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合集下载

第9讲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第9讲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第9讲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知识点一:简单的数据汇总1.统计的数据较多时,可以分类整理,先分组,再汇总。

2.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知识点二:根据调查数据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3)分析对比数据(4)解决问题考点1:简单的数据汇总【例1】某地区去年9月份,小雨有4天,多云和小雨的天数一样多,阴天的天数是小雨的2倍,其余为晴天。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2)这个月哪种天气情况最多?比最少的多多少天?1.下面是同学们在一个路口统计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面包车:正正小轿车:正正公交车:正摩托车:正正正正正一把他们统计的结果填在表中.种类面包车小轿车公交车摩托车辆数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数量最多的是车;通过数量最少的是车.如果再观察10分钟,估计有辆小轿车通过这个路口.2.(2019秋•海安县校级期末)填表:项目跳绳跳高踢球跑步打球人数2419踢球的比跳绳的少9人.跑步的比跳高的多23人.打球的人数是跳绳的2倍.3.(2019秋•上海期中)下面是学校体育组购买球类的清单,请你把表格填写完整.货物名单价数量总价篮球4个足球5个434元总计金额772元考点2:根据调查数据解决问题【例2】(2019春•寻乌县期末)学校开展了“小小环保员”活动,四年级三个班,每个班收集的废品重量如下表:班级四(1)班四(2)班四(3)班废品重量/千克43.6572.8656.35(1)四年级三个班一共收集废品多少千克?(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1.(2019秋•五华区期末)下面是第一小组学生跳高、跳远成绩统计表:姓名成绩项目明明兵兵聪聪笑笑跳高 1.1米0.7米0.9米0.8米跳远 1.4米 1.2米 1.1米 1.3米(1)跳高成绩中跳得最高,跳得最低.(2)跳远成绩中跳得最远,跳得最近.(3)跳高项目中最高的和最低的相差多少米?(列式计算)(4)请将四名学生的跳远成绩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你还想说什么?2.(2019春•皇姑区期末)下面是李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收车时汽车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星期一出车时的读数为189千米.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365520665735905(1)请你帮忙算一算李叔叔每天行驶的里程数,哪一天最多?哪一天最少?(2)李叔叔这五天行驶的里程数共是多少?3.(2019春•武昌区期末)同学们乘车去参加汉字书写大赛,全价票2元/人.购票须知:(1)150厘米及以上,买全价票.(2)120厘米150-厘米,买半价票.(3)120厘米以下,免票.学生身高120厘米150-厘米150厘米及以上人数/人1218他们来回的车票一共需要多少元钱?1.(2019•河池校级模拟)制统计表时,必须把进行分类填在表内,并写上统计的,注明和.2.(2019春•松桃县期末)下面是希望小学三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的信息,可以把和的兴趣小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A.一班,航模18人、书法7人、踢球16人B.二班,航模20人、美术16人、书法9人C.三班,航模12人、踢球23人、书法9人3.(2019春•重庆期末)在一次体检中,三年级一班男、女生体重情况如表:体重人数性别30千克及以下30.1~39.9千克40千克及以上男生2184女生1232(1)这次体检体重在范围的人数最多,在范围的人数最少.(2)全班有人参加体检.4.(2019秋•成都期末)乐乐家的电表度数如下表.(单位千瓦时)7月底8月底9月底10月底11月底12月底430545*********乐乐家8月份的用电量是千瓦时,乐乐家从8月份到12月份总用电量是千瓦时.5.(2019春•盐城期中)公园收费规定:购票人数150--51100--100以上每人票价(元)252320四年级各班准备去公园春游,四(1)班49人,四(2)班52人,四(3)班53人.如果分别购票,四(2)班要付元,四(1)班要付元.三个班合起来购票,一共需付元.6.(2019秋•沈河区期末)王叔叔元旦乘火车从郑州出里程千米发去旅行,途经徐州、南京,最后到达无锡.结合图、表回答问题:里程/千米郑州---徐州349徐州---南京348南京---无锡301①徐州到无锡的里程是千米.(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计算.)