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实习Landsat影像数据下载导入目视解译与分析

合集下载

遥感影像实习报告

遥感影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遥感影像处理与应用一、实习目的本次遥感影像实习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遥感影像的基本处理方法,提高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能力,并为实际应用遥感影像提供技术支持。

实习内容包括遥感影像的预处理、裁剪、解译、分类和专题图制作等。

二、实习内容(一)遥感影像预处理1. 辐射校正:在ENVI软件中,对下载的原始遥感影像进行传感器校正、大气校正、太阳高度及地形校正等辐射校正处理,使遥感影像的辐射特性更加真实反映地物实际情况。

2. 几何校正:根据实习所用的遥感影像坐标系,选取相应的控制点,利用ENVI软件进行几何校正,纠正图像坐标系变形,提高遥感影像的地理精度。

(二)遥感影像裁剪利用ENVI软件的感兴趣区域(ROI)功能,选取实习区域范围,将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进行裁剪,去除无关区域,提高后续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三)遥感影像解译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2007》标准,对实习区域内的遥感影像地物进行初步目视解译,划分地物类别,为后续分类和专题图制作奠定基础。

(四)遥感影像分类1. 选择合适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利用ENVI软件的面向对象分类模块,对实习区域内的遥感影像进行分类。

2. 针对不同地物类别,设置规则集参数,进行分类处理,得到实习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五)遥感影像专题图制作根据分类结果,利用ENVI软件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赋予不同的颜色,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专题图,直观展示实习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

三、实习成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成功完成了遥感影像的预处理、裁剪、解译、分类和专题图制作等任务。

分类结果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实习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为后续遥感影像在土地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ENVI软件进行遥感影像处理,掌握了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高了对遥感影像的分析和解译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遥感影像处理和分析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数据质量、分类精度等。

遥感影像数据实习报告

遥感影像数据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数据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本次实习课程以遥感影像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流程,掌握遥感影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习目的1. 熟悉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流程;2. 掌握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如ENVI、ArcGIS等)的使用方法;3. 学会遥感影像数据的预处理、增强、分类等基本操作;4.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三、实习内容1. 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是遥感影像处理的基础,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

(1)辐射校正: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消除传感器噪声、大气辐射等因素对影像的影响,提高影像质量。

(2)几何校正: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消除由于传感器倾斜、地球曲率等因素引起的几何畸变,使影像与实际地理坐标相对应。

(3)大气校正: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消除大气对遥感影像的影响,提高影像的清晰度。

2. 遥感影像数据增强遥感影像数据增强是提高遥感影像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对比度增强、锐化、滤波等。

(1)对比度增强: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度增强,使影像中地物特征更加明显,便于后续处理。

(2)锐化: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锐化处理,使影像中的地物边缘更加清晰,提高影像的视觉效果。

(3)滤波: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滤波处理,消除影像中的噪声,提高影像质量。

3. 遥感影像数据分类遥感影像数据分类是将遥感影像中的地物进行分类,提取所需信息的过程。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

(1)监督分类:根据已知的地物特征,建立分类模型,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

(2)非监督分类:根据遥感影像自身特征,自动将遥感影像进行分类。

四、实习步骤1. 收集遥感影像数据:从遥感影像数据库中下载或获取所需的遥感影像数据。

遥感数据的下载及目视解译步骤

遥感数据的下载及目视解译步骤

ENVI 4.7应用实验报告城环11级地信王悦2011013144一.Landsat遥感数据的获取:1.查找并选中我的家乡赤峰市以及隶属于它的旗县所在区域(大致位于TM数据第122轨,30区),并勾选为TM数据:2. 选择要下载的数据及数据的producer:3. 开始下载:4. 下载完成。

二.数据的显示:1. 启动ENVI4.7:单击“File”选项——>选择“open image file”,选择以下载的数据并选中:2. 首先,进行灰度图象显示:选中波段,并选择“Gray Scale”选项——>单击“load band”——>单击“No display”,选择“New display”:3. 然后,进行彩色图像显示:选择“RGB Color ”,然后分别单击3,2,1波段,将其分别赋给“R”,“G”,“B”进行真彩色图像显示:4. 像元定位与数值显示:选择“window”——>“Cursor Location/Value”随着十字在任一界面移动,都将显示像元的具体位置信息:三.建立感兴趣区(ROIs):1. 定义感兴趣区:两种方式:(1)在Envi主菜单中选择“Basic tools”——>“Region of interest”——>ROI Tool;(2)主图像窗口选择“Overlay”——>“Region of interest或Tools”——>“Region of interest”——>“ROI Tool”。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可选择在哪一窗口中定义感兴趣区(该处选为Image),可单击“New Region”定义新的感兴趣区:2. 对感兴趣区进行操作:(1)转到:单击感兴趣区名称,点击“Goto”;(2)统计:单击感兴趣区名称,点击“Stats”,可查看每个波段的波段号,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标准差等。

