板输注治疗,有效率为62.5%。

两次输注19例,有效9例,有效率47.4%。

29例患者接受了3次输注29例,8例有效,有效率为27.6%。

可以发现血小板输注次数越多,输注有效率越低,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着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输注辐照单采血小板的效果观察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输注辐照单采血小板的效果观察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输注辐照单采血小板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辐照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方法:60例白血病患者经化疗后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10×109/L时输注辐照单采血小板,共输注265次,根据患者输注前和输注后约24h血小板计数和输注血小板数量计算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和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评估血小板输注的效果。

结果:265例中有217例次输注辐照单采血小板有效,占81.8%,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对输注疗效有显著影响,输注次数越多疗效越差。

有合并症组输注辐照单采血小板的有效率71.9%,无合并症组的有效率为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辐照血小板不足以破坏血小板相关抗原。

(2)血小板输注无效可能与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活性相关性不大。

本研究还表明,无并发症组的输注效果优于有并发症组。

由此可见,发热,脾亢或DIC是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机制是血小板破坏和消耗增加。

另外,血小板输注前不正确的操作等认为因素也可影响输注效果,例如:血小板储存温度不正确,导致血小板被破坏或者失去活性。

输注前的核对过程中,将血小板静置时间过长,没有及时震荡,导致血小板聚集或者被激活等[8]。

综上所述,输注辐照血小板可有效减轻出血,达到与未辐照血小板相同的疗效,但可预防TAGVHD的发生,因此本文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辐照血小板代替未辐照血小板输注治疗。

参考文献[1]李岚,张爱根,李妙珊,等.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5):2227-2231.[2]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68-218.[3]王振义.出血性疾病总论[A].见: 邓家栋, 主编.邓家栋临床血液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57-1311.[4]Benson K, Fields K, H iem enz J, et a.l The p latelet- refractory bone marrow transplant patient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bleed- ing [J ].Sem in- Onco,l 1993, 20: 102- 109.[5]杨晓平.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理[J].中国基层医药, 2004, 11:1336.[6]张瑞琴,王毅,刘战.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再输血方案[J].河北医药, 2003, 25: 625.[7]盛楚华,邱树彬,邱小华,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6):1332-1334.[8]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6- 227.。

对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对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对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评价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方法:纳入2020年10月到2021年2月在本院进行血小板输注的70例住院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其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和实施的护理方法。

结果:测量患者的体重、身高、计算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CCI值>4.5表示输注有效。

结论: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血小板抗体有关系,提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分析,选取合适的血小板输注能够提升血小板输注的效果。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疗效;护理很多疾病的治疗都需要进行输血,血小板的输注也是成分输血中很重要的治疗血小板减少诱发疾病的重要方式,随着现在成分输血的推广,临床也逐渐开始提升对血小板输注的要求,但是更加应该重视的是血小板输注是否合理、科学、有效。

本次针对输注血小板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进行分析总结,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20年10月到2021年2月在本院进行血小板输注的70例住院患者进行试验,包含恶性髓性白血病3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1例,恶性淋巴瘤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9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其中男47例,女23例,年龄17-69岁,70例患者静脉血小板计数<35×109/L,需要输注血小板用于预防及缓解血小板减少诱发的出血。

1.1.方法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后,分别输注单采血小板1-2个治疗量,输注前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5-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或者肌肉注射马来氯苯那敏10mg,避免出现过敏反应,输注前后1-5d内分别测定外周血小板数,并且注意观察输注前后出血情况,是否有血小板输注的不良反应。

1.1.护理措施1.输注前护理。

在输注血小板前,护理人员应该先了解患者的病情,例如病情的诊断、是否存在过敏史等,也要了解输注血小板的目的,护理人员应该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在输注血小板之前对患者和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提升其依从性。

