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常见心理特质知识讲解
糖尿病人的性格
消极应对:消极 应对疾病可能导 致血糖控制不佳
增加并发症风险
情绪不稳定:糖尿病人的性格特征如易怒、焦虑、抑郁等会增加并发症风险。
缺乏自律:糖尿病患者如果缺乏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可能导致血糖控制不佳,进而增加 并发症风险。
社交孤立:糖尿病人的性格可能导致社交孤立,缺乏社交支持,进而影响病情控制和心理 健康。
平。
心理压力大还会 影响糖尿病人的 饮食习惯,如过 度依赖食物来缓 解压力,容易导
致血糖波动。
糖尿病人的性格 成因还包括缺乏 自信心和应对能 力,容易受到疾 病困扰和情绪波
动的影响。
心理压力大还会 导致糖尿病人的 睡眠质量下降, 进一步影响血糖 控制和身体健康。
社会环境因素
工作压力:长期高 强度的工作压力可 能导致身体和心理 的紧张,影响血糖 水平。
糖尿病人的性格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添加标题
Part Two
糖尿病人的性 格特点
Part Three
糖尿病人的性 格成因
Part Four
糖尿病人的性 格对病情善糖尿 病人的性格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糖尿病人的性格特点
情绪不稳定
参加支持小组: 加入糖尿病支持 小组,与其他患 者交流和学习
寻求专业帮助: 与心理医生或心 理咨询师合作, 了解和管理情绪
培养积极心态: 通过冥想、瑜伽 等方式放松身心, 保持乐观态度
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
培养积极心态:保持乐观、 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 信心
学会控制情绪:避免情绪 波动过大,保持冷静和理 性
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
糖尿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护理规范
整体护理糖尿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一、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态:此类心态患者均为1型DM,占54.4%。
由于患者多是青少年,一旦被确诊,将终生依赖外源胰岛素治疗,如果没有外源胰岛素替代治疗,将会导致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而他们又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当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生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
同时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有些青少年还认为患病是父母遗传的结果,将愤怒的情绪针对父母,责备父母。
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我们在宣教时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宣泄法使患者发泄愤怒的情绪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DM的治疗前景并请恢复较好的患者介绍经验,消除患者悲观、愤怒和失望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
这类患者情绪稳定后均很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内疚混乱的不良情绪:此类患者均为2型DM,占39%,中年人居多,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
有的父母自己患DM,又看到下一代也患了DM,以为自己遗传给了孩子更产生深深的内疚心理;有的患者伴随DM诊断,需要改变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食物选择受到限制而出现愤怒、拒绝和忽略。
有的患者被家庭成员过度保护,导致过度的依赖和反抗心理。
对于这类患者需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我们,让其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DM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象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
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焦虑恐惧的心理:此类心理患者1型占4.2%,2型占35.9%,较为多见,这是因为DM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DM知识的不准确认识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
糖尿病的心理调适
糖尿病的病因,除遗传、病毒、代谢及自身免疫等因素外,与心理因素也有密切关系。
医学研究证明,持续的心理应激,可导致丘脑——肾上腺髓质和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发生2变化,使胰岛分泌出现障碍,从而诱发糖尿病。
因此,对糖尿病人,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仅要采取控制饮食、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而且更应注重以下心理的调适:
(一)消极心理:老年糖尿病人由于情绪不稳定,经过一般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时,容易出现急噪及忧郁心理,甚至出现悲观绝望的心理状态,常表现为失眠、烦躁、情绪低落等消极心理,必然导致
精神负担加重,使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医生及患
者家属应让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接触不必
要的思想负担,提高其心理健康意识,从而增强
战胜病魔的信心。
(二)淡化心理:有些老年糖尿病人对糖尿
病知识了解甚少,认为这种病并不耽误吃喝,治
不治无所谓。
有的病人治疗刚有好转就不再坚持服药或控制饮食。