②火车从郑州出发,平均每时行驶95千米,行驶7时后,距离最近.7.(2019春•淮北期末)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某地11、12月份天气情况统计表天气天数月份11158431213954(1)这两个月共有天.(2)这两个月比少 天.8.(2019春•连云港期中)人民公园的游园票价格规定如下: 购票人数(人) 140-4180-80以上 票价(元/人)12 108红旗小学五年级同学去公园春游,一班有38人,二班有40人,三班有44人.三个班购票最少要用多少钱?9.(2009春•诸城市期末)下面是实验小学参加科技小组人数的统计表: 男生人数统计表组别 航模组 音乐组 气象组 数学组 人数 15人10人18人25人女生人数统计表组别 航模组 音乐组 气象组 数学组 人数9人15人14人16人(1)将上面的统计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组别 人数(人) 性别航模组 音乐组 气象组 数学组男生女生(2)请你求出平均每个小组有多少人?10.(2019秋•沭阳县校级月考)张老师买了9盒水彩笔、30张绘画纸和4块画板,水彩笔每盒13元,绘画纸每张4元,画板每块23元.(只填表,不解答)水彩笔盒每盒元绘画纸张每张元画板块每块元11.(2019春•洪湖市期末)下表是三(1)班5名同学的跳远成绩和100米跑成绩姓名高玲李江刘佳佳吴芳张立跳远成绩(米) 1.54 1.63 1.59 1.66 1.58100米成绩(秒)15.416.715.216.215.5请把前三名运动员的名字写在颁奖台上.12.(2019秋•白银期中)小明家的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度)9月1日10月1日11月1日12月1日146197240302(1)分别算出小明家9、10、11月各月的用电量.(2)小明家911月总的用电量是多少?13.(2009秋•上城区期末)五(1)班同学为灾区捐款.把表格填完整,并解答问题.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合计人数/人6778金额/元108147133560(1)全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2)第四小组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14.(2019•揭阳)今年六一儿童节那天,林老师到张华开的文具店购买了8支钢笔,每支15元;20本日记本,每本4.5元;6张彩纸,每张1.5元.请你帮张华代开一张收款收据.(注:大写数字: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15.下面是某工厂三个车间的工人人数统计表.第一车间第二车间第三车间(1)把上面的统计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2)回答问题:(1)三个车间一共有工人人,其中男工人,女工人.(2)人数最少的车间是.男工人数最多的车间是.女工人数最多的车间是.16.(2019秋•青岛校级期中)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买来以下体育用品.单价38元比排球的2倍少5元是排球的3倍数量23个18个15个(1)买排球花了多少元?(2)买篮球花了多少元?17.(2019秋•青岛期末)英才小学购买体育用品的情况如下.种类篮球足球单价(元)5578数量(个)12152000元钱够吗?18.(2019春•龙川县校级月考)公园的票价规定如表:购票人数1~5051~100100以上每人票价(元)252320实验小学四年级同学去公园春游,一班有46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56人.(1)每班分别购票,各需多少元?(2)三个班合起来购票,共需多少元?共11页第11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测试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含答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测试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含答案)
【解析】【解答】135-145包含135-140和140-145,共有人数10+5=15人
【分析】本题中要明确是身高在135-145之间的人数,要把135-140和140-145之间的人数加起来
三、填空题
7.【答案】篮球;书法;12;20
【解析】【解答】从表格中可以读出篮球组人数最多为20人,围棋组最少为7人,羽毛球组和篮球组分别为12人和20人
(2)用计算器计算:
平均每天售出《数学小博士》________本,
平均每天售出《趣味数学》________本,
平均每天售出《数学练习》________本,
(3)按这样计算,3月份可能售出:
《数学小博士》________本,
《趣味数学》________本,
《数学练习》________本,
(4)用计算器算一算:
【解析】【分析】五个数加起来的和是1000,所以可以选择一个三位数,即888,再选一个两位数,即88,1000-88-88=24,24刚好是三个8相加的和,那么剩下的三个方框里都填一个数字8即可。
5.
【答案】解:5
【解析】【解答】2+3=5(个);

