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word版本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同学们,成功者手中的鲜花美丽无比,可每一次的成功背后都要付出许多的心血与汗水,甚至是痛苦与无奈啊!课文中有句话写出了布鲁斯失败后的心情,一起读:
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几乎”是什么意思?(差不多)如果把“几乎”去掉,读读看,行不行?
比较句子:
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
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信心失败抵抗战斗招集动员
侵略成功打仗受伤并且
多音字:几乎磨房结网
②解释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召集:聚合。通知人们聚集在一起。如:所有人被召集到船尾。读音:第四声
招集:亦作"招辑"、"招缉"。招呼人们聚集,招唤集合。如招集队伍招集会议读音:第一声
⒊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句子的朗读。
11第八次(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计划授课:)
教学内容:P.63-65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几”、“磨”、“结”。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科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主动预习:
你们读懂了布鲁斯的心!布鲁斯虽然伤心、沮丧,但他并没有完
全放弃,并没有完全失去信心!谁能读出布鲁斯当时的这种心境?指
名读——可是,一连打了七次仗,苏格兰军队都失败了,布鲁斯
王子也受了伤。他躺在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就像这样,把自己当作书中主人公,走进他的内心,就能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了。)
用三句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写字: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

11 拉萨的天空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

板书课题:11 拉萨的天空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

(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文中,读懂新词。

(4)小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先练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初步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忍:上面是“刃”,写好“丶”的样子,摆好“丶”的位置。

纯:右半部分要写得舒展。

管、帘注意写得紧凑。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⑴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⑵品读比喻句。

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什么?⑶怎样读好这句话?⑷小结: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令人神往的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精选4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精选4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精选4篇)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熟悉2个生字“恼、啥”。

积累“苦恼、绝交、屋顶、掀掉、过错、影子、静静静”等词语。

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苦恼”、“绝交”。

2、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懂得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公平,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出示词语:“苦恼”,“苦恼”是什么意思?(苦痛苦恼)2、师: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恼,爸爸妈妈对我们的不理解、和同学吵架了等等。

今日,在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作为班长的小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苦恼,那毕竟是怎样的一个苦恼呢?3、出示课题:班长的苦恼(齐读)二、整体感知1、四人小组轻声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正确朗读词语:苦恼、绝交、屋顶、掀掉、过错、影子、静静静(2)比一比,组词:恼-脑梢-稍(3)正确朗读课文,想一想:“我”的.苦恼是什么?为什么?“我”的苦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沟通反馈(1)小火车读词语。

比一比,组词:恼-脑梢-稍。

(2)指名分节读课文(3)完成填空,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绝交”。

三、研读课文1、师:明明是大乔和小苗吵了架,大家却和我绝交,我究竟做了些什么呢?轻声读读3-5节,说说当时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呢?2、出示:小苗,小苗当然没啥过错,可大乔,大乔始终和我特好。

你们说这事儿该有多么难办,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3、师:这时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试着说一说。

出示填空: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心想:_____________。

4、沟通5、师:于是我说:“打架嘛当然不好,但是,已经打过了嘛也就算了。

”这时,整个屋子突然静静静。

6、出示:最终我说:打架,打架嘛当然不好,但是,已经,已经打过了嘛也就算了。

嘴皮子就这么轻轻一动,整个屋子突然静静静……7、师:为什么突然之间,屋子就会静静静呢?而此时此刻,大乔、小苗和同学们又会怎么想呢?请们再读读这小节,试着说一说。

【苏教版】2019年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第4单元-教案2(02)

【苏教版】2019年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第4单元-教案2(02)

13 东方之珠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精彩”“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璀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文录音、钢琴曲。

3、香港风景图片。

4、练习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香港旅游?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饱览香港的美景,领略一下“东方之珠”的风采。

二、学习第1节 1、课文的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香港是我国的南大门,有哪些景点,是课文的总起。

