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而思之》荀子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527c8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6.png)
-14-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首页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译文: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 制它呢!顺从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 点评:荀子所说的“天”是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 里,“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天”既 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或埋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 去顺应和利用“天”的规律才能生存发展。在荀子看来,我们应该慎 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对于君臣之间 的道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分,要天天商讨讲究而不能舍弃; 在天面前不“错人而思天”。
阅读鉴赏
-6-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首页
走进新课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释词义
(1)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开垦,引申为发展 (2)君子有常体.矣 体统、规矩,引申为准则或法式 (3)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 忧虑,担心 (4)是节.然也 节制,指时势、命运的制约 (5)上暗.而政险 昏暗 (6)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光明、显耀 (7)大天而思.之 思慕 (8)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治理
-2-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首页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学法提示 1.梳理基础,理解语句。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文 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翻译并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 2.探究内涵,评价意义。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互合作探究文本 内容,了解荀子天人关系思想的内涵,概括其思想要点,认识其思想 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3.感知赏析,学习技法。反复诵读,在吟诵中感受本文大量运用排 比的说理特点,体会其语言的强烈感染力,并在写作中学习借鉴。
第一课《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一课《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9b8727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8.png)
性,人定胜天。
六、合作探究,深入思考
1 怎样认识荀子所说的“天”,是否等同于我们现在我们所说 的大自然?
参考:荀子所说的天为自然的天,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里, “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 “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天”或埋怨 “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顺应和利用“天”和规律而生存 发展。
1、了解作者,体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2、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法和句法,能将重点句子进行翻译; 3、读懂文本,了解荀子文章的基本特点、排比句的运用。
• 本课第一由介绍荀子的相关文学知识及主要思想主张的视频 导入。然后进入课文讲授,听教师现场朗诵,熟读全文。小组 借助翻译工具分段翻译、了解文章大致内容,掌握文中的文言 现象,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小组合作,找出文中的重点文言现象。
治乱天邪
(耶)
禹以治,桀以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使动,使天下安定;使天下混乱)
繁启、蕃长于春夏, (状语后置)
畜积、收藏于秋冬 (太)
大王荒之 文王康之
(形容词使动,使……安乐) (宾语前置)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地有常数矣 君子道其常 礼义之不愆兮 非知也/知虑明
(汹,形容喧扰) (古今异义,经久不变的必然性) (名作动,遵循) (愆,名作动,犯过错、违背;宾前) (智)
• 其说甚尔
(迩)
• 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磋)
五、点拨精讲
• 第一段:荀子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 • 第二段:写出了天道的运行有其固定不变的规律。 • 第三段:君子应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而不思慕取决于天的事。 • 第四段:自然界的惊异现象经常产生,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值得畏惧。 • 第五段: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才可怕。 • 第六段:求神占卜不能得到祈求的结果。 • 第七段:国家的取决于怎样对待礼制。 • 第八段:人类在自然面前,应顺应万物的本性与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六、合作探究,深入思考
1 怎样认识荀子所说的“天”,是否等同于我们现在我们所说 的大自然?
参考:荀子所说的天为自然的天,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里, “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 “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天”或埋怨 “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顺应和利用“天”和规律而生存 发展。
1、了解作者,体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2、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法和句法,能将重点句子进行翻译; 3、读懂文本,了解荀子文章的基本特点、排比句的运用。
