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答案数学(八年级上册)填空题:1. 周长为 42cm 的长方形,它的长是宽的 3/2,那么它的面积是_______答案:84cm²2. 若正比例函数 y = 3x,那么当 x = 8 时,y = _______答案:243. 设图中的阴影面积是 16.8dm²,那么阴影部分的周长是______ 答案:12.2dm4. 一个面积是 4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如果面积增加 16平方厘米,它的周长会增加_______厘米。

答案:85. 已知正比例函数 y = 2x - 1,求当 x = 6 时,y = _______答案:11选择题:1. 已知一函数 y = |x - 3| + 2,那么它的定义域为()A. RB. x ≤ 3C. x > 3D. x ≠ 3答案:D2. 下列四个函数中,是奇函数的是()A. y = -1/4x³B. y = 4 - 2xC. y = 8x² + 9D. y = 2|x|答案:A3. 分式 3x/(x - 2) + 1,当 x = 2 时,分母为_______。

A. -2B. 0C. 2D. 4答案:04. 在矩形 ABCD 中,AD = 8cm,AB = 6cm,\angle C = 90^\circ,则其对角线 BD 的长为()。

A. 6cmB. 8cmC. 10cmD. 12cm答案:10cm5. 若 x + y = 6,x - y = 2,则 (1/x) - (1/y) 的值为()A. (1/6)B. (1/2)C. (1/12)D. (2/3)答案:A计算题:1. 求得物体表面积占整个球表面积的比值,已知球的半径为 5cm。

答案:(3/4)2. 已知正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8cm。

求 \angle ABD 的度数。

答案:30°3.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中,AB = AC = 1。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全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课题 11.1.1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3、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掌握对边与对角的关系;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关系.【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三角形定义、三边关系。

难点:理解"首尾相连"等关键语句。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屋顶架结构图等。

学生:三角尺、铅垂纸、小刀。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展示实物,播放课件,特别突出屋顶结构图,问题:1、请仔细观察实物与课件,找出不同的三角形。

2、与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

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课件,尤其是屋顶的框架结构图实例,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过程,认识三角形要素。

二、探究质疑1、三角形的概念:(1)通过学生间交流,师生共同得出,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有哪些基本要素,师生共同得出:边、角、顶点.2、三角形表示:(1) 教师强调,为了简单起见: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如图2的三角形ABC就表示成△ABC,三个顶点为:A,B、C,三边分别为:AB,BC,AC。

通常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用b表示,顶点C 所对的边AB用。

(2)请同学们找出图3中的三角形,并用符号表示出来,同时说出各个三角形要素,并指出AD是哪些三角形的边。

3、动手操作:请小组同学们画一个△ABC,分别图3量出AB,BC,AC的长,并比较下列各式大小:AB+BC_AC; AB+AC_BC; AC+ BC AB,从中你有何启发?小组合作后,对你们的结论加以解释。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设计意图:在识别中加深认识,巩固对三角形概念及三角形要素的理解,更加深刻理解三角形表示的必要性.三、巩固新知1、指出图4中有几个三角形并用符号来表示2、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 cm, 8 cm的木棒,用长度为2 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 cm的木棒呢?设计意图:(1)是巩固三角形的表示方法;(2)渗透反证法思想,借助小组操作讨论,得出组成三角形的条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0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0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一.学习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学会按边划分三角形。

2.应用已掌握的三角形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及应用三.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边(一)构建新知1.阅读教材2~4页(1)三角形由_____条线段_____相连组成的几何图形。

(2)长度分别是1.2,3,4,5,6的6根木条能组成_____个不同的三角形。

(3)一根6米长的铁丝围成的三角形,若每边均为整数值,可以围城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是9米的铁丝呢?(二)合作学习1.已知△ABC的周长为21cm,边AB=xcm,边BC比AB的2倍长3cm。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C的长。

(2)求x的取值范围。

(3)x求何值时是等腰三角形。

(三)课堂检查1.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3,x,则x的值可以为 ____(只需填一个整数)。

2.设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则|a+b-c|+|a-b-c|=________。

3.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3cm和10cm,那么第三边的长为 ____cm。

4.用7根火柴棒首尾顺次连接摆成一个三角形,能摆成的三角形有()。

A.三边不等的三角形 B.只两边相等的三角形C.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D.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5.如图,用四个螺丝将四条不可弯曲的木条围成一个木框,不计螺丝大小,其中相邻两螺丝的距离依序为2、3、4、6,且相邻两木条的夹角均可调整.若调整木条的夹角时不破坏此木框,则任两螺丝的距离之最大值为()。

A.5 B.6 C.7 D.106.已知△ABC的两边长(3-x),第三边长为2x,若△ABC的边长均为整数,试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

BCA(四)学习评价 (五)课后练习 1.学习指要 1~2页2.教材8~9页 1题,2题,6题,7题第二课时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一)构建新知 1.阅读教材4~5页(1)如图,在△ABC 中,作BC 边上的高AD 和中线AE ;并作∠A 的角平分线AF 。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_(全册有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_(全册有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1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观察、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意义。

4、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5、理解并能应用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1、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难点:1、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展示图片:五角星、脸谱、正方形、禁行标志、山水倒映等。

学生欣赏,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二、探究新知1、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对称,如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像;把手掌盖在镜子上,镜子里的手与自己的手完全重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对称,你还能举出例子吗?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

教师巡回指导、点评。

2、动手做一做:用直尺和圆规在纸上作出一个梯形,并把纸上的梯形剪下来,沿上底和下底的中点的连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学生活动:观察、小结特点。

3、教师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问题:⑴“完全重合”是什么意思?⑵这条直线可能不经过这个图形本身吗?⑶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吗?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⑴指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⑵不能,因为这条直线必须把这个图形分成能充分重合的两部分,则必然经过这个图形的本身。

⑶不是,因为圆的直径是线段,而不是直线,应说直径所在的直线或经过圆心的直线。

4、猜想归纳:正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正五边形呢?正六边形呢?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5、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6、教科书第五页图1-6⑴⑵两个图,问题:想一想,每组图形中,左边图形沿虚线对折后与右边的图形有着怎样的关系?7、教师给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定义。

