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反思

攻击性是孩子交往中一个特别大的障碍。我从资料中了解到, 中国城市里的中小生80%以上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什么是攻击性需要? 并不一定就是去打人、骂人, 而是在与别人的交往当中, 特别容易伤害别人, 比如说话刻薄, 抓住别人的薄弱点挖苦、讽刺、取笑等都是攻击性行为。这些事孩子很容易参与进去, 如北京有个小歌星, 歌唱的很好, 但她的父母离婚了。她一走进校园, 同学就喊: 小歌星, 没有爸爸! 小歌星, 没有爸爸! 小学生就用这事来取笑她。这就是孩子所具有的攻击性, 在交往中不顾及别人, 说话伤人,搞恶作剧, 也不考虑别人是否受伤害。案例: 小钱12岁, 他的父母初中毕业,

做药品生意, 无暇顾及孩子, 曾把孩子丢在学校寄宿, 现在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照顾, 学习成绩差行

为习惯差。小钱是三年级转入我校, 分在我班, 刚来时没发现什么, 时间一长他的陋习渐渐表现出来了。他经常说一些粗言污语, 同学都慢慢远离他, 人际关系差。经常出现所谓的攻击性行为, 如上课故意做一些动作发出响声让大家注意他( 发出尖叫声、敲打东西等) 还故意做一些引入发笑的恶作剧( 上课时拔女同学的头发, 或把泡泡糖粘在女同学的头发上等) 。当老师批评他时, 他还摇头晃脑, 满不在乎, 甚至还哼小曲, 唱歌。

一、对于这样的攻击性行为的分析

我经过调查发现原因有多方面, 有主观因因素也有客观因素。1.家庭环境造成。他父母只顾做生意从未关心过他, 也从未与他心平气和地沟通过。而且父母又经常吵架, 吵完架后几天互不说话, 更别说去管他的学习和思想教育。2.同学对他的不友好使他产生逆反心理。有一次,老师问:“是谁把粉笔弄破了? ”全班同学毫无考虑异口同声说:“是小钱。”当时老师见这么多学生都说是他, 就毫不犹豫地批评了他。过后才知道这件事不是他干的。反正只要班里不好的事都说是他干的。3.教师、家长的批评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老师用刻薄的言语, 或家长侮辱、谩骂等都会使他心灵受到伤害。如广州一位很有名的校长, 这位校长讲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 他说: 我在广州乘坐出租车, 开出租车的司机大概三四十岁

左右, 他看我一眼, 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说:“我是老师。”他说:“我呀,最恨的就是老师了, 我今天只能开出租车, 就是因为我的老师骂我。”他的老师说他学习不好, 并且把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给扯进去了说什么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的儿子打地洞等等。他说:“我现在开出租车, 在路上到处寻找那个老师, 我要是碰见了他,我一定撞死他! ”哎呀, 这个老师早就忘记了。但是, 这个司

机一直怀恨在心。所以说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 你怎么批评孩子都没有问题; 但是你不可以侮辱

他们, 你再严格、严厉都可以, 但他的人格不能侮辱,一旦侮辱人格, 这个伤口是很难愈合的。二、干

预措施和过程1.改变家庭教育环境。首先我同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了一次诚恳的谈心。使他们明白要使孩子有健康的心态必须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我要求其父母多抽出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该耐心开导, 不能用谩骂、殴打的教育方式。爷爷奶奶不能一味地放纵, 要跟孩子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 真正从思想上得到认识。其次多进行校访, 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 汇报在家的活动情况。2.班主任采取情感导入正面转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 都需要爱, 更需要关心、爱护、赞扬, 因为平时受到的都是批评, 嘲笑, 谩骂, 他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所以, 我决心想办法和他沟通。首先我用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 对待他的忧愁我尽力帮他解决, 偶尔有点进步, 我就在班会上大力表扬他。在各种活动中, 比如春游时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 我就特意和他坐在一起, 与他聊天, 还把自己带去的食物分给他吃, 让他感到老师可亲可敬。其次, 在学习上有困难我耐心帮他解决, 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他补课。有时他不经意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或说出不文明的语言时, 我说: 你只有用真诚和诚实来取得同学们的信任, 我愿意做你的朋友。他运动这方面较好我让他代表班里参加学校运动会, 他获得第二名, 非常高兴, 满脸都充满了自豪感。我尽量给他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 帮助他树立信心和培养荣誉感, 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里。

三、措施后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措施, 收到的效果很明显的, 具体体现在:学习成绩急剧上升, 由差转变为中上, 班级组织

的故事会、朗诵会积极参加, 并获得同学的好评。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 小钱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 嘴里的脏话少了, 和同学能友好相处了, 作业也能认真地完成, 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于

小钱同学来说, 是个不小的进步。当然, 他身上存在许多不足, 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我相信, 只要他今后继续努力, 处处能严格要求, 不断地改正缺点、错误一定会健康成长。

青少年攻击性问卷的编制

潘绮敏张卫

(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 学院) 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佛山528225) (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广州510631)