谁来说说香港有什么?(香港有——) 2、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读一读第1节。

(生齐读第1节) 三、学习第2-5节 1、清晨,我们在上海登上飞机,经过两个小时的航程,飞机缓缓降落在香港新机场。

香港到了! 我们只在香港停留一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选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点游览一下。

迷人的沙滩中我们选浅水湾,著名的公园中咱们就去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中我们就去铜锣湾。

香港的夜景世界著名,我们也不要忘了去看一看。

〈板书: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美丽的夜景〉 2、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2-5节,尽情地游览一下各个景点。

3、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自己先读读,再读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给他评议评议。

(四人小组学习,轮流读、说)。

4、精读训练(生读后交流,灵活的教学第2-5节) 你最喜欢哪个景点?游览后你有什么感受?(生说) 请你读一遍,读出这种感受。

第2节:迷人、舒服。

(1)谈感受,指名读第2节。

(2)你从哪里看出浅水湾很美、很迷人。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金色) (3)作者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出了一副美妙的画面,〈浅水湾图1〉看,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海面。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4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4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4教案课题作4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根据例文的方法,描写秋天的景色。

教学目标包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有顺序地观察田野里的景色,抓住主要景物,注意动静结合,观察顺序,写出美丽的景物。

教学重点是主要景物的选择和观察顺序,难点是抓住景物的重难点特点,用含情的笔法描写景物。

教学准备包括课本插图、例文录音和带领学生观察郊外稻田的准备工作。

教学流程:一、导入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们走出校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今天,我们将用笔来记录这美好的时光,留下永久的记忆。

你们愿意吗?二、读懂例文学生自读例文,思考作者写了什么,然后用“——”画出来。

接着,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三、讨论写法教师播放例文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山坡上的草和花。

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写草和花,然后进行讨论交流,将草的高矮颜色和花的颜色名字板书出来。

教师总结以上景物都是静的,作者是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接着,教师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同时出现“我”、蝴蝶、蚂蚱的投影。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然后进行讨论交流,将蝴蝶和蚂蚱板书出来。

教师总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最后,教师演示投影,揭示观察顺序,说明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先动后静的顺序观察的。

教师读读作指要,总结写法。

四、迁移仿作教师明确写作要求,即学生根据所观察的田野景色,按照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图和拍摄的照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图画予以展示。

创作的同学介绍画的意图、顺序或拍摄的角度,说说为什么画这些、拍这些。

学生评议,说图意。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写稻田,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景物,注意动静结合,观察顺序,用含情的笔法描写景物。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教材分析本次积累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目标积累格言警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

阅读短文《给,永远比那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教学重点难点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教学构想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投影片、《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那愉快》插图、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

教学时间五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读读背背自己的'格言警句,自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学生学习过程一、激发兴趣。

1 导入。

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谁愿意说一说?这些格言警句你为什么记得牢?2 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 读准字音。

2 注意不读破句。

3 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 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1)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2)逐个自然段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 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2)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3)反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思考:“给”字后面为什么加上逗号?“永远”强调什么?(4)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

作业设计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2[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多音字“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表现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2018-2019学年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2018-2019学年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练习4(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1、第一部分(1)出示:美丽秋景图。

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谁准它?(3)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4)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

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5)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

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3、第三部分。

(1)审题:指名读。

(2)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3)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5)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6)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7)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8)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

