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合集下载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本科生物实验教学改革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本科生物实验教学改革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本科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摘要: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所发生的一场革命。

本文论述了建构主义理论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为指导,针对目前存在的本科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建构主义;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发展中的教学理论,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并在国内外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国内也有大量文章对该理论进行了介绍与描述。

本文在本科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基础上,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改革,使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构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传统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对现实纯粹的客观反映,建构主义则认为: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被新知识或者新的理论所超越。

知识也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

知识不可能适用于所有情境,知识的应用具有情境性,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

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知识是情境化、个体化的产物。

由此可以看到,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知识是需要认知主体在一定情境下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的,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接近正确的解释,强调从相对正确的意义上去理解科学知识和书本知识。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类学科的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在生物化
学领域,教学改革是为了深化对学科本质、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介绍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一、教学清晰目标、注重变革
生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在实施教学改革时,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突
出教学任务。

针对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的现状,我们加强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
生的主动性,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精简化和串联
为了增强生物化学课程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简化和串联。

具体有如下两种方法:一是缩短文字叙述和理论分析的篇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二是将
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模块化,将其连接起来,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课堂互动与情境教学
我们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注重课堂互动和情境教学。

多种情境教学法可以将学生
置于某种情境之中,增强学习的情感性和体验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表达。

在课堂上,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如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
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四、多元化评价
对于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评价,我们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法。

多元化评价能够更全面
地反映出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并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我们的评价方
法包括:笔试测验、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和口头问答等方式。

结语:。

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医学教育的需求,需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全面改革。

本文将对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并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要明确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应该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要思考如何改革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实验操作和常规实验技术上,而对于新兴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往往缺乏系统的介绍和培训。

我们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技术和热点实验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的改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还要思考如何改革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跟随操作为主,学生的实际参与度较低,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我们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引入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数据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我们要思考如何评价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成绩为主,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系统的评价和指导。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需要全面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学习并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对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简要介绍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等基本观点,同时阐述了该学习理论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学习并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对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病理学是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重要的桥梁学科。

病理学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最生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

它主要是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获得对病理改变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

我们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

1.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1.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种构建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探索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

探索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

只提 出建设性 意见 , 而对 实验 手段与过程 , 特别是 操作 的前后 顺序 , 不做硬性规定 , 让学生 自己选择实验试剂、 仪器设备和方
国高等教育 ,08( )13 14 20 ,4 : —0 . 0
【 张冬梅 , 3 1 王俊亚 , 李海涛 , 论 开设“ 等. 微创性” 生理综合实验m. 首都
医药 ,0 8 ( )1 ~ 9 20 , 1 :8 1 .
此外 , 替代法可被学生用 于生理学实验方法设计 学生 可 ,
创造性地运用一些 物品替代常规实验物品 , 并探索 实验结果 和 原理之间的关系。这一方法更适用于高职和成人学历教育中探
问题。近年来 , 我们在生化实验教学方面进行 了一些改革和探 索, 取得了 良好 的效果 。
1 更 新 教 学理 念
耗 费过多精力 ; 缺点是 : 学生只需“ 照方抓药”不利于其 良好 思 ,
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素质教育 的教学模式 是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为指导 ,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 的培养 、 习方法的掌握 、 学 学习习惯
学性是指设立 实验要依据科学实验原理 ,所运用的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操作程序及方法必须与理论知识相一致 。
() 2 可行性原则。所谓可行性是指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步骤 和方法必须是大部 分已掌握 的, 实验仪器 、 设备 和材料必须是 可以开放使用的。 () 3 简约性原则 。简约性是指在不影响实验结果和培养学
参考文献 :
近年来 , 笔者尝试在一些实验中用新 的动物替代常用的实
验动物 , 也收到了较好 的效果。例如 , 冬季在做 “ 离体蛙心灌流”
实验时 , 实验动物较难 获得 , 为此 , 笔者尝试用鲫鱼 的心脏来替 代蛙心进行灌流实验。鲫鱼取材方便 , 而且学生在初中就学习 了其 构造的相关知识 , 较为熟悉 , 加之鲫 鱼的心脏结构较 为简

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也逐渐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医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通过动手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内容与临床实践的脱节、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

