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与非晶体教案
高中物理固体教教案

高中物理固体教教案
教学重点:固体的性质和分类,固体的内部结构,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难点:晶体结构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晶体生长的基本过程。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实验材料、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固体的性质和分类,固体的内部结构,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结构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晶体生长的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通过实际物体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固体的性质和分类,引发学生对固体的好奇心。
第二步:理论讲解
通过教师讲解和课件展示,介绍固体的内部结构、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并详细解释晶体结构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
第三步: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晶体生长的基本过程,了解晶体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总结复习
通过小结和课堂讨论,巩固学生对固体的基本性质和内部结构的理解,引导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
第五步:课后拓展
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实验任务,拓展学生的固体知识,引导学生对固体的研究感兴趣。
教学反馈: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固体性质和结构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思考问题。
高中化学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晶体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晶体的概念,并掌握晶体的结构和特点;
2. 掌握晶体的分类及特性;
3. 了解晶体的生长原理和条件;
4. 掌握晶体的应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
1. 晶体的概念及结构;
2. 晶体的分类及特性;
3. 晶体的生长原理和条件;
4. 晶体的应用及实际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晶体样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晶体,晶体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讲解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介绍晶体的分类及特性,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种类的晶体有何差异。
三、实验:设计晶体的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晶体生长的原理和条件。
四、拓展:介绍晶体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晶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晶体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六、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对晶体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学资源:晶体样品、实验工具、课件资料等。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结果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高中化学晶体教案苏教版

高中化学晶体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
1. 了解晶体的定义和特性;
2. 掌握晶体的结构和形成方式;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晶体的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晶体的定义、特性和结构;
难点:晶体的形成过程和结构分析。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晶体的定义和特性
1. 引导学生了解晶体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图像和实例展示晶体的形态和特性。
二、晶体的结构和形成方式
1. 解释晶体的结构是由周期性排列的晶胞组成的;
2. 介绍晶体的形成过程,包括晶体的生长和晶体的凝固。
三、实验观察和分析晶体的结构
1. 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晶体的形态和结构;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晶体的结构。
教学方式:
1. 示范教学结合实验教学;
2.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3. 课堂讨论和问答。
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的评价;
2. 课堂表现的评价;
3. 学生对晶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拓展延伸:
1. 探究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析晶体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晶体的结构和特性;
3. 如何提高学生对晶体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1. 晶体和非晶体-教科版选修3-3教案

1. 晶体和非晶体-教科版选修3-3教案一、知识目标1.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基本概念。
2.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3.了解晶体与非晶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晶体和非晶体的基本概念。
2.晶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3.非晶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其应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性质和结构的关联。
四、教学内容A. 晶体1. 定义晶体,指的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所形成的有序排列的结晶体,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
2. 结构晶体的结构可分为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
其中,原子晶体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分为立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等;离子晶体则由正、负离子交替排列而成。
3. 制备方法制备晶体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溶液结晶法、凝胶法、蒸发结晶法等。
4. 应用晶体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通讯、化学等多个领域。
如硅晶体是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钻石是珠宝制品的重要材料。
B. 非晶体1. 定义非晶体,指的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所形成的无序排列的结晶体,没有明显的几何形状。
2. 结构非晶体的结构为无序结构,没有明显的几何形状。
3. 制备方法制备非晶体有多种方法,如快速冷却法、溅射法、反应堆注入法等。
4. 应用非晶体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领域。
如非晶合金是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五、教学方式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教学建议1.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穿插一定的实验环节,加深学生对晶体与非晶体的认识。
2.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应用,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
七、课堂效果评价通过课堂作业、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督促学生掌握本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
同时,学生的课堂活动记录和课堂表现也应作为重要条件进行评价。
八、教学参考资源1.《物理学》(教科版高中物理教材)。
2.《物质科学基础》(朱有鹏,中国科学院出版社)。
高中化学晶体公开课教案