【分析】观察图1可知,2个△的质量=4个□的质量,因此1个△的质量=2个□的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即得4班参加植树活动的人数比3班多8人。
一、培优题易错题
1.照样子排下去,第100个是什么呢?
【答案】解:100÷7=14……2
答:第100个图形是 。
【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左起每7个图形为一组,用100除以7求出商和余数,余数是几,第100个图形就与每组中的第几个图形相同。
预计3月份________(填书名)的销售额最高,是________元,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处理方式;2.学习如何整理数据;3.掌握用柱状图表示数据的方法;4.能够用柱状图表示数据。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数据的处理方式;2.学习如何整理数据。

难点:1.掌握用柱状图表示数据的方法;2.能够用柱状图表示数据。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教师小故事引入本节课内容。

俗话说“生活就是一本大书”,我们只有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中,悉心捕捉和运用,才能让知识和技能真正落地生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运用数学呢?(2)激活学生的前置知识。

请同学们回想上次课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做什么的?2)在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些什么?3)如何把不同的数据进行对比?4)如何用图片表现数据?2.讲授(25分钟)(1)收集数据1)收集数据的方法i、问卷调查法ii、实地观察法iii、统计资料法iv、实验法2)处理数据i、填写答卷ii、整理数据(2)整理数据1)什么是整理数据数据整理是将所收集到的数据,用统一的方式,对它进行整理,以便于更准确地进行分析。

2)如何整理数据i、把数据分为不同的组ii、把每个组的数据加起来iii、求出每个组的平均值(3)用柱状图表示数据1)什么是柱状图柱状图是由若干条列状的柱子表示数据量或统计数据的表格。

它以柱子高度为变量,用长度的不同来表示数据的大小关系。

2)柱状图的制作方法i、制定统计表格。

ii、绘制横纵坐标,其中横坐标通常表示数据种类,纵坐标表示数量、比率等。

iii、根据每个数据的大小,绘制相应高度的柱子。

iv、在柱子上标上该组数据的大小或在柱子旁边标上数据大小。

3.练习(15分钟)(1)老师出示一组数据,请同学们用柱状图表示,并进行解读。

名称价格销量小刀 5元 100箱大刀 8元 80箱中刀 6元 120箱小斧 9元 50箱大斧 12元 40箱(2)同学们自主找一组数据,用柱状图表示,并讲解。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单元教案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问:同学们,记得自己的生日在几月份吗?××蛋糕店想做一个市场调查,想在学生生日最多的月份做一个促销活动,你能告诉××蛋糕店的老板,我们学校的学生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吗?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提问:你们刚才说的只是自己的猜测,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的生日。

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把信息反馈给蛋糕店,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小结并揭题。

二、交流共享1.讨论收集数据方法。

(1)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要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学生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表里。

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小组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2.汇总数据。

(1)汇报交流。

分小组指派代表出示表格,并说说自己小组一共几个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小组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和其他小组的一样吗?引导思考:刚才我们得到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想一想,可以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呢?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先把每个小组的同一月份的数据相加,再汇总成一张表格,即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汇总表。

(2)按月份汇总。

师生共同汇总,教师将最终的汇总结果填入下表中。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九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2)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九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反思
统计教学要体会数据里蕴含着信息,既然是“蕴含”,就需要挖掘、加工和利用数据里的信息。

学生开展统计活动,不仅应得到有用的数据,还要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思考,发挥数据的作用与价值,这些就是例2的编排意图。

例2利用表格给出“我国正常儿童9~10岁的身高标准”,教材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数据,对自己以及同伴的身高进行分析。

