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清洗流程中的质量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提高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的管理质量。
方法确定质量改进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结果提高了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结论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需要人人参与,并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从而促进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是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中要求,使用后的器械必须彻底刷洗,以达到彻底干净的质量要求。
目前,我院医疗器械全部采用手工清洗,清洗质量难度大。
通过加强清洗过程各环节质量监控,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整改,持续质量改进,收到了较好的结果。
1方法1.1成立质量监控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科室每位注册护士都是小组成员,首先护士长组织培训,其次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措施。
发现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缺陷问题进行登记,并通过晨会、质量控制会,进行分析、讨论。
1.2找出医疗器械清洗环节中质量存在问题确定问题是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改进的关键,主要表现如下方面:1.2.1培训和认识不到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对《消毒技术》、《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法律法规、清洗工作流程、方法、质量控制标准等知识不了解。
对多酶清洗剂、器械润滑油的浓度配制不够重视,造成器械清洗后变暗,有水垢等现象发生。
1.2.2清洗设施、设备欠完善清洗池不符合要求,常用设备:如高压水枪、气枪、压缩机配置不合理。
清洗管腔器械的专用刷不够周转等。
导致未能严格按清洗流程进行清洗,管腔器械清洗质量无从保证。
1.2.3清洗工具使用不当采用钢丝球刷洗,严重损伤器械,造成划痕多而深,易产生污物沉积,致使器械难清洗干净,易生锈,缩短器械寿命,清洗用具使用后不及时清洗也易影响清洗质量。
1.2.4监督管理不到位由于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管理者同时又是清洗者,未能按要求进行日常和定期的检测。
医疗器械清洁消毒规范
医疗器械清洁消毒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工作,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提高医疗质量,订立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各科室的医疗器械清洁消毒工作,涵盖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的各个环节。
第三条医疗器械清洁消毒工作人员必需依照本规范执行,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流程。
第二章医疗器械清洁第四条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必需进行清洁处理,清洁工作应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确保器械表面的可见污物和微生物得到有效清除。
第五条清洁工作人员必需佩戴工作服、手套等防护用品,依照所清洗器械的不同要求使用相应的清洁剂。
第六条清洁工作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清洁程序和技术,依照器械的特点进行清洗,避开器械表面受损和污物残留。
第七条清洁后的医疗器械应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无可见污物和残留物,确认清洁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处理。
第三章医疗器械消毒第八条医疗器械消毒工作应依据器械的特点和用途进行,严格依照相关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第九条消毒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配备必需的消毒设备,确保消毒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第十条消毒工作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常规消毒、高温消毒、化学消毒等,确保对不同类型的器械实施有效的消毒。
第十一条对于使用频次高、污染严重的医疗器械,应加强消毒频次,并严密监测消毒效果,确保消毒质量。
第十二条医疗器械消毒后,应标识清楚,明确显示器械的消毒状态,避开混淆和交叉感染。
第四章医疗器械灭菌第十三条对于需要灭菌的医疗器械,应采用高温蒸汽灭菌、化学灭菌等方法,确保器械实现无菌状态。
第十四条灭菌工作必需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用品,严格依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
第十五条灭菌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灭菌效果。
第十六条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应标识清楚,明确显示器械的灭菌状态,并依照规定的保管期限进行保管,避开污染和受损。
第五章监督与检查第十七条医院应设立特地的医疗器械清洁消毒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检查医疗器械清洁消毒工作的执行情况。
医疗器械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流程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监控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确保各环节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操作,实现标准化 、规范化管理。
开展内部质量审核
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 正措施。
接受外部质量监管
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质量 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产品质量的安全可靠。
质量管理制度与规范制定
01
制定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等方面的制
度。
02
制定医疗器械生产质量规范
明确各类医疗器械的生产工艺、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确保生产过程的
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03
建立医疗器械生产质量记录
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医疗器械生产中的质量管理 流程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医疗器械生产概述 • 质量管理流程核心环节 • 医疗器械生产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 •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 • 质量管理流程优化与改进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疗器械是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等,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 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流程是保障医疗器械安全 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医疗器械生产流程简介