也要给其讲解清楚输注血小板的目的及重要性,帮助消除对输注血小板的不良心理,提升对输注血小板治疗的信心,也给其讲解清楚输注血小板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让其有一个思想准备[1]。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与输注疗效探讨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与输注疗效探讨
July 1 , 2012 , Vol. 6 , No. 13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2 年 7 月第 6 卷第 13 期 Chin J Clinicians( Electronic Edition) ,
· 3775·
· 短篇论著 ·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与输注疗效探讨
夏兰 蔡兴权 吴丽妮 唐秋萍
[3 ] 数计算患者血小板校正增高指数 ( CCI ) 值 。 以 CCI 值为判断 ( 输注后血小板计数 - 输注前血小板计数 ) × 公式: CCI = [ 标准, 2 11 体表面积( m ) ]/ 输入血小板总数( 10 ) 。 体表面积 = 0. 0061 ×
DOI: 10. 3877 / cma. j. issn. 16740785. 2012. 13. 107 基金项目: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806113 ) 作者单位: 570311 海口, 海南省人民医院输血科 Email: xialan65367363@ 163. com 通讯作者: 夏兰,
观察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概率及配合型输注血小板疗效 , 以探索临 。 床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对策 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对多次输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血 【摘要】 目的 小板抗体筛检, 对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采用 PAKPLUS 试剂盒进行血小板抗体鉴定 , 并在血小板输注 前行交叉配型试验, 筛选配型试验阴性的供者进行输注 。结果 观察组 102 例血液病患者, 血小板抗体筛查 阳性者 18 例, 阳性率 17. 6% 。对其中的 9 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在血小板输注前进行交叉配型试验 , 有8 例能筛选到配型试验阴性的相容性供者进行输注 , 观察血小板校正增高指数 ( CCI ) 值达到了预期效果。 另 1 例患者未能筛选到相容性供者 , 因病情急, 只能选取配型试验反应较弱的供者并加大输注剂量 , 观察 CCI 值 仍然低于预期值。结论 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较好地解决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问题 。 【关键词】 血小板; 组织相容性试验; 输注无效; 抗体筛检 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 , 血小板制品的使用日益广泛 , 血 小板输注已成为各种血液病及肿瘤放 、 化疗患者提高血小板计 数, 防止出血最为快速、 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然而, 血小板输血 并不是每次都能达到满意效果 , 特别是反复多次随机输注血小 板的患者, 体内极易产生血小板抗体 , 从而破坏输入的血小板并 PTR) [1] 。 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为了探索血小板安全输注的解决路径 , 本文收集 2009 年至 2011 年我院多次输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血样本 , 采用长春博 德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 进 血小板抗体鉴定, 并在血小板输注前行交叉 行血小板抗体筛查、 配型试验, 选择配合试验相容的供者血小板输用 , 观察临床血小 板输注效果。 一、 资料与方法 1. 检测对象: 观察组为 2009 年 6 月至 2011 年 2 月在我院 确诊的血液病患者共 102 例, 有 3 次以上单采血小板和悬浮红 。 , 59 , 最大年龄 84 岁, 最小年龄 细胞输血史 其中 男 例 女 43 例, 14 岁, 平均年龄 49 岁。血液病类型分布: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 20 例, 自发性血小板减少 ( ITP ) 12 例, 急性白血病 ( AL ) 44 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 AA ) 14 例、 溶血性贫血 ( HA ) 12 例。 分 K2 抗凝血样本离心, 分离血浆置 - 20 ℃ 冻 别采集患者 EDTA存, 于检测前 30 min 解冻至室温待用。 对照组为无输血史、 妊娠史的创伤手术初次用血患者共 30 例, 男 18 例, 女 12 例, 年龄 15 ~ 67 岁, 血样本处理与血液病组相 同。 2. 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筛检和血小板交叉 配 型 试 验 : ( 1 ) 仪器与试剂: BYL 型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由长春博研科学 仪器公司生产, 血小板抗体筛检和血小板交叉配型试剂盒由长 春博 德 生 物 技 术 公 司 生 产 提 供 ,试 剂 批 号: 20090204 、 20100703 、 20110501 。 ( 2 ) 血小板抗体筛检: 采用固相凝集试验, 筛检细胞为 3 人 份混合 O 型冻干血小板, 试验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