8、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例子吗?思考: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有什么异同?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XX新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XX新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XX新版人教版)分式方程一、学教目标: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和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二、学教重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三、学教难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四、自主探究: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方程?是怎样的方程?如何求解?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是方程。

—兀一次方程解法步骤是:①去;②去_________ ;③移项;④合并______ :⑤______ 化为1。

如解方程:探究新知: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千米/时,根据“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同”这一等量关系,得到方程: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在哪里?通过观察发现得到这两种方程的区别在于未知数是否在分母上。

未知数在_____ 的方程是分式方程。

未知数不在分母的方程是________ 方程。

前面我们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但是分式方程中分母含有未知数,我们又将如何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方程,具体的方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

如解方程:= ................ 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_________________ , 得00=60 ............... ②解得V_________ .观察方程①、②中的v的取值范围相同吗?①由于是分式方程v工________ ,②而②是整式方程v可取 ______ 实数。

这说明,对于方程①来说,必须要求使方程中各分式的分母的值均不为0.但变形后得到的整式方程②则没有这个要求。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套)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套)

弦股勾1.1 探索勾股定理(1) 导学案【学习目标】在方格纸上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勾股定理。

【新课学习和探究】1、导入新课:P 22、探索发现图1图2观察图形完成下列问题: 如果正方形 A 边长为,则其面积为______;正方形 B 边长为b , 则其面积为________;正方形 C 边长为c ,则其面积为_______;你能发现正方形A 、B 、C 围住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a 、b ,斜边c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小组讨论)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一画:在草稿纸上,以cm 3、cm 4为直角边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前面的结论对这个三角形还成立吗?4、归纳: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22ab c 或 222AC BC AB注:① 作用: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可以求出第三边。

②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 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 A 的面积(单位面积) B 的面积(单位面积) C 的面积(单位面积) A 、B 、C 面积关系式图1图2图3图4【巩固练习】1、【新课学习和探究】中“导入新课”中的答案为_______米。

2、正方形A的面积为______,正方形B的面积为______。

【例题精讲】如图,强台风使得一根旗杆在离地面9m处折断倒下,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m处.旗杆折断之前有多高?【巩固练习】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

(要求写出简单过程)(1)(2)【课堂小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1、在△ABC中,∠C=90°,(l)若 a=5,b=12,则 c=;(2)若c=15,a=9,则b= .2、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7cm,一条直角边长为15cm,则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cm23、如图,求等腰△ABC的面积。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一、总体信息•课本名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学年:2021-2022二、教材概览数学八年级上册共包括以下八个单元:1.复习与认识2.整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4.平面直角坐标系5.一次函数的初步研究6.相交线与平行线7.图形的对称性8.统计图及其应用每个单元的内容涵盖整合知识、概念解释、例题讲解、习题练习等方面。

三、导学教学目标及重点1.科学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知识传授: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础方法和技能,积累精选数学例题,掌握数学学科知识,并联合生活与实际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3.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做题方法、技巧,掌握常用的运算技能,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4.交际拓展:在交际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集体协作能力,增强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自信。

四、单元内容介绍1. 复习与认识本单元主要是对七年级的复习和一些知识的介绍。

重点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及有理数的概念、化简带有多项式的复合分数、坐标系的概念与使用、正负数在图形中的应用、小数转分数、小数的意义等。

2. 整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本单元主要介绍整式的基本概念、常见整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基本性质。

包括多项式的概念、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加减法、多项式的乘法、因式分解、差的平方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等。

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一元二次方程,包括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求解方法,特别是通过因式分解法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求解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二次方程。

4. 平面直角坐标系本单元主要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要素、点的坐标、直线的斜率、不等式和坐标系等知识,强调掌握直线的斜率与性质、直线方程的求法等。

5. 一次函数的初步研究本单元主要介绍一次函数的初步研究,包括一次函数的概念、函数图象、方程及其特点、斜率及其意义和应用等知识,重点突出函数的斜率和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有理数导学目标- 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 能够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导学内容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一种可以表示为分数形式的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2. 有理数的表示方法:- 整数可以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如正整数用"+"表示,负整数用"-"表示;- 分数可以用分子和分母表示,分子表示分数的数值,分母表示分数的单位。

3.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 两个有理数大小比较时,可以先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然后比较分子的大小;- 同号的有理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更大;异号的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更大。

4.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加法:同号有理数相加,先相加后保持原符号;异号有理数相加,先相减后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 减法:减去一个有理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导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举例子和学生互动引入有理数的概念。

2. 讲解表示方法:介绍整数和分数的表示方法,结合练让学生掌握如何表示有理数。

3. 比较大小规则: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

4. 运算操练:设计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则进行计算。

5. 总结归纳:请学生总结有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并进行相互讨论。

导学评价本节导学案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大小比较规则和运算规则。

通过学生的活动参与和练习题的操练,可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有关内容。

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所学内容。

数学八年级上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导学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导学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导学案设计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经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发现过程,并能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2、能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学习重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

.【学习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综合运用。

【学习方法】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自学(阅读课本61页—62页练习以上内容完成下题)。

学法指导:仔细看书,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圈点,做完后同桌互相对照一、在书上用直尺量出AP1、BP1 ,AP2、BP2 ,AP3、BP3、…的长度,你自己能发现什么规律?二、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证明以上这个结论吗?(见课本61页证明过程)证明方法的依据是:利用。

于是我们得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以上命题的逆命题是:。

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1.已知:线段AB,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PA=PB.求证: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知识链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

学法指导:过点P作已知线段AB的垂线PC,再证明AC=BC即可证明:于是我们得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2、通过以上两个定理的学习,我们知道直线l可以看成 ________的集合。

四、通过62页例1的学习理解为什么CF就是所求作的垂线?自学中我的困惑是:研学1、将自学内容中的收获与困惑与同伴交流。

2、能力提升:⑴用符号语言表示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⑵用符号语言表示线段垂直平分线判定定理:∵∴3.总结归纳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作用是:4、中考链接(2013•泰州)如图,△ABC中,AB+AC=6cm, BC的垂直平分线l与AC相交于点D,则△ABD的周长为______cm.示学展示一:线段垂直平分线判定定理的证明。

