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类文章阅读技巧23页PPT
PPT《科普文章解题技巧》中考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系列指导: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筛选并整合信息
![PPT《科普文章解题技巧》中考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系列指导: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筛选并整合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309968e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4.png)
特点
科学性 文学性 通俗性
2009年潍坊市高三期末考试题
《世界最大的膜》
[美] 刘易斯·托马斯
站在月亮上远望地球,让人惊讶得敛声屏气的事儿是,它活着。 从照片上看,近景中干燥的、备受击打的月球表面,死沉沉如枯骨。 高高地漂浮于天际,包着那层湿润的、发光的、由蓝天构成的膜的, 是那正在升起的地球。在茫茫宇宙的这一方,唯它才是生机四溢的 活物。在生物学上,从无序中理出秩序的,是膜。你须能获取并抓 住能量,贮存起准确的需要量,然后再把它均衡地释放出来。细胞 会这样做,它里面的细胞器也会这样做。
每一个生命集合都在太阳能的粒子流中摇摆不定,从太阳的代谢物中 攫取着能量。为了活着,你必须能够跟平衡抗争,能够保持不平衡,积聚 能量以抵抗熵的增加。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 地球活起来之后,它就开始构造自己的膜,其基本目的就是处理太阳能。 起初,在地球上由水中的无机成分合成肽与核苷酸的前生物期,除水以外 再没有什么东西来遮挡紫外线的辐射。最初的稀薄大气直接来自地球慢慢 冷却时的排气过程.其中只有丝丝缕不到的氧气。从理论上讲,水蒸汽在 紫外线的作用下也能发生光解而产生氧气,但量不会多。
答: 生命体出现前,地球在冷却时排出含有微量氧气
的稀薄气体;(1分) 这些气体积聚到一定程度,光合细胞以及生命形
式出现;(1分) 在光合作用下,生命体产生大量氧气,从而在地
球表面形成臭氧层,形成“世界最大的膜”。(2分)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概括中心意思
定位+提取+整合
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 的语言特色。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4分)
科普文章以传递信息 为主,其结构一般为“倒 金字塔”
《科普文章阅读》公开课教学PPT课件(高中语文)
![《科普文章阅读》公开课教学PPT课件(高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6bc78da58da0116c17499e.png)
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范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起始课及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
目录
CONTENTS
01 科普文的基本特性
02 科普文的阅读方法
03 常见考题与答题技巧
04 文本分析 ——动物游戏之谜
教学目标
1、了解科普文章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考点。 2、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3、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
• 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 • 引论: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 • 本论:详叙说明对象(主体部分) • 结论: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 主体部分的具体结构形式:并列式、对比式、层进式、总分式。
科普文的阅读方法
科普文的阅读方法
阅读科普类文本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三抓:
(一)抓主要事物的特征 (二)抓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三)抓科普文章的文学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把握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结构,整合信息,提炼内容。
难点: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探讨文本反映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新闻视频导入:央视财经推出AI主播助力新闻播报智能化升级。
科普文的基本特性
科普文的基本特性
1、科普类文章的定义与题材:
科普文的阅读方法
⑤分类别:把被说明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依类进行说明。使说明内容明 确,条理清楚 ⑥列图表:用图画、表格对被说明事物作较直观明晰的说明。使说明内容直观 形象、一目了然 ⑦作比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或异类事物作比较,通过同点或异点的分析, 达到说明事物本质的目的。 ⑧列数字:列举数字说明事物特征。使说明准确无误,科学具体,令读者信服。 ⑨用比喻(打比方):运用比喻的方法,借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形象地说明事 物的性质特征。 ⑩摹状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事物特征。
科技文阅读技巧ppt课件
![科技文阅读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80e00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1.png)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 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10、已然与未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 “未然”是事物即将出现的情况。 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 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 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
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
是个不解之迷。
B
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C .有了网格计算机,应急小组的领导就一定能够
成功地处理重大有毒化学物泄漏等事故,从而减少事 故造成的损失。
9、随意夸大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 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 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 功能和效用。
【对应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 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 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 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 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 目的。