对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优化实验内容,强化实践能力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生物化学实验内容应该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传统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过于理论化,不能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在改革中应当注重将实验内容与临床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对于某些重要的实验项目,也可以适当增加模拟临床实践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锻炼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实验设备,提升实验环境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是影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学校的实验室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生物化学实验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实验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

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应该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更新和完善,提高实验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也要加强对实验室管理和维护的规范,确保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

三、注重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应当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往往缺乏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改革中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实验、实验讨论、实验报告和展示等,增加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加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变化 规律 , 图文并茂地 直观地展现 出来 , 使抽象 难懂的理论 知识 变得更
学 内容 ,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这 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具体 、 更清 晰。 传统 的板书式 教学法 难以满 足信 息量大的教学要 求。 多媒
三、 实 验教 学 的 改进 和 开 放 实 验 室 建 立
我们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 深切地认识 到实验教学 已到 了应该 改革 的时候 。 目 前, 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 、 轻 实验 的现象 , 而且教师在 上实验
【 摘 要】 为进 一步提 高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 的教 学质量 ,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为学生进入临床奠定 良好 的基础 , 我
们 从 四个 方 面进 行 了探 讨 。
【 关键 词 】 生物化学 教 学改革
Di s c u s s i o n o n Te a c h i ng Re f o r m o fM e di c a l Bi o c he mi s t r y Co ur s e
【 A b s t r a c t 】 F o r f u r t h e r i n c r e a s e t h e me d i c a l b i o c h e mi s t r y t e a c h 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g q u a l i t y , c u l ur t i n g t h e s t u d e n t s ’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q u l a i y t a n d i n n o v a i t o n
a bi 1 i t y, a n d f o r t he g oo d me ic d  ̄  ̄u nd a do n, we d i s c us s f r om f our a s pe c s. t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讨【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文总结了当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思路与方案,包括对合理分配学时;结合临床病理讲解医学生物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基因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化学医学教学基因工程一、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传统的医学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根据个人的想法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听课,记笔记。

医学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沿袭了其他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内容偏重于对知识点的讲解,忽略了课程整体的逻辑性和学生素质的培养。

1、学生对生物化学理论课程重视不够我校的医学生物化学授课对象包括护理专业专科学生每年2000多名,临床专业专科生每年1000多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每年100名,中医专业150多名。

学生对生物化学理论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临床医学等专业来说,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对毕业后的工作用处不大。

2、教学与教材不统一在医学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出现了教学与教材不统一的现象。

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形成了自己习惯的教学模式,如果教材知识安排和教师的教学思路顺序不协调,学生就不能在教材的相应章节中找到学习的知识点。

3、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单一目前的理论教学习惯于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根据个人的想法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听课、记笔记。

医学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沿袭了其他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内容偏重于对知识点的讲解,忽略了课程整体的逻辑性和学生素质的培养。

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单一,缺乏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医学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思路与方案1、根据医学生物化学特点,合理分配学时2、结合临床病理讲解医学生物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应列举一些临床例子,加深学生的印象。

物质代谢障碍主要引起人类的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痛风等。

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物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作为生物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前在临床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和方法相对陈旧,与临床实际脱离较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力。

为了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引导学生更好地应用生物化学知识于医学实践中,我们需要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探讨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实验教学的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字数:222】1.2 问题提出在临床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内容较为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对于实际医学实践需求的需要。

很多实验内容与临床实践脱节,导致学生对于实验的动力和兴趣不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医学素养的提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医学教育的需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较为僵化,缺乏足够互动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限制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正文2.1 当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1. 实验内容单一:目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缺乏对于临床医学实践所需技能的培养,无法满足学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所需的能力。

2. 实验设备不足:部分学校的生物化学实验室设备陈旧,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影响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我校《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我校《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Ap ia i n n pl to i Te c ng c a hi Pr c s o e i a o o y Ba e o Co sr c i it Le r n o e s f M d c l Bi l g s d n n t u tv s a ni g