展示二:会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关键是要搞清楚作图依据)检学必做题课本62页练习1,练习2.选做题1、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求△ABC的周长。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EDC BAED DCB ADCBAED CBAFE DCB A EDCBA11.1全等三角形一、导学自习看教材1-2页,并解决下列问题:(聚焦学习目标1)1.找出各图中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2.举出现实生活中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的例子? 3.什么是全等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看教材P 3第一个“思考”及下面的两段,并解决下列问题:(聚焦学习目标2)1.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转、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 和 都没有改变。

即平移、翻转、旋转前后的图形 . 2.全等三角形的记法.如下图,△ABC 与△A 1B 1C 1全等,记作,“≌”读作 .3.指出上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温馨提示:书写全等式时要求把对应顶点字母写在 的位置上. 看教材P 3第二个“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聚焦学习目标3) 全等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 文字语言: 几何语言:二、研习展评(一)问题探究(一)(聚焦学习目标2) 1.在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时一般有什么规律?(二)问题探究(二)(聚焦学习目标3)2.如图,△ABC ≌△AED,AB 是△ABC 的最大边,AE 是△AED 的最大边, ∠BAC 与∠ EAD 对应角,且∠BAC=25°, ∠B=35°,AB=3cm,BC=1cm,求出∠E, ∠ ADE 的度数和线段DE,AE 的长度。

∠BAD 与∠EAC 相等吗?为什么?(三)学习体会(从知识、方法和思想等方面谈收获和体会)(四)检测反馈1.教材P 4练习1、2题.(做在书上)2.教材P 4习题11.1 1、2、3题(做在书上)3.如图△ABC ≌ △ADE,若∠D=∠B , ∠C= ∠AED ,则∠DAE= ; ∠DAB= . 4.判断题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 ) 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1B 1ABA 1DCBAEDCBAODCBA4.如图△ABD ≌ △EBC ,AB=3cm,BC=5cm,求DE 的长.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一、导学自习1.复习: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些什么性质? 如图,△A BC ≌△A ′B ′C ′那么相等的边是: 相等的角是:2.(聚焦学习目标2)讨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动手画一画并回答下列问题)(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 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有 种情形.按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①一组对应边相等和一组对应角相等 ②两组对应边相等 ③两组对应角相等(3) 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有 种情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全册)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全册)

导学案设计学科数学题目三角形的边设计者颜科华时间年级八教学目标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教学难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教学方法探究、合作、交流、练习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

三角形ABC的顶点C所对的边AB可用c 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可用b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可用a表示、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有两条路线:(1)从B→C,(2)从B→A→C;不一样,AB+A C>BC 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样地有 AC+BC>AB ②AB+BC>AC ③由式子①②③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四、三角形的分类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按角分类:abc(1)CBA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那么三角形按边如何进行分类呢?请你按“有几条边相等”将三角形分类。

【八年级】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导学案12.1轴对称性(一)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2、理解什么是“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3.能够分辨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之间的区别和关系。

自学指导1.自学29页,重点为_______;,完成30页练习;2、自学本30页,图121-3是____个图形,关系。

请找出图中a、B和C的对称点a',B',C'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显示内容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________,这个图形就叫做___________,这条直线就是它的_________。

2.将一个图形沿直线折叠,如果它可以与另一个图形折叠,那么让我们假设这两个图形。

3、教材p30练习与p31练习。

4.思考教材P30和P31,让学生回答。

5、教材p36习题12.1的1、2.12.1轴对称性学习目标1.记住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2、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3.掌握并能够使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二、自学指导(15分钟)仔细思考第31页——第32页探索之前的内容(1)思考部分可在本上沿n对折或用测量的方法进行探究(2)探索部分需要动手操作才能找到规律:P1A=,P2a=,(特别注意L和线段AB 之间的关系)由此可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____________三、显示内容1、如图,△abc中,ad垂直平分bc,ab=5,则ac=__2.△ ABC和△ a、 B,C关于直线L对称,ab=4cm,然后a,B=3、如图△abc与△def关于直线n对称,直线n与线段ad的关系是____4.如图所示△ ABC,BC的垂直平分线与AB在E相交。

如果△ ABC是10,BC=4,那么△ 艾斯是5、如图ad⊥bc,bd=dc,点c在ae的垂直平分线上,ab、ce的长度有什么关系,ab+bd与de有什么关系?标题:12.1轴对称性(III)学习目标:1.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断2、熟练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一、全等三角形。

1. 知识目标。

-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 学习过程。

- 自主学习。

-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并用自己的话表述。

例如: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 观察教材中的全等三角形图形,标记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

- 探究活动。

- 剪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可以使用纸张),通过平移、旋转、翻折等操作,观察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关系,验证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 思考: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全等,如何准确地找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呢?- 例题分析。

- 例1:已知△ABC≌△DEF,∠A = 50°,∠B = 60°,求∠F的度数。

- 解:因为△ABC≌△DEF,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所以∠C=∠F。

- 在△ABC中,∠C = 180° - ∠A - ∠B = 180° - 50° - 60° = 70°,所以∠F = 70°。

- 例2:已知△ABC≌△DEF,AB = 3cm,BC = 4cm,AC = 5cm,求DE、EF、DF的长度。

- 解:因为△ABC≌△DEF,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所以DE = AB = 3cm,EF = BC = 4cm,DF = AC = 5cm。

- 课堂练习。

- 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 B. 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 C.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 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 填空题:若△ABC≌△A'B'C',∠A = 40°,∠B = 80°,则∠C'=____。