高中化学晶体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晶体
【教学目标】:
1. 了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晶体的分类和结构;
3. 了解晶体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1. 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晶体的分类和结构。
【教学难点】:
1. 晶体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晶体结构模型;
3. 晶体生长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模型,让学生猜测这些图案代表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晶体的特点和结构。
二、讲解(20分钟)
1. 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晶体的分类和结构;
3. 晶体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三、实验(15分钟)
进行晶体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晶体生长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四、总结(10分钟)
总结晶体的定义、特点、分类、结构和生长过程,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结合实验结果,写一份关于晶体生长及其影响因素的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晶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晶体的结构和生长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中的晶体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使用实验和示例,让学生在参与实验中感受和理解晶体的奥秘。
高中化学晶体与非晶体教案

高中化学晶体与非晶体教案
课题:晶体与非晶体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晶体和非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和联系。
3.晶体和非晶体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和联系。
2.晶体和非晶体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实验、图片或视频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结构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的兴趣。
2.讲解:介绍晶体和非晶体的定义,特点,区别和联系,并通过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
3.思考: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晶体和非晶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实践: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材料的晶体和非晶体结构,并分析实验结果。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
1.完成晶体和非晶体的笔记。
2.搜索晶体和非晶体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做简要报告。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并了解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和应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互动性。
同时,要及时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深化对晶体和非晶体的理解。
无机化学《晶体结构》教案

无机化学《晶体结构》教案[ 教学要求]1 .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掌握晶体的基本类型及其性质特点。
2 .了解离子极化的基本观点及其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解释。
3 .了解晶体的缺陷和非整比化合物。
[ 教学重点]1 .晶胞2 .各种类型晶体的结构特征3 .离子极化[ 教学难点]晶胞的概念[ 教学时数] 4 学时[ 主要内容]1 .晶体的基本知识2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3 .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4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5 .晶体的缺陷和非整比化合物6 .离子极化[ 教学内容]3-1 晶体3-1-1 晶体的宏观特征晶体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外形。
不论在何种条件下结晶,所得的晶体表面夹角(晶角)是一定的。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在熔化时,在未熔化完之前,其体系温度不会上升。
只有熔化后温度才上升。
3-1-2 晶体的微观特征晶体有各向异性。
有些晶体,因在各个方向上排列的差异而导致各向异性。
各向异性只有在单晶中才能表现出来。
晶体的这三大特性是由晶体内部结构决定的。
晶体内部的质点以确定的位置在空间作有规则的排列,这些点本身有一定的几何形状,称结晶格子或晶格。
每个质点在晶格中所占的位置称晶体的结点。
每种晶体都可找出其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位,称为单元晶胞简称晶胞。
晶胞在三维空间无限重复就产生晶体。
故晶体的性质是由晶胞的大小、形状和质点的种类以及质点间的作用力所决定的。
3-2 晶胞3-2-1 晶胞的基本特征平移性3-2-2 布拉维系十四种不拉维格子类 型 说 明单斜底心格子( N ) 单位平行六面体的三对面中 有两对是矩形,另一对是非矩形 。
两对矩形平面都垂直于非矩形 平面,而它们之间的夹角为β, 但∠β≠ 90°。
a 0≠ b 0 ≠ c 0 ,α = γ =90°, β≠ 90°正交原始格子( O ) 属于正交晶系,单位平 行六面体为长、宽、高都不 等的长方体,单位平行六面 体参数为: a 0 ≠ b 0 ≠ c 0 α = β = γ =90 °正交体心格子( P ) 属于正交晶系,单位平行六 面体为长、宽、高都不等的长方 体,单位平行六面体参数为: a 0 ≠ b 0 ≠ c 0 α = β = γ =90 °正交底心格子( Q ) 属于正交晶系,单位平 行六面体为长、宽、高都不 等的长方体,单位平行六面 体参数为: a 0 ≠ b 0 ≠ c 0 α = β = γ =90 °正交面心格子( S ) 属于正交晶系,单位平 行六面体为长、宽、高都不 等的长方体,单位平行六面 体参数为: a 0 ≠ b 0 ≠ c 0 α = β = γ =90 °立方体心格子( B ) 属于等轴晶系,单位平行六 面体是一个立方体。
教资高中化学晶体教案

