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土壤的类型教案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5.《土壤的类型》第2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5.《土壤的类型》第2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ca3b5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3.png)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5.《土壤的类型》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土壤的类型》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土壤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自然环境充满了好奇心。
但是,对于土壤的分类和特点,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不同类型土壤的名称和特点。
2.难点: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形成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征。
2.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土壤,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土壤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如沙土、黏土、壤土等。
2.准备放大镜、铲子等观察工具。
3.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土壤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并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如沙土、黏土、壤土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铲子挖取土壤样本,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的土壤。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土壤的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总结和表达。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5《土壤的类型》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5《土壤的类型》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7997880b4c2e3f56276321.png)
第5课《土壤的类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二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的中年段要求,初步了解土壤的基本状况。
本课的活动将学生由“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引入到“不同的土壤可以种植什么植物”。
教材由四个活动构成:一、观察土壤颗粒,知道这些颗粒有大小不同;二、阅读资料,了解土壤的种类;三、用多种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描述其各自的特点;四、阅读资料,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四个活动环环相扣,不仅让学生知道土壤有三种类型,还通过对比实验掌握不同类型的土壤的特点,最终能够根据植物的特点选择适合生长的土壤类型。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土壤也是接触的比较多的。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土壤中的成分都有哪些,对土壤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学生对于土壤还仅限于土壤可以用来种植植物,不清楚植物的种植还与土壤的类型有关,本节课将针对土壤的不同类型以及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
2.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
3.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土壤上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教学重点】能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特点【教学难点】能举例说出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教学准备】混有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土壤,水,烧杯,过滤杯,滤纸,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土壤的照片,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土壤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观察图片,说出不一样的地方。
)2.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土壤除了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土壤的类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科学 学案 5.土壤的类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科学 学案 5.土壤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85cd2af4a7302768f993948.png)
土壤的类型【学习目标】1.知道土壤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不同特点;2.理解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3.乐于用所学科学知识、技能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知道土壤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不同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
【学习准备】材料准备:放大镜、广口瓶、漏斗等。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土壤中有大颗粒的_______、中等颗粒的_______和细小颗粒的_______。
2.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_______;黏粒含量较多的土壤叫做_______;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做_______。
3.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_______。
二、问题探究(一)观察土壤颗粒说说如何根据观察结果来给土壤进行分类?(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1.阅读教材,说说教材中采取了哪几种方法来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2(三)阅读卡片阅读卡片,了解仙人球和水稻的生长性,你认为它们分别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三、拓展提升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土壤类型多种多样。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搜集一些关于我们土壤类型的相关资料。
【学习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有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了解了不同类型土壤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
【精炼反馈】一、填空1.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______;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______;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做______。
2.沙质土颗粒______,透气性______,水分易______;黏质土颗粒______,空气______,水分______。
3.含有______较多的土壤比较松散,含有______较多的土壤比较紧密。
4.沙质土中的空气______,黏质土中的空气______,壤土中的空气______。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节《土壤的类型》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节《土壤的类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b9c976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03.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节《土壤的类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土壤的类型》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第5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简洁的文字和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土壤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学生对土壤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容易将土壤和土地混为一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土壤,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土壤的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知道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土壤的奥秘,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知道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土壤的奥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多样性。
2.探究土壤的性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类型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总结土壤的性质。