这类病人的心理行为虽说没有精神负担,但对病情认识不足,缺乏积极配合治疗的心理。
这应向患者认真讲解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帮助其克服淡化心理,主动配合医生,争取早日康复。
(三)燥怒心理:燥怒、忧郁所致的精神紧张及心理压力,会引起应激素分泌的增加,对糖尿病的发展有影响。
调适方法宣泄,应把积聚在患者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发泄掉,以保持沉着冷静、清心寡欲、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对糖尿病的防治大有裨益。
(四)厌倦心理:饮食、运动和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由于老年糖尿病人少于正常人的饮食,当出现食于敢食、饥饿难熬时,容易产生厌倦心理。
还有长期服药带来的麻烦,也容易造成情绪不稳定,使病情恶化。
揭秘糖尿病患者心理特点和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糖尿病患者心理特点和治疗方法
导语: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疾病,是现代医学攻关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在糖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疾病,是现代医学攻关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疗效和预后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糖尿病成为公认的“心身疾病”。
糖尿病患者有特定的心理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和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可能会引发糖尿病。
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成为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
同时,交感神经还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从而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会表现出特定的心理特征,针对这些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和疏导可延缓疾病发展,促进疾病的康复。
下面谈谈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处方
否认
心理特点: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早期,往往不能很快接受患病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持否认和怀疑的态度,认为“不可能”、“我怎么能得糖尿病呢”,怀疑化验结果和医生的诊断,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接受治疗,不注意控制饮食,或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了一点,对身
生活常识分享。
糖尿病人的心理特点
糖尿病人的心理特点
*导读:过度紧张,不利于糖尿病,它会使大脑皮层的工作紊乱,从而更加重原有的代谢紊乱,并使免疫功能降低等。
……
通过糖尿病人心理障碍的调查发现,2型糖尿病人心理障碍的特征为高抑郁、低焦虑,对应激的唤醒水平降低,从而有可能抑制胰岛素分泌,故有的学者称其为 D型性格(D为Diabetes英文糖尿病之字头),它有别于高焦虑,低抑郁而易于诱导胰岛素分泌的 A型性格。
糖尿病人对糖尿病认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对病情的发展有密切的影响。
在糖尿病诊断初期,首先是怀疑诊断是否正确,为了确定诊断曾到三、四家医院进行诊断的人数不少。
在诊断初期由于没有明显并发症,没有什麽明显症状,于是认为仅仅血糖高一点,不妨碍工作与生活,就掉以轻心,即所谓的放任态度,而不能很好与医生配合来控制糖尿病。
甚至在长时间饮食管理感到麻烦,运动治疗难以立竿见影,药物治疗又感厌烦,使治疗断断续续,必然会促使病情恶化。
有人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或自己已出现并发症或见到其它糖尿病人的严重后果,而过度紧张,惶惶终日。
四处求医(不管是不是正式医生,只要说可以治疗就去诊治),通尝偏方(只要道听
途说的一些偏方,不管对疾病、对身体有无益处,就拿自己当"试验品")。
这种过度紧张,不利于糖尿病,它会使大脑皮层的工作紊乱,从而更加重原有的代谢紊乱,并使免疫功能降低等。
更何况不科学的诊治同样会给糖尿病带来恶劣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特点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特点摘要: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弹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终身接受治疗,而完善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则能够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而有助于其疾病的治疗。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且该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发症是危害最为严重的糖尿病症状,不仅会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损害,还会大大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
本研究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弹性特点与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到11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在45岁至78岁之间,平均(65.5±11.5)岁。
其中,1型糖尿病25例,2型糖尿病25例。
1.2调查方法。
本研究使用自制的糖尿病患者调查问卷对其基本情况进行收集分析,主要包括患者的社会生活、疾病应对方式、生活状况等。
