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设计—粽子里的故事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班级:大班课题:《粽子里的故事》教学目标:通过听讲、动手等各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制造力,培育幼儿口语表达本领和思维本领,理解小故事中的道理,懂得珍惜食物和节省资源的紧要性。

一、活动准备:1.主题图片:粽子图片3张,为三个不同颜色的粽子图片。

2.幼儿玩具:玩具厨具、不同颜色的粘土、颜色笔等。

3.食品呈现:生粽子、糯米粉、红枣、枸杞、豆沙等食材。

二、课前准备:1.老师提前准备好讲解材料、主题图片。

2.布置好教室课堂,摆放好需要用到的物品。

3.老师要呈现生粽子、糯米粉、红枣、枸杞、豆沙等食材,并介绍粽子的历史传说。

三、活动过程:1.集体讨论(1)老师出示三个不同颜色的粽子图片,询问幼儿对粽子的了解和感受。

(2)幼儿自由发表看法,老师激励幼儿提出问题和不同想法,并把不同颜色的粽子调配给幼儿自由探究。

2.玩具角色扮演(1)老师带领幼儿利用玩具厨具进行角色扮演,激励幼儿尝试制作小粽子或小饺子等。

(2)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话题,例如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等,营造愉悦的气氛。

3.手工制作(1)老师引导幼儿制作粘土粽子,自由组合不同颜色的粽子图案。

(2)老师在表扬幼儿的同时,可以对贴心的同伴进行点赞和表扬。

4.小故事赏识(1)老师依据幼儿个体阅读本领,选择《粽子里的故事》等儿童故事。

(2)老师可以依据幼儿的表现,引导幼儿参加其中,激励幼儿表达本身的想法,并从故事中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理。

四、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很高的喜好,通过玩具角色扮演和手工制作,幼儿们能够尽情发挥本身的想象和制造力,释放本身的个性和情感。

但是,在赏识小故事时,部分幼儿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幼儿关注力的培育。

希望能够通过本次活动的结合,让幼儿学会了珍惜食物和节省资源,同时也更好地呈现了幼儿的个性和才能。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粽子里的故事》教育目标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幼儿应该能够:•理解端午节及相关传说的含义;•学习制作传统的端午粽子;•培养探究及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端午节的资料和图片;•彩纸、笔、剪刀、胶水等制作粽子的材料;•讲述经典故事的书籍或儿歌。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在课堂开始前,老师可以先询问幼儿端午节是否有所了解。

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有关端午节的图片或视频,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相关传说。

2. 讲故事(15分钟)在介绍完端午节的含义之后,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更深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

这里推荐《屈原投江》和《粽子的故事》。

3. 制作粽子(30分钟)在了解了端午节的传说后,接下来是制作粽子的环节。

老师可以事先将材料分配好,让幼儿一起动手制作粽子。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幼儿传授有关制作粽子的技巧和知识,与幼儿共同探索制作这个传统美食的过程。

4. 分享(10分钟)制作完毕后,让每个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粽子。

分享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分享的同时也观察不同的粽子的制作方式差异,培养共同分享和欣赏的能力。

5. 总结(5分钟)在分享环节结束后,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总结学习过程和收获。

同时,可以强调幼儿要好好品尝手工制作的粽子,感受端午节的气氛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扩展•老师可以引导幼儿绘制端午节的图画,发挥想象力来表现自己对端午节的理解和感受。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传统的端午节游戏,如龙船赛、踩高跷等,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文化的内涵。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

同时,课程中的合作和探究环节也有助于幼儿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个性。

年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年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年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粽子的来历和传统故事。

2.能辨认粽叶、糯米、绿豆和肉的图片。

3.能模仿老师讲述故事的节奏和语调。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粽子的故事情节。

2.辨认粽叶、糯米、绿豆和肉的图片。

三、教学准备
1.粽叶、糯米、绿豆、肉等实物或图片。

2.《粽子里的故事》故事文本。

3.老师准备的讲述故事PPT或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展示粽叶、糯米、绿豆和肉的图片,让孩子们猜测这些食物会被用来做什么? 引导学生猜测故事主题。

