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着惊海天》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具体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篇章结构及修辞手法。

重点章节为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详细内容主要是对“一着惊海天”这一历史事件的具体描述及深层含义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着惊海天”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主题和深层含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和观点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事件历史意义的认识,以及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一着惊海天”事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事件背景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一着惊海天”事件的经过。

3. 讲解:对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事件的历史意义。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如文章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及作者的观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深层含义及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一着惊海天》2. 主要内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历史意义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一着惊海天”事件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文章中作者运用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具体例子,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事件经过: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历史意义:事件展示了我国海军的英勇顽强,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2)修辞手法分析:见课堂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一着惊海天”事件相关的资料,深入了解我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着惊海天”这一成语的来源、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出处、含义和故事背景。

2. 学会成语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 能够运用成语进行简短的交际。

第二章:成语解析2.1 成语故事介绍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出处和故事内容,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2 成语含义解释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成语所表达的意义。

2.3 成语用法讲解成语“一着惊海天”的用法,包括词性、词义、搭配等方面,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成语。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成语“一着惊海天”。

3.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进行小组合作,提高他们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3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学习成果。

第四章:教学内容4.1 成语接龙设计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成语“一着惊海天”。

4.2 造句练习让学生运用成语“一着惊海天”造句,检验他们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3 写作训练以成语“一着惊海天”为题材,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学习情况。

5.2 练习批改对学生的造句和写作进行批改,给出评价和建议。

5.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第六章:拓展活动6.1 成语故事会组织学生讲述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出处和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6.2 成语知识竞赛举办成语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检验他们对成语“一着惊海天”的掌握程度。

6.3 成语绘画比赛让学生发挥创意,以成语“一着惊海天”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着惊海天》。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情感传递,以及探讨课文中涉及的海洋环保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重要句型。

2. 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关爱海洋、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海洋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洋环保的关注。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圈出生词和短语。

3. 词语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圈出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

4.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语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7. 环保主题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涉及的海洋环保问题,分享观点。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一着惊海天》2. 课文结构图:展示课文的主要结构,标注重点句子和词语。

3. 环保主题:海洋环保,关爱海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海洋环保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海洋环保的文章和视频,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观看,进一步了解海洋环保的重要性。

组织一次课堂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过程:课文分析、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课文结构图和环保主题的展示。

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要求。

4、《一着惊海天》优质教案

4、《一着惊海天》优质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一.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学习通讯,在教学中老师除了帮助学生了解新闻“六要素”以外,还需要求学生了解消息和通讯的区别,感受通讯独特的写作特点。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要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①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初步感知通讯语言的准确、简洁。

②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赏析文章的精彩语段。

③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①学习文章写作方法,赏析文章的精彩语段。

②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①圈点勾划法:预习生字词,在文中圈点勾划重点词句。

②查阅资料法:查阅有关辽宁舰的资料以及“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的资料。

③讨论探究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老师展示辽宁舰舰载机起降视频和辽宁舰的相关图片资料。

2.同学们!在观看完我国“辽宁”舰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成功的视频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学生讨论并发言)分享完大家的感想后,老师想说我国“辽宁”舰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成功的现场,记者亲身感受并记录了这一精彩感动的瞬间,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一着惊海天》,一起去感受我们祖国伟大的军事力量。

(二)整体感知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①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落实情况。

②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效果以及相关资料的查阅情况。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讨论并归纳:本文记叙了我国“辽宁”舰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试验并取得重大成功的过程。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初步感知通讯语言的准确、简洁。

①(1—4):介绍了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意义和风险。

(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前最后一次准备。

(3—4):交代这次舰机着舰的重要意义和风险。

②(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5—16):记叙了舰、机默契配合。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着惊海天”这一名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一着惊海天”这篇文章的背景、作者、主要情节以及其深刻的内涵。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这篇文章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一、作者简介1. 介绍作者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强调《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作品背景1. 分析《西游记》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 阐述“一着惊海天”篇章在《西游记》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三章:文本解读与分析一、情节梳理1. 详细讲解“一着惊海天”的故事情节。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二、主题探讨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2.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

第四章:鉴赏技巧与实践一、古文鉴赏技巧1. 教授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分析“一着惊海天”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二、实践练习1. 让学生翻译和背诵“一着惊海天”中的精彩片段。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发言,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拓展阅读与思考一、拓展阅读1. 推荐与“一着惊海天”相关的阅读材料,如《西游记》其他篇章、相关研究著作等。

