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溶液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 高分子的溶液性质
3、高分子溶液的混合自由能 ΔFM= ΔHM-TΔSM=RT(n1ln φ1+n2ln φ2+ χ1n1φ2) 溶液中溶剂的化学位变化和溶质的化学位变化Δμ1、 Δμ2
分别为:
Δμ1 =RT[lnφ1+(1-1/x)φ2+χ1φ22] Δμ2 = RT[lnφ2+(x-1)φ1+xχ1φ12] lnp1/p10= Δμ1/RT= ln(1-φ2)+(1-1/x)φ2+χ1φ22 注意:由高分子溶液蒸汽压p1和纯溶剂蒸汽压p10的测量
4、混合溶剂, δ混= Φ1 δ1 + Φ2 δ2,有时混合溶剂的溶
解能力强于纯溶剂。
第二节 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理想液体的概念:溶液中溶质分子间、溶剂分子 间和溶剂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均相等,溶 解过程没有体积的变化,也没有焓的变化。 理想溶液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高分子溶液与 理想溶液的偏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溶剂分子 之间、高分子重复单元之间以及溶剂与重复单 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都不相等,因此混合热不 为零;二是高分子具有一定的柔顺性,每个分 子本身可以采取许多构象,因此高分子溶液中 分子的排列方式比同样分子数目的小分子溶液 的排列方式多,即其混合熵高于理想溶液的混 合熵。
2、对于真实的高分子在溶液中的排斥体积分为两部分:外排 斥体积和内排斥体积。外排斥体积是由于溶剂与高分子链段的 作用能大于高分子链段之间的作用能,高分子被溶剂化而扩张, 使两个高分子不能相互靠近而引起的;内排斥体积是由于高分 子有一定的粗细,链的一部分不能同时停留在已为链的另一部 分所占据的空间所引起的。当溶液无限稀释时,外排斥体积可 以接近零,而内排斥体积永远不为零。如果链段比较刚性或链 段之间排斥作用比较大,则内排斥体积为正;相反,链相互接 触的两部分体积可以小于它们各自的体积之和,则内排斥体积 为负。这种内排斥体积为负的链称为坍陷线团。
第三章-高分子的溶液性质课件
1
2
1
2
1 1 1+2 2 2=1 2 1+2 1 2
1
2
1
2
始态
终态
混合过程:0.5 [1—1] + 0.5 [2—2] = [1—2]
式中符号1表示溶剂分子,符号2表示高分子的一 个链段,符号[1—1] 、[2—2] 、[1—2]分别表示相邻 的一对溶剂分子,相邻的一对链段和相邻的一个溶剂 与链段对。
第一节 高聚物的溶解
一、高聚物溶液过程的特点
溶解:溶质分子通过分子扩散与溶剂分子均匀混合成 为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
由于高聚物结构的复杂性,它的溶解要比小分子的溶 解缓慢而复杂得多,高聚物的溶解一般需要几小时、 几天、甚至几个星期。
高聚物的溶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⑴溶胀:溶剂分子渗入高聚物内部,使高聚物体积 膨胀。
生成一对[1—2]时能量的变化: 式中ε11、ε22、ε12分别表示他们的结合能 如果溶液中形成了P12 对 [1—2] 分子,混合时没有体 积的变化,则高分子溶液混合热△HM
(3-19)
式中c1称为Huggins 参数,反映高分子与溶剂混合时 相互作用能的变化。 c1kT表示当一个溶剂分子放到 高聚物中去时引起的能量变化。
(3-10)
(3-11)
(3-12)
式中,p1和p10分别表示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和纯溶剂 在相同温度下的蒸气压;N是分子数目,X是摩尔分 数,下标1和2分别指溶剂和溶质,k是波尔兹曼常数
高分子溶液与理想溶液的热力学性质的偏差:
⑴ 溶剂分子之间、高分子重复单元之间以及溶剂与高 分子重复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不可能相等,所以混 合热△HiM≠0 ;
DFM = DHM – T DSM
第三章 高分子溶液
φ > x ,高分子体积大于小分子溶
i ∆S M > ∆S M
剂,高分子在溶液中不止起一个小分子的作用,因而 。
由于高分子中每个链段是相互连结的,一个高分子又起不
x段 ∆ S M < ∆S M
到 x个小分子的作用,因此
高聚物在“ 中分子 ” 溶剂中的溶液理论,中分子溶 剂的分子量 =400~500,可占3 ~40个格子。
N2 个高分子在 N个格子中排列方式的总数为 :