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 提高血液病患者生存质量

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  提高血液病患者生存质量

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提高血液病患者生存质量目的:探究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总结有效的措施以提高血液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选取7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输注血小板后的血小板纠正计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进行监测,并总结输注效果。

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检测血小板抗体,并通过ELISA法和磷酸氯喹试验鉴定抗体特异性。

结果:70例患者中共输注了116次,共有30例患者40次输注无效,无效率为34.5%;输注血小板后CCI为14.41±9.18,血小板回收率为104.14±76.18;共有38次表现出输注后阳性,阳性率为32.8%,分别是HLA抗体20次,HPA抗体5次,HLA+HPA抗体13次;共有29次输注无效,无效输注率为76.3%,与抗体阴性无效输注率比较显著升高。

结论:对于多次输注血小板无效的血液病患者应详细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输注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标签: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血液病血小板具有凝血、止血的功能,血小板输血成为临床上重要的支持治疗。

近年来,血小板的输用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预防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方法,同时对于有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出血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1]。

而在输注的过程中次数增加,会使患者体内产生血小板抗体或是特异性抗体,导致输注血小板无效。

为了进一步探究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并为临床治疗总结有效的措施,具体分析如下:1观察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选取血液病患者7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的年龄在25-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岁。

疾病类型:急性白血病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7例,淋巴瘤1例,血小板减少3例。

所有患者共输注116次血小板,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均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输注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效果探讨

输注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效果探讨

血液性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伴随全血细胞的减少,尤其是血小板数量减少,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性障碍引起出血的关键手段,能够有助于降低出血所导致的患者死亡率。

在这种状况下,临床研究中选择成分输血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关键因素,输注机采血小板治疗血液病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升高患者血小板数量,能够有助于预防脏器出血事件,对于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2]。

本次研究分析将输注机采血小板应用于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减少治疗中的效果及临床可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接受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

试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1~75岁,平均(52.5±4.1)岁。

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3~71岁,平均(51.9±5.6)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正常认知功能和机体功能;②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并由医务人员确认;③患者入院后确认不存在生命危险,可耐受本次试验。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②存在禁忌证或试验禁忌因素;③缺乏正常认知功能;④无法接受后续随访调查,不具有随访耐受性。

方法:①对照组常规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

②试验组选择输入机采血小板,所有机采血小板均由重庆市血液中心提供选择Baxter CS-3000Plus 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对健康献血者进行采集,单个患者治疗容量为200mL,血小板浓度≥2.5×1011/袋。

所有血小板均为新鲜血小板,在采集完成后24h 内完成,输入所有血小板,在输出前均接受γ射线辐射照射。

所有患者在30~50min 内输入完成,根据患者状况进行输入时间调整。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回升率及出血改善率。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1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临床分析

