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学提纲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定义P71.广义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社会活动。
2.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二)教育学的定义P121.我国教育学界给教育学概念所下定义通常是: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本书对“教育学”的定义及其阐释对“教育学"下定义需包含三个要点:一是界定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二是界定教育学研究的目的,三是界定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据此,教育学定义可表述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三)教育的起源P19代表人物:生物(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孟禄);劳动(马克思)(四)教育学的萌芽P251.我国:(1)孔子《论语》因材施教、温故知新…(2)《学记》被认为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3)中国古代最早提出“教育”,“得天下英才教育之”的是孟子。
2.西方(1)智者学派(普洛塔哥拉,希比亚…)以传授知识为职业对古希腊教育思想的萌芽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法(也可能是简答或论述)P26(1)是谁: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和德行可教的观点。
主张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然后才是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和锻炼身体。
(2)这种方法包括四个部分:一是“讥讽”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使其承认对这一问题的无知;二是“助产”即用谈话法帮助对方回忆知识;三是“归纳”通过回答使对方能够逐步排除对事物个别的特殊的认识,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的东西;四是定义,即在归纳的基础上得出事物的定义。
教育原理(全)
绪论1、教育原理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答:①从学科的研究领域来看,教育原理是以一切教育活动中出现的一般的、基本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②从学科研究内容的抽象层次来看,教育原理无疑既高于普通的教育学应用学科,又低于在形而上学层次上进行研究的教育哲学,准确地说是处于两者之间;③从学科研究的方法上来看,“教育原理”一方面立足于具体的、现实的教育活动,立足于各具体学科的研究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它不拘泥于这些方法,而尤其注重在借鉴吸收各学科具体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更多地借助于教育哲学所提供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论,借助于教育心理学所提供的对于人的心理的规律性认识等,更多地从宏观的、整体的高度审视这些具体的教育问题,并力争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
2、教育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分别有哪些?答:教育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①教育科学的萌芽期,其分类标准:此时期虽然已经有了诸多的教育研究和探索活动,但普遍还停留在对经验、习俗、传统的总结阶段,教育科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出来,教育作品还普遍散见在各类其他著作中。
孔子《论语》,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②独立形态教育科学的产生期,标准:a、教育科学理论研究专著的产生;b、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的教育理论家的出现;c、系统化的教育科学理论的形成。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弥儿》,瑞士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福禄倍尔《人的教育》,英国斯宾塞《教育论》。
③教育科学的科学化时期,标志:a、教育科学建立在生理学与心理学的基础之上;b、教育研究手段、方法的科学化,实验、统计、计量等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方法运用于教育科学的研究,教育科学日益走出了经验和思辨的局限,而变得更为精确。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德国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德国拉伊《实验教学论》、《实验教育学》,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学期末考试主观题(猜测版)
教育学期末考试主观题(猜测版)一、名词解释: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1、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一种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一种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一种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功能: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正向促进作用,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等。
3、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系统对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4、教育的人口功能:指教育对调控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改善人口质量和提高全民素质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二、简答题:注:简答题按点给分,要先写清基本要点,每个点可以适当展开,但不要写太多。
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1、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教育现象:是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4、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5、行动研究法:身处教育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6、教育理论:教育学中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概括7、教育目标分类学: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的。
他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该包括三部分: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领域二、知识点1、横向的教育的基本形态: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2、教育学把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3、教育原理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学科。
4、《论语》由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5、中国战国时期乐正克《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育问题的论著。
6、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被称作第一本研究教育法的书。
7、教育思想的理论观点多混杂在他们的政治、伦理、哲学等著作中8、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从此教育学在科学体系中有了自己的独立地位。
9、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让一切儿童都接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详细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他写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0、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11、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题答案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而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3、简述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以及邓小平在1985年重申该教育方针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答;(1)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历史与现实意义:“三个面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战略方针,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教育改革的浪潮。
三、论述题结合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试述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答:(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4)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面对依法治教、教育公平、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独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探讨和教育科学研究,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不断发展。
教育学课程——精选推荐
模块一教育理论本模块主要对教育学学科的基本问题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功能、教育目的、学校德育等方面的问题作一探讨。