研发与设计
根据市场需求和医学原理,进行医疗器械的 研发和设计。
原材料采购
采购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确保来源可靠。
生产制造
按照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行医疗器械的生产制造 。
质量检验
对生产出的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产 品合格。
探究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
探究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负责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包装。
医疗器械是直接接触患者的工具,其清洁度和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由于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复杂、操作人员经验不足等原因,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患者安全意识的提高,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得到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要求。
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提高清洗效果和消毒质量,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课题。
针对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本研究旨在探究清洗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评估其效果,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为提升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和确保患者安全提供参考和借鉴。
【完】.1.2 研究意义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医院重要的部门之一,负责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供应工作。
而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对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而医院是维护和恢复人类健康的重要场所。
如果医疗器械清洗不彻底,可能残留细菌或病毒,给患者带来感染风险。
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进行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医院内部交叉感染,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精细的医疗器械清洗不仅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也可以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节约医院的成本。
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管理,可以减少医疗器械的损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医院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1.3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医疗器械清洗的重要性以及质量控制管理的必要性,探讨清洗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以期通过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提高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其主要负责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干净、无菌的器械,避免医院感染等问题的出现。
针对医疗器械清洗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本文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器械清洗、器械消毒、器械灭菌、器械包装、器械配送等环节。
其中,清洗环节对于后续的消毒、灭菌、包装工作至关重要。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通常使用机械式清洗器或手动清洗器对器械进行清洗。
其中,机械式清洗器可以通过高压水喷淋和高速旋转刷子等方式对器械进行清洗。
而手动清洗器则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采用手工刷洗或涂刷清洗剂的方式对器械进行清洗。
1. 清洗剂选择不正确由于医院中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器械,因此在清洗部分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清洗剂进行清洗。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有些医院可能因为成本原因采用相同类型的清洗剂进行清洗,在清洗不同类型的器械时会出现清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2. 清洗设备保养不当清洗设备使用时间长了,很容易因为清洗剂沉积、过滤垫堵塞以及清洗不彻底等问题导致清洗效果变差,为此,清洗设备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和清洁,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状态。
清洗操作不正确是导致清洗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例如,当使用手动清洗器进行清洗时,操作者可能会将清洗剂过多地涂抹在器械表面,导致清洗剂未能完全清洗干净,或者清洗时间太短,不能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
三、解决方案针对上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质量管理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供应中心在选择清洗剂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制定适合的清洗剂选择方案。
定期检查清洗设备的过滤垫是否完好,保持设备内部清洁干净,切忌让清洗剂在设备内残留太久。
3. 加强操作规程管理制定清洗操作规程,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清洗操作培训,让他们了解器械的清洗特点和器械的灭菌、消毒要求,并且确保清洗时间、设备,清洗剂用量与技术操作都符合标准,保证清洗效果。
细节管理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细节管理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目的为了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对医院供应中心采用细节管理。
方法对本院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清洗过程中进行细节上管理,更规范化.将未进行细节管理时作为对照组,实行细节管理后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科室满意程度。
结果对照组合格率为91%,研究组为99.8%,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科室满意度为92%,研究组为100%,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医疗器械清洗采用细节管理能够提高清洗质量,从细节中逐步的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使用的安全性。