61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临床分析

张俊平 ㊀ 袁志军 (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 河南 ㊀ 濮阳 ㊀4 ) 5 7 0 0 0
或者造血功能 伴 有 血 液 异 常 产 2 ㊀㊀ 血液病是由于患者造血功能发生异常 , ������ 3㊀ 输注血小板次数与疗效 ㊀ 对 表 2 中 输 注 新 鲜 单 采 血 小 板 7 7人次进 生, 出现贫血 ㊁ 出血以及发热 等 临 床 症 状 , 由 于 症 状 隐 匿, 患者自己无法察 行输注次数 与 回 收 率 统 计 分 析 , 输注小于1 0次2 4 h 回 收 率 ȡ4 0% 的 输 注 觉, 严重影响患者正 常 生 活 及 工 作 , 受 到 医 疗 界 相 关 专 业 人 员 广 泛 关 注 . 有效率 为 5 输注大于1 7 ������ 1% , 0次2 4 h 回 收 率 ȡ4 0% 的 输 注 有 效 率 为 临床上常给予血小板异常患 者 进 行 输 注 治 疗 , 防 止 患 者 出 血, 其中输注血 1 经统计学方法 X2 检验 P =0 得 P <0, 表明输注次数越多则 5 ������ 6% , ������ 0 1 8 1, 1] .我院对此展开研 小板分为两种 , 包括 新 鲜 单 采 以 及 冰 冻 单 采 血 小 板[ 临床有效率显著降低 , 见表 3. 究, 比较两种制剂的应用效果 , 现报道如下 . 表 3㊀ 输注血小板次数与疗效对比 ( 例) 1㊀ 资料与方法 输注有 2 4 h 回收率 2 4 h 回收率 合计 1 ������ 1 ㊀ 一般资料 ㊀ 选择我院 2 0 1 5 年 1 月至 5 月收治 的 6 1例进行血小板输 效率 ( ȡ4 0% 人次 <4 0% 人次 %) 注的血液病患者 , 按照入院顺序分为 2 组 . 其中对 照 组 男 1 女1 4例, 6例, 输血小板 <1 0次 年龄 1 平均年龄( 岁; 研究组男1 女1 年龄 7~6 4岁, 4 3 ������ 7ʃ3 ������ 8) 7例, 4 例, 4 4 1 0 5 4 5 7 ������ 1 血液病患者 平均年龄 ( 岁 .2 组 患 者 的 一 般 资 料 差 别 无 统 计 学 1 9~6 7岁, 4 5 ������ 4ʃ4 ������ 1) ) , 输血小板 >1 意义 ( 可进行对比 . 0次 P >0 ������ 0 5 1 2 1 1 2 3 1 5 ������ 6 [] 患 者 均 经 过 临 床 诊 断 以 及 检 查 确 诊 为 血 液 病. 血液病患者 1 ������ 1 ������ 1㊀ 纳入标准 2 ㊀ ( 1) ( ) 所有患者均具有 一 次 以 上 的 血 小 板 输 注 史 .1 依从 2 ������ 1 ������ 2 排除标准( 1) 合计 4 9 2 8 7 7 6 3 ������ 6 ) 性较差者 , 无法听从医护人员安排 .( 具有严重感染或者发热情况 . 2 : 注 输单采血小板血液 病 患 者 小 与 次 与 大 于 次 疗 效 的 比 较 χ2 ㊀㊀ 1 0 1 0 给予所有患者使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 1 ������ 2㊀ 治疗方法 ㊀ 研 究 组 : 为5 ������ 5 8 5 5, P为0 ������ 0 1 8 1. S s m e x-p o c H 全 自 动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进 行 血 小 板 输 注.输 注 前 确 定 患 者 y 3㊀ 讨论 , 血型 , 并给予 地 塞 米 松 ( 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 国药 5 m g 血液疾病患者均具有血小板异常现象 , 临床上采取的 化 疗 以 及 移 植 等 ) 准字 H 进行静脉给药 , 防止患者出现反应 . 血小板来源 : 由濮阳 4 1 0 2 0 0 3 6 3-4] .将血小板 治疗方式容易使患者产生出血反 应 , 严重者甚至危害生命[ 1 1 市中心血站提供 , 每袋为 1 个治疗量 ( 血小板 含 量 ȡ2 容量为2 ������ 5ˑ1 0 , 5 0 输注患者体内 , 经过血液循环 向 病 灶 位 置 聚 集 , 血小板因子被分裂后增加 , 所有血小板保 存 时 间 均 在 效 期 内 . 对 照 组 : 在 研 究 组 基 础 上, -3 0 0 m L) 了血纤维的含量 , 然后 进 行 收 缩 功 能, 引 起 血 块 回 缩, 造成其中血清变坚 在同样来源的血小板中加入 二 甲 基 亚 砜 , 在 规 定 温 度 下 进 行 速 冻, 输注时 硬, 堆积在一起形成血栓 , 然后覆盖在血管裂口处 , 可达 到 止 血 功 能 . 有 专 取出放入恒温水箱中解冻 , 立 即 给 予 患 者 进 行 输 注, 所有操作需在无菌环 5] .部分患者 家提出输注血小板前进 行 配 型 是 提 高 输 注 效 果 的 关 键 因 素 [ 境中进行 . 