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第1课时)》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c1937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c.png)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自主发现阿基米德原理。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物理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涵和适用范围。
(3)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计算浮力等。
(4)拓展: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艇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环节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该原理解释生活中浮力现象的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学生对浮力现象有直观的认识,但对其中的科学原理尚不完全清楚,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2.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关系,这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中的公式奠定了基础。
3.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有待提高。
4.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但还需加强在科学探究中的分工合作与协调。
阿基米德原理(1)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阿基米德原理(1)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1d92c76294dd88d0d26bff.png)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7 .如图所示,一长方体铁块从下表面与液面刚刚接触处下放至图中虚
线位置,能大致反映铁块下降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与铁块下表面浸
入液体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 B )
8.如图所示,重为5 N的木块A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 为3 N,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8 N,竖直向上 B.5 N,竖直向下 C.3 N,竖直向上 D.2 N,竖直向上 A)
4.由推导公式进一步表明浮力的大小只与ρ液和V排有关,与物体的密度、
质量、体积、形状、所处深度、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1.当物体浸没时,V排=V物;当物体漂浮时,V排=V浸<V物。
2.规则物体浸在液体中V排=V浸=S物h浸(S物指物体底面积,h浸指物体浸 在液体中的深度)。
3.浸在烧杯中的物体,V排=S杯h升(S杯指烧杯的底面积,h升指物体浸入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第十章 浮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1课时 阿基米德原理
1.该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作用在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上; 方向是竖直向上;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节 阿基米德原理-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节 阿基米德原理-公开课比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2bfa65fb16fc700aba68fcbf.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关系的实验步骤和方法。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能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阿基米德辨别国王皇冠真伪的故事的视频引入课题。
(利用
排g = ρ液gV排
(注意公式F浮 =ρ液gV排是怎样得出的,要作出分析)
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注意液体和气体的共同性讨论,由学生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推导出气体的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
排开的气体所受的重力。
m排g=ρ气gV排
(10)公式分析
1、F浮= ρ液gV排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2、F浮= ρ液gV排决定式
表明浮力的大小只和ρ液,V排有关,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在液
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11)例题(注意对学生进行做题的分析引导,让学生动手做题。
)
例题:1、有一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质量是100g,物体
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大(g=10N/g
由m水—G排由阿基米德原理得F浮=G排
例题:2、有一个重的铁球,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多大的浮力
(g=10N/g ρ铁=³g/m³
由G铁—M铁—V铁—V排
由阿基米德原理得F浮= ρ液gV排
(11)本课小结
1、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实验。
2、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
3、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讨论。
4、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分析与计算。
(12)布置课后作业。
阿基米德原理第一课时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aafa2da26925c52cc5bf60.png)
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液体的密度2、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结合阿基米德鉴定王冠的方法,认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之间的关联。
液体的密度
排开液体的体积
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重力有关。
环节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进行实验
浮力的测量:称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F浮=G-F
排开液体重力:G排=G总-G桶
2.学生分析:
“浮力”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教学过程设计
F浮=G排=m排=ρ液gV排
反思与
重建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
积累
浮力概念;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识回忆,准备老师的提问。
开放式
导入
趣味游戏
在小船不下沉的前提下,看谁装的货物多。
提出问题:哪一个溢水杯中的小船受到的浮力大?