教资高中化学晶体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晶体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晶体的分类方法;3. 理解晶体的结构特点;4. 能够辨别晶体的结构类型;5. 掌握晶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1. 晶体的定义和特征;2. 晶体的分类方法;3. 晶体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 晶体结构的三维空间排列方式;2. 晶体的制备方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晶体模型和样品;3. 化学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介绍晶体的概念和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晶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讲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晶体的分类方法;3. 解释晶体的结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几种不同晶体结构的模型,并让学生观察和比较;2. 分析不同晶体结构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晶体制备实验;2.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构分析。
五、讨论交流(10分钟)1. 指导学生讨论晶体的结构类型和制备方法;2. 引导学生思考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六、总结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晶体的结构和特性;2. 思考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做简短的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晶体的结构和特性展开,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增强了学生对晶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初中物理 晶体结构教案

初中物理晶体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晶体的基本结构;3. 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4. 了解晶体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晶体的定义和特点;2. 晶体的基本结构;3. 不同类型晶体结构的分析。
教学难点:1. 晶体结构的微观描述;2. 不同类型晶体结构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晶体模型;3. 相关图片和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晶体主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晶体,为什么晶体具有特殊的性质。
2. 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区分它们。
二、晶体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介绍晶体的定义:晶体是具有有序排列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结构的固体。
2. 阐述晶体的特点:有序排列、周期性重复、几何形状规则、物理性质均匀。
三、晶体基本结构(10分钟)1. 介绍晶体的基本结构: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重复单元。
2. 讲解晶胞的类型:立方晶胞、六方晶胞、四方晶胞等。
3. 展示晶体模型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晶体结构。
四、不同类型晶体结构的分析(10分钟)1. 介绍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特点:a. 离子晶体:离子间的电荷相互作用;b. 分子晶体: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c. 金属晶体:金属原子间的金属键相互作用;d. 原子晶体:原子间的共价键相互作用。
2. 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晶体结构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
五、晶体性质与应用(10分钟)1. 讲解晶体性质与晶体结构的关系;2. 阐述晶体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如金属的铸造、珠宝的制作、药物的结晶等。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晶体结构的特点和应用;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晶体产品,了解晶体在工业中的应用;2. 开展晶体模型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了晶体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结构,分析了不同类型晶体结构的性质和应用。
高中化学晶体常识教案

高中化学晶体常识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晶体的概念,了解晶体的种类和性质,掌握晶体结构及其在生活
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晶体的概念
2. 晶体的种类和性质
3. 晶体的结构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晶体的概念和种类,晶体的结构及应用
教学难点:晶体的结构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示例分析,讨论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用一段描写晶体的文字或图片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晶体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晶体的概念和种类
1. 老师讲解晶体的定义和性质,介绍晶体的种类和分类方法。
2. 讲解晶体的几何形状和外观特征,让学生了解晶体的外观。
三、分析晶体的结构
1. 老师通过示意图或示例分析晶体的结构,说明晶体的有序排列和规则性。
2. 让学生讨论晶体的结构特点,并举例说明不同晶体的结构差异。
四、探讨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1. 老师介绍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学工业、医药领域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晶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展示晶体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
总结晶体的概念、种类、结构及应用,强化学生对于晶体常识的掌握。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实验任务,让学生深入理解晶体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介绍晶体的基本概念和常识,通过讲解、示例分析和讨论互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晶体的结构和应用。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晶体有更深入的认识,为他们后续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物质的聚集状态 常见晶体类型

