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ea7084b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43.png)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教学在我国根底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小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技巧和情感培养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搜索一篇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欢迎大家阅读!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像中学语文那样复杂,主要是以根底知识和阅读教学为主。
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用的时间可以说是最多的。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以及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与阅读教学的效果有关。
小学阶段的语文根底教学中偏重语言表达、汉字书写等方面,良好的阅读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们的汉语表达以及语文素养。
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们的阅读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学生的新素养。
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浅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目标不断的发生着新的变化,更加多元化、创新化,要求也不断地提高。
除了要掌握一些根本知识、概念、词句外,还要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情感素养、价值观念、语文素养等方面。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很大程度上带有一些情感色彩,需要学生们有感情的学习。
而阅读性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培养学生们一些根本的阅读技巧外,还要注重学生们一些阅读素养的形成和提升,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进展文章鉴赏,提升学生们一些内在的文化修养。
通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来延伸学生们阅读习惯的养成。
这是阅读教学中最核心以及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一)阅读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们信息、认识世界教师们在课堂中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根本上都是从课本上精选文章进展阅读方法的讲解,这个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
教师们引领学生们先去预读文章,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筛选一些重要的信息。
这个过程有效地锻炼了学生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们进展接下来的学习以及问题的作答。
同时,阅读文章,有效信息的过程可以很好地推动学生们去认识文章中的世界,文章大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描述,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们去认识世界。
浅析初中数学“阅读材料”的有效应用
![浅析初中数学“阅读材料”的有效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bb9f3b3b307e87100f6968b.png)
课改前沿KEGAI QIANYAN❺肉析初中教学“阅续材料”的有效应用◎田田(湖北省十堰市实验中学,湖北十堰442000)【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涵盖的内容为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图形、文字材料等类型.包括对数学过程的推算、总结、归纳、验证及应用,是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及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初中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阅读材料应用途径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初中数学“阅读材料”的有效应用途径,笔者对“阅读材料”应用的教学意义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材料;应用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行,现阶段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鼓励及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及学习,对数学学习内容进行针对性处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及兴趣.通过数学阅读扩展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热爱数学,勇于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一、初中数学教学中“阅读材料”应用的教学意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阅读材料”具有较为积极的教学意义及作用,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及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阅读材料的应用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素质,引导学生在数学习过程中阅读古今中外的数学材料.通过弓I导学生阅读数学家们在探究数学过程中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古人身上勇于奋斗、积极探寻、不畏艰辛的精神'•最后,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学习数学能将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郴联系,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对数学阅读材料的阅读及学习扩展学生的生活知识面,使得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二、初中数学“阅读材料”的有效应用途径(一)通过趣味性的“阅读材料”教怦,捉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认知、年龄的特点积极开展趣味性的阅读材料阅读情境,在教学情境中向学生分享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数学家在发明数学理论、概念及公式的验证、实验及运算过程小发生的趣味事件,带领学生深入这类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小进行阅读及欣赏,给予学生数学精神的感悟,引导学生在趣味阅读的基础上更加深入阅读材料对数学知识点形成的过程进行了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材料的阅读兴趣,为开展后续的数学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及前提⑵.如在进行“代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公尤9世纪阿拉伯著名的犬丈学家、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在对初等代数及各类实用算术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趣事,提升学生对代数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通过联合网络信息技术与“阅读材料”之间的联系,进行拓展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堂L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阅读材料之间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网络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其作为数学研究的工具,进行更加拓展性、延伸性数学问题的探究及解答".如在进行“勾股定理”的证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抛开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集关于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的阅读材料,将课堂延伸及拓展至课外,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了解勾股定理背景的前提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判断、证明及联想等,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1)将“阅读材料”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传递生活小常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数学与生活存在紧密联系这一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多向学生传递一些科学正确的关于数学的知识、书籍及材料等,引导学生在课后多了解一些与数学、实际生活相关的话题及知识⑷,如“人体温度的变化”“地球内部的温度”及“纳米技术”等阅读材料.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需求向学生推荐--些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如“你知道CT吗?”“使用电脑判断坐姿”等,紧密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学习及掌握生活中的小常识,向学生揭示数学知识点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生活的真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主意识.三、结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学生的学习需求等通过实施趣味性的“阅读材料”教学情境的创设、联合网络信息技术与“阅读材料”之间的联系及将“阅读材料”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等教学途径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拓展性地进行阅读材料的学习,从整体上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参考文献】[1]周小红.浅谈初中数学阅读材料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4(3):60-61.[2]楚宁宁.浅谈初中数学材料阅读材料分[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4(10):278-279.[3]刘付强.初中数学阅读材料的选择与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5(12):35-36.[4]王俊兵.浅析初中数学教林中阅读材料的教育功能[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6):51.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S。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重视“阅读材料”的运用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重视“阅读材料”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c74401cf89eb172ded63b772.png)