标签:细节管理;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医院的供应室是医院非常重要的科室,所有的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均有供应室完成[1]。
每日需要进行清洗的器械数目多,消耗快,供应室的工作量较大,所以在很多细节上会出现疏忽.消耗的器械进行分类回收,进行清洗后进行灭菌消毒.清洗的质量是消毒和灭菌合格的前提,也是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的保障。
为了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本组研究采用细节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进行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为对照组,2012年3月~2013年3月施行细节管理后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为研究组,共有医疗器械3896件,其中临床诊疗器械1876件,手术器械2020件。
1.2方法对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采用细节管理,规范清洗过程,保证每个清洗步骤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仔细的进行清洗,对原有的清洗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各部分细节进行改正.1.2.1清洗人员的培训对供应室进行清洗医疗器械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熟悉掌握器械清洗的相关知识,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了解医疗器械清洗的重要性。
供应室是病菌集中度较高的地方,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制定器械清洗的规范流程,让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清洗。
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医院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制度:一、清洗制度1.清洗对象:所有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包括内镜、窥镜、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体温计等。
2.清洗时间: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应及时清洗,避免污物干燥,增加清洗难度。
3.清洗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清洗,并进行培训,确保清洗质量。
4.清洗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洗剂。
(1)手工清洗:使用软毛刷、清洁布等手工工具,按照器械的清洗指南进行清洗。
(2)机械清洗:使用专业的清洗设备,如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等。
6.清洗质量控制:定期检查清洗后的医疗器械,确保清洗彻底,无污物残留。
二、消毒制度1.消毒对象:所有清洗后的医疗器械,特别是高度危险物品,如手术器械、内镜等。
2.消毒时间:清洗后的医疗器械应立即进行消毒,避免再次污染。
3.消毒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消毒,并进行培训,确保消毒质量。
4.消毒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病原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1)化学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如75%酒精、碘酊、氯化物溶液等。
(2)物理消毒:使用高温蒸汽、紫外线辐射等物理方法进行消毒。
6.消毒质量控制:定期检测消毒后的医疗器械,确保消毒效果达到规定标准。
三、灭菌制度1.灭菌对象:所有消毒后的医疗器械,特别是高度危险物品,如手术器械、内镜等。
2.灭菌时间:消毒后的医疗器械应立即进行灭菌,避免再次污染。
3.灭菌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灭菌,并进行培训,确保灭菌质量。
4.灭菌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病原体特性选择合适的灭菌剂。
(1)高压蒸汽灭菌: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如高压锅、灭菌箱等。
(2)化学灭菌:使用化学灭菌剂,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
(3)物理灭菌:使用高温蒸汽、紫外线辐射等物理方法进行灭菌。
6.灭菌质量控制:定期检测灭菌后的医疗器械,确保灭菌效果达到规定标准。
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工作计划:1. 完善管腔器械的清洗流程:对现有的管腔器械进行评估,找出在清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例如优化清洗参数、增加预处理环节等。
2. 建立标准操作规程(SOP):根据清洗流程,制定详细的SOP,包括器械的分类、包装、消毒、烘干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标准。
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按照SOP执行,提高清洗质量。
3. 提高清洗剂的使用效率:对比不同清洗剂的效果,选择最适合管腔器械的清洗剂。
同时合理控制清洗剂的浓度和使用量,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4. 加强培训与考核: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清洗技术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同时通过考核来检验员工的清洗效果,激励员工不断提高清洗质量。
5. 设立质量控制小组: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监督清洗过程的各个环节,确保清洗质量符合标准。
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改进。
6. 定期检查与反馈:定期对管腔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同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持续优化清洗流程。
措施:1. 优化清洗参数:通过试验和实际应用,找到最适合管腔器械的清洗参数,如温度、时间、清洗剂浓度等,并将这些参数纳入SOP 中。
2. 增加预处理环节:对管腔器械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残留物、去除表面污染物等,以减少清洗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
3. 选择合适的清洗剂:根据管腔器械的材料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清洗剂,以提高清洗效果和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4. 合理安排清洗顺序:根据管腔器械的材质、结构和大小,合理安排清洗顺序,以提高清洗效率和减少损坏。
5. 加强设备维护:定期对清洗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洗效果。
6. 实施绩效考核:将清洗质量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激励员工注重清洗质量和改进措施的落实。
7.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改进建议,持续优化清洗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
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工作计划和措施(1)工作计划:1. 完善管腔器械的清洗流程:对现有的管腔器械进行评估,找出在清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发布时间:2021-07-22T14:56:39.14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月4期作者:李维[导读] 对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中常规管理模式及程序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
