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楹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国府上房内联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①洞明:了解透彻。②皆:全,都。③学问:本谓学习,问难,后指通称各种知识。 ④人情:人心,世情,人情世故。⑤练达:熟练通达。 [鉴赏] 这副对联映衬着这样一个环境,描绘了贾宝玉当时是这样一个心理状态——《红楼 梦》第5回这样写道:“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 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rán lí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 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 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汉代刘向在黑夜里独坐诵书,来了一个神人,手持青藜杖,吹杖头出火照着他,教 给他许多古书。《燃藜图》乃是神仙劝人勤学苦读的画面。而这副对联说,懂得人情世 故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人情世故的本领也就是文章。画与对联相辅相成,实为劝学 “仕途经济”的楷模和格言,个中哲理,颇令人读后玩味不已。贾府是寄希望于贾宝玉 荣宗耀祖的,他们采取种种手段强迫他读书,盼望他在仕途上能飞黄腾达,而他却偏偏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以贾宝玉对于 劝人勤学的《燃藜图》和劝人学“仕途经济”的格言对联不屑一顾,连叫“快出去!快 出去!”这就十分突出地勾勒了贾宝玉所处环境的特点,以及贾宝玉对所处的典型的环 境的态度,从而更为形象地凸现了贾宝玉的思想情操,充分显示了这个封建叛逆者的性 格特点。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 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 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 世哲学的形象概括。由此,我们可见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孽海情天联语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薄命司联语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太虚”是道貌。老子《道德经》认为,道大而虚静。所以,这里的“太虚”实际上就是指 老子、庄子所说的“道”。,“太虚幻境”之意即谓世间万物(包括人)皆由太虚之
处幻化而来。 在红楼梦里,佛教与道家的思想显而易见。中国汉语中有“道德”与“道理”两 个概念。这两个概念中包含着十分深刻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老子《道德经》曰: “道失而后德”。可见,人德是道之失,即偏面的道。对人,道失而后德,对物 则是道失而后理。德与理都是来源于道,但又都是偏面的道。理是物存在的根本 依据,而德是人生活的根本依据。然而,因为德与理的偏面性,所以人之身与万 物一样都不得永恒。正因如此,回归于道就成为人与物存在的最本质的生命要求。 由此可见,道失而德显,积德复得道是人生最本质的运动。如果把德对道的回归 表述为生的此岸渡达存的彼岸,那么,艺术就是这两岸之间的渡船。而爱情却只 是不知水性的落水者怀里紧抱着的一段木头。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沉浮漂流时,他 和她都把自己的性命和这段木头系在一起。只有到达彼岸后,他和她才会明白, 原来爱情仅是他们渡达彼岸的一段木头而已。贾宝玉就是这样的一个渡河人。而 在这其中,又有一切看空的淡漠,很有佛教“万物皆空”的思想,在对贾宝玉的 描写中也多次提到了“臭皮囊”一词,这些也正照应了曹雪清晚年洗尽铅华富贵 褪尽的黯然、伤悲。 用隐藏在太虚幻境的真意来解读《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爱情。如此,便可知 《红楼梦》为什么要写神话传说一般的“木石前盟”;接着写多情公子的种种痴 情;写痴情难偿的痛苦和痛苦中的反思——宝玉参禅、识分定情悟梨香院等;最 后情爱经历一番离散之后,宝玉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高鄂)。这不就是曹雪芹拟 定的创作大纲——“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形象化展现 吗?可见,贾宝玉只是曹雪芹世界观、人生观的象征。