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

三、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1、认识要写的字。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学生戊: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在其他地方是见不到这么蓝的天空的,看到它会引发人们许多的想象,想想作者内心会想些什么。
学生己: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通过了解资料,可以知道布达拉宫是一座很雄伟的建筑,气势宏伟,是拉萨的标志,在蓝天的映衬下,它显得更突出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座美丽而又奇特的城市——西藏的拉萨。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学习生字
miàotiēchúnrěnɡuǎnlónɡwěishènɡlián
妙贴纯忍管隆伟圣帘
sàzhànjūpěnɡyíjiàn
萨湛掬捧移建
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萨”,翘舌音“纯忍圣湛”,前鼻音“管帘建”,后鼻音“隆”。
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管伟掬”。
部件(部首)加熟字:女+少=妙贝+占=站纟+屯=纯又+土=圣穴+巾=帘
猜谜语:“心字头上一把刀”是“忍”。
(3)书写指导
忍:上面不是“刃”,一把刀,不要写成两把刀。
理清课文脉络
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一+生”,不要漏写“一”。
2.认读新词。
蓝天湛蓝蓝宝石蓝晶晶透亮纯明洁壮丽映衬对照神往吸引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映衬:映照;衬托。
纯净:不含杂质;单纯洁净。
神往:心里向往。
雄伟:有气魄的。
壮丽:雄壮而美丽。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2、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布鲁斯王子的感情变化。
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课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便于学生理解。
运用名言来对课文的主题作总结和提炼。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的内容也促进了学生对名言的感悟,既巩固了“内涵”,又拓展了“外延”。
五、次又失败了,你想他会怎么做?发挥自己的想象,以“第九次”为题写一段话。
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为后续背诵课文和“写”作准备。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把这句话读好?
指名读。
齐读第一小节。
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五、布置作业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⒉练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2、提问: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
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其他办法吗?从哪些词中可看出?
3、指导朗读:读出勾践万般无奈,
只好求和的样子。
4、对此,吴王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5、指导朗读:读出吴王骄傲得意的语气。
6、齐读这一节,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给表达出来。
1、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
重点难点
三、四自然段是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三、理解脉络。
四、布置作业。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一、单元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学会本单元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课文内容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和《语文园地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会本单元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句子。

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富饶的西沙群岛》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

2.课文朗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课文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秋天的雨》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秋天的景色。

2.课文朗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课文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声音。

2.课文朗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课文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课时:《语文园地四》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词语学习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

3.课文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抄写本单元生字词,要求书写规范、整齐。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秋天的小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单元的教学做好准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 4 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由《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和练习4组成。

《第八次》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

《卧薪尝胆》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个科学故事。

《练习4》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二、单元教学目标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⒉学会本单元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建议”、“如果……就……”、“果然”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5.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单元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人物成功的原因,懂得只有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3.对照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小作者在山坡上看见哪些景物,明白写好一处景物的要领:注意留心观察景物的特点,有动有静地写。

初步感知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会留心观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1.。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Word最新版)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Word最新版)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通过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目标: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晒、洞、准”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准备、吃饱、晒太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想画面。

3.品味语言,感受故事独特的表达方式,并在反复朗读中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

并从课文中画出相关的依据。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的朗读,找出依据,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揭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你见过一百多年的老屋吗?想象一下老屋的样子,怎么想都可以,读童话就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引导学生想象老屋之“老”)今天,就让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老屋总也不倒的原因吧!2.板书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3.教师配乐范读。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座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相信同学们肯定知道其中的原因。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三、朗读练习。

1.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暴、壁、晒”。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暴”是上下结构,注意“氺”不要写成“水”。