输注次数较少时可取得较大 的 临 床 效 果 , 但 是 随 着 输 注 次 数 的 增 加, 患者 , 观察指标 给予所有患 者 进 行 随 访 并 记 录 组 患 者 输 注 后 不 同 时 1 ������ 3㊀ ㊀ 2 容易出现免疫反应 , 血清中产生血小板抗体 , 使血小板受 到 破 坏 , 影响输注 间段的血常规复查率 , 以及分析其输注的总有效率 . 效果 . 计 量 资 料 用 x ʃs 表 示 , 采 1 ������ 4㊀ 统计学方法 ㊀ 采用 S P S S1 8 ������ 0统 计 软 件, 临床上常采取的两种血小板制剂均取得过一定的疗 效 , 其中冰冻单采 2 用t 检验 ,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 采用 X 检 验,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 血小板是将新鲜的单采血小板放入冰冻环境中 , 很容易导 致 血 小 板 活 性 减 学意义 . 小 . 有专家曾经提出 , 冰冻后的血小板解冻后 , 其中的血 小 板 数 明 显 减 少 , 2㊀ 结果 [] 仅具有冰冻前的 8 虽然大部分血小板保持原 4 ������ 5 0% 7 . 而且经过冰 冻 后 , 2 ������ 1 ㊀ 血小板输注统计 ㊀㊀ 对 我 院 6 1名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进行了整 有的结构特性 , 但是存在部分 血 小 板 的 形 态 会 发 生 改 变 , 直接影响血小板 , . 理统计 , 共输注了 4 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见表 5 3 1 的聚集能力 , 以及减少分裂 的 血 小 板 因 子 , 凝 血 效 果 大 大 降 低. 而 新 鲜 的 表 1㊀ 血小板输注统计 单采血小板由于储存时间较短 , 所以其活性较大 , 可以有 效 达 到 临 床 效 果 . 输血小板 输血小板量 从上 述 表 格 中 看 到 , 所 有 患 者 进 行 输 注 血 小 板 后, 研究组2 4 h回收率ȡ ( 患者 ( 例) 治疗量 ) 高于对照组2 4 0% 占比率 为 5 4 ������ 2% , 4 h 回 收 率 ȡ4 0% 占 比 率 1 ������ 0% ( P< )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说明研究组患者输注有效率较高; 并经过分析研究组7 8 6 5 0 ������ 0 5 7例患者输 注血小板次 数 及 疗 效 , 可以看出输注小于1 0次2 4 h 回 收 率 ȡ4 0% 的 输 注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 3 7 , 有效率为 明显高于输注大于 次 回 收 率 的 输注有效 5 7 ������ 1% 1 0 2 4 h ȡ4 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 2 4 4 ) , 率1 说明患者输注血小板次数较少则临床效果较好 . 5 ������ 6% ( P <0 ������ 0 5 急性髓系白血病 1 3 1 4 6 综上 所 述 , 给予血液病患者采取新鲜单采血小板效果更好, 输注有效 再生障碍性贫血 1 2 1 1 2 率较高 , 且输注次数越少者效果较好 , 为临床治疗提供基 础 保 障 , 具有推广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 1 1 及应用的价值 . 多发性骨髓瘤 2 3 参考文献 其他血液病 6 1 5 [ ] 1 ㊀ 刘洪涛 . 5 5例冰冻机采血小板输注治疗外科出血患者的效果探析 合计 6 1 4 5 3 [ ] ( ) : 中国实用医药 , J . 2 0 1 6, 1 1 5 2 7 5-2 7 7 ������ 对照组 2 ������ 2㊀ 输注有效率 ㊀ 研 究 组 2 4 h 回 收 率 ȡ4 0% 占 比 率 为 5 4 ������ 2% , [ ] [ ] 张艳丽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实 2 ㊀ . J . 经 统 计 学 方 法 X2 检 验 P =0, 得 P< 2 4 h 回收率 ȡ4 0% 占 比 率 为 1 ������ 0% , ( ) : 用医药 , 2 0 1 5, 1 0 1 2 2 7 1-2 7 3 ������ 表明输注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 见表 2. 0, [ ] ] 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配型输注的临床应用分 析 [ 中国 3 ㊀ 袁志军 . J . 表 2㊀2 组患者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1资 料 与 方 法

