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礼:关于苗族的婚礼习俗
苗族婚嫁仪式的流程
苗族婚嫁仪式的流程在苗族的生活里,婚嫁可是一件超级大的事情呢。
当一个苗族小伙子喜欢上一个姑娘,他可不会像我们平常那样简单地说句“我喜欢你”。
他会找机会去姑娘家附近,吹起芦笙。
那芦笙的声音可好听啦,呜呜咽咽的,就像在诉说着小伙子心里的爱意。
如果姑娘也对小伙子有好感,她就会从家里悄悄探出头来听。
这就像是他们之间的小秘密开始啦。
要是双方家庭都同意这门亲事,那就要开始准备婚礼啦。
在婚礼前,苗族的家庭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家里到处都挂着漂亮的彩带和苗族特有的银饰。
那些银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可好看了。
然后,他们会开始准备各种美食。
比如说酸汤鱼,那鱼肉鲜嫩,酸汤又酸又辣,闻着就流口水。
还有五彩糯米饭,红的、紫的、黄的、白的、黑的米饭放在一起,就像彩虹掉进了碗里。
到了婚礼这天,新郎会带着他的伙伴们,穿着漂亮的苗族服饰去接新娘。
新郎的服饰上绣着精美的图案,像鸟儿啊,花朵啊。
新娘呢,打扮得就像仙女一样。
她穿着一身红红的苗服,衣服上全是银片,走起路来叮叮当当响。
她还戴着大大的银头饰,就像一个银色的皇冠。
接亲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大家都特别高兴。
到了新娘家,新娘的姐妹们可不会轻易让新郎把新娘接走。
她们会把大门关上,让新郎在门外唱歌。
新郎就得大声地唱起苗族的情歌,歌声悠扬动听。
唱得好,姐妹们才会把门打开。
接着,新娘要和自己的家人告别。
这个时候,新娘的妈妈可能会偷偷抹眼泪,因为舍不得女儿。
新娘也会紧紧拉着妈妈的手,眼睛红红的。
但是,这也是新生活开始的时候呀。
然后,新郎带着新娘回到自己家。
到家后,会有一个特别的仪式。
寨子里的老人们会围坐在一起,祝福这对新人。
他们会说一些吉祥的话,像希望新人以后的生活像蜂蜜一样甜,像大树一样稳稳当当。
到了晚上,大家就开始欢快地跳舞。
男女老少都加入进来,围着篝火,跳着苗族的舞蹈。
新郎和新娘也在中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家跳累了就坐下来吃美食,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寨子。
苗族的婚嫁仪式就是这样充满欢乐、充满爱的一个过程,是不是很有趣呢?。
苗族结婚风俗
苗族结婚风俗
1.婚前
在迎亲礼中,有一张又大又厚的糯米粑粑,它是用25斤到30斤糯米面做成的,足有簸箕大,表示结婚后新郎新娘团团圆圆,丰衣足食。
2.迎亲
结婚这天,男女双方都在家里宴请亲朋好友和同村寨的乡亲。
新郎由几个伴郎陪同,带着礼物前去娶亲。
娶亲者中要有一位经验丰富的中老年男子,娶亲者到达女方村寨时,会有一引起妇女伸出竹竿拦住去路,要与娶亲者对歌。
每对完一首歌,娶亲者都要拿出礼物给这些妇女,她们才会收回竹竿让路。
如此走一段,对歌一次,反复数次才能到达新娘家。
这期间,还要防止新郎让妇妇们抢走。
如抢走了,她们会把新郎藏起来,让娶亲者不能按时娶到新娘。
到了新娘家,姑娘们还会围住新郎,将他折腾、戏弄一番,引得宾客发出阵阵哄笑。
更有甚者,有的姑娘还用锅灰把新郎的脸抹得黑不溜秋的。
望着新郎的狼狈样,人们会爆发出哄堂大笑。
3.婚礼
新娘娶回家后,要举行拜堂仪式,新郎新娘要向长辈和宾客敬酒,并接受他们的祝贺。
吃饭开始前,新郎新娘要先给父母喂第一饭碗吃饭。
在期间,女方家来送亲的姑娘们可以瞅准机会,用大竹箩筐罩住新郎,使新郎动弹不得。
望着在箩筐内挣扎的新郎,人们欢笑成一片,给婚礼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中国传统婚礼:关于苗族的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关于苗族的婚礼习俗中国传统婚礼——苗族婚礼习俗湘西苗族姑娘初次外出结交男朋友苗语称“讲链讲规”或“溜比溜苟”,直接翻译就是“放鹰放鹞”和“采果摘籽”。
小伙子结交姑娘叫“帮链帮规”或“溜背溜喜”,直接翻译就是“打鹰打鹞”和“攀花摘卉”。
湘西苗族青年幽会也有暗号和密码,这就是“草标”。
双方只要看到草标,就知道各自的行踪。
初相会时,女方如先到达约会地点,必先在约会地点的路口留下一个草标。
这个草标的含义只有赴约会的情人知道,有如密码一般的神奇功力。
不过,也有一般人都能看懂的草标。
一把草上结个疙瘩,疙瘩结在草尖上,草根朝幽会的方向,则暗示一方先到,示意对方快来。
后者看到这个草标,必须留下一个草标,疙瘩结在草的中部。
这后面一个草标暗示过路者,山中有情人幽会,请走大路。
行人见了这样的草标,一般都会避开,以免撞见别人的幽会。
居住在云南南部的苗族,青年男女中有一种打毽活动,十分有趣。
毽子就是中国民间都用来踢的那种,打毽的板和乒乓球拍差不多。
男女青年在打毽活动中,输的一方要让赢的一方“揉耳朵”,不许反抗,但可以跑。
如果输赢双方的男女没有情意,纯属比赛,那赢者会使劲揉对方的耳朵,直到对方耳朵发烫为止。
如果对打的男女相互有爱慕之意,输者会主动让赢者揉耳朵,而赢者是不会使劲揉的,而是红着脸轻轻摸一下对方的耳朵。
也有一输就跑,赢者假装追赶,两人一直跑到无人的场所,倾诉衷肠。
在传统的踩花山节期间,云南金平苗族青年到了花山场上,好心的主人早已为青年们准备好了几套“土电话”,它是用竹筒蒙上油纸、将线从中穿过而成的。
男女在“土电话”上,用对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询问对方的情况。
唱到兴起,小伙子会将“话筒”交给一边的伙伴应付,自己跑去偷看姑娘的模样。