第一章教育学概论本章主要讲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范畴,了解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及分类,明确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掌握学习及研究教育学的方法和意义。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范畴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1、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是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现象有三个规定性:(1)教育现象是可以感知的、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从在过的或正从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教育理论研究、教育问题等;(3)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不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活动便不能称之为教育活动,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现象。
2、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的教育问题是教育中的一般问题,它撇开了教育中的各种特定的形式,各种特殊的形态,具体的某一领域,是从在于社会生活中,可以感知、认识的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3、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规律的三个特点:(1)关联性,它是与教育现象相关联的,只要教育现象存在,教育规律就从在,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2)反复性,教育规律是反复起作用的。
(3)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是受阶级意识所制约的。
教育学就是要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达到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的目的,并在阐明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解决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几个概念的区别:(1)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而教育规律是只能被认识的,是不能改造的;(2)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表面的、感性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规律。
中学教育学各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1.结合自己经历,谈谈教育的定义。
怎样理解教育的本质。
答:(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影响人身心民展的社会活动。
首先: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
其次,教育是一种影响人的活动。
再次,这种影响作用于人的身心两方面。
最后,它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2.试列举教育的起源学说。
答:(1)神话起源说,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与美国的沛西·能。
把动物的本能行为当成教育,否定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把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当成教育,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不全面。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
认为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从人类社会产生就存在了。
(5)交往起源说,代表人物叶澜。
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3.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答:(1)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②教育具有促进政治变革的功能:推动社会变革;传播先进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变革;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2)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②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哪些地方?答:(1)教育具有选择、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3)教育具有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的功能。
5.根据你对教育的认识,谈谈教育是怎样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
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两方面:(1)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古代教育1.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2.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现代教育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三.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 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 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 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1. 2.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1.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 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 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1. 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 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 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1.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欢迎下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的经济功能: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第四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念: 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者规定。
教育学原理要点笔记
第一章一、教育的定义: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教育与其他生物现象、心理现象相区别;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使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相区别。
着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教育的本质。
二、学校教育的特点:1、目的性、计划性2、专门性3、稳定性4、相对独立性三、古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古代社会意识和文化为中心4、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个别教学四、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学会学习3、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4、传统的学校教育概念有了新的发展教育现象泛指教育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思潮、观念、条件、要求、矛盾、问题,等等。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三阶段:1萌芽阶段2形成阶段3发展阶段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我国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在我国1930年出版了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与心理是密不可分的,主张“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中国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教学运用在教学中的是杨先江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历史法3调查法4统计法5行动研究法第二章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支队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管理权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在生产的重要手段(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2)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性的劳动者(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4)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5)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编为多维度的劳动者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能为社会的政治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4、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作用2、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作用3、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交流作用4、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作用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2、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3、教育可以是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4、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教育社会功能的联系:1、教育社会功能的整体性2、教育社会功能的矛盾性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1、间接性2、隐含性3、潜在新4、尺效性5、超前性6、有限性所谓教育现代化1、教育观的现代化2、教育目标的现代化3、教育结构的现代化4、教育内容的现代化第三章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四方面。
