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土壤的类型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土壤的类型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土壤的类型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05 土壤的类型课课练课时练习
5 土壤的类型
基础达标练练全基础知识轻松实现达标
1、填空题。
(1)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渗水性最强的是______。
(2)黏质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______、中等颗粒为______、细小颗粒为______。
2、判断题。
(1)土壤颗粒的大小对植物的生长没什么影响。()
(2)水稻适合种植在沙质土中。()
(3)壤土的保肥能力最好。()
(4)沙质土加水可以搓成条状。()
(5)保水性好的土壤渗水性也好。()
3、选择题。
(1)下面三种土壤中,渗水性最差的是()。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2)保肥能力最好的土壤是()。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3)仙人掌耐高温、干旱、瘠薄,不喜潮湿,它适合生长在()里。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4)下列植物适合生长在壤土里的是()。
A.芝麻
B.芦苇
C.苹果树
(5)大部分植物都适合生长在()中。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4、连线题。
月季红薯
花生沙质土莲花
蚕豆壤土苹果树
芦苇黏质土芝麻
仙人掌水稻
能力提升练练会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绩
5、材料分析。(能力指数★★★)
下面是梓轩去图书馆查资料时做的记录。
(1)西瓜耐旱、不耐湿,阴雨天多时,湿度过大,易染病。
(2)小麦种植在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利于蓄水保肥的土壤中,能促进根系发育。
请根据梓轩的记录判断西瓜和小麦适宜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中,并说出理由。
6、实验探究。(能力指数★★★★)
在“渗水比赛”的实验中记录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
低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______和______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5.土壤的类型
1.(1)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沙质土(2)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合理即可)
(3)沙粒粉粒黏粒
2.(1)×(2)×(3)×(4)×(5)×
3.(1)B(2)B(3)A 解析: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仙人掌不喜潮湿,所以适合生长在沙质土里。
(4)C 解析:芝麻适合生长在沙质土里,芦苇适合生长在黏质土里,苹果树适合生长在壤土里。
(5)C
4.
5.西瓜适宜生长在沙质土中,因为西瓜耐旱不耐湿,沙质土的渗水性好,保水性差;小麦适宜生长在黏质土中,因为黏质土蓄水保肥的能力强。
6.(1)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2)黏质土壤土沙质土
(3)肥力透气性
土壤的成分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两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略。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自己二年级的水平。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水、空气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等。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自己观察到的物质。
2.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科学态度:
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
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土壤资源,了解人类的活动可能对土壤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并能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现象。
【教学难点】
在证明肉眼不可直接观察到的物质时,利用工具或其他方式间接证明,如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不同的土壤、水、烧杯、纸巾、放大镜、记录单
学生材料:观察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板书设计】
土壤的成分
我们用:
放大镜、纸巾、放进水里(搅拌)发现土壤里有:枯树枝水空气
草根小颗粒土壤
小石头大颗粒土壤
、、、、、、
【课后反思】
土壤是学生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物体,对于成年人而言更是常见而易忽略的,但我们真的了解土壤吗?你仔细观察过土壤吗?作为一名科学老师这也是我第一次那么专注的去观察土壤。这就是这节课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我么的物质世界——从土壤开始。
二年级正好学习了土壤里的小动物,小朋友的视线从科学桌上转移到了大自然里,甚至是平时大人不会主动让他们接触的土壤。而紧接着到了三年级,科学里有了好好观察土壤的机会,这太重要了。很多的学生在教室里观察了土壤,发出了惊叹声,因为这次的观察和之前他们认识到的土壤太不一样了,他们有了很多新的发现。
学生保持了二年级时对大自然科学的热情,同时也有了科学技能的储备,能积极的思考如何才能证明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中,学生的方法很多,但由于年龄的局限,他们的方法可能并不科学,或者多为解释而非科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