建 筑 的差 异 。扩 展 了学 生们 的知 识 面 ;又 如在 认
识 省 内 区 域 这 一 章 中 “ 南 边 陲 的 特 色 旅 游 西
活泼 了课 堂气 氛 。导入新 课
八年 级 中国地理— —认 识省 级 区域一 章 中在 区— — 西双版 纳 ”的 “ 阅读材 料 ”— — “ 欢乐 的泼
地理 知识 的学 习变 得 丰富 多 彩 。又 能 充 分 调 动 在 处 理 “ 阅读 材 料 ” 内容 时要 帮 助 学 生 掌握 而 使 学 生喜 欢 地 理 ,积 所 给 出的 知识 点 .再 让 学 生 以 个 人 朗读 、分组 朗 极 主动 地 去获 取 地理 知 识 ,就 多年 的初 中地 理 读 与 集体 朗读 方法 或 者 先让 学 生 学 习 再请 同学 总 课 教 学 经 验 ,笔 者认 为除 了 把重 点 知 识 点 教正 结 等方 法把 “ 一读 ” 内容 学 习好 。 读 确 、讲 明 白 ,抓 好地 理 图 像 这一 学 习 地理 的基
区域 。而不 把 它们划 分在广 东省 的名 下 ,学生们 有 的服饰 —— 藏 袍 ,让 同学 们 了解 了藏 袍 是藏 族
的 问题 要 得 以解 决 ,必 须 从 课 本 中的 “ 读材 服饰 的 代表 ,也是 适 应西 藏 气候 的产 物 。我 国地 阅
教 师 充分 利用 课本 中的 “ 阅读 材 料 ” 。扩 大 学
生 的知 识 面 .加 深对 教材 的理 解 。在 地 理 教材 中
从 中学生 的认 知 水 平 来 看 ,地 理 知 识 学 习 有 “ 阅读材 料 ” 内容 ,是对 教 材 内容 补充 与说 明 ,
起 来 可能 比较 枯 燥 、死板 ,如何 把 枯 燥 乏 味 的 集 趣 味性 与知识 性 于一 体 ,是 学生 学 习 的好材 料 。
课外阅读对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的作用
![课外阅读对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f4f17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2.png)
课外阅读对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的作用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只能接触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这样的阅读量是非常有限的。
而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书籍,各种类型的书籍,从而大大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量。
当一个小学生接触的书籍越多,所了解的知识也就越广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这对于他们的阅读素养是非常有利的。
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中的教材可能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且有些学生并不喜欢阅读课本内容。
而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选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从而更容易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旦小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并且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这种主动的阅读状态对于他们的阅读素养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的习惯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
通过长期的课外阅读,小学生就会养成一个长期阅读的习惯,形成读书的兴趣,这对于长远来看,对阅读素养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也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重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为小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也应该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对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推动,让课外阅读成为小学教育的一部分,这对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素质教育观下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观下英语阅读能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80b9fdca9ec3d5bbfd0a74cd.png)
素质教育观下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无疑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英语教师一贯努力探索的教学重点之一,课文或文章无论在传统的教学中,还是在交际功能法中都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文试图根据当前的素质教育观并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一浅析,以期引起同仁们的讨论。
一、素质与阅读能力的关系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素质可被称为学生学习和掌握外语的一种潜能,它是学生的外语能力形成及发挥的内在渊源。
素质不等同于能力,它是形成和发挥能力的基础,也是决定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就有什么样的能力。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书面文字一直是传统的沟通媒体,培养学生阅读的素质历来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
阅读的素质包括有识记、分析、判断、猜测、推理、综合、领悟和评价。
二、阅读能力培养的模式阅读能力即独立地完成阅读全过程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又称阅读修养。
是在阅读实践中通过不断磨炼逐步获得的。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思维特性等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本文提出的培养模式如下:1.心理素质培养的模式学生主要应具备四大素质:(1)身体素质;(2)心理素质;(3)专业素质;(4)思想素质。
其中心理素质的优劣决定了能力的发挥。
心理素质培养的模式体现在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选验(sampling)”,指的是当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从所接触的材料中接受一些信息。
这些输入的信息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背景知识产生相互作用。
当学生读到的信息与头脑中的背景知识作用产生了一种概念时,便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预见(predicting),此时学生可根据文章中提供的语境及句子里所含有的线索,联系原有的知识,展开联想,进行含意预测。
第三阶段“验证(testing)”,预见完成后,又需要有新信息的输入,用新输入的信息去检验他们头脑中所形成的概念性的预见是否正确。
由于学生大都对符合其预见的新信息能顺理成章地接纳,而对与预见不相符合的信息有敏感反应。
“阅读材料”在教学中的巧用
![“阅读材料”在教学中的巧用](https://img.taocdn.com/s3/m/a83d965da26925c52cc5bfa6.png)
“阅读材料”在教学中的巧用新课改后的教材更人性化,合理化,符合学生的学习口味。
添加了易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图片,也穿插了中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如“科学漫步…‘科学足迹”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好素材。
若把“阅读材料”的内容融合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都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谈谈我在教学中使用“阅读材料”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利用“阅读材料”树形象,找榜样有句名言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法拉第、爱迪生、欧姆、开普勒……等众多科学家的生平和事迹。
通过这些材料给学生树立勤奋学习,不怕困难,追求真理的科学家形象,找到他们的学习榜样和奋斗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精神、道德、意志等方面的教育。
当讲电磁感应现象时,教材物理选修3-2中第3—5页的“科学足迹”介绍了法拉第的生平,介绍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一生对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
还指出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重视实验。
许多重要发现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
如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等。
法拉第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回绝了皇家学会会长、皇家研究院院长、伦敦大学教授等职位和头衔,也不肯接受贵族爵位,受到人们的爱戴和称颂,抨击了某些只知追求名利人。
正如丁泽尔在《作为一个发现者的法拉第》一书中感慨地写道:“在他的眼中。
华丽的宫廷和布拉顿高原上的雷雨比较起来,算得了什么?皇家的一切器具,和日落比较起来,又算什么?我之所以说出雷雨和落日,因为这些现象在他的心里,都可以挑起一种狂喜……”,同学们既了解了法拉第的敬业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执著。