整个统计活动分两段进行:第一段,分析自己的身高情况。

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自己身高的状况,体验数据分析的意义,对发展初步的数据观念很有好处。

第二段,分析班内同学的身高情况。

教材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调查统计,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整理和分析数据,让学生在比较和分析的过程中,挖掘和利用信息,培养数据意识和统计能力。

配合例2的“想想做做”编排两道题,把练习重点设计在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上面。

练习十二综合应用两道例题所教学的统计知识与方法,按新课程的统计教学理念,编排三道题。

改变了过去教材脱离学生实际,勉强学生进行统计的状况,选择儿童的事情和身边的材料,设计他们喜欢进行的活动,组织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十分重视利用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1页共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普查与抽样调查》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普查与抽样调查》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

《普查和抽样调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普查和抽样调查》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普查和抽样调查等概念,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本套教科书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是整个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教材分析,明确编者意图,把握教材思路结构和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重点、学习难点。

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难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表现欲重,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同时他们已具有一定探究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因此,本节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索,知道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了解怎样通过调查一部分来估计全体的思想方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教学设计中采用“洋思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指导自学---自学检查---当堂训练---总结归纳。

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通过学生自学、分析、描述、讨论来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意义和作用。

(二)学法指导: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采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自学,学会分享,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说课稿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说课稿
小组统计活动要求 1.测量出每个同学现在的身高。 2.调查每个同学去年的身高。 3.算出每个同学身高增长的厘米数。
二、合作探索
各小组收集姓名
身高增长数(厘米)
二、合作探索
小组长汇报小组内的统计结果,我们一起把全班同学身 高增长情况记录下来。
增长高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厘米)
人数 (人) 增长高度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厘米)
人数 (人)
二、合作探索
我们一起把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整理一下。
三年级 班学生增长身高情况统计表
增长高度 6及6以 7
8
9
10及
(cm) 下
10以上
人数
二、合作探索
还可以这样整理。
20
19
18
17
16
15
统计图表,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简单的分类的基 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初次接触统计活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 积累数据整理和分析的经验,为继续学习 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 统计表和统计图打下基础
(三)、教 学 目 标
(1)将数据整理在下表中。
梦想职业 人数
科学家
军人
医生 教师
其他
三、自主练习
梦想职业 科学家 军人 医生 教师 其他
人数
15
12
6
8
3
(2)涂一涂。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科学家 军人
医生
教师
其他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收集整理(二)》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通过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统计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知识,他们能够通过简单的和观察来收集数据,并通过整理数据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但学生在数据整理的方法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图表的认知和制作能力也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图表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2.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统计观念,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图表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2.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图表、实物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表、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收集数据的工具,如表、记录本等。

3.教学环境: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全班学生的最喜欢的季节,引发学生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兴趣,让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这些数据。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收集好的数据,如学生的身高、年龄等,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1课时)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2课时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3课时)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4课时)20.2.1 方差(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二. 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1. 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3. 难点的突破方法:方差公式:S 2 =n1[(1x -x )2+(2x -x )2+…+(n x -x )2]比较复杂,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个公式都会有一定困难,以致应用时常常出现计算的错误,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安排了几个环节,将难点化解。

(1)首先应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方差和方差公式,目的不明确学生很难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多举几个生活中的小例子,不如选择仪仗队队员、选择运动员、选择质量稳定的电器等。

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做出选择判断经常要去了解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仅仅知道平均数是不够的。

(2)波动性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第一环节中点明了为什么去了解数据的波动性,第二环节则主要使学生知道描述数据,波动性的方法。

可以画折线图方法来反映这种波动大小,可是当波动大小区别不大时,仅用画折线图方法去描述恐怕不会准确,这自然希望可以出现一种数量来描述数据波动大小,这就引出方差产生的必要性。