1 N2 −1 W= W j +1 ∏ N 2 ! j =0 1 z − 1 ( x−1) N2 N! W= ( ) N2 ! N ( N − xN 2 )!
S溶液
N1 N2 z −1 = − k[ N1 ln + N 2 ln − N 2 ( x − 1) ln N1 + xN 2 N1 + xN 2 e
二、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热 (Mixing Enthalpy):
应用晶格模型在推导混合热的表达式时,只考虑最近邻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这时混合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1 1 [1 − 1 ] + [ 2 − 2 ] = [1 − 2 ] 2 2 这里,用符号 1表示溶剂分子,符号 2表示高分子的一个链段,
符号 [1-1]表示相邻的一对溶剂,符号 [2-2] 表示相邻的一对链 段,符号[1-2]表示相邻的一对溶剂与链段。
小分子溶液
2)高分子链是柔性的,所有的构象具有相同的能 量。(自由旋转链) 3)溶液中,高分子链段是均匀分布的,即链段占有 任意一个格子的几率相等。 4)所有的高分子具有相同的聚合度(假定聚合物是 单分散的)。 5)每个格子的配位数为Z。
一、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熵 △SM :
3 第三章 高分子的溶液性质
溶度参数
溶度参数 = 1/2 = CED E V
内聚能密度 = E / V 零压力下单位体积的液体变 成气体的气化能,也叫内压。
高分子没有气态,如何测定CED或d ?
溶度参数d 的测定
粘度法 溶胀法 浊度滴定法
高聚物的溶度参数与溶剂的 溶度参数相同,那么此溶剂 就是该高聚物得良溶剂,高 分子链在此良溶剂中就会充 分伸展,扩张。因而,溶液 粘度最大
P 58
假设已有 j 个高分子被无规地放 在晶格内,因而剩下的空格数 为( N - jx )个空格。那么第( j+1 ) 个高分子放入时的排列方式 Wj+1为多少?
第( j+1 )个高分子的第一个“链段”可以放在( N – jx ) 个空格中的任意一个格子内,其放置方法数为:
N jx
第( j+1 )个高分子的第二个“链段”只能放在与第一格 链段相邻空格子中。
高聚物的密度为:1.19
PMMA可以溶解在:
把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得:
丙酮:1=10.0;
2 = F / V = F ( / Mu) 三氯甲烷:1= 9.3 = 786.7(1.19 / 100.1)
= 9.35
结晶非极性聚合物:先熔融,后溶解。 二者都是吸热过程,ΔHM >0,即便是溶度
参数相近,也得升高温度才能溶解。
②稀溶液:分子量测定及分子量分级(分布)用到的稀 溶液。
科学研究
由于高分子稀溶液是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的真溶液, 所以可以用热力学状态函数来描述,因此高分子稀溶 液已被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过,也是高分子领域中理论 比较成熟的一个领域,已经取得较大的成就。
通过对高分子溶液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高分 子的化学结构,构象,分子量及其分布;
第三章聚电解质及其溶液性质-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统计热力学理论:
三十年代发展起来,以瑞士 Kuhn 和美国 P.J.Flory为 代表,该理论是以统计和统计物理理论为基础。
标度理论:
从六十年代开始,七十年代末形成,由法国P.G.deGennes 和英国 Edwards 创造的 “Scaling Concepts in Polymer Physics” (1979),该理论则以固体物理理论为 基础。
23
(1) 临界交叠浓度低
24
6
(2)聚电解质溶液有散射峰出现,散射强度与浓度 的 c1/2成正比
(3)与中性高分子相比,聚电解质溶液的临界浓度 到缠结浓度之间的范围非常宽
10 3 Ce / C * 10 4
25
26
(4)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比中性高分子高几个 数量级
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 ①不电离的大分子溶液
本章内容
第三章 聚电解质及其溶液性质
联系方式:.2 聚电解质概述 3.3 聚电解质特点 3.4 聚电解质溶液理论 3.5 聚电解质应用
de Gennes,P.-G Scaling
1
2
本章内容
3.1 溶液性质-新知识 3.2 聚电解质概述 3.3 聚电解质特点 3.4 聚电解质溶液理论 3.5 聚电解质应用
油漆
稀溶液 发生交叠 亚浓溶液
c<c*
c=c*
c>c*
溶液相转化多孔膜
热致相转化 TIPS(PP、 PVDF)
凝胶和冻胶
孤立的高分子线团逐渐靠近成为线团堆积时的浓度 9
10
本章内容
3.1 溶液性质-新知识 3.2 聚电解质概述 3.3 聚电解质特点 3.4 聚电解质溶液理论 3.5 聚电解质应用
第三章高分子溶液性质学习资料
等温等压条件下,当高聚物和溶剂自发混合(溶解)时,
GM 0, 亦即,HM TSM 0
HM TSM
学习资料
24
第一种情况
对于极性聚合物在极性溶剂中,由于高分子与溶剂
分子强烈的相互作用,溶解时放热 H M < 0 ,是体系
的
,所以能自发进行。
第二种情况
对大多数高聚物特别是非极性高聚物,溶解过程是吸 热的, 为使溶解过程能自发进行,应满足 HM 0,
2、分子链本身不易移动,作用力也较大
3、当高分子与溶剂接触的初期,高分子不会向溶剂中扩散。
但高分子链有柔性,其链段的热运动而在空间产生空穴,这 些空穴易被溶剂小分子占据,从而使高聚物产生体积增大的膨
胀现象。
此时,整个高分子链还不能摆脱相互之间的作用而扩散到溶
剂分子中去,整个体系还是两相(一是含有溶剂的高分子,另
