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 ppt课件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实物税制度
这一时期实行实物税制度,农民需上交一 定数量的农产品或其他实物作为赋税。
VS
徭役制度
国家对农民实行徭役制度,要求农民为国 家或地方政府提供无偿劳动和服务。
隋唐时期
租庸调制
隋朝实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按丁征收农作物税、户调 制和庸调制。
两税法
唐朝实行两税法,将所有赋税统一为农业税和商业税两大类 ,按土地和财产征税。
促进土地流转
赋税制度的变化可以促进土地流转,使土地资 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3
推动农业发展
合理的赋税制度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 动农业的发展。
土地制度对赋税制度的影响
土地制度决定税源
土地制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赋税的来源和征收方式,进而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
土地制度影响税收水平
不同的土地制度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不同,进而影响税收水平。
二者相互关系的演变
先秦时期
以劳役地租为主,实物地租逐渐兴起,国家通过 授予耕种官田的特权来获取赋税。
隋唐时期
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国家通过按田亩数量征 收实物或货币地租,以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 租。
秦汉时期
实行田赋和劳役相结合的赋税制度,国家通过强 制征收田赋,以实物地租为主,货币地租逐渐兴 起。
3
认识古代社会中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利用方式。
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当今的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
通过对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研 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今土地制度和 税收制度的本质。
可以深入探讨当今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中 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 案。
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为当今社会的稳定和发 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中
背景
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
古
把康熙五十年固定的丁银平均摊入各地田赋
代 的
输内容 银中,一体征收。
赋 役 制 度
入 标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 题 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六)中国赋役制度的变化趋势
时期 主要赋税制度
标准
形式
趋势
秦汉 田赋、人头税、 田地、人丁 实物为主, 1.征收标准: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谕:
中 “将直隶各省现今征收钱粮册内有名人
国
古 代 的
丁,永输为定数,嗣后滋生人丁,免其加增
赋 役
钱粮入,但将实数造清册县报。岂特有益
制 度
于民标,亦一盛事也。”
——题(清)吴振棫:《养吉斋余录》卷1
《清圣祖实录》中关于“滋生人 丁,永不加赋”的谕旨记载。
(五)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清:雍正时期——摊丁入亩
制 度
意义标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
题的人身控制。
(三)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两税法
思考: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赋税制度有什么变化?
中
租庸调制
国
古
代 的
输
赋 役 制 度
入 按人户收税 标
题
两税法
按土地收税
(四)宋元时期的赋役制度
税 与 个
北洋政 府制定
开始征 收:国
人
所得税
民政府
所 得 税
输条(例没有
公布所 得税暂
制
入实施)
行条例
度
的
标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变迁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变迁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变迁犹如两条相互交织的脉络,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从先秦时期开始,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便已初步形成。
商周时期,实行的是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以“千耦其耘”的方式集体劳作。
当时的赋税主要是以贡赋的形式,诸侯和臣民向天子进献物品和劳役。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
鲁国率先实行“初税亩”,按亩征税,这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萌芽。
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赋税制度也逐渐多样化,除了按亩征税外,还有人头税、户税等。
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秦朝实行名田制,按军功赏赐土地。
汉朝初期,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
但到了汉武帝时期,由于对外战争频繁,财政开支巨大,实行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汉朝的赋税主要有田赋、人头税和更赋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
这一时期实行了均田制,国家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缴纳租调。
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保障了农民的生产生活。
隋唐时期,均田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隋朝实行“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按丁征收田租、调绢和服役。
唐朝初期,沿用租庸调制,但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均田制遭到破坏。
唐德宗时期,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以资产和田亩为依据征税,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两税法的实行,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负担。
宋元时期,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宋朝的赋税制度复杂多样,有田赋、身丁钱、商税等。
元朝时期,北方实行“丁税”“地税”,南方实行“夏税”“秋粮”。
明清时期,土地私有制发展到了顶峰。
明朝初期,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编制“黄册”和“鱼鳞图册”,以加强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ppt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气候干旱,土
地贫瘠,人烟 汉代稀少。畜牧业
的 四 大
最发达的经济区。 原因:气候温和, 土壤肥沃,地势平 坦;开发较早,人 口稠密。
经 济
特点:多样性、经
区
济发展不平衡。
分
布 山地多,气候炎热图 潮来自,容易得病。水田为主,比较落
后。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ppt
商周时期井田制
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ppt
原始社会土地实行 公有制,你如何理 解这种土地的公有 制呢?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低下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ppt
商周时期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 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东汉—唐代:田庄经济
聚族而居
特点
农民与庄主有依附关系 有私人武装
自给自足
宋代: “不抑兼并”
明清:日益普遍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ppt
动动脑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 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 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 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土地兼并不能抑制的原因:
1.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买卖 是合法的,使土地兼并不可避免。 2.封建经济的发展。 3.土地收益高——兼并的原动力。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概念: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
