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
浅谈驾驶员心里因素与行车安全
浅谈驾驶员心里因素与行车安全在交通业发达的今天,汽车保有量与日俱增,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随之加快,人们对汽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汽车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
汽车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是也有它不利的一面,我们更要认识到它的危害性,如何保证安全驾驶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一幕幕交通事故,一次活生生血的教训,使我们引以为戒,在教训的背后,不由地引人深思,人为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如超载、违章、麻痹大意等,有的在驾校学完就疯狂上路,还有的根本就没有上过驾校,驾驶技能不过关,盲目上路行驶,遇到复杂的情况时,处置不恰当引发交通事故。
驾驶技能固然重要,可是安全驾驶心理因素的成熟与否更为重要,驾驶员如何对待和克服驾驶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保证行车安全,与驾驶员的安全心理和安全态度、动机有很大关系,应当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用心探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途径,文明行车,安全行车。
浅析驾驶员安全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的关系心理因素为何会在驾驶员行车过程中为什么会引发交通事故呢?这来源于驾驶员行车时对现年购车信息的处理和判断。
驾驶员通过视觉、触觉等器官从交通环境中获得各种信息,经大脑处理,作出判断,然后再支配手、脚去操纵汽车,使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意志,在道路上行驶,如果在信息的搜集、处理判断和操作上某一环节出现差错,就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
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判断需要驾驶员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影响安全驾驶的心理因素,在医学上有心理实质、心理机制和基本规律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有喜、怒、哀、乐,在处于兴奋期、精力充沛、智力开阔,反应灵敏;而在疲劳、情绪波动,处于精神不佳状态时,智力抑制,反应灵敏度减弱,驾驶员的行车心态与行车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1、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驾驶员正确处理信息密切相关。
在路途中,驾驶员通过自己的感官收集来自道路、交通等的各种信息,经过分析判断做出各种操作动作,通过汽车各个操纵机构使其做出相应的运动,一次控制的结果如车速与方向往往与希望有偏差,此时汽车的运动情况又做为新的信息反馈给驾驶员、驾驶员将其头脑中的予定值进行比较,判断出误差量再做出修正误差的操纵动作,如此的反馈不断通过多次控制,最终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如果由于外界干扰或内部的其它原因造成驾驶员对信息判断失误或者汽车控制失调造成行驶状况同予定目标间的误差无法消除时,则将会造成出现事故的可能性,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实质上看事故是由于系统内部“失调”或“失误”造成的外界信息的反应错误所致。
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
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作者:顾启兵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渐渐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
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交通问题和隐患,行车安全也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
归根到底,安全行车的主体在于驾驶员,因此,驾驶员的各项指标都有可能对行车安全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这一指标入手,分析汽车驾驶员的心理指标对于日常的驾驶安全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应对方法。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行车安全引言:心理素质是个人综合素质评定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以让驾驶员在行车途中更能集中注意力,更能促使驾驶员在突发状况发生时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减少乘客的生命财产损失。
由此来看,行车安全能否保障与这一指标的高低程度密不可分。
一、不同的驾驶员之间的心理素质的个体差异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为个体因其个人经历与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在面对驾驶过程中的各种偶发或常见的问题的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而这必然会对行车安全产生不可避免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对而言,性格较为果断,意志比较坚定,善于调节控制自我情绪等以上这些特质对于行车安全有着较为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首先,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可能不断出现各种不同的突发情况,如:天气突然变得恶劣,交通事故等问题。
这些需要驾驶员对现场情况进行较为迅速的判断处理,甚至在对面车辆失控时需要对其他车辆的行车轨迹进行预判。
这些都对驾驶员的判断力和反应时间提出了考验。
其次,驾驶员需要有坚定地意志谨守底线,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安全为先,不抱有侥幸心理,从根源上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驾驶员的个人情绪对于行车安全也会造成不确定的影响,所以需要及时对自我情绪进行调节。
二、造成驾驶员个人心理素质差异的诱因1、驾驶时间过长在长时间驾驶中,驾驶员连续数个小时高度集中注意力,身体因缺少活动而僵硬,反应能力开始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仍继续驾驶就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事故。
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探讨
