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基础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基础复习测试卷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亲爱的同学们,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是否让你发现了生活的可爱之处?你看,有情致丰富的万物,有真zhì热忱的人们,还有那份童趣盎然和哲思之美。
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滚tàng 和重量。
下面,让我们继续跟随文字的脚印,去发现生活的péng 勃,人间的温暖……万物有灵诗句作者与出处深情之月,托付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1),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不羁之山,寄托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河流大野犹嫌束,(2)。
谭嗣同《潼关》愁苦之雨,见证羁旅中的苦涩与无奈君问归期未有期,(3)。
李商隐《夜雨寄北》坚韧之菊,不负秋阳,竞相怒放。
(4),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凌云之鹤,承载一腔豪情,直冲云霄。
(5),(6),刘禹锡《秋词(其一)》奔流之水,提醒时光流逝,且行且珍惜。
(7),(8),《〈论语〉十二章》【热身活动:“书”里有乾坤】(12分)1.以下是小组开展的有关“书”的研讨活动,请你一试身手,补充空白内容。
(12分)小语: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的“书”的字样是一只手抓住一个东西(刀或者笔)在器物上刻写,可见,“书”最早的意思是(1)。
后来,人们把写的东西装订成册,“书”就引申为成册的著作,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2)《》,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书中“(3),(4)”一句,说的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小文:“书”还有其他意思呢,如诸葛亮的《诫子书》,这个“书”的意思是(5)。
不仅如此,古代诗人还常常借“书”来寄托情思,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6)?(7)”传递思乡之情;李商隐在给妻子的“书”(《夜雨寄北》)中,用“(8),(9)”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
小嘉:在梳理“书”的相关义项时,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yóu rán ér sh ēng(10)。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阻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一、课文内容复习
1. 复习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 总结每篇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3. 理解每篇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故事情节,并能够简要概括。
二、词汇复习
1. 复习每篇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词组。
2. 根据课本提供的词汇表,掌握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
三、语法复习
1. 复习每个单元中学习的语法知识,包括句子结构、动词时态、介词用法等。
2. 掌握每个单元中的重点语法知识,能够正确运用在自己的写
作中。
四、写作复习
1. 复习每个单元中的写作要求,包括写人物描写、写景描写等。
2. 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五、阅读理解复习
1. 复习每个单元中的阅读理解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
2. 阅读课外书籍或文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课外拓展
1. 阅读其他相关领域的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 参加语文俱乐部或写作班,与他人交流学习。
3.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的要点,希望能够帮助你顺利
复习并取得好成绩。
祝你成功!。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阅读
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一、阅读《散步》第6——8段(原文略),做题。
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答: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答: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答: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答: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原文略),做题。
5、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答:6、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答:7、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答:8、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答:9、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这里着意写了各种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答:三、阅读《我的老师》第9段(原文略),做题。
10、概括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
(不得超过15个字)答:11、文段第一句中,“占据”这个词很好地表现了12、“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中的“那样”指的是13、文段“心清如水的学生”中的“清”是的意思。
14、请找出语段中直接抒发“我”对老师敬佩之情的句子。
答:四、阅读《再塑生命的人》第9——12段,做题。
15、给所选文段加一个小标题。
(不超过10个字)答:16、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答:17、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18、“我想起了……拼不好”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一句话?答:19、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答:五、阅读《春》第四、五段(原文略),做题。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诗的第二句中“夏寒”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诗歌鉴赏(甲)西洲曲南北朝乐府民歌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甲)(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知识卡片,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3.下面这两首诗都是咏荷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赠荷花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
诗中“”与“”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
(2)前两句诗中“翠”、“浪”、“斜”、“肥”、“噪”等字体现了春的气息,选择其中一个字,加以具体分析。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简要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专题一:字音、字形
期末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酝酿( niàng ) 黄晕( yùn )
着落( zhuó )
澹澹( dàn ) liáo( 嘹 )亮
静谧( mì
)
粗犷( guǎng ) 水zǎo( 藻 )
抖擞( Soǔ )
看护( kān )
莅临( lì) 贮蓄( chù )
池畦( qí ) 棱镜( léng )
chuí( 捶 )打
憔悴( qiáo 菡萏( hàn dàn
淡yǎ( 雅 )
cuì ) )
tān
huàn( 瘫痪 )
第三单元 确凿( záo ) 蝉蜕( tuì ) 绽开( zhàn ) 桑椹( shèn )
并蒂( dì )
jiàn( 鉴 )赏 小心yìyì( 翼翼 )
惭愧( cánபைடு நூலகம்)
云xiāo( 霄 )
花团锦Cù( 簇 )
第四单元
狭隘( ài )
慷慨( kǎi ) 挪动( nuó )
殉职( xùn )
鄙薄( bó ) 晕眩(xuàn)
抽噎( yē )
派qiǎn( 遣 )
坍塌( tān )
líng( 凌 )乱
热忱(chén ) 水渠( qú )
纯粹( cuì )
废墟( xū )
淫慢(yín ) 拈轻怕重( niān )
酬劳(chóu ) 刨根问底( páo ) 怦怦( pēng ) 参差不齐( cēn cī ) 干涸( hé ) 恍愡( huǎng hū )
zhàng peng( 帐篷 ) 沉默guǎ( 寡 )言
第五单元
污涩( sè )
虐待( nüè ) 惩戒( chéng )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
(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初一上册语文重点知识复习资料汇总
初一上册语文重点知识复习资料汇总初一语文期末考试备考,初一语文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期末考试快要到了,为了帮助初一的同学们在最后的一个月里充分备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初一上册语文重点知识复习资料汇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初一上册语文重点知识复习资料汇总1一、课文理解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
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
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生命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三个事例引出了对“生之欲望”、“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从不同的侧面引发出了三点思考:即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
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2024年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第二:不要忘记把题目抄上,或者把半命题补全。
第三:不要保持小学时候的'三段论文体。
第三:审题要看仔细,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写进入初中以来的事,你可千万别写小学时候的啊!
