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正常值
生命体征2
• 腋温: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
的方法。 【方法】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 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 后读数。 【正常值】正常值为36~37℃。
【呼吸频率改变】
• 1.呼吸增快(>20次/分):正常人见于 情绪激动、运动、进食、气温增高。 异常者见于高热、肺炎、哮喘、心力 衰竭、贫血等。 • 2.呼吸减慢(<12次/分):见于颅内压 增高,颅内肿瘤,麻醉剂、镇静剂使 用过量,胸膜炎等。
【呼吸深度的改变】
• 1、呼吸加深: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中毒、尿毒症时 的酸中毒; • 2、呼吸变浅:见于药物使用过量、肺气肿、电解质紊乱等。
二、脉搏
(一)概念及正常范围:
【概念】心脏舒缩时,动脉管壁有节奏地、周期 性地起伏叫脉搏。检查脉搏通常用两侧桡动脉。 【正常范围】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一致,节律
均匀,间隔相等。
婴幼儿 : 130~150次/分, 儿童 : 110~120次/分, 正常成人: 60~100次/分, 老年人可慢至: 55~75次/分, 新生儿可快至 : 120~140次/分。
生命体征
重症医学科
—— 代丽萍
主要内容
• • • • • •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瞳孔 神志
生命体征的概念
• 生命体征就是用来判断病人的病 情轻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一般 情况下是指意识状态、皮肤颜色、 呼吸(次数、深度)、血压、脉搏, 此外还要加上体温和尿量.
测量生命体征的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测量的注意事项【1】一、正常值:⑴体温:口腔温度37℃左右,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5℃左右,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5℃左右。
⑵脉搏:每分钟60-100次。
⑶呼吸:每分钟16-20次。
⑷血压:收缩压为12-18.7Kpa(90-140mmHg),舒张压为8-12Kpa(60-90mmHg)。
脉压为4-5.3Kpa(30-40mmHg)。
二、注意事项:(一)测体温的注意事项:1、根据病人的病情、自理程度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及部位。
口鼻手术、不合作者、呼吸困难、儿童不用口表测量温度;测腋表时要擦干腋窝,极度消瘦的病人不用腋表测温;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用直肠测温法。
2、对精神异常、昏迷以及病儿要注意试温安全,预防损伤。
3、传染病人应专人专用,单独消毒。
4、切勿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或沸水中煮,以防爆裂。
(二)测脉搏的注意事项:1、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病人的脉搏相混淆。
2、病人如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等患者稳定下来再测量。
3、偏瘫病人应测健侧,有动静脉瘘的病人应测健侧。
4、脉搏短绌:脉搏短绌即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其特点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发生机制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心输出量少的搏动只发生心间,但不能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因而,造成脉率低于心率,这种现象称为“脉搏短绌”或“绌脉”。
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病人。
脉搏短绌越多,心律失常越严重,当病情好转,“绌脉”可能消失。
若遇此病人,应同时测心率与脉率。
测量方法:脉搏短绌的测量方法:由两名护士一人测脉搏,一人测心率,测心率护士看表叫开始测一分钟结束。
脉搏短绌者以分数式记录,记录方式为心率/脉率。
(三)测呼吸的注意事项:1、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病人。
2、如病人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等患者稳定下来再测量。
3、呼吸不规则的病人及婴幼儿应测1分钟。
四大生命体征正常值
四大生命体征正常值
四大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其正常值如下:
1. 体温:正常体温范围约为36.1-37.2摄氏度(97-99华氏度)。
2. 脉搏:成年人的正常脉搏范围为60-100次/分钟。
但是,孩
子的脉搏可以稍快一些,而老年人的脉搏则可能较慢一些。
3. 呼吸:成年人的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
然而,新
生儿和儿童的呼吸频率可能会更高。
4. 血压:正常血压通常被定义为收缩压(高压)为120毫米汞柱(mmHg)以下,舒张压(低压)为80毫米汞柱以下。
但是,血压的正常范围会因个体差异和年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四大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
四大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生命四大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医学办称为四大体征。
呼吸、体温、脉搏、血压是生命的支柱,是生命的基础。
现将四大生命体征简述如下:一、体温人正常体温是比较衡定的,但因种种因素它会有变化,但变化有一定规律。
体温正常值及测量方法1.口测法: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来读数,正常值为36.3~37.2℃。