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探讨摘要:当前,道路交通发展愈加多样化、复杂化,这在一定层面上为汽车驾驶人员的驾驶技术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给汽车驾驶人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减少道路交通意外事故,这需要汽车驾驶人员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之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以下内容分析,并提出对应性解决对策,从而为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有效提升提供经验借鉴,进而希望促使交通运行安全发展。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前言:在当前汽车行驶过程当中,离不开汽车驾驶人员的正确操作,否则一旦出现操作失误问题,必会威胁到行车安全。
因此,要确保汽车驾驶操作无误,这需要汽车驾驶员具备更高的心理素质,当行车中遇到紧急突发事件,能够有效解决相关问题,从而避免严重的意外交通事故发生。
总之,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在行车安全当中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对此,汽车驾驶员要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提升,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1、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1.1疲劳驾驶下导致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当汽车驾驶员在长时间的驾驶当中,会出现疲劳状态,这时需要汽车驾驶员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精神力,在高度紧绷的情形下舒缓个人心理压力,从而避免行车安全隐患问题发生。
其中,关于疲劳驾驶下导致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后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汽车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加之长时间处在一个相对封闭而且狭窄的空间内,势必会出现一些心烦意乱、倦怠等变化心理,这样会导致汽车驾驶员自身敏锐度降低,此时驾驶员身心都处于俱疲状态,其反应力也会逐渐降低。
由此,在此状态下,导致汽车驾驶员无法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将会对行车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1.2外界因素影响驾驶员心理变化当前,汽车驾驶员在驾驶过程当中会遇到一些复杂的路况,如崎岖不平的山路、土路等,以及多变的天气,雾霾天气、暴雨、暴雪、强风等恶劣天气,这会在恨到程度上影响道路顺利通行,从而也会在一定层面上导致汽车驾驶员心理出现低落、焦虑、紧张的变化情况,进而会加剧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1]。
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驾驶员应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和保持心态平 衡,避免因情绪波动或疲劳等因素影响行 车安全。
培养驾驶员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意义和作用
提高行车安全性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安全 水平。
增强驾驶员适应性
良好的心理素质使驾驶员能够更好地适应交通环境的变化,应对突 发情况,确保行车安全。
在驾驶过程中,保持 平和的心态,不与他 人争执或斗气。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 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避免惊慌失措。
谦虚谨慎驾驶
遵守交通规则和标志,不超速行 驶,不酒后驾车。
在行驶过程中,时刻保持警觉, 注意观察周围车辆和行人动态。
在遇到复杂道路和恶劣天气时, 减速慢行,谨慎驾驶。
学会宽容待人
在行驶过程中,礼让行人和其 他车辆,不抢道、不插队。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安全行车具有重要 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驾驶 员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做出 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决定了其是否能够保持专注、冷静、积极的心态 ,从而对路况、车况等信息做出准确判断和应对。
促进驾驶员心理健康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维护驾驶员的心理健康,减轻驾驶过程 中的压力和焦虑。
05
驾驶员心理素质的评估与 培训
驾驶员心理素质的评估方法
01
02
03
心理测试法
通过心理测试量表对驾驶 员的心理素质进行评估, 如焦虑、抑郁、情绪稳定 性等。
行为观察法
通过观察驾驶员在驾驶过 程中的行为表现,如操作 规范、反应速度、判断能 力等。
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 全行车
驾驶员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
驾驶员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驾驶车辆的人越来越多,这就导致车辆交通事故的几率也大大提升。
同时,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人自身因素、车辆情况、道路和环境因素等,其中人自身心理因素占有重要部分,本文主要分析驾驶员各项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以及如何克服不利的心理因素。
标签:交通事故;心理因素;行车安全前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的交通事故频发,导致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很多,通过调查研究,大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人为因素,比如人的身体状况、心理因素、情感状态等各方面原因,但人为因素是可以进行控制和预防的,所以如何有效的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社会比较关心的一个课题之一。
一、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1.不同的个性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不同,不同个性的人发生事故的几率也大不相同。
比如个性爽快的人,大多数比较缺乏耐心,性格容易急躁,在行车过程中会因为急迫和急躁超车、加速等,加大事故发生的几率。
另外身体比较协调,敏感灵活的个体虽然可以灵活地处理问题但存在轻率马虎的缺点,在行车时容易开小差,与其相反的个体性格特点是比较冷静沉默、动作迟缓,他们的优点是细心认真守纪律,但在行车过程中会导致犹豫不决,尤其是发生特殊情况的交通问题时不能迅速的判断和解决,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弱。
总的来说人的个性和气质是对行车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驾驶员要善于利用自身积极的个性,抑制消极的缺点,提高行车安全。
2.不同的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影响2.1焦虑情绪。