- 解答题:已知△ABC≌△DEF,∠A = 30°,∠B = 70°,AB = 5cm,求∠D、∠E、DE的大小。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3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3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2.1.1二次函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重点: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难点: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自学课本P28~29,自学“思考”,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及意义,完成填空.总结归纳: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且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a,b,c.现在我们已学过的函数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其表达式分别是y=ax+b(a,b为常数,且a≠0)、y=ax2+bx+c(a,b,c为常数,且a≠0).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有__A,B,C__.A.y=(x-3)2-1B.y=1-2x2C.y=13(x+2)(x-2)D.y=(x-1)2-x22.二次函数y=-x2+2x中,二次项系数是__-1__,一次项系数是__2__,常数项是__0__.3.半径为R的圆,半径增加x,圆的面积增加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πx2+2πRx(x≥0).点拨精讲:判断二次函数关系要紧扣定义.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若y=(b-2)x2+4是二次函数,则__b≠2__.探究2某超市购进一种单价为40元的篮球,如果以单价50元出售,那么每月可售出500个,根据销售经验,售价每提高1元,销售量相应减少10个,如果超市将篮球售价定为x元(x>50),每月销售这种篮球获利y元.(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超市计划下月销售这种篮球获利8000元,又要吸引更多的顾客,那么这种篮球的售价为多少元?解:(1)y=-10x2+1400x-40000(50<x<100).(2)由题意得:-10x2+1400x-40000=8000,化简得x2-140x+4800=0,∴x1=60,x2=80.∵要吸引更多的顾客,∴售价应定为60元.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8分钟)1.如果函数y=(k+1)xk2+1是y关于x的二次函数,则k的值为多少?2.设y=y1-y2,若y1与x2成正比例,y2与1x成反比例,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A)A.二次函数B.一次函数C.正比例函数D.反比例函数3.已知,函数y=(m-4)xm2-m+2x2-3x-1是关于x的函数.(1)m为何值时,它是y关于x的一次函数?(2)m为何值时,它是y关于x的二次函数?点拨精讲:第3题的第(2)问,要分情况讨论.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 cm,BC=4 cm,P是BC上的一动点,动点Q仅在PC或其延长线上,且BP=PQ,以PQ为一边作正方形PQRS,点P从B点开始沿射线BC方向运动,设BP=x cm,正方形PQRS与矩形ABCD重叠部分面积为y cm2,试分别写出0≤x≤2和2≤x≤4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点拨精讲:1.二次函数不要忽视二次项系数a≠0.2.有时候要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写函数关系式.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的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1.能够用描点法作出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其性质.2.初步建立二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的结合与转化,体会数学内在的美感.重点:描点法作出函数的图象.难点: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其性质.一、自学指导.(7分钟)自学:自学课本P30~31“例1”“思考”“探究”,掌握用描点法作出函数的图象,理解其性质,完成填空.(1)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取值-描点-连线;(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y=12x2和y=2x2的图象;点拨精讲:根据y≥0,可得出y有最小值,此时x=0,所以以(0,0)为对称点,对称取点.(3)观察上述图象的特征:形状是抛物线,开口向上,图象关于y轴对称,其顶点坐标是(0,0),其顶点是最低点(最高点或最低点);(4)找出上述三条抛物线的异同:______.(5)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y=-12x2和y=-2x2的图象,找出图象的异同.点拨精讲:可从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去比较寻找规律.总结归纳:一般地,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 轴,顶点是(0,0),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a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a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大.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教材P 41习题22.1第3,4题.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3分钟)探究1 填空:(1)函数y =(-2x)2的图象形状是______,顶点坐标是______,对称轴是______,开口方向是______.(2)函数y =x 2,y =12x 2和y =-2x 2的图象如图所示,请指出三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1)抛物线,(0,0),y 轴,向上;(2)根据抛物线y =ax 2中,a 的值来判断,在x 轴上方开口小的抛物线为y =x 2,开口大的为y =12x 2,在x 轴下方的为y =-2x 2. 点拨精讲:解析式需化为一般式,再根据图象特征解答,避免发生错误.抛物线y =ax 2中,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a|越大,开口越小.探究2 已知函数y =(m +2)xm 2+m -4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1)求满足条件的m 的值;(2)m 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低点?求这个最低点;当x 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3)m 为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当x 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解:(1)由题意得⎩⎪⎨⎪⎧m 2+m -4=2,m +2≠0.解得⎩⎪⎨⎪⎧m =2或m =-3,m ≠-2.∴当m =2或m =-3时,原函数为二次函数. (2)若抛物线有最低点,则抛物线开口向上,∴m +2>0,即m>-2,∴只能取m =2. ∵这个最低点为抛物线的顶点,其坐标为(0,0),∴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3)若函数有最大值,则抛物线开口向下,∴m +2<0,即m<-2,∴只能取m =-3.∵函数的最大值为抛物线顶点的纵坐标,其顶点坐标为(0,0),∴m =-3时,函数有最大值为0.∴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二次函数y =ax 2与y =-ax 2的图象之间有何关系?2.已知函数y =ax 2经过点(-1,3).(1)求a 的值;(2)当x<0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变化的情况.3.二次函数y =-2x 2,当x 1>x 2>0,则y 1与y 2的关系是__y 1<y 2__.4.二次函数y =ax 2与一次函数y =-ax(a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B )点拨精讲:1.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的画法是列表、描点、连线,列表时一般取5~7个点,描点时可描出一侧的几个点,再根据对称性找出另一侧的几个点,连线将几个点用平滑的曲线顺次连接起来,抛物线的两端要无限延伸,要“出头”;2.抛物线y =ax 2的开口大小与|a|有关,|a|越大,开口越小,|a|相等,则其形状相同.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2.1.3 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图象和性质(1)1.会作函数y=ax2和y=ax2+k的图象,能比较它们的异同;理解a,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能正确说出两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了解抛物线y=ax2上下平移规律.重点:会作函数的图象.难点:能正确说出两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自学课本P32~33“例2”及两个思考,理解y=ax2+k中a,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完成填空.总结归纳: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其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0,0),开口方向由a的符号决定: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__下__.当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抛物线有最__低__点,函数y有最__小__值.当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抛物线有最__高__点,函数y有最__大__值.抛物线y=ax2+k可由抛物线y=ax2沿__y__轴方向平移__|k|__单位得到,当k>0时,向__上__平移;当k<0时,向__下__平移.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7分钟)1.在抛物线y=x2-2上的一个点是(C)A.(4,4)B.(1,-4)C.(2,2) D.(0,4)2.抛物线y=x2-16与x轴交于B,C两点,顶点为A,则△ABC的面积为__64__.点拨精讲: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当y等于0时x的值,即可求出两个交点的坐标.3.画出二次函数y=x2-1,y=x2,y=x2+1的图象,观察图象有哪些异同?点拨精讲:可从开口方向、对称轴、形状大小、顶点、位置去找.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5分钟)探究1抛物线y=ax2与y=ax2±c有什么关系?解:(1)抛物线y=ax2±c的形状与y=ax2的形状完全相同,只是位置不同;(2)抛物线y =ax 2向上平移c 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 =ax 2+c ;抛物线y =ax 2向下平移c 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 =ax 2-c.探究2 已知抛物线y =ax 2+c 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为y =-2x 2+4,试求a ,c 的值.解:根据题意,得⎩⎨⎧a =-2,c -2=4,解得⎩⎪⎨⎪⎧a =-2,c =6. 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3分钟)1.函数y =ax 2-a 与y =ax -a(a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D )2.