猜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参与游戏,观察现象。大胆猜测,思考讨论。
核心过
程推进
4.为了得到普遍的结论,改变液体种类和液体的密度多次实验。
开放式
延伸
一个木块边长为L,放入水中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ρ水=1.0×103Kg/m3,
(g=10N/Kg),你能计算出关于木块的哪些物理量。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学生将知识进行横向关联。
板书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节 阿基米德原理-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节 阿基米德原理-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ef9136b52e3f5727a4e962a5.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龙川第一实验学校钟其斌一、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
本节是对上一节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
本节由“阿基米德的灵感”和“浮力的大小”两部分构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中,应该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强化学生建立阿基米德的认识过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知道浮力的概念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2.能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二)过程与方法1.发展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2.认识表达和交流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够根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2.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利用实验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五、教学策略浮力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难情绪的开始阶段,帮助学生顺利地突破浮力这一难点,对学生学好物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一部分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对浮力以及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物理基础,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附:板书设计1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表达式:F浮=G排3导出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等奖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3dc5371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c.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份教学设计以阿基米德原理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该原理及其应用。
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的浮力。
二、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浮力相关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来源和原理。
2.讲解:简要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解释其作用和应用。
3.实验:让学生参与测量物体在水中的重量和浮力,并计算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4.应用:让学生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些实际情况中的浮力问题,如船只的载重量、气球的升力等。
5.总结:回顾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评估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
2.应用题:出一些浮力相关的应用题,考察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
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口头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口头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检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一份针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该原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该设计获得了一等奖,证明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1) 公开课获奖课件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1) 公开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be9e7af705cc17552709f1.png)
1.当物体浸没时,V排=V物;当物体漂浮时,V排=V浸<V物。 2.规则物体浸在液体中V排=V浸=S物h浸(S物指物体底面积,h浸指物体浸 在液体中的深度)。
3.浸在烧杯中的物体,V排=S杯h升(S杯指烧杯的底面积,h升指物体浸入 后液面上升的高度)。
【例】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金属零件,示数是7.4 N,当把零件浸没在 密度为0.8×103 kg/m3的油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6 N,则: (1)金属零件所受浮力为多少? (2)金属零件的体积为多少? (3)金属零件的密度为多少?
第十章 浮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1课时 阿基米德原理
1.该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作用在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上; 方向是竖直向上;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 2.原理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全部体积浸入液体中,即浸没;二是物 体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 3.公式推导:F浮=G排=m排g=ρ液V排g。 4.由推导公式进一步表明浮力的大小只与ρ液和V排有关,与物体的密度、 质量、体积、形状、所处深度、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则该工件受浮力为(
)B
A.0 B.60 N C.70 N
D.80 N
11.(改编题)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步骤进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的实验,每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1)由_____(b_)_、__(_c)_实验步骤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由(c)、(d)实验步骤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 浮力大小与___浸__没__入__液__体__中__的__深__度___无关。 (3) 由 (d) 、 (e) 实 验 步 骤 的 数 据 可 以 得 出 的 结 论 是 __浸__没__在__液__体__中__的__物__体__所__受__浮__力__的__大__小_液__体__密__度____ __越__大__,__物__体__受__浮__力__越__大____。 (4)由以上实验步骤可得出物块的密度为______8_×__1_0_3_kg/m3。 (5)由以上实验步骤可以得出浓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1_.2_g/cm3。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53fe4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0.png)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引入浮力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和特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会浮起来。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浮力的概念。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2. 收集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背景和实验过程。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和含义。
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讲述法,生动形象地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三章: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在船舶、潜艇等领域的应用。