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思考与反思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感悟,思考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2.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责任感。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第六章:对比分析与深度解读一、对比分析1. 将“一着惊海天”与其他篇章进行对比,分析其独特之处。

2. 探讨吴承恩在创作中的创新点和突破。

二、深度解读1. 从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角度对“一着惊海天”进行深度解读。

2.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价值。

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人物风采》,详细内容为《一着惊海天》。

该文讲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完成一系列重要任务,展现了中国航天员的勇敢和智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感受航天精神。

2.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描写杨利伟的句子,分析句子结构,讲解描写手法。

示例:“他目光如炬,神情坚定。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杨利伟坚定的信念。

5. 随堂练习:学生仿照例题,选取课文中的另一个描写杨利伟的句子进行分析。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一着惊海天》2. 主要内容:a. 航天英雄杨利伟b. 神舟五号飞船c. 人物描写:目光如炬、神情坚定等d. 航天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的一个描写杨利伟的句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示例:“他沉着冷静,勇敢面对挑战。

”2. 答案:学生需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句子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及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学生了解了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其他航天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第一章:了解“一着惊海天”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一着惊海天”的背景和意义。

让学生理解“一着惊海天”在棋局中的重要作用。

1.2 教学内容介绍“一着惊海天”的由来和含义。

分析“一着惊海天”在棋局中的关键作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介绍围棋中的经典名局。

1.3.2 讲解“一着惊海天”的由来和含义。

1.3.3 分析“一着惊海天”在棋局中的重要作用。

1.3.4 进行实例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一着惊海天”。

1.3.5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章:学习棋局的基本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棋局中的基本技巧。

让学生能够运用基本技巧进行棋局分析。

2.2 教学内容介绍棋局中的基本技巧,如眼位、牵制、包围等。

分析如何运用基本技巧进行棋局分析。

2.3 教学步骤2.3.1 引入话题:回顾“一着惊海天”中的关键技巧。

2.3.2 讲解棋局中的基本技巧。

2.3.3 分析如何运用基本技巧进行棋局分析。

2.3.4 进行实例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基本技巧的应用。

2.3.5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提高棋局中的应变能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提高棋局中的应变能力。

让学生能够灵活应对棋局中的变化。

3.2 教学内容介绍棋局中的应变策略和技巧。

分析如何灵活应对棋局中的变化。

3.3 教学步骤3.3.1 引入话题:回顾“一着惊海天”中的应变例子。

3.3.2 讲解棋局中的应变策略和技巧。

3.3.3 分析如何灵活应对棋局中的变化。

3.3.4 进行实例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应变策略的应用。

3.3.5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培养棋局中的战略思维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培养棋局中的战略思维。

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规划和布局棋局。

介绍棋局中的战略思维和规划方法。

分析如何从整体上规划和布局棋局。

4.3 教学步骤4.3.1 引入话题:回顾“一着惊海天”中的战略布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学情分析与对策•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目•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教学反思与改进方向录01课程背景与目标《一着惊海天》背景介绍课文背景《一着惊海天》是一篇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文章,记录了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时代背景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我国海军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航母的研制和服役标志着我国海军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学生应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重点语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学习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海军建设的关注和兴趣。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

文章通过描绘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展现了我国海军建设的辉煌成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学习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朗读、默读、讨论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01020304教材分析与处理02教学内容与方法知识点梳理与讲解简要介绍作者、时代背景等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针对课文中的生词、短语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读音、词义、用法等。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课文,讲解相关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抒情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文背景介绍词汇讲解课文分析写作技巧指导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掌握。

重点突破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难点解析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精选9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精选9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精选9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篇1 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并理解“凛冽、浩瀚、白手起家、殚精竭虑”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以祖国的强大军事实力为荣,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奉献的志向。

课前预习:1.读准字音澎湃(pén pài)呼啸(xiào)桅杆(wéi)凛冽(ln liè)殚精竭虑(dn jié)娴熟(xián)默契(qì)咆哮(páo xiào)浩瀚(hàn)紧绷(bn)镌刻(jun)一丝不苟(u)惊心动魄(pò)2.理解词语舰岛:现代航空母舰常把舰桥、烟囱等集中建造在飞行甲板的一侧,形似小岛,称为舰岛。

战位:“战斗部位”的简称。

舰艇战斗组织系统的最低一级组织,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标志。

阻拦索:横向设置在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降落跑道上的特制钢索,用于吸收着舰飞机的前冲能量,以缩短其滑行距离,一般设置4~6道。

桅杆:木质的长圆竿或金属柱,通常从船的龙骨或中板上垂直竖起,可以支撑横桁帆下桁、吊杆或斜桁。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苟:苟且,马虎。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殚:竭尽。