1 2
1 2 11
塑婆 墼
1 2
3 6 8பைடு நூலகம்
墨塾 塑

8 29
塾里
8. 3
2 2. 2 3 3. 3
> 】 0
1 3
3 18
1 9 0
5 9. 7
合 计
4 8
4 5 3
2 2 8
8 8
中 国农 村 卫 生 2 0 1 6年 7月 第 1 4期 总 第 9 2期 C h i n a ' s r u r a l h e a l t h , J u l y 2 0 1 6 , N o . 1 4 , To t a l No 9 2
血 小 板输 注对 血 液 病 患者 的疗 效 观 察
庞丽丽( 山 东省 菏 泽 市 中心血 站 2 7 4 0 0 0 )
【 摘要】 目的 : 观 察 血 液 病 患 者 进行 血 小板 输 注 的 疗 效 。方 法 : 选取 2 0 1 2年 1 2月到 2 0 1 5 年 1 2月在 菏 泽 市 直 医院 治 疗 并确 诊 , 而 且有过输血史的血液病患者 4 8例 。所 有 患 者 共 输 注 血 小板 4 5 3次 , 观 察 疗 效 。结 果 : 所有患者输 注 4 5 3次 , 无效 2 2 8次 , 无效率 5 O . 3 % 。结 论 : 针 对 不 同 原 因 采取 对应 措 施 , 合 理 输 注 血 小板 及输 注 前进 行 血 小板 匹 配 非 常重 要 。 【 关键词】 血 小板 输 注 ; 血液病 ; 血 小板 匹 配 【 中 图分 类 号 J R4 【 文 献标 识 码 】 A 【 文章编号1 1 6 7 4 ~3 6 1 x( 2 0 1 6 ) O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原因,以提高血小板有效输注率。

方法观察210例患者的562例次血小板输注效果。

结果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为26.4 %。

其中急性白血病(AL)组为24.3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为15.4%,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47.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为23.0%。

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血小板输注应视患者情况作出综合断,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输血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治疗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出血的重要措施,尤其是血液病患者在疾病治疗或进展过程中,大多数伴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输注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人们发现输注血小板时不仅有输血时可出现的一般反应,如发热、寒战等症状,反复多次血小板输注或既往大量输血的患者往往会引起血小板的无效输注[1],指血小板输注后不能达到预期血小板增加的效果,一般认为患者至少2次输注ABO相合保存时间<72h的血小板后若血小板计数增加值不能达到预期值,现将我院收治的210例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的疗效报告如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输注血小板210例血液病患者,其中男性129例,女性81例,年龄14-70岁,平均41岁。

其中AL116例,AA25例,ITP30例,MDS39例。

1.2方法血小板悬液由新疆省中心血站提供,ABO同型输注,输注前受体及供体作ABO正反定型,并在受体供体之间做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分别测定每次血小板输注前、输注后18~24h的血小板计数,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发热、感染、脾肿大等情况。

1.3输注血小板的指征患者有血尿、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颅内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体表有紫癜、瘀斑和或外周血小板计数< 20×109/L或(20-30)×109/L合并明显的出血[2]、计数<40×109/L并有凝血指标异常[3]者输注血小板。

1.4判断标准判断血小板输注无效可根据直接观察如果输注足量血小板后,出血症状未改善和/或输注血小板后出血趋势加重,以及输注血小板1h和24h后血小板计数未增加。

输注效果评价:计算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orrectedcount increment CCI)。

CCI[4]=(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9/ L)×体表表面积(m2) ÷输注血小板数目(1011) ,其中体表面积=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01529。

若18~24h后CCI< 415 ,则判定为血小板无效输注[5]。

2结果
本组210例血液病患者共562次输注血小板,149例次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四种血液疾病血小板无效输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血液病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大多数有血小板减少,目前在血液病治疗中血小板输注已成为成分输血的首位。