(3)感兴趣区类型:默认为多边形,但可通过“ROI_Type”进行更改。

遥感原理实验报告3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原理实验报告3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专业:地理信息科学学号:姓名:指导老师:1、实验目的(1)学习航空像片判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航空像片判读中判读标志的建立方法;解译判读各土地覆盖类型在彩红外航片上的影响特征;(2)认识和了解热红外影像对地物的表现;(3)认识和掌握TM图像各波段的光谱效应;学习和掌握陆地卫星遥感图像的判读方法。

2、实验材料ArcGIS10.2、ENVI5.13、实验内容与过程3.1航空像片的判读说明:与黑白像片相比。

真彩色像片基本反映了地物的天然色彩,地物类型之间的细微差异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表现出来,彩色像片上的丰富色彩提供了比可见光黑白像片更多的信息。

由于受到大气散射与吸收的影响,在航空摄影高度相同的条件下,彩色摄影信息损失量远大于红外摄影,因此航空遥感中广泛使用彩色红外摄影。

由于绿色植物在近红外波段具有很强的反射特性,在彩色红外像片上呈红色,使彩红外航片比普通彩色航片在植被的判读和识别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也使其在识别伪装方面有突出的功用。

判读彩色红外像片,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认真了解彩红外摄影感光材料的特性和成像原理;熟悉各种地物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光谱特性;建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与像片假彩色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建立彩红外像片与其他判读标志;遵循遥感解译步骤与方法对彩红外像片进行解译。

在解译时应注意:在彩红外像片上,植物的叶子因反射红外线而呈现为红色。

但不同植被类型或处于不同生长阶段,受不同环境影响的植物,其光谱特性不同,因而在彩红外相片上,红色的深浅程度不同。

如正常生长的针叶林,颜色为红色到品红色,枯萎的植被则呈现暗红色,即将枯死的制备则呈现青色。

根据以上表格和所给遥感影像可得实习区判读表格如下:3.2热红外图像判读(1)光盘中“实习图像”子目录下共有三组热红外图像:热红外11、热红外12、热红外13位第一组,这是反映工业热流的热红外影像,影像说明如表所示。

遥感影像数据实习报告

遥感影像数据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遥感影像数据处理与分析一、实习目的本次遥感影像数据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应用方法,提高对遥感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信息提取和分类,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遥感影像的分析和应用。

二、实习内容(一)遥感影像预处理本次实习所使用的遥感影像数据为Landsat 8卫星影像,首先需要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地理校正等。

预处理的目的是消除遥感影像中由于大气、传感器等非目标因素引起的影响,提高影像的可用性和分析精度。

(二)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在预处理的基础上,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信息提取,包括水体、植被、建筑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提取。

信息提取的方法包括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和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分类方法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进行实习任务的需求。

(三)遥感影像分类与分析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是为了将影像中的不同地物类型进行区分,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分类的方法包括监督分类、无监督分类和混合像元分解等。

在分类的基础上,可以对不同地物类型的分布、变化等进行分析,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四)遥感影像应用在遥感影像分类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遥感影像的应用,例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

通过实际应用,可以进一步理解遥感影像数据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三、实习步骤与方法(一)遥感影像预处理1. 辐射定标:将遥感影像的数字量化值(DN)转换为反射率或辐射率。

2. 大气校正:消除大气对遥感影像的影响,提高地物反射率的准确性。

3. 地理校正:纠正遥感影像的几何变形,使影像坐标与实际地理坐标对应。

(二)遥感影像信息提取1. 基于像元的分类:通过设置不同的阈值,将遥感影像中的像素分为不同的类别。

2. 基于对象的分类:利用遥感影像分割技术,将影像中的不同地物分为对象,并进行分类。

(三)遥感影像分类与分析1. 监督分类:利用已知类别的样本数据,训练分类器,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