2. 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在特定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四章: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原理和步骤。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2. 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第一课时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1b3857a647d27284b735188.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边学边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探索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和总结实验结论,以及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通过边学边实验的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浮力概念,阿基米德原理(2)难点: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②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边学边演示实验,猜想,推理,讨论,实验论证。
四、教学用具:盛水烧杯,重物,弹簧测力计,溢杯,水槽、小提桶。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两千多年以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为了鉴定金王冠是否是纯金的,要测量王冠的体积,冥思苦想了很久都没有结果。
一天,他跨进盛满水的浴缸洗澡时,看见浴缸里的水向外溢,他忽然想到: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吗?(二)、新课教学:1、让学生上台实验,感受浮力与溢出水的关系。
把空杯放水中,并下压,感受浮力的方向,并对球进行受力分析。
问:1、大家看到什么现象?2、越往下压,手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设计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有关结论。
①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为___________N。
②把重物浸没在水中或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N。
分析数据可得:•浮力的概念: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测量浮力大小的一种方法:称重法F浮=G-F问: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是否受到浮力?能否测出大小?学生简述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步骤和公式步骤A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GB把物体浸在液体中,测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C浮力的大小为F浮=G-F(对重物进行受力分析,并推导出称重法测浮力的公式)观察在物体缓慢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三)、学生进行猜测: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演示:鸡蛋与浮力;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不同时,物体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时,浮力大小的变化。
《阿基米德原理》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阿基米德原理》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c215c88cb8f67c1cfbd6b866.png)
9.2 阿基米德原理时间主备人使用人课题课型实验探究课教学目标1.会用称重法测浮力.2.通过探究,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浮力大小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发现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之间存在定量关系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通过“鸡蛋与浮力”实验引起学生兴趣并引入新课,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最后引入阿基米德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然后进一步应用。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演示实验根据课本图9-7进行试验,一边向量筒中加盐一边搅拌。
(引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2、能通过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学自学测试1、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有关,还与有关,而与无关。
2、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其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学生分组实验,师引导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金属圆柱体等仪器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大小是否有关,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是否有关。
小结:(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手将一重为6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10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5、将一重为80N的物体,放人一盛满水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了30N 的水,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A.80N B.30N C.50N D. 11ON6、将金属块的一半浸没水中,排开了0.6kg的水,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认真观察现象思考鸡蛋上浮的原因并回答学生自学完成自学检测小组代表展示答案学生讲评疑难点________。
畅谈收获当堂检测1、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 )A.和物体本身的重力大小有关B.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C.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D.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2、下列关于浮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B. 同一木块分别漂浮在水面和酒精上,在酒精面上受到的浮力小于在水面上的浮力C. 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由自身的重力决定3、下列属于利用浮力升空的是()A.飞机B.热气球C.风筝D.火箭4、把体积相等的石块和木块同时放入水中,发现石块沉底,木块漂浮在水面上。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阿基米德原理(全国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阿基米德原理(全国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bba72e726529647d262852a0.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1.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观察日常生活中由于浮力而产生的现象;经历实验中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3.关注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有关浮力的现象。
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解决与浮力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和“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用:电脑,视频展示台,屏幕,高约30cm,直径约10cm的大圆柱型容器,饮料瓶,橡皮泥,水,水槽,大烧杯。
学生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槽,水,小桶,铝块,铜块(两金属块体积相同),石块,橡皮泥,螺母,塑料小跳棋子,黄豆粒。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用弹簧测力计怎样测重力引入新课:放录像:天安门广场上无数彩色气球升上高空,万吨巨轮在海面上航行。
屏幕上显示: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巨轮为什么不下沉因为气球和轮船受到了浮力。
(从生活走向物理引入新课)二、教学环节。
关于浮力同学们已知道些什么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
(浮力学生比较熟悉,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过渡到将要研究的问题,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水中下沉的物体受不受浮力呢(讨论、争议:学生因各自的生活经验不同,对该问题的认识也不同,此时老师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组织学生分组做课本“想想做做”的实验,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实验(学生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能比较顺利测出铝块受到的浮力,并通过本组成员协作,学会一种求浮力的方法,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组织学生交流实验中的收获。
学生交流,总结。
演示:两块同样重的橡皮泥,一块做成球形,一块做成小船,放入大烧杯中的水面上,球下沉,船浮在水面上,同样重的橡皮泥做成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的浮力不同,而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观察、思考)三、巧设情景,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疑问做大胆的猜想。
(新)物理人教版八下《第1课时 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公开课(教案)