也从中学到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针对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怕吃苦、不勤奋,又想取得好成绩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有目的地介绍科学家的有关事例,如:爱迪生为找做灯丝的最好材料,先后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法拉第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才找到了磁生电的方法:欧姆为了研究,经历了多次失败,花费了十年心血。
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
![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3e38a55aef8941ea66e0594.png)
【篇一】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人教版)新课程改革似一股浩浩春风给新世纪教改带来了勃勃生机,促进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语文素养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如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呢?笔者从五个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落实自主学习,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因受年龄、心理、经历的限制,自主学习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教育者多加引导、指导和督促,需要语文教师多做细致的工作。
一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1]凡是好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但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为此,教师一定要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督促、指导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
”对学生来说,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标准;对教师来说,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标。
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常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课前,布置学生做好预习,查找相关资料。
上课,及时检查预习作业,使用预习的材料。
课后,及时处理相关的作业。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落实好这三个紧密相关的环节,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才能稳步提高。
二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课本,如何使用工具书,如何略读、精读,如何利用网络等媒体搜集处理信息等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选择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经常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及时交流和总结学习经验,鼓励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习效果最佳,效率最高。
同时,教师应大力倡导,努力寻求老师间、同学间、师生间的合作与探究,比如教《犟龟》一文,老师指导几位同学合作排练演犟龟在路上遇到蜘蛛、壁虎、乌鸦等动物劝阻的情景。
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f6a7d7c7e21af45b307a844.png)
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提要: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读书的自主权,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在知识的蓝天自由翱翔,尽情地汲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判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进步,是在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沟通交流、不断学习进取中取得的成果。
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阅读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未来教育“四个支柱”的一块基石。
近些年来,语文教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另一方面,在相当大一部分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呈现出以下情况:一、以教材为中心式。
这种课堂把“教材”误认为是教学。
课堂上,教学的目的是“学这篇文章”。
教学的过程是“解析这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写作特点”。
二、以教师为中心式。
这种课堂往往采用“谈话法”教学,先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这其实仍然是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三、以写作为归宿式。
这种课堂或离开思维内核,排除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孤立地品味语言,以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或进行浅表的读写结合,仓促地以读带写,“立竿见影”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也这样写一篇。
四、以考试为终点式。
这种课堂将所学课文按考试阅读模式训练: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完全不涉及,想象、联想也因不考而属多余。
更有甚者,将课文编成考题,指导学生不读全文,只对应地找出考题涉及的内容半猜半蒙。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https://img.taocdn.com/s3/m/bdb9f56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3.png)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进行,小学教学改革也在积极有效的开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五育并举,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教师要积极对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策略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提高,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引言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语文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课上开展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可以缓解学生学习上的压力,放松心情,愉悦身心,语文课虽然不像其他科目那么严谨,但是学生要认真对待语文课,不要嘻嘻哈哈,感觉是在玩耍。
为了使小学阶段的学生正视语文课的重要性,更好的学习语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创新策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一、小学语文教学开展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意义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需要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小学语文教学中开焊五育并举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至关重要。
而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不够重视,课程的组织往往比较不合理,不能让语文教育在提高学生五育并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对小学语文进行改革,立足教学要求,充分结合学生当前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使他们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进一步加快小学语文改革步伐[1]。
二、小学语文教学开展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策略(一)利用阅读材料丰富五育并举融合教育阅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体现五育并举融合教育的教材有很多,如何合理灵活地运用是成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五育并举融合教育中,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教材阅读外,还应提供适量的课外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47579115650e52ea55189827.png)
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阅读是大脑接收外界视觉符号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过程。
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学会阅读才能进步,才能发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并不令人满意。
有很多的学生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应试教育”的阴影始终笼罩着校园。
一些教师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放在大量的课外作业上,以应付考试,一些学生家长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会影响学生升学,因而极力反对。
再者,能提供给学生的课外读物太少,一些学校没有图书室,一些学校有图书室,那也只是个“藏经阁”,是摆设,很少对学生开放。
现今的图书价格又很高,学生无力购买,只有不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