选择高分子溶液的浓度在1%以下,此时对大多数高分子溶液 而言,在没有化学变化的条件下,其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 浓溶液:指高分子溶液浓度在5%以上者,实际中应用较多。
①溶液纺丝:浓度在15%以上,粘度大,稳定性差。PVC,PAN ②油漆,涂料:浓度可达60%,粘度更大。 ③凝胶(gel):半固体状态。 ④增塑高聚物:固体状浓溶液,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⑤能互容的高聚物共混物。
ω2=Pδ2 Ω2=dδ2
P是分子的极性分数;d是分子的非极性分数
学习资料
34
问答题 何为内聚能密度和溶度参数?
答案 内聚能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凝聚体汽化时所
需要的能量。 溶解度参数的定义为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
学习资料
35
3.2 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
小分子溶液
高分子溶液
第三章 高分子的溶液性质.
第三章高分子的溶液性质高聚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相混合物称为高分子溶液,它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经常碰到的对象。
高分子溶液的性质随浓度的不同有很大的变化。
就以溶液的粘性和稳定性而言,浓度在1%以下的稀溶液,粘度很小而且很稳定,在没有化学变化的条件下其性质不随时间而变。
纺丝所用的溶液一般在15%以上,属于浓溶液范畴,其粘度较大,稳定性也较差,油漆或胶浆的浓度高达60%,粘度更大。
当溶液浓度变大时高分子链相互接近甚至相互贯穿而使链与链之间产生物理交联点,使体系产生冻胶或凝胶,呈半固体状态而不能流动。
如果在高聚物中加入增塑剂,则是一种更浓的溶液,呈固体状,而且有—定的机械强度。
此外能相容的高聚物共混体系也可看作是一种高分子溶液。
高分子的溶液性质包括很多内容:热力学性质:溶解过程中体系的焓、熵、体积的变化,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分子形态与尺寸,高分子与溶剂的相互作用,高分子溶液的相分离等;流体力学性质:高分子溶液的粘度、高分子在溶液中的扩散和沉降等;光学和电学性质:高分子溶液的光散射,折光指数,透明性,偶极矩,介电常数等。
本章将着重讨论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和流体力学性质。
第一节高聚物的溶解3.1.1高聚物溶解过程的特点※高聚物的溶解过程要经过两个阶段,先是溶剂分子渗入高聚物内部,使高聚物体积膨胀,称为“溶胀”;然后才是高分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完全溶解的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
对于交联的高聚,只能停留在溶胀阶段,不会溶解。
※溶解度与高聚物的分子量有关,分子量大的溶解度小,对交联高聚物来说,交联度大的溶胀度小,交联度小的溶胀度大。
※晶态高聚物的溶解比非晶态高聚物要困难得多:非晶态高聚物的分子堆砌比较松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因此溶剂分子比较容易渗入高聚物内部使之溶胀和溶解。
晶态高聚物由于分子排列规整,堆砌紧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强,以致溶剂分子渗入高聚物内部非常困难。
3.1.2 高聚物溶解过程的热力学解释溶解过程是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互相混合的过程,在恒温恒压下,这种过程能自发进行的必要条件是Gibbs自由能的变化△F<0。
化学(医药卫生类)第三章服务于医药的溶液基本知识(高教版)
化学(医药卫生类)
第三章 服务于医药的溶液基本知识
第一节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三、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在溶胶中加入适量的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可以显著
提高溶胶的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 的保护作用。
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比胶粒更强的吸附作 用,其表面能够形成稳定的水化膜。带有稳 定水化膜的高分子化合物包裹在胶粒表面, 形成双保护层,使胶粒不会因碰撞而聚集, 从而使溶胶的稳定性增强。
φ B=VB
V
化学(医药卫生类)
第三章 服务于医药的溶液基本知识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二、质量浓度
物质B的质量浓度是指溶质B的质量mB
与溶液体积V之比,用符号ρB表示。
ρB=
mB V
质量浓度的国际单位制(SI制)单位是kg/m3, 化学和医学上常用g/L或mg/L。
化学(医药卫生类)
第三章 服务于医药的溶液基本知识
第三章 服务于医药的溶液基本知识
注射剂是一种液体制剂。液体制剂一般可分为溶 液剂、溶胶剂、乳剂及混悬剂等不同种类。要想了解 这些制剂的特点、浓度的表示方法等问题,就需要学 习一些与医药有关的溶液基本知识。 `
第一节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 溶液浓度的换算、稀释公式及溶液的配制 第四节 溶液的渗透压
因此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化学(医药卫生类)