而CCI是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的较为客观的指标。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血小板输注无效有多种原因,如血小板制剂因素(血小板质量、输注血小板的数量、白细胞的含量、保存的时间、温度);免疫因素;非免疫因素等[6]。

免疫因素主要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7] ,以及药物所致的抗体。

非免疫因素有发热、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疾病的种类等。

(1)病种:本文中,不同血液疾病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有统计学差异,除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病理变化有关外,还可能与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治疗方案等有关。

如AA患者输注有效率高于AL患者,与国内报道一致[8],考虑可能是AA患者初治者比例大(25例AA中有20例为初治),患者输注血小板次数少,而AL患者中有部分为多次化疗者,反复多次接触输血治疗,已产生相应的抗体,发生血小板同种异型免疫反应,导致输注效果下降。

ITP患者脾脏滤泡面积、生发中心数目及面积均显著增大,且ITP本身存在破坏血小板同种抗体,故ITP输注血小板有效率最低。

MDS患者可能与其病程较长,反复多次输血,易产生抗体有关。

而MDS患者除此原因外,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对自身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免疫反应所致,患者存在一系列的免疫学异常,更易产生血小板输注无效。

(2)病变过程因素:血小板约1/3存在于脾池中,它们与循环池可以交换,在与血小板相关疾病中,脾脏常常是破坏血小板的部位,任何原因所致的脾脏肿大,都可使血小板在脾脏的破坏比正常多30 %。

此外,脾脏的滤泡为B细胞区,与抗体生成有关,生发中心是B淋巴细胞增生转化的场所,其产生抗体的能力很强,生发中心数目及大小增减变化均影响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程度。

因此,脾脏肿大是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因素之一;DIC发生过程中可消耗大量的血小板,故DIC也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常见原因[9];发热是引起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独立因素,其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对危险度为7.2[9]。

而各种病原菌感染及输注血小板后均出现发热反应。

通常认为感染期血小板暴露于隐抗原,吸附抗体,接着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清除这些被抗体包裹的血小板,使血小板生存期缩短,消耗增多。

血小板无效输注的预防防止血小板无效输注,首先是避免不必要的血小板输注和输血,把握好血小板和血液输注指征,以减少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

对非免疫因素为主的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需对症治疗,解除无效输注的原因,并通过加大血小板的输入量来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效果。

免疫因素为主的患者则应输注HLA、HPA 相合的血小板,尤其是HLA 要相合。

但目前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限制,大多数基层单位在输血和血小板时仅考虑ABO血型相合,而没有进行HLA和HPA配型。

此外,如果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小板输注不佳,可通过停用或换用相
关的药物来观察,如输注效果得到改善则认为有药物性抗体的存在。

总之,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极为复杂,需要针对不同原因,采用相应的方案来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Vassallo RR Jr. New paradigms in the management of alloimmune refractoriness to platelet transfusions. Curr Opin Hematol, 2007, 14:655-663.
[2] Pomper GJ,Chai L,Snyder EL.Platelet transfusion and alternatives.In Simon TL,Dzik WH,Snyder EL,et al.Rossi’s principles of transfusion medicine.3th.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2,232-249
[3] Demetri GD and Anderson K.Disorders of blood cell production in clinical oncology.In:Abeloft MD,Armitage JO,Lichter AS,et al.Clinical oncology.2nd.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28-656.
[4] Avvisati G, Tirindelli MC, Annibali 0. Thrombocytopenia and hemorrhagic risk in cancer patients. Crit Rev Oncol Hematol, 2003,48:13-16.
[5] REBULLA P. Ref ractoriness to platelet t ransfusion[J] . Curr Opin Hematol , 2002 ,9 :516 - 520.
[6] NOVOTN Y VM.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J]. V ox Sang ,1999,76 :1 - 13.
[7] 龚明.血小板输注无效22 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4,79-80.
[8] 蒋铁斌,刘竞,姚晨姣.40例血液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师杂志,2003,5(12),1662.
[9] 王一,王存彪. 血小板无效输注及治疗策略[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册,2001 ,24(4) :33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