其实,课外阅读非常重要。
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说的就是多读就会明白其意思;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多读就会写;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多读才会写得精彩。
然而,一个学生要提高阅读能力,仅靠语文教材上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
”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量的书籍。
有鉴于此,作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把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从思想上摒弃“应试教育”的积垢,本着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学生放开眼界进行大量的阅读,用课外读物那些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青少年,让学生徜徉于课外阅读的世界中,遨游于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但是,语文教师又不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放任自流,而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必要的引导和指导。
首先,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上要加以引导。
初期阶段,学生对大部头的作品会产生畏难情绪。
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方法与技巧
![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f04c3e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d.png)
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方法与技巧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文化素养不仅包括语言文字能力、知识储备,还包括道德品质、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每位资深教育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阅读、写作、艺术、素质教育等方面探讨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方法与技巧。
一、多元化的阅读提升文化素养阅读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为学生选择丰富、多元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经典、科普读物、报纸杂志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2. 组织阅读活动:定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如阅读分享会、读书角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从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3. 培养阅读习惯:鼓励学生每天阅读,家长和老师要给予示范,提供阅读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积极引导小学生写作提高文化素养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与技巧:1. 丰富写作话题: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如家乡、假期经历、人物描写等,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2. 逐步引导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写作材料,梳理思路,编写提纲,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思维逻辑。
3. 提供写作示范和指导:给学生提供范文和写作技巧指导,让他们模仿优秀的写作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艺术教育与文化素养的提升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种提高文化素养的艺术教育方法:1. 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厅、剧场等文化场馆,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之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进行创作与表演:鼓励学生参与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创作与表演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整合艺术与课程:将艺术元素融入各个学科课程中,激发学生对各学科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816ed0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5.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积极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一位教师只有把握好这一原则,才能使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经常化,具体化,小学教育才能创造并持续良好的育人局面,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基础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本文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展开论述。
标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引言在多種形式和多重思维的影响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内容会更加丰富,教学的形式会更加灵活,这对于促进学生活学活用,促进学生的感知能力的增长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在能力和积累上的双重收获,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功能第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经常性。
因为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发展小学生语言的重任,所以它每一天的活动都与语言材料有着一定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深刻地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认识到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那么他们就会认真地并且积极地挖掘小学语文课本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和思想、内涵,并将它渗透到整个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之中去,那么小学生就会经常地受到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熏陶,久而久之,则会使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
第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活性。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德育目标和学生具体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及时、灵活地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以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小学生德育工作中的某些薄弱环节。
第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可塑性。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少年儿童务必要养成良好的文风或是语言习惯,如扬善惩恶、求实务真、文明礼貌、褒贬明确、美丑有别的作文态度,这些均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促使他们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塑造和形成。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https://img.taocdn.com/s3/m/5419be0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5.png)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精选5篇)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篇1课外阅读陶冶了学生情操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知道了古代岳飞、杨家将等是怎样精忠报国的;近代的林则徐、孙中山等是怎样爱国卫家的;现代的雷锋是怎样助人为乐的等等,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得到高尚人物的洗涤,也得到了净化。
为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读书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课外阅读让学生形成了能力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他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
大量的阅读,可以将他们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良好的能力。
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
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
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便是巩固、积累知识的过程。
通过课外阅读,增加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
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加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积累;课外阅读给学生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课外阅读能使学生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从中汲取了文中的精华,从而掌握了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倾吐于自己的作文之中,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培养高中学生物理阅读能力