虑:思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国首架航空母舰叫什么呀?(学生回答:“辽宁舰。

”)对的,在20xx年,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热潮,同时也备受世界人民的关注,在全世界的面前彰显了中国的强大综合实力,扬我国威,可谓是非常自豪的事。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来重温一下当时的盛况吧。

二、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新闻,找出新闻的六要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优质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优质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

本课选自教材第二章“讲述”,涉及详细内容为:通过叙述一场海上冒险经历,让学生解和掌握记叙文写作技巧,提高他们叙述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记叙文写作方法,学会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叙述能力,培养他们想象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冒险精神认同,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表现出冒险精神。

2.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写作方法,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海上冒险图片,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和讲解。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分析记叙文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描绘场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个简短故事,要求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一着惊海天》2. 记叙文写作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主题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一次难忘冒险”为题,编写一篇记叙文。

答案示例:一次难忘冒险去年暑假,我和几个好朋友决定去附近山上探险。

那天,阳光明媚,我们带着背包,踏上征途。

山路崎岖,我们一路欢歌笑语,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山涧。

山涧两侧是陡峭悬崖,中间是一条湍急河流。

我们看着眼前景象,都惊呆。

这时,一个朋友提议:“我们试试看能不能跳过去。

”大家纷纷附和。

我小心翼翼地踏上河中一块石头,准备起跳。

然而,就在我即将跃起那一刻,脚下一滑,整个人掉进河里。

我惊慌失措,挣扎着想要上岸,但水流太急,始终无法摆脱困境。

4《一着惊海天》优秀教案

4《一着惊海天》优秀教案

4《一着惊海天》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0课《一着惊海天》。

本文记叙了我国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制出神舟十号飞船的故事,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够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难点:领悟作者在文中的表达方法,体会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重点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航天事业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练习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一着惊海天》一、研制神舟十号飞船1. 克服困难2. 伟大成就二、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 艰辛历程2. 伟大突破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完成课本第20课后的练习题。

2. 拓展作业:调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了解航天事业的重要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重点讲解等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3)写作技巧的运用: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学生的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解决方法:通过仿写、改写等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
(4)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课文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举例: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句子,探讨作者的表达技巧。
(4)课文结构梳理:掌握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借鉴。
-举例:通过图解、列表等方式,展示课文结构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2.教学难点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着惊海天》的情感表达、写作技巧和散文的特点。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课文中“海天一色,惊涛拍岸”等句子的理解,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2)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磅礴”、“惊涛”等,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举例: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用法。
(3)关键句段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关键句段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4.课文结构梳理:通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着惊海天教案(大全5篇)

一着惊海天教案(大全5篇)

一着惊海天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一着惊海天教案一着惊海天南京汉开书院备课材料课标分析:1、“把握文章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即通过新闻阅读实践活动,学生既能从新闻事实提取的角度出发,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又能从新闻采写角度出发,学习作者获取和组织新闻事实的方法,尝试参与新闻作品的创造;2、“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即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能“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即学生能说出重点词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或表达手法,起到了形象、生动或精确的表达效果。

教材分析:1、第一单元是部编版教材新增的活动探究单元,学生要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大任务。

新闻阅读任务包括消息《消息二则》、消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特写《“飞天”凌空》和通讯《一着惊海天》,旨在让学生以新闻的方式学新闻,要学会分析新闻要素、梳理新闻(特别是消息)结构,理解作者是组织、呈现新闻事实,用事实表现态度与倾向,以达成较佳的新闻效果的方法。

同时,新闻阅读为新闻采访和写作任务提供知识、技能储备。

2、《一着惊海天》是本单元唯一一篇通讯,记录了2012年11月23日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经过,将这一宏大历史事件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新闻事件的采访和精心组织安排,传递给读者。

3、教材选编《一着惊海天》正是为了达成课标,使学生能够用新闻的方式学新闻,通过对新闻事件来龙去脉的梳理和概括,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作者对新闻事实获取和组织的方法,了解采访的价值和作用,并通过对比消息等其他新闻题材,掌握通讯新闻性、文学性、评价性的特点。

学情分析:本文是军事题材,学生对辽宁舰发展历程及舰载战斗机起降能力对于航母的重要意义缺乏了解,因而难以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学生初次接触新闻体裁,经过前三课的学习,对于消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基本知识已有初步认识,但对于通讯的特点、新闻事实的获取方式、新闻采访的价值等还处于盲区。