李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陕西西安710089)摘要:目的:对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中常规管理模式及程序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本次实验在2019年7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0年10月,实验对象共计200件。
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将1、3、5...编号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划分为对照组,将2、4、6...编号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划分为实验组。
对照组医疗器材清洗过程中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程序化管理模式,对两组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手术感染风险进行分析和对比。
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97.00%及90.00%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1.00%及5.00%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手术感染风险,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高,差异较为凸显,(p<0.05)。
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中程序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其在提高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降低手术风险风险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控前言: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医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消毒供应室的主要工作内是对医疗器械进行回收、清洗、消毒及分配,是医院医护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导致医疗器械清洗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对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医疗设备保洁工作管理规程
医疗设备保洁工作管理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医疗设备保洁工作的管理规程,以保证医疗设备的卫生和安全。
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程,确保医疗设备的正确清洁和维护。
2. 背景医疗设备是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工具,因此保持其卫生和功能的完好至关重要。
良好的保洁工作能够减少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3. 责任和职责- 医疗设备保洁人员应定期进行设备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卫生达标。
- 设备使用人员应妥善保管设备,避免不当使用或破坏设备。
- 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应监督设备保洁工作的执行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4. 医疗设备保洁流程1. 预处理阶段:- 清理设备表面的污垢和物质。
- 检查设备是否有损坏或磨损的部分。
2. 清洗阶段:-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进行设备清洗。
- 根据设备类型和材质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和时间。
3. 消毒阶段:- 根据设备性质和使用环境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
- 确保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时间符合标准要求。
4. 干燥阶段:- 将设备表面的水分完全干燥。
- 避免使用不透气的材料储存设备,以免产生潮湿和霉菌。
5. 检查和记录:- 检查设备是否清洁完整,无残留物。
- 记录设备保洁的具体内容、时间和操作人员。
5. 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疗设备保洁工作的培训和教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设备保洁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 清洗和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设备损坏和故障的正确报告和处理流程。
6. 监督和评估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医疗设备保洁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检查设备保洁工作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 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和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 定期进行设备清洁和消毒效果的检测和评估。
7. 处罚和奖励对于违反医疗设备保洁规程的个人或单位,将依据医疗机构的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对在医疗设备保洁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个人或单位,将给予奖励和表彰。
8. 附则本管理规程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所有,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补充。
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
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对策。
结论:通过总结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强有效的改进对策,有助于提升器械清洗质量,提升供应室工作质量,为减少医院感染提供质量保障。
【关键词】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存在问题;改进对策【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378-021.手术器械清洗的目的清洗是去除医疗器具、器械和物品上患者来源的致病微生物,达到去除和减少医疗器械上的生物负荷的目的。
2.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存在问题2.1 培训和认识不到位2.1.1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足,对《消毒技术》《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清洗工作流程、方法、质量控制标准等知识不了解。
2.1.2清洗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清洗不够细致等,不能达到清洗质量的标准。
2.2 监管力度不够2.2.1护长及质控员不能随时跟班监督,不能做到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2.2质检人员没有工作责任感,有时讲人情,顾情面,检查时敷衍不认真,对不合格的器械不能及时提出要求重新清洗。