第31讲物质的聚集状态常见晶体类型[复习目标] 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3.了解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了解四种晶体类型熔点、沸点、溶解性等性质的不同。
考点一物质的聚集状态晶体与非晶体1.物质的聚集状态(1)物质的聚集状态除了固态、液态、气态,还有晶态、非晶态以及介乎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塑晶态、液晶态等。
(2)等离子体和液晶概念主要性能等离子体由电子、阳离子和电中性粒子组成的整体上呈电中性的物质聚集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流动性液晶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的物质状态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黏度、形变性,又具有晶体的导热性、光学性质等2.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晶体非晶体结构特征内部微粒在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内部微粒排列相对无序性质特征自范性有无熔点固定不固定异同表现各向异性各向同性(2)得到晶体的途径①熔融态物质凝固;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体与非晶体的测定方法测熔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测定方法最可靠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1.在物质的三态相互转化过程中只是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2.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3.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非晶体的熔点高()4.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5.缺角的NaCl晶体在饱和NaCl溶液中会慢慢变为完美的立方体块()答案 1.× 2.√ 3.× 4.× 5.√一、物质聚集状态的多样性1.下列有关物质特殊聚集状态与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晶中分子的长轴取向一致,表现出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B.等离子体是一种特殊的气体,由阳离子和电子两部分构成C.纯物质有固定的熔点,但其晶体颗粒尺寸在纳米量级时也可能发生变化D.超分子内部的分子间一般通过非共价键或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成聚集体答案 B解析液晶分子沿分子长轴方向有序排列,从而表现出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故A正确;等离子体是由阳离子、电子和电中性粒子组成的整体上呈电中性的物质聚集体,故B错误;纯物质有固定的熔点,但其晶体颗粒尺寸在纳米量级时也可能发生变化,熔点可能下降,故C 正确;超分子内部的多个分子间一般通过非共价键或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成聚集体,故D正确。
高二上册化学教案设计:《晶体与非晶体》

高二上册化学教案设计:《晶体与非晶体》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
下面是带来的高二上册化学教案设计:《晶体与非晶体》。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之前的章节中,已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做了详细的介绍,为本章内容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而本节课中对晶体常识的介绍,则是以后学习各种晶体结构与性质的一个重要开端。
关于晶体的常识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2、晶体的特点;3、晶体的制备。
从教材看,本章首先从人们熟悉的固体出发,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引出了晶体的特征和晶胞的概念。
从外形、微观角度和物理性质等方面讨论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学生充分体会的化学的意义。
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研究晶体结构的最基本概念,教科书利用图片、比喻等方式介绍了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并通过例子介绍了如何计算晶胞中所含的原子数。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对晶体与非晶体在宏观上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微观本质了解并不多,基本可以运用在前几个章节学习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知识对本节课进一步学习。
再通过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各种性质。
高一15班是西安交通大学少年预科班,具有较高的实验素养和理论知识以及对科学强烈的探究精神。
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的理论性上可以适当加深,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设计理念:本教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实物展示和形象比喻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自主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激发学生探究晶体和非晶体本质区别的热情。
通过晶体和非晶体微观上的本质区别,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性质上的区别,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建构起晶胞的概念,形象比喻的方式,体会晶胞与晶体之间的关系;再以课本上的问题设置矛盾,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的适当点拨,总结归纳出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高中化学试讲晶体教案

高中化学试讲晶体教案
教学内容:晶体
教学目标:
1. 了解晶体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晶体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3. 能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异。
教学重点:
1. 晶体的定义和特征。
2. 晶体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1. 晶体的结构特点及其分类。
2.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晶体结构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晶体是什么以及它们与非晶体的区别。
二、讲解
1. 晶体的定义: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形成的固体物质。
2. 晶体的特征:晶体有明显的外形、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具有面、角、对称性等特征。
3. 晶体的分类:
a. 晶体按照结构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
b. 晶体按照形状可以分为自然晶体和合成晶体。
4. 晶体的结构特点:晶体的结构是有序的,并且具有周期性和重复性。
三、展示实验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晶体的形成过程,如结晶实验或者晶体生长实验。
四、讨论和总结
与学生讨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总结晶体的特点和分类。
五、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有关晶体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晶体的定义、特征和分类,能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并且对晶体的结构有一定了解。
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讨
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结晶学基础教案