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成的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ppt
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12 社会经济活力受到 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 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 进步。
海禁与闭关政策
一、含义: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1.海禁政策:
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 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
中西方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
10
画面四: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 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 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 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重农抑商政策 1、来历:由战国时期商鞅首先倡导,并为此后的历代封
建王朝所继承
2、内容: 重视农业,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3、(1)直接目的: 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 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4、原因 (1)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2)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5、历代执行“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
11
(1)沿袭“重本抑末”理财思想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历史 时期 春秋 时期
战国 时期
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
表现
井田制开始崩溃,私田开始出现。 “公田”被抛荒
私田成为私有土地
税制改革: 客观承认土地私有权 加速井田制瓦解
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初税亩 594BC
各国变法运动:
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 秦国商鞅变法等
有制给予全面肯定,最终确立起 2 “除井田,民得买卖”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2.闭关政策: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c.实质: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制。 d.影响: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促进 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 开端。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基础: 土地制度变化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一)奴隶社会:税制改革 1.西周的贡赋制度 西周分封制下贡赋制度——诸侯的义务:缴纳贡赋;为王室 服役。
中国近代关税制度的发展 自主—丧失—收回—发展完善
关税发展历程
1.关税自主:鸦片战争前。 2.权益丧失:《南京条约》及附件中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 遇等中国失去自主调整关税能力,海关大权长期被列强把持。
3.收回: (1)1927年,国民政府关税自主; (2)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主要 内容之一; (3)1928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关税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制定税率
明朝
初期,夏税、秋粮,江南地区“金花银”;后期,张居正“一条 鞭法”
内容:赋役合并,即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合并 征收;将以前按户、丁征收的徭役摊入田亩(各地摊法不一);田赋和 徭役都折成银两征收。 影响: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僚隐田逃税;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使货币地租的产 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
内容: ①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按田亩征收地税,资产征收 户税; ②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地位: 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 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 大变革和进步。 标准: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
影响 ①利: a.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b.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固定时间征收,使政府对农 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相对减轻农民负担。 ②弊: a.土地兼并严重; b.大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负担沉重, 阶级矛盾尖锐。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43张PPT)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晚清关税制度 史料 近代中国海关依据不平等条约而设立,外籍税务司制度受到 各国支持,使得总税务司在内的绝大部分洋员由英国人担任。除了 进行税务和海务的本职管理外,还要确保清政府按条约规定的方式 进行贸易。此外海关还承担了大量由条约赋予、列强强加、清政府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图解历史
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历程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材隐性知识 1.阅读教材P96“历史纵横”,思考: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作用。 提示 调节政府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社会公平;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阅读教材P97“史料阅读”,思考:我国为什么直到1980年才颁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提示 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民的个人收入受到种种限制;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逐渐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上来,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
现代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
法制化建设
③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
法》,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
关税的基本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2.个人所得税 (1)含义: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2)演变 ①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 ②1914年,_北__洋__政__府__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 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 ③1936年,_国__民__政__府__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2)原因 ①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逐渐转向以田亩为主,既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封建统治者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 ②赋役合并,赋税品种由繁到简是封建统治者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 ③商业税的不断增加,由实物税转向货币税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 必然结果。