2.3 器械本身污染医务人员使用器械后未及时清洗,或初洗不彻底,不对器械进行预处理,器械上有机物干结,使得清洗时很难将有机物彻底除去。
2.4 器械结构复杂医疗器械有多种多样,结构复杂,形状多变,关节多;有齿槽、缝隙,剖腹术和刮宫术使用的吸引管管长腔小等增加了清洗的难度。
2.5 清洗不规范器械清洗操作不规范。
清洗人员在清洗时不将器械关节充分打开,不拆卸组装器械,或不将器械完全浸泡在水下面,不能产生分解作用,导致机械零件清洗洁净仪表接头,咬合面有污垢、铁锈、治疗碗,碗边洗不洁净、吸引管及其封闭端有残肉组织等。
2.6 清洗剂的影响清洗剂选择不当会影响清洗的质量。
采用加多酶液清洗法,可降低清洗后器械隐血试验阳性检出率提高清洗洁净度合格率[1]。
临床精密手术器械清洗相关概念、处理难点、清洗原则、人员要求、清洗流程、质量标准及注意事项
临床精密手术器械清洗相关概念、处理难点、清洗原则、人员要求、清洗流程、质量标准及注意事项精密手术器械是结构精细、复杂、易损,用于特殊手术或对清洗、消毒、灭菌处理有特殊方法和技术要求的医疗器械。
随着手术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微创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精密手术器械被应用于外科手术中。
精密手术器械在耳鼻喉科、眼科、神经外科、口腔科、骨科、心胸外科的使用率均达到了50%以上。
精密器械结构复杂、精细贵重、容易磨损,清洗难度大,一旦清洗不到位,直接影响灭菌质量和使用寿命,甚至造成患者感染,因此,规范、科学的清洗是保证其清洗质量,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关键。
相关概念1.消毒供应中心(CSSD )集中管理: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至CSSD 集中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的管理方式。
2.管腔器械:含有管腔,其直径≥2mm,且其腔体中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的距离≤其内直径的1500倍的器械。
3.超声波清洗: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加速度作用及直进流作用对液体和污物直接、间接的作用,使污物层被分散、乳化、剥离而达到清洗目的。
4.可追溯: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精密手术器械处理难点1.结构复杂精细、种类繁多、材质特殊。
2.形状多样、附件多、头端尖锐脆弱、易损坏。
3.价格昂贵、生产厂家多。
4.备用基数少、使用频率高、周转快。
5.专家专用性强。
精密手术器械清洗原则1.遵循器械厂家说明书和结构特点选择清洗方法。
2.不耐湿器械选择手工擦拭,耐湿器械选择手工清洗加超声清洗、医用清洗机进行清洗,首选湿热消毒,不耐湿不耐热器械可使用75%酒精进行消毒。
3.根据器械结构、功能、材质拆卸至最小单位进行清洗,注意保护,以防细小部件丢失。
4.清洗、消毒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受压、挤压、弯折、掉落等损害,影响器械的功能和使用,器械盒及清洗池必要时使用保护垫,以防器械损坏。
5.精密管腔手术器械采用手工清洗时应选择相匹配的专用清洗工具。
医院设备清洗管理制度
医院设备清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设备的清洗管理,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医疗设备的清洗工作,旨在规范设备清洗操作流程,确保医疗设备的清洁卫生,保障患者安全。
第三条医院设备清洗管理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严格管理的原则,确保设备清洗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
第二章设备清洗管理组织机构第四条医院设备清洗管理由医院院长负总责,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
第五条医院设备清洗管理应设立设备清洗管理服务台,接受医院内部和外部的设备清洗服务委托,并对设备清洗的质量负责。
第六条设备清洗管理服务台应配备清洗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清洗工作资质和技能,制定清洗操作规程,确保设备清洗达到卫生标准。
第七条设备清洗管理服务台应制定设备清洗记录,对每台设备进行清洗操作,做好设备清洗记录的保存和管理。
第八条医院设备清洗管理应定期对清洗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清洗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第九条医院设备清洗管理应配备清洗监督人员,对设备清洗操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设备清洗操作规范有效。
第三章设备清洗管理流程第十条医院设备清洗管理应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制定相应的清洗操作流程和规范,确保设备清洗达标。
第十一条设备清洗操作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清洗要求,制定相应的清洗计划,确保设备清洗及时有效。
第十二条设备清洗操作应按照清洗规程和操作标准进行,对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清洗,确保设备内外均清洁卫生。
第十三条设备清洗操作应使用符合卫生标准和规定的清洗剂和工具,确保清洗效果和安全性。
第十四条设备清洗操作应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确保清洗操作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四章设备清洗质量监督第十五条医院设备清洗管理应定期对清洗设备和操作人员进行检测和监督,确保设备清洗质量达标。
第十六条设备清洗管理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洗效果检测和质量评估,确保设备清洗达到卫生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
医疗器械类别抽检件数(n )合格件数(n )抽检合格率(%)手术剪3000293597.83手术镊3000284394.77血管钳3000280193.37持针器3000274691.53刀柄3000271390.43拉钩3000264588.17吸引管3000257785.90总计210001926091.71表1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检测合格情况摘要:目的解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内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
方法以本院在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洗的一定数量的医疗器械作为调查对象,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的数据,评测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
结果对我院消毒供应室这1年内所清洗的医疗器械进行抽检,结果显示全部合格。
结论医院的医疗器械清洗是医院运作的一个基础的环节,而各类器械清洗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或患者的安全,故完善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体系迫在眉睫。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16)18-0185-02医院消毒供应室作为医疗护理过程中的最基础环节,作用尤为重要[1]。
近年来,有多例外源性感染事件暴露在我们的视野范围之内,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存在很大的不足的现状,管理体系有较为严重的缺陷,因此,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质量往往决定着医院的安全程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体系在各大医院完善的程度不尽相同,有调查显示,三级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建设全部符合《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这一文件内的相关要求,其已经具备一系列成熟的流程,包括供应中心、清洗中心、消毒供应室等。