• 本课第一由介绍荀子的相关文学知识及主要思想主张的视频 导入。然后进入课文讲授,听教师现场朗诵,熟读全文。小组 借助翻译工具分段翻译、了解文章大致内容,掌握文中的文言 现象,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小组合作,找出文中的重点文言现象。
治乱天邪
(耶)
禹以治,桀以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使动,使天下安定;使天下混乱)
繁启、蕃长于春夏, (状语后置)
畜积、收藏于秋冬 (太)
大王荒之 文王康之
(形容词使动,使……安乐) (宾语前置)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地有常数矣 君子道其常 礼义之不愆兮 非知也/知虑明
(汹,形容喧扰) (古今异义,经久不变的必然性) (名作动,遵循) (愆,名作动,犯过错、违背;宾前) (智)
• 其说甚尔
(迩)
• 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磋)
五、点拨精讲
• 第一段:荀子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 • 第二段:写出了天道的运行有其固定不变的规律。 • 第三段:君子应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而不思慕取决于天的事。 • 第四段:自然界的惊异现象经常产生,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值得畏惧。 • 第五段: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才可怕。 • 第六段:求神占卜不能得到祈求的结果。 • 第七段:国家的取决于怎样对待礼制。 • 第八段:人类在自然面前,应顺应万物的本性与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ppt课件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a447cb69eae009591bec30.png)
为礼的作用而繁荣昌盛;爱憎因为礼的作用而有所节制,
喜怒因为礼的作用而恰如其分。用它来治理臣民就可使臣
民服从依顺,用它来整饬君主就可使君主通达英明;万事
万物千变万化而不混乱,但如果背离了礼就会丧失一切。
礼难道不是最高的准则吗?圣人确立了发展到高度成熟的
礼制而把它作为最高的准则,因而天下没有谁再能增减改
1
礼有三本(1):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 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 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2)。故礼,上事天, 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注释] (1)本:根本,本源,基础。(2)焉:则。无安人:指人们 不得安宁。
[译文]
礼义有三个根源:天地是人借以生存的根本,祖先是 种族的本源,君长是统治国家的根基。没有天地,如何有 生命?没有祖先,种族从哪里产生?没有君长,怎么能使 天下太平?这三样即使缺了一个,人就不能安生。所以礼, 上事奉天,下事奉地,尊重祖先而推崇君长。这是礼的三 个根本。
变它。
3
4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 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 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 则不能无乱。
[译文]
音乐,可以使人快乐,它是人的情感绝对不能缺少的 东西。人不可能没有欢乐;欢乐了就一定会在歌唱吟咏的 声音中表现出来,在手舞足蹈的举止中体现出来;人的所 作所为——包括声音、举止、性情及其表现方式的变化, 就全都体现在这音乐之中了。所以,人不可能不快乐,快 乐了就不可能不表现出来,但这种表现如果不进行引导, 就不可能没有祸乱。
7
8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译文]
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们那些善良 的行为都是假的。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35张PPT)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d887f7915f804d2b16c1ff.png)
有人说,天文学是贵族科学,南仁东不以为然。在“中国天眼”预研究阶 段,他经常带着学生坐绿皮火车往返于北京和贵州,单程要几十个小时。
南仁东平时热爱绘画和建筑艺术。但令他魂牵梦萦的,是“中国天眼”。 在贵州省平塘县天文小镇的南仁东先进事迹馆内,保存着他手绘的“天眼”馈 源支撑塔图样和计算方程、英文说明。
物之情。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则光晖不赫
赫:显耀
B.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隆:隆重
C.大天而﹒思之
思:思慕
D.孰与应﹒时而使之
孰:哪里
【﹒明确】选B。“隆”为“尊重”之意。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明确】选A。A.“于”均为介词,“比”。B.结构助词 “的”;代词,指天。C.表顺承,“就”;表递进, “并且”。D.表因果,“那么”;表转折,“却”。
【明确】(1)外寇 (2)通“尝”,曾经 (3)妨碍
(4)研究
2.下面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大禹时代的天下大治和夏桀时代的社会治乱对比,可以看出“治乱”本
来就与天象、时令和地利等自然条件无关。
B.自然界有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是自然变化的结果,与“治乱”没有关系,社会
的“治乱”全在于君主圣明还是昏庸。
C.自然无法影响“治乱”,但是人类社会的“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使自然
出现各种各样的怪异现象。
D.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是我国古代认识
论的一大进步。
【明确】选C。“人类社会的‘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
南仁东平时热爱绘画和建筑艺术。但令他魂牵梦萦的,是“中国天眼”。 在贵州省平塘县天文小镇的南仁东先进事迹馆内,保存着他手绘的“天眼”馈 源支撑塔图样和计算方程、英文说明。
物之情。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则光晖不赫
赫:显耀
B.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隆:隆重
C.大天而﹒思之
思:思慕
D.孰与应﹒时而使之
孰:哪里
【﹒明确】选B。“隆”为“尊重”之意。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明确】选A。A.“于”均为介词,“比”。B.结构助词 “的”;代词,指天。C.表顺承,“就”;表递进, “并且”。D.表因果,“那么”;表转折,“却”。
【明确】(1)外寇 (2)通“尝”,曾经 (3)妨碍
(4)研究
2.下面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大禹时代的天下大治和夏桀时代的社会治乱对比,可以看出“治乱”本
来就与天象、时令和地利等自然条件无关。
B.自然界有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是自然变化的结果,与“治乱”没有关系,社会
的“治乱”全在于君主圣明还是昏庸。
C.自然无法影响“治乱”,但是人类社会的“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使自然
出现各种各样的怪异现象。
D.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是我国古代认识