2. 正式教学
1.讲述《粽子里的故事》。

2.引导学生辨认故事中提到的食物。

3.提问学生,粽子里的绿豆代表着什么?糯米代表着什么?
3. 拓展
1.组织学生角色扮演《粽子里的故事》中的角色。

2.提倡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粽子图画。

4. 归纳总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当天的故事,并总结粽子的做法和象征意义。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故事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专注度、理解程度等。

2.通过角色扮演和绘画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画一幅粽子的图画,并写几句话配图。

七、延伸活动
组织学生一起制作真实的粽子,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八、反思
1.故事讲述是否生动引人?
2.学生是否理解了粽子的故事和象征意义?
3.是否需要结合更多互动资料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粽子文化?教案结束。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粽子、图片、视频、粽子制作材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粽子,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和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粽子里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制作粽子:教师带领幼儿模拟制作粽子,让幼儿亲身体验粽子的制作过程。

5. 品尝粽子:教师组织幼儿品尝自己制作的粽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端午节的来历和粽子的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认知目标。

2. 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技能目标。

3. 幼儿对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民族自豪感得到增强,达到了情感目标。

4. 教学中,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5.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制作粽子,增进亲子关系。

2.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其他活动中,如美术、手工等区域,引导幼儿运用粽子元素进行创作,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端午节的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以及语言沟通能力。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知道粽子是中国传统美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的阅读与讨论。

2. 端午节习俗的了解和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了解端午节习俗。

2. 难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绘本的感受,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粽子里的故事》及相关图片。

2. 准备端午节的相关材料,如粽子、艾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粽子图片,引起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端午节的意义。

2. 阅读绘本《粽子里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3.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如赛龙舟、挂艾叶等。

4. 实践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粽子,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表达自己对绘本和端午节的认识,总结课堂所学。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端午节习俗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讨论和表达时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收集幼儿在课堂上的作品,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调查其他地区的端午节习俗,了解地域差异。

2. 课后活动:组织一次端午节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和体验。

八、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九、教学资源1. 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电子版,方便幼儿在家阅读。

2. 端午节相关视频资料,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端午节习俗。

3. 粽子制作教程,指导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家庭作业。

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绘本《粽子里的故事》和端午节习俗。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粽子是汉族人民过“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接下来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准备:PPT 三只粽子背景音乐(琵琶语)过程:一:回忆经验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好玩的,也有好吃的,你们愿意跟着我吗?2、 PPT(粽子)这是什么?(粽子)你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的?你吃过什么馅的粽子?3、今天的粽子里包的是什么呢?有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粽子里的故事》。

二、理解故事1、 PPT(小动物听老奶奶在讲故事)你看到了谁?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2、结合PPT讲述故事----至老奶奶会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3、出示PPT(吃了老奶奶的粽子以后小动物在一起)提问:老奶奶会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小鸟(小鸟真的去老奶奶家吃了粽子,吃了粽子,小鸟的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鸟扑棱扑棱地讲不出故事)小猴(小猴也真的去老奶奶家吃了粽子,吃了粽子,小猴的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窜上窜下地讲不出故事)小兔等等那么请谁呢?--引出请小朋友讲故事三、语言游戏1、你们会讲故事吗?你的故事哪里来的?2、你们想去老奶奶的家里吃粽子吗?3、要求:先吃了我的粽子,看看谁粽子里的事情,我就派他去老奶奶的家里吃粽子。

(实物粽子)引起幼儿兴趣4、"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边吃边打开黑板上的第一只粽子。

(1)老奶奶刚才用什么东西包粽子的?哪几样?(青青的叶子,白白的米)请说对的小朋友吃粽子(2)下雨了,沙沙沙,美妙极了--我刚刚说了什么?请幼儿复述,说对的幼儿吃粽子(3)下雨了,沙沙沙,叮叮叮,美妙极了--谁听到了?请幼儿复述,请说的对的幼儿吃粽子5、我们来看看第二只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接龙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讲一个词,你接下去,可以说一个字或一个词。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吃粽子的习俗。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吃粽子的习俗。

难点: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粽子图片、端午节故事视频、粽子香味剂。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粽子香味剂,引发幼儿对粽子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2. 讲解端午节来历和吃粽子的习俗:通过故事视频和图片,讲解端午节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吃粽子的习俗。

3. 倾听和表达训练:让幼儿听故事《粽子里的故事》,并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4. 语言游戏:通过端午节相关词语接龙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端午节的来历和吃粽子的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认知目标。