第一部分结晶学基础教案任课老师:许虹2002年2月第一章绪论一.晶体和非晶体 crystal and noncrystal晶体: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如SiO2:石英——晶体,玻璃——非晶体NaCl晶体二.空间格子 Space lattice晶格结点重复规律,抽象→ 几何图形—空间格子—相当点组成相当点条件:(1)性质相同,质点,空间任意一点(2)环境方位性同空间格子要素:空间格子最小重复单位。
实际晶体相应的是晶胞(形状,大小)三.晶体的基本性质 The ultimate properties of crystal自限性 property of self-confinement,均一性 homogeneity,各向异性 anisotropy,对称性symmetry,最小内能minimum internalenergy,稳定性 stability第二章晶体的形成 crystal formation (第一章和第二章共2学时)重点:晶体概念,空间格子,晶体的基本性质难点:空间格子←NaCl晶体←空间格子←NaCl, FeS2一.晶体形成的方式the way of crystal formation 二.晶核的形成三,晶体的生长 crystal growth介绍两种主要理论。
1.层生长理论layer growth2.螺旋生长理论 BCF Buston-Cabresa-Frank三.晶面发育growth of crystal face三个主要理论。
1.布拉维法则law of Bravais实际晶体的晶面常常平行网面结点密度最大的面网。
2.居里—吴里夫原理就晶体的平衡形态而言,各晶面的生长速度与各晶面的比表面能成正比。
3.周期键链理论PBC Periodic Bond Chain晶体平行键链生长,键力最强的方向生长速度最快。
第三章、晶体的测量与投影一.面角恒等定律Law of constancy of angle 定律:同种晶体之间,对应晶面间的夹角恒等。
高中化学选修三晶体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晶体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晶体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 掌握晶体的分类方法;
3. 熟悉晶体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晶体的结构特点;
2. 晶体的分类方法;
3. 晶体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晶体结构的复杂性;
2. 掌握晶体的分类方法;
3. 理解晶体的应用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请学生回顾一下晶体的概念和结构特点,并简单介绍晶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什么是晶体?
2. 晶体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3. 晶体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介绍几个晶体在化学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分析晶体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和原理。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晶体的结构特点,并比较它们的性质。
五、课堂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晶体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六、总结复习(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布置相关作业。
七、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晶体的近期研究进展;
2. 撰写一篇关于晶体在化学中应用的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晶体的结构和应用,激发了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拓展晶体的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晶体在现代化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初中晶体和非晶体特点教案

初中晶体和非晶体特点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晶体的特点:有固定的熔点,有自范性,有各向异性,可以使X光发生有规律的衍射,晶面角守恒。
2. 了解非晶体的特点:无固定的熔点,无自范性,各向同性,没有长程有序的排列。
3. 能够辨别生活中的晶体和非晶体,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晶体的特点2. 非晶体的特点教学难点:1. 晶体与非晶体的微观结构的理解2. 晶体与非晶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1. 课件2. 实验器材:晶体和非晶体的样品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哪两种状态?2. 学生回答:固体和液体、气体。
3. 教师总结:固体和液体、气体是物质的三种状态,其中固体又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二、晶体(15分钟)1. 定义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2. 晶体的特点:a. 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b. 有自范性:晶体可以自发地形成封闭几何多面体的特性。
c. 有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d. 可以使X光发生有规律的衍射:晶体对X光有衍射现象,这是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e. 晶面角守恒:晶体相对应的晶面角相等。
三、非晶体(10分钟)1. 定义非晶体: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2. 非晶体的特点:a. 无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不断升高。
b. 无自范性:非晶体没有自发地形成封闭几何多面体的特性。
c. 各向同性:非晶体中不同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d. 没有长程有序的排列:非晶体的内部质点没有周期性重复排列。
四、生活中的晶体与非晶体(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晶体和非晶体的例子。
2. 学生举例:晶体如食盐、石英、金属等;非晶体如玻璃、橡胶、石蜡等。
3. 教师总结:晶体和非晶体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晶体的使用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非晶体的使用可以改善材料的韧性。
教资面试初中物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