![(新)物理人教版八下《第1课时 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13313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6.png)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1课时认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开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木块、烧杯、水、酒精、小桶等.【教学课时】1课时【稳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局部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认识了浮力,那么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受到的浮力比较大,什么情况下受到的浮力较小,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生: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那我们试着再想想浮力的大小是否和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呢?学生讨论,并产生疑问.师大家别着急,我们下面就来探究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进行新课】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以下实验:第一组:A.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G,把小桶放在溢水杯旁边;桶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G石;C.将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石块在水中的重〕,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石-F;D.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装有溢出水的小桶的总重G总,算出溢出的水的重量即排开的水的重量,G排=G总-G桶;E.比较浮力F浮及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大小,发现F浮=G排.实验结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第二组:分别将石块浸没在水和酒精中进行实验〔步骤同上〕,虽然在酒精和水中受到的浮力不同,但在水中和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分别和排开水的重力和排开酒精的重力相等.第三组:用木块进行实验.先称出木块的重力G木;然后将木块放在溢水杯中,木块浮在水面上,算出木块排开的水的重力G排,发现木块的重力G木和木块排开水的重力G排相等,即G木=G排.因为木块浮在水面上,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因此,木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也等于木块排开的水的重力.师归纳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生: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 浮=G排〕师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如果用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用ρ液表示这种液体的密度,那么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ρ液V排g.所以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用公式F浮=G排=ρ液V排g表示.板书: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2.阿基米德表达式:F浮=G排=ρ液V排g,在表达式中,ρ液——液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V排——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3;g是常数,g=9.8N/kg.3.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注意:飞机在空中飞行靠的是升力而不是浮力,飞机的升力是飞机机翼上、下外表空气流速不同,而造成机翼上、下外表所受压强不同形成的;而飞机在空中受到的浮力是由飞机上、下外表所处大气层的位置不同,而造成上、下外表压强不同而形成的,故飞机受到的升力和浮力成因不同,不是同一个力.例题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教材P55页例题,并讲解.【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阿基米德原理,后面将继续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大小等问题.课后作业完本钱课时对应练习.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之间的关系,然后用实验得出结论F浮=G排,进一步推导出阿基米德原理和表达式F浮=ρ液gV排.通过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第2课时知识与技能1.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_1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09005c6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f.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对上节《浮力》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__教学内容的核心。
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
本节由“阿基米德的灵感”“浮力的大小”两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也是本节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式实验探究的方式,以此来强化学生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让学生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能应用公式F浮=G 排和F浮=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
三、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阿基米德的灵感”53页小实验通过让学生展示,重现古代阿基米德洗澡情境,感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多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而学生所看到的浮力大小并不一定会与排开液体的重力联系在一起,所以需要我引导学生将排开液体质量的多少转化为与浮力有对等比较关系的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让学生自觉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之间定量关系的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2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为了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印象和认识,教材分物体全部浸没和部分浸入水中两种情况从实验得出原理,并且通过两个例题的处理,加深同学们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许多学生有过在河里、海里或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经验,可以让这些同学描述其感受,而后发动学生讨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使其明确他在走向深水区过程排开的水的体积在增大,从而浮力也在增大,而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不同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所以浮力在这种情况下与深度无关,纠正学生由于亲身体验而得出的“越深,浮力越大”的片面理解。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省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省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794beb907e21af45b207a800.png)
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操作过程;
②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准备,课件
103 kg3、体积为500cm3的铁块浸没在密度为×103 kg/m3的煤油中,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g取10N/g)
起立回答问题
上台将物体缓慢放进水桶,感受其中浮力的变化以及观察现象
思考教师提问,提出自己的想法
操作和观察实验
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并且掌握和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3分钟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7分钟
15分钟
回顾上节内容
直观感受浮力的影响因素
让学生思考如何制定实验计划
实验演示
得出实验结论
巩固课堂知识
汇报课教案
课题:阿基米德原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经历从提出猜想和假设到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精品习题课件 阿基米德原理(1)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精品习题课件 阿基米德原理(1)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098511af45b307e8719797.png)
气 体。 2.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______
知识点1: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
1.(2015,龙东)小强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
系”,做了如下的实验。(弹簧测力计每小格示数为0.5 N)