很多驾驶员由于一些紧急的状况和事情赶时间,本身就带有焦急的情绪,如果遇到交通堵塞或者其他车辆阻挡等事件发生,焦虑和烦躁的情绪就会更加加深,甚至导致缺乏理智,不顾道路情况加速甚至违章驾驶。
2.2恐惧情绪。
新手驾驶员行车时会自带一种紧张感,由于技术不高加上其他道路交通因素,会导致驾驶员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遇到困难的路况或者其他状况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和解决,手忙脚乱。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196AUTO TIMETRAFFIC AND SAFETY | 交通与安全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与对策万伟扬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6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一方面,汽车给人们带来了交通、运输的方便、快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事故的频发,也让社会、家庭蒙受经济损失,产生家庭悲剧和人生痛苦,交通安全已成为社会问题。
在涉及交通安全的人、车、道路、环境的诸多因素中,人是交通安全的核心,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能否安全行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据此,从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导致驾驶员心理变化的原因,提出如何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消除不良心理行为的策略,以更好地预防交通事故,确保行车安全。
关键词:心理特征 心理分析 心理素质 行车安全我们强调交通安全,就是要人们加强安全意识,防止交通事故。
有些交通事故,好像是偶然的,但仔细分析,其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
这种必然性包含人、车、道路、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其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因为车辆是人驾驶的,道路是由人选择和使用的,环境又是人所要接受并受其影响的。
车辆、道路、环境是客观的、无意识的,而人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因此交通安全关键在人,人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核心,尤其是人的心理素质更是影响交通安全的最主要的因素。
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必须做好对驾驶人员驾驶心理活动过程的了解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1 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特征分析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与交通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特征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存在着个性差异。
1.气质。
气质大致有四类:一是兴奋型,这一类型的人,性情比较暴躁、缺乏耐心,在行车中遇事不冷静、处理不理智。
二是灵活型,这一类型的人虽然敏捷、灵活,但是性格不稳定,往往草率行事,也不利于安全行车。
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
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概述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在行车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反应时间和决策能力,从而对行车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以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驾驶员心理状况对行车安全的影响1.注意力集中能力:驾驶者在驾车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来处理各种信息。
心理疲劳、精神压力等因素会降低驾驶者的注意力集中能力,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
2.反应时间:心理状况不良的驾驶员反应时间较长,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反应,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3.决策能力:驾驶员在面临突发情况时需要迅速做出正确决策。
心理压力和焦虑状态可能导致驾驶员犹豫不决,无法做出最佳决策,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驾驶员心理调节方法为了提高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该学会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1. 正确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驾驶员应该积极面对驾驶中的问题,不要过度焦虑和紧张。
•学会接受挑战:面对不同的驾驶情境,驾驶员应该积极应对,不要退缩或者逃避。
2. 健康的生活方式•充足的休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以提高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和反应能力。
•均衡的饮食:驾驶员应该注意饮食的均衡,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3. 有效的应对压力方法•深呼吸:当驾驶员感到压力和紧张时,可以暂停一下,深呼吸几次来放松身心。
•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励:驾驶员可以在心中暗示自己:“我能够应对任何突发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减轻压力。
4. 学会情绪管理•积极的情绪表达:驾驶员应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将情绪转化为驾驶中的冲动行为。
•妥善处理冲突:遇到与其他驾驶员的冲突时,应保持冷静,遵守交通规则,以避免激化矛盾。
结论驾驶员心理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正确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的应对压力方法以及良好的情绪管理,驾驶员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行车安全。
谈驾驶员心理变化与行车安全
谈驾驶员心理变化与行车安全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驾驶员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为驾车人员,他们必须面对不同的交通条件和道路环境,这些环境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行为和技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驾驶员的心理变化与行车安全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驾驶员最常遇到的心理变化是焦虑和疲劳。