第四:建议准备一些素材,可以在自读课本中与第三单元同步的文章里迁移一些为我所用,当然,这里不是让你直接抄写,我的意思是如果碰上这类素材,岂不妙哉啊!另外,再准备一些传统的题目的文章,比如《难忘的一件事》《童年》《秋之韵》《成长》《一个熟悉的人》等,这些老掉牙的题目可是包罗万象,要注意素材的嫁接,作文要用如下的格式: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一到三单元的重点字词,包括字音、字形、多音字、四字词语,要求全体同学全部记住,个个过关,人人落实。
2、文言文:
(1)文下注解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及运用要理解并记住。
(2)文中重点语句的翻译逐个过关。
(3)文言文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现象要求学生整理归纳,重点虚词“之、于、其、而、以”也要整理,并能理解运用。
四、复习的策略
1、主要以课堂复习为主,教师为学生整理思路,温故知新。
2、辅助以适当的习题训练,以此巩固学生需掌握的知识。
3、教会学生正确的答题方法,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4、教师督促学生自觉复习、归纳知识点。学生自己背默诗歌、字词及需要识记的`内容。
五、复言文练习、现代文练习等专项复习卷
课内文言文方面,《世说新语两则》《论语十则》是首选复习篇目,从课下注释的字到句子的翻译,文章的理解,都是重中之重。不可不仔细。有的学校直接划定篇目,这更方便复习了。
有的学校有课外文言文阅读,这对于大部分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校来说相对比较少,这里就不在赘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大纲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大纲一、基础知识复习1. 文言文基础知识- 词语解释和应用- 成语和典故的理解和运用2. 现代文基础知识- 词语解释和应用- 常用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二、文学常识1. 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 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2. 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 中国古代名著和文学名篇的作者和内容三、写作能力1. 作文基础知识- 作文的结构和段落的组织方法- 作文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2. 作文写作技巧- 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 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和技巧四、阅读能力提高1. 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文章,把握主旨和细节- 提取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2. 阅读方法- 阅读速度的掌握和提升- 阅读中的注释和标记技巧五、听说能力训练1. 听力理解- 听取口头信息并作出回答- 根据听到的对话或短文进行判断和推理2. 口语表达- 进行简单对话和交流- 运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六、诗词鉴赏1. 古代诗词选读- 鉴赏并背诵古代名篇- 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2. 现代诗词选读- 鉴赏现代诗词作品- 理解现代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七、其他复习要点1. 词语拼写和运用2. 古代文化知识3. 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4. 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5. 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特点以上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大纲,希望同学们按照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取得好成绩!。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全)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第一单元(浓浓亲情,动人心弦)1.《散步》—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
本文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第二单元(在学习和生活中启迪)7.《在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0.《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第三单元(亲近自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11.《春》—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本文选自《朱自清选集》。
12.《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人。
选自《乐府诗集》。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选自《全唐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
期末专题复习:理解性默写+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期末复习:理解性默写《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的四句诗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对景物作总写,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
”《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5、《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也有两句诗是叙事,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6、诗中特写山岛之景,突出欣欣向荣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7、诗人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通过丰富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诗中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诗中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而“闻道龙标过五溪”句写闻讯,暗含悲痛之意,表现旅途艰难。
5、诗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神州大地经济复苏,生意盎然,这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所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我们正化危为机,勇往直前。
5. 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 诗中借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
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归纳一、《观沧海》【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并以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遗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
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写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文体知识】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
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年)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天净沙•秋思》【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⑾庸碌: 平凡而无所作为。 ⑿忍俊不禁: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指忍不住发笑的样子。 ⒀可望不可即: 比喻事物高远,难以实现或接近。 望,远远地看;即,靠近,接触。 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⒁点缀: 指衬托;装饰。主要表示加以装饰, 使原有事物变得更加好看的意思。 ⒂繁弦急管: 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形 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⒃红灯绿酒: 形容激情夜生活。
1、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论述从师之道或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 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 《论语》中的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 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即论述个人修 养的语句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4、《过故人庄》中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 句子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 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 给人生的启示。 3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 这两句诗是:“ 曲径通幽处”、“ 万籁此都寂”。 37、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 心清如水;愉悦了目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 唱。这真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填写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