![培养高中学生物理阅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65a79fc81c758f5f61f67a0.png)
培养高中学生物理阅读能力摘要阅读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物理阅读能力阅读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那么,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物理阅读能力呢?一、高中物理教学中阅读的作用1、阅读有助于充分发挥物理教科书的作用物理教科书是物理教材编写组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学科特点、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的。
教科书是学生知识的重要来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不过遗憾的是目前的课堂教学,常常是老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讲解,讲解完毕翻开课本,布置练习,教科书在相当程度上成了学生手中的一本习题集。
2、重视物理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物理阅读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这种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
高速发展、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决定了现代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知识功底,更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便能不断调整、不断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
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显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思想。
3、物理阅读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实现这个目的仅靠集中教学是不够的,我们提倡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是因为这种形式有助于个别化学习,有助于每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各自达到可能达到的水平。
显而易见,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而个别化学习的关键,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高中学生物理阅读能力的策略1、引导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1)让学生尝到阅读获得成功的喜悦不管是课堂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还是课堂阅读后让学生回答问题,或是课后阅读以后学生汇报心得体会,教师都要从实际出发,以生为本,多给予引导启发,多给予肯定鼓励。
2)在布置作业或进行单元训练时千万不要太难,让学生望而生畏我们老师也不要太吝惜分数,还是要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
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有自主阅读获取物理知识的动力。
阐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阐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07785dd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3.png)
阐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有效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小说、诗歌、寓言、童话等多种文学体裁,涉及广泛的主题和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会逐渐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表达能力增强,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拓展知识领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除了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领域。
阅读教学内容涉及到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从而扩大视野,增加知识储备,促进学习成长。
三、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阅读教学包括阅读与分析,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或结论,从而逐渐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调整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出良好的思考、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促进品德教育的开展。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是一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品德教育进程。
阅读内容涉及到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成语、文化常识等方面的道德素养培养,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教育和人文道德培养,开阔学生的心胸视野。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非常明显的有效性和积极意义,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能力和成长。
阅读教学是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知识领域、思维能力和品德教育等方面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培养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得以进一步实现。
阅读教育指导纲要
![阅读教育指导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2ae3457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f.png)
阅读教育指导纲要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不仅对个人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社会文化的繁荣与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各级教育部门制定了《阅读教育指导纲要》。
一、指导思想《阅读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人格和思维能力。
二、基本原则1. 全面发展:指导纲要要求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学段,要关注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道德等全方位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循序渐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是逐步提高的过程,指导纲要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水平,设置相应的阅读内容和教学活动,逐步提升其阅读能力。
3. 素质教育: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
指导纲要要求通过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4. 节奏合理:指导纲要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实际情况,适当安排阅读教育的时间和活动,避免过度的压力和负担。
三、教学目标《阅读教育指导纲要》为学生的阅读教育设定了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和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意愿和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纲要侧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识字、词汇理解、语法运用、短文阅读等方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指导纲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观点、细节等内容,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4. 增强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指导纲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辩证地思考问题,批判性地理解和评价文章的内容,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丰富的阅读材料: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刊杂志等,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f32577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a.png)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进而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和题材的文章,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阅读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和判断能力。
其次,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更是一个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形式的语言表达,学习他人的优秀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通过深入理解他人的作品,通过模仿、仿写和创作,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的言语表达更加生动、准确、有条理。
最后,阅读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与作品中的情感进行交流与触动。