教育的经济功能的名词解释
教育的经济功能的名词解释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通过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及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的经济功能指的是教育对经济领域的影响和贡献,包括对劳动力市场的供应与需求、生产力提升、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释教育的经济功能,包括人力资本、就业创造、创新驱动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
首先,教育被视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的智力和技能的累积,他们可以提升个人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在现代知识经济时代,技术革新和知识创新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而教育是培养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
通过投资教育,个人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也为企业和国家提供了更强大的人才资源。
其次,教育对就业创造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求之间的匹配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育可以提供个人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增强其就业能力,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更多合适的人才。
此外,教育还可以培养创业意识和能力,为个体创业和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因此,教育的经济功能在就业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教育对创新驱动有着重要作用。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教育可以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通过教育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快速变革的经济环境,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最后,教育对社会稳定和公平也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石,而教育可以提供公平的机会,减少社会不平等,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平等的教育机会,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实现自己的潜力,这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整个社会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人力资本的提升、就业创造、创新驱动以及社会稳定等。
教育不仅仅是为个体提供知识和技能,更是为整个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贡献的重要因素。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辅导纲要第一章教育经济学概论主要内容:1、教育经济学的形成2、教育经济学的发展3、教育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重点掌握:1、马克思、恩格斯教育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①教育与经济的辨证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人类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决定着教育及其发展。
②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
马克思是把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放在社会再生产中加以考察的,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重要手段。
③劳动价值论与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
马克思在揭示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我们科学地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计量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指明了方向。
教育之所以能促进经济增长,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其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教育可以生产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可以把简单劳动变为复杂劳动,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经济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是:第一,二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得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并成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由此就为教育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第二,现代西方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在其发展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都遇到并提出了人力资本问题,都强调了教育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3、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全部的资本概念应该包括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人力资本主要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
人力资本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但人力资本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需要耗费稀缺资源。
人力资本是投资的结果,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人类增进福利的一条重要途径。
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教育经济学作业参考
第一章:教育经济学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第二章:1、教育的经济功能。
2、沃尔什〃现值折算法〃的三个假设前提。
第三章:1、人力资本的概念。
2、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区别和联系。
3、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4、教育在人力资本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1、经济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
3、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
4、教育结构包括的内容。
5、产业结构如何制约教育的专业结构。
第五章:1、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的概念。
2、需要和需求的区别。
第六章:1、教育投资的性质和特点。
2、教育投资合理负担的原则。
第七章:1、什么是教育投资比例,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必要性。
2、影响教育投资的诸因素。
第八章:1、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含义。
2、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
第九章:1、教育成本、教育间接成本的概念。
2、教育成本的核算程序。
参考: 第一章:教育经济学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坚持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阐述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的原理和规律。
同时,它根据设定的前提, 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检验有关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和预测这 一关系的变动趋势。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的表现形式及规律性;教育的投资方 向及内部结构;教育领域中劳动的特点与分配原则;教育投资的经济效果;教育经济学的方 法论等。
研究方法: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教育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关系, 即一方面,经济越发达,越有可能提供较多的教育费用,促进教育的发展。
教育和社会主义 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关系,即单靠发展生产力,是不可能建成高度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社会的。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事业,它既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又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
无论是政治思想、社会评价标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还 第十章:1、教育经济效益的概念和类型。