3.认识土壤类型: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分类及特点。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土壤的用途和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土壤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壤的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性质:颜色、质地、结构等2.类型:砂质土、黏质土、壤土等3.用途:农业、建筑、环保等4.保护土壤:珍惜资源、关爱环境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e13ba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4.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土壤的成分》,主要介绍土壤的成分及其重要性。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和它们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他们对土壤的观察和研究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如矿物质、有机物、水分和空气。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学会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土壤的成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壤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水分和养分的供给。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研究土壤单元的导入部分,对土壤的存在和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实验和观察的兴趣较高,但对土壤的成分和作用的理解还较为薄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壤的成分及其重要性,并通过亲身参与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有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2. 教师提问:植物在哪里生长?它们的根在哪里?根部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教师: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你们能回忆起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吗?请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阳光、水、土壤、空气等)教师:非常好!植物的根部在哪里?它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来生长呢?第二环节:呈现与探究1. 教师出示一盒土壤样品,并让学生观察和描绘土壤的外观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作用?3. 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土壤样品,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外观特征。
教师:请大家看一下这盒土壤样品,仔细观察并用画笔或文字描绘一下它的外观特征。
(学生观察并描绘土壤的外观特征)教师:非常好!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有什么作用?第三环节:实验探究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利用透明容器和土壤样品进行实验,观察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5.《土壤的类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5.《土壤的类型》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fbf75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2.png)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5.《土壤的类型》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土壤的类型》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黏土、沙土、壤土这三种常见土壤的特点。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土壤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验来了解和认识土壤的类型。
但是,他们对土壤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黏土、沙土、壤土这三种常见土壤;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土壤的类型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黏土、沙土、壤土这三种常见土壤;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土壤的类型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实践活动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来了解和认识土壤的类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教材、PPT、实验材料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了解和观察过身边的土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如“我们学过哪些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你们对土壤有什么了解?”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土壤的类型。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图片,如黏土、沙土、壤土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土壤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适合哪种植物生长?”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分组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的土壤。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类型》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类型》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69766f5ef7ba0d4b733b7f.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土壤的类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通过前一节课《土壤的成分》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概念,知道了土壤里面有了什么。
本课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不同颗粒的大小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特点也不同,生长作物也各不相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类土壤的特性。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
第二部分研究土壤的种类,其中包括 3 个部分 : ( 1 )观察比较出三种土壤中颗粒的大小;( 2 )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如摸、看、捻、握和搓等;( 3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壤土、黏土和沙土三不物质的透水性来认识土壤的性质。
第三部分,了解不同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植物生长需求,挑选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年龄低,天真,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奇心的身心特点,课堂教学采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动手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通过看、摸、揉、握、捻等多种感官去感受土壤的特点,让学生亲自参加实验活动感受土壤的特性,在众多的感性表象的积累中,逐步总结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经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科学素养,对认识某一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会利用各种感官去认识研究对象,为本课的开展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三、教学目标●知道土壤按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
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如摸、看、捻、握和搓等,设计实验,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
●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四、教学重点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五、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
六、教学准备每组沙土、黏土、壤土各若干,每组白纸 3 张、放大镜 1 个、漏杯 3 个、烧杯 3 个、搅拌棒 1 根、纸巾若干、水若干。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5课《土壤的类型》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5课《土壤的类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113dcb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8.png)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5课《土壤的类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5课《土壤的类型》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实验和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土壤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
但他们对于土壤的认知还比较模糊,对土壤的类型和特点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实验、思考,从而得出结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知道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
2.难点: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了解它们的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类型土壤的性质。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总结土壤的特点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如沙土、黏土、黑土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铁锹、盆栽等。