与此同时,调查还发现小部分的二级医院以及大部分的一级医院基础设施落后,清洗体系不完善,未建成自己的消毒供应中心,并且这些医院的清洗设备欠缺,没有自动清洗机以及超声清洗机,几乎是靠人力来完成清洗。
基于这样的现状,有必要对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评测,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的调查研究。
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分析
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分析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其负责清洗、消毒和灭菌医疗器械和设备,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于消毒供应室的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只有保证了质量,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清洗、消毒和灭菌的过程、常见的问题及质量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清洗、消毒和灭菌的过程1. 清洗:清洁是消毒和灭菌的前提,对于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工作非常重要。
在清洗过程中,要将医疗器械和设备表面的油脂、血迹、蛋白质等有机物质清洗干净,以保证后续的消毒和灭菌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2. 消毒:消毒是通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物体表面和内部的病原体、细菌和病毒等,以达到预防感染和传播疾病的目的。
在消毒过程中,要确保使用的消毒剂种类、浓度和接触时间等符合标准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3. 灭菌:灭菌是通过高温、高压或化学方法,将医疗器械和设备内外表面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孢子等全部杀灭,达到无菌状态的一种处理方法。
灭菌工艺的掌握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保证灭菌的效果,还要尽量减少对医疗器械和设备本身的损伤。
二、常见的问题1. 清洗不彻底:清洗工作不彻底会导致后续的消毒和灭菌工作难以发挥作用,甚至影响医疗器械和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消毒剂浓度不足:消毒剂浓度不足会导致消毒效果不理想,无法杀灭所有的病原体,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3. 灭菌时间不足:灭菌时间不足会导致微生物不能被完全杀灭,从而使得医疗器械和设备无法达到无菌状态。
三、质量管理措施1. 制定标准操作规程:消毒供应室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明确清洗、消毒和灭菌的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2. 强化设备维护和保养:对于清洗、消毒和灭菌设备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保证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的质量。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制度下的质量控制流程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制度下的质量控制流程1. 引言在医疗器械行业中,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步骤。
针对这一需求,制定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制度,并明确质量控制流程,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制度下的质量控制流程。
2. 质量控制流程概述3. 质量控制流程详述3.1 计划阶段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根据质量管理规范制度的要求,制定适用于具体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质量检查的频率、检查的方法和标准等。
确定质量控制责任明确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责任,并确保责任人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
制定质量控制目标根据业务需求和市场要求,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和目标,以保证产品的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3.2 实施阶段质量控制培训针对质量控制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其掌握质量控制的知识和技能。
质量控制记录建立质量控制记录系统,记录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过程,包括工艺参数、质量检查记录、异常处理等。
质量控制监督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监督岗位,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每个环节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操作。
3.3 检查阶段进行内部审查定期对质量控制活动进行内部审查,检查质量控制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是否存在未能按照质量标准执行的情况。
进行外部评估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外部评估,评估质量控制流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分析评估结果根据内部审查和外部评估的结果,分析评估结果,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为下一阶段的质量控制活动做准备。
3.4 改进阶段制定改进计划根据分析评估的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包括改进目标、改进措施和改进时限等。
实施改进措施按照改进计划,落实改进措施,包括修订质量控制标准、强化培训、改进工艺流程等。
监督改进效果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 结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制度下的质量控制流程是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明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可以确保每个生产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无菌,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使用后的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
三、清洗、消毒、灭菌原则1. 遵循“先清洗、后消毒、再灭菌”的原则。
2. 按照医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和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处理。
3.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确保医疗器械无菌状态。
四、清洗、消毒、灭菌流程1. 收集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按照分类要求进行分类。
2. 对医疗器械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表面的污物、血迹、分泌物等。
3. 采用手工清洗或机器清洗的方法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