论的一大进步。
【明确】选C。“人类社会的‘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
《大天而思之》荀子PPT课件
![《大天而思之》荀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2a8a5fcfc789eb172dc89a.png)
19
第4段:自然界的惊异现象经常发生,
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值得害怕。
• 星队 • 物之罕至者也 • 怪之 • 风雨之不时 • 怪星之党见 •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 (坠) • (定语后置) • (形容词意动) • (古今异义) • (傥现) • (尝)
•小结: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 至者 天也(非人)→天不可畏
• 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 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
8
• 《天论》作为荀子思想的代表作 之一,是一篇长文。在文章中, 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 天命而用之”的鲜明观点,大胆 反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拜倒 在自然面前的看法。本文节选是 属于文章的后半部,主要阐述 “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充分 体现他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26
第7段: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样对待 礼制。
•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在地者莫明于水 火……于礼义
• (状语后置)
• 则光晖不赫 •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 (辉) • (名作动,称王)
•小结:国之命在礼(义)
→隆礼尊贤 王;
重法爱民 霸;
好利多诈 危
27
• 在天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太阳月亮更显明的; 在地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水火更显明的;在 万物中,没有什么比珠玉更显明的;在人类所 具有的东西中,没有什么比礼义更显明的。所 以说,太阳月亮如果不高悬空中,它的光辉就 不会显著;水火如果不积聚起来,它们的光辉 和润泽就不会广大;珠玉的光采如果不显现在 外面,王公贵族就不会把它们当成宝贝;礼义 如果不用在国家的治理上,执政者的功绩和名 声就不会显赫。所以人的生命受之于自然,国 家的命脉决定于礼制。统冶别人的人,推崇礼 制而又尊重贤人,就可以在天下称王;重视法 治而又爱护人民,就可以在诸侯中称霸。如果 贪图私利、多用欺诈,就很危险;如果使用权 术、颠覆、阴险等手段,那就彻底灭亡了。
第4段:自然界的惊异现象经常发生,
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值得害怕。
• 星队 • 物之罕至者也 • 怪之 • 风雨之不时 • 怪星之党见 •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 (坠) • (定语后置) • (形容词意动) • (古今异义) • (傥现) • (尝)
•小结: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 至者 天也(非人)→天不可畏
• 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 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
8
• 《天论》作为荀子思想的代表作 之一,是一篇长文。在文章中, 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 天命而用之”的鲜明观点,大胆 反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拜倒 在自然面前的看法。本文节选是 属于文章的后半部,主要阐述 “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充分 体现他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26
第7段: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样对待 礼制。
•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在地者莫明于水 火……于礼义
• (状语后置)
• 则光晖不赫 •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 (辉) • (名作动,称王)
•小结:国之命在礼(义)
→隆礼尊贤 王;
重法爱民 霸;
好利多诈 危
27
• 在天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太阳月亮更显明的; 在地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水火更显明的;在 万物中,没有什么比珠玉更显明的;在人类所 具有的东西中,没有什么比礼义更显明的。所 以说,太阳月亮如果不高悬空中,它的光辉就 不会显著;水火如果不积聚起来,它们的光辉 和润泽就不会广大;珠玉的光采如果不显现在 外面,王公贵族就不会把它们当成宝贝;礼义 如果不用在国家的治理上,执政者的功绩和名 声就不会显赫。所以人的生命受之于自然,国 家的命脉决定于礼制。统冶别人的人,推崇礼 制而又尊重贤人,就可以在天下称王;重视法 治而又爱护人民,就可以在诸侯中称霸。如果 贪图私利、多用欺诈,就很危险;如果使用权 术、颠覆、阴险等手段,那就彻底灭亡了。
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3《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ppt课件
![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3《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5acd2c2f60ddccda38a01e.png)
目录
退出
荀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他虽属于儒家学 派,但也受到各家的影响,成为先秦文学中的一位集大成者。他主 张既要顺乎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对自然界 的认识方面,他是一位朴素的唯物论者。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 人性是恶的,但后天的客观环境可以使它改变,所以他特别强调 后天的学习。他主张“法后王”,在政治上主张用礼、法和术来维 持社会秩序。荀子已经超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其学说,对以后的 法家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韩非、李斯的思想都直接渊源 于荀子。
目录 退出
(10)因物而多 之(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加) . (11)孰与骋能而化 之(化,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变化) . (12)思物而物 之(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物) . (13)君子道 其常(道,名词用作动词,遵行) .