《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

4.《—着惊海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课文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相关概念。

2.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新闻特写和新闻通讯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自学、互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2.提升概括能力,学习如何选取事件的重点环节及通过背景介绍突出重点场景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防知识,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新闻特写和新闻通讯的特点。

2.学习通过挖掘背景突出重点场景的写法。

难点提升概括能力,学习如何选取事件的重点环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闻的主要形式有消息、通讯和特写等等,今天这篇课文是一篇通讯,但采用的写法有点特写的味道,报道的是我国的辽宁号航母上舰载机第一次成功着舰的事情。

飞机着陆的镜头我们都见过,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充满矛盾和悬念用来抓住读者的眼球,这样的事实怎么报道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着舰怎么能达到惊海天的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读文章。

二、了解写作背景1.关于航母和“辽宁舰”。

早在1928年底,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

但当时内战不断,政府的财政极度困难,造舰计划根本就没有执行的可能。

1937年8月上旬,日军动用航母上的飞机将防守封锁线的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几乎所有舰艇炸沉。

此后,日本航母经常出没于中国沿海,配合陆上作战行动。

江阴海战是抗日战争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也是抗战期间唯一一次海军战役,日军出动加贺号航母击沉了几乎当时国民党海军所有主力战舰,轰炸了江阴要塞,使得当时中国海军部队几乎消耗殆尽,是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最重大的损失。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其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改装后中国将其称为001型航空母舰。

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断,完成度为68%。

八年级语文上册-4《一着惊海天》【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4《一着惊海天》【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4《一着惊海天》【教案】《一着惊海天》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新闻通讯的写作知识。

2.学习本文正侧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感知新闻通讯的写作知识。

学习本文正侧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航母建设承载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本文记者获取了独家——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他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过程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

综合现场所见所闻所感,记者聚焦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时刻,独家完成了现场特写。

稿件刊发后,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

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对稿件进行了转载。

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着惊海天》,去领略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1.检查预习,要求读准字音:澎湃(péng pài) 桅杆(wéi) 凛冽(liè) 浩瀚(hàn)娴熟(xián) 默契(qì) 咆哮(páo) 镌刻(juān) 殚精竭虑(dān)2.词语理解。

镌刻:雕刻。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却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三、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学生思考:这篇新闻稿从内容上属于新闻体裁的哪一类?明确:通讯。

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

2.这篇通讯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你认为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明确: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及意义。

《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
此外,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提出的问题,让我意识到课堂讲解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适当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给予解答,以确保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对实验操作非常感兴趣,但部分小组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打算在下次教学中,增加一些简单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在操作前有更清晰的思路。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海洋探索的基本概念。《一着惊海天》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挑战,以及海洋给予我们的惊喜和启示。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主人公如何在面对海洋的未知时表现出勇气和智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塑造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海洋探索的基本概念、课文的写作特色和人物形象塑造。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海洋探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海洋文化,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教授《一着惊海天》这一课时,我意识到海洋探索的主题对学生来说既神秘又充满挑战。课堂上,我尝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时,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能够主动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说明,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实践,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024年一着惊海天教案

2024年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案背景《一着惊海天》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杨红樱的小说《海底两万里》。

本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们在海底世界中的冒险经历,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一着惊海天》,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妙现象;学会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情境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学习生字新词。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海底世界视频、教学图片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海底世界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海底的神秘与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海底世界有哪些奇妙的现象?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互相交流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4.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课文内容,解析生字新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情境体验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海底探险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海底世界的奇妙现象和科学的力量。

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海底探险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含板书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海洋科学》教材第五章“海洋的奥秘”中的第一节的“海天相连—海天一色”,详细内容涉及海洋与天空的关系、海洋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海洋生物与天空生物的互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海洋与天空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海洋在气候形成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海洋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海洋与天空相互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海洋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海洋生物与天空生物的互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海洋与天空图片,引发学生对海洋与天空关系的思考。

2. 知识讲解:a. 海洋与天空的关系b.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c. 海洋生物与天空生物的互动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海洋与天空关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海洋生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行为,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洋生物与天空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海洋与天空的关系a. 光照b. 气候c. 生物2.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a. 蒸发与降水b. 洋流与气候c. 海平面变化3. 海洋生物与天空生物的互动a. 光照对生物的影响b.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海洋与天空的关系。

b. 请举例说明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2. 答案:a. 海洋与天空的关系包括光照、气候和生物等方面。

b.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如蒸发与降水、洋流与气候、海平面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海洋与天空关系的基本知识,但课堂互动较少,今后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海洋与天空关系的研究进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一着惊海天》优秀教案