在驾驶前,很多驾驶员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可能是由于驾驶经验不足,也可能是由于路况复杂或人流车流较多等原因。
这种心理变化导致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下降,从而影响了驾驶安全。
同时,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也会感到疲劳和困倦。
这种疲劳往往由于驾驶员长时间保持高度警惕和集中注意力而产生,从而影响了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
除了焦虑和疲劳,驾驶员还面临着其他的心理变化,如厌倦和冒险。
由于长时间的驾驶任务和枯燥的驾驶环境,驾驶员经常会出现厌倦情绪。
这种情绪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速度变慢,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此外,对于一些喜欢驾驶刺激的驾驶员来说,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危险的驾驶行为,这种冒险精神也同样会影响到驾驶员的安全。
对于驾驶员的心理变化,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其行为和心态。
首先,驾驶员需要进行必要的训练,增加其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
其次,驾驶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紧张情绪。
这可以通过休息和锻炼等方式缓解。
同时,驾驶员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保证其安全和注意力的集中。
最后,养成规范和安全的驾驶行为习惯,遵守交通法规,尽可能避免冒险行为。
总之,驾驶员的心理变化与行车安全息息相关。
正确处理驾驶员的心理变化,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其行为和心态,是确保道路安全的关键。
只有在驾驶员具备充足的驾驶技能和健康的心态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保障行车安全,让交通运输更加安全高效。
浅析驾驶员心理变化与行车安全
浅析驾驶员心理变化与行车安全目前,交通平安管理已成为各级平安管理的重点。
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
日常生活中交通平安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掌握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需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养关。
由于稳定的心理素养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平安行驶不行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平安。
尤其是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对本单位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分析,把握每位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有利于车辆调度,削减因驾驶员心理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心情、留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依据“心情”表现,把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四周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
开心、忧愁、绝望、哀痛、恐惊、苦恼等各种不同的心情和情感变化,是外部大事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消失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
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情开心、满足时能感到心情舒服、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看和推断具有乐观的促进作用,经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看,反应快速,推断精确,动作灵敏,这就是常说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利于车辆行驶平安。
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惊、苦恼等心情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懒于观看思索,开起车来胆大气粗,易开“英雄车”、“霸道车”,一但遇到紧急状况和突发大事时,则反应迟钝,推断失误等不良行为。
足见驾驶员的心情和情感好坏直接影响着行车平安,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不但要有稳定的“心情”,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情感”。
做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感,也就是对待他人礼貌、谦让、关怀交通“弱者”,同时还要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理智感就是擅长查找和发觉各种路面状况及车辆行驶变化的规律以及可能产生的缘由、后果,随时实行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浅谈影响驾驶员行车心理的因素与行车安全
浅谈影响驾驶员行车心理的因素与行车安全一、影响驾驶员行车心理的因素驾驶员的行车心理是指在行车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
驾驶员的行车心理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判断的误差和延时,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影响驾驶员行车心理的因素应加以重视,并在行车当中加以避免。
(一)内在因素1、驾驶员自身心理素质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拥有机动车的群体在不断扩大,交通事故也成为了重要的社会问题。
交通事故的发生一般跟驾驶员的心理问题、车辆自身的问题、环境的突然变化都有一定的关系。
但很多研究表明驾驶员是保证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
从交通事故中的数据量化表现来看,人们已将意思到:相对于生理因素,对于司机而言,心理因素对司机的安全驾驶具有更大的影响。
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的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当异常状况出现时表现出因为行程环境的突然变化或路面情况的突然转变而产生惊慌失措、紧张等心理;对自己的驾驶技术盲目自信,思想上麻痹大意产生自以为能够应付突发情况的心理;在行车过程中出现侥幸心理,贪图省事,产生不打指示灯或抄一些路面状况不好的近路等行为;个人好走极端,对事物的控制力较弱,容易因为其他行车司机的行为(如超车、并道等行为)而产生愤怒的心理情绪。