The r oy
GU Ha . Z 1 HAN u qn,JANG i yn , W U Ha — a ,Z Xi — i I Ha— i g i to HOU 1 h a I 5一 u 。J ANG Z e q n, WANG Mig y n h—u n -a
N nig U iesy o rdt n lC iee Me i n , a j g 2 0 2 ,C ia aj nv r t f Ta io a h s dc e N ni , 1 0 9 h n i i n i n n [ bt c] T e p p r dsus d sm x ei c s i p at a t c ig p oes o m d a bo g ae n c nt c v t A s a t h a e i se o e e p r n e n rc c l e h r s f e i l i o y b sd o o s u t i r c e i a n c c l r is
[e od】 C nt eis l rigter;M dclb l y eci K y w rs o sut i e n ho r vt a n y eia io ;T ahn og g
建 构 主 义 是 一种 新 的学 习理 论 , 在 吸 取 了 多 种 学 习 理 是 论 , 其 是 维 果 斯 基 理 论 的基 础 上 形 成 和 发 展 的 。 构 主 义 尤 建 学 习理 论 认 为个 体 的知 识 获 得 是 客 观 与 主 观 的 统 一 过 程 。 知

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

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

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1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性探讨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已经渗透到基础医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最前沿的课程[1]。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的生命现象进行探讨,临床上各种疾病的产生发展都有与之对应的生物化学指标。

生物化学是医学、护理等专业的基础学科,与众多分支学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交叉,并衍生出许多新兴交叉学科,例如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生物化学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专业课学习。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在分子水平阐述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各种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等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都需要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2]。

因此,生化化学与基础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医教协同促进医学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要通过医教协同模式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突出医教协同,需要我们将各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实现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构建出完整的教育体系。

基于此,要进一步加强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各种疾病在分子水平的病理研究,健全医药体系人才培养模式[3]。

2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现状高校医学教育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其中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基础阶段。

基础医学教学阶段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医学生对医生这门职业的认知和发展潜力。

生物化学作为基础医学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更应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重视。

当前我国基础医学教学主要存在的如下几个问题:第一,生物化学的教学地位得不到足够重视。

在众多的医学院校中,生物化学仅被列为考查课程,课时较少,并且多和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学科同时开课,导致生物化学的课时被进一步缩减。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步探索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步探索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步探索【摘要】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与本质的一门学科,是医学领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为了更好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根据生物化学课程自身特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法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与本质的一门学科,是医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当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

它不仅为后继的医学课程(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课程)打下基础,而且在实际医疗过程中,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途径等都有重要意义,是医疗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

尽管生物化学与医学关系密切,但由于其隶属基础课程,而且在高职院校属考查科目,在教与学方面常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且生物化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知识点多、教学效果常不太理想。

近年来,我们在生物化学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师资队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证。

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学科在不断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不断变化,时代变化要求我们老师必需“与时俱进,终身学习”。

作为老师,我们对自己的提高从未松懈过。

首先,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老师都是非师范院校毕业,虽然取得了教师资格,但对于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未受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对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不太熟悉,大多数都是摸石头过河,边教边体会。

对此,我们以多种方式组织老师进行《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让老师熟悉教学各个环节的技巧。

其次,生物化学渗透性强,与很多医学课程联系广泛,因此,我们除了精通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有关学科的知识。

对此,我们采取了集体备课方式,共同讨论每一章节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并加强对其它学科相关内容的学习,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讲解融会贯通。

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是教学的核心,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法,学生是盛装知识的“容器”,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对个性、能力、创造性的扼杀,应该摒弃。

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生物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探索与应用

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生物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探索与应用
学 等方 面 , 理 论性 强 , 知识更 新 陕[ 1 1 , 如何 让学 生认 识 到在 中医 院校 中学 习医学生物学 的必要性 , 如何让 学
学科 , 发展 变化 快 , 教 材 中的 内容 基础 知识 和概念 基
本不变 ,但很多 内容是随着科研 的发展 而变化 的 , 比
生感 兴趣学起来不 吃力 , 提高学 生运用 生物学知识 进 行科研 的水平 , 尤其是 中西医结合 专业学 生的临床科 研水平 , 成 为我们教 学方法探索的重点 。 基 于此 , 本 文
基金项 目: 北京 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X J Y1 4 0 1 9 ) 和2 0 1 2 年校级教学优秀 团队项 目资助
作者简介 : 第一作者 , 胡秀华( 1 9 7 5 一 ) , 副教授 , 博士 ( 后) 。
通讯作者 : 唐炳华 , 教授。