教育经济学作业参考
第一章:教育经济学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第二章:1、教育的经济功能。
2、沃尔什“现值折算法”的三个假设前提。
第三章:1、人力资本的概念。
2、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区别和联系。
3、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4、教育在人力资本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1、经济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
3、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
4、教育结构包括的内容。
5、产业结构如何制约教育的专业结构。
第五章:1、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的概念。
2、需要和需求的区别。
第六章:1、教育投资的性质和特点。
2、教育投资合理负担的原则。
第七章:1、什么是教育投资比例,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必要性。
2、影响教育投资的诸因素。
第八章:1、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含义。
2、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
第九章:1、教育成本、教育间接成本的概念。
2、教育成本的核算程序。
第十章:1、教育经济效益的概念和类型。
2、余数分析法的计算过程。
3、劳动简化法的计算过程。
第十一章:1、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2、教师劳动的特点及形态。
3、影响教师工资的主要因素。
4、提高教师待遇必须坚持的三原则。
第十二章:1、学生资助的含义、来源及意义。
2、学生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十三章:1、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措施。
2、教育发展的两种形式。
3、教育与经济、社会非协调发展的表现。
4、二元经济结构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参考:第一章:教育经济学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阐述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的原理和规律。
同时,它根据设定的前提,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检验有关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和预测这一关系的变动趋势。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的表现形式及规律性;教育的投资方向及内部结构;教育领域中劳动的特点与分配原则;教育投资的经济效果;教育经济学的方法论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单选1、“教育”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狭义、主导)3、△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4、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5、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6、△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7、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这也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8、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9、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神话起源论10、生物起源论:法·利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存在教育活动,11、心理起源论: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12、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都是错的13、劳动起源论: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14、交往起源论:叶澜《教育原理》15、家庭教育:先导性、生活性、感染性、针对性、终身性16、社会教育: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17、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形式的稳定性18、原始社会教育产生条件:劳动的进行(最根本)、语言的形成(必要)19、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在生产劳动中进行、(△没有阶级性、水平低下)20、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21、△学校产生条件:社会生产水平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人22、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合一)、礼乐为中心、六艺教育春秋战国:私学、百家争鸣△两汉:太学;隋唐:国子监、六学、两馆宋:四书五经△清:废除科举制(1905)23、国外古代教育的发展古印度:婆罗门,《吠陀》是主要教育内容,僧侣是唯一教师古埃及:以吏为师(以僧为师/以书为师是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以法为教古希腊:(雅典教育)政治家和商人,在西方最早形成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斯巴达教育)军人和武士,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教育)七艺,包括三科四学;(骑士教育)骑士七技24、古代教育的特征:(△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了统治阶级的工具);与生产劳动脱离,具有非生产性;接近性出现并不断强化;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传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25、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终身化(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6、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推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两个方面,有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流动功能二、辨析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2013上】(定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案
高等教育学(电子文本)第一章高等教育概述考核知识点一、识记1.高等教育2.高等教育学3.柏拉图4.洪堡5.高等教育的特征二、理解1.高等教育学的价值。
2.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
3.柏林大学的地位。
4.教育民主化三、运用高等教育学与大学教师的关系。
考核内容一、学习高等教育学的价值1. 掌握教育规律,教书育人;2. 掌握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律管理学校;3.掌握教育规律,理解、辩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
二、高等教育的内涵与历史1.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指中学后的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的发生、发展(1)高等教育的萌芽最早的高等教育的构想见之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在这本书中,他设计了一种高级的教育机构,其对象是20~30岁的年轻人中对抽象思维具有特殊兴趣的人,学习的内容是当时的高深的学问:“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培养目标是高级官吏。
柏拉图在前387年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阿卡的米”学园(Academy)。
柏拉图死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的阿波罗神庙附近创办了一所类似于阿卡的美学园的哲学学校“吕克昂”(L yceum)。
但这两所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2)大学的诞生●大学产生的原因第1.由于所学学科范围的扩大,产生了分科的可能。
第2.当时欧洲的许多学者都习惯于把某些城市看成是某些学科能得到最好的专门教学的地方。
于是就产生了Universitas Litterarum,意思是各种学科的联合。
●大学产生的时间大约在12~13世纪之间,大学开始出现。
最早的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
此后,大学在欧洲相继出现。
著名的有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
●中世纪大学的职能中世纪的大学的主要职能是教学。
科研并没有其地位。
(3)现代大学的诞生●西方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为了实现他的新人文主义的理想而创建了一所柏林大学。
柏林大学被誉为“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洪堡的贡献(大学教育的三个新原则):第一、独立性、自由与合作三者统一;第二、教、学、研究三者统一;第三、科学统一:把各种科学统一到一定的哲学基础上;科学与理论的统一。
现代教育学答案(完整版!!)
《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内容扈中平主编的《现代教育学》(第3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等含义1.教育:广义的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更准确地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②立足于赋予教育以正面价值。