(1)请在A图中画出被测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DABC 。 (2)你认为更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你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 3,你 (4)请你根据小强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计算物体的体积是______m 能 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物体 认为通过本实验获得的数据______( 的密度。 (5)请你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说出一条即可) 物体缓慢地浸入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0.8×103 kg/m3)
5.将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同时浸没于酒精中,比较它们所受浮力关系: = F 铜浮_____F 铝浮 ;若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同时浸没于水中 , 则所受浮 力大小关系是F铜浮______< F铝浮。(已知ρ铜>ρ铝)
6.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 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 A.木块受到的浮力大 B.石块受到的浮力大 C.两者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B)
形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此时测得溢出的水的体积为1 dm3。求: (1)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2)金属块对容器底的压强。
解: (1)F 浮=ρ 水 gV 排=103 kg/m3×10 N/kg×1×10
压
-3
山科版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0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山科版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0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9de9a1647d27284b73519a.png)
二、一、提出问题进行出示木块和石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在新课(一水中的状态,根据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怎样测出)探它们的浮力?究浮力的如果没有弹簧测力计,你又怎样知道它们的大小浮力大小?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与什么因素有关?素有关?二、猜想假设(1))演示实验:在清水中加入食盐,原来沉底的鸡蛋会上浮.教师:出示水中的木块和石块,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和弹簧测力计回答测量浮力的方法.既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又引出本节课探究的课题.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改变了液体的密度,教师:演示实验.参与。
让学生鸡蛋受的浮力变大,猜想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体验并思考出示易拉罐,学生将易拉罐的“1、2、3”位置慢慢压入水中,根据学案上提出的问题,边体验每个位置手的感受,边思考问题.并通过V 浸=V 排,引导学生猜想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浮力的大小与ρ液和V 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引导学生利用公式m=ρV 以及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猜想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三、设计实验1.想想议议(1)如何测量浮力的大小(F 浮)?(2)如何收集“物体排开的液体”?(3)怎样测量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 排)?怎样合理安排测量的先后顺序,才能使实验步骤学生:根据观察的的现象做出猜想.学生:将易拉罐慢慢压入水中,体验并思考学案中的问题.利用公式m=ρV 和G=mg 推导猜想.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溢水杯的使用.学生;观看课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猜测浮力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提供依据这部分讨论可以让学生明确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为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德原一、自主学习理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中的物体所受的,大小等于.公式:F 浮= 或F 学生:依据自学提纲,阅读课本相关部分,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V1V2浮=.V1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V2F 浮表示,单位是.G 排表示,单位是.部分浸入入浸没V 排表示,即为上图中的(填“V1”或“V2”)单位是.3 .适用条件: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也适用于.4.公式F 浮=ρ液gV 排的推导∵F 浮=G 排根据G 排与m 排的关系∴G 排=根据m 排与ρ 液、V 排的关系∴m 排=∴F 浮= G 排=5.对原理的理解:物体“浸在液体里”包括“全部浸入(即浸没)”和“ 部分浸入” 两种情况,请在下图的横线中填“>”“=”或“<”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公式推导出F 浮=ρ 液gV排学生:完成学案,并以小组为单位找易错点教师:交流点拨通过这两幅图更加深了对原例题:浸没V 排V 物部分浸入二入学以致用V 排V 物出示学生:完成例题的计算.老师:结合学生的理中“浸”的理解.教师强调解题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可以在学生附件:《阿基米德原理》导学案《阿基米德原理》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体验活动,能猜想出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通过实验探究,能知道F 浮与G 排的大小关系.3.通过自主学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公式和适用条件,并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知识储备】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课本P6)?2.浮力的方向:3.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浮力?4.物体的浮沉条件:当F 浮G 物时,物体下沉;当F 浮G 物时,物体悬浮;当F 浮G 物时,物体上浮;当F 浮G 物时,物体漂浮.【学习过程】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一、提出问题: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一观察:将鸡蛋放入水中,它将(上浮、下沉、悬浮、漂浮),浮力重力(<、>、=)向水中加入食盐,鸡蛋将(上浮、下沉、悬浮、漂浮)。
教学设计:阿基米德原理【区一等奖】
![教学设计:阿基米德原理【区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48cf440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a.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受浮力;知道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浮力的方向与浮力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会用称重法计算浮力的大小难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一个,大烧杯一个,小烧杯一个,细线,水,盐水,溢水杯一个,鸡蛋一个,圆玻璃筒(直径比鸡蛋大,深度约30cm),支架带杠杆,砝码一盒,气球、排球各一个,石块或金属块。
教学方法预习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引导学生思考潜水艇付出水面和潜水艇潜入水底,潜水艇所受的浮力一样吗?引出浮力的大小到底跟那些因素有关呢?进行新课一、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由死海不死及日常经验引发学生思考,再提出猜想与假设。
教师在这里要注意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除了提出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以外,还可能提出浮力和物体的重力、体积等有关,教师应予以鼓励。
进行实验探究阶段,一定在先使学生弄清实验目的和方法,然后再动手实验。
1.对鸡蛋加盐上浮实验,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力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来认识,鸡蛋由静止到运动是浮力增大,而浮力增大又是由于加盐导致液体密度增大的结果。
2.观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时,浮力是否变化的实验,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什么是物体浸入部分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
归纳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前面介绍了浮力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但只是给了定性的分析,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课本中P实验探究2是在前面两个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定量分析下面我们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①实验所需的器材,重点介绍溢水杯的使用。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优质课比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2634297d83d049649a66581b.png)