(3)第三环节 教师可以直接对方差公式作分析和解释,波动大小指的是与平均数之间差异,那么用每个数据与平均值的差完全平方后便可以反映出每个数据的波动大小,整体的波动大小可以通过对每个数据的波动大小求平均值得到。

所以方差公式是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统计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程度和课堂时间决定是否介绍平均差等可以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其他统计量。

三. 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 教材P125的讨论问题的意图:(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数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测试卷(一)

【数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测试卷(一)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测试卷(一)姓名: 班级: 得分:1.下表是一(1)班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

(6分)节目西游记喜羊羊与灰太狼加菲猫葫芦娃蓝猫人数 6 10 3 7 9(1)在下面的格子里涂色表示看各种动画片的人数。

(2)一共调查了________人,喜欢看________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__的人数最少。

(3)喜欢看《西游记》和《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一共________人。

(4)喜欢看得最多的和喜欢看的最少的相差________人。

(5)你还知道哪些信息?2.下面是晨星文具店3月份的销售情况。

(5分)品种合计数学本作文本英语本数量113本(1)卖出的英语本比作文本多84本,英语本卖出了多少本?(2)卖出的数学本是作文本的2倍,卖出了多少本数学本?(3)将上表填完整。

3.李老师调查了三年级部分同学不喜欢吃的蔬菜的情况。

(4分)(1)不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不喜欢吃( )的人数最少。

(2)不喜欢吃洋葱的人数是不喜欢吃木耳人数的( )倍。

(3)通过表格,你有什么建议?4.学校举行2分钟跳绳比赛,比赛成绩如下:(6分)(1)2分钟跳绳比赛成绩最好的是多少个?最差的是多少个?这两个成绩相差多少个?(2)跳绳比赛成绩在145个以上(包含145个)的有多少人?成绩在145个以下的有多少人? (3)通过比赛成绩,你想说什么?5.春蕾小学同学们植树节植树的情况如下:(6分)二年级:22棵三年级:35棵四年级:66棵五年级:58棵六年级:61棵(1)将上面的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2)( )年级植树的棵数最多。

( )年级植树的棵数最少。

(3)春蕾小学同学们植树节共植树多少棵?6.小明调查了全年级每天晚上学习时间超过4个小时的同学,并把结果记录了下来。

(4分)(1)每天晚上学习时间超过4个小时的同学的人数最多的是第( )组,最少的是第( )组。

(2)全年级每天晚上学习时间超过4个小时的共有多少人?(3)通过小明的调查,你发现了什么?7.某超市为了促销,将食品打包成礼品盒出售,每个礼品盒里有鸡肉400克、鲤鱼100克、带鱼200克、青菜450克、茄子200克、芹菜150克、辣椒200克、牛肉400克、羊肉300克、猪肉400克、苹果400克、香蕉300克、橙子300克、鲫鱼200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同步练习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同步练习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1.下面是我们学校三年级植树情况统计表,4个班平均植树A.7 B.8 C.9A.舞蹈组B.书法组C.围棋组4.学校有8个班参加了回收废报纸活动.第一天回收废报纸43千克;第二天回收废报纸38千克;第三天回收废报纸39千克。

平均每天回收废报纸()千克。

A.39 B.40 C.415.为了了解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可以选择调查表()。

A.B.C.6.1千克苹果2.5元,1千克香蕉3.8元,1千克苹果比1千克香蕉便宜()角。

A.1.3 B.13 C.130二、填空题。

(2)护士每隔( )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1)这20个同学中,阅读时间最长是( )分,最短是( )分,最长的比最短的多阅读( )时( )分。

(2)这20个同学中,阅读时间小于30分的有( )人,大于1小时的有( )人。

3.地5月上旬的每日最高气温是:28℃、27℃、26℃、30℃、28℃、31℃、25℃、28℃、30℃、2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_____,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为了表示出气温变化情况可画成_____________统计图.三、判断题。