此法禁用于神志不清病人和婴幼儿。
嘱病人不能用牙咬体温计,只能上下唇啜紧,不能讲话,防止咬断体温计和脱出。
2.腋测法: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
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3.肛测法: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
病人仰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1/2为止,放置3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
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
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
二、脉搏心脏舒缩时,动脉管壁有节奏地、周期性地起伏叫脉搏。
检查脉搏通常用两侧桡动脉。
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一致,节律均匀,间隔相等。
白天由于进行各种活动,血液循环加快,因此脉搏快些,夜间活动少,脉搏慢些。
婴幼儿130~150次/分,儿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儿可快至120~140次/分。
(一)常见的异常脉搏三、呼吸呼吸是呼吸道和肺的活动。
人体通过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是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一刻也不能停止,也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必要过程。
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
(一)呼吸正常值平静呼吸时,成人16~20次/分,儿童30~40次/分,儿童的呼吸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逐渐到成人的水平。
生命体征
(5)呼吸深度的改变 深而大的呼吸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糖尿病酮中毒、尿毒症时的酸中毒;呼吸浅 见于药物使用过量、肺气肿、电解质紊乱等 。 (6)呼吸节律的改变 ①潮式呼吸:见于重症脑缺氧、缺血, 严重心脏病,尿毒症晚期等病人。 ②点头样呼吸:见于濒死状态。
③间停呼吸: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 压增高、干性胸膜炎、胸膜恶性肿瘤、肋骨 骨折、剧烈疼痛时。 ④叹气样呼吸:见于神经官能症、精神 紧张谨忧郁症的病人
体温 人正常体温是比较衡定的,但因种种因素它会 有变化,但变化有一定规律。 (一)体温正常值及测量方法 1.口测法: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 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来读数,正常值 为36.3℃~37.2℃。此法禁用于神志不清病人和婴 幼儿。嘱病人不能用牙咬体温计,只能上下唇啜紧 ,不能讲话,防止咬断体温计和脱出。
状 , 但 其 他
压 血 压 。 如 脏 器 现 无 高 症 血 出
高 压
张 压
缩 而 言
高 缩 压 的 。 成 张 人 压 的 均 收 舒 增 舒 和
收 ( ① 4 ) 血 血 压 压 异 : 常 是 指 高
≥140mmHg ≥140mmHg ≥90mmHg ≥90mmHg , 称 和
18岁以上成人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类别 收缩压(mm Hg) 舒张压(mm Hg) 正常血压 < 120 和 < 80 高血压前期 120 – 139 或 80 – 89 高血压: ≥ 140 ≥ 90 1级高血压 140 – 159 或 90 – 99 2级高血压 ≥ 160 或 ≥ 100 3级高血压 ≥ 180 或 ≥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140 < 90
(二)体温的异常 1.体温升高:37.4℃~38℃为低热 ,38.1℃~ 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 为超高热。体温升高多见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 支气管肺炎、脑炎、疟疾 、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暑 、流感以及外伤感染等。 2.体温低于正常:见于休克、大出血、慢性消 耗性疾病、年老体弱、甲状腺机能低下、重度营养 不良、在低温环境中暴露过久等。
生命体征的监测(正常值-常见异常-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的监测张元霞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总称。
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它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正常人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恒定,变化很小。
而在病理情况下,其变化及其敏感。
护理人员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技能与护理是临床护理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体温: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中枢神经的温度,又称为体和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
(一)正常体温:口温36.3~37.2 ( 37.0 )肛温36.5~37.7 ( 37.5 )腋温36.0~37.0 ( 36.5 )(二)常见异常:1.体温过高发热程度的划分(以口腔温度为准)①低热体温37.3-38℃。
②中等热体温38.1-39.0℃。
③高热体温39.1-41.0 ℃④超高热41℃以上2.体温过低临床分级:轻度32~35℃;中度30~32℃;重度<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致死温度23~25℃(三)测量注意事项:1.测量体温前后,应清点体温计数量,并检查有无破损。