这些因为驾驶员自身心理素质的问题会影响到行车过程中车辆内部的乘客和驾驶员双方面的行车及生命安全。
2、驾驶员情绪的强烈波动驾驶员由于自身的原因,处于激动、苦恼、忧虑等情绪时,就会产生焦躁心理,影响行车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导致反应迟钝,措施采取不当等行为,从而影响行车的安全性。
在国内发生的交通事故中,10%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事故前6小时受到的强烈的刺激而发生的【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驾驶员的一项基本的要求,强烈的情绪波动会使人的反应力降低,造成思想上的大意和无法及时应对突发状况;或者是恐惧、犹豫的心理,从而不能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判断或采取错误的措施进行操作。
(二)外在因素1、噪音因素行车过程中强烈的声音刺激会对驾驶员行车心理产生影响。
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现象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现象与安全行车的关系机动车驾驶员是道路交通人、车、路的三大要素之一。
在影响交通安全的诸多因素中,驾驶员是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一个称职的汽车驾驶员,不但要熟练地掌握驾驶技能,具有汽车的正确使用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熟悉交通法规,才能保证人车安全。
1.驾驶员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驾驶员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
驾驶员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对行车安全有重大影响。
每个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包括:①认知过程:感性认知:如感觉、知觉、表现等。
理性认知:如记忆、思维、想象等。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不是孤立的心理过程、它是贯穿于人们认识过程中、并受情感和意志的影响。
②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爱、憎、惊恐等。
③意志过程:如自觉性、果断、自制、毅力等。
个性特征包括: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驾驶员的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位优秀的驾驶员必须具备适应驾驶的性格、气质、情感、以及复杂的注意力,敏捷的反应能力等,能在千变万化的行车和作业过程中持续的接受和分析周围的环境与机车、及农具的状态与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操纵动作的心里素质。
1.1认知过程驾驶员的认知过程包括驾驶员在认识驾驶汽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如驾车时看到道路上的情况,听到发动机的工作声音,接触到了操作机件,记住了操作要领,通过思考掌握了交通参与物的内在联系等,这些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现象就是驾驶员的认知过程。
驾驶员的感觉正确与否,将直觉影响判断是否准确和操作是否恰当。
因此,驾驶员的认知过程,对行车安全十分重要。
1.2驾驶员的情感与行车安全的关系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对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欢喜、愉快、满意度往往使驾驶员自觉地保持最佳的安全行车状态,思维灵活,工作认真,对驾驶中观察和判断有促进作用,动作敏捷性也得到提高,能准确、果断地处理情况,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国家交通法规和道路交通秩序,安全礼让,处处把方便让给别人,努力掌握安全行车规律,达到安全行车。
浅谈驾驶员的心理因素与安全行车
二、 驾驶员 的意志与安全行车
意志是 自觉地确 定 目的, 由目的支配调节行动 , 从而实现这一 目的的 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的主要表现有意志的 自觉性 、 果断性、 坚韧性、 自制性 。 行车中, 驾驶 员应 自觉遵章守法 , 明行车 , 文 自觉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 ”“ 、价 值观 ”确保行车安全 。 断性是指在危急情况下 , , 果 能明辨是非, 迅速而合理 地采取行动并实现所作决定的品质 。果断 的驾驶员 , 在危急情况下摆脱任 何杂念, 迅速作 出正确选择 , 时采取有效措施, 及 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坚韧 性是指行车中 , 驾驶员应 当长 期保持精力旺盛、 顽强克服各种 困难坚持到 底的品质。驾驶员在行车过程 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困难 , 特别在长时间驾 驶、 疲劳状态下 , 遇到气候的变化、 复杂的路况, 交通繁忙时 , 必须保持精力 充沛, 服诸多困难, 克 确保行车安全 。驾驶员在意志行为过程中, 还必须善 于控制 自己的情 绪, 具有约束 自己言行 方面 的能力 , 在行车 中克服 自己的 不 良习性 , 不急不躁, 遇事冷静 , 保持 良好的心境 , 安全驾驶车辆。
总之, 性格 自制 力强 、 热爱本职工作、 做事认真 负责 、 安全意识高、 反应 敏捷, 这种性格 的驾驶员在行车中能全面观察 、 分析各种复杂路况, 交通信 息。而性格散漫、 马虎、 似是 而非、 没有责任心的人 , 在行车 中就 会粗心大 意, 反应不及 时、 处理不准确, 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 驾驶员的注意与安全行车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 向和集 中, 而其它对象不予考虑 的 倾 向。 驾驶员在行车 中应注意各种交通情况 , 这对安全行车 是十分必要的。 注意应有 合理的分配注意 的能力 , 以便同时接受几个信息 , 同时完成 几个动作 。行驶中, 驾驶 员分配在各种情 况、 各个 目标的注 意量是不 同的 , 它 受外 部的环境 需要和 内部的动机所 影响, 通常情况下 , 驾驶员分配 的注 意量取决于道路环境, 必须注意与道路有关的因素, 比如行车 中, 注意交通 信号 、 交通标志 、 交通标 线以及道路上 的机动 车动态 、 非机动车动态、 行人 的动态等 , 不必注意 与交通无关的因素, 比如 引人注 目的建筑物或景观 。 驾驶员反应 的快慢 , 注意力极其重要 。 注意力不集 中, 将直接影响行车 安全, 当遇紧急情况 , 就显得措手不及 , 不知所然 。冒险蛮干 , 措施不力, 对
浅析驾驶员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
浅析驾驶员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作者:沈兴山来源:《科技探索》2014年第03期摘要:行车安全不但要求驾驶员要有过硬的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论述了驾驶员的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的关系,并提出加强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措施。