3.准备PPT,展示土壤的图片和实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引发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土壤,如沙土、黏土、黑土等,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土壤的性质。
如:用放大镜观察土壤颗粒,用手触摸感受土壤的湿度等。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土壤的特点和作用,并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保护土壤资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5课《土壤的类型》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5课《土壤的类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7d03c70029bd64793e2c11.png)
5.土壤的类型【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二课。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课《土壤的成分》的学习,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知道植物要生长在土壤里面,土壤里有许多他们熟悉的小动物。
本节课,在上一课实地考察土壤,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观察土壤。
将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展开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了解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沙土、黏土和壤土所含颗粒大小不同。
2.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科学探究:1.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土与黏土的差异。
3.能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科学态度: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每组沙土、黏土、壤土各若干,每组白纸3张、放大镜1个、漏杯3个、烧杯3个、搅拌棒1根、纸巾若干、水若干。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很开心,小象也很开心,因为周末大象爸爸想带小象去植物园玩。
出门旅游需要做攻略,去植物园也需要知道植物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土壤。
所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植物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吗?2.生:仙人掌干旱的,西瓜比较湿润的,荷花很湿润的。
3.师:同学们可真聪明,通过刚刚我们发现其实这些植物生长的土壤都是不同的,可以把土壤有很多种类型,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土壤的类型吧。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5.《土壤的类型》第2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5.《土壤的类型》第2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119b8e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2.png)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5.《土壤的类型》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5.《土壤的类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土壤的类型。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土壤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对于土壤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土壤的类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土壤的类型,并了解各种类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土壤。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各种土壤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土壤。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土壤样本,了解其特点。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土壤的性质。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土壤样本,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土壤的类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各种土壤样本,引导学生发现土壤的分类依据。
3.学习各种土壤类型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
4.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土壤的类型和特点,并思考土壤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保水保肥能力较差•保水保肥能力较好•保水保肥能力适中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土壤类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土壤的类型》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土壤的类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dcc6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7.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土壤的类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研究土壤单元的第5课《土壤的类型》,主要介绍了土壤的类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培养对土壤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土壤的主要类型,如沙壤土、粘壤土、壤土等;b.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土壤的特点;c. 掌握使用简单工具进行土壤分类的方法。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土壤的尊重和保护意识;b.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培养观察和分类能力。
难点: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掌握使用简单工具进行土壤分类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土壤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对土壤的分类和特点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加深对土壤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实物或视频,例如沙土、粘土和壤土样本,以及与土壤相关的植物生长和农耕场景的图片。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展示物,并提问学生:你们对土壤有什么认识和想法?你们觉得土壤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学习新知a. 通过图片和简单实验介绍不同类型的土壤:- 教师展示沙壤土、粘壤土和壤土的图片,并解释它们的特点。
- 教师进行简单实验:取一些沙土、粘土和壤土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触感和颗粒大小。
教师鼓励学生动手触摸和感受不同土壤的特点。
b. 讲解土壤的分类方法:- 教师板书内容:土壤的类型——沙壤土、粘壤土、壤土。
- 教师解释使用观察和简单工具进行土壤分类的基本步骤,如放大镜观察颗粒大小、用手指试验黏性等。
教师强调这些方法是简单而有效的分类方式,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特征和性质。
3. 操作与实践a. 教师将准备好的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分发给学生,并提供放大镜、小铲子等工具。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类型》优质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类型》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494f79aef8941ea76e05ca.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土壤的类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们已经学习过了沙子与黏土一课,能够描述沙子与黏土的基本特征。
本学期对第4课《土壤的成分》的学习,也使学生们理解了土壤的概念,知道土壤里都有些什么。
本课在之前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类土壤的特性。
二、学情分析我校是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学校,大多数学生小时候都有过与土壤亲密接触的体验,但是学生对土壤还只停留在玩泥巴、种植物的认识上,对土壤的概念才刚刚接触,还有许多不解之处。
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愿意动手,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土壤的颗粒,从而根据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类。
经过低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科学素养,会利用各种感官和简单工具如放大镜去认识研究对象,为本课的开展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知道土壤按颗粒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通过分析,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对不同感官的运用,如摸、看、捻、握和搓等,总结归纳出不同土壤的特点,并分析出它们适宜生长哪些植物。