例9.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 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 于功用。
7、混淆时间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 的时间上设置干扰,他们有时将先 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 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 先期和后期”。
科技文阅读一般规律PPT
![科技文阅读一般规律PPT](https://img.taocdn.com/s3/m/567bd5b0caaedd3382c4d3d5.png)
答题技巧:
4
(06四川卷) 溴甲烷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土 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而这些生物对于调 节土壤的微生态、抑制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 构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经溴甲烷熏蒸处理后,土壤 中的生物种类急剧减少,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 状态。
.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熏蒸土壤时,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 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卷第8 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 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7
二、以偏概全 从范围上对内容进行了随意扩大,即
有意把原材料中对某类事物的一部分所作 的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 “凡”、 “全”、“都”、“所有”、“一切”、 “各种”、“一定”、“非常”之类的字 眼时,要格外警惕。
科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 与解题技巧
1
科技文阅读材料的选择以自然科学小论文或 科技说明文为主,有时也会选择社会科学类 文章。
《考试大纲》对科技文阅读的要求:
1、理解文中的重要词句 2、分析、筛选和归纳信息 3、整合文章要点 4、依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或辨析正误
2
友情提示
科技文答题基本思路: 1、整体感知,划关键词句 2、准确寻找,定位提取 3、比对,分析语法,整合信息
成花,然后又形成被包裹住的种子的植物—— 在白垩纪出现了,它们以极快的速度在世界上 传播。
植物的进化依据新的动力来进行,这就是 不同物种之间的吸引。
8.下列与“新的动力”有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C.为满足动物的欲望,花粉以极快的速度广泛传播。
10
三、无中生有 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 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
科普文阅读及解题技巧使用ppt课件
![科普文阅读及解题技巧使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51921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3.png)
科普文基础知识
▪ 科普文近乎以前提到的科技说明文,
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
▪ A、科学小品
▪ 1、概念: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
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 “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 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5. 主次颠倒
▪
近年来,科普文选材更注意时效,内容上与中学生的知识面
拉近了距离,因而有不少考生在解读时,会有意无意地和自身掌
握或积累的相关、相近知识牵扯起来,甚至在不甚了了的情况下,
脱离阅读材料的实际,凭“经验”去臆断。殊不知,就文答题是
科普文解读必须奉行的一项准则。
▪ ⒉无中生有
▪
在所提供的解读选项中混入阅读材料所未曾涉及或无从验证
的小品文。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 、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
▪ 2、特点: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
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
3.
形式: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 (1)描述式 描,指描写;述,指叙述。这类小品文想象丰 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
援引有关数据以解说一定事物性状。
▪ (4)举例子
科普知识型阅读理解演示文稿
![科普知识型阅读理解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8fcf842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2.png)
第十三页,共38页。
专题八 │ 真题典例
( )2.The underlined word “divergence” in paragraph
4 means “________.” A.evolution
第三页,共38页。
专题八 │ 专题导读
科普文常用的修辞手段有: 1. 下定义: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往往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对象一个说法,使读者对被说明的对象有明确 的概念。
2. 举事例: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能够反映一般的 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特征。
3. 做比较:选择有外部或内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能增
B.exhibition
C.separation
D.examination
第十四页,共38页。
专题八 │ 真题典例
【解析】 C 词义猜测题。根据第四段“The scientists used detailed genetic analysis to prove that the African savanna elephant and the African forest elephant have been distinct species
第十一页,共38页。
专题八 │ 真题典例
【要点综述】 本文为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关于大象的 最新研究成果:非洲大象被分成两种完全不同的品种——非 洲草原大象和非洲森林大象。
第十二页,共38页。
专题八 │ 真题典例
( )1.One of the fossils studied by the researchers is that of ________.
科普文章阅读ppt课件精选全文
![科普文章阅读ppt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6d993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6.png)
探答题究要文诀本:中结的合疑文点本探和究难(点“,结提合全出文自分己析”的)见解
答题思路:
“绝妙的错误” 1、 “绝妙的错误”指的是…… 2、为什么是“错误”? 3、为什么是“绝妙”的?