1 2 5 —
2 0 1 5年 4月
重影响了医学生物学 的教学质量 。 2 . 进展知识介绍不 足。医学生物学是一 门进 展 的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的大趋势 , 多元化培养 中医 院校学
生, 医学生物学教学 起 了重要 的作用 。医学生物 学是 中医院校学生 的第一 门基础课 程 , 其教 学 内容包括 了
细胞生 物学 、 遗 传学 、 生 殖 医学 、 发 育 医学 、 分子生 物
第 1 7期
教 育 教 学论 坛
E DU CA TI ON TE A CHI N G F OR UM
A p r . 2 0 1 5
N O. 1 7
识建 构过程 , 即知识 不 是通过 教师传 授 获得 的 , 是学 习者 在一定的情境 即社会 文化 背景下 , 借 助于其他人 包括 教师和学 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 的学 习资 源 ,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探索

医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 的科学 , 它在分子水平探
讨生命 的本质 , 即研究生物体 的分子结 构与功能 、 质代谢 物
条件才是一个积极的措施。
1 2 对传 统教 学模 式的反 思 .
目前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和教 改 , 几乎都是在 基于
与调节及其 在生命 活 动 中的作用 … 。在 医学 院校 中 , 医学 生物化学是一 门主要 的医学基础课 , 与生理学 、 生物学 、 微 病 理学、 药理学等后续 医学基础课 程 的关 系十分密 切 , 也是这
i tri gp it e e po i g o d c t n d lo d c ic e sr . t s t on ,n w x lrn n e u ai a mo e f s a n ol me ia bo h mit l y
Ke o d :me ia i h mi r ;c n tu t im la n n h o ;ta h n d l yW rs dc bo e sy l c t o sr ci s e r i g t e r v y e c i g mo e
基于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 的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模 式探索
姚 裕群 , 甘建 华 , 剑 萍 杨
(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 广西柳州 55 0 ) 4 06
摘 要 : 医学生物 化学教 学的现状进行 了分析 , 对 剖析 了影响 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化 学课程 的若干 因
素, 尝试在 医学生物化学教 学 中改变传统 的“ 以教 师为 中心 ” 的教 学模式 , 并从 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及 与 该理论相适应 的建构主义教 学模式入手 , 索新的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模式。 探 关键词 :医学生物化学 ; 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 ; 学模式 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5JGA 308)。

[作者简介]朱华(1979-),女,瑶族,广西桂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周先丽(1979-),女,广西桂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 :xlzhou2009@。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简而言之即“知识不是获得的,而是建构的”。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1]。

《医学生物化学》是极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的特点。

由于课程自身的微观、抽象、复杂等特点,学生普遍感到既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该课程、进而对整个专业的学习兴趣。

为此,该研究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医学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以期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校2016级康复治疗本科专业58名学生做为教学对象,随机每3~5名学生分成一个学习小组。

1.2教学方法1.2.1课前准备将学习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单元,如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与《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合并为一单元,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与《核苷酸代谢》合并为一单元,以利于“情境创设”的需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开展“ice breaker(破冰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熟悉,为后续的协作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等医学院校卫生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等医学院校卫生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生 的创 新能 力 ,提 高其专 业 综合 素 质和 核心 应用 能
力 。基于此 ,我们要探索一条兼具 “ 化学本色”和 “ 医学特 色 ” 的卫生 化学 教学 之路 。
2 教学过程和 方法改革
2 . 1 改 革的 理论 基础— — 建构 主义 教 学理论
1 当前 卫生化学教学 中存在 的 问题
锚式”教学、支持性和 多元化教学环境 的创设 改革教 学过程和方法,并建 立全方位考评机制,将 原有的理论 的课 堂转变为能力的课堂,从而实现培养 学生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教 学 目 标。 关键词 卫生化学 高等 医学院校 教 学改革 建构主义
D O I :1 0 . 1 3 8 8 4 / j . 1 0 0 3 — 3 8 0 7 h x j y . 2 0 1 3 1 2 0 0 5 6
足 。( 4 )与 预 防医学 相关 学科 联 系不 足 ,作 为 工具
的特 性不 强 。
针对上述问题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对卫
生化 学课 程从 教学 过 程和方 法 ( 表 1 ) 、考 评机 制 2
个 方 面进 行探 索性 改革 。
具解释 、解决不断涌现的实际问题 ,而且要培养学
2 . 2 紧 跟 科 学 前 沿 和 社 会 需 要 ,通 过 “ 支架 式”
教 学设 计优 化教 学 内容
处理是实际分析工作 中最困正
实用 的样 品预处 理 方法 有 限 。( 2 ) 在教 授过 程 中往
“ 支架 式 ”教 学是 指在 自上 而下 的教 学 过程 中 ,
学 生往往 仅 触及 简单 的 、经典 的卫 生 化学 实验 ,涉 及 最新实 际问题 有 限 ,研 教脱 节 ,学 生创新 氛 围不