高二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人民日报》 2018年9月30日
材料二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 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 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
——《新唐书·食货志》
分析 土地兼并加剧,官田和可耕荒地日益缩减。此外,天下户 籍人口大量逃亡。760年,朝廷控制人口是一千六百九十九万人, 政府纳税人口仅仅是二百三十七万人,比755年纳税人口减少了五 百二十万。758年,租庸调收入已经不到天宝末年的三分之一。总 之,唐朝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和交纳赋税的人丁,导致赋税收 入缩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了。
隋朝
租调制
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沿用北魏以来的 租调制,在均田制基础之上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役是兵役徭役。
隋朝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即50岁以上的 男子,可以交纳一定数量的绢,以代替徭役,以庸代 役的办法开始在部分受田农民中推行。
唐朝
前期
租庸调制
在隋朝的基础上,规定所 有受田的农民不去服徭役的都 可以纳绢或布代替,不再有年 龄的限制。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赋役 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
调用劳动力的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 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 比如田赋; 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 役、杂役等; 丁税: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人口税的总称,一般对男丁征收。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①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国家法律规定把公田交给耕者,"履亩而税",即是承认了耕者对所耕土地的私有权.②编户制度: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那些被正式编人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资产多的,要多纳税.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有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口税),徭役,兵役等.汉代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代役税)很重.③租调制:西晋的占田法容包括"户调制",规定每户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绢,帛.北租调制规定: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2石,调帛或布1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④租庸调制: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的期限,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租庸调制使农民的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⑤两税法: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客,以当时的居住地,编人户籍;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凋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的作用在于:一,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二,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三,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⑥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推行.募役法规定,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规定,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⑦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阁首辅居正,鉴于赋役沉重,农民铤而走险的历史教训,改革赋役制度,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这就大大增加了赋税中的货币比重.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役归于地""量地计丁",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⑧摊丁入亩:171 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时又推行"摊丁人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的地丁银.这样,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摊丁人亩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重点提示】赋税制度的发展呈现出的主要趋势:①由向国王的纳贡到国家征收土地税;②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的变化;③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名目和手续的简化;④由实物,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的变化.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中国古代主要的土地制度1.井田制:【发展过程】形成于商代,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容和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所有权属于周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诸侯臣下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作用】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瓦解】随着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大量井田之外的荒地得以开垦成为私田,奴隶主破坏井田制,井田制开始瓦解.2.屯田制:【形成与发展】汉末饥荒之际,操总结汉朝西域屯田经验,在许下屯田,后大围推广.【方法】统治者招募流亡农民,按军事编制,几十人一屯,开垦荒地,并设官管理.屯田农民享有土地使用权,按比例向官府交纳收获物.【性质与作用】屯田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它使流民与土地结合,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后来蜀,吴两国也在边境,军镇和其他一些水土条件适宜的地方,实行过不同规模的屯田.3.均田制:【形成与发展】485年,北孝文帝采纳汉族谋臣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前提下,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隋朝和唐朝前期基本的土地制度.【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容】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丁男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受露田20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②土地不得买卖.受田者年老或死亡,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传给后代.③官吏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它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性质与作用】①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度.②确认了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恢复经济和民族融合.【瓦解】隋朝和唐朝前期推行的均田制,限制了土地的买卖和无限占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4.更名田:【概念】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更种人所有,叫作"更名田".【作用】一定程度满足农民土地要求,对清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重点提示】(1)封建土地所有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2)关于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形式:曾出现过屯田制,均田制等具体形式.屯田制在西汉,,金朝,元朝,明清初年都曾实行过.均田制始于北,流行隋唐.这两种形式,往往是在经历了一场战乱和社会动荡之后,国家控制了大量无主土地的情况下实行.授田时,既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又能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因此,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ppt课件