同时,使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对包括社会资源、家庭凝聚力、工作计划风格、社会能力、对将来的计划、自我知觉等在内的6项因子进行调查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糖尿病患者基本资料与RSA量表因子线性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表明,糖尿病并发症等因素会对其心理弹性产生较大影响(P<0.05),其中,并发症和患者年龄因素对于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最为显著,而性别因素、文化程度和经济因素等的影响较小,不同影响因素对于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影响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表1糖尿病患者RSA得分与其基本情况相关性心理弹性并发症经济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社会资源0.420b0.241b-0.136a0.141b0.050a家庭凝聚0.243a0.0360.0260.300b-0.007计划风格0.312a0.0200.074a-0.056a0.056a社会能力0.283b0.319b-0.077a-0.075a-0.050a将来计划0.349b0.0270.0420.101b0.045自我知觉0.219b0.145a0.0300.0460.027a表示P<0.05,b表示P<0.01。
糖尿病病人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
【 图 分 类 号 】R 中 4 7
【 献 标 识 码 lA 文
【 章 编 号 】1 7 —0 4 (0 1 () 0 4 —0 文 4 7 2 2 1) 1c一 1 6 1 6 o
近 年 来 随 着 人 口老 龄 化 与饮 食 结构 的 变 化 , 国老 年 糖 尿病 我 患病 率 逐 年 上 升 ,0 O 6 ~8 岁为 糖 尿病 患 病 年 龄 易 出现 焦 虑情绪 , 中I M病人 的焦虑 阳性率 显著 高于 2 D 病人 , 差异 具有统 计 学意 义( 0 0)结 论 M 其 型D  ̄ " M 且 < .5。 大部分 D 病人存 在不 同程度 的焦虑情 绪 , M 具有针 对性 的护理 能提 高D 病人 的心理健康 , M 使其 能对所 患疾病及 其 治疗有正确 的认识 。 从 而减低 焦虑的程度 , 高治疗顺应 性 。 提 【 键词 l 关 糖尿 病 心理 护理 体会
尿病 ( 是 由遗 传 和 环 境 因素 相 互 作 用 而 引 起 的 一 组 代 谢 异 常 DM)
综 合征 , 随 着 “ 物 一 理 一 会 医 学模 式 ” 但 生 心 社 的提 出 , 来 越 多 的 越 专 家认 为 除 遗 传 、 疫 等 生 物 学 因素 外 , 胖 、 乏 运 动 和社 会 心 免 肥 缺
现
代
护
理
糖 尿 病 病 心 理 点 分 析 与 护 理 人 特
吴春艳 ( 东省 高 州市 中医 院 广 东 高 州 5 5 0 ) 广 2 2 0
【 要】目的 分 析糖 尿 病病人 的心 理特 点 , 据 分析 结果施 以相应 的护理 措施 。 摘 根 方法 选择 我院收 治 的1 O 6 倒糖尿 病 病人 其 中I 型 6 倒 ,-9 倒, 9 2 11 另选 同期健康体 检 者10  ̄ , 2. 为时照 组 , &作 分别 用汉密 尔顿焦 虑量表(A A 测量3 HM) 组的 心理状 况并比 较组 间的差 别。 结果
糖尿病的心理健康ppt课件
另一种选择是继续否认自己的病情, 拒绝治疗,不控制饮食,不参加体育锻炼, 听之任之,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面临的将 是糖尿病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反复发作,被 送去医院,同时还会逐渐出现糖尿病慢性 并发症: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足部 溃疡、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 明等,这条路走起来会更加艰难,且越走 越黑暗。
抑郁症的治疗有两种方法:心理疗法和抗 抑郁药物疗法。如果心理治疗的效果不佳 时,可由精神病医生推荐一种抗抑郁药进 行药物治疗。
17
五、正确对待糖尿病
正确对待糖尿病是糖尿病心理调控的 关键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就应树立长 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到目前为止, 糖尿病尚不能根治,只能有效控制, 因此,糖尿病的治疗是终身性的。
1.加强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这是患者克服心 理障碍的关键。只有从本质上认识了糖尿病, 才能作到“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 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
2.克服心理障碍,保持乐观情绪。烦躁、紧张、 恐惧、忧郁等心理障碍,都会导致内分泌进一 步紊乱,使糖尿病加重,所以保持乐观的情绪 在糖尿病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
15
(三)、糖尿病与抑郁症
抑郁阶段,患者往往表现为:精神沮丧, 情绪低落,悲伤,失望,精力不集中,易 疲倦,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和认知功能 迟缓。如果以上症状出现过三四次,那么 患者有可能患了抑郁症。
16
(三)、糖尿病与抑郁症
抑郁症的早期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减少 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及早恢复健康。
九、糖尿病患者的康复需要全社 会的支持
糖尿病由于并发症多而严重危害患者 的身心健康,过去,对糖尿病的研究主要 遵循“生物医学模式”的研究思路,仅仅 从分子生物学、病理解剖学的角度去研究 糖尿病的治疗,忽略了生物—心理-社会环 境对糖尿病的影响。自“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提出,人们逐渐认识到 社会环境、心理因素也是糖尿病发病的重 要因素,而且临床上很多糖尿病患者伴有 26
糖尿病的心理健康课件PPT
