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域文化――城市雕塑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地域文化——城市雕塑文化
今天,我们的城市决策者,广大百姓,都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形象的重要,各地城市形象的比拼和较量也在以多种方式展开,这从各种名目的城市评比、排名及形象展示可见一斑。在打造城市形象的热潮中,同时随着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雕塑也就有了更多更高的期待。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城市雕塑绝不只是几块石头或其它材料堆积起的艺术品,它更是一座城市的名片,精神的标志、地域文化的反应、一个时代的印记,甚至是城市头顶上的桂冠口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其中的城市雕塑也随之发展,现代城市雕塑已经超出了雕塑自身的概念,而在其上附加了很多更广泛的意义,它己打破了保守单一的传统意识,破除了静止与稳定的历史模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雕塑仅限于造型空间的理解,使人们意识到雕塑并非仅仅是一个集中式的纪念物,而有可能是一个与社会公共问题,或与社会活动和城市文化紧密相关的,使广大市民得以参与的、开放的公共艺术。
也就是说,无论怎样,它们都已成为服务于一个公共社会开放空间的社会公共艺术。
城市雕塑不是孤立的存在着的,它是依托着所在城市的公共环境同时反映着本城市的地域文化的,脱离了所在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雕塑很难被大众认可接受而易短命夭折。随着西安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安正在成为一座世人瞩目、朝气蓬勃、富有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面对这样的城市大环境,无疑对西安的城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对公共空间的创造和设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文化是整体,雕塑是局部。文化的外延涵盖着雕塑,雕塑的形势也丰富着文化的内涵,两者的关系既是辩证的,又是统一的。研究西安城市雕塑,必然要研究西安地域文化,从整体文化的分析和总结才能把握住城市雕塑的正确发展方向。物以载道,雕塑无非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此地域的人文精神,生活方式和观念心理,也折射着本地域人们的生存状态。本课题研究西安地域文化载体城市雕塑,重在研究城市雕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即怎样的城市雕塑符合西安的风土人情、城市文化;西安的地域文化应该孕育出怎样的城市雕塑;西安的城市雕塑现状是否反映了或充分的反映了西安的文化特色,是否在有效的城市
背景文化理论指导下进行着发展着西安的城市雕塑;在当下经济与文化全球融合的趋势下,西安未来的城市雕塑应如何发展。
许多西安市民认为目前西安的城市雕塑多反映唐代文化,而对周、秦、汉代文化和当今时代风貌少有较大程度的反映和体现,由此原因也使得雕塑的题材多偏重具象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过个人的调研证实了此城市雕塑现象的存在,分析其中原因其实也不难,虽然西安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周、秦、汉、唐四大文化,但对于唐代,不但中国,也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公认最为繁盛的时代,是西安人对古代历史最引以为豪的。因此,这种大众功利心的驱使,造成城市雕塑对唐代题材的偏好,厚唐而薄它,似乎西安的一切文化活动都大张旗鼓的挖掘大唐文化。对于这点,不仅反映在城市雕塑上,更反映在城市建设上,如仿古的西大街、大唐通易坊,而其中的城市雕塑必然会符合整体的大背景。
我们对于西安的文化宣扬,选择唐代作为重点可以说没有什么过错,因为毕竟它是鼎盛时期的代表。但是若在以后的长期规划上始终一味的抓住唐文化不放,而忽略了其它的文化,甚至包括现代人的文化观念,那么必然会导致太过的局面,导致文化艺术格调的单一性,违背了文化艺术的多元化规律,等于是在为了创建文化多元性而大肆宣扬发展西安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在西安内部搞文化单一性。因此挖掘地域文化特色,选择重点是正确的,但同时要考虑多方面的特色文化,如周、秦、汉,使得西安整体文化风格在唐文化的带领下协调统一而富有主次的韵律美。
走在大雁塔广场,或穿行于大唐芙蓉园等反映历史题材的空间,满眼都是反映唐代或相应历史的城市雕塑,有人物有事件,大多都是具象写实的雕塑形式,较少抽象的形式。从整体上看,风格统一协调,与整体景观风格很相称,通过询问调查,90%以上游客都表示欣赏的态度,因此虽然仍有少数民众或专家提出了某些个人的批驳观点,但由于被绝大多数大众接受而成为成功的作品。
如果我们再到西安各处地方走动观看城市雕塑,会发现,其它靠近古城中心或在特定古代历史题材创作区域的城市雕塑大多也在形式感上如大雁塔广场和南门广场,依然是以具象和意象城市雕塑占主导地位,抽象形式雕塑较少。那么我们在这里先抛开西安现代风格的区域不谈,就以上边所说的特定区域而
分析,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城市雕塑这种以具象和意象形式为主,抽象为辅的创作现象?但作为不同艺术手法的具象城市雕塑、抽象城市雕塑和意象城市雕塑,都是针对现实的具体对象而言,从艺术手法运用的方面进行的一种人为的、相对的划分。三者之间不是绝对的割裂关系,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往往相互渗透,如具象城市雕塑中必然蕴涵着意象的观念和一定的抽象因素;抽象城市雕塑中也有意象的表达,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抽象之物。三者在具体的创作中,应结合地域特性、时代观念来选择三者其一为作品的艺术设计形式,在方法论上不存在孰高孰低,谁优谁劣。
我们漫步在雁塔广场、大唐芙蓉园,西高新或驻足在丝路群雕这样的地段,我们会感到其中的城市雕塑与周围的环境空间及其景观是那样的和谐自然,没有一点生硬的感觉。而当我们停留于西门内或省体育场内,我们观赏其中的雕塑会发现,雕塑与周围环境和空间稍显别扭。
西安因为其古城风貌而闻名于世但同时也孕育了具有相对于上海深圳等开放城市的传统思想、古朴性格的民众。城市雕塑进入西安的时候,起初也只是装扮古城的景观而已,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存流一些视觉印象罢了。没有多少市民意识到城市雕塑属于公共艺术,自己应该融入其整个产生过程中,成为城市建设完全意义上的主人,缺少沿海大城市的开放的民主心理。这种在城市建设上缺少自觉行为心理的状况基本沿袭到今日没有太大的改观,一些具有较高素养和激进思想的市民也在各个媒体上呼吁呐喊,但较少有太大的波澜。不过值得喜庆的是随着市民文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呼吁呐喊的民众越来越多,引起了高层的注意,而随着高层领导的素质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思想共识。
目前,可以看到很多市民对城市雕塑进行自觉的评价与监督,使得西安的城市雕塑品味不断上升,垃圾雕塑逐渐被替换淘汰,这种现象虽然不能使城市雕塑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公共艺术行为,但至少己经走入了公共艺术的行列。另外一种现象,西安的城市雕塑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设立在企事业单位内部成为其内部环境的装饰品,而大多企事业单位都非完全对外自由开放,成为半公共性空间,或限制性空间,这样其中的城市雕塑虽然存在于城市内部,但沦为不完全公共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