如果相互不中意,对歌到此为止。
如果双方都满意,继续对唱,约定下一次见面的地点。
苗族刻道婚俗习性
李生晓梦制作双击可修改,再上传必究
苗族刻道婚俗习性
苗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婚俗文化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苗族传统婚俗文化中,其婚姻的缔结,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择日,半夜出嫁。
男女双方确定关系后,准备举行婚礼,男方家父母就在本寨请个“先生”选定吉日,并事先派一人到女方家通知,征得女方家父母同意后,于某日某夜晚请五至九人到女方家接亲。
当晚,女方家老人设酒席招待,在开席之前,女方家老人及家族便提出条件,即彩礼。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一般是要一斗二升新娘糯米,二斗老人糯米,一百二十斤猪肉,一百二十元钱等。
另外,还要专门给新娘准备好“嘎抢八”(即一个猪肚),二三十斤猪肉,一只大公鸡等等。
待男方家代表答应上述条件后,才可开席。
酒席结束后,半夜姑娘就可随提亲的人走了。
新娘出门,娘家备有一对圆竹篮和衣裙、银饰等物陪嫁,并有本寨或家族中十多个姑娘相送。
出门时,新娘由母亲打伞送给女儿,新娘左脚先起步踏入堂屋门坎,右脚其后,走出自家大门,一路上,新娘走路格外小心,以防跌倒;同时,接亲挑担的人也谨小慎微,生怕折断扁担。
因为无论是新娘跌倒或扁担折断,都是被看作是。
苗族婚嫁仪式的流程
苗族婚嫁仪式的流程苗族婚嫁仪式那可老有意思啦。
一、说亲。
在苗族的世界里呀,说亲可不像咱想的那么简单直白。
一般呢,都是男方家看上了哪家的姑娘,就会找个能说会道的媒人去女方家探探口风。
这个媒人得特别会唠嗑,到了女方家,就开始各种夸男方,什么这小伙子特别勤劳啦,身体倍儿棒啦,心地还特别善良之类的。
女方家呢,也不会立刻就答应,得先看看这男方家的情况,像是家庭条件呀,名声好不好啥的。
要是女方家对男方有点意思,就会开始慢慢和媒人聊起来,互相了解更多的情况。
这就像是一场很含蓄的互相试探的游戏,可有趣了。
二、定亲。
要是双方都觉得挺合适的,那就进入定亲这个环节喽。
男方家会准备一些特别的礼物,这些礼物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呢。
比如说,会带上几坛好酒,这酒啊,可不仅仅是酒,那是代表着男方家的诚意。
还有一些漂亮的银饰,苗族姑娘都可喜欢银饰啦,那些银镯子、银项链啥的,亮晶晶的,可好看了。
男方家把这些礼物送到女方家的时候,女方家的亲戚朋友都会围过来瞧一瞧。
这时候大家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就像过年似的。
然后呢,双方就会商量一些结婚的具体事宜,像是婚期定在哪天呀,迎亲的时候有啥讲究之类的。
三、迎亲。
迎亲那天可热闹了。
男方家会组成一个迎亲队伍,这个队伍里有新郎,还有一些亲朋好友。
他们会穿上苗族的传统服饰,那服饰花花绿绿的,特别漂亮。
迎亲队伍到女方家之前,女方家的姐妹们可不会轻易让新郎把新娘接走哦。
她们会在门口设下好多关卡,比如说让新郎唱歌呀,要是唱得不好听,那就得一直唱,直到姐妹们满意为止。
新郎为了能接到新娘,也是拼了,扯着嗓子唱,那场面特别搞笑。
好不容易进了女方家的门,新郎还得给女方家的长辈们行礼,一个一个地敬上美酒。
这时候长辈们也会给新郎一些祝福,还会叮嘱新郎要好好对待新娘。
四、婚礼仪式。
婚礼仪式那可是整个婚嫁过程的重头戏。
新郎和新娘会穿上最华丽的苗族服饰,站在屋子中间。
周围围满了亲朋好友,大家都笑得特别开心。
然后呢,会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来主持仪式。
苗族婚礼必要流程
苗族婚礼必要流程
苗族婚礼的必要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婚前:由父母挑选结婚的日子,结婚前男女双方不能见面,但是在迎亲当天男方要送30斤的糯米粑粑给女方,寓意团团圆圆,丰衣足食。
2. 迎亲:结婚当天,男方会约几个要好的伙伴去女方家把新娘抢回家。
把新娘抢回男方家后,再按苗家的规矩举行婚礼。
3. 婚礼:举行拜堂仪式,新郎新娘要向长辈和宾客敬酒,并接受他们的祝贺。
吃饭开始前,新郎新娘要先给父母喂第一饭碗饭。
4. 哭嫁:在苗族,新娘出嫁时必须哭嫁,如果新娘不哭,则被认为不吉利。
5. 送客:在婚礼结束后,男方家会邀请女方家的亲友一起吃饭,以示感谢。
6. 回门:新婚夫妇在结婚后的第三天要回女方家探望女方父母,这被称为“回门”。
回门时,女方家会设宴款待,新郎要向岳父岳母敬酒,并送上礼物。
苗族婚礼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寓意。
无论是婚前的准备、婚礼的仪式还是婚后的习俗,都体现了苗族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苗族婚姻习俗
苗族婚姻习俗白苗的自由婚俗一直延续了几千年。
苗族青年男女的相互认识,一般是通过走亲串戚、喜庆节日聚会来实现。
比如:正月初一到十五,苗家在屋外或山上搭棚,然后焼上柴火寨里姑娘们围火儿坐,每人手里都有活干,有的刺绣,有的蜡染,有的等着自己心爱的人到来,小伙子们则成群结队在棚外吹芦笙、吹口琴、唱情歌,想方设法把自己心爱的姑娘引出来,然后相互倾吐爱慕之情。
苗族把正月这项活动称为“串年”。
秋收过后,秋高气爽,苗族小伙子们走在月光下吹奏芦笙、口琴到苗寨路头,姑娘们就会闻声而来,朦胧的月色下就是他(她)们谈情说爱的最佳场所。
苗族把正月这项活动称为“串月亮”。