卫星遥感技术的数据处理与解译教程

卫星遥感技术的数据处理与解译教程

卫星遥感技术的数据处理与解译教程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随着遥感卫星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已成为地学研究和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向您介绍卫星遥感技术的数据处理与解译方法,帮助您快速掌握基本操作和技巧。

一、遥感数据处理的步骤1. 数据获取与选择首先,我们需要获取适合研究的遥感数据。

常见的卫星遥感数据包括Landsat、Sentinel、MODIS等系列数据。

根据具体研究需求,可以选择不同波段、分辨率和时间段的数据。

2. 数据预处理在使用遥感数据进行研究之前,我们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影像增强为了提取地物信息和进行可视化分析,我们可以对遥感影像进行增强处理。

常见的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滤波和波段合成等。

4. 分类与分类精度评价遥感数据的分类是指将影像中的像素分配到不同的地物类别中。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

分类的结果需要进行分类精度评价,以验证分类准确性和可信度。

5. 特定应用的数据解译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我们可以通过遥感数据解译获取所需的地物信息。

例如,利用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可以提取植被分布信息,利用NDWI(归一化水体指数)可以提取水体分布信息。

6. 数据分析与建模在获取地物信息之后,我们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以深入研究地球表面的动态变化和环境响应。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变化检测、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模型构建等。

二、常用的遥感数据处理软件1. ENVI(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ENVI是一款功能强大的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具有丰富的图像增强、数据分类和解译功能。

通过ENVI,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ArcGIS(Ar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ArcGIS是一款广泛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同样提供了丰富的遥感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

遥感影像实习报告

遥感影像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我们对遥感影像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遥感影像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了解遥感影像的基本原理,掌握遥感影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对遥感影像进行初步的解译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1. 遥感影像基础知识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遥感影像的基本原理,包括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等环节。

了解了遥感影像的成像原理、成像模型、传感器类型等基本概念。

2. 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ENVI软件的使用。

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以下操作:(1)数据导入与导出:学会了如何将遥感影像数据导入ENVI软件,以及如何导出处理后的影像数据。

(2)图像预处理:学会了如何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预处理操作。

(3)图像增强:学会了如何对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度增强、亮度增强、锐化等增强操作。

(4)图像分类:学会了如何对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以及如何提取地物信息。

3. 遥感影像解译与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实习区域进行了遥感影像解译与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1)地物识别: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识别实习区域内的主要地物类型,如水体、植被、建筑等。

(2)变化检测: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分析实习区域内的地物变化情况。

(3)专题图制作: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制作实习区域的专题图,如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覆盖度图等。

三、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遥感影像处理软件ENVI的基本操作,能够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增强、分类等操作。

2. 提高了遥感影像解译与分析能力,能够对实习区域内的地物进行识别和变化检测。

3. 了解了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实习体会本次遥感影像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遥感影像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知识,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遥感目视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目视解译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遥感目视解译实习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遥感目视解译实习的目的是让我们掌握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我们对遥感影像的判读和分析能力。

实习任务是对给定的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识别不同地物类别,并对其进行属性编码和符号表示。

二、实习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学习了遥感影像的基本知识,包括遥感影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我们还学习了目视解译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解译标志的识别和应用。

此外,我们还熟悉了相关软件的使用,如ENVI和MapGIS。

三、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接收到了一组遥感影像,影像分辨率为250米。

我们首先对影像进行了预处理,包括假彩色合成和增强处理,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

然后,我们根据先验知识和影像特征,开始进行目视解译。

我们首先观察影像的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等特征,以识别不同的地物类别。

我们发现,影像中的地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水体、植被、建筑物、道路、田野等。

我们根据这些地物类别,对其进行了属性编码和符号表示。

在解译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某些地物的边界模糊,难以准确识别。

此外,某些地物的光谱特征相似,难以区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增加了解译标志的识别和应用,例如根据地物的形状、纹理和阴影等特征进行判断;二是参考了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如地形图和土地利用图等,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

四、实习成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目视解译,我们完成了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工作。

我们通过对解译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影像中的水体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湖泊地区,其边界清晰,色调较暗。

2. 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公园地区,其色调绿色,纹理丰富。

3. 建筑物主要分布在城市和乡村地区,其边界明显,色调和纹理独特。

4. 道路主要分布在城市和乡村地区,其边界清晰,色调较亮。

5. 田野主要分布在乡村地区,其色调较浅,纹理较少。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遥感影像分析能力,还对地表物体的分布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遥感导论实习报告