正因曹雪芹如此看待人生和世界的,所以对人生中的爱与情,作者视之为孽。 故有“孽海情天”的四个大字挂在转过牌坊的一座宫门上。旁又有一副对联作 诠释:“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进入二 层门内,还有“痴情司”、“结怨司”、“夜梦司”、“朝啼司”、“夜怨 司”、“春感司”、“秋悲司”。这不就是人感性生活的象征吗?接着宝玉被 引到“薄命司”,并有一副指迷的对联——“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 妍。”在觉者看来,春恨秋悲的感情都是人自作的多情,花容月貌本自在,哪 能为谁而动情。既如此,男女之间的爱情又缘何而起呢? 这副联语写在“太虚幻境”的宫门之上,横批是“孽海情天”。 佛教把罪恶的根源称为“孽”,并认为男女情爱也是一种罪恶的根源;世上俗 人都陷人情爱纠葛带来的无尽烦恼中,所以称之为“孽海情天”。 《红楼梦》写了荣府内外大大小小无数矛盾纠葛,男女间正当和不正当的 关系也是其中一部分。这副对联从虚无观念出发,不分美丑对之一概否定,这 表现了作者一股愤激和悲观的情绪。警幻仙姑的“警幻”二字就是警告人们从 梦幻中醒来之意。她领宝玉看见这副对联,是要用它来告诫宝玉。宝玉当时究 竟是孩子,看了似懂非懂,想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 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赂领赂。”你瞧,不但没能使他“觉悟”,反倒 引发了他的好奇心,启发了他性意识的觉醒。
经过一番悲凉切骨的家庭灾难和情爱离散之苦后,贾宝 玉终有所悟,对他身边的女色变得冷淡了。有意思的是: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六回中写贾宝玉重游太虚幻境。 高鄂把牌上的横联和对联给改了。横联“太虚幻境”被 改为“真灵福地”。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 有还无。”,又被改为“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 非无。”“孽海情天”被改为“福善祸淫”。旁边的对 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 债难偿。”改为“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 果,须知亲近不相逢。”再看原来的“簿命司”,变成 了“引觉情痴”,旁有对联注解道:“喜笑悲哀都是假, 贪求思慕总因痴。”高鄂如此改动好不好不论,但高鄂 的用心显然是在于表现贾宝玉之悟。最少,读者可以高 鄂之理解印证前八十回雪芹的创作意旨。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曹雪芹撰 荣禧堂联
[注释] ①珠玑:珍珠。古代贵族妇女衣服常用珍珠作花纹。此处借喻诗文精采。唐杜牧《新转南曹出守 吴兴》:“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 ②昭日月:昭,显著。昭日月即与日月齐辉。 ③黼(fǔ)黻(fú):黼,黑白相次,作斧形,刃白身黑;黻,黑青相次,作亞形。黼黻为古代礼服上 所绣的花纹,亦喻文采。 ④荣禧堂:康熙富于文采,亦爱舞文弄墨,近臣宿儒多蒙“宸赐”御书匾额楹联,据有关史料记 载,曹家曾得康熙手书堂额有二,一曰敬慎,二曰萱瑞。《红楼梦》第三回中写成“荣禧堂”,即以 此事实为背景。且看黛玉所见“荣禧堂”三字时的前前后后记叙,就道出了这种背景:“进入堂屋中, 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 ‘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 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盒。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 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 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曹雪芹对“荣禧堂”及其联的介绍,就再现了曹家当时的历史背景。 [鉴赏] 这是一副中堂对联,即平常所说的堂联。堂联多起装饰作用,故也称“装饰联”,多是用来布置、 美化客厅、书房、卧室、案头等室内环境的联作。 在形式上,堂联起着装点屋舍、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内容上,则体现主人的不同风格、素养、情 怀、志趣和爱好,这副“荣禧堂”中堂对联,上联称座中所佩的珠玉,发出的光彩可与日月同辉;下 联言堂中人所穿的官服,其色彩如云烟似彩霞,可见贾府的豪华显贵确实到了顶点。这副对联就是对 这个“钟鸣鼎食”之家最为生动形象的描绘,这是紧扣着《红搂梦》对荣府的显赫荣耀的社会地位所 设置的艺术妙笔。 全联对仗工整,立意优雅,文辞佳丽,形象地刻画了达官贵人所追求的情趣和世界观,是为《红 楼梦》创作主旨服务的佳品。