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它的解析式为( B )A .y =x 2-4B .y =-34x 2+3 C .y =32(2-x)2 D .y =32(x 2-2) 3.二次函数y =-x 2+4图象的对称轴是y 轴,顶点坐标是(0,4),当x<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4.抛物线y =ax 2+c 与y =-3x 2的形状大小,开口方向都相同,且其顶点坐标是(0,5),则其表达式为y =-3x 2+5,它是由抛物线y =-3x 2向__上__平移__5__个单位得到的.5.将抛物线y =-3x 2+4绕顶点旋转180°,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3x 2+4.6.已知函数y=ax2+c的图象与函数y=5x2+1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则a=__-5__,c=__-1__.点拨精讲:1.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抛物线上下平移规律.(可结合图象理解)2.抛物线平移多少个单位,主要看两顶点坐标,确定两顶点相隔的距离,从而确定平移的方向与单位长,有时也可以比较两抛物线上横坐标相同的两点相隔的距离,从而确定平移的方向与单位长.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2.1.3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2)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函数y=a(x-h)2的图象.2.能正确说出y=a(x-h)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3.掌握抛物线y=a(x-h)2的平移规律.重点: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函数y=a(x-h)2的图象.难点:能正确说出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掌握抛物线y=a(x-h)2的平移规律.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自学课本P33~34“探究”与“思考”,掌握y=a(x-h)2与y=ax2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y=a(x-h)2的相关性质,完成填空.画函数y=-12x2、y=-12(x+1)2和y=-12(x-1)2的图象,观察后两个函数图象与抛物线y=-12x2有何关系?它们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点拨精讲:观察图象移动过程,要特别注意特殊点(如顶点)的移动情况.总结归纳:二次函数y=a(x-h)2的顶点坐标为(h,0),对称轴为直线x=h.当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抛物线有最低点,函数y有最小值;当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 随x的增大而减小,抛物线有最高点,函数y有最大值.抛物线y=ax2向左平移h个单位,即为抛物线y =a(x +h)2(h>0);抛物线y =ax 2向右平移h 个单位,即为抛物线y =a(x -h)2(h>0).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7分钟) 1.教材P 35练习题;2.抛物线y =-12(x -1)2的开口向下,顶点坐标是(1,0),对称轴是x =1,通过向左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y =-12x 2.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探究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12(x +3)2的图象. (1)指出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根据图象回答,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取何值时,y 取最大值或最小值?(3)怎样平移函数y =12x 2的图象得到函数y =12(x +3)2的图象? 解:(1)对称轴是直线x =-3,顶点坐标(-3,0);(2)当x<-3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3时,y 随x 的的增大而增大;当x =-3时,y 有最小值;(3)将函数y =12x 2的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函数y =12(x +3)2的图象. 点拨精讲: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以对称轴为分界,画图象取点时以顶点为分界对称取点. 探究2 已知直线y =x +1与x 轴交于点A ,抛物线y =-2x 2平移后的顶点与点A 重合.(1)求平移后的抛物线l 的解析式;(2)若点B(x 1,y 1),C(x 2,y 2)在抛物线l 上,且-12<x 1<x 2,试比较y 1,y 2的大小.解:(1)∵y =x +1,∴令y =0,则x =-1,∴A(-1,0),即抛物线l 的顶点坐标为(-1,0),又抛物线l 是由抛物线y =-2x 2平移得到的,∴抛物线l 的解析式为y =-2(x +1)2.(2)由(1)可知,抛物线l 的对称轴为x =-1,∵a =-2<0,∴当x>-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又-12<x 1<x 2,∴y 1>y 2. 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1.不画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函数y=3(x-1)2的图象可以看成是由函数y=3x2的图象作怎样的平移得到的?(2)说出函数y=3(x-1)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3)函数有哪些性质?(4)若将函数y=3(x-1)2的图象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哪个函数图象?点拨精讲:性质从增减性、最值来说.2.与抛物线y=-2(x+5)2顶点相同,形状也相同,而开口方向相反的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是y=2(x+5)2.3.对于函数y=-3(x+1)2,当x>-1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0.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y=x2-2x+1的图象,则b=-6,c=9.点拨精讲: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往往可根据函数的性质,结合函数图象,能使解题过程简洁明了.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2.1.3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3)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函数y=a(x-h)2+k的图象.2.能正确说出y=a(x-h)2+k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3.掌握抛物线y=a(x-h)2+k的平移规律.重点: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函数y=a(x-h)2+k的图象.难点:能正确说出y=a(x-h)2+k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掌握抛物线y=a(x-h)2+k的平移规律.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自学课本P35~36“例3、例4”,掌握y=a(x-h)2+k与y=ax2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y=a(x-h)2+k的相关性质,完成填空.总结归纳:一般地,抛物线y =a(x -h)2+k 与y =ax 2的形状相同,位置不同,把抛物线y =ax 2向上(下)向左(右)平移,可以得到抛物线y =a(x -h)2+k ,平移的方向、距离要根据h ,k 的值来决定:当h>0时,表明将抛物线向右平移h 个单位;当k<0时,表明将抛物线向下平移|k|个单位.抛物线y =a(x -h)2+k 的特点是: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 =h ;顶点坐标是(h ,k).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7分钟 1.教材P 37练习题2.函数y =2(x +3)2-5的图象是由函数y =2x 2的图象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3.抛物线y =-2(x -3)2-1的开口方向是向下,其顶点坐标是(3,-1),对称轴是直线x =3,当x>3时,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值的增大而减小.一、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3分钟)探究1 填写下表:解析式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y =-2x 2 向下 y 轴 (0,0) y =12x 2+1 向上 y 轴 (0,1) y =-5(x +2)2 向下 x =-2 (-2,0) y =3(x +1)2-4向上x =-1(-1,-4)点拨精讲:解这类型题要将不同形式的解析式统一为y =a(x -h)+k 的形式,便于解答. 探究2 已知y =a(x -h)2+k 是由抛物线y =-12x 2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1)求出a ,h ,k 的值;(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 =a(x -h)2+k 与y =-12x 2的图象;(3)观察y =a(x -h)2+k 的图象,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并求出函数的最值;(4)观察y =a(x -h)2+k 的图象,你能说出对于一切x 的值,函数y 的取值范围吗?解:(1)∵抛物线y=-12x2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是y=-12(x-1)2+2,∴a=-12,h=1,k=2;(2)函数y=-12(x-1)2+2与y=-12x2的图象如图;(3)观察y=-12(x-1)2+2的图象可知,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4)由y=-12(x-1)2+2的图象可知,对于一切x的值,y≤2.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将抛物线y=-2x2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是y=-2(x-3)2+2.点拨精讲:抛物线的移动,主要看顶点位置的移动.2.若直线y=2x+m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则抛物线y=(x-m)2+1的顶点必在第二象限.点拨精讲:此题为二次函数简单的综合题,要注意它们的图象与性质的区别.3.把y=2x2-1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新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2(x-1)2-3.4.已知A(1,y1),B(-2,y2),C(-2,y3)在函数y=a(x+1)2+k(a>0)的图象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y2<y3<y1.点拨精讲:本节所学的知识是: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画法及其性质的总结;平移的规律.所用的思想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2.1.4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和性质(1)1.会画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能将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掌握顶点坐标公式,对称轴的求法.2.能将一般式化为交点式,掌握抛物线与坐标轴交点坐标的求法. 3.