遥感导论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遥感技术,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遥感导论实习。

本次实习主要在遥感实验室进行,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遥感数据处理、图像分析和应用等方面的技能。

二、实习内容1. 遥感数据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遥感数据的获取、预处理和格式转换等基本操作。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使用ENVI软件进行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等。

2. 遥感图像分析遥感图像分析是遥感导论实习的重点内容。

我学习了遥感图像的增强、分类、提取和变化检测等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使用ENVI软件进行遥感图像的增强、分类和变化检测等操作。

3. 遥感应用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并尝试将这些应用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4. 遥感实验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在实习过程中进行了多个遥感实验。

例如,利用遥感数据对农作物长势进行监测、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覆盖分类等。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遥感导论的相关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

2.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遥感数据处理、图像分析和应用等方面的技能。

这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拓宽视野通过实习,我了解了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习总结本次遥感导论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拓宽了视野。

我相信,通过本次实习,我将在遥感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实习期间的部分成果:1. 完成遥感数据处理实验报告一份;2. 完成遥感图像分析实验报告一份;3. 完成遥感应用案例分析报告一份;4. 完成遥感实验报告一份。

遥感专题讲座(二)——影像信息提取(一、目视解译)

遥感专题讲座(二)——影像信息提取(一、目视解译)

影像信息提取——目视解译遥感影像通过亮度值或像元值的高低差异(反映地物的光谱信息)及空间变化(反映地物的空间信息)来表示不同地物的差异,这是区分不同影像地物的物理基础。

目前影像都是基于数字,影像信息的提取方法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如图1所示,目前这四类方法共存。

图1 影像信息提取发展阶段这一专题讲解的是人工解译,也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一种影像提取方法,如土地调查、地质调查等。

这类方法非常灵活,但需要一定的经验,特别是像地质解译等,对业务专业要求比较多。

本专题分以下内容:∙∙●遥感图像解译基本概念∙∙●遥感图像解译预处理∙∙●解译标志的建立∙∙●解译关键问题遥感图像解译人们对地表物体的有关领域,如土地利用存在一种先验知识,在遥感图像寻找对应关系。

然后,根据遥感图像的影像特征推论地表物体的属性。

这一过程就称之为遥感图像的解译,也叫遥感图像的判读。

解译的任务就是从图像上认识,辨别影像与地物的对应关系、判断、归类、地物目标,并用轮廓线圈定它们和赋予属性代码,或用符号、颜色表示属性。

进行图像解译时,把图像中目标物的大小、形状、阴影、颜色、纹理、图案,位置及周围的系统称之为解译的八要素。

(1)大小:拿到图像时必须根据判读目的选定需要的比例尺。

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可以预先知道图像上多少毫米的物,在实际距离中为多少米。

(2)形状:由于目标物不同,在图像中会呈现出特殊的形状。

用于图像判读的图像通常是垂直拍摄的,所以必须记住目标的成像方式。

因为即使同样为树木,针叶林的树冠呈现为圆形,而阔叶树则形状不同,从而可以识别出二者。

此外,飞机场,港口设施、工厂等都可以通过它们的形状判读出其功能。

(3)阴影:由于判读存在于山脉等阴影中的树木及建筑时,阴影的存在会给判读者造成麻烦,信往往会使目标丢失。

但另一方面,在单像片判读时,利用阴影可以了解铁塔及桥、高层建筑物等的高度及结构。

(4)颜色:黑白像片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与影像解译技巧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与影像解译技巧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与影像解译技巧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它以其高效、准确的特点,成为许多领域进行遥感影像解译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分享一些影像解译的技巧和经验。

一、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1. 数据导入与处理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通常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如Landsat、MODIS等。

用户可以通过导入功能将想要处理的遥感影像数据导入软件中。

导入后,可以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

这些步骤可以提高影像质量,并为后续的解译工作做好准备。

2. 遥感数据的可视化在导入和预处理完成后,可以对遥感数据进行可视化。

软件通常提供多种图像显示方式,如伪彩色合成图、真彩色合成图、灰度图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显示方式,以更好地观察和解译影像信息。

3. 影像解译遥感影像解译是利用图像特征和地物光谱信息,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和识别的过程。

常见的影像解译方法包括目视解译、目标自动识别等。

用户可以利用软件提供的工具和算法,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

在解译过程中,可以结合地理标志、空间位置信息等,提高解译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 数据分析与结果输出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还提供了一系列数据分析和结果输出的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功能,对解译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空间分布分析等。

