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df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 因不同元素而异,如碳以CO2形 式循环
反复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具全球生物圈,具全球性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往复的动力
3、碳在生物体内以 ( 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
碳循环的图解
1、特点:
1、碳循环的形式: 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食物网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物质循环的特点
➢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 全球性,这种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 生物可反复利用。
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系统 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破坏碳循环的平衡 大气中CO2含量增加
温室效应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碘液检测 斐林试剂检测
实验证明:
土壤中的微生物 能分解淀粉
A1、A2取自加入土壤浸出液的一组 B1、B2取自加入蒸馏水的一组
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 CO2 )和( 碳酸盐 )形 式存在。
2、碳通过(光合作用)和 (化能合成作用)两种代谢反 应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课后反馈
在农田中大量使用DDT杀虫剂为什么会 殃及南极的企鹅?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征(一)物质循环的概念: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再到环境,不断进行流动和循环的过程。

几乎所有的化学元素都能在生物体中发现,但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大约只需要30~40种化学元素。

这些元素根据生物的需要程度可分为两类:一是大量营养元素,这类元素是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同时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多,包括碳(C)、氢(H)、氧(O)、氮(N)、磷(P)、钾(K)、硫(S)、钙(Ca)、镁(Mg)、钠(Na)。

其中碳、氢、氧、氮、磷五种元素既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同时又是构成三大有机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是食物链中各种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最主要物质形式。

二是微量营养元素,这类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少,如果数量太大可能会造成毒害,但它们又是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无论缺少哪一种,生命都可能停止发育或发育异常。

这类元素主要有铁、铜、锌、硼、锰、氯、钼、钴、铬、氟、硒、碘、硅、锶、钛、钒、锡、镓等。

(二)物质循环的特性指标:1.库与流的概念: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称为库。

库有大小层次之分,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看,地球的五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均可称为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库。

而在组成全球生态系统的亚系统中,系统的各个组分也称为物质循环的库,一般包括植物库、动物库、大气库、土壤库和水体库。

每个库又可继续划分为亚库,如植物库可分为作物、林木、牧草等亚库。

根据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率,物质循环的库可归为两大类:一为贮存库,其容量相对较大,物质交换活动缓慢,一般为非生物组分的环境库,如岩石库;二为交换库,其容量相对较小,与外界物质交换活跃。

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磷,但与外界交换的磷量仅占总库存的很小部分,这时海洋水体库是磷的贮存库;浮游生物与动植物体内含有磷量相对少得多,与水体库交换的磷量占生物库存量比例高,则称生物库是磷的交换库。

高二下学期生物必修三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高二下学期生物必修三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大面积植树造林。 措施 • 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 风能、水能等。
(二)氮循环
反硝化
工业固氮
生物固氮 高能固氮
无机环境
氨化
固氮作用等 反硝化作用
硝化
生物群落
(三)水循环
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 重的60%~95%,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 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降雨、 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环。
讨论: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 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都是由地球提 供的,为什么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 消耗完? 因为这些物质可以被循环利用
第五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问题探讨:
你自己所呼出 的二氧化碳都 去了哪里?
细胞呼吸
暗反应
第一阶段
CO2
(CH2O)
丙酮酸
细胞呼吸 第二阶段
A1 A2 B1
B2
碘液
+ —+

斐林试剂 颜色变化
— +—
+
不变蓝
砖红色 沉淀
变蓝
无砖红色 沉淀
结论
土壤微生物对淀粉有分解作用
对教材(P102)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探究活动的分析
案例1
实验假设 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案例2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 实验组 验 对照组 设 计 自变量
对土壤高温处理 A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CO2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化学元素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
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

一、概念

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错误的是( c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 C.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少的 D.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
间反复出现、循环利用
2、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 D)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大气中CO2含 量增加
温室效应
思考
(1)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
会导致气温升高,加快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 上升,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 胁。
(2)应如何减缓温室效应?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大力植树造林③开发新能源
冰川 融化
热带风暴
土地干旱

措施 •
增加植被 ❖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温故而知新
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什么?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3、生物圈作为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能 量从哪来?物质从哪来?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
• 1. 物质循环的概念 • 2.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
环,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 系 •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 A、DDT是挥发性物质 B、DDT已加入了全球性的物质地化循环 C、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 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
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区别和联系)
呼吸
呼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微生物分解作用
2021/6/7
10
2、水循环:
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 重的60%~95%,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 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降雨、 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环。
2021/6/7
11
2021/6/7
12
3、氮循环:
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 分。氮占大气成分的79%,必须经过 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 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 复循环。
实例:碳循环
大气中的 CO2库
分解者
生产者
消费者
泥炭、 煤、石油
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2021/6/7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20
关注社会
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破坏碳循 环的平衡
大气中CO2 含量增加
温室效应
2021/6/7
21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特点
联系
2021/6/7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循环
是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能量流动的过程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2、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载体; 3、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19。
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特点:具有全球性,往复循环。



消费者(有机物)
2021/6/7
分解者
煤、石油 4
施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 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 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

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传递是以__C_O_2__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消费者 ,
B为 分解者 。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光合 作用实现
的,C D过程是通过 呼吸 作用实现的,
B
D过程是通过 分解 作用实现的。碳循
环始终与 能量 结合在一起。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_石__油__、__煤__炭__等__ 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
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D )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
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
器是( B )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核糖体和叶绿体 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3.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
CO2增多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 如何采取措施进行缓解呢?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1.CO2增多的原因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2.温室效应的危害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开发新能源
3.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增大绿化面积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范围 生物群落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不正确的是:( C )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 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 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 气,请据图回答:
C
D
A

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11
放线 菌 39 123 39
1105
1024
真菌 36 4 11 15
19
实验课题: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提出问题: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吗? 作出假设: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设计实验: 探究性实验要遵循哪些原则?这个实验的
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应该 要怎么控制?
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碳在自然界以CO2, 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碳在生物群落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2.你知道生物圈内碳主要分布在什 么地方吗?
大气中、生物群落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探寻生物圈内碳元素的存在 追踪生物圈内碳流动的过程
任务一:结合碳循环模式图,小组 合作讨论和归纳要点
碳循环的要点归纳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 有机物 。 (3)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一个是分解者的 分解 ; 作用;二是动植物的细胞呼吸;三是化石燃料的 燃烧。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0(1)与1、6有关的生理功能是 __细__胞__呼__吸_____、 光__合__作__用____ ; 4、5、8共同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_有__氧__呼__吸___。 (2)2、3共同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在植物体细胞内的_叶__绿__体__的__类_ 囊体膜 上进行的。
6、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D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 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 D、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的
7、目前地球大气的CO2浓度逐年增高,由于 温室效应,地球表面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 土壤沙漠化、洪水泛滥成灾等恶果,导致CO2增高 的主要原因是( 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