论建构主义理论引入医学基础化学教学模式

论建构主义理论引入医学基础化学教学模式

论建构主义理论引入医学基础化学教学模式医学基础化学是医学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主要向医学生传授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及预防医学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化学基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重大改革,医学基础化学的课时被大大压缩,而教学内容并未减少,要求没有降低,这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难度。

因此,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教学要求,将建构主义等理论应用于改革医学基础化学的教学模式,对于医学高等院校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目标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建构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是瑞士学者皮亚杰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建构主义关于知识和学习的观点在国内外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1]。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其生活背景下借助于教师或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主动对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

完全不同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出来的被动学习的教学主义理论(Instructionism)[2~4]。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者,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和同学协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新的知识。

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5]。

笔者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改革教学模式,构建了适用于医学高等院校的医学基础化学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学生为主体,主动探索、发现和意义建构(即基础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起主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中心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课前组建协作学习小组,教师在课前提供给学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应用或医学相关的问题、资料或案例。

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相结合的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探索

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相结合的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探索

Exploration of Medical Biochemistry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Constructivism and
Behaviorism
作者: 申晓冬 李明 张立 高敏 娄桂予
作者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重庆400038
出版物刊名: 西北医学教育
页码: 98-101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 生物化学 认知心理学 教学模式 探索
摘要:为解决医学生物化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依托认知心理学理论,结合建构主义和行为主义各自的优势,对传统的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

教学中依据课程内容特点,学生专业特点以及学习阶段特点三方面因素,合理应用认知心理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自我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了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值得应用和推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医用基础化学》的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医用基础化学》的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医用基础化学》的教学实践
孙志勇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导报》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本文在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实或中.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以问题引导、背景知识体验、实践型导向等方面设计课件,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知识建构的目的.
【总页数】1页(P147-147)
【作者】孙志勇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化学教研室,广东珠海,519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研究 [J], 朱小芳
2.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情境教学——以《新编英语教程》第五册的教学实践为例 [J], 朱益华
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幼儿美术教学实践初探 [J], 胡玲
4.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话剧教学实践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傲卓”英语话剧社为例 [J], 马文超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J], 蒙雪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目的探讨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方法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对58名学生进行课堂教学,通过期评成绩及问卷调查进行评价。

结果期评成绩及格率达100%,学生普遍接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且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论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值得进一步深入开展。

标签:建构主义;医学生物化学;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简而言之即“知识不是获得的,而是建构的”。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1]。

《医学生物化学》是极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的特点。

由于课程自身的微观、抽象、复杂等特点,学生普遍感到既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该课程、进而对整个专业的学习兴趣。

为此,该研究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医学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以期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校2016级康复治疗本科专业58名学生做为教学对象,随机每3~5名学生分成一个学习小组。

1.2 教学方法
1.2.1 课前准备将学习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单元,如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与《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合并为一单元,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与《核苷酸代谢》合并为一单元,以利于“情境创设”的需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开展“ice breaker(破冰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熟悉,为后续的协作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1.2.2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减少教师讲授时间与授课内容,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及促进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①创设情境:教师负责创设情景,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以《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与《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这一单元为例,课前给学生播放一段介绍蛋白质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疾病的视频。