3、隋唐:租庸调制
• 北魏租调制: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 家租即土地税和调即户税,还要服兵役和徭役。
• 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后规定50岁以上可以缴 纳一定绢代替劳役,叫“庸”。唐朝无年龄的限 制
• 唐朝:租调庸制 • ①原因:吸取隋亡教训;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
败,财政困难,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成 为当务之急。 • ②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 建统治 • ③指导思想:轻徭薄赋
• a、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 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 b、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 义萌芽的增长
13
7、清: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 ①措施:
• a、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
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1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夏商周时期:贡赋制,如 :分封制, 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其向周 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2
1、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 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 ①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 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初 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实有亩 数收税
• ②实质:承认土地私有制
• 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又有利 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政府征收, 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15
小结:
• 1、以税种来分类:
• ①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有: 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 ②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 制度:初税亩、相地而衰征、两税法、 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
10
中国古代土地和赋税制度的演变
作用:
A、保证农时,减轻负担,开垦荒地;
B、保障了政府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
(5)唐中后期两税法。
唐中叶产生的两税法是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 的一大变革,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关系特别是 土地(均田制)关系变化的产物。
原因: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 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 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这种变化是地主土地私 有制发展的结果,是由土地兼并造成的。
背景:这种形式,往往是在经历了一场战乱和社 会动荡之后,国家控制了大量无主土地的情况下 实行。
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前提条件: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社会上存 在大量无主荒地和劳动力,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 给农民,实行这种制度不触及贵族地主利益,农 民对国家承担租赋徭役,贵族地主无此负担。
特点: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即以 资产税取代自战国以来的人丁税。这次改革的基 本精神是改税丁为税产,这符合土地集中和贫富 升降的社会现实。两税法替代租庸调,是地主土 地所有制高度发展的结果,奠定了唐后期至明中 叶中国古代赋税的基础。
作用: 1、将唐代名目繁多的杂税统一归并为户税和地税
作用:屯田制的推行,安置了大批流亡农民,有利于稳定社 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曹 操推行屯田,保证了军粮供应,为统一北方提供了物质条件 。
(3)均田制:
实行情况:均田制是我国古代影响很大的土地制 度。均田制始于北魏(485年),流行隋唐,且被 日本借鉴、吸取,其影响深远。
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比较完备) 瓦 解 : 唐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没有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地税:属于义仓性质,垦田者亩纳二升。
-
8
隋唐时期(二)
郑樵在《通志·货一》中评价租庸 调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 有身则有庸,租者,十一之税也,调 者,调发兵车井田之赋也,庸者,岁 役二旬,不役则收其资.役多则免调. 税),以 户为依据的财产税(调),以田亩为依据 的土地税(租),以及其它杂税.役主要是 以丁男为主的徭役和兵役等
-
2
中国古代赋税及主要演变趋势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主要趋势: (1)由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到货
币地租 (2)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 (3)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
-
3
奴隶社会的赋税改革
井田制下,诸侯向国君按期贡献财物 公元前7世纪前期,管仲“相地而衰
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 赋税。 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开始 按亩收税
-
4
秦朝时期的赋税
(1)土地税:主要是征收粮 食等。
(2)人头税:“头会箕敛” (3)徭役 (4)兵役
-
5
汉朝时期的赋税
(1)土地税:即田租,十五税一、三 十税一等
(2)人头税:口赋:7-14岁年纳20钱; 算赋:15-56岁年纳120钱。
(3)徭役和兵役
(4)更赋:代役税,23至56岁丁男为 中央服兵役1年,为郡县服兵役1月(2 千),戍边3天(3百)。
-
6
魏晋时期
曹魏:租调制,租是“亩税四升”。 调是按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 这是我国首次按户征收赋税。
-
15
明朝时期(五)
弊病: 1.力役折成丁银,仍然属于人头税性
质,丁银数字不固定,给国家和农民 带来繁重的负担. 2.把原来正赋以外的加征和摊派都 变成正税. 3.纳银代役,变相加重农民的负担.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到秦代的均田制,再到汉代的租调制,到唐代的两税法,详尽地展现了中国赋税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中国赋税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提炼历史规律的能力。
3. 通过对赋税制度的演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赋税制度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难点:各个时期赋税制度的改革背景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书籍、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短片,引发学生对赋税制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中国赋税制度从西周到唐代的演变过程,详细讲解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其背后的经济、政治原因。
3. 例题讲解:以历代赋税制度的改革为例,分析改革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一些关于中国赋税制度的问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个时期的赋税制度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西周:井田制汉代:租调制唐代:两税法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中国赋税制度从西周到唐代的演变过程。