关键词:驾驶员心理因素行车安全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与日俱增,人们对汽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汽车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
机动车辆迅速增加,驾驶员队伍也日益壮大,交通事故成为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世界上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大约有30万人,我国就占了1/3,就是说,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约有10万人①。
一幕幕的交通事故,一次次活生生的教训,使我们引以为戒,在教训的背后,不由引人深思。
要想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较少因驾驶员心理因素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驾驶员心理因素的成熟与否更为重要,对整个安全驾驶影响更大,应当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驾驶员心理因素与安全行车的关系1.作为驾驶员,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心理方面的知识,以保证行车的安全。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要求自己的心理及生理系统的每个部件都要处于最佳状态。
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利于车辆行车安全。
人有喜、怒、哀、乐,在处于兴奋期、精力充沛、智力开阔、反应灵敏;而在疲劳、情绪波动,处于精神不佳状态时,智力抑制,反应灵感度减弱。
具有良好的心理因素是对驾驶员的基本要求,驾驶员能否安全行车,能否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好坏关系极大。
当人在受到某种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映。
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员往往具有潜在的、特定的心理特征,比一般驾驶员更容易发生事故,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心理状态有:盲目自信、思想麻痹;表现惊慌失措,图省事,怕麻烦,控制能力弱。
事故的出现既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能从事故发生的本质上认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对于驾驶员平时能注重安全知识的学习,可以增长消除事故的信息,抛弃“撞大运”的思想,并采取相应措施,切实做好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是指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对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反应和处理能力,以及对驾驶任务的认知和情绪状态的调节能力。
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本文将从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情绪控制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方面来探讨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一、注意力集中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对路况、交通信号、行人和其他车辆等多个因素进行同时观察和判断。
驾驶员必须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集中能力,以便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反应,确保行车安全。
如果驾驶员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发生视线漂移、错过交通信号、忽略他车的行驶等情况,从而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良好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和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来提高。
驾驶员应该避免疲劳驾驶和分心驾驶,合理安排驾驶时间,避免连续高强度驾驶。
此外,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要保持专注,不要过度聊天、听音乐或者使用手机等行为,以免分散注意力。
二、情绪控制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面临的压力和紧张感往往较大,如拥堵、违规驾驶行为等。
如果驾驶员无法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会造成驾驶技术水平下降,冲动行为增加,进而影响行车安全。
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可以通过合理调节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来提高。
驾驶员可以通过舒缓音乐、呼吸深呼吸等方式来放松自己,减轻驾驶时的紧张感。
此外,驾驶员也可以参加相关的心理训练课程,学习情绪管理的技巧,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情绪控制能力。
三、应对危险的能力在道路上,驾驶员往往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如突然变道、紧急制动、急转弯等,这些情况需要驾驶员迅速反应和决策。
如果驾驶员应对危险的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应对危险的能力可以通过多参加驾驶培训和模拟驾驶等方式来提高。
驾驶员可以通过模拟驾驶器材,模拟各种复杂的驾驶情况,加强自己的应急反应和决策能力。
此外,驾驶员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应保持冷静,保持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判断,及时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以确保行车安全。
驾驶员心理状况与行车安全--汽车驾驶员的心理素质研究
驾驶员心理状况与行车安全--汽车驾驶员的心理素质研究驾驶员心理状况与行车安全——汽车驾驶员的心理素质研究1.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工业的蓬勃兴起,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驾驶员的行车安全直接关系到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理状况对驾驶行为和行车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驾驶员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行车安全。
2.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2.1 注意力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