医疗团队可以与患者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提供持续的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以确 保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最佳控制。
04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教育
糖尿病心理教育
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及其治疗Fra bibliotek程中的心理反应, 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减少焦虑和恐惧。
学会应对低血糖和高血糖
了解低血糖和高血糖的症状及应对措施,以便在需要时采取正确的 行动。
积极心态与应对挑战
保持乐观心态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糖尿病带来的挑战,提高治疗效果和 生活质量。
寻求社会支持
与家人、朋友和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有 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
参加糖尿病支持团体
参加糖尿病支持团体可以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增强战胜 疾病的信心。
心理成长与生活质量提升
1 2
接受现实并积极面对
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现实,积极面对病情,采取 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控制和管理病情。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和积极的心态,糖尿病患者 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美好人生。
3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张和焦虑。
冥想与自我觉察
教授患者冥想技巧和自我觉察方 法,提高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
力。
03
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与护 理
家庭支持与护理
家庭成员应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 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者。
家庭成员应提供情感支持,帮助 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家庭成员可以协助患者进行日常 的血糖监测和记录,以及饮食控
后续支持
为危机干预后的患者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其恢复心 理健康。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众多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除了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健康,如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其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糖尿病患者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和挑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还可能对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和抑郁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需要面对疾病的管理、治疗的负担以及对未来健康的担忧,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焦虑可能表现为过度担心血糖波动、对并发症的恐惧等;抑郁则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等。
2、压力与应对困难疾病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限制、定期监测血糖等要求,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一些患者可能在应对这些压力时感到困难,出现逃避治疗、自我管理不良等情况。
3、自我形象和自尊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能会因身体上的针孔、携带胰岛素注射器等而感到自我形象受损,从而影响自尊和自信心。
4、社交障碍担心在社交场合中出现低血糖症状、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可能导致患者在社交活动中感到不自在,进而出现社交退缩的现象。
二、心理健康对糖尿病管理的影响1、影响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不佳的患者可能对治疗方案缺乏信心,不按时服药、注射胰岛素,不遵循饮食和运动建议,从而影响血糖控制效果。
2、血糖波动长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血糖代谢,导致血糖波动,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3、生活质量下降心理问题会削弱患者的心理调适能力,降低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使整体生活质量下降。
三、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评估1、心理量表评估常用的量表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QOL)等。
这些量表可以帮助初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2、临床访谈医生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认知、应对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糖尿病心理问题和心理教育专家讲座
糖尿病心理问题和心理教育专家讲座
第22页