答案: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汉代改为租调制,唐代实行两税法。
2. 请分析导致中国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原因。
答案: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革、政治制度的调整等。
3. 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
答案: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赋税制度的演变反映了这种不平衡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短片、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但在讲解例题时,可以更加详细地分析各个时期赋税制度的改革背景及其影响,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
井田制
(经济制度 决定
经济基础)
分封制
(政治制度 上层建筑)
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等)
材料一:《齐语》记载:“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 材料二:《春秋·公羊转》载:“初税亩。初者何?始 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5.(浙江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5) 钱泳在《 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 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 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
D 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古代的赋税制度
•★本考点知识与外联系(对外拓展)
思考1:
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土地制度的变化(纵向延伸)
氏 族 公 社 井田制 公 (国有) 有
1 9 封 建土地私有制 4 中国近代 9
53-56年改 造废除土 地私有制, 建立社会 主义土地 公有制
原始 夏商周 春秋
1
社会
战国
8
4
0
中国现代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2、封建土地私有制 (1)确立:战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
吕不韦《吕氏春秋》 君主土地私有制
(2)形式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2、封建土地私有制
(1)确立: (2)形式: (3)弊端:土地兼并
• 思考4: • 均田制所分配的土地性质是什么? • 是哪次改革中开始实施的?
封建国有土地所有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租佃制的发展历程
汉宋明代清:土“日地田益兼制普并不遍立,严”重, “田不庄抑经兼济并”, 土地兼并土更地激私烈有制进一步发展 战国 —— 汉代 —— 宋代 —— 明清
产
比较 仅次于自耕农 普及
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定义和概念
• 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主要手 段之一,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 制征收的.赋税制度是随土地制度变化而变 化的.主要包括税和役.
• 税又分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丁税),以户为 依据的财产税(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 租),以及其它杂税.役主要是以丁男为主的 徭役和兵役等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一、二的基本精神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按土地的多少好坏收税。实际上开始承认土地私有。
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井田制的瓦解起到了什么作用? 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起土地私有制
思考3:
材料: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 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 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 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 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生
普遍 更加普遍
全国
1、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B)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
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 ( D)
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B、西汉建立后
C、春秋时期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
瓦解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 提高(春秋战国)
危害: 影响国家税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对策: ①北魏至唐:均田制 ②明代(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收税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3、租佃关系的发展(私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
(1)发展历程
(2)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 减弱,生产积极性提高。
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雇佣劳动关系)
D、战国时期
3、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
B 最主要的目的是:( )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4、封建时代,一直存在国有土地所有制形式,
D 下列哪种土地属于此类型:( ) A.君主的土地 B.农民的土地 C.地主的土地 D.由国家政权直接掌握的土地
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2、中国古代赋税及主要演变趋势
• 形式: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 趋势: • (1)由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 • (2)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 • (3)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
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 演变
• 1、井田制下,诸侯向国君按期贡献 财物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认识
——古代的土地制度
高考定位导航
考纲要求: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式和土地制度
考纲解读:
铁犁牛耕、精耕细 作、小农经济等概 念准确掌握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 的主要耕作方式和 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 经济的基本特点。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2、公元前7世纪前期,管仲“相地而 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 收赋税。
材料一: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 养公田,公事毕,然 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公田——贵族占有,私田——分授劳动者,只 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本考点知识与外联系(对外拓展)
• 思考2: • 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 • 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封建统治者采取什么 样的对策?封建社会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 并问题?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封建国家
田
轻 徭徭赋 役人薄源自兵头赋役税
田 赋 地主
地 租
抑
新
制 (均田、 的
兼 并
限田)
封 建
国
家
自耕农 沦 佃农 为
农民起义 激化矛盾
新的自耕农
•★本考点知识与外联系(对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