第三章 服务于医药的溶液基本知识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三、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
2. 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溶质B的物质的量nB
与溶液体积V之比,用符号cB表示。即:
cB
溶液化学初中
溶液化学初中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里的某种溶质超过这种溶质的饱和限度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过饱和溶液。
在溶质溶解量没有达到最大限度之前所形成的溶液,都叫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简述溶液的定义和性质
简述溶液的定义和性质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一般地说,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的称为溶液,而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0nm的称为胶体,大于2nm的则称为悬浊液。
在中学化学中把pH值等于7的水溶液或其他形式的水溶液称为中性溶液,大于7的酸、碱溶液或其他形式的水溶液称为酸性或碱性溶液,pH值小于7的水溶液或其他形式的水溶液称为酸溶液或碱溶液。
溶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泛。
例如,用盐水洗手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工业上把盐加入水中制成饱和食盐水,可供给人畜饮用;NaOH和NaCl的混合溶液是一种良好的干燥剂。
纯净物和化合物都可以溶解在一定的溶剂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这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简称“溶液”。
溶液可分为中性溶液和酸碱溶液两类。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在生产生活中常常把溶液作为一种基本的物质。
例如食盐、蔗糖溶解在水中,水是电解质溶液,酒精溶解在乙醇中,油溶解在汽油中。
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物质都可以溶解在一定的溶剂里。
如食盐、味精溶解在水中;肥皂、洗衣粉溶解在水中;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溶解在水中。
如果我们再从单个原子或分子看这样的溶液就不存在了。
例如,二氧化碳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但二氧化碳分子本身并不是溶液,二氧化碳只是保持了水的性质,也就是水的均一性。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但水分子本身并不是溶液。
水只是保持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化学性质,也就是氢氧的均一性。
1、溶液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它的各部分互相混合、渗透、溶解,有着复杂的分子结构,这些性质的总和就是溶液的性质。
溶液的性质通常可用溶液的状态来描述。
2、溶液的物理性质还可以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来描述。
溶液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透明度、吸水性等。
3、溶液的化学性质,如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非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等。
4、离子方程式:正负离子带有相同电荷,离子个数比等于电荷比,正负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离子积。
溶液的性质和配制
吸取4.0 mL无 水乙醇,小心沿量筒壁注入水中。用玻棒 搅拌均匀。 (3)少量无水CuSO4 +2 mL蒸馏水,溶解 少量无水CoCl2+2 mL蒸馏水,溶解 (4)2 mL蒸馏水+少量I2 2 mL无水乙醇+少量I2 2 mL CCl4+少量I2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溶液的性质 2学习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3学习比重计、吸管和容量瓶的使用技术,
学会试管的振荡和搅拌技术
二、实验原理
根据实验对溶液的浓度的准确性要求的所不同, 可采用不同的仪器进行配制。若准确性要求不高, 一般利用台称、量筒、带刻度的烧杯等低准确度 的仪器进行粗略配制;若对溶液浓度的准确性要 求较高,在配制溶液时必须采用精确度较高的分 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等仪器进行准确配制。 无论是精确配制还是粗略配制,都应计算出所用 试剂的用量,包括固体试剂的质量或液体试剂的 体积,然后进行配制 。
3、如何称量NaOH ?
n
偏低 偏低 不变 不变 偏低 偏低 不变 偏低 不变 不变
V
不变 不变 不变 偏低 不变 不变 偏高 不变 偏低 偏高
C
偏低 偏低 不变 偏高 偏低 偏低 偏低 偏低 偏高 偏低
思考题
1、配制1 L 0.1 mol/L CuSO4溶液需要称取多少克胆矾? 2、如何用1mol/L Na2CO3配制100mL 0.1 mol/L的Na2CO3 ?