同时,软件还支持将数据输出为各种格式的文件,如矢量文件、栅格文件等,方便用户进行后续的专题制图、建模等应用。

二、影像解译技巧1. 光谱特征的分析光谱特征是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

不同地物在遥感影像上呈现出不同的光谱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特征,可以对地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因此,在进行影像解译前,应首先了解各种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光谱特征,并选择合适的波段组合进行解译。

2. 空间信息的利用遥感影像中不仅包含光谱信息,还包含丰富的空间信息。

通过利用影像中地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

遥感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解译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获取地表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水平,培养具有遥感解译能力的专业人才,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组织了一次遥感解译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了解遥感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遥感技术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熟悉遥感影像的基本特征,掌握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 提高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实习内容1. 遥感影像基本特征学习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遥感影像的几何特征、辐射特征和光谱特征。

通过对不同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遥感影像的基本特征。

2. 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学习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统计分析解译、机器学习解译等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技巧。

3. 遥感影像解译实践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选取了实习区域,进行了遥感影像解译实践。

实习内容包括:(1)选取遥感影像:根据实习目的和区域特点,选取合适的遥感影像。

(2)预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增强处理等预处理操作。

(3)目视解译:通过目视观察,识别遥感影像中的地物信息。

(4)统计分析解译: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提取等操作。

(5)机器学习解译: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提取等操作。

4. 实习报告撰写实习结束后,学生需根据实习内容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遥感解译实习,学生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遥感影像的基本特征和解译方法。

2. 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了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4. 撰写了高质量的实习报告,展现了学生的实习成果。

遥感实习一-遥感数据下载说明

遥感实习一-遥感数据下载说明

遥感数据下载实习报告专业:11地信姓名:刘振斌学号:2011083034遥感数据下载实习报告一、L andsat数据下载过程及说明1.进入网页/index.jsp或直接搜索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进入网站主页。

为数据下载及数据处理方面,首次进入该网站应自己申请一个用户帐号(此过程不在演示)。

2.在数据检索下拉菜单中选取LANDSAT数据检索,单击并进入数据检索窗口:3.在LANDSAT数据检索界面中提供两种数据检索方式:一是地图检索,二是文字检索。

文字检索较为简单不再解释,主要介绍地图检索。

地图检索使用方便。

用户可通过鼠标放大或缩小地图,单击地图并拖动地图可实现地图的移动。

在检索好地理大体方位后,在地图左上角有个小插件,点击插件第三个(从左向右)在图上框出检索地图;4.地图选好后,在页面下方选择资源卫星的类别以及云量大小,单击查询以开始查询遥感数据:5.数据查询结果如下:在操作按钮后有个下拉键,单击打开后有对数据的相关操作,包括查看数据信息资料、下载数据等。

非andsat7(2003-)的数据可直接点击下载数据进行数据下载。

说明:如果选用landsat7(2003-)的数据,则在该菜单栏中都会有ETM修复选项(具体原因不在说明,若想了解请点击网址/landsat/files/gap.jsp)。

下面几步将介绍该功能使用方法:6.单击ETM修复功能后,将会进入如下图所示界面。

在该界面,用户需要选择修复参数及不同时相遥感数据,选好后记得点击提交按钮已提交数据:7.数据提交成功后会出现以下提示(见下图):8.进入用户空间,在模型计算子菜单下单击条带修复,此时会出现数据处理状态信息,如果数据状态尚在处理中,则用户需等待几分钟:9.数据处理完后下载按钮由灰变红,单击即可下载数据。

遥感监测实习报告

遥感监测实习报告

遥感监测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遥感监测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遥感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的基本技能,提高对遥感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遥感影像预处理、遥感影像解译、遥感数据统计分析以及遥感监测应用。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遥感影像预处理本次实习所使用的遥感数据为Landsat 8卫星影像。

首先,我们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了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辐射校正主要进行了传感器校正、大气校正、太阳高度及地形校正。

几何校正是指纠正由系统或非系统因素引起的图像几何变形。

我们将实习所用到的遥感图像坐标系确定为UTMWGS84坐标系。

2. 遥感影像解译根据实习任务,我们对预处理过的遥感影像进行了解译。

解译过程中,我们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2007》标准,对遥感影像地物进行了初步目视解译、划分,从而建立外业目视解译标志表。