十一、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概念 就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帮助患者纠
正和改变在疾病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和行 为所采取护理方法和技术。
糖尿病心理问题和心理教育专家讲座
第23页
十二、心理护理标准
创造良好环境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取得患者“健康信任感” (言语、态度、神情、行为) 促进病人间良好情绪交流 合理安排病人生活 争取家眷配合 让病人学习参加自我管理
糖尿病心理问题和心理教育专家讲座
策略
认识这些情绪是自然、正常且不 可防止
了解其根源是期望值过高 找出哪些是造成失望期望 明确这些期望中哪些是切实可行,
哪些不是
第16页
恐惧
“治疗失败”——并发症和死亡 担心对学习、事业、社会生活、家庭和未来影响 无法遵照饮食计划 胰岛素 胰岛素反应(低血糖) 血糖监测--害怕针头,疼痛,血,统计
糖尿病心理问题和心理教育专家讲座
第24页
十三、心理护理实施形式:
个别心理护理
个别交谈
抚慰、解释、劝导、疏泄、勉励、暗示、确保
集体心理护理
一 组病人
讲座、座谈讨论
环境心理护理
糖尿病心理问题和心理教育专家讲座
第25页
十四、处理心理问题技巧
倾听,并允许病人充分表示自己感受 了解病人所经历复杂心理冲突 用善良语言给予关心和支持 建立起信任关系 发觉并转移病人消极想法
为何要重视糖尿病心理问题 糖尿病有哪些心理问题 怎样进行糖尿病心理教育和心理护理
糖尿病心理问题和心理教育专家讲座
第1页
一、糖尿病是一个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概念
糖尿病人心理特点
一是否认和怀疑,在患病的早期患者往往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持否认和怀疑的态度或者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一点,对身体没有多大影响。
所以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甚至怀疑医生的诊断有误,拒绝改变饮食习惯、不接受治疗,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
第二是愤怒和失望,一旦确诊将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和药物的治疗,否则很可能会导致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
而青少年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得知此病没有根治的可能,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身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天沉浸在悲伤失望的情绪中。
第三焦虑恐惧,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
加上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之甚少,且存在许多误解,因此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
担心会影响自己和将来的一生,惧怕死亡等。
第四是自责心理,患者患病不能照顾家庭,常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
第五厌世和自杀心理,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对治疗产生对立情绪,认为无药可医,迟早都是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
糖尿病的心理健康
三、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二) 3.紧张恐惧:认为糖尿病是不可根治的终身疾病,以及担心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常常会出现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4. 忧郁悲观: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终日忧心忡忡,陷入忧虑<a name=baidusnap0></a>悲伤</B>之中,甚至产生厌世的念头。
以上种种心理障碍,都会加重糖尿病病情,患者应加强自我心理调控,排除心理障碍。
(二)、控制愤怒情绪对待发怒的正确态度是,不要责备别人,要承认自己的烦躁情绪才是发怒的根本原因。
要想一些措施来控制自己的愤怒,在发怒前先不要说话,闭眼冷静2分钟,想一想自己发怒的原因。
体育锻炼也是排解愤怒的好办法。
如果无法找到克制发怒的方法,不妨找个人谈谈,只要讲出来就会好受一些。
(三)、糖尿病与抑郁症另一方面,糖尿病病人严格的饮食控制、锻炼和治疗的压力,消耗大量精力,糖尿病并发症造成的功能丧失,或是对失去生命的威胁产生的恐惧感,经济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均可导致糖尿病病人产生抑郁症。
产生抑郁症之后,病人的自我照料能力下降,使血糖失控,又使情绪和日常生活进一步恶化,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三)、糖尿病与抑郁症抑郁症的早期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改善生活质量,及早恢复健康。
抑郁症的治疗有两种方法:心理疗法和抗抑郁药物疗法。
如果心理治疗的效果不佳时,可由精神病医生推荐一种抗抑郁药进行药物治疗。
五、正确对待糖尿病正确对待糖尿病要反对两种不良倾向。
一种是对糖尿病满不在乎,不检查、不治疗,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这是很危险的;另一种是过分担心,终日焦虑不安,悲观消沉,这也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对待糖尿病的正确态度是“既来之,则安之”。
面对现实,泰然处之,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地进行综合治疗。
六、怎样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调控(2) 2.帮助患者学会自我保健,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患者必须学会自我保健,克服依赖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CBT?