三、实验内容
溶液的配制 容量瓶的使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习 取100mL容量瓶,检查是否漏
第三章第一节: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溶剂的概念只适用于溶液,不适用于其他分散系。 意 溶剂的概念只适用于溶液,不适用于其他分散系。
4、浊液、胶体、溶液的区别: 浊液、胶体、溶液的区别: 分散系
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 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 叫布朗运动。 动,叫布朗运动。 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 (1)胶体微粒自身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 (2)水分子(或其他分散剂粒子)也做无规则的 )水分子(或其他分散剂粒子) 热运动,它们从各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 热运动,它们从各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每一瞬间 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不同, 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不同,因此形成不停的 无秩序的运动。 无秩序的运动。
一、分散系
定义: 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 1、定义: 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 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另一种物质(即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另一种物质(即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分散剂: 3、分散剂:
演示实验
取一只烧杯, 20毫升 取一只烧杯,加20毫升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然后向沸水中滴加FeCl 然后向沸水中滴加FeCl3 饱和溶液1 2毫升, 饱和溶液1—2毫升,继 续煮沸, 续煮沸,待液体呈红褐色 停止加热, 停止加热,观察所得到 的液体。 的液体。并与另一烧杯 中的CuSO 溶液做比较。 中的CuSO4溶液做比较。 将上述两个烧杯分别置 于暗处, 于暗处,使一束光射向 两杯液体,从侧面观察。 两杯液体,从聚沉
第三章_高分子的溶液性质
高分子物理 第三章高分子的溶液性质
16
11
多媒体动画应用示例:溶解与溶胀
高分子物理 第三章高分子的溶液性质
17
(二)高聚物溶解过程的热力学解释
溶解过程是溶质和溶剂分子的混合过程,在恒温恒压下, 过程能自发进行的必要条件是混合自由能ΔGm<0,即:
Fm H m TSm 0
(3-1)
⑥高分子溶解过程比小分子缓慢的多。
高分子物理 第三章高分子的溶液性质 9
4.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高分子的溶解和溶胀 二、高分子稀溶液的热力学理论 三、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和相分离 四、高分子浓溶液的性质
高分子物理 第三章高分子的溶液性质
10
3.1 聚合物的溶解过程和溶剂选择 溶解
溶质分子通过分子扩散与溶剂分子均匀混合成为分子分散 的均相体系。
②高分子溶解—-沉淀是热力学可逆平衡;胶体则为变 相非平衡,不能用热力学平衡,只能用动力学方法进行研究。
③高分子溶液的行为与理想溶液的行为相比有很大偏离。 原因: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熵比小分子理想溶液混合熵大 很多。
高分子物理 第三章高分子的溶液性质
8
④高分子溶液的粘度比小分子纯溶液要大得多, 浓度 1%~2%的高分子溶液粘度比纯溶剂大0.25~0.5% 粘度 为纯溶剂的15~20倍。 例5%的NR+苯为冰冻状态 原因:高分子链虽然被大量溶剂包围,但运动仍有相当 大的内摩擦力。 ⑤溶液性质有在分子量依赖性,而高分子的分子量多分 散性,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
26
3. 广义酸碱作用原则(溶剂化原则)
溶剂化作用: 是指溶质和溶剂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于溶质分 子之间的作用力,以致使溶质分子彼此分离而 溶解于溶剂中。 一般来说,溶解度参数相近原则适用于判断非极性或 弱极性非晶态聚合物的溶解性,若溶剂与高分子之间有强 偶极作用或有生成氢键的情况则不适用。例如聚丙烯腈的 δ=31.4,二甲基甲酰胺的δ=24.7,按溶解度参数相近 原则二者似乎不相溶,但实际上聚丙烯腈在室温下就可溶 于二甲基甲酰胺,这是因为二者分子间生成强氢键的缘故。 这种情况下,要考虑广义酸碱作用原则。
第三章 高分子的溶液性质-用
非晶态极性高聚物:溶度参数和极性均相近;
如:PAN—强极性, 溶于极性分数在0.682~0.924的二甲基甲酰胺、 乙腈、二甲基亚砜、等溶剂中 而不溶于溶度参数相近但极性较弱的乙醇、甲醇、 苯酚、乙二醇等溶剂中
结晶性非极性高聚物:
最难、升温、溶度参数相近
溶解过程包括:
结晶部分的熔融;高分子与溶剂的混合。
786.7 9.35 100.1/1.19
(三) 溶剂选择原则
极性相似原则:
极性高聚物——极性溶剂 非极性高聚物——非极性溶剂 溶解度参数相近原则; 溶剂化(广义酸碱作用)原则:
不同聚合物如何选?