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并能利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会画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能将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掌握顶点坐标公式,对称轴的求法.难点:能将一般式化为交点式,掌握抛物线与坐标轴交点坐标的求法.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自学课本P 37~39“思考、探究”,掌握将一般式化成顶点式的方法,完成填空. 总结归纳:二次函数y =a(x -h)2+k 的顶点坐标是(h ,k),对称轴是x =h ,当a>0时,开口向上,此时二次函数有最小值,当x>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a<0时,开口向下,此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当x<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用配方法将y =ax 2+bx +c化成y =a(x -h)2+k的形式,则h =-b2a ,k =4ac -b 24a;则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b 2a ,4ac -b 24a ),对称轴是x =-b 2a ;当x =-b2a 时,二次函数y =ax 2+bx +c 有最大(最小)值,当a<0时,函数y 有最大值,当a>0时,函数y 有最小值.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1.求二次函数y =x 2+2x -1顶点的坐标、对称轴、最值,画出其函数图象. 点拨精讲:先将此函数解析式化成顶点式,再解其他问题,在画函数图象时,要在顶点的两边对称取点,画出的抛物线才能准确反映这个抛物线的特征.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3分钟)探究1 将下列二次函数写成顶点式y =a(x -h)2+k 的形式,并写出其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1)y=14x2-3x+21;(2)y=-3x2-18x-22.解:(1)y=14x2-3x+21=14(x2-12x)+21=14(x2-12x+36-36)+21=14(x-6)2+12∴此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6,12),对称轴是x=6.(2)y=-3x2-18x-22=-3(x2+6x)-22=-3(x2+6x+9-9)-22=-3(x+3)2+5∴此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3,5),对称轴是x=-3.点拨精讲:第(2)小题注意h值的符号,配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需多加练习,熟练掌握;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也可以根据公式直接求解.探究2用总长为60 m的篱笆围成的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l是多少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1)S与l有何函数关系?(2)举一例说明S随l的变化而变化?(3)怎样求S的最大值呢?解:S=l(30-l)=-l2+30l(0<l<30)=-(l2-30l)=-(l-15)2+225画出此函数的图象,如图.∴l =15时,场地的面积S 最大(S 的最大值为225).点拨精讲:二次函数在几何方面的应用特别广泛,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同时所画的函数图象只能是抛物线的一部分.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1.y =-2x 2+8x -7的开口方向是向下,对称轴是x =2,顶点坐标是(2,1);当x =2时,函数y 有最大值,其值为y =1.2.已知二次函数y =ax 2+2x +c(a ≠0)有最大值,且ac =4,则二次函数的顶点在第四象限.3.抛物线y =ax 2+bx +c ,与y 轴交点的坐标是(0,c),当b 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即抛物线的顶点),交点坐标是(-b2a ,0);当b 2-4ac >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交点坐标是(-b±b 2-4ac2a ,0);当b 2-4ac<0时,抛物线与x 轴没有交点,若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为(x 1,0),(x 2,0),则y =ax 2+bx +c =a(x -x 1)(x -x 2).点拨精讲:与y 轴的交点坐标即当x =0时求y 的值;与x 轴交点即当y =0时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而此一元二次方程有无解,两个相等的解和两个不相等的解三种情况,所以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情况也分三种.注意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时,可先用交点式:y =a(x -x 1)(x -x 2),x 1,x 2为两交点的横坐标.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2.1.4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和性质(2)能熟练根据已知点坐标的情况,用适当的方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重难点:能熟练根据已知点坐标的情况,用适当的方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自学课本P39~40,自学“探究、归纳”,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方法,完成填空.总结归纳:若知道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三点,则可设函数关系式为y=ax2+bx+c,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若知道函数图象上的顶点,则可设函数的关系式为y=a(x-h)2+k,把另一点坐标代入式中,可求出解析式;若知道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x1,0),(x2,0),可设函数的关系式为y=a(x-x1)(x-x2),把另一点坐标代入式中,可求出解析式.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7分钟)1.二次函数y=4x2-mx+2,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2时,y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当x=1时,y的值为22.点拨精讲:可根据顶点公式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对称轴,从而求出m的值.2.抛物线y=-x2+6x+2的顶点坐标是(3,11).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大致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D)A.a<0B.b>0C.c>0D.ac>0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4.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是直线x=1,且经过点P(3,0),则a-b+c的值为(A)A.0 B.-1 C.1 D.2点拨精讲: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得知图象与x轴的另一交点坐标为(-1,0),将此点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a-b+c的值.5.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3x+a2-1的图象,a的值是-1.点拨精讲:可根据图象经过原点求出a的值,再考虑开口方向.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3分钟)探究1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0),B(2,-3),C(0,-3),求函数的关系式和对称轴.解:设函数解析式为y =ax 2+bx +c ,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0),B(2,-3),C(0,-3),则有⎩⎪⎨⎪⎧9a +3b +c =0,4a +2b +c =-3,c =-3.解得⎩⎪⎨⎪⎧a =1,b =-2,c =-3.∴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2-2x -3,其对称轴为x =1.探究2 已知一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是A(3,0),B(-1,0),且经过点C(2,9).试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坐标.解:设解析式为y =a(x -3)(x +1),则有 a(2-3)(2+1)=9, ∴a =-3,∴此函数的解析式为y =-3x 2+6x +9,其顶点坐标为(1,12).点拨精讲:因为已知点为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解析式可设为交点式,再把第三点代入即可得一元一次方程,较之一般式得出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简单.而顶点可根据顶点公式求出.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1.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是(-2,4),且过点(0,-4),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与x 轴交点的坐标.2.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过点(1,0),且关于直线x =12对称,那么它的图象还必定经过原点.3.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 =-12x 2+bx +c 的图象经过A(2,0),B(0,-6)两点.(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连接BA,BC,求△ABC的面积.点拨精讲: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y=ax2+bx+c;2.顶点式y=a(x-h)2+k;3.交点式y=a(x-x1)(x-x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需要根据已知点的情况设适当形式的解析式,可使解题过程变得更简单.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的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1.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2.会判断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3.掌握方程与函数间的转化.重点: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会判断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难点:掌握方程与函数间的转化.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自学课本P43~45.自学“思考”与“例题”,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会判断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完成填空.总结归纳: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公共点,公共点的横坐标是x0,那么当x=x0时,函数的值是0,因此x=x0就是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0个交点.这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三种情况: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实数。