目录
退出
5 .特殊句式 (1)禹以治,桀以乱(省略句) (2)治乱非天也(判断句) (3)繁启、蕃长于春夏(状语后置) (4)此之谓也(宾语前置) (5)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判断句) (6)是以日进也(宾语前置) (7)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判断句) (8)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判断句) (9)物之已至者(定语后置) (10)礼义不修(宾语前置) (11)在天者莫明于日月(状语后置)
目录 退出
名句名篇
目录
退出
(1)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 (2)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 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 用之!
目录
退出
课堂合作探究
目录
退出
问题导学
《大天而思之》课件
![《大天而思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11d3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5.png)
• 《英语学术写作与演讲技巧》 • 《演示设计的艺术》 • 《成功的演讲:说服力的艺术》
创意思维
探索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特 观点,从而为您的演示带来新 的活力和灵感。
演讲技巧
学习如何建立自信、流利地表 达观点以及与观众建立联系, 以成为一位出色的演说家。
设计原则
了解如何运用色彩、字体、布 局等设计原则,将您的演示打 造成视觉冲击力强的专业作品。
创意设计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创意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演示中融入创意元素,以吸引观众的注意 力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天而思之》PPT课件
欢迎来到《大天而思之》PPT课件!本课件将带您进入全新的探索之旅,展 示创意设计、内容讲解、案例分析和知识点总结等精彩内容。让我们一起开 始吧!
课件概述
《大天而思之》PPT课件以激发创意思维和提升演示技巧为目标。我们将分享有效的设计原则、使用技 巧以及提高演讲能力的实用建议。
1 审美感
通过使用精心挑选的图 像、颜色和排版,打造 出美观、一致的演示设 计。
2 交互性
利用动画、链接和交互 式元素,使您的演示更 具互动性和吸引力。
3 故事叙述
学习如何通过故事性的 叙述方式,把信息变得 更生动、易懂并引发观 众的共鸣。
内容讲解
演示的内容讲解是关键。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分享有效的内容组织技巧、清晰的表达方式以及确保信息 传达成功的方法。
雷电科技
一个创新科技公司,通过 简明扼要的演示介绍了他 们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 行业的赞誉。
艺术与文化
一位艺术家通过精美的图 像和生动的故事,讲述了 她的艺术之旅,打动了观 众的心弦。
市场调研报告
一份关于消费习惯的市场 调研报告,通过清晰的图 表和数据分析呈现,让观 众对市场趋势有了更深入 的了解。
创意思维
探索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特 观点,从而为您的演示带来新 的活力和灵感。
演讲技巧
学习如何建立自信、流利地表 达观点以及与观众建立联系, 以成为一位出色的演说家。
设计原则
了解如何运用色彩、字体、布 局等设计原则,将您的演示打 造成视觉冲击力强的专业作品。
创意设计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创意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演示中融入创意元素,以吸引观众的注意 力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天而思之》PPT课件
欢迎来到《大天而思之》PPT课件!本课件将带您进入全新的探索之旅,展 示创意设计、内容讲解、案例分析和知识点总结等精彩内容。让我们一起开 始吧!