非晶态非极性高聚物:溶度参数相近的溶剂; 如:PS—弱极性,δ2=9.1 可溶于δ1=8.9~10.8的甲苯、苯、氯仿、苯胺、 顺式-二氯乙烯等极性不大的溶剂中 但不溶于极性较强的丙酮( δ1=10.0)中
熔融
纤维工业 中的纺丝
浓溶液 的工业 用途 橡、塑工 业中---增 塑剂 油漆,涂料, 胶粘剂的配 制
锦纶 涤纶
腈纶 氯纶 PVC+邻苯二甲酸二 辛酯 新型—聚氨酯
溶液
高分子浓、稀溶液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线。判定 一种高分子溶液属于稀溶液或浓溶液,应根据溶液 性质,而不是溶液浓度高低。
第一节 高聚物的溶解 溶解
(二) 高聚物溶解过程的热力学解释
溶解(混合)过程的自由能变化:
Gm Hm T Sm
T:溶解温度;ΔSm:混合熵; ΔHm:混合热焓。
Gm<0 混合过程能进行(溶解)
溶解过程中,分子排列趋于混乱,熵增(ΔSm>0)
ΔGm的正负取决于ΔHm的正负及大小。三种情况:
1) 若溶解时ΔHm<0,即系统放热,必有ΔGm<0, 则溶解能自动进行。极性高分子溶解在极性溶剂中。
溶液知识点简单总结高中
溶液知识点简单总结高中一、概念及基本性质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一种均匀的混合物,溶质一般是离子化合物或分子化合物,溶剂一般是水或有机溶剂。
基本性质包括: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单位质量的最大溶解量。
2.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达到一定量时,继续加入溶质不再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3. 饱和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与该温度下的最大溶解量的比值。
4. 溶液的浓度:包括摩尔浓度、质量浓度、体积分数、体积百分比等。
5. 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而分子化合物溶液则不能导电。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而言),但对于气体而言则相反。
2. 溶质的性质:如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通常随着离子的电荷大小而增加。
3.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越大,对极性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三、溶解过程溶解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对于离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一般为:AB(s)→A+(aq) + B-(aq)对于分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一般为:C12H22O11(s) + H2O(l) → C12H22O11(aq)溶解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可以用溶解度积的概念来描述:Ksp = [A+][B-]四、溶解热溶解是一个吸热或放热的过程,根据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可以分为:1. 吸热溶解:溶解过程吸收热量,此时溶解过程是一个端吸热的过程。
2. 放热溶解:溶解过程放出热量,此时溶解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五、溶液的稀释溶液的稀释指的是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得浓度变稀。
按照稀释定律,溶液的浓度与溶解质的物质量和稀释后的溶液体积之积保持不变。
六、溶液的制备制备溶液可以采取直接溶解法、稀释法、滤过法等方法。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安全。
七、饱和溶液的沉淀及判别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由于所饱和,因而可能会产生沉淀。
通过溶液中沉淀的颜色、形状、溶解度积等来判别溶质的种类。
第三章 高分子的溶液性质(1)
What is polymer solution? Why to study polymer solution? HOW to study polymer solution?
What is polymer solution?
高分子溶液
高聚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在溶液中所形成的均相混 合物。
HOW to study polymer solution?
聚合物的溶解 溶解热力学 溶剂的选择
基本要求
1. 掌握高分子溶液、溶度参数的基本概念,求 取高聚物溶度参数的实验方法和计算方法;
2. 不同的线型高聚物(结晶、非晶、极性、非 极性)的溶解特性和交联高聚物的溶胀;
3. 高分子稀溶液的Huggins参数、混合热、混 合熵、混合自由能和化学位表达式。
问答题:
高分子溶液的特征是什么? 把它与胶体溶液或低分子真溶液 作一比较,如何证明它是一种真 溶液.