同时,我们还对遥感影像的室内解译进行了小斑区划和数据库建立。

3. 遥感数据统计分析为了解实习区域内不同地物的分布情况,我们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通过计算各类地物的面积比例,分析了实习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

统计结果显示,实习区域内主要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其中耕地面积占比最大。

4. 遥感监测应用基于遥感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我们针对实习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制作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专题图。

此外,我们还根据遥感影像图,分析了实习区域内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为当地政府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遥感监测实习,我们掌握了遥感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四、不足与改进虽然本次实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实习过程中对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学习遥感相关软件和算法。

遥感的实习报告

遥感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在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遥感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于2023年在某遥感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遥感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初期,我学习了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图像处理、遥感数据获取等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遥感数据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校正、增强等数据处理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常用算法。

3. 遥感应用实践:在实习中期,我参与了多个遥感应用项目,包括农业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

在这些项目中,我负责数据采集、图像处理、结果分析等工作。

4. 遥感软件操作:实习期间,我学习了ENVI、ArcGIS等遥感软件的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提高了自己的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 提高了遥感理论知识水平:通过学习遥感基础知识,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掌握了遥感数据处理技能: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常用算法,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提升了遥感应用能力:通过参与多个遥感应用项目,我学会了如何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多个项目,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体会1. 遥感技术的重要性: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了解和掌握遥感技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

3. 团队协作精神: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团队协作精神至关重要。

遥感影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影像解译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遥感影像解译实习是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让我们了解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我们对遥感影像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

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对不同类型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包括光学遥感影像和雷达遥感影像,以及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物分类和变化监测。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学习了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影像处理、特征提取、分类算法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遥感影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软件,如ENVI、ArcGIS等。

2. 实习过程(1)光学遥感影像解译我们首先选择了两景光学遥感影像,一景为SPOT5影像,另一景为TM影像。

我们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种影像在色彩、纹理和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接着,我们利用ENVI软件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影像增强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对影像进行地物分类,得到了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

最后,我们对分类结果进行准确性评价,发现SPOT5影像的分类精度高于TM影像。

(2)雷达遥感影像解译我们选择了两景雷达遥感影像,一景为TerraSAR-X影像,另一景为RadarSat-2影像。

雷达遥感影像在光照条件和天气条件下具有优势,可以获取地物的几何结构和纹理信息。

我们首先对雷达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滤波和影像增强等。

然后,我们采用谱分析方法提取影像的纹理信息,并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影像进行地物分类。

最后,我们对分类结果进行准确性评价,发现雷达遥感影像在地物分类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

(3)遥感影像变化监测我们选择了两景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一景为2015年的Landsat8影像,另一景为2020年的Landsat8影像。

我们首先对两景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影像增强等。

然后,我们采用变化检测算法对两景影像进行变化分析,得到了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

遥感目视解译实验报告

遥感目视解译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视解译作为遥感影像解译的一种基本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从遥感影像中提取有用信息,为后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步骤和技巧;3. 培养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识别和判断能力;4. 提高遥感影像解译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

三、实验材料1. 遥感影像数据:选择合适的遥感影像数据,如Landsat、Sentinel-2等;2. 地图制作软件:如ArcGIS、ENVI等;3. 实地调查数据:如地形图、地质图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1)收集遥感影像数据,选择合适的影像时相;(2)下载相关地形图、地质图等实地调查数据;(3)熟悉遥感影像的成像原理和影像特征。

2. 建立解译标志:(1)分析遥感影像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2)根据实地调查数据,确定地物类型和特征;(3)总结不同地物的解译标志。

3. 室内解译:(1)利用地图制作软件,打开遥感影像数据;(2)根据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3)记录解译结果,如地物类型、面积等。

4. 野外验证:(1)根据室内解译结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实地调查;(2)对比实地调查数据和解译结果,分析误差原因;(3)调整解译参数,提高解译精度。

5. 成图总结与编写报告:(1)根据解译结果,制作专题地图;(2)总结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3)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成功识别出遥感影像中的地物类型,如水田、旱地、林地等;(2)计算了不同地物的面积,为后续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3)通过野外验证,提高了解译精度。

2. 实验分析:(1)遥感影像目视解译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如地理学、遥感学等;(2)解译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提高解译精度;(3)实验结果表明,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是一种有效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一)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一)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一)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介绍和分析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过程和结果。

