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有适应性意义的反应。
2、负反馈:反馈信息制约控制信息的作用,使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持相对稳定的反馈调节。
3、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可分为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两种类型。
4、钠—钾泵: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能主动转运Na+、K+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其本质:Na+—K+依赖式A TP酶。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Na+、K+的不均衡分布,使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兴奋性。
5、阈强度(强度阈值、阈值):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强度是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它与兴奋性呈反比关系。
6、阈电位:能引起细胞膜产生兴奋性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
7、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刺激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
8、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9、兴奋性: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10、血型: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通常主要指红细胞血型,即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凝集
原)的类型。临床意义最大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11、心肌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收缩的特性。
12、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每分钟心搏75次时。心动周期历时为0.8s。
13、期前收缩:心室肌在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内,受到人工或发自异位起搏点的异常刺激时,可以产
生一次期前兴奋。
14、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它是因为原来窦房结传来的兴奋恰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以致脱失了一次兴奋和收缩。
15、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量。
16、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输出的血液总量。
17、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18、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一般身材的成年人为3.2升/分/平方米。
19、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实现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20、动脉血压:动脉管内的血压。即指动脉管内血液加于管壁的侧压力。
21、收缩压:心脏快速射血初期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
22、舒张压:心脏舒张末期动脉血压达到的最低值。
23、脉搏压(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
24、中心静脉压:右心房与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25、心电图:指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放置探测电极,引导并记录到的心脏生物电活动波形。
26、肺通气:气体经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肺通气的动力是呼吸肌的缩舒运动。
27、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的动力是气体分压差
28、胸内负压:平静呼吸的全过程,胸膜腔内的压力总是低于大气压。
29、肺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之间的比值。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约为0.84。
30、肺牵张反射:因肺的扩张或肺萎缩而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31、基本电节律:是指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基本电节律决定平滑肌的收缩节律。
32、胃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胃收缩是促进胃排空的动力,幽门及十二指肠的收缩是排空的阻力。
33、基础代谢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即在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的状态下,室温保持在20~25℃,排除肌肉活动、食物和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
34、体温:是指机体深部体核部分包括心脏、肺、腹腔器官和脑的平均温度。
35、体温调定点:行为性体温调节是机体通过有意识的适应性活动来调节体温,它包括冷、热的适应性活动。E.g.在寒冷的环境中,躯体会自动蜷缩,趋向取暖或防寒的地方,而天气炎热时,则引起相反的活动,使体温得以保持相对稳定水平。
36、肾小管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成人平均约为125ml/min。
37、滤过分数(FF):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年人约为19%。
38、水利尿:大量饮水后出现尿量显著增加的现象。
39、渗透性利尿:通过提高肾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及渗透压阻碍水电重吸收而使尿量增多的现象。
40、肾糖阈: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正常值为9~10mmol/L。
41、应激反应:当机体遭受环境中各种伤害刺激如感染、中毒、创伤、缺氧、疼痛、饥饿、寒冷、手术以及强烈的情绪活动等引起机体发生一种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此时,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立即增加,糖皮质激素也相应增加,以增强机体对这些伤害刺激的耐受力,这对于维持生命和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月经周期: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子宫内膜剥脱和流血现象,一般分为增殖期(卵泡期)、分泌期(黄体期)和月经期。它与血中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浓度变化有密切关系。
43、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的具有携带、传递信息的特殊化学物质。
44、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一些特殊蛋白质。(它能选择性地同某种递质结合,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
45、去大脑僵直: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立即出现四肢僵直,头尾昂起,脊柱硬挺,全身肌紧张亢进的现象。
46、反射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47、中枢(突触)延搁:冲动通过突触时要经历递质释放、扩散、对突触后膜的作用等过程,因此所需的时间比神经纤维的传导要长,称为中枢延搁。
48、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通过丘脑的感受接替核按规则的秩序排列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这一投射系统。
49、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特异性感觉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网状结构经多次换元后,发出纤维抵达丘脑的第三类核团,再发出纤维弥漫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50、牵涉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51、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脑中枢突然断离之后,断面以下脊髓反射活动能力将暂时丧失,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52、允许反应:
二、简答题
1、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
答:静息电位:
(1)细胞在安静状态时,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
(2)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则K+可顺着浓度差由膜内向膜外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