学生可以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诗歌、朗读经典的文章和故事,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能力,在审美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阅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否认。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阅读教学的开展,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f47692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b.png)
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阅读必须以识字为基础,反过来,阅读促进了识字。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过的字反复再现,就能得到巩固,防止“回生”。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希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篇1一、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发展阅读能力与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也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彼此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阅读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习。
理解力是通过学生认读文字符号的基础上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经过比较、联想、分析、概括判断等思维活动,领会词句含义,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理解能力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标准。
传统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完全是割裂开的两大板块,两个板块的效率极其低下。
阅读课中只有机械的字、词、句、段、层次的分析,真正用于阅读理解的时间无法保障。
试想阅读中没有理解,没有思考,学生能掌握多少内容呢?(二)阅读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
培养表达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口头解词、释句,概括段意及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采用讨论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见解。
这样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表达能力着重表现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1.以口语训练为突破口,促进学生自觉主动阅读。
口语训练对阅读训练的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
说词造句等更多的是从阅读中获得的,有时甚至说的内容也从阅读中来(如口头问答,课文复述,读的感想、体会等),所以没有良好的阅读基础,不可能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加强口语训练能促使学生有效阅读,调动他们向书本寻求说话材料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意地通过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是很有效的。
学为中心,以读促学
![学为中心,以读促学](https://img.taocdn.com/s3/m/bd56f75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8.png)
学为中心,以读促学学为中心,以读促学,是指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以自主、积极的态度去进行学习,通过阅读来促进学习的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启发思维、激发兴趣,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阅读是学为中心、以读促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阅读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增强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为中心、以读促学的理念引导着我们在教学中更加重视阅读,使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学为中心,以读促学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主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应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和管理者。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自主决定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获取知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意识。
这样,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形成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将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自觉,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为中心,以读促学要重视阅读在知识获取中的作用。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的读物,包括教科书、名著、报刊杂志、网络资料等不同的阅读材料,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阅读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学术视野,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为中心、以读促学的理念使我们应该通过阅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积累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为中心,以读促学要重视阅读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阅读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提高文化素质,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开拓创新意识,提升自身素质。
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最新)
![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8de58d0784254b35effd34c7.png)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
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介绍,欢迎阅读。
课外阅读的好处(一):开展课外阅读的好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关于读书的成功经验。
开展课外阅读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搞笑,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是启发智慧和锻炼才能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我认为在对课外阅读进行评价时,应突出对阅读数量的评价,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拓展自己的视野;其次,还应引导学生适当精读优秀作品,明确向学生提出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的要求。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积累语言材料,也能够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终身的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
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表达潜力的提高。
下面,具体的来分析一下课外阅读的好处(当然,那里所讲的阅读是指健康读物)。
一、有助于学生构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学资料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
"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完美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职责心的健全的人格。
学生在书中能够读到: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吉鸿昌"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高风亮节,郁达夫"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真知灼见,钱三强"光明的中国,让我的生命为你燃烧吧"的深情呐喊……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材料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都积极投入了这场改革.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感到: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若把“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教学过程融合起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谈谈我在使用“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的做法和想法.一、利用“阅读材料”树科学家形象,学科学家精神当前中学生
中不少人属“追星族”成员,他们把影星、歌星的名字可以说出一大串,每天嘴上谈的是“星”的趣闻轶事,身上着装模仿的是“星”的装束.但对于科学家,他们却说不出几个名字,对科学家的方方面面,更是一无所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是:电视、电影、杂志、画刊中频频露脸的都是这些影星、歌星,而极少向这些天真的学生介绍科学家.所以他们没有机会了解科学家,科学家的形象在他们心目中树立不起来.