很多青年男女就在“串年”和“串月亮”中自由恋爱了。
相知相爱的男女青年二人大多数就会私下定了终身,男方就会把女方悄悄带回家,这就叫“走月亮路”。
有的也按照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行事的,比如男方父母居心要娶某姓的女儿和自己的儿子缘配,事先商议订下来,便请来两位媒人,准备一点酒水,杀一对鸡(公母各一只),饭肉弄好后,就摆上桌子。
边喝酒边看鸡头鸡卦。
鸡头由二位媒人各吃一个,公鸡的两支卦(股骨)由二位媒人各吃一支。
母鸡的两支卦(股骨)由同桌老人和主人吃,吃鸡头鸡卦的人要特别注意的是吃肉保骨,吃完以后,就将鸡头骨和卦露出来判断这门婚姻的吉凶祸福。
鸡头着重看五个方面:1.鸡舌骨筋的三个叉,向内弯曲者谓之百事享通,万事大吉,向外弯曲谓之不吉利,有口角或者多有话讲。
2.眼腔骨里的一对鸳鸯,用一碗清水来漂浮鸳鸯,用筷子搅清水几转,水转停后,看一对鸳鸯停下来是否头对头,头对头的叫鸳鸯相合,即夫妻相配,白头到老,恩爱千秋。
如有一支调头或调尾者,就意味着这一对人情不投意不合或半途相分相离。
雌的代表女性,雄的代表男性。
可以判断是男变心或女变心,是否亏男还是亏女之兆。
3.看鼻中格的镜子是否破损是否光亮,不穿眼洞,光亮干净者为佳。
意味着这一对夫妻前途光明远大,一世安然无恙,子孙发达,富贵荣华。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苗族是贵州多民族里的其中一个,那么你们知道苗族的结婚礼仪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苗族婚礼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关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苗族的结婚礼仪“游方”:黔东南苗族青年恋爱方式。
农闲或赶集或节庆时,男青年结伴来到特定的地点,用吹木叶、打口哨等信号邀请女青年,女青年结伴应邀前去对唱情歌。
游方的地点称游方坡,必需是公开的地点。
男女青年在游方中相识,之后经过对唱情歌和单独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直到确定恋爱关系。
“牵羊”:贵阳、平坝等地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
在“跳花场”上,小伙子们围成圆圈,边吹芦笙边跳舞。
姑娘们现场围观后,掏出一条长带拴在某男的腰带上,表示宠爱之情。
小伙子若看上就收下绣球,离开舞场互表情意。
“踩月亮”:威宁一带苗族恋爱风俗。
夜晚,小伙子们走出家门拿着芦笙或木叶,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边吹边唱,逗引姑娘。
姑娘们听见,便出门与小伙子对唱“踩月亮”。
“抢发髻”:黔西北苗族聚居区的恋爱风俗,每逢赶场或花场,姑娘身着盛装,头戴发髻,到歌场游玩。
小伙则追逐姑娘,边跑边追。
追上姑娘就假装抢发髻,姑娘情愿让小伙抢走,说明有宠爱之情,反之则没有中意。
“背背带织锦” :织金一带苗族男女青年的传情形式。
每年花坡场上,苗族女青年背着背带织锦到花场。
背带上绣着的秀丽图案,说明自己未选定对象。
小伙子从背带上刺绣出的图案、颜色、式样等工艺来衡量姑娘是否手巧。
男女青年在花坡场上互相对唱、谈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往来,彼此都中意对方,双方可选定吉日缔结婚姻。
“凑柴米,吃年饭”:威宁一带苗族青年的恋爱形式。
每年初,邻寨的姑娘们凑油、盐、柴、米、肉等忙着办盛宴,未婚小伙则吹起芦笙串寨吃年饭。
小伙子若遇上意中人,可留下多玩几日。
如没有被姑娘相中,则继续串寨吃年饭,选求意中人。
“掐手传情”:松桃的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形式。
每逢“四月八”、“龙舟节”等传统节日及其他对唱场合中,通过多次的对唱等方式,某男对某女产生宠爱之情,便伸手轻掐女方小指,试探女方看法。
苗族的结婚婚俗
苗族的结婚婚俗苗族的结婚婚俗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文化多彩,以富反抗精神而著称于世的跨国民族。
那么,苗族的结婚婚俗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苗族的结婚婚俗,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苗族的结婚婚俗1抢婚苗族结婚形式除通常所流行的男家迎娶、女家陪送之外,在昭通的“花苗”、马关的“红苗”、麻栗坡的“白苗”、金平的“黑苗”以及楚雄部分地区的苗族中,不同程度地保有抢婚习俗。
抢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男女双方自愿基础上的抢婚;另一种是当男方看中某一姑娘时,不管是否愿意,便强行抢劫。
前一种抢婚是在男女双方恋爱成熟情况下的一种象征性的仪式,抢法是由男方事先选派几个青年好友到女方村寨旁等待姑娘出门,便把姑娘抢走,女方兄长一旦发觉,要作追赶,追至男家,男家便以酒饭款待追赶者,或赠与追赶者若干银钱礼物,便将之打发回家。
姑娘抢至男家后,在预先设置的姑娘住处,用一把纸伞将她象征性的罩住,然后由男子的伯母或其他女性长者用一只活公鸡在姑娘头上绕三圈,此举谓之“捉魂”,经过“捉魂”,姑娘便正式成为男家成员。
约待二三日,男家正式聘请媒人告之女家,并向女家求婚,女方父母要作些形式上的吵驾,事实上也惟有答应男方求婚。
然后议定礼金,择日正式接亲。
正式接亲之前,须将抢来的姑娘送回娘家。