课件概述
《大天而思之》PPT课件以激发创意思维和提升演示技巧为目标。我们将分享有效的设计原则、使用技 巧以及提高演讲能力的实用建议。
1 审美感
通过使用精心挑选的图 像、颜色和排版,打造 出美观、一致的演示设 计。
2 交互性
利用动画、链接和交互 式元素,使您的演示更 具互动性和吸引力。
3 故事叙述
学习如何通过故事性的 叙述方式,把信息变得 更生动、易懂并引发观 众的共鸣。
内容讲解
演示的内容讲解是关键。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分享有效的内容组织技巧、清晰的表达方式以及确保信息 传达成功的方法。
雷电科技
一个创新科技公司,通过 简明扼要的演示介绍了他 们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 行业的赞誉。
艺术与文化
一位艺术家通过精美的图 像和生动的故事,讲述了 她的艺术之旅,打动了观 众的心弦。
市场调研报告
一份关于消费习惯的市场 调研报告,通过清晰的图 表和数据分析呈现,让观 众对市场趋势有了更深入 的了解。
荀子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PPT文档50页
![荀子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PPT文档50页](https://img.taocdn.com/s3/m/8aac9c0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a.png)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荀子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大天而思之 课件PPT课件
![大天而思之 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e08ac43169a4517623a3aa.png)
最新课件
10
教师分析:
荀子这种对天地阴阳之变化的认识,展现了 他冷静的理性的批判态度,这种理性不是站在自 然学科的基础上的科学探究,而是面对战国时代 的“人祅”横行的社会背景下,从社会学的角度 给那个时代提出一个反对超越社会的迷信的命题 ,体现荀子对社会实用价值的追求。
最新课件
11
(四)重读语段,鉴赏手法 一.活动设置:全体同学快读四个选段,探讨荀子说理
最新课件
13
(五)作业布置
(PPT显示 ) 1.背诵选文第8段 2.课下理解背诵荀子名句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 矣。 —— 荀子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 荀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 荀子 ◆君子敬其在已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 荀子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 荀子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 荀子
最新课件
14
八、说板书设计
人定胜天
排比
语势 严密
最新课件
15
谢谢
最新课件
16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最新课件
17
重点 难点
说教 法
说学 法
说课提纲
教学 过程
板书
最新课件
2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特点及该章节在本单元的地位及作用
二、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年级的学习,特别是《荀子.劝学》篇的学习, 我们的学生既对先秦散文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积累了一部 分的文言常识,包括字、词、句等。对于荀子其人、其思 想也有了一定的评价鉴赏能力,对于荀子论辩说理的艺术 手法也应略有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 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
8
• 《天论》作为荀子思想的代表作 之一,是一篇长文。在文章中, 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 天命而用之”的鲜明观点,大胆 反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拜倒 在自然面前的看法。本文节选是 属于文章的后半部,主要阐述 “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充分 体现他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5
• 荀子对社会文化的态度,是重视政治和伦 理上的实用性,要求一切诗书礼乐,都归 于儒家所说的圣王之道。对于不顺礼义的 文章,一概斥为“奸说”。由此建立了后 世儒学文学观的基础。这对文学的发展是 不利的。《荀子》书中的文章,实践了他 的观点。全书体系完整,涉及面很广。多 为关于社会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长 篇专题学术论文,论点明确,论断缜密, 结构谨严,风格朴实、深厚;善于运用自 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巧譬 博喻,反复论证;造语简练,多用铺陈手 法和排比句式,整齐流畅,适于诵读。 6
不言而百姓期焉。(《荀子·不苟》)
12
• 蕃长于春夏 • ( fán )
• 辍广
• (chuò)
• 啜菽
• (chuò shū)
• 秽稼恶
• ( huì )
• 籴贵民
• ( dí)
• 雩而雨
• ( yú)
• 卜筮然后决大事• ( shì)
• 楛耕伤稼
• ( kǔ )
• 礼义之不愆兮 • (qiān) 13
2
《荀子》:集百家之长, 论君子之
道
• 《荀子》现存三十二篇,
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
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
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
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
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
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
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
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
3
• 1、天道观: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 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 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
•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 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宇宙 观方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 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 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 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 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 通过感觉器官与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 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论》)
• (7)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
(《荀子·劝学》)
• (8)道虽迩,不行不至。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荀子·劝学》)
• (1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
• (11)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
• 5、教育观: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强调后天环 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4 观
• 荀子的思想虽出于儒,但又吸收了其他各 家的学说,对儒学有所改造。其中最突出 的,是反对法先王,主张文化制度随着历 史的发展而改变;否认天有意志而能主宰 人间的事务,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 “人性恶”也是他的著名观点。所谓人性 恶是指人天然有各种情欲,不加限制地发 展下去,必然导致暴乱争夺。但他相信通 过后天的学习熏染,可以达到善的境界。
• 2、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 物之理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而 进行。
•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 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 4、礼论:“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 念。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 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7
•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 想,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 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 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 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 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 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 “明礼义而化之”。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 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荀子》选读
上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 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 它呢。
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
并力图掌握规律,以更好地让
2020/1/1
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 1
乱世哲人——荀子
•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时
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
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
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
9
• 内容提要
• 本单元内容只有一节,主要涉及荀子对天 人关系的思考。荀子认为,天地四时对人 世间的安定与混乱没有决定作用,星坠木 鸣之类的天地之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 是“人祅”,也就是由人事导致的种种反 常现象;他提出人最应该执著的东西是 “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在 天面前,应该“错天而思人”,也就是说 不应该放弃自己应该付出的努力,而沉溺 于对天的思慕当中。
10
传世名言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于水。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