3.3元5角用小数表示是3.5元。

( )4.小明统计出全班四个组的人数分别是10人、11人、12人、10人,其中男生24人。

女生20人。

( )四、口算。

7.8-0.6= 5.4-2.4= 7.1+1.l= 0.8+0.8=1.4-0.2= 1.5+1.3= 1.9-0.2= 4.2+1.1=五、解决问题。

(2)田径队队员的体重最重是()千克,最轻是()千克。

(3)小军是田径队队员,他的体重是32千克。

如果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他的体重排在第()个。

(4)小明如果加入田径队,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他的体重排在第6个。

他的体重应该在什么范围内?在括号里画“√”,并说明理由。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谁长得快——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单元分析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谁长得快——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单元分析

《谁长得快——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3.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

信息窗呈现的是全班同学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体检——排队测量身高的情境,借助了解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引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活动。

本单元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能用图画、表格等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经历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过程,能用填统计表、涂条形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奠定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身高是学生都非常关注的事情,教材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视角提出“谁长得快”的主题,引出“统计身高增长情况”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积极性。

2.练习素材取自学生身边的事情,练习的设计关注了统计的现实性。

教材中提供的练习素材,都取自学生身边的事情。

如同学的头围,冷饮店的销售,妈妈的属相等,便于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同时这些素材游戏性、实践性也很强,便于学生在参与分析、整理数据的统计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3.关注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了解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信息、分析结果的方法。

教材呈现了完整的统计过程,按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顺序进行编排,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测量和调查等简单的收数据的方法、能用填统计表和涂条形图等简单的方式呈现统计的结果,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A.
B.
C.
5.买一支价钱是 3.5 元的签字笔,下面付钱方法适当的是( )。
A.付 6 枚 5 角
B.付 1 张 5 元
C.付一张 5 元和 1 张 1 元
6.马老师的身高为 180 厘米,比小林高 3 分米,小林的身高是( )米。
A.150
B.1.5
C.2.1
7.1 千克苹果 2.5 元,1 千克香蕉 3.8 元,1 千克苹果比 1 千克香蕉便宜( )角。
答案第 2页,总 2页
二、判断题
11.学校组织春游,7:30 出发,路上用了 1 小时 35 分钟,在 9:55 时到达目的地。 (______) 12.一列火车下午 2:30 从济南出发,下午 4:00 到达泰山,火车共行了 1 小时 30 分钟。 (______) 13.0.8 比 0.9 大。(______) 14.大于 0.3 而小于 0.5 的小数只有 0.4。 (____) 15.小华身高一点三米,写作 1.3 米。(______) 16.苹果每千克 3.5 元,那么 10 元能买 3 千克苹果。(______) 17.三(1)班 4 个小组中第一小组有 3 人参加了舞蹈兴趣班,那么,全班同学中有 12 人参加了舞蹈兴趣班。(______) 18.要使 3.1>3.□,那么□中只能填 0。(______)
82 98 84 88 68 91
(1)整理上面的数据,并填写下表。
育才小学三年级同学参加安全知识竞赛成绩统计表
成绩/分
100
90~99
80~89
70~79
人数
____
____
____
____
(2)(______)分数段的人数最多,(______)分数段的人数最少。 (3)按 90~100 分为优秀,80~89 分为良好,60~79 分为达标,

【易错笔记】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三年级数学下册易错点汇总及优选易错题A卷 苏教版

【易错笔记】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三年级数学下册易错点汇总及优选易错题A卷 苏教版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三年级数学下册易错点汇总及优选易错题A卷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 数据的分类整理与汇总。

(1)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

(2)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3)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一般不同。

(4)在统计过程中,把数据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理解数据所蕴涵的信息。

(5)根据调查数据解决问题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对比数据、解决问题。

2. 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在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时,为了更准确,可以先分小组,选出各小组之最,再进行比较,就比较准确了。