4.《一着惊海天》优秀教案

4.《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

2.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铺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铺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课文导入】谈话引入:“一着惊海天”,是我们辽宁号航空母舰首次战斗机成功首舰的写照,到底是怎样“惊海天”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文章,感受我们祖国伟大的军事力量。

【课堂环节导航】一、出示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

2.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铺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资料链接背景透视: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三、预习反馈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3.记一记词义。

四、初读感知(一)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1.文章是如何描写着舰过程的?品析重点语句。

导思2.文章重点描写着舰过程,为什么还要描写现场人的神态及心理?导思3.文中哪些内容写出了当时中国研发着舰技术面临的困难?导思4.文章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运用了哪些手法?(二)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三)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2.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4.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

基础知识检测学习
1.字音检测
着陆(zhuó) 桅杆(wéi) 凛冽(lǐnliè) 舰艉(wěi)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 镌刻(juān) 澎湃(péng pài) 殚精极虑(dān) 2.掌握释义
娴熟:熟练。

镌刻:雕刻。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文体知识
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自我研读生成新知
1.通读全文,概括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
这篇通讯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具体地勾勒出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

2.快速浏览课文,从这篇通讯中你获取了那些信息?
辽宁舰的航行位置
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间
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重要性
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
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

3.归纳出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性。

(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准备。

(3-4):交代这次飞行的重要性和降落的风险性。

第二层:(5-19)详细叙述了舰载机降落过程。

(5-16):舰、机默契配合。

(17-19):舰载机成功降落。

第三层:(20-25)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1.标题的“着”“惊”“海天”给你怎样感受?
“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着继续往下读。

2.导语中哪些词语给读者以很强的画面感,找出来细细品味。

海风呼啸、斩浪前行、艳红的八一军旗……
这些词像画家一下画出了画的底色和格调,给人很强的现场感。

3.详细描述塔台和飞行员对话,略写其他细节。

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扣人心弦,突出了飞机着舰前的紧张、但又有序。

4.用了很多比喻修辞,找出来,仔细品味。

用“刀尖上的舞蹈”比喻着舰的危险。

用“凌波海燕”比喻歼-15轻巧的飞行。

用“疾如闪电”比喻舰载机飞行的速度。

本文的写作特色
1、很有价值感
2、很有层次感
3、很有现场感
4、很有美感
讨论:本文在层次上的特点
一、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二、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三、文风平实,脉络直观
讨论:这篇通讯曾喜获解放军新闻一等奖,它不仅展示了新闻的真实,更是一篇激动人心的美文。

动态美
语言美
情感美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课堂小结
这篇通讯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

2.拓展延伸
这则通讯被评为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深受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您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收获吗?
提示:可以用“读了这段话,或者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到……的句式来表述。

当堂评价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
A.桅杆(wēi) 浩瀚(hàn) 凛冽(liè) 一丝不苟(gǒu)
B.坠毁(zuì) 娴熟(xián) 循声(xún) 殚精竭虑(dān)
C.姿态(zī) 默契(qì) 瞬间(shùn) 惊心动魄(pò)
D.镌刻(juān) 咆哮(xiào) 澎湃(bài) 无怨无悔(yu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
A.凛洌默契一丝不苟白手起家
B.关键姿态振耳欲聋梦想成真
C.绽放咆哮殚精竭虑无怨无悔
D.风采承载惊心动魄玩强攻关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D )
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

D.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4.下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
A.发现毗河有污染,如果是普通市民,也可以提出建议。

B.随着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政策的落实,使全区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C.利用微信平台随时记录并发现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D.新都区采取关闭、断电、停产等强制措施,坚决淘汰产能落后和环境整治无望的企业。

5.下各句子中表达方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D )
A.“空警-2000”预警机,喷射五颜六色的彩烟,在蓝天铺展一条绚烂航路。

B.铁翼飞旋,惊雷滚滚。

C.他们是新一代国家防空“天网”的中坚力量,是我军来自国土防空作战的剑锋刀刃。

D.铁阵,如山如岳。

口号,如海如潮。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

今日,经过卓有成效的路基训练,日前又有一批舰载机飞行员驾驶国产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上成功进行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通过航母飞行纸质认证,实现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由军地协作向海军部队自主培训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我国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自主培训体系日趋完善,是海军航母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我国航母迎来新一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阅读课文,回答7-9题。

7. 三、四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8.赏析下面的语句。

(1)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歼-15舰载机”比作“海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斗机着舰时的轻巧灵活。

9.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