通过目视解译,我们能够获取遥感影像中的地物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2. 实验目的•理解遥感影像的基本概念和解译方法;•学习使用目视解译技术获取地物信息;•掌握常用的目视解译符号和标记。

3. 实验步骤1.选择适当的遥感影像数据集,并导入到图像处理软件中。

2.调整图像的显示参数,使得地物轮廓和颜色能够清晰可见。

3.根据实验需求,选择相应的目视解译符号和标记,如线状地物、点状地物、面状地物等。

4.在图像上进行目视解译,将观测到的地物信息用符号和标记进行标注。

5.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目视解译验证和纠正,保证解译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目视解译实验,我们成功地获取了遥感影像中的地物信息,并进行了相应的符号和标记标注。

经过验证和纠正,得到了准确的解译结果。

5. 实验收获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方法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处理遥感影像数据和调整图像显示参数,掌握了常用的目视解译符号和标记。

同时,我也意识到目视解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的重要性。

6. 参考文献•Smith, J., & Brown, A. (2018).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for Earth Observation. John Wiley & Sons.注:本报告仅为示例,实际报告中需根据实验内容进行相应修改。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介绍和分析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过程和结果。

通过目视解译,我们能够获取遥感影像中的地物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2. 实验目的•理解遥感影像的基本概念和解译方法;•学习使用目视解译技术获取地物信息;•掌握常用的目视解译符号和标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5——landsat5号卫星;130——条带号;42——行编号;20011320——获取日期;BKT——接站代码;00——产品级别;
1.打开ENVI软件,选择ENVI 5.0 Classic。

2.把下载影像的1、2、3、4、5、6、7波段进行加载,以多波段组合方式将原始的GeoTIFF格式的LandsatTM/ETM+数据转换为ENVI标准格式。

步骤:
选择basic tool> layer stacking,弹出Layer Stacking Parameters对话框,点击Import File按钮,将出现Layer Stacking Input File对话框。

点击open加载1~7波段文件。

单击Reorder将1~7波段按顺序排列,上下拖动即可,选择影像输出路径后点OK。

3、利用ENVI的显示窗口(Display)打开影像,分别选取
4、3、2和3、2、1波段组合进行假彩色和真彩色合成
步骤:
在可用波段列表(Available Band List)中,使用鼠标左键点击对话框中所列的文件名,选中要打开的影像。

选择RGB Color彩色影像显示:用鼠标左键分别依次点击(4、3、2)要进行假彩色合成的波段组合,点load RGB。

重新选择3、2、1波段组合,打开第二幅真彩色影像(已打开一幅影像,则点击New Display),打开一个新窗口。

点击Load RGB,将第二幅影像加载到一个显示窗口中。

对比真假彩色影像上地物的差别。

(左:假彩色;右:真彩色)
在小窗口点击tools>link>link displays>OK连接两个窗口。

在显示窗口中观察不同波段组合的影像中地物的色调变化。

思考二:根据你下载的影像数据,说明每个波段含义及主要作用是什么。

可在地理空间数据云的卫星数字产品图像详细信息中查找,学会查看图像信息编号波段主要作用
Band 1 蓝色波段用于水体穿透,分辨土壤植被
Band 2 绿色波段分辨植被
Band 3 红色波段处于叶绿素吸收区域,用于观测道路/裸露土壤/植被种
类效果很好
Band 4 近红外波
段用于估算生物数量,尽管这个波段可以从植被之间有好的对比度,并且有较好的穿透大气、云雾的能力
Band 5 短红外波
段用于分辨道路/裸露土壤/水,它还能在不同植被之间有好的对比度,并且有较好的穿透大气、云雾的能力
Band 6 热红外波

感应发出热辐射的目标
Band 7 中红外波
段对于岩石/矿物的分辨很有用,也可用于辨识植被覆盖和湿润土壤
4、查询并记录影像文件的基本信息、投影信息,以及各个波段直方图信息。

在可用波段列表中左键点击map info标签的图标或左键双击map info标签使其展开,就可以获取影像的基本信息。

点击basic tools >statistics >computer statistics,选择需要查看信息的影像;点击“先保存的图像名称”>Ok再勾选histograms,点击ok即可生成影像的直方图信息。