后一种抢婚,通常由男方邀约几个同辈,到女方村旁等候姑娘出村,便强行抢到男家。
苗族宗教习俗认为,被抢到男家的姑娘便丧失了回娘家的权利。
日后,男方也要派媒人到女家说亲,待姑娘和父母同意后,即可举行婚礼。
在金乎"偏苗"中,保有女子婚后"住娘家"习俗,农忙时节到夫家帮忙数日,或逢年节才回夫家佐,但头日到夫家,次日黎明即返娘家。
住娘家期间,男女双方仍可参加"游方"的社交活动。
待生第一个孩子之后,即回夫家长住。
苗族结婚后离婚者不多。
偶有离婚者,手续极其简便。
离婚双方在女家村寨和男家村寨的路途之间"喝酒发誓",以示从此不相来往;或双方各请一"乡老"作证即可。
苗族刻道婚俗习性
苗族刻道婚俗习性苗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婚俗文化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苗族传统婚俗文化中,其婚姻的缔结,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择日,半夜出嫁。
男女双方确定关系后,准备举行婚礼,男方家父母就在本寨请个“先生”选定吉日,并事先派一人到女方家通知,征得女方家父母同意后,于某日某夜晚请五至九人到女方家接亲。
当晚,女方家老人设酒席招待,在开席之前,女方家老人及家族便提出条件,即彩礼。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一般是要一斗二升新娘糯米,二斗老人糯米,一百二十斤猪肉,一百二十元钱等。
另外,还要专门给新娘准备好“嘎抢八”(即一个猪肚),二三十斤猪肉,一只大公鸡等等。
待男方家代表答应上述条件后,才可开席。
酒席结束后,半夜姑娘就可随提亲的人走了。
新娘出门,娘家备有一对圆竹篮和衣裙、银饰等物陪嫁,并有本寨或家族中十多个姑娘相送。
出门时,新娘由母亲打伞送给女儿,新娘左脚先起步踏入堂屋门坎,右脚其后,走出自家大门,一路上,新娘走路格外小心,以防跌倒;同时,接亲挑担的人也谨小慎微,生怕折断扁担。
因为无论是新娘跌倒或扁担折断,都是被看作是不吉利的,这意味着新娘新郎中途要分裂,不能白头到老。
送亲的姑娘,如新娘新郎两家相隔较近,就一直送到男方家,在新郎家吃过晚饭就统一回去。
如相隔较远,就一直送到半路。
新娘到了男方家大门口,要让新郎的母亲牵着跨进新郎家堂屋门坎,再由新郎的妹妹或堂妹陪新娘子走进洞房。
新娘因害羞,往往藏在新房的屋角,躲开前来道喜和看热闹的人。
半夜,新郎家父母邀请家族、寨邻等来吃鸡肉(浪利给),表示这家已结了亲事。
大家围坐在长桌两侧,待主人家摆好酒肉后,由家族中年纪较大,儿孙满堂的老人带头,把鸡脑壳举起,口中念念有词,称赞鸡脑壳。
歌词大意往往是这样:“生人养公鸡,养鸡三年整。
三年没有杀,客好才杀吃。
鸡眼象太阳,如月水中出。
主要好福气,太阳东边开。
”然后,其他的老人轮流看鸡眼,最后,将鸡脑壳拿给年纪最长、辈份最高的老人吃。
苗族婚礼流程
苗族婚礼流程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婚礼习俗独具特色,充满着浓厚的民族风情。
苗族婚礼流程繁复而又充满仪式感,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苗族婚礼的流程。
首先是“定情”仪式。
在苗族传统婚礼中,男女双方的父母会先行商定婚事,然后由长辈代为相亲,确定双方是否合适。
若双方感情良好,便会进入“定情”仪式。
这一仪式是双方正式确定关系的开始,也是婚礼流程的第一步。
接下来是“定亲”仪式。
在苗族婚礼中,定亲仪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一天,男方家长会带着亲朋好友前往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家长提亲。
女方家长会在这一天准备丰盛的酒席,表示对男方家长的尊重。
如果女方家长答应了提亲,双方便正式确定了婚事。
然后是“彩礼”仪式。
在苗族婚礼中,男方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彩礼送给女方,以示诚意。
彩礼一般包括苗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粮食、布匹等,数量和种类都有一定的规定。
女方家长会在收到彩礼后,表示对男方的认可,为婚礼的进行打下了基础。
接着是“请牛”仪式。
在苗族婚礼中,男方需要准备一头牛送到女方家中,以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
这一仪式是苗族婚礼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的一种尊重和感谢。
之后是“迎亲”仪式。
在苗族婚礼中,迎亲是一个非常热闹的环节。
在这一天,男方会带着亲朋好友前往女方家中,接新娘回家。
在这一过程中,男方需要准备一些象征性的难题,由新娘和伴娘解答,以示新娘的聪明和才智。
最后是“结婚”仪式。
在苗族婚礼中,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流程的高潮。
在这一天,双方家庭会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人的幸福时刻。
在仪式上,新人会进行交杯酒、献花等环节,表示对彼此的爱意和承诺。
苗族婚礼流程繁复而又充满仪式感,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通过这些仪式,不仅是新人之间的爱情得以升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了解苗族婚礼,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