“壁”下面的“土”要写得宽一些,能托住“辟”,与它相近的字“劈”注意区分。

“晒”左右结构,左面的“日”字旁千万不要写成“目”字旁。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在老屋身上发生的事情有哪些呢?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 :
从“唉声叹气”“感动” 等词语, 体会布鲁斯王子的内心变化,从而懂得坚持不懈、
百折不挠的精神。
三、 教学策略选择: 自读自悟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
序号
035 课题
11. 第八次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正确书写其中的 6 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会
选择地描写景物,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学习例文的写法,并能学以致用。练习
4
由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组成,其中处处留心和口
语交际是练习重点 。
学生分析 :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了字词识读、课文初读等初步的自学
能力;用钢笔正确书写的能力基本也已初步具备,但做到规范、整洁熟练地书写尚有待
历史知识介绍, 交代故事 发展的背景,拉近课 文与孩子的距离
自学初读打破了以往只 是由老师单方面提出易 错字词并进行强调的教 学常规, 让学生自己来观 察比较,并及时练写,注 意了学生 “识字 ”“写字 ”能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三、 再读课 文,理清脉络
可以查字典或者做上标记与同 学讨论) ⑷ 把课文读通顺, 遇到长句子或难懂的句子要多 读几遍。 2. 检查自读情况 朗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18
个生字,其中 8 个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几” 。
2. 学习复述课文。会用“唉声叹气”“感动”造句。
3. 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布鲁斯王子的内心变化,从而懂得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
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 9 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 9 个字。
2. 品味本课词句,展开想象意境,体会蜘蛛结网的不易。通过人物语言、心理体会
后鼻音。 “侵、 信”是前鼻音。 名读
多音字:几
3.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学习 任务就是大家提出不懂的问 题,我们共同来解决。请大家
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 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学习概括课文
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
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 段?( 5 个) 2.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这段中你们有不理解的词语 吗?要抓住机会问哦。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 争做小老师领读, 从几 位同学中选出一位 “最佳小老师”, 得到 一颗红五星。
信心 失败 抵抗 战斗 招集
4. 指导小组汇报。
动员 侵略 成功 打仗 受伤 ( 1)指名读课文,并
并且 磨坊
进行评价、有针对性
注意:“坊、猛、仗、伤”是
地指导。 ( 2)出示生字卡片, 指
可贵精神。作结,且
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的基础上把握主要内
容,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和重点问题读懂故事,领悟道理,感受人物情怀,并从中
受到熏陶和感染。习作 4 要求仔细观察一处秋天的风景,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景物,有
用 “唉声叹气 ”造句。 2. 通过对课文的初步诵读感悟,理清课文脉络,会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会用一两句话说说
课文写了什么故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一、 揭示课 题,激发兴趣
二、 学习字 词、初读课文
教师活动
1.今天, 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 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 (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 你有什么问题要 问吗? 3. 《第八次》这个故事发生在 欧洲的苏格兰,朗读之前,先 请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地名。 1. 出示自读要求: ⑴ 自学生字词。 读准生字的字 音,读顺句子,认清字形。 ⑵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 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 (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
2. 学会本单元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比较完整地概括故事
的内容 ,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领悟这三篇课文的写法特点。
4. 读懂例文《山坡上》 ,知道写好一处景物的要领是:留心观察景物特点,有动有静
地写。并学会留心观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逐步养成细
请同学们拿好笔,,再 默读课文,在自己不理 解的词上打个问号。 (指名一生读,出示第 一自然段)
训练。 对“读懂文章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比较完整、条理地概括故
事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和重点问题边读边思,并加进自己的想想” ,“把事情的经过写
具体的表达方法的学习运用”等能力要求,还不具备,因此要加强指导和训练。
二、教学具体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选择一两篇排练课本剧。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第四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故事集锦”主题单元,共安排了《第八次》 《卧薪尝胆》《世
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三篇历史故事。《第八次》和《卧薪尝胆》 反映了历史人物忍辱负重、
发愤图强的伟大精神,《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颂扬了外国科学家善于观察、坚持不懈的
1. 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 学写作文:仿照例文,读懂习作要求,学习如何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把它们描写 下来的方法。做到文通句顺。
四、 教学策略选择: 情景教学法 谈话法 练习法 朗读法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11. 第八次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学会本课
学生活动
齐读课题 据题质疑 :课文写谁的 故事? 干什么事干 了 第 八次? 结果 怎 样?……
请学生讲,学生不知道 的,教师补充介绍
1. 结合要求自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 生字。
2. 读通课文后, 边读课 文边尝试写写自己对 词语、句子或课文的理 解与体会。
设计说明
在学习前进行质疑, 提高 初读课文的目标性, 激发 学习的兴趣。
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正确书写 60 个汉字,其中绿线格内的 21 个只识不写,并会组词,理解词意。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 知道本单元历史故事或 神话故事都是按开端、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 性鲜明。。
教学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