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介绍了牛顿、安培、法拉第……等
众多科学家的生平和事迹.我把这些材料与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精神、道德、意志等方面的教育.
例如,当讲电磁感应现象时,介绍法拉第的生平,介绍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介绍他一生对人民做出的伟大贡
献.还指出,法拉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重视实验,他
的许多重要发现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
等.法拉第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人们的爱戴和称颂.通过介绍,同学们既了解了法拉第,也从中学到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我还针对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怕吃苦、不勤奋,又想取得好成绩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有目的地介绍科学家的有关事例.如:爱迪生为找做灯丝的最好材料,先后实验了 1 6 0 0多种材料;法拉第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才找到了磁生电的方法;现在看到的欧姆定律公式那么简单,但是欧姆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经历了多次失败,花费了十年心血,把数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最终才把电学中的三个量U、I、
R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即1=UR.
学生从科学家的身上理解了“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阅读材料”有些是以故事形式出现的,风趣生动,很适合初中生年龄及生理特征,学生很喜欢听.每当我介绍科学家后,总有一些学生进一步追问,想知道更多的情况.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的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利用“阅读材料”学物理史实,受辩证法教育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大多数教师注重让学生掌握的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使得学生对物理学发展的曲折历史知道得很
少.学生不了解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了解.教科书在“阅读材料”中对这方面内容做了一些弥补.如在热学部分,“阅读材料”介绍了历史上对“热的本质的认识过程”.学生学习后知道了历史上对“热”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把热看成是一种特殊物质,即“热质说”;另一种认为热是物质的某种运动形式.“热质说”这种违背事实的观点,曾一度被人们所承认,后来科学家们通过对一些热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反复的大量实验,证明了“热”不是一种物质,从而否定了“热质说”,为分子运动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能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把历史上不同学派间的争论展示给学生,可以打破传统的逻辑教学给学生留下的科学发展是直线前进的印象,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史是一部理论与实践交叉、失败与成功并存的发展史.回顾历史,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进一步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探索、开拓精神方面的教育.不同内容的历史,可以使学生得到不同方面的教育.例如利用“热机发展史”可以向学生阐述这样一个道理:各种机器的发明,是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先进机械设备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工业革命的发展又带动了机器设备的不断改进.社会要前进,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物理学史实中包含有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介绍物理学的某段历史,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领会并接受辨证唯物主义.
三、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各种能力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经过一
系列的改革,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物理教学在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技术等方面
做的还不够.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知识学的死,影响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阅读材料”广泛收集了物理学联系实际的事实.大到世界各国重视的能源问题,小到家用电器;上到无线电波,下到海洋开发;远到日本银行大楼的日光镜,近到常看的电影片.它们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把学生眼中用概念、公式堆积起来的物理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物理.在介绍“阅读材料”中的“电冰箱”时,我特意把冰箱里里外外做了仔细的观察,弄清了冰箱各个部分的位置、形状、作用,还查阅了有关资料.课堂上我既结合汽化、液化讲清了冰箱的原理,又给学生讲了使用冰箱时节电的关键是,缩短开机时间,延长停机时间.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应注意尽量少开启冰箱门,减少冰箱内外的热交换.还要注意冷凝器的通风和清洁,以保证良好的散热.我在讲“海市蜃楼”时,把光的折射规律结
合进去;在讲“不是老天爷显灵,是建筑师的杰作”时,把回声知识融进去.从“阅读材料”中,学生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阅读材料”中讲的物理知识并不深奥,但使学生感到了知识的价值;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物理实践活动.在学校,老师课堂上做的演示实验,学生总要利用课外时间,三三两两在教室、到办公室重新操作,仔
细观察.在家中,学生找日用品作材料,亲自动手做课本上、习题中介绍的小实验.如:把缝衣服的钢针磁化后做成指南针;用铅笔芯做滑动变阻器,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和电阻的关系;利用音乐生日卡上的闪光二极管做单向导电实验;还有制作潜望镜、小天平…….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中,我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讲授.有的穿插在教材中进行,有的单独讲,有的内容要详讲,有的则略讲,还有的让学生自己阅读.总之,重视对“阅读材料”的适当讲解,定会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