苗族婚俗习惯
苗族婚俗习惯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其中婚俗习惯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苗族婚俗习惯的相关内容。
一、婚礼准备苗族人认为结婚是一件大事,需要进行精心准备。
在婚礼前,新娘家人要为新娘准备嫁妆,包括头饰、服装、首饰等。
同时,新郎家人也要准备娶妻所需的礼物。
在选定婚期后,双方家庭会派人拜访对方家庭,商定婚礼具体安排。
二、婚礼仪式1. 送妆礼:在苗族婚礼仪式中,婚礼当天的第一个环节是送妆礼。
新郎家人会将嫁妆送到新娘家,新娘会换上全新的嫁妆,然后随同新郎回到自己的家中。
2. 迎亲礼:迎亲礼是苗族婚礼的重要环节,通常在晚上进行。
新娘带着新郎回到新郎家,双方家族的长辈会主持这个仪式。
在仪式中,双方家族成员会进行正式的拜访和交流,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喜悦。
3. 敬酒仪式:在苗族婚礼中,敬酒仪式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会带着祝福到新人家中,进入门后先行敬酒,以示祝福和庆贺。
新人要依次敬酒给前来祝贺的亲友。
三、婚宴酒席苗族婚宴酒席通常分为三桌,分别是男方家人、女方家人和新人的近亲好友。
婚宴上,除了各种美食之外还有丰富的文艺表演,如歌舞、击鼓等。
亲友们在宴席上畅饮畅食,共同祝福新人。
四、婚后居住苗族的婚姻是属于家庭主义的婚姻模式,一般情况下,新婚夫妻会住在男方家中。
在苗族家庭中,婆家的地位相对较高,具有更多的家庭权力。
五、婚后习俗苗族有着丰富的婚后习俗,包括“月做”、“登娘山”等传统活动。
月做是指新娘在结婚后的一个月内,要留在家中,接受家人的照顾,以示尊重。
登娘山是在结婚后的一年内,新娘要和新郎一起登山祭祖,向祖先祈求恩赐和祝福。
六、婚俗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苗族婚俗习惯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些年轻人在婚礼上加入了现代元素,如婚纱、婚车等,使婚礼更加丰富多样。
然而,苗族的婚俗仍然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苗族的婚姻风俗
苗族的婚姻风俗苗族古代婚姻曾经历过血缘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等形态。
实行一夫一妻制以后,婚姻缔结有自主婚和包办婚两种。
结婚年龄一般在16岁至23岁左右,男性婚龄稍比女性大些。
苗族社会严格恪守着一夫一妻制和宗支之内,血族之外的婚制。
苗族青年男女多是通过游方,双方自愿就可以互为配偶,建立家庭。
其限制只要不是同宗共祖祭鼓(指有共同父系血缘关系的后代),就可以结婚。
姨婊之间的子女均视为亲近同胞,禁止通婚。
亲戚间不同辈份不能通婚。
有的在历史上因婚姻或其它纠纷涉及诉讼,经发誓过不通婚。
过去有些苗寨男女不与本民族中的不同方言的人通婚,通婚对象在本寨几个姓氏成员中选择。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都不愿与不同民族通婚。
有的苗族宗支甚至不愿与不同服饰的苗族结亲,宁愿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以外的寨子里找服饰相同的苗族通婚。
台江苗族婚姻大都是当事人自主婚姻,其缔结方式可分为自主自由式、说合自由式和说合古典式三种。
自主自由式:是青年男女在“游方”活动中,通过自由恋爱结为夫妇的婚姻形式。
从认识到结婚,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对自己的婚姻拥有绝对的自主权。
这是当前苗族青年婚姻缔结的主要形式。
说合自由式:是经过亲友说合介绍,而双方又经过游方恋爱,自愿结合的婚姻形式。
男青年在节日集会或平时游方中同女方相互认识以后,可请亲友前去说合,征得女方家同意即可定亲。
此后,双方进一步加深了解,发展感情,条件成熟,便可结婚。
说合古典式(包含有关系婚、姑舅婚两种形式):带有浓厚民族特色,至今仍流行于县境内,它均系男女双方及其父母都事先同意了的亲事。
上述婚姻缔结形式,除说合古典式外,都要经过游方、说合提亲、定亲择日、接亲等四个相同与不相同的过程。
游方: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进行择偶的主要手段,可能是源于古代的对偶婚姻演变而来,并向一夫一妻制发展阶段形成的。
“游方”虽属群婚的残留,但绝不是毫无道德的私合滥交,乃是主要传统习惯在道德规范下进行的。
因此,无论男女进入游方场后,都要讲文明礼貌,必须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章。
【传统文化】苗族人婚后为何会有新婚三日不同居的习俗
【传统文化】苗族人婚后为何会有新婚三日不同居的习俗旧时,苗族人婚娶,新郎新娘三晚不同宿。
姑娘出嫁之日,四邻姐妹相聚一堂,高唱苗歌,抒发离别之情。
男方迎亲时,由女方“高亲”(男女各一直系亲属)送姑娘到男方,从侧门进入洞房。
三日内由“女高亲”朝夕相陪,足不出新房,茶食均在房内。
三日后,拜父母姑嫂,新郎新娘双双到娘家,称“回门”。
“回门”返回后,请苗老师安“家先”,并在本“宗表”中写上新媳妇的名字,表示新娘已是本宗族的人了。
当晚,新郎新娘方可同宿。