设计实验,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亲近土壤的兴趣,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可以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对不同感官的运用,如摸、看、捻、握和搓等,总结归纳出不同土壤的特点难点: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五、教学准备铜钱草盆栽、仙人掌盆栽、绿萝盆栽、PPT课件、视频、沙土、黏土、壤土、土壤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水。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1.分组领取铜钱草盆栽、仙人掌盆栽、绿萝盆栽,请学生观察。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土壤的类型》优秀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土壤的类型》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426206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9.png)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土壤的类型》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5.土壤的类型》是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土壤的类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介绍了黏土、沙土、壤土这三种常见的土壤类型,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触摸等方法,加深对土壤类型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土壤的类型和特点,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土壤的类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黏土、沙土、壤土这三种常见的土壤类型;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触摸等方法,加深对土壤类型的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并区分黏土、沙土、壤土这三种常见的土壤类型。
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土壤的类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比较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考;观察比较法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加深对土壤类型的理解;实践活动法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在哪里可以看到土壤,引发学生对土壤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土壤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土壤的类型。
3.讲解土壤类型:讲解黏土、沙土、壤土这三种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区别。
4.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比较、触摸等方法,加深对土壤类型的理解。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对土壤类型的认识。
6.课堂小结:强调土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5b1f9c89eb172ded63b7c8.png)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土壤的成分【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
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两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略。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自己二年级的水平。
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
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水、空气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等。
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自己观察到的物质。
2.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
科学态度: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
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土壤资源,了解人类的活动可能对土壤带来的影响【教学重点】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并能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现象。
【教学难点】在证明肉眼不可直接观察到的物质时,利用工具或其他方式间接证明,如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不同的土壤、水、烧杯、纸巾、放大镜、记录单学生材料:观察记录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板书设计】土壤的成分我们用:放大镜、纸巾、放进水里(搅拌)发现土壤里有:枯树枝水空气草根小颗粒土壤小石头大颗粒土壤、、、、、、【课后反思】土壤是学生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物体,对于成年人而言更是常见而易忽略的,但我们真的了解土壤吗?你仔细观察过土壤吗?作为一名科学老师这也是我第一次那么专注的去观察土壤。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土壤的类型》说课稿(1)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土壤的类型》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12eca3d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e.png)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土壤的类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土壤的类型》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土壤的类型,包括沙土、黏土、壤土等,并介绍了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土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土壤的类型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土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爱护土壤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等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的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培养爱护土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的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土壤样本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土壤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的土壤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总结不同土壤的特点。
3.实践: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土壤改良的方案,培养爱护土壤的意识。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不同土壤的特点和土壤的重要性。
5.拓展:学生进行课后,了解土壤保护的情况,培养爱护土壤的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沙土:颗粒大,透气性好•黏土:颗粒小,保水性强•壤土:颗粒适中,透气性和保水性平衡土壤的重要性•植物生长的重要介质•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和课后等方面进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类型》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类型》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24b4a4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9.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类型》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类型》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探索土壤的秘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但是,对于土壤的类型和特点,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了解土壤的类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三种基本的土壤类型——沙土、黏土和壤土,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对比,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三种基本的土壤类型,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和作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对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材料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土壤,激发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
2.新课导入:介绍三种基本的土壤类型——沙土、黏土和壤土,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通过实验验证土壤类型的特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沙土颗粒大,保水保肥能力差黏土颗粒小,保水保肥能力强壤土颗粒适中,保水保肥能力适中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实验操作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土壤的类型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土壤的类型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84248976eeaeaad1f330d1.png)
教师引导: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土壤中,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那么不同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哪些植物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讨论一下。
出示课本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特点以及适宜生长的植物。
出示仙人掌的卡片,引导:
同学们,大家认识图片中的植物吗?(认识,是仙人掌。)
板书
设计
5.土壤的类型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珍惜水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15、珍惜水资源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水的用途及缺水的影响,认识到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意识到水的重要性。