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4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揭示学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②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③立足于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立场④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实践立场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三、《学记》、《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等教育著作在教育史上的地位1.《学记》,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 柏拉图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史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任务,他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了完整地教育体系,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
3.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有价值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
4. 《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穆勒评价:他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四、夸美纽斯、卢梭、洛克、赫尔巴特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1.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教育学之父”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教育学第一、二章考试重点【维王教育提供】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厘清基础概念:✓教育(广义/狭义,即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概念)✓教育学(注意辨识教育科学和教育学科的区别,宏观、中观、微观)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了解教育、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基本情况:✓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教育产生的条件✓原始教育的特点(选择、简答)✓学校教育形成的历史基础、客观条件和重要标志(选择、简答)●识记教育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及观点(选择、简答)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一)存在问题及原因“教育是什么”夸美纽斯在他著作的人类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卢梭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开端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爱弥儿》中提出,教育就是要让而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
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则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的。
1860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对教育世界的面貌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书中建构了一个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体系,按照教育者的意图主动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严密的教育学体系,按这个体系实施的教育又被称为传统教育。
100多年后,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论,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他认为教育并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他的教育理论几乎完全排除了教育是一些人按特定意图主动影响另一些人的活动的观点,称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基点。
韩愈《师说》,认为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建国以后,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认为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年一代的活动,它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是上层建筑。
20实际70年代末80年代初,教育界展开大讨论,但仍无定论。
近20年数百部教育学教科书,下了不少定义,仍然五花八门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简答材料)
材料分析题1.(给一段..材料)问:从数师观的角度,评价X X X的行为.答:材料中X X X的行为是正确的,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或不正确,违背了…)①X X X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材料中……体现了这一点)②X X X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材料中.体现了这一点)③X X X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材料中.....体现了这一点)④X X X的行为体现了教师是社区开放性教师。
(材料中.….体现了这一点)2.(给一段..材料)问:从教育观的角度,评价X X X的行为答:X X X的行为是正确的,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值得我们学习和鉴赏。
(或不正确,违背……)①X X X的做法体现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材料中……体现了这一点)②X X X的做法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材料中……体现了这一点)③X X X的做法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材料中……体现了这一点)④X X X的做法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材料中……体现了这一点)3.(给一段...材料)问: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X X的行为。
答:X X X的行为是正确的,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或不正确违背)①“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
(结合材料)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能力克服问题不断发展。
(结合材料)③“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结合材料》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的行为和认识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结合材料)“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结合材料)4.(给一段...材料)问: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价X X X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力是人类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是由“有目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共同构成的,是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相结合的总体能力。
作为物的因素的生产资料和人的因素的劳动力是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
物质资料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劳动力就不能生存,生产也就不能进行下去。
反过来,没有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生产资料亦不过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废物而已,不仅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不能进行,而且已进行的生产过程也要中断。
所以,劳动者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成分。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所以比生产力中任何其他因素的地位都重要,原因在于劳动者是活劳动力,劳动者的劳动是活的劳动。
而劳动者的劳动所以能成为活的劳动,是由于人的劳动不单单是体力的运用,还有比体力更重要的智力的运用。
诚如马克思的著名定义所揭示的那样:“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因此,在现代化生产的今天,衡量劳动力的大小,不光要衡量体力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衡量一个劳动者智力的高低。
然而,不论是体力的改善还是智力的提高,都要靠教育去完成。
人的体力虽然属于肉体的自然能力,但体质的增强与体能的发展,也要靠良好教育的培养和训练。
至于智力的提高,则要完全靠教育的有意识培养才能得到发展和增强。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仅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生产技能的形成离不开教育的系统训练,就是劳动经验的传递也要靠教育,才能实现周转的高速度与高效率。
所以马克思在考察生产劳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时,盛赞教育对生产力的重大作用,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
马克思这里所说的“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主要是指人的自然潜能,按照现代生产要求,劳动力是指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3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17世纪,18世纪,19世纪,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掌握的生产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都大不相同。
今天,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的变革都非常迅速,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较高的生产经验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当一个人尚未具备任何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时,他只是一个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