2. 在倾听和表达训练环节,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部分幼儿仍需加强引导。

3. 语言游戏环节,幼儿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词语接龙游戏中,部分幼儿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和引导。

4. 针对本次活动,需要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培养,可通过增加互动环节、调整教学方法等方式实现。

5.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幼儿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内容:1. 回顾端午节来历和吃粽子的习俗。

2. 讲述故事《粽子里的故事》。

3.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七、教学过程:1. 复习端午节来历和吃粽子的习俗,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的掌握情况。

2. 讲述故事《粽子里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粽子里的故事》幼儿园教案

《粽子里的故事》幼儿园教案

《粽子里的故事》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粽子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语言表达粽子里的故事。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粽子里的故事》2.粽子实物及制作材料3.画纸、画笔4.音乐磁带:《端午节歌》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粽子,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颜色和味道。

2.故事分享(1)教师播放课件,讲述《粽子里的故事》。

(2)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谈论故事情节,让幼儿说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

3.活动一:制作粽子(1)教师示范粽子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进行粽子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制作完成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4.活动二:粽子里的故事(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粽子里会有什么故事呢?”(2)幼儿自由发挥,用语言表达粽子里的故事。

(3)教师选取几个有趣的故事进行分享,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5.活动三:端午节习俗体验(1)教师讲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赛龙舟、挂艾叶、佩戴香囊等。

(2)幼儿分组进行端午节习俗体验,如模拟赛龙舟、制作香囊等。

(3)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

(2)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故事,相互欣赏、交流。

(3)教师播放《端午节歌》,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节日的氛围。

五、课后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粽子,并讲述粽子里的故事。

2.家长协助幼儿了解家乡的端午节习俗,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制作粽子、体验端午节习俗等活动,让幼儿了解粽子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让幼儿将所学内容延伸到家庭,增进亲子关系,弘扬传统文化。

幼儿语言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粽子里的故事》(1)

幼儿语言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粽子里的故事》(1)
幼儿语言领域教育活动设计
姓名:
班级:20级学前教育四班
活动名称:《粽子里的故事》
活动类型:早期阅读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
《粽子里的故事》
所属领域
语言领域
班 级
√大班 □中班 □小班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中指出“5-6岁的幼儿能专注地阅读图书,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故在端午节到来之际,以“粽子”这一元素选取绘本《粽子里的故事》,让幼儿阅读、欣赏绘本故事,激发其的阅读兴趣,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在与同伴的交流中锻炼其的语言能力发展。
第三个粽子:我们家的端午节(下次活动再来分享)
(三)结束部分
看来小朋友们吃了故事粽子,都能讲出好听的故事啦!那么到端午节,我们吃粽子的时候,小朋友们可以想想今天一起读的《粽子里的故事》,你吃的粽子和故事里的粽子有什么不一样呢。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端午节期间画出自己家的端午节,收假时给大家分享第三个粽子里的故事——我们家的端午节。
(2)教师出示狐狸、小鸟、小兔子、小猴等动物图片,让幼儿猜想谁吃了故事粽子之后会讲故事。
(小动物们吃了故事粽子之后都不会讲故事)
教师继续阅读绘本故事,提问幼儿:大家吃了故事粽子之后都不会讲故事,那怎么办呢?请谁来讲故事好呢?
教师继续阅读绘本故事,揭晓答案:小女孩吃了故事粽子之后能讲故事了。
3.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表达
2.师幼共同阅读
(1)教师演示绘本《粽子里的故事》ppt课件,师幼共同阅读绘本,理解绘本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1.奶奶不会说话了,怎么办呢?小朋友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2.奶奶用什么来包粽子呢?
教师小结: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包了这么多的故事粽子,谁吃了粽子之后会讲故事呢?