手工甩表时,不可触及它物,防治撞碎。
切忌把体温计放于热水中清洗或放在沸水中煮, 以免引起爆破。
2.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鼻腔手术或呼吸困难及不合作者, 禁用口腔测温;腋下手术、创伤、炎症、出汗多者、肩关节夹不紧者不宜测腋温;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禁忌肛温测量。
心肌梗死者不宜测肛温。
3.婴幼儿、危重者、躁动者应该专人看护。
4.病人如不慎咬碎体温计而吞下汞时, 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 以免损伤唇、舌、口腔及食管和胃肠道粘膜, 随后口服蛋清或牛奶, 使蛋白与汞结合, 延缓汞的吸收。
病情允许者可进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如韭菜), 促进汞的排泄。
5.避免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
(1)坐浴或灌肠后, 应间隔30 分钟后, 方可测直肠温度。
(2)刚进食进水或面颊部冷、热敷后, 应间隔30 分钟后, 方可测口腔温度。
(3)传染病病人应用专用体温计, 并单独进行清洁、消毒, 以防交叉感染。
常规体格检查标准
常规体格检查标准一、生命体征1.体温:正常值为36.0℃-37.0℃。
2.脉搏:正常值为60-100次/分。
3.呼吸:正常值为12-20次/分。
4.血压:正常值为90-140/60-90mmHg。
二、皮肤及体表淋巴结1.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弹性。
2.有无水肿、皮疹、皮下结节、皮下血管瘤、蜘蛛痣等。
3.淋巴结大小、形态、硬度、压痛及与邻近组织关系。
三、头部及五官1.头颅大小、形态。
2.头发颜色、密度。
3.眼睑有无水肿、下垂,结膜有无充血、苍白,巩膜有无黄染。
4.角膜透明度,瞳孔大小、形状。
5.两侧鼻翼是否对称,鼻腔有无分泌物,鼻中隔是否偏曲。
6.口腔黏膜有无溃疡、白斑,口唇颜色,有无疱疹、皲裂。
7.扁桃体大小,有无充血、水肿、渗出物。
8.听力检查。
四、颈部1.颈部皮肤有无异常,如疖肿、结核及外伤等。
2.颈静脉是否怒张,有无颈动脉异常搏动。
3.甲状腺大小、质地、有无结节,可随吞咽运动上下活动。
4.气管位置是否居中,有无偏移。
5.必要时可行颈部淋巴结及甲状腺B超检查。
五、胸部1.胸廓外形是否正常,有无畸形如桶状胸、佝偻病胸等。
2.呼吸动度是否对称,呼吸频率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呼吸音如干湿啰音等。
3.心脏搏动是否正常,心尖搏动位置是否在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内0.5-1cm)处。
4.心率是否正常,心律是否整齐,有无奔马律及额外心音等。
5.各瓣膜区有无杂音,可做初步心脏听诊筛查。
6.有条件者可建议进一步检查如胸片或胸部CT等。
7.检查肋间隙胸骨角等处是否有压痛叩击痛等肋软骨炎及胸膜炎症状;若怀疑有气管支气管异物可进一步行支气管镜检查。
若怀疑有肺炎肺结核等可进一步行血常规检查痰液检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胸部CT等;若怀疑有胸腔积液可进一步行胸腔穿刺抽取积液检查以明确病因。
若怀疑有气胸可进一步行胸腔闭式引流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改善预后等;若怀疑有纵隔肿瘤或其他占位性病变可进一步行超声检查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等以明确诊断制订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等;若怀疑有胸壁肌肉疾病如肋间神经痛等可进一步行肌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制订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等;其他项目检查请遵医嘱执行;完成以上常规体格检查后需要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制订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等;若需要进一步检查请遵医嘱执行;本检查表所列项目仅供参考具体项目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进行评估分析制订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等;若需要进一步检查请遵医嘱执行;本检查表所列项目仅供参考具体项目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进行评估分析制订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等;完成以上常规体格检查后需要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制订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等;若需要进一步检查请遵医嘱执行;本检查表所列项目仅供参考具体项目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进行评估分析制订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等;完成以上常规体格检查后需要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制订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等;若需要进一步检查请遵医嘱执行;本检查表所列项目仅供参考具体项目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进行评估分析制订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等;完成以上常规体格检查后需要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制订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等;若需要进一步检查请遵医嘱执行;本检查表所列项目仅供参考具体项目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