生成.sta文件
直方图统计结果中,第一部分显示的是整个文件的统计信息,之后是分波段的统计信息。

在Select Plot 中可分别查看波段直方图信息。

5、利用ENVI的三窗口,即主图像窗口(Image)、滚动窗口(Scroll)、放大窗口(Zoom)识别影像中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可能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包括找到图中的6中不同地物
(1) 耕地farmland (8) 公路/铁路road or railway
(2) 草地grassland (9) 河流stream
(3) 裸地barren land (10) 水库reservoir
(4) 森林forest (11) 冰雪ice and snow
(5) 城镇居民地town (12) 云cloud
(6) 农村居民地village (13) 阴影shadow
(7) 沙漠desert (14)机场
思考三:将识别的6中地物如下图示意分别截图,并观察上述地物的色调变化。

说明上述地物(选取6种)分别在两种波段组合下(真彩色、假彩色)的颜色特征区别。

(在该处作答)
1.河流
2.…
3.…
4.…
5.…
6.…(请补充完整)
地物在真彩色和假彩色下的区别
地物类别真彩色假彩色
1.河流黄色蓝色
2.森林绿色红色
3.公路黄色淡蓝色
4.耕地绿色和黄色红色
5.云白色白色
6.城镇居民
黄色淡蓝

6、利用Z Profile (Spectrum)光谱剖面工具,提取上述地物在不同波段的数值(Digital Number,DN);要求针对影像中的6种地物至少各采集10个样本,取平均值,做光谱剖面图,分析不同地物的灰度值随波段变化的特点。

将光谱剖面数据保存为文本文件(txt格式,可以用文本文件编辑器打开)
在图像上右击点Z Po)可以查看不同地物的光谱剖面。

在Spectral Profile窗口中,点击Option>Collect Spectra可以选择样本点,可在图上均匀选取多个不同点,注
意最后输出应手动排除异常点(每个地物最少采集十个点,按Ctrl选中多个样本点后输出),再点击File > Save plot as > asscii 保存数据。

(注明每个光谱剖面图对应的是何种地物,以下举例一种,请补充完整6种)
1.河流
3、公路
5、云
6、城镇居民地
7、利用所得数据完成每种地物的样本特征光谱统计表
步骤:在excel中要添加数据分析模块的具体操作是文件,选项···导入数据,起始行,分列导入,计算平均值average,最小值min,最大值max,相关系数矩阵。

(以下给出一种地物的格式,请补充完整6种)
1.河流
2.森林
3.公路
4.耕地
5.云
6.城镇居民地
8、采用Excel打开步骤6、7生成的数据文件,根据每种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均值作折线图;并从TM/ETM+ 1、2、3、4、5、6、7中选取3、4两个波段的数据,做散点图;分析上述不同地物在光谱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及其规律(注意在图中使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地表覆盖类型,给出地物图例)。

1、河流在第三第四波段的DN值很接近所以集中分布。

2、森林第三波段DN变化不大,第四波段DN值变化大,点的连线斜率大于一。

3、公路第四波段DN值变化不大,所以呈现出点近似在一条横线上。

4、森林第三波段DN变化不大,第四波段DN值变化大,但是其第四波段DN
值大于森林,第三波段DN值大于城镇居民地,所以点在森林点的右侧,城镇居民地点的上方。

5、城镇居民地第三波段第四波段DN值变化均匀,点连线斜率近似为1。

6、云第三第四波段DN值变化幅度大,点比较离散,点连线斜率大于一。

不同的地物光谱特征相差很大,相同的地物在散点图中较为聚集,即使在地理空间上相隔很远,但其光谱特征呈现一致性,这说明各种地物的光谱特征具有特殊性和统一性。

特殊性是指各种地物的光谱特征不尽相同,而统一性是指相同的地物无论空间距离多远,其光谱特征将呈现一致性。

这就为遥感分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

10、利用Resize Data工具从可见光/近红外的6个波段影像中选取512×512子区并保存。

(手动选择子区大小,后期将学习通过矢量裁剪子区)
步骤:点击basic tools >resize data input file,选择图层后点击spatial subset ,选择image,选择裁剪范围为512*512后导出,即完成子区裁剪。

思考四:对影像进行分析,说明子区影像直方图与原影像直方图的差异,重新计算原影像统计特征值,说明结果的变化。

选取的子区明显统计量min和max有所改变,且DN、Npts、Total,percent 和Acc Pct值的数量少于原数据;波段的直方图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波峰值明显变大;
原因:选择的子区尺度更小,其自身的特殊性表现的更加突出,而原数据是大尺度上的,相比较而言,更加体现出这个研究范围的整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