统计具有某类特征的数据时,可以先分小组,把各小组符合特征的数据统计起来,再汇总,这样既方便又准确。

3. 针对某一事件进行调查时,调查的对象不同,结果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满分10分)1.妈妈带小路去动物园玩,动物园中共有四只公狮子,有两只母狮子,八只猴子,用正字来表示,则猴子比狮子多的个数可以表示为()A.丅B.2只C.正2.下表是二(2)班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表,从图中可知每天看电视在30分钟以下的有多少人?()。

A.35人B.5人C.10人3.选择:羽毛球组的人数比围棋组的人数多()人4.开心想通过一个调查来了解同学们最喜欢哪种口味的蛋糕。

如果她在学校任意抽样,最好的方法是()A.从每个班中抽10个学生B.从合唱队中选一些队员C.选一些有自己喜欢口味的学生5.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少。

二、填空题(满分12分)6.手工劳动课上,同学们进行折纸鹤比赛。

老师对折的个数进行了统计,选出了优胜者。

获得优胜同学的折纸鹤成绩计表(1)优胜者中()的成绩最好。

(2)这五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

7.下面是四(1)班男生1分钟跳绳成绩统计表,跳绳在135个以上的等第为优秀,125~135个之间的等第为良好,56~124个之间的等第为合格,56个以下为等第不合格。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二)》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数据收集的重要性
•学会使用不同方式整理数据
•能够分析和解释数据
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工具:小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数据收集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
1.复习:请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数据收集整理基础知识,例如什么是数据、常见的数据收集方式等。

2.引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数据收集整理(二),告诉学生今天将学习如何使用更多的方式整理数据。

学习
1.讲解:首先,讲解给定数据的例子,然后介绍使用表格和图表整理数据的方法。

2.示范:老师示范如何使用表格或图表整理数据,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这些方法。

3.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尝试使用表格或图表整理数据并分析结果。

4.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整理的数据,并进行讨论分析,引导他们思考数据背后的含义。

巩固
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给定一组数据让他们使用表格或图表整理数据,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数据。

2.展示:每组展示他们的整理结果,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

3.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数据整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积极参与数据整理活动。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数据整理方法,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技能,并更深入地理解数据的奥秘。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和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编制方法,并能够运用复式统计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知识,对于新的学习内容,他们渴望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如何将复杂的数据整理成复式统计表,并运用统计表来解决问题,可能还需要一些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编制复式统计表,并能通过复式统计表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提高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学会用数据说话,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独立编制复式统计表,并理解其含义。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复式统计表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复式统计表的样表,练习题。

2.学生准备:前置学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复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了解一个班级男女生的人数比例,我们应该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复杂的数据集合,例如一个班级男女生的人数、身高、体重等数据。

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统计表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统计表——复式统计表。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编制复式统计表。

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指导,例如如何将数据分成几个类别,如何表示每个类别的数据等。

新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单元检测(含答案)

新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单元检测(含答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单元检测(含答案)一、填空。

(30分)1、某小学三(1)班各小组成员出生月份统计如下:(1题8分,2题6分,共14分)(1)把上面的数据按季度分类填入下表。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人数(2)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四(1)班一共有学生( )人。

②第( )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少,第( )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

2、文具店卖出一种书包的数量和收入的钱数如下表:(4分)卖出的数量(个)3 5 7 9 11收入的钱数(元)78 130 182 234 286 昨天卖出6个书包,一共收入( )元,今天卖书包的收入是312元,今天卖出书包( )个。

3、小明调查了全年级每天晚上学习时间超过4个小时的同学,并把结果记录了下来。

(12分)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第八组人数8 7 9 5 6 5 4 10(1)每天晚上学习时间超过4个小时的同学的人数最多的是第( )组,最少的是第( )组。