②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如根据蛋白质这一单元的导课视频引导学生逐步提出以下问题:蛋白质的功能是什么;蛋白质为什么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与结构有何关系;蛋白质的结构包括哪些层次;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蛋白质是不是摄入越多越好,为什么,该如何摄入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是什么,与疾病有何关系等。

③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参考教材、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及提示学生自行查找有关资料等,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将自主学习所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尚未解决的问题、发现的新问题等列出提纲,做为课前作业上交,做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注:这一过程在课下完成)。

④协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协作学习,促进学习小组内的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即上述所提问题的意义建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汇报。

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需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鼓励每位学生都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及对他人观点的意见,应注重学生获得答案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得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1.3 效果评价
①期评成绩:期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各占50%。

平时成绩包括课前作业(占20%)及课堂汇报(占30%);期末考试试题以开放式问题为主。

②问卷调查:为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效果,课后发放问卷调查,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

2 结果
2.1 期评成绩
学生期评成绩及格率达100%,平均分为73.8分。

其中课前作业、课堂汇报、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分別为15.7分、22.2分、32.8分,各项成绩均符合正态分布。

2.2 问卷调查
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8份,回收问卷58份,调查内容及结果如下。

①你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A、是(58.3%)
B、不是(33.3%)
C、不清楚(8.4%)。

②你希望怎样学习?
A、独立支配学习时间(30.4%)
B、有一定自主权(69.6%)
C、基本上没有自主权(0.0%)。

③你认为老师课堂讲授在时间分配上总体现状如何?
A、应该多讲一些(15.8%)
B、讲的太多(4.3%)
C、讲授的时间合适(79.9%)
④你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如何?
A、主动完成学习任务(17.4%)
B、能够完成学习任务(78.3%)
C、不得不完成学习任务(4.3%)
⑤你在进行自主学习时遇到问题如何解决?
A、完全靠自己思考解决(4.4%)
B、查阅有关参考资料(28.9%)
C、与老师或同学讨论(66.7%)
⑥你认为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学习环境与氛围(69.4%)
B、学习方法(6.1%)
C、学习专业与兴趣(24.5%)
3 讨论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多基于“知识是获得的”这一学习理论,其教学模式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主要靠教师向学生传授、灌输,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对学生的要求,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掌握,注重考试时是否能给出正确答案,很少考虑学生获得结果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忽视个体的差异性,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和思想也容易雷同,缺少个性。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建构主义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中期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有较大的发展,已成为美国当前主流的教育理念,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及高等教育;我国教育工
作者们也日渐认识到传统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弊端,建构主义理论以其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我国急需的创新型人材的优势[2],正越来越受到我国广大教师们的重视,并将该理论与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

该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使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融合,教师的任务不再以讲授为主,而是利用多媒体等工具创设情境,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协作学习,帮助、促进其对教材所提供知识的意义建构,旨在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及创新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期评成绩来看,所有学生均通过该课程的考核,期评成绩及格率达100%,平均分为73.8分。

其中課前作业、课堂汇报的平均分分别为15.7分、22.2分,说明学生在上课之前均有一定的自主学习,且课堂讨论及发言也较积极。

期末考试题主要为开放式的论述题,旨在考核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体现个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从考试成绩来看,平均仅为32.8分(满分为50分),表明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仍较低,有待进一步培养。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普遍接受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69.6%的学生希望学习有一定的自主权,说明学生们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接近8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合适;课后能完成学习任务,但主动性仍需加强。

在进行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95.6%的学生会查阅相关资料及与教师或同学讨论,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学习资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此外,有41.7%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93.9%的学生认为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习环境与氛围、专业与兴趣,笔者认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提示教师及教辅人员等需帮助学生认清学习目标,明确自身的需要,全面了解自己的专业,同时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提供师生及生生之间交流、讨论的场所,设立专门的自主学习课堂,让学生更多地体验自主学习的气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未来社会竞争的焦点也在于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合格人才的必要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个性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创造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浩如烟海且会随时更新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教师的明智选择[3]。

以上是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初步探讨,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为创新性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 赵福君,李立娟.建构主义教学实施可行性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9):62-64.
[3] 张晓萍.谈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因素[J].中国成人教育,2016(14):84-88.
(收稿日期:2017-1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