新婚三晚不同宿的婚俗,在苗族流传的时间相当久远,其原因未见史籍记载,而民间流传的一些美丽而动听的传说,却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苗族婚俗的渊源。
苗寨老人石青山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不知哪朝哪代的一天,土家族姑娘覃氏到山上采金银花,突遇一只豹子,吓得滚下岩坎,被一石姓苗族年轻措人所救,后来双方有了爱慕之情。
有一天石家请媒人到覃家提亲,覃家夫妇高低不同意,覃母对媒人说:“石家后生救了我女儿性命,恩重如山,要骡要马随便挑,要我女儿做媳妇万万不能。
”这门亲事就搁下来了。
又过了几个月,一场大雨落下了三天三夜,山洪暴发,覃家房屋坍塌,父亲殒命,粮食被水全部淹没。
正在母女俩恼怒之时,年长猎人领着一帮人给覃家送去衣食用品,并对覃母说道:“您老人家不数落我们苗家的话,我愿直奔您上山,养老送终。
您老人家不愿上山,我们就帮忙您修成?栋新房。
”一席话,说道得老人热泪直滚,但还是不敢上山。
于是,年轻猎人就给母女俩修了一栋?正两厢房的瓦屋。
覃母见年轻猎人勤劳厚道,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了。
女儿出阁那天,母亲心里还是不踏实,就对“高亲”说:“你们把姑娘送去,要陪她三天三夜,如果苗家人真的粗野,就把姑娘给我带回来。
”于是,“高亲”硬是陪姑娘吃住三天三夜,见苗家人确实勤劳忠厚,才启程回家。
以后,凡苗家人结婚,都是遵循新婚三晚不同宿的习俗。
苗族婚嫁风俗
苗族婚嫁风俗
苗族婚嫁风俗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民俗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在苗族的婚姻观念中,男女双方都要经过家长的同意。
苗族婚姻多以门当户对为原则,通常选择同一姓氏或同源的人结婚。
在苗族的婚礼上,有“拜月”、“抢媳妇”等传统仪式。
拜月是新娘在婚前一个月的满月夜拜月,祈求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抢媳妇则是新郎把新娘从女方家中“劫走”,在路途中进行各种游戏和挑战,以显示自己勇敢和诚实的品质。
苗族婚姻中还有“买卖妻子”和“屈尊嫁娶”的传统,但现在已经逐渐淡化。
在买卖妻子中,男方必须向女方支付一定数量的财物,而在屈尊嫁娶中,则是女方嫁给比自己年龄小或经济情况不如自己的男方。
在苗族的婚姻生活中,女方地位较高,有诸多权利和义务。
比如,女方可以自由选择离婚,而男方则必须向女方家庭支付一定的赔偿费用。
同时,女方还要承担家庭的经济管理和照顾子女的责任。
总之,苗族婚嫁风俗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特点,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 1 -。
苗族结婚文化礼仪
苗族结婚文化礼仪苗族是贵州多民族里的其中一个,那么你们知道苗族的结婚礼仪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苗族结婚礼仪,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结婚习俗一、关于“许婚”。
串对子:是苗族青年男女双方恋爱谈婚的一种方式,每年初一至初五,苗族要过“花山节”,苗族青年男女串花山相互对唱,跳舞,找到对象的叫做串“对子”,花山节的最终一天,串好的“对子”私自定下终身,各自回家告知自己的父母。
提亲:小伙子将自己找好的对象的事说给父母后,由男方请媒人在三日或七日后前往女方家提亲。
定婚:媒人提着相应物品做见面礼去女方家,与女方父母就双方结婚事宜达成全都后,确定结婚日子,一般不直出半年。
结婚:婚期确定后,女方自己预备嫁妆等待出嫁。
二、关于“拉婚”。
“拉婚”又叫“抢婚”,“拖姑娘”或“抢妹子”,这种强拉硬要的婚俗,与现代文明的社会不相适应,渐渐被淘汰。
苗族男青年路头路脑遇到苗族姑娘,若是姑娘被看上,无论姑娘是否情愿,小伙子可以把姑娘抢回自己的家中,请媒人在三天至七天前往姑娘家提亲,定婚期吃喜酒即成,姑娘从被抢之日就是小伙子的媳妇了。
三、关于“认婚”。
苗族山寨,哪家生孩子,全村都知道,生儿子的父亲或母亲在邻居家生孩子时跑到人家门外,若邻居家是“生姑娘”就大声说“”我家儿子认着啦!”从今这两个孩子就等于算认了婚约,小姑娘在娘家长到三岁,就被男方接到自家养起来,与男孩一起长大,直到十八岁,双方结婚,办喜酒,送“礼银”认亲。
四、关于“说婚”。
纳雍县境内的苗族婚俗,“说婚”较为普遍,“说婚”比其“拉婚”、“认婚”较为繁锁简单,包括提亲、订准、给婚、结婚四个过程。
提亲:苗族青年经“花山”、“赶街”、开会、上山、下田等社交活动相互熟悉,进而相恋,一旦恋爱成熟变禀吸父母,由男家请媒人陪小伙子的叔叔携酒往女家说亲。
如女有有意,当即饮酒表示“可”,并约来媒人共同商讨礼银、婚期、嫁妆等,礼银包括身价银、奶水钱、屎尿布、酒、肉等。
订准:假如女方家情愿与男方结亲,按说亲时商讨的日期,就会由男方家出酒送猪到女方家,由女方家请客吃饭,完成吃“订准”,也就是订婚。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婚礼风俗。
苗族婚
礼以宗教仪式和家庭活动为主,其风俗丰富多彩,在当地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一
起来看看苗族婚礼风俗吧。
一、宗教仪式
苗族婚礼的宗教仪式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婚礼开始前,新人会先举行宗教仪式,由新人
的父母和长辈出面祝福,并给新人准备一些礼物,这些礼物是祝福新人新婚快乐,百年好