最新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pdf版,241页)

最新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pdf版,241页)

A学习目标知识建构§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 三角形的边1.理解三角形及三角形边、内角、顶点的概念,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它们. 2.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含义,并会利用这个结论解决问题. 3.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角形1.判断:下列图形是三角形的是( )?AAF C B DEBE C B CA .B .C .2.如图 11.1.1-1,线段 AB , , ,是三角形的 边 ,点 A , , , 是三角形的 顶点 ,∠A , ,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 内角 .ABC图 11.1.1-13.顶点是 A ,B ,C 的三角形,记作: △ABC ,读作“三角形 ABC ”. 4.如图 11.1.1-1 中,顶点 A 所对的边 BC 用 a 表示,顶点 B 所对的边 用表示,顶点 C 所对的边用 表示.火柴数 356示意图1 11221222形状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火柴数812D试一试示意图形状形,形,形,形,有条边有条边有条边有条边图形有关概念三角形多边形内角两边组成的角组成的角外角一边与另一边的组成的角一边与的组成的角已知点A(2,-3)B(-1,2)C(-6,-5)D(1,1)2E(4,0)关于x 轴的对称点A’(,)B’(,)C’(,)D’(,)E’(,)关于y 轴的对称点A’(,)B’’(,)C’(’,)D’(’,)E’’(,)算式公式中的a公式中的ba2 -b2化简结果(a + 4)(a - 4)(1- 5y)(1+ 5y)(-2x + 3)(-2x - 3)( p2 -1q2 )( p2 +1q2 )2 2(1)().(2)(x - 4)2 =x2 - 4x +16().(3)(2 - 6 p)2 = 4 -12 + 6 p2().(4)(-3a - 2)2 = 9a2 - 6a + 4().(5)(-2m + 2n)2 = 4m2 + 8mn + 4n2().。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和全等三角形性质。

过程与方法:理解“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及推理论证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

【学习难点】全等三角形性质。

【自学展示】自学课本P31-32页,完成下列要求:1、理解并背诵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注意全等中对应点位置的书写。

3、理解并记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4、自学后完成展示的内容,20分钟后,进行展示。

【合作学习】1、________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____。

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____。

2、能够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一个图形经过__、__、__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

4、______叫做对应顶点。

_______叫做对应边。

_____叫做对应角。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

____相等。

【质疑导学】1、课本P32练习1、22、如图1,若△ABC≌△EFC,且CF=3cm,∠EFC=64,则BC=_____cm,∠B=___、毛图1 图23、如图2,△ABC≌△DEF,求证:AD=BE、【学习检测】1、如图1,△ABC≌△DEF,对应顶点是____对应角是____________,对应边是__________2、如图2,△ABC≌△CDA,AB和CD,BC和DA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________________3、如图3,△ABN≌△ACM,∠B=∠C,AC=AB,则BN=____,∠BAN=______,_____=AN,_____= ∠AMC、图3 图44、如图4,△ABC≌△DEC,CA和CD,CB和CE是对应边,∠ACD和∠BCE相等吗?为什么?【学后反思】板书设计:课题: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尺规作图,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三角形全等的认识,从而提高对几何图形的推理论证能力。

数学导学案模板(学生版)

数学导学案模板(学生版)

数学导学案模板(学生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章节课题: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研究目标:1.掌握菱形的定义;2.掌握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3.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会运用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进行简单的证明。

重点难点: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用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进行简单的证明。

研究过程:一、自主预(独学)任务1: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结论:菱形是四边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相交于垂直平分线,对角线相等。

练:自己画出一些菱形,并验证其性质。

任务2:掌握菱形的判别方法。

结论: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四条边相等。

练:判断下列四边形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任务3:运用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进行简单的证明。