11
• (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
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 (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
名思想家。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
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
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李斯、韩非
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
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
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
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三次担
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
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
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
第1段:荀子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 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
治乱天邪 禹以治,桀以乱 繁启、蕃长于春夏, 畜积、收藏于秋冬 大王荒之 文王康之 此之谓也
(耶) (使动,使天下安定;
使天下混乱) (状语后置)
(太) (形容词使动,使……
安乐) (宾语前置)
•小结:治乱(天邪,时邪,地邪)→非→
8
• 《天论》作为荀子思想的代表作 之一,是一篇长文。在文章中, 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 天命而用之”的鲜明观点,大胆 反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拜倒 在自然面前的看法。本文节选是 属于文章的后半部,主要阐述 “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充分 体现他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5
• 荀子对社会文化的态度,是重视政治和伦 理上的实用性,要求一切诗书礼乐,都归 于儒家所说的圣王之道。对于不顺礼义的 文章,一概斥为“奸说”。由此建立了后 世儒学文学观的基础。这对文学的发展是 不利的。《荀子》书中的文章,实践了他 的观点。全书体系完整,涉及面很广。多 为关于社会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长 篇专题学术论文,论点明确,论断缜密, 结构谨严,风格朴实、深厚;善于运用自 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巧譬 博喻,反复论证;造语简练,多用铺陈手 法和排比句式,整齐流畅,适于诵读。 6
不言而百姓期焉。(《荀子·不苟》)
12
• 蕃长于春夏 • ( fán )
• 辍广
• (chuò)
• 啜菽
• (chuò shū)
• 秽稼恶
• ( huì )
• 籴贵民
• ( dí)
• 雩而雨
• ( yú)
• 卜筮然后决大事• ( shì)
• 楛耕伤稼
• ( kǔ )
• 礼义之不愆兮 • (qiān) 13
2
《荀子》:集百家之长, 论君子之
道
• 《荀子》现存三十二篇,
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
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
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
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
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
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
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
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
3
• 1、天道观: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 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 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
•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 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宇宙 观方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 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 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 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 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 通过感觉器官与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 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论》)
• (7)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
(《荀子·劝学》)
• (8)道虽迩,不行不至。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荀子·劝学》)
• (1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
• (11)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
• 5、教育观: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强调后天环 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4 观
• 荀子的思想虽出于儒,但又吸收了其他各 家的学说,对儒学有所改造。其中最突出 的,是反对法先王,主张文化制度随着历 史的发展而改变;否认天有意志而能主宰 人间的事务,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 “人性恶”也是他的著名观点。所谓人性 恶是指人天然有各种情欲,不加限制地发 展下去,必然导致暴乱争夺。但他相信通 过后天的学习熏染,可以达到善的境界。
• 2、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 物之理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而 进行。
•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 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 4、礼论:“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 念。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 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7
•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 想,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 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 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 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 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 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 “明礼义而化之”。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 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荀子》选读
上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 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 它呢。
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
并力图掌握规律,以更好地让
2020/1/1
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 1
乱世哲人——荀子
•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时
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
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
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
9
• 内容提要
• 本单元内容只有一节,主要涉及荀子对天 人关系的思考。荀子认为,天地四时对人 世间的安定与混乱没有决定作用,星坠木 鸣之类的天地之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 是“人祅”,也就是由人事导致的种种反 常现象;他提出人最应该执著的东西是 “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在 天面前,应该“错天而思人”,也就是说 不应该放弃自己应该付出的努力,而沉溺 于对天的思慕当中。
10
传世名言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于水。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
11
• (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
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 (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
名思想家。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
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
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李斯、韩非
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
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
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
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三次担
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
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
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
第1段:荀子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 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
治乱天邪 禹以治,桀以乱 繁启、蕃长于春夏, 畜积、收藏于秋冬 大王荒之 文王康之 此之谓也
(耶) (使动,使天下安定;
使天下混乱) (状语后置)
(太) (形容词使动,使……
安乐) (宾语前置)
•小结:治乱(天邪,时邪,地邪)→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