进行评估分析制订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等查方法并进行评估分析制订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等;完成以上常规体格检查后需要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制订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等;若需要进一步检查请遵医嘱执行;本检查表所列项目仅供参考具体项目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进行评估分析制订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等;完成以上常规体格检查后需要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制订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等;若需要进一步检查请遵医嘱常规体格检查标准一、生命体征1.体温:正常值为36.0℃-37.0℃。
生命体征的正常值
生命体征的正常值一、生命体征的正常值二、儿童的生命体征正常值三、健康生活生命体征的正常值1、生命体征的正常值1.1、体温正常值为36.3~37.2℃。
体温升高: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等度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
1.2、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一致,节律均匀,间隔相等。
白天由于进行各种活动,血液循环加快,因此脉搏快些,夜间活动少,脉搏慢些。
婴幼儿130~150次/分,儿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儿可快至120~140次/分。
1.3、呼吸正常值平静呼吸时,成人12~20次/分,儿童30~40次/分,常为44次/分,儿童的呼吸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逐渐到成人的水平。
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
1.4、血压的正常值正常成人收缩压为12~18.7kPa(90~140mmHg),舒张压8~12kPa(60~90mmHg)。
新生儿收缩压为6.7~8.0kPa(50~60mmHg),舒张压4~5.3kPa(30~40mmHg。
在40岁以后,收缩压可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39岁以下收缩压2、生命征象是什么生命征象(英语:Vital signs),或称生命体征,医学术语,是人体基本生理功能的表现。
指医疗人员在进行医疗时,为了评估病人基本的生理状况,在身体检查时,必须检查的基本功能。
它的范围很广泛,通常包括了心跳、脉搏、血压、呼吸次数等。
3、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这就。
生命体征
腋温测 量法
实用文档
肛温测量法
1、体位:侧卧、俯卧、屈膝仰卧位 2、润滑: 约2.5cm 3、插入长度:3.5cm,(婴儿1.5cm,幼儿
2.5) 4、时间:3分钟 5、取出体温计后擦净肛门
实用文档
肛温测量法
6、取出体温计后用消毒纱布擦干净(肛表 用卫生纸擦拭)
7、读数、记录 8、给患者取舒适体位 9、消毒体温计(0.5%的过氧乙酸浸泡两次,
紧张、哭闹、恐惧等
实用文档
测量脉搏、呼吸的操作步骤
测量脉搏: 1、仰卧位时使患者近侧手臂放于舒适位置。 2、护士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
在桡动脉处,按压力适中,以能清楚测得 脉搏搏动为宜。 3、一般测量30秒,将测量的脉率乘2.
实用文档
测量脉搏、呼吸的操作步骤
测量呼吸: 1、将测量脉搏的手仍放在患者的手腕上 2、观察患者胸部及腹部的起伏,一呼一吸
后,应对体温计进行检查,保证其准确性。
方法:将体温计甩至35℃以下,于
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40℃水中,3分钟后
取出检查,若误差在0.2℃以上,玻璃管有
破裂、水银柱自行下降,则不能使用。
实用文档
体温测量注意事项
1、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 口呼吸者禁忌口温测量。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 出汗多,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表者禁忌测量腋温, 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禁忌肛温测量。
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常见于大量的
失血、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
脉压异常:
(1)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关 闭不全、甲亢等。
(2)脉压减小: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等
实用文档
测量血压操作步骤
生命体征
角膜反射
角膜反射是指角膜受刺激,引起眨眼的一种反射,主要反映桥脑的功能状态。病人垂危时,角膜反射减弱, 病变已侵犯桥脑,即将侵犯延髓,为生命临终的预兆。
医护人员不但要全面了解生命体征的意义,还要及时地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时地采取有效的 措施进行救治。
(通俗定义:非专业医学术语定义)
生命体征是标志生命活动存在与质量的重要征象,是评估身体的重要项目之一。它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瞳孔和意识,这些项目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都有正常范围。
谢谢观看
(四)呼吸频率的改变
⒈呼吸增快(>20次/分):正常人见于情绪激动、运动、进食、气温增高。异常者见于高热、肺炎、哮喘、 心力衰竭、贫血等。
⒉呼吸减慢(<12次/分):见于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麻醉剂、镇静剂使用过量......