幼儿园中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2.能够听懂、复述与粽子相关的故事情节。

3.能够模仿包粽子的动作,培养动手能力。

4.能够展示自己包好的“粽子”,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1.电子设备播放端午节音乐或故事。

2.粽叶、糯米、红枣等包粽子所需食材。

3.小砧板、小刀。

4.纸、颜料、剪刀等准备制作“粽子”用具。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情境引入
播放端午节音乐,向幼儿介绍端午节,激发幼儿对端午节的兴趣。

2. 故事讲授
讲述粽子的由来和粽子里的故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课时
1. 模仿动作
指导幼儿模仿包粽子的动作,让幼儿体验包粽子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

2. 制作“粽子”
分发纸、颜料、剪刀等制作材料,指导幼儿按照教师示范制作“粽子”,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三课时
1. 知识巩固
回顾节前所学知识,提问幼儿端午节的由来和粽子的含义。

2. 教学评价
观察幼儿在制作“粽子”时的表现,评价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四、教学总结
通过教案的设计及实施,幼儿能够认识到端午节的重要性,理解包粽子的传统意义,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并且增强了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心。

希望今后能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开展更多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中班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中班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中班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故事中的基本内容,理解粽子的由来和制作过程;
2. 能够通过制作粽子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能够通过故事和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 故事书《粽子的故事》;
2. 粽叶、糯米、红枣、蜜枣等制作粽子的材料;
3. 制作粽子的工具,绳子、锅、竹签等;
4. 制作粽子的图文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1. 故事导入。

通过展示故事书《粽子的故事》,向孩子们介绍粽子的由来和故事背景,引导孩子们对粽子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故事讲解。

用生动的语言讲解粽子的故事,让孩子们理解粽子的由来和制作过程,激发他们对粽子的美好情感。

3. 制作粽子。

老师向孩子们展示制作粽子的材料和工具,指导他们按照图文教学资料的步骤,动手制作粽子。

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4. 品尝粽子。

当粽子制作完成后,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品尝粽子,让
他们亲身体验粽子的美味,增强对粽子的喜爱和认同感。

5. 情感体验。

通过故事和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
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粽子的故事和制作过程,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喜爱度。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类似的活动,让孩子们更深
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一、教学背景和目标1. 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中班幼儿,旨在通过《粽子里的故事》这个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学习、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2. 教学目标•认识并学习故事《粽子里的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叙述故事的大致内容。

•通过故事情节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

•鼓励幼儿参与故事情节的角色扮演,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为了做好本次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我需要准备以下材料:•《粽子里的故事》的故事书或故事卡片•布制的粽子模型•幼儿用的绘图纸和彩笔•粽叶、糯米和包裹粽子的线等真实材料三、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1. 导入活动(15分钟)•与幼儿一起回顾前几天学习过的故事情节,唤起幼儿对故事情节的记忆。

2. 学习故事情节(30分钟)•首先,向幼儿展示《粽子里的故事》的故事书或故事卡片,并用简单的语言朗读故事梗概。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介绍《粽子里的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特点。

•引导幼儿讨论一些问题,例如:你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他们在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3. 角色扮演活动(30分钟)•准备一个布制的粽子模型,并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粘贴在模型上。

让幼儿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

4. 制作粽子活动(30分钟)•准备好真实的粽叶、糯米、包裹粽子的线等材料,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制作粽子。

•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问,例如:你想把粽子里包什么馅?为什么?5. 故事续写活动(15分钟)•提供绘图纸和彩笔,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继续故事的写作。

•孩子们可以用绘画和简单的图文描述,完成对故事的续写。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观察到幼儿对故事《粽子里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

幼儿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表达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想象。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2. 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能够简单地叙述粽子的制作过程;3. 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粽子里的故事》绘本、幼儿粽子制作相关材料。

教学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单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给幼儿带来一个好消息,即这个节日当天会有一大餐,里面有一种特别的食品——粽子,引入故事。

二、阅读绘本(20分钟)1. 教师讲述、翻读绘本《粽子里的故事》。

2. 教师带领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情节、主题等内容。

三、制作粽子(30分钟)1. 分组让幼儿参与到制作粽子的过程中。

教师提前将糯米和油豆腐等食材放在一起腌制好,根据幼儿的力量开展相应的活动(如洗糯米、铺糯米、包粽子等)。

让幼儿感受到制作粽子所需要的耐心和细心。

2. 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粽子的制作过程和体会。

拓展活动:1. 小组合作,根据制作粽子的过程,编写一个小故事,以此培养幼儿的想象、创新和表达能力;2. 观察端午节的习俗,让幼儿了解一些文化知识;3. 家庭作业:拍照记录做粽子的过程,并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品尝每个小组制作完成的粽子。

教学反思:本次课堂采用阅读绘本和制作粽子的方式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体验制作粽子的过程,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阅读兴趣,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