教资面试初中物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种固体的熔化规律,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在实验探究中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与实验方案,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
【难点】探究实验的设计。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提问同学自然界物质的三态是哪三种状态?接着提问学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会从固体状态转换到液体状态,这个过程叫做熔化,转化过程中,温度有什么特点?借此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模块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提出问题(直接提问):固体熔化时候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探究实验:1.猜想与假设有些学生根据常识,猜测出固体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一部分学生根据0℃的定义,猜想固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师给出实验器材:海波和石蜡、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烧杯、试管、玻璃棒、石棉网、秒表。
向学生介绍"水浴法",以及本实验为什么用水浴法来加热。
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由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案,师生共同得出以下方案:(1)组装仪器。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3)待温度升到40℃,每隔1min记录一次实验数据,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进行一次实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组装仪器,教师强调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4.分析与论证教师指导学生将表格中的数据形成图像,并组织各组汇报结果。
总结:海波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石蜡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模块2】晶体与非晶体提出问题(直接提问):根据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分几类?如何命名?讲师讲解:分为两类,分别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初中物理实验海波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海波的熔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掌握晶体熔化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及特点。
2. 晶体熔化的特点。
3.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熔化的特点。
2.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及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海波的熔点(1)实验目的:观察海波的熔化过程,探讨晶体熔化的特点。
(2)实验原理:海波是一种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海波熔化时的温度变化,可以了解晶体熔化的特点。
(3)实验步骤:① 将海波切成小块,放入烧杯中。
②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用酒精灯加热。
③ 观察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状态变化,记录温度变化。
④ 当海波完全熔化后,停止加热,观察熔化后的海波。
(4)实验注意事项:① 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海波,使其受热均匀。
② 记录温度变化时,要准确测量时间。
③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3.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晶体熔化的特点。
(2)讨论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4. 总结与评价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掌握了晶体熔化的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掌握了晶体熔化的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常识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固体为出发点来过渡到本堂课的主题——晶体和非晶体。
而晶体和非晶体的学习是以各自的自范性和微观结构比较为切入点,进而得出得到晶体的一般途径以及晶体的常见性质和区分晶体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解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2、掌握晶体的基本性质;
3、知道获得晶体的几种途径。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常识、感情经验从宏观特征逐步过渡到微观特征,认真把握内部有序造就了外部有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探究晶体结构的兴趣,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思维,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晶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前面我们讨论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对于化学键的形成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知道由离子、原子或分子可以组成千万种物质。
又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物质主要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下面我们观察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
[幻灯投影]雪花、烟水晶、石膏、绿柱石、云母等晶体实物(并配以相应的解说,给学生了解到这些固态物质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
[教师讲述]我们就将这些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之为晶体,而另一些没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之为非晶体。
(举例非晶体)
(1)晶体的特点之一:自范性
[过渡]为什么晶体有规则几何外形?而非晶体却没有规则几何外形?晶体和非晶体在本质上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视频投影]水晶形成过程视频
[教师提问]我们了解到水晶的天然规则几何外形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形成的)
[教师讲述]化学上把这种自发地形成规则几何外形的性质称之为自范性。
