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动与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身体健康最基本的要求。 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
一、身体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二)身体健康的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十条标准 健康标准内容
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各种变化 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二、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自我概念/身体自我
自我概念(self-concept)也称“自我观念”,在哲学上类似于“我是谁”,包括自尊、身体自我、 自我效能感等。
相对于不锻炼者,运动锻炼能有效提升锻炼者的自尊水平。并且,较之中途停止锻炼的人,持续 锻炼者能体验到更高的自尊水平。 运动对学生身体自我也具有中等效应的影响;同时,运动对身体自我不同方面影响的效应量有所 不同,其中运动技能成分影响最大,身体吸引力影响最小,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小结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在健康运动学的理论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对他们之间关系的深 入了解是进一步学习运动促进健康具体方法的前提。 在身体健康方面,运动对身体形态、人体功能等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运动不足对 身体健康有诸多不利影响;此外,还解释了“运动是良医”理念。 在心理健康方面,运动对情绪(抑郁与焦虑)、自我概念/身体自我、脑功能/认知功能 等都有改善作用,并阐述了运动改善心理健康的可能机制。 在社会适应方面,运动对提升个人自理能力、促进沟通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化、增进 竞争意识和耐挫力等有积极意义。 在道德健康方面,提出运动是增进个体道德健康水平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
一、运动与社会适应
(二)社会适应能力的构成
社会适应能力的维度: 处理同伴关系的能力:如向同伴表示问候,提供帮助等。 自我管理能力:如不发脾气,听从指令,发生冲突时能妥协。 学业能力:如独立完成功课,听从老师的指令,做功课符合质量要求。 服从能力:如服从指令,遵守规则,妥善利用闲暇时间。 表达意愿的能力:如表示想交谈,对问候表示感谢等。
二、运动与道德健康
(一)道德健康的含义
道德健康(spiritual health)是个体良心/道德心(conscience)的功能以及他们的道德和价值观如 何影响决定他们生活的方法。 道德健康含有三个维度:宗教(religious),个人主义(individualistic),物质世界导向
(material world-oriented)。 《心理,躯体和精神健康》(2011)提出一种比喻:理智(mind)是司机,身体(body)是
抑郁(depression)的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可包括难以集中注意力和决策,失去对爱好和活动 的兴趣,感到无助,失眠,甚至想自杀。
焦虑(anxiety)可泛指关于未来事件的紧张不安,担忧或恐惧。
不管是对于有临床症状的心理障碍者还是没有心理问题的普通人群,运动锻炼对其焦虑和抑郁都 有积极作用。这些运动锻炼主要是指耐力性运动方面,如快走和慢跑等,而其他类型的运动如力 量练习等的效果如何还并不确定。 运动过程中也可产生良好的即时情绪体验,如流畅体验和跑步者高潮等。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七条心理健康标准
序号
心理健康标准内容
1
智能良好
2
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感
3
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4
人际关系和谐
5
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
6
能保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
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相适应
二、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情绪(抑郁与焦虑)
谢谢观看 THANKS
三、运动是良医
(二)运动促进身体健康相关政策
西方发达国家《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2008》《加拿大身体活动指南2009》《澳大利亚身体活动指 南2014》等。 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 我国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8年《全民健身指南》。
第二节
运动与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一种成功应对各种心理应激,生活适应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百科全书》(1995)认为,心理健康有两方面含义: 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和谐。 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车辆,“精神(spirit)——才是真正的你”是乘客。这充分说明了道德/精神对于人的重要性。
二、运动与道德健康
(二)运动对道德健康的潜在促进作用
体育运动是增进道德健康的重要实践形式。 在运动中,尊重同伴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需要,不独占场地和器材。 在体育比赛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实践良好的行为,不故意伤害对方,服从裁判判罚。 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做文明观众,遵守场馆规定,注意环境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 在保持内心平和与增进身心完满状态(well-being)方面,注重意念配合的运动如瑜伽、八段锦 等运动项目可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三)运动不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缺乏身体活动确定为全球范围死亡的第四位危险因素,仅次于高血压(占 13%)、烟草使用(占9%),高血糖(占6%),以及超重和肥胖(占5%)。 导致骨质疏松 形成关节粘连 发生肌肉萎缩 增加患心肌梗死的危险性 肺功能减退 易疲劳乏力 形成肥胖
运动过度可能对部分锻炼者产生负面心理影响
三、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可能机制
(一)生物学因素
产热(thermogenic)假说:运动中升高的核心体温可能会促进脑的中心和外周的神经活动,同时 降低肌肉的紧张度。 单胺(monoamine)假说:运动锻炼可导致/改善脑的单胺类神经传导物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 胺,血清素)浓度的变化。 内啡肽(endorphin)假说:运动可能经由调节体内内源性鸦片剂(内啡肽,脑啡肽)改善情绪。
二、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一)运动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身体形态是指人体的外部特征,即体格、体型、姿势、营养状况以及身体成分。主要指标:身高、 体重、胸围、上臂围、坐高和身体组成成分(皮脂厚度、体脂比重、去脂体重等)。它从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人体生长发育的状况及其身体的健康状况。 与身体活动较少的人群相比较,积极进行身体活动的人,无论是青少年儿童还是成人和老年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
运动与社会适应、道德健康
一、运动与社会适应
(一)社会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social adaptation)是个体在生存竞争中适合社会和自然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性状的现 象,是在遭遇特殊生存压力下的合宜变化的行为。 社会适应能力(social competence)是指个体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他(她)的 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人都具有较高水平的肌肉健康、更健康的体重和身体成分,也更有利于增进骨骼健康。 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可增加脂肪消耗,降低身体脂肪含量,改善身体成分。
二、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二)运动对人体功能的影响
运动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提升。 运动促进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提升。 运动促进呼吸系统功能的提升。 运动促进运动系统功能的提升。
一、运动与社会适应
(二)社会适应能力的构成
社会适应能力的衡量指标: 自理能力:如日常生活技能。 沟通能力: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社会化:合作和顺应社会行为规范。 职业: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一、运动与社会适应
(三)运动对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可提升个人自理能力。 运动能促进沟通能力的提高。 运动可促进人的社会化。 运动能增进竞争意识和耐挫力。
二、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脑功能/认知功能
运动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相关脑功能都有积极作用
二、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负面作用与合理运动
心理耗竭(staleness syndrome)。 运动迷瘾(exercise addiction)。 体像障碍(body image disorder)。 肌肉上瘾症(muscle dysmorphia)。
第二章
运动与健康
作者:叶孙岳 马玉华
单位:嘉兴学院 山东体育学院
目录
第一节 运动与身体健康 第二节 运动与心理健康 第三节 运动与社会适应、道德健康
第一节
运动与身体健康
一、身体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一)身体健康的概念
身体健康(physical health)是指生物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 健壮、精力充沛,机体处于正常运作的状态。 具体来看: 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
三、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可能机制
(二)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假说:在运动锻炼中与朋友、同事等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有助于改善 心理健康。 分散注意力(distraction)假说:运动的心理益处可能与生理机制无关,而仅仅是人们在特定场 所下参与到运动或体力活动过程中,从而使他们离开了工作场所或其他有压力的环境。 自我征服(self-mastery)假说:在运动过程中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助于参与者感受到成就或个人的 征服。
三、运动是良医
2007年11月“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 作为一种学术理念和健康促进项目由美国运动医学 会和美国医学会正式提出。
三、运动是良医
(一)运动是良医的基础
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 功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证据表明有规律地进行身体活动可以减少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2型糖 尿病、高血压、结肠癌、乳腺癌和抑郁症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