• CBT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以谈话的方式为主; • 目的在于解决紊乱的情绪、行为和认知; • CBT是一个具有目标性的、系统性的治疗过程; • CBT是两个独立部分的综合,即认知部分和行为
部分。
CBT的认知模式
核心信念
中间信念
事件
自动思维
情绪、行为、心理应答
想法(自动思维)
情境
自动思维
情绪及强度
感受
行为
吃早饭前测了血 这病肯定好不了
糖,为8.9mmol/L
了伤心:Βιβλιοθήκη 0分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CBT
• 糖尿病伴轻中度抑郁——认知(自动思维) 入手
• 糖尿病伴重度抑郁、焦虑——行为入手
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CBT
• 待患者发现自身存在的认知误差时,及时 帮助患者找到合理的信念进行替代
1.Rev Assoc Med Bras. 2014;60(1):59-62.
糖尿病与抑郁的关系
• 糖尿病是抑郁发作的危险因素1 • 2型糖尿病患者被诊断为抑郁之后,血糖控
制能力更差,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2 • 抑郁也会导致糖尿病,这一观点由Thomas
Willis首先提出3
munity Ment Health J. 2014. DOI 10.1007/s10597-014-9744-5 2.Ir J Med Sci. 2014. DOI 10.1007/s11845-014-1110-7 3.Diabetes Metab Syndr. 2014;8(2):82-87.
向于负面。
自动思维的特征
• 自动的,一般情况意识不到; • 常常是简洁的,以速记的形式出现; • 想法、画面,或者两者都有的形式; • 自发产生的,没有经过深思和考虑的; • 不全是错误的或消极的; • 常常信以为真; • 以问句的形式出现; • 常常是绝对化的。
三栏表
了解什么是自动思维及特点;联系情绪与想法的关系;区分想法与情绪,区分 想法与事实;区分情境-情绪-想法;学习命名情绪,评定情绪强度。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自动思维
• 血糖又高了——肯定好不了了 • 开药花了很多钱——我的糖尿病好不了 • 每天打胰岛素都要花钱——家里人肯定嫌
弃我了 • 午饭很多菜我不能吃——活着还有什么意
思 • 看到宣传册上糖尿病的遗传信息——以后
孩子肯定有,都是我的问题
CBT三角
• CBT三角的流动性:想法、感受、行为三者相互影响 • 简单描述情形:谁、发生了什么、在哪里、什么时间
糖尿病患者精神疾病的发生率
• 一项横断面观察研究1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
伴发焦虑症状:60% 伴发抑郁症状:53.6% 伴发抑郁症:13.6% 伴发焦虑症:16.4% 既无抑郁也无焦虑:28.2% 抑郁+焦虑:41.8% 最突出的疾病为:广泛性焦虑障碍(22.7%)、心境恶劣
(18.2%)、惊恐障碍(8.2%)和社交恐惧(5.5%)。
• 帮助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制定合理 可行的计划,完成家庭作业
• 帮助形成患者自身的CBT以应对未来发生 的类似问题
怎样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 自动思维
• 技术
三栏表 五栏表
总结三栏表、五栏表,发现糖尿病个体心理 特点并采取相应方法进行治疗
自动思维
• 脑子里闪现出的任何想法; • 出现的非常快、非常多; • 信以为真; • 可以在回忆的时候出现,可以是白日梦,
或者是对未来的预期; • 内在对话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 • 当抑郁的时候,这类想法更加频繁,更倾
糖尿病病人常见心理特质案例 分析
案例
糖尿病人常见的心理障碍
• 抑郁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都会伴发精神疾病,抑郁最为 常见1 以往的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 两倍2
• 焦虑 • 躯体化
1.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52, 1048–1060. 2.Ir J Med Sci. 2014. DOI 10.1007/s11845-014-1110-7
姓氏:
记录时间:
情境
1.举例:见到高中化学老 师,他说:你变了很多
自动化思维 她觉得我丑
2.
3.
会谈次数: 情绪及强度 难过:80分
五栏表(现实想法替换表)
姓氏: 情境
1. 2.
记录时间:
自动思维
情绪
会谈次数:
合理的反应
改变后的情 绪和行为
心理治疗方法
• 认知行为治疗
传统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 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 基于网络的认知行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