血压
(指肱动脉压)是衡量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正常值下限(90/60毫米汞柱) 时,应考虑可能为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心机梗塞、心脏衰竭、急性心包填塞等。当高血压脑病或颅内压增高时, 血压常在200/120毫米汞柱以上。
(一)血压的产生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称为血压,一般指动脉血压而言。心室收缩 时,动脉内最高的压力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内最低的压力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
测量生命体征的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测量的注意事项
一、正常值:
⑴体温:口腔温度37℃左右,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5℃左右,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5℃左右。
⑵脉搏:每分钟60-100次。
⑶
⑷。
脉压为
1
2
3
4
1、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病人的脉搏相混淆。
2、病人如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等患者稳定下来再测量。
3、偏瘫病人应测健侧,有动静脉瘘的病人应测健侧。
4、脉搏短绌:脉搏短绌即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其特点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发生机制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
等,有些心输出量少的搏动只发生心间,但不能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因而,造成脉率低于心率,这种现象称为“脉搏短绌”或“绌脉”。
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病人。
脉搏短绌越多,心律失常越严重,当病情好转,“绌脉”可能消失。
若遇此病人,应同时测心率与脉率。
测量方法:脉搏短绌的测量方法:由两名护士一人测脉搏,一人测心率,测心
1
2
3
4、1min。
1
2
3
40”,
5、测量时血压计不要面对病人,以免紧张而影响其准确性。
6、测血压时操作者下蹲,目光应与水银柱平行.。
简述生命体征的正常值
简述生命体征的正常值生命体征就像我们身体这部大机器的仪表盘指标,能反映出身体内部的运行状态呢。
体温可是很重要的一项。
正常的体温范围大概在36℃ - 37℃之间。
你想啊,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小火炉,这个温度就是小火炉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
要是体温太高了,就像小火炉烧得太旺,那可就出问题啦,可能是身体在和病菌打仗,身体启动了防御机制,让温度升高来对抗敌人呢。
要是体温太低,就好像小火炉快灭了,身体也会变得懒洋洋的,没什么力气。
这时候可就得找找原因,是不是着凉了或者身体有其他毛病了呀?再说说脉搏吧。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啊,每分钟大概在60 - 100次。
这脉搏就像是身体的鼓点,一下一下有节奏地跳动着。
你可以把心脏想象成一个鼓手,通过血管把这个鼓点传递到身体的各个角落。
要是这个鼓点太快或者太慢,就像鼓手突然乱了节奏,那肯定是身体哪个地方不太对劲。
比如说刚跑完步,那脉搏就会跳得快一些,因为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氧气,心脏就得加快跳动来运输。
可要是在平静状态下,脉搏跳得特别快或者特别慢,那可能就是心脏或者其他器官在给我们发出求救信号呢。
呼吸也不能忽视呀。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呼吸频率为12 - 20次/分钟。
呼吸就像是身体的风箱,一吸一呼之间,给身体带来新鲜的空气,排出二氧化碳。
如果呼吸太急促,就像风箱拉得太快,可能是身体缺氧了,比如在高原地区,氧气稀薄,呼吸就会加快来获取更多的氧气。
要是呼吸太缓慢或者很困难,那就好比风箱卡住了,这时候肯定得赶紧看看是不是呼吸道堵住了或者肺出了问题。
血压也是生命体征里关键的一环。
正常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90 -139mmHg,舒张压60 - 89mmHg。
血压就像是水管里的水压,心脏就是那个水泵。
如果血压太高,就像水管里的水压太大,时间长了水管会受不了,血管壁也会受到损伤,容易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要是血压太低呢,就像水压不足,血液不能很好地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那身体的各个器官就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人就会觉得头晕眼花的。
测量生命体征的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丈量的注意事项之老阳三干创作一、正常值:⑴ 体温:口腔温度37℃左右,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5℃左右,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5℃左右。