摘要在青少年攻击性理论与当代青少年攻击性表现的基础上, 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以及专家评定,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编制了一个适合青少年攻击性评估的问卷。结果发现: (1) 自编的“青少年攻击性问卷”由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认知和攻击性情绪 3 个分量表构成。攻击性行为分量表由口头攻击、身体攻击、自我发泄 3 个维度构成; 攻击性认知分量表由敌对、恶意、报复心理 3 个维度构成; 攻击性情绪分量表由易怒性、冲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3 个维度构成; (2) 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维度与分量表、总分以及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 量表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实证效度较高。关键词攻击性, 探索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分类号 B844.2

1 前言

攻击性是社会心理学家和发展心理学家感兴趣的课题。西方学者对攻击性的研究在很早之前就起步了, 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资料。但对于攻击性的定义仍存在不少争论, 至今还没有出现一个较为统一的定义。有些研究者认为攻击性是一种状态, 应该从行为层面去定义。而在这个层面上, 攻击性多是指攻击行为。如 Dollard 等人认为“攻击性是指个体蓄意对有机体实施伤害的行为”[1]。这个概念强调了个体行为的目的性, 并认为这种伤害意图必须有外在的攻击性行为表现。Buss 等人认为意图是属于心理的东西, 缺乏客观性, 更经不起精密的分析,因此他认为对攻击性的定义不应该包括个体的意

图, 只需关注它的外在表现, 把攻击性定义为“个体对有机体实施伤害的行为”[2]。Berkowitz 认为, 攻击性指的是由目标驱动的自动行为, 其目标就是对其他物体或个体实施破坏或伤害[3]BaronRichard 认为, 攻击性的定义除了要强调个体的伤害意图, 还要突出被害者的逃避动机, 也就是说受害者是不

想接受这种伤害的[4]。因此, 他认为攻击性是指个体有意伤害他人, 且他人不愿意接受这种伤害的行为。由于这里包括了被害者的非自愿特点,所以任何自虐、自杀的行为都不算是攻击性行为。而另一方面, 有些研究者则认为攻击性是一种人格特质。如 Bech 认为, “攻击性是一种特质,是由个体的神结构及生理特点决定的”[5]。Sigler认为, “由于生理的原因, 决定某些人一生下来便具有较高的攻击性”[6]。Allen 和 Potkay 就认为“攻击性是与愤怒联系在一起的, 容易愤怒的人攻击性就强, 攻击行为就是愤怒的外在表现”[7]。而 Buss 等人就认为“攻击性包括了易怒、冲动、敌对、愤怒攻击等因素, 是这些因素的综合结果”[8]。综上所述, 国外对攻击性的定义及研究的结果可以归纳为, 不同的研究者分别从外在的攻击性行为表现 ( 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等) 、个体的情绪特点 (如冲动、易怒等) 及个体的认知特点 ( 如敌对归因等) 三个不同的侧面研究攻击性。目前在国内, 攻击性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研究类型及其对象都比较单一, 多集中于用实验法研究攻击性人群的认知特点以及研究校

园的欺负行为,而对于构建评估青少年攻击性工具的工作还比较欠缺, 因而本研究的目的是建构一个适合评估当代青少年攻击性的问卷。根据以往有关攻击性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假设攻击性可由攻击性行为、攻击性情绪以及攻击性认知构成并进行测量。

2 研究过程

2.1 项目的编选

经过查阅有关研究资料, 并结合青少年攻击性的有关理论, 确定攻击性问卷分为三个分量表进行

测量, 并选取各个分量表下属的初始维度, 然后在各维度下设计相关项目, 项目来源于几个方面: ①

已有量表相关维度下的项目; ②根据各维度的定义编写符合中国青少年实际情况的题目; ③根据时下

青少年攻击性特点的访谈结果补充项目。初步选定项目后, 请一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心理学教授和七名

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对此提出意见。最后确定 3 个分量表, 共 13 个理论维度下的 121 个项目, 分量表及各维度与项目数 ( 括号内) 分别为: 分量表一: 攻击性行为, 包括的维度分别有: 口头攻击(13) 、身体攻击 (11) 、非直接的攻击 (7) 、替代攻击 (6)、自我攻击 (7); 分量表二: 攻击性的认知, 包括的维度分别有: 恶意 (10) 、消极 (14) 、怨恨 ( 12) 、猜疑 ( 10) 、报复心理 ( 6) ; 分量表三: 攻击性的情绪, 包括的维度分别有: 易怒性(9)、冲动 (8)、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 (8)。

2.2 施测

用这一初始问卷对广州市及佛山市 7 所中学( 包括重点中学 3 所, 普通中学 4 所) 共 912 名初

一到高三的学生进行测试。问卷采用 Likert 自评式4 点形式记分, “不符合”记 1 分, “较不符合”记 2 分, “较符合”记 3 分, “符合”记 4 分。得分越高, 表示攻击性越强, 反之, 得分越低, 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