清洗液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4. 对清洗干净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消毒方法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5. 对消毒后的医疗器械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温度应符合医疗器械的材质要求。
6. 对干燥后的医疗器械进行灭菌。
灭菌方法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
7. 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应存放于无菌容器中,标识清晰,防止再次污染。
五、清洗、消毒、灭菌要求1.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
2.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
3. 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交叉感染。
4. 清洗、消毒、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应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达到无菌标准。
5.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记录应完整、真实,便于追溯。
六、监督管理1.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组织,负责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2.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4.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器械清洗间工作制度
器械清洗间工作制度一、目的为规范器械清洗间的工作流程,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质量,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器械清洗间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及使用清洗器械的临床科室。
三、职责与分工1. 器械清洗间负责人:负责器械清洗间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流程,确保器械质量。
2. 器械清洗人员:负责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保证器械的清洁质量。
3. 质控人员:负责对器械清洗间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确保各项工作符合规定要求。
4. 临床科室:负责使用清洗后的器械,严格按照器械使用规范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四、工作流程与要求1. 器械接收(1)器械清洗间应设立独立的接收区域,用于接收临床科室送来的待清洗器械。
(2)接收人员应认真检查器械的数量、种类和损坏情况,填写《器械接收记录》。
(3)对损坏或有特殊要求的器械,应及时告知临床科室,确保器械在清洗前得到维修或处理。
2. 器械清洗(1)清洗人员应按照器械清洗流程和清洗剂的使用说明,对器械进行清洗。
(2)清洗过程中,应确保器械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清洗,特别是缝隙、关节等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
(3)清洗后的器械应进行初步消毒,减少微生物负荷。
3. 器械消毒与灭菌(1)清洗后的器械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确保器械达到灭菌效果。
(2)对不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器械,应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并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3)消毒后的器械应放置在通风干燥处,待干燥后方可使用。
4. 器械包装与存储(1)器械包装应采用无菌包装材料,确保包装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2)包装后的器械应标明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灭菌批号等信息,便于临床科室使用时查阅。
(3)包装好的器械应放置在干燥、通风、防尘、防鼠、防虫的环境中,确保器械质量。
5. 质控管理(1)质控人员应定期对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符合规定要求。
医疗器械污染清洁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污染清洁管理制度1. 前言医疗器械在医院中扮演着特别紧要的角色,它们直接接触到患者的身体,对于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紧要。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我们需要订立医疗器械污染清洁管理制度,以保证器械的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交叉感染和污染。
2.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2.1 医疗器械库存管理•医院设立医疗器械库房,由专人负责管理库存。
•库房应保持干燥、通风、乾净。
•库存中的器械应依照设备类型、规格进行分类存放,以便于管理和记录。
2.2 医疗器械清洁管理•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清洁管理制度,明确清洁流程和责任人。
•负责清洁的工作人员应经过特地培训,了解正确的清洁方法和操作流程。
•清洁工具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更换,以避开交叉感染。
2.3 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明确消毒流程和责任人。
•消毒工作应在严格的空间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确保消毒效果。
•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相关的规范,使用时要依照正确的比例进行稀释和配制。
3. 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清洁管理3.1 使用前的清洁工作•严禁使用未经清洁的器械。
使用前务必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清洁工作由负责器械清洁管理的工作人员负责,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清洁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器械的轻拿轻放,避开损坏。
3.2 使用后的处理•使用完毕的医疗器械应当立刻进行初步清洁,如严格依照规定进行外部的擦拭和清洗。
•工作人员应检查器械是否存在损坏,确认无误后进行包装和发送到清洗消毒科室。
•清洗消毒科室负责对器械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然后进行二次包装。
3.3 包装和储存•清洗消毒科室完成清洁和消毒后,应依照规定的方法将器械进行包装,并标明包装日期、消毒人员和消毒时间等信息。
•包装后的器械应放置于干燥、通风的区域,避开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包装好的器械应存放在指定的区域,并进行记录和管理。
3.4 定期检查和保养•医院应定期对存储的器械进行检查,确认其完好无损。
•对于长期未使用的器械,应进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清洗流程中的质量管理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器械物品达到无菌要求。
方法:多数情况下复杂的器械必须拆下手工清洗,以保证清洗质量,同时利用机械清洗法提升清洗效率。
在手工清洗法和机械清洗法的配合下,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有了显著效果。
标签: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