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耐心指导,重视幼儿的思维发展和表达方式,倡导注重团队协作,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和教具准备的充分考虑,促进课堂高效和有利于幼儿的学习。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1. 教学目标本次语言优秀教案的目标是通过《粽子里的故事》这个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故事情境,帮助中班幼儿打好自然拼音的基础、认识部分习惯用语、学习课文中的部分汉字,并运用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故事理解能力和情感认识能力。

2. 教学内容2.1 课文学习在故事讲述前,通过自然拼音的学习,帮助幼儿认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如“妈妈”、“奶奶”、“爷爷”、“小熊”等。

接着,老师通过表演或口头故事讲解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并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故事中所涉及的情感、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如“为什么妈妈自己不吃,而要让小熊先吃?” “为什么小熊能听懂奶奶的话,而且还要主动帮助她包粽子呢?”等。

2.2 语言表达练习在巩固课文的学习后,老师会给幼儿提供一些卡片,上面写着一些部分汉字和习惯用语,幼儿需根据意思写出完整的语句。

例如,卡片上写着“老鼠跑了,猫抓不到。

”,幼儿需要用“老鼠”、“猫”、“跑”、“抓”等单词及自然拼音表达出完整的意思,“老鼠跑了,猫抓不到了。

”。

此练习目的是通过写作认识到自然拼音与部分汉字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和运用,同时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3 情景模拟在重点知识学习和语言表达练习后,老师会给幼儿演示如何包粽子,鼓励幼儿参与到包粽子活动中来,并根据课文内容,分成小组轮流扮演故事中的各个角色,包括粽子制作过程中的“分工协作”,“主动帮助”等元素,通过模拟情景,帮助幼儿感知角色行为变化,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表演提高幼儿的情感认识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

3.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总结以下几点:•通过上文提到的语言表达练习和情景模拟,我发现这两项训练幼儿语言表达的方式同样能训练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幼儿需要理解和执行指令,并与其他小组成员协作完成一个任务,这2个能力对幼儿的未来学习和人际交往非常重要。

中班科学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中班科学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中班科学教案粽子里的故事中班科学教案: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目标:通过讲述和制作粽子的过程,帮助中班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起源和文化内涵,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前期准备:1. 环境布置:教室里摆放端午节相关的彩旗、龙舟、粽子等装饰物,营造节日氛围。

2. 准备材料:糯米、粽叶、红枣、豆沙馅、竹签等制作粽子所需材料。

二、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并展示相关图片或故事书,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与讨论(15分钟):教师分发给幼儿准备的粽叶、糯米等材料,让幼儿观察这些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启发幼儿思考粽子是如何制作的。

3. 讲故事(15分钟):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如屈原投江、粽子下河等,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重要意义。

4. 制作粽子(30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制作粽子的步骤,并展示示范过程。

然后,将材料分给小组,让幼儿动手制作粽子。

教师在旁边提供指导和帮助。

制作步骤:a. 将粽叶沏热水洗净,泡软备用。

b. 将适量的糯米用清水浸泡3小时,然后捞出沥干备用。

c. 在粽叶上铺一层糯米,然后加入一些红枣或豆沙馅。

d. 添加适量的糯米,用竹签固定边缘,再用叶子包裹紧实。

e. 大锅加水烧开,将粽子放入,煮40分钟至熟烂即可。

5. 分享与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完成制作后,教师安排幼儿逐一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并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感受。

6. 结束(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品尝粽子,品味端午节的美好。

鼓励幼儿说出他们对粽子的感受和喜好。

三、延伸活动:1. 龙舟赛:通过模拟龙舟赛活动,让幼儿体验端午节传统的庆祝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体育运动能力。

2. 粽叶绘画:引导幼儿用彩笔或水彩画出粽叶的形状和纹理,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和艺术创造力。

3. 粽子包装设计:让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粽子包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手工技能。

幼儿园优质课-《粽子里的故事》中班教案

幼儿园优质课-《粽子里的故事》中班教案

《粽子里的故事》中班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整理的《粽子里的故事》中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1、在看看、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并体验语言游戏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2、难点: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做语言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粽子里的故事》PPT、一段背景音乐、粽子、故事盒等活动过程:一、回忆经验并导入1、出示PPT:猜猜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在什么时候要吃粽子?你吃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小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们都要吃粽子。