答案
从下表的比较项目中,可看出它们的不同以及高分子溶液的特征:
比较项目
高分子溶液 胶体溶液 真溶液
分散质点的尺寸 大分子
胶 团 低分子
10-9~10-7m 10-9~10-7m <10-10m
第一节 概述
一、高分子溶液
1.高分子溶液:高聚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在溶液中所 形成的均相混合物。
举例:PVC溶于THF 氯丁橡胶CR溶于乙苯
天然橡胶NR 溶于甲苯
2.浓溶液与稀溶液
高分子溶液性质随浓度不同有很大变化,据此将高 分子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稀溶液:一般认为高分子溶液的浓度在5%以下者 称为稀溶液。
②溶解度反比于分子量,分子量增加, 溶解度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分散系按分散相状态的不同又分为悬浊液(固体分散在 液体中——如泥浆)和乳浊液(液体分散在液体中——如 牛奶)。 1.悬浊液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粗分 散系叫做悬浊液。如泥浆水、临床上用于皮肤杀菌用的硫 磺合剂和氧化锌搽剂就属于悬浊液。 2.乳浊液 液体以微小的珠滴分散在与之不相容的另一种 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系叫做乳浊液。如分散着液体脂肪 珠滴的牛奶、医药上用的松节油搽剂等属于乳浊液。乳浊 液在医药上又叫乳剂,乳剂一般都不稳定。要使乳剂保持 稳定,必须加入能使乳剂保持稳定的叫做乳化剂的物质。 乳化剂的作用是在分散相的液体小珠滴上形成一层乳化剂 薄膜,使小珠滴之间不能相互聚集,从而保持相对稳定。 常见的乳化剂有肥皂、合成洗涤剂以及人体内的胆汁酸盐 等。乳化剂能使乳剂稳定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乳化作用 对脂肪在人体的消化和吸收都有着重要意义。
可逆反应的特点是: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开始时,容器中只有反应物,此时 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 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的速率也逐渐减小;同时生成物 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的速率也逐渐增大。当反应进行 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在单位 时间内反应物减少的分子数,恰好等于逆反应生成的生成 物分子数。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而且各自浓度不再随 时间改变。 如上所述,一定条件下,在可逆反应中,正向反应速率等 于逆向反应速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在随时间改变 的状态,成为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主要特征是: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在平衡状态下,可逆反应仍 在进行,但正逆向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 各自保持恒定,不再随时间改变。 化学平衡状态是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的最大程度即限 度。 化学平衡时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平衡,随着条件的 改变,化学平衡会被破坏而发生移动。
第三章 溶液的基本性质
许昌卫生学校
郑学锋
【学习要点】: 1· 分散系的划分标准,各种分散系的性质和 医学应用。 2·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3· 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强弱电解质、电离 平衡、同离子效应。 4· 溶液的酸碱性和[H+]的关系,溶液的PH 值和酸碱指示剂。 5· 缓冲溶液的组成、作用和它的医学应用。
已解离的电解质分子数 100 % 电解质分子总数
2.影响电离度的因素 电离度的大小不仅和弱电解质的本性有关,还和 溶液的浓度、温度有关。 同一弱电解质在一定范围内,溶液越稀,电离度 越大。这是因为浓度越小,单位体积里弱电解质 的粒子(分子或离子)数越少,离子重新结合成 分子的机会越少,因而电离度增大。 同一弱电解质,温度越高,电离度越大。这是因 为电离过程需要吸热,升高温度可以促进电离进 行。 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大小与温度浓度有关,所 以在表示电离度时,必须指明溶液的温度和浓度, 当温度、浓度一定时电离度为一常数,可用来衡 量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第一节 分散系及其性质
一、分散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细小颗粒分散在另一种 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叫做分散体系,简称 分散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为分散相或分 散质,容纳分散相的物质叫做分散介质或 分散剂。 根据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散系可以分为 以下三种,
(一)分子或离子分散系——真溶液 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称为 分子或离子分散系,也称真溶液或溶液, 在溶液中分散相粒子以单个的分子或离子 形式均匀分散在分散介质中(一般分子或 离子的直径小于1nm),在分散相和分散 介质之间没有界面,因此这种分散系是高 度分散的均匀体系,其主要特征是均匀、 透明、稳定性很高,分散相粒子能透过滤 纸和半透膜(一种具有选择通透性的特制 膜)。
三、电离平衡和电离度 (一)电离平衡和电离平衡常数 1.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跟可逆的化学反应一样,以醋酸为例: CH3COOH H+ +CH3COOˉ 开始电离时,主要是醋酸分子的电离,正过程(电离)速 度较大,随着醋酸分子的电离,溶液里离子浓度不断增大, 因而正过程速度逐渐减慢,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逆过程逐渐 加快。当正过程和逆过程的速度相等时,溶液里的醋酸分 子、氢离子和醋酸根电离成 离子的速度和离子重新结合成电解质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的 状态称为电离平衡。
(1) 电离常数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K值越大,电解 质的导电能力越强。 (2) 同类型的弱酸、弱碱.可用Ka 、Kb值比较它们的酸 碱性的强弱。 (3) 电离常数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电离常数增大。但 与浓度无关。
(二)电离度 不同的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是 不同的。有的电离程度大,有的电离程度 小。为了定量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可用电离度来表示。 1.电离度 电离度是当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 衡时,溶液中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电 解质分子总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 的百分数。电离度通常用符号α来表示, 计算公式:
(三)粗分散系——悬浊液和乳浊液 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称为 粗分散系。这类分散系的分散相粒子是大 量分子的集聚体,比胶体粒子更粗大,因 此,在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界 面,属于不均匀体系。因其粒子较大用肉 眼或普通显微镜即可观察到分散相的颗粒。 由于其颗粒较大,能阻止光线通过,因而 外观上是浑浊的,不透明的。另外,因分 散相颗粒大,不能透过滤纸或半透膜。同 时易受重力影响而自动沉降,因此不稳定。
(二) 胶体分散系——胶体溶液 分散相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体系称为 胶体分散系,简称为胶体溶液。在胶体溶液中, 分散相是由单个高分子或由多个小分子聚集而成, 高分子或小分子聚集体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粒子直径较大,因此在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有 界面,胶体分散系的特征是不均匀、外观透明、 相对稳定,分散相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 透膜。 例如将FeCl3加到沸腾的水中,FeCl3水解 生成成千上万个Fe(OH)3可聚集成1~100nm胶粒, 形成胶体溶液。
2.电离平衡常数 电离平衡常数:对于一元弱酸或一元弱碱, 电离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和溶液中 未电离分子的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 个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弱酸的电离常数用Ka表示,弱碱的电离常数用Kb表示。 例如一元弱酸醋酸或一元弱碱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计算公 式如下:
4.溶胶的稳定性 胶体分散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胶粒不容易 由小颗粒结合成大颗粒,因而不会因重力 的作用而沉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决定 溶胶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胶粒表面带 有电荷和胶粒外表面的水化膜或溶剂化膜 的保护作用。同种胶体粒子在相同的环境 中所带的电荷是相同的,同种电荷互相排 拆因而使胶粒不易聚集,稳定性增强。
(一)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的电离是不可逆的,其电离方程式用 “=”或“→”表示。 HCl =H+ + Clˉ 或 H+ + Clˉ→ H+Clˉ NaOH = Na+ + OHˉ 或 NaOH → Na+ + OHˉ NaCl= Na+ + Clˉ 或 NaCl → Na+ + Clˉ 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都是强电解质。例如 HCl、KOH、NaOH、HNO3、HClO4、H2SO4、 Ba(OH)2以及NaCl、KCl、MgCl2、Na2SO4等。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有相同离子的强 电解质时,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减小,这种现象叫做同离 子效应。
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
一、水的电离和离子积常数
经过精密仪器的科学测定,发现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水 在电离时把质子从一个水分子转移给另一个水分子,形成 H3O+和OHˉ。 H 2 O + H2 O H3O+ + OH- 在一定温度下,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存在如下关系式:
四、同离子效应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一种有与弱电解质相同离子的强电 解质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会受到影响而改变其电离度。 例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钠时,由于NaAc 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使溶液中Ac-离子浓 度大大增加,使HAc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从而降低了 HAc分子的电离度,结果使溶液的酸性减弱。 HAc = H+ + Ac- NH3 + H2O = NH4+ + OH - NaAc → Na+ + Ac- NH4Cl → NH4+ + Cl- 同理,在氨的水溶液中加入NH4Cl时,溶液中NH4+离 子浓度相应增加,使电离平衡向左移动,降低了氨的电离 度,结果使溶液的碱性减弱。
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
一、化学平衡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一)化学平衡的概念 1.不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的 单向反应。 2.可逆反应 :在同一反映条件下能同时向两个相反方 向进行的双向反应。 可逆反应方程式中常用“ ”代替“=”来表示反应的 可逆性。 例如:在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和氧气的反应: O2+3Hb(血红蛋白) HbO2(氧合血红蛋白) 在可逆反应中,通常把从左到右进行的反应称为正反应, 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为逆反应。
5、溶胶的聚沉 溶胶的聚沉是指溶胶粒子由小颗粒结合成大颗粒,最后从 介质中沉淀析出,这种现象叫聚沉。促使溶胶聚沉的因素 有①加入少量电解质。溶胶对电解质的影响非常敏感,这 是由于电解质中反离子的加入中和了胶粒表面所吸附的电 荷,胶粒变成电中性,同时水化膜也随之消失,这样胶粒 就能迅速凝集而聚沉。例如,在氢氧化铁中加入少量 K2SO4溶液,溶胶内立即发生聚沉作用,析出氢氧化铁 沉淀。实验表明不同的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能力是不同 的。可以使溶胶聚沉的电解质的有效部分是与胶粒带有相 反电荷的离子,这些离子称为反离子。反离子的价数越高, 聚沉能力也越大。②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有相反电荷 的不同溶胶,可以相互聚沉。例如,将带有正电荷的氢氧 化铁溶胶和带负电荷的As2S3溶胶混合,可以相互聚沉。 明矾的净水作用,是利用明矾的水解生成Al(OH)3正溶胶, 而与带负电荷的胶体污物发生相互聚沉。③升高温度:温 度对溶胶的稳定性影响不大。温度升高时,由于溶胶的布 朗运动增强,溶胶粒子之间的碰撞加剧,使溶胶的稳定性 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