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导致驾驶员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判断能力下降,从而无法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
2.2 情绪稳定性情绪不稳定的驾驶员容易在行车过程中出现冲动行为,如超速、强行超车等,这些行为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2.3 应对压力的能力面对交通拥堵、恶劣天气等不利情况时,驾驶员应对压力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应对压力能力强的驾驶员能够保持冷静,及时作出正确判断,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2.4 自律性驾驶员的自律性表现在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良好的驾驶惯等方面。
自律性强的驾驶员通常能够遵循交通法规,避免违章行为,降低事故风险。
3. 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措施3.1 增强心理健康意识驾驶员应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积极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提高心理健康素养。
3.2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驾驶员可通过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心理暗示等方法,提高情绪稳定性。
3.3 强化应对压力的能力驾驶员可通过模拟驾驶、参加驾驶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3.4 养成良好的驾驶惯驾驶员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驾驶惯,降低行车风险。
4. 结论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为此,有必要加强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应对压力能力和自律性,从而提高行车安全。
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
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引言驾驶员心理状况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驾驶员心理健康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因为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导致分散注意力、高度紧张或冲动驾驶等不安全行为。
本文将探讨驾驶员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改善驾驶员心理状况的建议。
驾驶员心理状况与行车安全1. 分散注意力驾驶员注意力的分散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散注意力可能是由驾驶员心理上的压力、精神紧张或不良情绪状态引起的。
例如,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接到紧急电话、收到令人沮丧的消息或处于焦虑状态。
这些心理因素会使驾驶员分散注意力,影响其对道路环境的观察和反应能力,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
2. 高度紧张紧张是另一个常见的驾驶员心理状态,通常由交通拥堵、不熟悉的路况或紧急情况引起。
高度紧张会导致驾驶员反应不灵敏、决策迟缓,甚至可能导致关键时刻的失误。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驾驶员的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3. 冲动驾驶驾驶员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导致冲动驾驶行为。
例如,驾驶员在愤怒、不满或焦虑的情绪下驾驶,无视交通规则、超速行驶、变道频繁等。
冲动驾驶不仅危及驾驶员自身的安全,也会给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潜在的危险。
改善驾驶员心理状况的建议1. 健康生活方式驾驶员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改善心理状况。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
此外,避免或限制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 自我管理技巧驾驶员可以学习自我管理技巧,以应对潜在的心理压力。
这包括深呼吸、放松冥想和积极思考等方法,以帮助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此外,学会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也对改善驾驶员心理状况有帮助。
3. 避免干扰驾驶过程中尽量避免干扰,特别是来自手机、音乐、聊天等干扰因素。
将手机设置为静音或关闭,并使用车载蓝牙设备来接听电话,以减少分散注意力的风险。
此外,在行车前安排好行程和路线,提前了解道路状况,可以减少驾驶中的焦虑和紧张。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与行车安全
汽车驾驶员论文浅谈驾驶员心理、身体素质与行车安全【摘要】驾驶员的素质和驾驶行为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核心因素之一。
驾驶员素质修养高则使行车安全性就会高,进而就会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反之,则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驾驶员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各种驾驶素质也是驾驶员和关心交通安全的人们的研究重点。
本文就当前道路交通管理中,影响驾驶员驾驶素质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交通安全1 引言┅┅┅┅┅┅┅┅┅┅┅┅┅┅┅┅┅┅┅┅┅┅42 驾驶员心理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42.1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4 2.2行车中遇到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5 2.3竞争日益激烈会使驾驶员产生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52.4行车过程中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形成侥幸和紧张心理┅53 生理素质对驾驶素质的影响┅┅┅┅┅┅┅┅┅┅┅┅┅63.1性别因素┅┅┅┅┅┅┅┅┅┅┅┅┅┅┅┅┅┅┅┅63.1.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驾驶员持续状态表现┅┅┅┅┅┅6 3.1.1.1初考驾驶员的持续状态表现┅┅┅┅┅┅┅┅┅┅63.1.1.2在职驾驶员的持续状态表现┅┅┅┅┅┅┅┅┅┅63.1.2不同性别不同驾龄肌肉疲劳表现┅┅┅┅┅┅┅┅┅63.1.2.1男、女驾驶员颈部疲劳表现┅┅┅┅┅┅┅┅┅┅63.1.2.2男、女驾驶员腰部疲劳表现┅┅┅┅┅┅┅┅┅┅73.1.2.3男、女驾驶员腿部疲劳表现┅┅┅┅┅┅┅┅┅┅73.1.3不同性别驾驶员的身体恢复状态┅┅┅┅┅┅┅┅┅73.2年龄因素┅┅┅┅┅┅┅┅┅┅┅┅┅┅┅┅┅┅┅┅73.3驾驶时间┅┅┅┅┅┅┅┅┅┅┅┅┅┅┅┅┅┅┅┅83.4睡眠状况┅┅┅┅┅┅┅┅┅┅┅┅┅┅┅┅┅┅┅┅84 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94.1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94.2提高身体素质┅┅┅┅┅┅┅┅┅┅┅┅┅┅┅┅┅┅94.3学习自我调节┅┅┅┅┅┅┅┅┅┅┅┅┅┅┅┅┅┅104.4提高思想素质┅┅┅┅┅┅┅┅┅┅┅┅┅┅┅┅┅┅104.5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10参考文献┅┅┅┅┅┅┅┅┅┅┅┅┅┅┅┅┅┅┅┅┅12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分析