合的象征。
二、表演节目
苗族的婚礼也会有各种表演节目,比如舞狮、鼓乐、歌舞等,这里的表演节目不仅可以让
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婚礼,更能够为新人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让他们这一天更加难忘。
三、宴席
苗族婚礼上也有丰盛的宴席,桌上安排的菜品也是由新人的家人准备的,新人也会亲自上
前布置桌位,虽然宴席的菜品不是很豪华,但是新婚夫妇会把最深沉的心意送给所有来宾,每一位就餐的人都能够感受到新人的用心。
四、其他活动
在苗族婚礼中还会有一些其他活动,比如喜烟、赠礼、献礼物等,这些活动都是为新人祝福,也是为了让来宾有所收获。
新人也会把自己最好的衣物送给来宾,表达他们对祝福的
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苗族婚礼的风俗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它不仅能够给新人带来快乐,也能够让来
宾们有所收获,它的出现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也为我们带来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苗族通婚规矩
苗族通婚规矩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婚姻习俗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
在苗
族中,通婚是一个重要的规矩,它代表着一种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信仰。
苗族通婚规矩的基础是“异姓通婚”。
换句话说,苗族人在通婚时,
必须选择和自己姓氏不同的配偶。
这一规矩的根源是苗族的氏族制度,苗族人认为同姓舅氏者居一家之中,因此必须选择异姓配偶,避免血
脉混杂,维护自己的家族纯洁性。
通婚还有一个规定,就是禁止近亲通婚(如一、二等表亲及一、二等姨、舅)。
这是因为苗族视近亲婚姻为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认为
这可能导致家庭纷争、疾病等不幸的后果。
在苗族中,通婚还有一些其他的规矩,例如婚前婚后必须守礼、不许
离婚、男女平等等。
这些规矩的目的是维护家族的尊严和稳定,避免
矛盾、纷争的发生,保证社区和谐。
总的来说,苗族通婚规矩是一种传统而又深刻的习俗,代表了苗族固
有的文化信仰。
这一规矩对于苗族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关系有着深远的
影响,也是他们身份认同和文化自豪感的体现。
虽然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对苗族通婚的规矩带来了一些影响,
但苗族人民一直在努力保持这种传统,以维护自己文化传承的完整性。
同时,在吸收多元文化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通婚规矩,
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因此,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苗族通婚规矩不仅是他们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尊重和珍视这种
传统,同时也希望它能继续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它的作用。
你所不知道的苗族婚俗文化(据说苗族是离婚率最低的民族)
你所不知道的苗族婚俗文化(据说苗族是离婚率最低的民族)苗族年轻男女在恋爱一系列过程是自由的,父母一般不轻易去干涉和阻挠。
但是,双方有意踏入婚姻的殿堂时,结婚就是自由恋爱的分界点了。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婚姻都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苗族也不例外。
情投意合的男女都有意向结婚后,会征求长辈的意见,而父母做出决定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点,要看看对方的家中是不是有“蛊”或“鬼”。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苗族“养蛊”、“养鬼”的说法,小万偷偷告诉您,在略为原始的苗族部落中,的确是有人养蛊的哦!不过这类人算是部落中的少数,同村甚至外人都对养蛊人避之不及,会害怕自己中招,也害怕会招来厄运,更别提与这样的人家结为亲家了。
第二点,讲究一个“门当户对”。
苗族里“门当户对”虽然没有汉族那样不可撼动,只要在双方名望、地位、财富等家庭因素差距不是很大,父母不会因此而反对婚事。
苗家女不裸婚苗家的父母从自家女儿出生起,每年都会拿出一笔钱来为女儿打造银饰。
一般家中有兄弟姐妹时,父母会把田地留给儿子,把银饰留给女儿。
在农村即便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苗家的女儿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嫁妆,一套差不多就价值10万到20万了。
在黔东南地区,女儿出嫁时,娘家还会送她一份“姑娘田”,这块田产会由她自由分配,夫家是无权过问的,这会使她在夫家保持经济上的独立。