医院感染历来就是引人注目的特殊课题,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这一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为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保证供应到各临床科室的物品达到无菌要求,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需要对医疗机械按照严格的流程进行清洗,这是医疗器械灭菌前和再处理中消毒的最重要环节,这既是物品达到灭菌效果合格的必备条件,又能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免受交叉感染,对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效果也有重要作用[1]。
1 医疗器械清洗的目的和方法
1.1清洗目的清洗的主要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等步骤,达到去除医疗器具、器械和物品上污物的目标,通过细致的清洗可去除患者来源的致病微生物,达到去除和减少医疗器械上的生物负荷的目的。
1.2清洗方法清洗医疗器械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步骤为冲洗,多酶清洗剂超声浸泡,洗涤,漂洗,纯水冲洗、润滑干燥等过程。
一般來说,多数情况下复杂的器械必须拆下手工清洗,因为器械越复杂,其清洗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手工清洗要注意清洗水温为15~30°C,这是手工清洗的质量控制点。
清洗池、清洗用具等应每天清洁消毒。
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
为防止气溶胶污染,器械在刷洗操作时应在水面下进行。
应先用多酶进行浸泡,再做刷洗,以去除干燥的污渍。
常规器械选择同一规格的U型器械架穿起,为利于与清洗液充分接触,确保器械关节彻底打开,U型器械架自行撑开高度约为20cm。
对有明显锈渍、污渍器械,清洗前进行除锈、除垢后置于标准清洗篮筐内,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清洗,在这个过程中器械摆放方式一致。
医疗器械清洗一般选用P1程序:喷淋清洗、常温水喷淋漂洗、多酶温水喷淋漂洗、热水喷淋漂洗、温水喷淋漂洗、防锈润滑消毒、热风干燥7个程序,全程一般应该达到50min左右的时间[2]。
2 医疗器械清洗过程质量管理
依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普通患者用过的器械,一般无需消毒这一前置程序,可先清洗后消毒。
但是被甲类传染病患者及炭疽病、艾滋病、结核、肝炎等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在清洗前还应该选择合理的消毒方法处理,如含氯消毒剂浸泡等,以做好消毒工作,然后再进行清洗。
2.1清洗前的预处理使用后的器械上如果沾污较多肌体组织残留物或者血源性污染物或,为避免对医疗器械的腐蚀或者污染物干涸后难于清洗,一般应及时进行有效清洁后再彻底清洗。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为去除器械表面沽污的大多数可见污染物,常常会用手术后的敷料来擦拭器械,为方便后续的清洗操作,需要将器械清点后浸泡在多酶清洗液中或清水中,以保持器械湿润甚至分解部分残余有机物[3]。
2.2机械清洗法机械清洗适用于可分拆或结构简单器械的批量清洗,具有清洗质量稳定和清洗效率高的特点,虽然具有这些优点,但机器清洗不能代替手工清洗。
2.2.1超声波清洗超声波加多酶清洗液可大大提高超声清洗的效率,超声波清洗多用于喷淋清洗和器械手工清洗的前期处理,利用超声波在水中以疏密相同的形式向被清洗器械辐射,在清洗液中形成”气泡”形成,利用这些”气泡”破裂的现象,产生”空化”现象,将器械表面空隙的污垢进行破裂、分解和剥落,使器械达到清洁和净化[4]。
超声波清洗的方式特别是用于管腔器械的清洗,但不是独立的清洗方法,必须控制超声清洗的时间,以免破坏器械镀层,同时,由于其不具备终末清洗功能,在进行超声波清洗后,仍少不了手洗这一程序,以保证清洗的质量[5]。
2.2.2喷淋清洗喷淋清洗多用于批量清洗器械,其利用全自动电脑程序控制、高流量的风机和大功率的加热器,利用高流量水的旋转式喷洗装置实现器材的清洗消毒和干燥处理,喷淋清洗对表面光滑器械的清洗效果较可靠[6]。
目前,喷淋清洗机部分设备还兼具有超声波清洗功能,主要分为单腔和多腔体的长龙机组两种机型,其优点是对耐热、耐湿的器械与物品进器械的清洗较为方便,其缺点在洗涤前需将器械的关节、轴缝隙和齿槽等部位张开,因为这种方法对器械齿槽、关节轴缝隙等部位则难以清洗干净,需要和手工清洗进行配合。
2.3手工清洗法手工清洗法操作步骤包括初步冲洗、清洁剂浸泡、刷洗、漂洗、纯水冲洗、润滑与干燥等过程,目前国内多数医院采用手工清洗手术器械。
人工清洗经济实用、操作简便,但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器械的清洗效率低,导致清洗质量常常不稳定,必须加强手工清洗中的质量控制。
2.3.1清水刷洗法虽然经济实用、操作简便,但因此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手术器械只用清水常规清洗后残留血阳性率达>84%,器械咬合面残留血液更不容易洗干净,故而只用清水洗涤清洗效果有限,故而需要进行进一步清洗。
2.3.2加酶清洗法加酶清洗法是指洗涤时将污染手术器械经流动清水冲刷后用酶清洗剂浸泡,再用清水冲洗。
这种方法需要在洗涤剂内加入多种生物酶(脂肪溶解酶、蛋白溶解酶等),使得清洗变得容易,可将污染在器械上的污染物溶解。
加酶清洗液能使蛋白质颗粒分解,能去除蛋白质、血渍等顽固污渍,具有双重去污作用,显著改善手术器械清洗洁净度,是当前用的较多的一种清洗方法,也有利于清洗过程中的质量控制[7]。
2.3.3消毒剂消毒清洗法多用含表面活性剂特别是含氯消毒剂的复方消毒剂清洗效果更好。
将污染手术器械放入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溶液中浸泡后取出可使杀菌和洗涤在同一步骤进行,然后用清水冲净并干燥。
3 讨论
虽然目前一次性医疗器械用品的普及率大幅提升,但是依然有很多器械无法采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即使医院内部采用了各种先进清洗和消毒机器,但医疗器械感染率依然很高,当前很多医疗器械经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到使用科室进行反复使用,节省了大量的经费和资源,但是需要除污清洗和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作为其前提和条件。
故而这类器械的清洗质量高低对于交叉感染的避免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手工清洗过程,优化清洗流程,彻底清除再生医疗器械上污染的有机物、血迹等污渍,才能为保证灭菌效果垫定基础,对各种再生医疗器械彻底清洗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方法,从而保证诊疗科室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梅花,赵宏波,郑志英,等. 双缩脲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07).
[2] 郑化芝,凌红芬,王蕾. 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方法及质量影响因素[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06).
[3] 祝晚仙.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改进措施[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05).
[4] 魏静蓉,徐绍萍,廖建梅,等.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监测分析[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02).
[5] 胡艳红.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管理手术器械体会[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7).
[6] 李宛真. 消毒供应室清洗流程质量管理的改进以及实施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8).
[7] 于敬敏,李景涛,王立霞,等. 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管理及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9).编辑/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