香香的粽子里可以包着各种各样好吃的馅料。

☆结合音乐欣赏故事,教师和着音乐节奏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让幼儿能静下心来感受故事的魅力。

二、看看讲讲故事今天这个神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播放PPT,欣赏故事)1、倾听故事第一部分(在密密的树林里——谁就会讲故事了)T: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T:看,谁来了?它们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2、看看讲讲故事第二部分T:先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小猴子(兔子、狐狸、松鼠、小鸟)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子“吱吱吱吱”讲不出故事。

T: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讲不出故事,真着急,怎么办?还能请谁来帮忙呢?☆以“吃吧吃吧,吃了故事讲故事……”这句话贯穿故事始终,成为活动的线索,让活动紧紧扣住中心。

3、倾听、理解故事最后一部分T:(出示PPT8):看,谁来到了树林里?她在干什么?(PPT9):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小姑娘呢?它们的邀请成功了么?(PPT10、11):小动物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T:小姑娘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我们继续听故事。

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精选21篇)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篇1【活动目标】1、认真观察图片并能大胆想象理解故事内容。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3、激发幼儿对故事热爱的情感,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粽子里的故事PPT【活动过程】1、导入出示图片(粽子)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幼:粽子师:对,你们吃过粽子吗?幼:吃过师:那什么时候吃粽子呢?(请幼儿回答)幼:端午节师:(出示图片)对,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这一天我们中国人都要吃粽子。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吗?幼:不知道师:出示图片,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会做什么呢?幼:挂艾草师:出示图片,(总结)端午节我们除了吃粽子还会举行划龙舟比赛,会在家里挂上艾草和菖蒲,有的地方还会挂香袋。

今天老师发现粽子里有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幼:想师:故事的名字就叫《粽子里的故事》2、分段观看PPT,欣赏故事师:在一个森林里,有一个小屋。

小屋里住着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看见许多事情,所以心里有了许多故事。

可是不幸的是,有一天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等她病好了以后,她已经不能大声地讲故事了,所以老奶奶就来到了小河边,她采了青青的叶子,回到家又用了白白的米,老奶奶用青青的叶子和白白的米包粽子。

她每包一个粽子都在里面讲一个故事,她想:谁吃了粽子,谁就可以讲故事。

老奶奶包好了粽子,森林里的动物朋友来了,它们想吃粽子讲故事。

看谁来了?幼:小松鼠和小狐狸师:小狐狸和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你们猜它们会讲出故事吗?幼:会幼:不会师:点图片,小松鼠只能吱吱的叫就是讲不出故事。

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只能哩哩的叫,也讲不出故事。

看,又来了一些小动物,孩子们你想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幼:我想请小猴子吃粽子讲故事师:小猴子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就是上串下跳讲不出故事幼:我想请小白兔吃粽子讲故事师:小白兔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就是一蹦一跳的讲不出故事。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设计—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设计—粽子里的故事

2016学年第二学期园级公开活动活动名称:粽子里的故事(中班语言)设计思路:《粽子里的故事》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画面,都充满了中国的民俗氛围,适合孩子在端午节期间阅读。

然后,端午节刚刚过,通过我园开展的“浓浓端午情”帮助幼儿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开展这样一个活动非常的适合。

《粽子里的故事》段落明显,情节发展线索清晰。

讲述了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奶奶病了,不能说话讲故事,就采来荷叶包粽子,把好听的故事包在了里面。

动物们吃了粽子却不会讲故事,于是,动物们想办法,找到一个小姑娘来吃粽子、讲故事。

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跃然纸上,给粽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童话色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书中的奶奶如同一个智者,“看见过许多人,听到过许多事”,吸引着孩子向往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智人的魅力。

活动中创设了“去老奶奶家吃粽子”的情景,在一次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块的、香甜的粽子成了孩子参与集体学习活动的动机。

活动目标:1、在看看、猜猜、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活动准备:故事PPT、用手工纸制作的三个粽子(不同颜色),内藏有纸条、将甜味的粽子分割成小块,便于幼儿食用。

活动过程:一、导入1、回忆经验:提问:你们都喜欢吃粽子吗?什么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小结: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吃粽子的日子。

提问:你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小结:现在的粽子里包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味道也是各种各样的。