2.乐于多人合作,进行模拟实验,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能说明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客观原因。
学生自由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按照颗粒的大小,可以分为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黏质土,而沙粒、黏粒、粉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活动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既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是不一样的,那我们怎样才能区别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呢?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的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了解他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分别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土壤样本、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样品、玻璃杯、水等等。
预习要求
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的特点,观察这些土壤中分别生长了哪些植物。
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5.土壤的类型教案
![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5.土壤的类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3f035f90c69ec3d5bb75d8.png)
5.土壤的类型【教材分析】本课是在第4课《土壤的成分》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认识到土壤里面有了什么。
本课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类土壤的特性。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
第二部分研究土壤的种类,其中包括3个部分:(1)观察比较出三种土壤中颗粒的大小;(2)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如摸、看、捻、握和搓等;(3)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壤土、黏土和沙土三不物质的透水性来认识土壤的性质。
第三部分,了解不同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植物生长需求,挑选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学情分析】依据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奇心的身心特点,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土壤的颗粒,从而根据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类。
经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科学素养,对认识某一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会利用各种感官去认识研究对象,为本课的开展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土壤按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
2.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科学探究:1.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如摸、看、捻、握和搓等2.设计实验,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
科学态度: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感官的作用。
2.愿意亲近土壤。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通过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挑选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一定量的土壤,另准备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烧杯、搅拌棒、纸巾、纱布、放大镜、漏斗、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土壤的类型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土壤的类型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05 土壤的类型课课练课时练习
5 土壤的类型
基础达标练练全基础知识轻松实现达标
1、填空题。
(1)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渗水性最强的是______。
(2)黏质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______、中等颗粒为______、细小颗粒为______。
2、判断题。
(1)土壤颗粒的大小对植物的生长没什么影响。
()
(2)水稻适合种植在沙质土中。
()
(3)壤土的保肥能力最好。
()
(4)沙质土加水可以搓成条状。
()
(5)保水性好的土壤渗水性也好。
()
3、选择题。
(1)下面三种土壤中,渗水性最差的是()。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2)保肥能力最好的土壤是()。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3)仙人掌耐高温、干旱、瘠薄,不喜潮湿,它适合生长在()里。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4)下列植物适合生长在壤土里的是()。
A.芝麻
B.芦苇
C.苹果树
(5)大部分植物都适合生长在()中。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4、连线题。
月季红薯
花生沙质土莲花
蚕豆壤土苹果树
芦苇黏质土芝麻
仙人掌水稻
能力提升练练会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绩
5、材料分析。
(能力指数★★★)
下面是梓轩去图书馆查资料时做的记录。
(1)西瓜耐旱、不耐湿,阴雨天多时,湿度过大,易染病。
(2)小麦种植在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利于蓄水保肥的土壤中,能促进根系发育。
请根据梓轩的记录判断西瓜和小麦适宜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中,并说出理由。
6、实验探究。
(能力指数★★★★)
在“渗水比赛”的实验中记录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
低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______和______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5.土壤的类型
1.(1)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沙质土(2)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合理即可)
(3)沙粒粉粒黏粒
2.(1)×(2)×(3)×(4)×(5)×
3.(1)B(2)B(3)A 解析: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
仙人掌不喜潮湿,所以适合生长在沙质土里。
(4)C 解析:芝麻适合生长在沙质土里,芦苇适合生长在黏质土里,苹果树适合生长在壤土里。
(5)C
4.
5.西瓜适宜生长在沙质土中,因为西瓜耐旱不耐湿,沙质土的渗水性好,保水性差;小麦适宜生长在黏质土中,因为黏质土蓄水保肥的能力强。
6.(1)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2)黏质土壤土沙质土
(3)肥力透气性
土壤的成分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
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两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略。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自己二年级的水平。
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
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水、空气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等。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自己观察到的物质。
2.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
科学态度:
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
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土壤资源,了解人类的活动可能对土壤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并能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现象。
【教学难点】
在证明肉眼不可直接观察到的物质时,利用工具或其他方式间接证明,如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不同的土壤、水、烧杯、纸巾、放大镜、记录单
学生材料:观察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板书设计】
土壤的成分
我们用:
放大镜、纸巾、放进水里(搅拌)发现土壤里有:枯树枝水空气
草根小颗粒土壤
小石头大颗粒土壤
、、、、、、
【课后反思】
土壤是学生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物体,对于成年人而言更是常见而易忽略的,但我们真的了解土壤吗?你仔细观察过土壤吗?作为一名科学老师这也是我第一次那么专注的去观察土壤。
这就是这节课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我么的物质世界——从土壤开始。
二年级正好学习了土壤里的小动物,小朋友的视线从科学桌上转移到了大自然里,甚至是平时大人不会主动让他们接触的土壤。
而紧接着到了三年级,科学里有了好好观察土壤的机会,这太重要了。
很多的学生在教室里观察了土壤,发出了惊叹声,因为这次的观察和之前他们认识到的土壤太不一样了,他们有了很多新的发现。
学生保持了二年级时对大自然科学的热情,同时也有了科学技能的储备,能积极的思考如何才能证明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中,学生的方法很多,但由于年龄的局限,他们的方法可能并不科学,或者多为解释而非科学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如何引出“纸巾”、“放入水里”这样的方法成为这节课的难点。
借助一些情景在这样的情况里十分适用,联想法也是科学家们常用的办法,他们也常常在其他的领域获得了灵感而在自己的课题上有所突破!
只有真正教授一个知识才能真正了解这个知识!孩子们的表现也让我意识到观察的重要意义,这是他们了解物质世界一个重要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