而这副对联说,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人情世 故的本领也就是文章。画与对联相辅相成,实为劝学“仕途 经济”的楷模和格言,个中哲理,颇令人读后玩味不已。贾 府是寄希望于贾宝玉荣宗耀祖的,他们采取种种手段强迫他 读书,盼望他在仕途上能飞黄腾达,而他却偏偏“潦倒不通 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所以贾宝玉对于劝人勤学的《燃藜图》和劝人学“仕途经济” 的格言对联不屑一顾,连叫“快出去!快出去!”这就十分 突出地勾勒了贾宝玉所处环境的特点,以及贾宝玉对所处的 典型的环境的态度,从而更为形象地凸现了贾宝玉的思想情 操,充分显示了这个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点。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 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 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 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由此,我们可见 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探春房内对联(第四十回) 探春房内对联(第四十回) 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
[注释] ①烟霞:代指山水、山林。②骨格:这里解作性情、志趣、格调。③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意为天性风流闲散似烟霞一样,山野人的生活常以泉石为伴。该语出有所本。据《新唐书田游岩传》 云:田游岩“入箕山居许由洞旁,自号‘由东邻’,频召不出”。高宗亲至其门,“谓曰:‘先生比 佳否?’答曰:‘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联语是对古代隐士浪迹山林悠闲情趣的写照, 有可能本于田游岩事。 ④探春房内对联:书中称颜鲁公墨迹,颜鲁公即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该联目前未见于颜氏墨迹, 故姑且为曹雪芹拟作。但是,对于唐代有没有对联一事,许多红学专家持否定的态度。 有的专家认为:“《红楼梦》里提到探春屋里挂着颜真卿所书‘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一联, 于是红学家就来考证,说颜的时代(709-789)还没有悬对联这种风习,可见颜书‘真迹’之实为赝 鼎等等。” 红学家们所考证用以否定唐代无对联的主要证据是什么呢?他们的主要根据是:“据宋张唐英 撰《蜀梼杌》所载,五代后蜀主孟昶于归宋前之岁余日,题桃符版于寝门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 长春’,是为后世楹联之始。直至明代后期,文人士大夫书写对联之风始盛,而尤以清代为 最。”“楹联盛于明清,北宋时极罕见。” 但宋人的考证早已过时,因而不足为据。许多楹联家在对楹联的起源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后认为: 对联句式、句法的存在决非始于殷周;首联的出现决非始于后蜀;对联之兴起和运用决非始于宋元。 现略选几条唐代对联为证:如唐太宗题书藏晋祠联语是:“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又如: 福建《福宁府志》(乾隆版)载,唐朝进士林嵩,曾在福鼎的滨海渔村——礼岙结草堂苦读经书。 《福鼎县志》(嘉庆版)载:林嵩未第时,在草堂悬联抒志咏怀,联曰:“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 涛清肺腑;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颠。” 福建《霞浦县志》载云,唐,陈蓬,号白水仙,家于后崎,曾题所居两联,云:“‘竹篱疏见浦; 茅屋漏通屋。’‘石头磊落高低结;竹户玲珑左右开。’” 联语表达了一介寒儒的清苦自甘之意。福鼎、霞浦,僻处海隅,文化比较落后,乃有悬联于堂的 风习,足见唐时对联运用之广。 石中才、石中元在《日本友人与中国楹联》一文中也说,中国楹联于唐代就传入了日本,“随着 鉴真高僧的东渡,以后日本的不少寺庙贴有楹联。”可见否定唐时有悬联风习是不对的。
ຫໍສະໝຸດ Baidu
薄命司联语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宝玉到了太虚幻境,看见两边配殿挂着许多匾额, 其中之一是“薄命司”,两边的对联就是这一副。 警幻接受宝玉请求,让他进去游览一番。 薄命司”,取“红颜薄命”之意。大观园所 有女子的“生死簿”,即《金陵十二钗正册》、 《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都 藏在这里。这就预示着她们无论地位高低、品质 优劣、才智大小、容颜美丑,一概都没有好命运。 这副对联就是对这些女孩儿命运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