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一种生产的精神潜力。
要使人的天然潜在能力变成现成的劳动能力,要使科学知识摆脱潜在状态,成为直接现实的生产能力,就要靠教育实现科学知识与人的结合,从而使人的自然本性得到加工,自然潜能得到完善,自然智力得到开发,使人由潜在的可能的劳动力转变成直接现实的生产力,由只具备“一般人的本性的人,”发展成为社会总体劳动中具有专门劳动技能的一员。
所以,教育作为人类自身生产的社会实践,当之无愧地成为劳动力生产的基本手段。
2.教育可实现劳动能力和再生产,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劳动者个体来说,通过教育和训练,他的劳动能力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A提高生产者对生产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据前苏联的一些经济学家统计,一个熟练工人接受一年的科技文化教育,比工人在工厂工作一年,平均能提高工作效率1.6倍。
B能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注意对工具、机器的保养和维修,减少工具的损坏率。
只有懂得工具和机器原理、性能的人,才能合理地使用它们。
教育为劳动者提供了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或专门知识,至少是培养了劳动者用理智的态度来对待工具的使用,懂得不科学地使用工具可能带来的危害。
因此,一般地说,工人的文化训练程度与工具的损坏率成反比。
如1983年,有人曾对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底盘分厂做过有关调查,调查数据表明,在损坏工具的工人中,高中程度的占9%,初中程度的占了91%。
从农村来看,我国目前机械化程度不高,这一点表现得不突出,但在合理使用化肥等与科学文化知识有关的问题上,己经表现出劳动者文化程度带来的差异。
此外,生产的文明程度,包括生产活动的生态平衡、减少污染等意识与行为,也与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C提高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能缩短学习新技术或掌握新工种所需的时间。
通过教育,个人获得的不只是具体的知识、技能、技巧,而且提高了人的一般学习能力。
越是成功的教育,在提高一般学习能力上的作用越大。
在当代社会,提高人的一般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它能使人较快地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工种,以适应生产高速发展变化带来的职业或工种变换的需要。
D捉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据国外一些企业统计,劳动者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合理化建议就平均增加6%。
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工人在技术创造上的积极性,比没有受过同等教育而工龄相同的工人要多四五倍。
E提高加强生产管理的愿望与能力。
现代社会生产率的提高确实需要生产者对管理的参与。
教育程度的提高能使人对自己的力量更富有信心,希望劳动安排得更合理和个人有更多的管理、自主权。
劳动能力的再生产,不仅可为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合格劳动力去满足社会生产的扩大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以质量的不断提高去促进社会生产的不断跃进和革新。
伴随社会生产的这种发展与要求,当今的教育已摆脱古代教育一次性培养受益终生的传统模式,而代之以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借助这些新的教育形式,不仅可以保证劳动力与生产部门对人才数量需求的平衡,而且也可以不断更新、完善、提高人的劳动能力,满足生产不断进步对人才质量的需要。
教育对劳动力的再生产,可以不断地重新构建人的知识结构,提高劳动者对现代生产的适应性。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教育而实现的劳动力再生产,由于提高了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技术素质,因而便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
在传统落后的社会观念中,教育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消费事业。
但历史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促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长久之计,它可以为社会带来经济价值。
世界上许多国家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史证明,在现代化生产中,推动经济发展的不再是增加劳动力的数量、靠人海战术或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而主要是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上迅速应用的程度。
事实证明,这方面的作用己起过了物的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说:“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是远远超过被看做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资等物力资本的”。
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他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效益。
”他根据其人力资本学说,对历年高等教育费的收益率进行了计算,根据他的计算,美国1929一1957年教育投资在增加国民收入中作出贡献的比率是33%。
日本参照舒尔茨的方法,计算了1930一1955年间教育投资的收益率:结果证明,在国民收入的总增长部分中,约有25%是由于增加教育投资而取得的。
前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根据学历和工资成正比关系,把高级技术人员换算成体力劳动者人数,换算的结果表明,前苏联国民收入的增加部分,大约有30%是因为学历构成高度化获得的。
进一步的统计计算表明,每一卢布教育投资所取得的国民收入1960年为3.28卢布,1970年为4卢布,1975年为4.13卢布。
这就是说,每投入1个卢布可得到4.13卢布的偿还。
而同一时期1卢布的农业投资收益率依次为5.12卢布,4.12卢布,2.60卢布。
前苏联学者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通过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实现的,这也取决于教育。
他们认为,一个受过初等教育的工人,可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30%,一个熟练工人进修一年,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6倍。
, .教育的经济价值到底如何计算,尚需进一步探索。
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就是人力资本的开发对发展经济所起的作用,不亚于增加物力资本和单纯扩充劳动力的数量。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里尤其如此。
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所以有如此明显的作用,这是与教育能进行科技人才的积累和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分不开的。
西德和日本能够在战后不久,在战败的废墟上,把濒于崩溃的经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起来,并且一跃而居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比较重视教育,培养和储备了大批科技人才。
这就说明,只要能拥有创造发明新科枝的人,有能制造、操作这种先进生产设备的人,即使资源贫乏、资金不足、经济崩溃的国家,也能使国民经济很快地发展起来。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单位,承担着再生产科学知识的任务,同时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担负着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的任务。
通过科学研究,一方面生产出新的科学知识,发挥精神生产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体系,在实验室里研制创造出许多新的生产工艺,直接参与物质生产过程,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高等学校是教学与科研的统一体。
通过教学,首先可以实现高效率的科学知识再生产,完成培养人的光荣任务和使命。
由学校教育过程实现的这种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无限的永恒的再生产。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只要人类需要进行劳动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对年轻一代进行知识的武装,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发展创造思维,需要向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科学知识普及,以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就需要教育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需要把己经成形的科学理论传授给新的一代,为新的一代掌握和继承。
科学知识的一次传授过程便是一次再生产的过程。
只要人类社会要发展下去,这种生产便将永远地进行下去。
这种再生产也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因为由教育所进行的这种知识传授,可以使原来为少数几个人掌握的科学知识为众多的人所了解。
不断扩大传播范围,形成原子裂变式的辐射。
一个师范院校的教师,一生要教儿千人,几万人,这些人又变成教师再次把知识传授给他们的学生。
师生之间这种代代相传的信息传播,就使得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扩大到无尽无休的范围和程度。
由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
学校中的知识传授是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对浩如烟海的科学知识进行了反复筛选,从中挑选出人类经验的精华,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在特定的教育过程中完成这种再生产的任务。
它避免了人类在获得这些知识时所经历的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最简便的途径去使年轻一代完成认识的任务。
可以说,由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效率是任何其他活动形式都无可比拟的。
诚如马克思所说:“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