苗族逢年过节都注重仪式感,在婚礼是非常隆重的。
婚礼的过程与汉族婚礼步骤无差,古时有三书六礼,三媒六聘。
八起迎亲,十里红妆,凤冠霞披,明媒正娶。
如今在新时代的呼吁下,这些繁文缛节也一切从简了,但结亲的过程中会保留有许多旧事婚礼的习惯,还有属于苗族独特的婚礼风格。
例如在迎亲时,娶亲者在女方村寨会被女方的接亲者用竹竿拦住去路,然后开始对歌,喝拦路酒,散礼等,新郎能不能成功见到新娘就需要伴郎们的表现了,通常接亲队要经过重重“突围”才能如愿以偿到达新娘家,而送亲队伍到新郎家时也要喝了拦门酒才能进家门。
婚后“不落夫家”苗家早些还有新娘不落夫家的习俗,即新婚后十多天后要回娘家,待到农耕时节或者民间节假日时,夫家在接新娘回去小住,直到新娘有了身孕,才真正算是夫家的人。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
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婚礼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婚礼习俗独特而多样,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苗族婚礼习俗。
1. 婚姻介绍在苗族社区中,婚姻是由两个家庭共同商定和安排的。
当一家孩子成年后,父母通常会找一位媒人(大多是相亲过来的人)前往对方家庭,提供相亲的建议。
如果双方家庭都同意,将组织一个相亲活动,让未来的新人相见。
2. 婚礼筹备一旦两家决定联姻,双方家庭将展开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准备婚礼。
这包括购买婚嫁物品,如衣服、旗帜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婚礼的主要场地。
这个场地通常是一个宽敞的广场,装饰着鲜花、丝绸和灯笼,以营造热烈喜庆的氛围。
3. 婚礼仪式苗族婚礼通常会在早晨举行。
新娘会穿上一袭精美的苗族传统服装,包括彩色的上衣、长裙和头饰。
新郎也会穿着传统的服饰,通常是一件黑色的上衣和灰色长裤。
在集市上的集会点,亲朋好友们将会见证婚礼的进行。
4. 糖酒仪式在苗族婚礼上,糖酒仪式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环节中,新婚夫妻将面对面,互相举起酒杯,以示对彼此的祝福。
他们还将交换红糖块,象征着他们新生活中的甜蜜与温馨。
5. 装门仪式苗族的装门仪式是婚礼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象征着新娘与新郎开始新的生活。
在这个仪式上,新娘需要穿越一连串的门,每个门都有特定的钮扣,新娘必须一一解开。
这个仪式象征着新娘对新家庭的尊重与融入。
6. 转圈舞在苗族婚礼的晚宴上,新郎和新娘会带领亲朋好友们一起跳舞。
这种舞蹈通常是转圈舞,大家手拉手围绕着新人欢快地跳着。
这个环节非常欢乐,也代表着新婚夫妻在婚姻中的团结和幸福。
7. 花山游玩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新婚夫妻和亲朋好友们将一起前往当地的花山游玩。
花山是苗族特有的山地景观,以花岗岩地貌和奇特的植被而著名。
在这里,大家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美景,体验苗族传统文化,并享受着亲朋好友们的陪伴。
总结:苗族婚礼习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婚礼:关于苗族的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苗族婚礼习俗
湘西苗族姑娘初次外出结交男朋友苗语称“讲链讲规”或“溜比溜苟”,直接翻译就是“放鹰放鹞”和“采果摘籽”。
小伙子结交姑娘叫“帮链帮规”或“溜背溜喜”,直接翻译就是“打鹰打鹞”和“攀花摘卉”。
湘西苗族青年幽会也有暗号和密码,这就是“草标”。
双方只要看到草标,就知道各自的行踪。
初相会时,女方如先到达约会地点,必先在约会地点的路口留下一个草标。
这个草标的含义只有赴约会的情人知道,有如密码一般的神奇功力。
不过,也有一般人都能看懂的草标。
一把草上结个疙瘩,疙瘩结在草尖上,草根朝幽会的方向,则暗示一方先到,示意对方快来。
后者看到这个草标,必须留下一个草标,疙瘩结在草的中部。
这后面一个草标暗示过路者,山中有情人幽会,请走大路。
行人见了这样的草标,一般都会避开,以免撞见别人的幽会。
居住在云南南部的苗族,青年男女中有一种打毽活动,十分有趣。
毽子就是中国民间都用来踢的那种,打毽的板和乒乓球拍差不多。
男女青年在打毽活动中,输的一方要让赢的一方“揉耳朵”,不许反抗,但可以跑。
如果输赢双方的男女没有情意,纯属比赛,那赢者会使劲揉对方的耳朵,直到对方耳朵发烫为止。
如果对打的男女相互有爱慕之意,输者会主动让赢者揉耳朵,而赢者是不会使劲揉的,而是红着脸轻轻摸一下对方的耳朵。
也有一输就跑,赢者假装追赶,两人一直跑到无人的场所,倾诉衷肠。
在传统的踩花山节期间,云南金平苗族青年到了花山场上,好心的主人早已为青年们准备好了几套“土电话”,它是用竹筒蒙上油纸、将线从中穿过而成的。
男女在“土电话”上,用对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询问对方的情况。
唱到兴起,小伙子会将“话筒”交给一边的伙伴应付,自己跑去偷看姑娘的模样。
如果相互不中意,对歌到此为止。
如果双方都满意,继续对唱,约定下一次见面的地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