(6分)(2)全年级每天晚上学习时间超过4个小时的共有()人。

(6分) 二、选择。

(10分)三年级学生喜欢的水果人数调查表。

种类苹果西瓜香蕉菠萝人数18 12 8 41.喜欢( )的水果的人数最多。

A.苹果B.西瓜C.香蕉D.菠萝2.喜欢( )的水果的人数最少。

A.连环画B.故事书C.科技书D.漫画书3.喜欢西瓜的人数比喜欢苹果的人数少( )人。

A.10B.6C.4D.84.喜欢苹果和喜欢香蕉的一共有( )人。

A.30B.20C.26D.125、三年级一共有()人、A.38B.42C.24D.43三、解决问题。

(44分)1、李明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

(8分)根据上图填表整理。

水果葡萄桃子香蕉苹果人数()人()人()人()人2、下面是某地6月的天气情况。

(12分)(1)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

(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此地6 月(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专题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2023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专项培优(苏教版)

专题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2023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专项培优(苏教版)

专题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2023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专项培优(思维导图+旧知温习+易错警示+高效培优+真题演练)1、数据的分类整理与汇总。

(1)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

(2)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3)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一般不同。

(4)在统计过程中,把数据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理解数据所蕴涵的信息。

(5)根据调查数据解决问题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对比数据、解决问题。

2、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在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时,为了更准确,可以先分小组,选出各小组之最,再进行比较,就比较准确了。

统计具有某类特征的数据时,可以先分小组,把各小组符合特征的数据统计起来,再汇总,这样既方便又准确。

针对某一事件进行调查时,调查的对象不同,结果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一、选择题1.一位篮球运动员某个赛季各场次得分情况如下面(单位:分),得分在20分以上(含A.5月4日是什么节日B.某班谁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第一C.某班学生的身高D.谁最适合当班长研究表明,多吃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

上述四种食物中,最符合这个条件的是()。

A.豆腐B.猪肉C.鸡蛋D.鲤鱼5.()月收入支出相差最少。

A.1月B.3月C.4月D.5月6.如果想知道你们班女同学最喜欢看的动画片,选择下面()方法收集数据更合理。

A.查找其它学校曾经调查的结果B.上网查看哪部动画片最受欢迎C.询问班里的每位女同学D.请全校同学写下自己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二、填空题(1)第一组1分钟口算正确最多是( )题,最少是( )题,最多和最少相差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1)在这个班的女同学中,1分钟跳绳的次数最多是( )次,最少是( )次,次数最多的比最少的多( )次。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规定,女生1分钟跳绳125次或125次以上成绩为优秀,这个班有( )名女生成绩优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87页信息窗。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
从婴儿(躺着)——幼儿(站着)——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动态成长过程,并结合相应时期用图出示平均身高:
师:大家都是从一个小婴儿开始慢慢慢慢成长起来的,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你的身高、体重当然还有智慧都在慢慢地往上增长着。

师:大家看从婴儿到幼儿的身高有什么变化?
预设学生回答:增加了26厘米。

师追问学生:怎么算出来的?
交流方法后,小结:这个26厘米就是从新生儿到1岁时增长的
身高。

师:什么叫身高的增长呢?
小结:身高增长其实就是指现在比过去的身高增加了多少厘米。

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人一年长多高呢?
预设学生回答:用现在的身高减去上一年的身高。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班同学身高增长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本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先理解“增长”的内涵,然后结合自身成长确定统计对象,以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活动二:收集、整理数据。

1.了解搜集数据的方法。

师:要了解我们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需要做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需要统计现在的和上一年身高数据。

板书:现在的身高,去年的身高。

师:知道你自己去年的身高吗?怎么知道的?
师:我们学校每一年都会为大家进行健康查体,我们可以去调查学校的体检表。

像这种搜集数据的方法就叫调查。

(板书:调查。

)师:那你知道自己现在的身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学生回答:爸爸妈妈量出来的。

师:通过测量获取我们需要的数据也是统计中搜集数据的好方法。

(板书:测量。


师:课前,老师已经把去年体检时每个同学的身高告诉大家了,现在的身高你们也已经测量了,能计算出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吗?
师: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每个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