结论:如果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则它的内角和为360度。

练: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时,其内角和为360度。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对学、群学)任务1:探究菱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结论:菱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线,将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任务2:探究菱形的对角线长度关系。

结论:菱形的对角线相等。

任务3:探究菱形的内角和。

结论:菱形的内角和为360度。

三、讨论交流点拨提升师生点拨要点记载:掌握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菱形的判别方法、用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进行简单的证明。

四、学能展示课堂闯关1、基础知识:画出一个菱形,标出其对角线和垂直平分线,说明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拓展提升: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时,其内角和为360度。

3、考点链接: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它一定是菱形吗?学我学到的知识,我学到的方法与思想,我今后还要努力做好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 bAB C§11.1.1三角形的边主备:崔建国集备:八年级数学组审核:叶立新时间:2014年6月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人:【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并把三角形分类.2.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重点】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准备】三角板、【学习过程】【预习案】1、阅读教科书P2—P3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三角形概念: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叫做三角形的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是三角形的顶点。

如图,线段、______、______是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顶点是______、、、三角形的角有、、、图中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__________。

(2)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概念: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概念: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注意: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_______三角形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腰是______,底是______, 顶角指_____ __,底角指。

(4)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三角形AB C白山市第二十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导学案班级:姓名:【探究案】探究:1、假设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有路线。

路线最近,根据是:,于是有:(得出的结论)。

2、请同学们画一个△ABC,分别量出AB,BC,AC的长,并比较下列各式大小:边测量长度ABACBCAB+BC_____AC AB + AC _____ BC AC +BC _____ AB结论:3、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阅读教科书例题,仿照例题解法完成下面这个问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8cm,(1)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长。

(2)已知其中一边长为6cm,求其他两边长。

【课堂小结】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②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 8页1、2、6、72、选做题:1、若△ABC的三边长都是整数,周长为11,且有一边长为4,则这个三角形可能的最大边长是___________.2、已知线段3cm,5cm,xcm,x为偶数,以3,5,x为边能组成______个三角形。

【训 练 案】1、如图.下列图形中是三角形的___________?2、图3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 (1)3,4,8; (2)5,6,11; (3)5,6,1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三角形按边分类课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4)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5、△ABC 中,如果AB=8cm ,BC=5cm ,那么A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6、有四根木条,长度分别是12cm 、10cm 、8cm 、4cm ,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_______个。

7、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那么第三边长可能是( )A 、1B 、9C 、3D 、108、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20cm ,三角形的一边长6cm ,求其他两边长。

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则它的周长是( )A 、7B 、9C 、12D 、9或12 10、若三角形的周长是60cm ,且三条边的比为3:4:5,则三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_. 1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6cm ,(1)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求各边长。

(2)已知其中一边长为8cm ,求其他两边长。

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主备:崔建国 集备:八年级数学组 审核:叶立新 时间:2014年6月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人: 【学习目标】1.认识并会画出三角形的高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2.认识并会画出三角形的中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3.认识并会画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并会画出图形 【难点】画出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三角板 【学习过程】【预 习 案】自学教科书P4—P5内容,并完成下列各题:(1)、三角形的高的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顶点和 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几何语言: AD 是△ABC 的高∴AD ⊥BC 于点D (或∠ =∠ =90º)逆向: AD ⊥BC 于点D (或∠ =∠ =90º) ∴AD 是△ABC 中BC 边上的高(2)、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几何语言: AD 是△ABC 的中线∴ = 逆向 =∴AD 是△ABC 的中线 (3)三角形的角平线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角平分线与 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线。

几何语言(右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 逆向: ∠ =∠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探 究 案】一、三角形的高1、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高:A CB A CB AB CD AB C DA B C D 1 2 白山市第二十中学 八年级数学(上)导学案 班级: 姓名:2、上面第1图中,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则∠ADC=∠ = °3、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 点; (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 (填“内部”、“外部”);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三角形的 ; 二、三角形的中线1、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中线2、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则有BD = =21,3、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 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 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角的角平分线:2、AD 是△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则∠BAD=∠ =3、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 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 ;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 ;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 ;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 思考: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一个角的角平分线有何异同?【课堂小结】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②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AC B ACB AC BAC BADE CB 【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8页 3、4、8、9 2、选做题:如图,在△ABC 中,AC=6,BC=8,AD⊥BC 于D ,AD=5, BE⊥AC于E ,求BE 的长.【训 练 案】1、如图所示,画△ABC 的一边上的高,下列画法正确的是( ).2、如图,D 、E 是边AC 的三等分点,图中有 个三角形,BD 是△ 中 边上的中线,BE 是△ 中___上的中线;3、如图,已知∠1=21∠BAC ,∠2 =∠3,则∠BAC 的平分线为 ,∠ABC 的平分线为 . 4.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 ).A .直线B .射线C .线段D .以上都不对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6.下列说法: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②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 ③三角形的中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④三角形的高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并且相交于一点, 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已知AB=5cm ,AC=3cm , 求△ABD 与△ACD 的周长之差.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主备:崔建国 集备:八年级数学组 审核:叶立新 时间:2014年6月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人: 【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会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边和相关线段。

【重点】三角形的稳定性【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理解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三角板 【学习过程】【预 习 案】 自学教科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观察,你发现生活中哪些物体的结构是三角形?2、做一做 (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4)、如图4所示,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由上面的操作我们发现,三角形木架的形状__________,而四边形木架的形状_______.这就是说,三角形是具有__________的图形,而四边形没有__________ . 6、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来为我们服务?“四边形易变形”是优点还是缺点?生活中又有哪些应用?白山市第二十中学 八年级数学(上)导学案 班级: 姓名:【探究案】1、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已知AD=5cm,EC=2cm,求△ABE和△AEC 的面积。

2、已知△ABC中,AB=AC,BD为AC边上的中线,BD将△ABC的周长分成9和12两部分,求三角形的边长。

【课堂小结】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②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8页5、102、选做题: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其它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要使多边形也具有稳定性必须额外加一些线段,将其转化为几个三角形。

试探究要使四边形不变形,至少需要加条线段,五边形至少需要加条线段,六边形至少需要加条线段,n边形(n﹥3)最少需要条线段才具有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