(二)通假字、古今字 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 “智”,聪明、聪明。 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不亦乐乎] 愿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 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熟悉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 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 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7、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 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 人学习)时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 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 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16、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 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17、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 峙 。 18、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 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19、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 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49、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写回舟迷路的句 子是: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0、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追忆郊游地点、 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 暮,沉醉不知归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 (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 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天天。 [三省 (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â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老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一)常规词语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 (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 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善者]指优点。善,好。 [从]跟从, 这里指学习。 [弘(hïng)毅]坚强,勇毅。 [任]负 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严寒的冬天。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 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 [施]加。
31、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 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作为内容很合适。 32、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 激烈的情感(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 的诗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 33、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 活的句子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27、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 诗人的喜悦之情或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以小鸟 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 禽鸟)的两句诗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 泥 。 28、体现花草茂盛(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 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29、叙写“早春禽事”的句子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30、描绘早春气息渐行渐浓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45、《浣溪沙》中最能抒发词人那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 闲愁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6、《观书有感》中,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 新境界的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7、 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对登山、下山这一日 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 得行人空喜欢。 48、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 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正入万山圈 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4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 寂寞,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何当共剪 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42、诗人描绘秦淮河上一片朦胧景象的句子是:烟笼寒 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43、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44、杜牧的《泊秦淮》:渲染了一幅迷茫,清冷的水上夜 景图的句子是: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表现诗 人忧患意识,反映官僚纸醉金迷生活的诗句是:商女不 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三)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 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1. 第一则: (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 (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 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 人,毫不怨恨。 (2)“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 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3)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11、表明孔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态度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 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14、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 态度是: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20、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 体之时的哲理或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表 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这两 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1、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 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归 雁洛阳边 ”。 22、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 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tān(瘫)huàn(痪) qiáo(憔)cuì(悴) làn(烂)màn(漫) dǎo(祷)告 小心yì yì(翼翼) gān'gà(尴尬) yùn niàng(酝酿) hōng tuō(烘托) dǒu sǒu(抖擞) zhù xù (贮蓄) quán(蜷)曲 shū(倏)忽 liáo kuî(寥廓) 梦 mâi(寐)zhù(伫)立 líng dīng(伶仃) chuî(啜)泣 瘦骨lín xún(嶙峋) cōng lïng(葱茏) mãng lïng(朦胧) cuàn(篡)夺 滑jī(稽) chãng châ(澄澈) qiáng wēi(蔷薇) bì(庇)护
4、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 子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 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 6、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 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⑴隐秘:隐蔽不显露;秘密的事情(刺探隐 密)。 ⑵一瞬间:一刹那,时间非常快的就过去了。 用来形容时间极短暂。 ⑶训诫:告诫,教导。 ⑷嶙峋: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例:瘦骨嶙 峋 。 ⑸啜泣:指哭泣;抽噎。 ⑹纳罕: 指感到纳闷,惊奇,诧异和吃惊以 及惊讶的意思。
⑺小心翼翼: 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 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⑻小憩: 指小小的休息一会儿;稍作休息。憩: 休息。 ⑼擎天撼地: 托住天,撼动大地,形容力量强大。 引申为事物影响深远。 ⑽肃然起敬: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 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 情。
23、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 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 24、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 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 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25、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一样写得波澜壮 阔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6、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样表达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这份哲理的句子 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