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摩罗诗力说
答:《摩罗诗力说》是1907年鲁迅先生在革命派和改良派大论战时用文言文写成的一篇文论,它是“五四”运动前揭露批判封建意识形态的檄文,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倡导浪漫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文论介绍了拜伦、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密茨凯维支、斯洛伐斯基、克拉辛斯基和裴多菲八位浪漫派诗人,肯定了他们“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的精神,猛烈地批判了旧传统、旧文化,抨击了洋务派、维新派和复古派,大胆地提出冲破禁区、扫荡迷信,大力宣扬了救国救民、解放中华民族的思想。
2.“革命加恋爱”模式
答:“革命加恋爱”模式是流行于1928至1932年间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在传统的恋爱小说里加入革命的元素,准确描绘了革命文学倡导初期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理嬗变轨迹,真实再现了时代风云与个人情感的冲突,含有丰富的政治、历史文化内涵。但因为缺乏文学的独创性,而是通过不断的复制公式化的情节、描写脸谱化的人物,把革命与恋爱这两个元素简单的相加,缺乏艺术上的现实性而成为了简单的公式。茅盾曾把这一模式分为三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革命与恋爱的冲突阶段,革命决定了恋爱和革命产生了恋爱。运用“革命家加恋爱”模式的代表作品有蒋光慈的《野奠》、茅盾的《蚀》三部曲等等。
3.语丝体
答:语丝体是指在《语丝》周刊上刊载的以社会批评、文化批评为主的散文。语丝文体
在内容上“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在形式上以“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文艺性短论、随笔为主;在艺术风格上,文笔幽默、泼辣,富于讽刺意味。语丝体分为两大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的小品文,以鲁迅为代表的战斗的杂文。语丝体实现了语言形式策略的多样化自由表达,使现代散文的语言功能意蕴更为深广厚重;改变了散文“载道”式单一化言说模式,使中国散文在独立生命意志和现代个性内涵层面实现彻底转型,走向“人的文学”。
4.新潮社
答:新潮社是由傅斯年、罗家伦、顾颉刚等于1918年末发起成立的北京大学第一个学生社团。“新潮社”以《新潮》杂志为阵地,提倡白话文学,翻译西洋文字,介绍国外思潮,批评国内问题,为文学革命呐喊助威,为思想革命鸣锣开道。《新潮》刊载的文学作品最初多为问题小说,如叶绍钧《这也是一个人?》、罗家伦《是爱情还是痛苦》、俞平伯《花匠》等等。后来又相继刊载了王敬熙、杨振声、顾颉刚、傅斯年、刘半农、康白情等人的小说、诗歌以及文学评论等。《新潮》杂志与《新青年》一道,共同擎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5.第三种人
答:“第三种人”是指以《现代》杂志的苏汶为代表的作家群。“第三种人”的文艺观是艺术真实论,提倡文学的自由品格,主张艺术多样性,关注文学的高品位。1931年至1932年,“左联”与“自由人”、“第三种人”以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性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展开了论争。苏汶著文以“第三种人”身份声援胡秋原,认为创作的标准不只是“正确”,更应该考虑“真实”,如果文学所表现的生活是真实的,那么,就“必然地可以从现实生活的错
误和矛盾中引出生活必须另行创造的结论来”,因此,他反对文学上的“干涉主义”,要求给作家充分的创作自由。
二、论述题
1.谈谈周作人五四时期的文学观。
答:五四时期,周作人站在对传统文学观念彻底批判的基点上,运用科学的进化论思想、西方的人道主义思想、西方的文艺理论以及对中国文学现状的综合分析,对于文学的本体、性质、内容与功能等提出了与中国传统文学完全不同的文学观——“人的文学”。周作人对文学的认识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基础上,他把文学的核心问题定位于“人的问题”,认为文学的宗旨在于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表现人的个性、人的价值、人的欲求。其文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的文学”的文学观。
(1)《人的文学》
五四时期,周作人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学,便谓之人的文学。”在1918年底发表的《人的文学》中,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作家必须以认真严肃的、而并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对改造社会持积极的态度,而且,还要展示“理想的生活”。周作人认为新文学的本质是“重新发现‘人’”的一种手段,根本目标在助成人性健全发展。
(2)《平民文学》
l919年初,周作人又提出“平民文学”的概念:“平民文学以普通的文体,写普通的思想与事实。平民文学应以真挚的文体,记真挚的思想与事实。”周作人将封建传统的旧文学概括
为“贵族的文学”,认为“平民的文学”恰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其两者间的区别并非说“这种文学是专做给贵族或平民看,专讲贵族或平民的生活,或是贵族或平民自己做的”,而主要是指“文学的精神区别,指它的普遍与否,真挚与否”。周作人指出平民文学应以通俗的白话语体描写人民大众生活的真实情状,忠实地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与事实”。
五四时期,周作人“人的文学”的文学观,是以人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文学是人性的,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其主张与“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热潮相合,对文学革命的推进起到很大的作用。
2.废名与沈从文小说的比较。
答:废名和沈从文都是京派作家的代表,对比两者创作的小说,我们发现有高度一致的地方,也有情致趣味的、创作倾向的差异:
(1)废名与沈从文小说的相同点
①诗化小说的创作
两者的小说都有着诗化的语言、诗化的意境、诗化的人物,小说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废名笔下的竹林,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无不弥漫着诗意。
②乡村社会的人性美、人情美
两位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迥异于鲁迅、台静农、王鲁彦、彭家煌、许钦文、蹇先艾、许杰等的作品,不是对愚昧、落后的乡村社会的批判,而是对淳朴、善良的人性美的讴歌和赞扬。
(2)废名与沈从文小说的不同点
①艺术风格:冷寂和温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