2、今天的粽子里包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二、在故事的情景里,开展语言的学习与练习1)讲故事2)看图理解故事内容提问:奶奶会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小狐狸(小狐狸真的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狐狸“哩哩哩”地讲不出故事)●小鸟(小鸟真的去老奶奶家吃了粽子,小鸟的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鸟扑棱扑棱地讲不出故事)●小白兔(小白兔真的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它蹦蹦跳跳地讲不出故事。

)提问:这几个朋友都讲不出故事,那到底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引出请小朋友吃粽子,讲故事)小结:因为我们会说话,会讲故事,所以要请我们小朋友来吃粽子、讲故事。

中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中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中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之美》,详细内容为“粽子里的故事”。

通过故事向幼儿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及其习俗,让幼儿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和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习俗,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掌握粽子的制作过程。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故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粽子实物、故事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粽子实物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端午节的相关习俗,激发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通过故事课件,生动有趣地讲述“粽子里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图片为例,讲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粽子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粽子制作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

5. 语言表达(5分钟)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粽子,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粽子里的故事2. 内容:端午节习俗、粽子制作过程、传统文化魅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粽子故事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粽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制作过程,将故事画出来。

2. 答案示例:(1)粽子制作过程:泡米、洗叶、包粽子、煮粽子。

(2)我的粽子故事: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包粽子,我们包了肉粽和豆粽,粽子煮熟后,我吃了一个,真好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和分享,让幼儿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活动组织方面,还需加强时间分配和课堂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学年第二学期园级公开活动
活动名称:粽子里的故事(中班语言)
设计思路:
《粽子里的故事》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画面,都充满了中国的民俗氛围,适合孩子在端午节期间阅读。

然后,端午节刚刚过,通过我园开展的“浓浓端午情”帮助幼儿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开展这样一个活动非常的适合。

《粽子里的故事》段落明显,情节发展线索清晰。

讲述了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奶奶病了,不能说话讲故事,就采来荷叶包粽子,把好听的故事包在了里面。

动物们吃了粽子却不会讲故事,于是,动物们想办法,找到一个小姑娘来吃粽子、讲故事。

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跃然纸上,给粽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童话色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书中的奶奶如同一个智者,“看见过许多人,听到过许多事”,吸引着孩子向往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智人的魅力。

活动中创设了“去老奶奶家吃粽子”的情景,在一次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块的、香甜的粽子成了孩子参与集体学习活动的动机。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活动准备:
故事PPT、用手工纸制作的三个粽子(不同颜色),内藏有纸条、将甜味的粽子分割成小块,便于幼儿食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回忆经验:
提问:你们都喜欢吃粽子吗?什么时候我们会吃粽子?
小结: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吃粽子的日子。

提问:你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
小结:现在的粽子里包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味道也是各种各样的。

2、今天的粽子里包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二、在故事的情景里,开展语言的学习与练习
1)讲故事
2)看图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奶奶会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
●小狐狸(小狐狸真的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狐狸“哩哩哩”地
讲不出故事)
●小鸟(小鸟真的去老奶奶家吃了粽子,小鸟的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鸟扑
棱扑棱地讲不出故事)
●小白兔(小白兔真的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它蹦蹦跳跳地讲不出
故事。


提问:这几个朋友都讲不出故事,那到底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引出请小朋友吃粽子,讲故事)
小结:因为我们会说话,会讲故事,所以要请我们小朋友来吃粽子、讲故事。

3)情景游戏
●打开第一个粽子:听(通过“吃粽子”,考量孩子的倾听能力。


提问:
1)你听到故事里的老奶奶用哪两样东西包粽子的。

(叶子和米)
2)奶奶用了什么颜色的叶子和什么颜色米来包粽子的?(青青的叶子,白白的米)3)继续听,把你听到的告诉大家:
➢下雨了,沙沙沙,美妙极了
➢下雨了,沙沙沙,叮叮叮,美妙极了
●打开第二个粽子(接龙)
1)就是我说一个词,你要接着后面的字(字音相同即可)如:小熊——熊猫……2)现在接一句话,“小熊走在马路上”,会怎么呢?谁来接?
●打开第三个粽子(悄悄话)——悄悄话怎么说的,说说看
1)幼儿来说悄悄话
2)集体来说悄悄话
四、欣赏故事结尾
1、教师讲故事的结尾。

2、你们的奶奶会包粽子吗?那下次你们吃奶奶包的粽子时,听听你奶奶讲的故事。

201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