9.2 阿基米德原理【学习目标】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学案】一、导入——温故知新我能行1 一个重的合金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全部浸没在烧杯中的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所示,合金块所受的浮力大小为N.图12 20ml水的质量是_________g,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N。
3 如图2所示,则石块的体积是 ml,若将这石块放在盛满水的烧杯中,将溢出________ml的水图24.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浮力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B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C.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5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呢二、探索新知我能行知识点1 阿基米德原理1.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呢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大小如何测量(2)浮力F浮(3)怎样使收集的水为排开的水如何测排开的水重G排(4)怎样安排实验顺序最为合理,为什么参照课本3,则该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91的例题.三、规律总结我最棒1 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2)用公式表示为F浮===(3)其中被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________________,即V排_______V浸入当物体全部浸入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__________V物;物体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__________V物.2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轮船是采用增大方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四、巩固练习我能行1 体积为100 cm3的实心铁球浸没在水中,铁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浮力的方向是.2将一小木块和一大石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刚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大小()A.木块受到的浮力较大 B.石块受到的浮力较大C.两者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3如图所示,体积相等、形状不同的铅球、铁板和铝块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处,则A.铁板受到的浮力大B.铝块受到的浮力大C.铅球受到的浮力大D.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4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关系”的情景。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省赛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省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ce13c85ef524ccbff0218401.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难点: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物体、小桶、溢水杯、清水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观看视频,知道什么是排开液体的体积。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两者相等。
排开的液体会受到重力。
那么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什么关系2、科学探究(1)提出问题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两者的关系无非三种:F浮< G排F浮= G排F浮> G排(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两个数值大小,不是把这两个数测出来就可以了吗所以我们的问题转化成为如何测量F浮和G排。
如何测量F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方法称重法:F浮=G - FG排又如何测量介绍实验工具。
让学生思考。
G排=G总-G桶让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强调溢水杯液面达到溢水口处。
(5)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五点透析,解读阿基米德原理。
(6)评估与交流实验时我们只用了水一种液体做实验,为了使得实验结果更具普片性,我们可以用盐水、酒精等再进行实验。
并且,我们刚刚是用液体进行实验,阿基米德原理也可以用在气体上。
提问学生:如果实验前溢水杯中水没达到溢水口处,或超过溢水口处,造成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3、练习巩固(1)F浮=G排=m排g=ρ液g V排公式层层递进;(2)F浮=ρ液g V排分别分析ρ液和V排;(3)F浮变化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用户:
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
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
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
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
(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
1、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2、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教具
空易拉罐(自备,每组1个)、盘子每组1个、弹簧秤每组1只、小石块每组1块、溢水杯每组1套、细线、烧杯、水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由阿基米德原理的灵感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做做想想
让学生将空易拉罐慢慢按入水中,学生在实验时观察易拉罐浸入水的多少与排开水的多少的关系,同时感受浮力的大小。
易拉罐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易拉罐浸入水中越深,排开水越多越费力,说明水向上的浮力越大。
教师: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教师: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上述结论也可以说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教师: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乘等于什么?可以求出什么?
学生:液体的质量,液体的重力
教师: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二者怎样怎样的数量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
(2)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我们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①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②如何测量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实验所需的器材:弹簧测力计,重物,盛有液体的烧杯,溢水杯,空杯等。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看我做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小桶的重力G桶;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力G物;
③将石块体浸没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水小桶的总重力G桶+水;
⑤计算出小石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和排出水的重力G排。
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进行实验,分析总结: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相等。
教师: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我们用塑料圆柱再一次做实验。
再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3)阿基米德原理:
教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数学表达式:F浮=G排。
教师:我们进一步讨论阿基米德原理导出公式:F浮=G排=m排g=ρ液V排g
本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
过程教案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
它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
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练,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更正其错误,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
课堂是写作车间, 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 提出反馈或修改意见, 学生不断进行写作, 修改和再写作。
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 学生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 从不会构思到会构思, 从不会修改到会修改, 这一
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由于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