⑵ 脉搏:每分钟60-100次。
⑶ 呼吸:每分钟16-20次。
⑷ 血压:收缩压为12-18.7Kpa(90-140mmHg),舒张压为8-12Kpa(60-90mmHg)。
脉压为4-5.3Kpa(30-40mmHg)。
二、注意事项:(一)测体温的注意事项:1、根据病人的病情、自理程度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及部位。
口鼻手术、分歧作者、呼吸困难、儿童不必口表丈量温度;测腋表时要擦干腋窝,极度消瘦的病人不必腋表测温;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用直肠测温法。
2、对精神异常、昏迷以及病儿要注意试温平安,预防损伤。
3、传染病人应专人专用,单独消毒。
4、切勿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或沸水中煮,以防爆裂。
(二)测脉搏的注意事项:1、不成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病人的脉搏相混淆。
2、病人如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等患者稳定下来再丈量。
3、偏瘫病人应测健侧,有动静脉瘘的病人应测健侧。
4、脉搏短绌:脉搏短绌即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其特点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纷歧,心音强弱不等。
发生机制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心输出量少的搏动只发生心间,但不克不及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因而,造成脉率低于心率,这种现象称为“脉搏短绌”或“绌脉”。
见于心房纤维哆嗦的病人。
脉搏短绌越多,心律失常越严重,当病情好转,“绌脉”可能消失。
若遇此病人,应同时测心率与脉率。
丈量方法:脉搏短绌的丈量方法:由两名护士一人测脉搏,一人测心率,测心率护士看表叫开始测一分钟结束。
脉搏短绌者以分数式记录,记录方式为心率/脉率。
(三)测呼吸的注意事项:1、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丈量时不必告诉病人。
2、如病人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等患者稳定下来再丈量。
3、呼吸不规则的病人及婴幼儿应测1分钟。
测量生命体征的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测量的注意事项(一)一、正常值:⑴体温:口腔温度37℃左右,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5℃左右,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5℃左右。
⑵脉搏:每分钟60-100次。
⑶呼吸:每分钟16-20次。
⑷血压:收缩压为12-18.7Kpa(90-140mmHg),舒张压为8-12Kpa(60-90mmHg)。
脉压为4-5.3Kpa(30-40mmHg)。
二、注意事项:(一)测体温的注意事项:1、根据病人的病情、自理程度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及部位。
口鼻手术、不合作者、呼吸困难、儿童不用口表测量温度;测腋表时要擦干腋窝,极度消瘦的病人不用腋表测温;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用直肠测温法。
2、对精神异常、昏迷以及病儿要注意试温安全,预防损伤。
3、传染病人应专人专用,单独消毒。
4、切勿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或沸水中煮,以防爆裂。
(二)测脉搏的注意事项:1、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病人的脉搏相混淆。
2、病人如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等患者稳定下来再测量。
3、偏瘫病人应测健侧,有动静脉瘘的病人应测健侧。
4、脉搏短绌:脉搏短绌即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其特点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发生机制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心输出量少的搏动只发生心间,但不能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因而,造成脉率低于心率,这种现象称为“脉搏短绌”或“绌脉”。
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病人。
脉搏短绌越多,心律失常越严重,当病情好转,“绌脉”可能消失。
若遇此病人,应同时测心率与脉率。
测量方法:脉搏短绌的测量方法:由两名护士一人测脉搏,一人测心率,测心率护士看表叫开始测一分钟结束。
脉搏短绌者以分数式记录,记录方式为心率/脉率。
(三)测呼吸的注意事项:1、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病人。
2、如病人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等患者稳定下来再测量。
3、呼吸不规则的病人及婴幼儿应测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