参考内容
引言
行车安全是道路交通领域永恒的话题。在影响行车安全的众多因素中,驾驶 员的心理生理反应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驾驶员心理生 理反应特性的内涵,包括其与行车安全的关系及实际应用。
研究背景
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特性是指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和生理现象, 如警觉性、注意力分配、情绪反应等。这些特性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近年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特性的研究已经成为道路交 通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车辆性能方面,驾驶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确保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 态。此外,驾驶员还应了解道路环境状况,在遇到恶劣天气或复杂道路条件时, 采取相应的驾驶策略和措施,保障行车安全。
总之,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和生理因素是相互关联的,驾驶员应注重 自身和车辆的安全性能,提高自身的驾驶技能和判断力,以保障行车安全。
2、车辆性能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车辆性能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车辆的制动性能、转向性能、灯光性能等都 会影响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此外,车辆的维护状况和车龄也会对其性能和安全性 产生影响。
3、道路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道路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恶劣的天气、能见度差的情况下,驾 驶员的视线和判断会受到干扰,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此外,道路的坡度、 弯度、车道宽度、交通流量等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心理生理反应特性
1、警觉性
Hale Waihona Puke 驾驶员的警觉性是指其在行车过程中对道路交通状况的敏感程度。驾驶员的 警觉性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驾驶员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相 应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2、注意力分配
驾驶员的注意力分配是指其在行车过程中对不同方向、不同车流和不同道路 状况的程度。合理的注意力分配可以提高驾驶员对道路交通状况的掌握程度,从 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
汽车驾驶员的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从我们对近几年车辆事故的剖析来看,由于驾驶员的心理问题酿成的交通事故高达80%,汽车驾驶员在参与道路交通的过程中,面对我国目前这种混合交通的路情,即使是一个具有熟练驾驶技术、丰富驾车经验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驾驶员,也会因遇到险情而吓出一身冷汗。
但往往心理素质好的驾驶员遇险面能排难,而心理素质差的驾驶员遇险而不知所措,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一样,心理素质好的就临场发挥得好,心理素质差的临场就发挥得差。
现就谈谈和的一点看法:
一是要有安全行车的自信心。
不少司机说“手握方向盘,脚踏鬼门关。
”这句话除说明驾驶汽车这一高速运输工具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外,还流露出一种驾车的恐惧感,驾驭汽车的自信心不足。
当你问起驾驶员:你一生驾车能保证行车安全吗?几乎会众口一词地回答:很难保证。
不少驾驶员还不知道,一个优秀的驾驶员,都是靠自信心,靠本身的坚强的意志,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才达到安全的彼岸的。
缺乏自信心,意志动摇的人,在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当机立断,镇定自若,也就不能最终保证行车安全。
因此,对驾驶员要加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以保证行车安全。
二是驾驶员的情绪要稳定。
驾驶员情绪与心境的好坏,与安全行车密
切相关,情绪不好往往会失去理智。
积极的情绪可以明显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愉快的情绪使人朝气蓬勃,精神焕发。
驾驶员带着愉快的情绪上车,就会有助于观察,仔细思考,准确判断,对具体驾驶操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反应迅速,动作敏捷等,对安全行车很有帮助。
消极情绪,悲伤心境刚会导致精神不振,闷闷不乐,无精打采,懒于观察,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驾驶员在驾车中要时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到乐有所恃,哀而有节。
汽车驾驶员最忌讳发脾气,赌气,斗气,要忍一时之气,才能免百日之忧。
驾驶员每天都与人,路打交道,每天遇到的情况很多,注重培养自已的克制力,时刻做到不带思想情绪开车,这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心理基础。
三是在驾车中要集中精力。
驾驶员在参与交通活动中,要做到安全运行,就要通过心理活动,集中于道路环境的各种情况,经大脑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然后采取正确的交通行为,即使在长途运输中,感到单调,乏味,疲劳,也要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不少事故安全证明安全行车几万里,事故出在一两米。
所谓集中精力就是要要求驾驶员准确感知车内外情况的变化,并作出迅速的反应,这是安全行车的关键环节。
驾驶员的职业反映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短短几天所形成的,而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培养和实践中得到的。
驾车中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也是驾驶员所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