①“绝妙的错误”指的是DNA的演变过程,在“不断的错误”中由单细胞生物逐渐形成 不同的生物。②之所以称为“错误”是指演变过程中“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 自发的意外”,比如“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 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 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 ”这些错误。③说错误是“绝妙”的,主 要是说这一个个的意外错误,才成就了今天的生物。所以标题取名“绝妙的错误”。
第二句撇开生物进化方式来评价人类的进步,说明
人类在诸多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生物的
进化也非常了解。
步骤二
10
步骤三、规范表述
答案示例: 请打分
在本质意义上,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 什么进步;但在某一些方面,我们却取得 了进步。言外之意则为我们所取得的进步 只是一小步,不是本质的进步。其他方面 的进步是指人类发现了DNA分子,本质上 的进步是指生长和繁衍的技术还没有成功
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DNA扩 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步骤一
惨淡经营: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第一句针对生物进化方式而言,说明人 类还没有能力改变生物因自身DDNNAA的错误
而生生长长和和繁繁衍衍的进化方式。
步骤二
9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
标注关键语句。
科技说明文阅读方法总结ppt
![科技说明文阅读方法总结ppt](https://img.taocdn.com/s3/m/a54befd0eefdc8d377ee3256.png)
科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与解题技巧科技文阅读材料的选择以自然科学小论文或科技说明文为主,有时也会选择社会科学类文章。
一、《考试大纲》对科技文阅读的要求:1、理解文中的重要词句2、分析、筛选和归纳信息3、整合文章要点4、依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或辨析正误二、答题步骤1、通读全文:读文章,把握内容和层次(社会科学类说明文,要把握论点及与之对应的论据)2、细读试题:读选项,找到信息区,锁定范围3、题文对应:比较文章与选项,初步得出结论4、筛选答案:比较各选项,筛选确定答案三、筛选信息的方法(一)筛选能力。
指能够从阅读材料中选择出重要信息的能力。
高考在解答选择题时,则依据题干的要求,判断命题者所列的从文中筛选出的信息选项的正误。
筛选信息,特别要注意筛选的依据。
筛选的依据主要是筛选的要求和阅读的文本(简而言之就是审清题干,仔细比较文本)。
1.筛选的要求。
筛选的要求主要在题干中体现出来。
2、阅读、比较文本。
⑴依据题意,框定文本范围。
筛选信息时,要仔细推敲题目,准确把握题意,大体框定相关的阅读语区。
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
这是筛选的关键。
有时可以找到几处原文,但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有时筛选出的几处原文又可以互相补充。
要仔细分析比较。
⑵对照文本,确定选项。
去伪存真,排除干扰项。
所谓“伪”,或无中生有,或故意疏漏,或歪曲事实,或张冠李戴。
试题可能会有意设置一些“伪”项,即干扰项。
这就要求考生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采取对比、辨异等方法,把信息辨别、区分开来,即去伪存真,提炼出所需信息。
(二)推断与想象:推断和想象应注意的两点问题1.推断的和想象的根据要充分这“根据”就是原文的内容。
原文的内容是推断和想象的前提。
前提条件必须充分。
如果不充分,推出的结论便不可信。
(这称为推断有“据”。
)2.推断要合乎逻辑这里所说的合乎逻辑就是符合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指符合推理的规则。
如果用因果推理法,就要看事物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如果用类比推理,就要看事物之间是否有可比性,如此等等。
科普类阅读解题策略PPT课件
![科普类阅读解题策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f931cc453610661fd9f4bb.png)
一、知识清单——科普文常识
19
第19页/共36页
• 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 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带着实验室等
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大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
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
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
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
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
过于完美。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
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
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
能出差错。
•
能够稍微有些失误第,20页乃/共3是6页DNA的真正奇迹。没有
20
• 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
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
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
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一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我后
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从那一个古老的
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
8 由此可见,动物在冬眠时期神经系
统的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而新陈代 谢却降低到最低限度。今天医学界所创造 的低温麻醉、催眠疗法,便是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得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