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例为基础的病理生理学课堂讨论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病例为基础的病理生理学课堂讨论教学

黄英, 王树人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成都610041

摘要: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是指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方式。我们应用PBL原理并结合中国医学教育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S)。本文就CBS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情况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模式;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S);病理生理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亦称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或问题解决型学习等,是指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方式[1,2]。PBL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首创。目前,PBL已成为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医学教学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自1997年以来,我校在美国中华医学会(CMB)及教育部的资助下,应用PBL原理并结合中国医学教育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Study,CBS)。CBS是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临床病案为引导,启发学生学习、讨论有关的基础医学科学问题,理解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临床知识,更不要求学生通过病案讨论解决临床问题[3]。

一、开展以病例为基础的病理生理学课堂讨论教学的基本概况

CBS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之一即是病案的选择。我们针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由高年资教师负责病案的选择(3个病案均来自本校附属医院的实际病案)、学生手册及教师手册的编写整理工作。为避免涉及过多不相干的内容冲淡我们的讨论主题,我们对某些过于临床的内容进行了适当删减,即讨论内容紧紧围绕病理生理学这门课程的重点即发病机制、机能代谢的变化[4]。参加CBS学习的对象仅限于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3年级学生),每班约30人,由1位教师负责,每班分成5~6个讨论小组。CBS课堂讨论的时间安排在学期末。病案讨论分2次进行,每次2学时。我们的具体方式是:(1)每次病案讨论均提前2星期将病案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学生根据病案中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及讨论。(2)课堂讨论的具体过程是:教师简单介绍病案→小组进行30分钟的讨论→每组选派1名中心发言人在全班发言→同组或其他小组同学可进行补充或质疑→老师进行归纳总结,给出正确答案。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将CBS教学方法引入病理生理学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利于学生将病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体会到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医学桥梁课程在以后的临床医学课程中的学习乃至以后的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而且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尽管CBS教学模式有上述诸多优点,但通过具体的实施,我们也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学习对象的选择

目前,我们仅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进行了CBS的试点。由于这些学生还没有接触到临床课程,更没有临床实践经验,有些学生面对病案中超出目前所学知识的内容部分,觉得束手无策。加之有些学生的自学及自律能力相对不是很强,要很好地完成病案的预习及讨论任务,势必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而有部分学生感觉有些吃力,教学效果并不如我们预期所设想的那么理想。笔者认为,CBS这种教学模式可能更加适用于成人医学教育。理由如下:(1)成人医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和经验;(2)他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成熟的自律能力;(3)他们经过一定的临床实践后,更能体会到自身医学知识的不足和知识的重要性,因而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笔者认为,如果能在成人教育中实施CBS这种教学模式,效果可能会更好。当然,我们目前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主要还是以本科生或7年制为主,这些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没有临床知识和经验,此外,他们的自学能力、自律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之师资力量也相对不足(一个教师面对30个学生)。鉴于上述原因,我们考虑是否能将病案讨论课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出,让那些学有余力又有一定自学、自律能力且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来选修。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重点培养精英,另一方面也能限制讨论课的人数,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讨论,从而保证课堂讨论的效果。

2.教师的引导能力

在病案讨论的过程中,尽管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显得很重要。如何在有限的课堂讨论时间内完成讨论任务,教师这个主持人角色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讨论课,仔细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只有认真备课,教师才能熟悉和掌握病案要求,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讨论课,充分准备,才有能力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作好引导作用。另外,在CBS 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营造一种宽松、开放的氛围,要积极鼓励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尤其要鼓励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

3.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这几年的CBS试点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参与热情差异很大,有约50%的同学热情较高,能够认真准备,其余的则敷衍了事,个别学生甚至不准备。究其原因,最主要的CBS 课堂讨论与成绩没有挂钩。部分学生认为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与考试成绩没有直接关系的病案讨论,没有实际意义。尽管现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分数仍然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力的关键指标,因而学生也比较看中分数,重视考试。若想充分调动学生病案讨论的积极性,我们认为考试仍然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指挥棒。我们可以将病案讨论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或是将病案讨论的内容或形式引入到考试中。

4.时间安排

目前,我们一般是在学期末集中进行病案讨论。笔者认为,这种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原因在于学期末会有很多的课程考试,学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与考试无直接关系的病案讨论。如果能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穿插病案讨论,这样效果可能会更理想。

5.与临床相关科室进行联系和协作

病案讨论中涉及到很多临床知识,如果我们让这些没有任何临床知识和实践的3年级学生仅仅面对纸上的病案进行讨论,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我们有充足的病源和病种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与临床相关科室进行联系和协作,尽可能让学生在病案讨论前能有机会去医院接触一下相类似的病人。如果学生有了一些直观的视觉接触和初步的临床认识和感受,势必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病案讨论热情和讨论效果[4]。

6.学时问题

病理生理学是桥梁学科,是与临床学科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鉴于这门学科的特殊地位,我们认为目前仅有2次、4个学时的讨论时数显得很不够,有点“蜻蜓点水”、“言犹未尽”的感觉。能否适当压缩病理生理学理论课的课时数,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学时参与病案讨论,值得一试。

由于我们已习惯了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因而面对与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CBS教学模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要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认真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进一步完善CBS教学模式。倘若我们在CBS教学实践中能够注意上述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如:选择合适的教学对象、加强教师的引导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合理地安排课堂讨论时间,并与临床相关科室进行紧密联系和协作等,那么将有助于CBS这种教学模式更大地发挥其效应,从而也能进一步促进医学教育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