但我们也发现玛瑙没有像水晶那样形成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冷却速度不同)
[教师讲述]也就是说晶体的自范性是有条件的,是什么呢?
[幻灯投影]自范性的概念及自范性的条件
(2)晶体的形成途径
[教师讲述]天然水晶球是由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凝固后得到的晶体,这是得到晶体的一种途径。
[幻灯投影]途径之一:凝固(展示从熔融态凝固出来的硫晶体)
[过渡]那么,要得到晶体还有哪些途径呢?现在老师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少量碘,用一个表面皿盖在小烧杯上,并在表面皿上加少量冷水。
把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获取晶体的途径。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烧瓶内碘固体的状态改变情况及烧瓶底部有何物形成?然后,请一组同学汇报一下他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获取晶体的途径。
[学生汇报]烧杯内有紫色蒸汽产生,烧瓶底部有紫黑色针状晶体生成,根据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我们认为这个途径是凝华。
[教师评价]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总结也较到位。
气体不经液体直接到固体,这种现象称之为凝华。
[过渡]同学都知道“海水晒盐”,“百闻不如一见”,请看!
[视频投影]介绍海水晒盐
[教师提问]这又是一种获取晶体的途径,我们称之为?(学生齐声回答道:结晶)
[幻灯投影]途径之三:结晶
[教师讲述]向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铜也能结晶析出硫酸铜晶体(教师实验,学生观察)
[过渡]我们能明显看到硫酸铜晶体的晶体外形,许多固体的粉末用肉眼是看不见晶体外形,但我们可以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到规则的晶体外形。
这充分证明固体粉末仍是晶体,只因晶粒太小了,肉眼看不到而已。
(3)晶体的其他特点
[过渡]前面我们从宏观世界探究了晶体的本质,接下来我们再进入微观世界去探究一下晶体的微观结构。
[幻灯投影]晶体二氧化硅和非晶体二氧化硅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教师提问]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晶体二氧化硅的粒子排列有序,而非晶体二氧化硅的粒子相对较乱。
)
[教师总结]这是晶体与非晶体的又一本质差异。
通过刚才的共同探究,我们已经掌握了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幻灯投影]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边请同学总结,边展示表格)
[教师提问]正是因为晶体中原子在三维空间成有序排列,所以晶体才有自范性,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的特点,此外,晶体还有那些特点呢?
[幻灯投影]多媒体模拟一组有关晶体与非晶体导热性的比较实验。
(从而引出“各向异性”的概念。
)
[学生阅读]请同学阅读课本p64,总结晶体还有哪些特点?
[学生汇报]还有:强度、光学性质等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固定的熔沸点,X ——射线衍射出现明锐的谱线。
[教师讲述]由于晶格各个方向上的排列的质点的距离不同,而导致晶体各个方向上的性质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晶体的各向异性。
如:云母的离解性(晶体容易沿着某一平面剥离的现象)就不同。
如沿两层平面的平行方向剥离就容易,沿着垂直于平面的方向剥离就困难得多。
蓝晶石(Al 2O 3·SiO 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
石墨在与层垂直的方向上的导电率为与层平行方向上导电率的1/10000。
[教师讲述]加热晶体,温度达到晶体熔点时即开始熔化,在完全没有熔化之前,继续加热,温度不现升高。
这时所供给的热都用来使晶体熔化,完全熔化后,温度才开始升高。
加热非晶体,温度升高到某一程度后开始软化,流动性增强,最后变为液体。
从软化到完全熔化,中间经一定的较长的温度范围。
也就是说,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幻灯投影]晶态SiO 2和非晶态SiO 2 X ——射线衍射图
[师生活动]根据晶体的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区分哪些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
(请学生总结晶体的特点,同时举例说明如何用该特点来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幻灯投影]晶体的特点总结
[教师讲述]可以根据晶体特点区别某一固体属于晶体还是非晶体。
然而,得出区别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利用x-射线衍射实验。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现在请你用一句话来定义晶体,应该怎么说?
[学生回答]内部粒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固体物质。
[幻灯投影]
晶体的定义:内部粒子(分子、离子、原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固体物质。
非晶体的定义:内部粒子在三维空间呈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的固体物质。
[幻灯投影]晶体按照内部粒子的组成分类
[学与问]
1.某同学在网站上找到一张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这张图说明玻璃是不是晶体?
为什么?
(玻璃不是晶体,因为从结构上看是无序的,不满足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
2.根据晶体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的特点,人们很容易识别用玻璃仿造的假宝石。
你能列举出一些可能有效的方法鉴别假宝石吗?
⑴采用X-衍射衍射实验。
当X-衍射照射假宝石时,不能使X-衍射产生衍射,只有散射效应。
⑵观察是否具有对称性。
在外形上,假宝石没有相等的晶面、晶棱和顶角重复出现。
⑶用来划玻璃。
真宝石硬度大,可划刻玻璃;而假宝石硬度小,不能用来刻划玻璃。
⑷加热。
真宝石熔、沸点很高;而假宝石无固定熔点,在一沔温度范围内便开始熔化。
[幻灯投影]教师小结
随堂作业:
1、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一定比非晶体的熔点高
B、晶体有自范性但排列无序
C、非晶体无自范性而且排列无序
D、固体SiO2一定是晶体
2、区别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
A、熔沸点
B、硬度
C、颜色
D、x-射线衍射实验
3、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许多固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固体可以分为晶体与非晶体。
请你举出常见的晶体与非晶体的实例。
答案:1、C;2、D;3、晶体:玛瑙、水晶、硫晶体等等;非晶体玻璃、水泥等等。
课外作业:
1、下列不属于晶体的特点是()
A、一定有固定的几何外形
B、一定有各向异性
C、一定有固定的熔点
D、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2、下列过程可以得到晶体的有()
A、对NaCl饱和溶液降温,所得到的固体
B、气态H2O冷却为液态,然后再冷却成的固态
C、熔融的KNO3冷却后所得的固体
D、将液态的玻璃冷却成所得到的固体
3、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如蓝晶石(Al2O3·SiO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又如石墨在与层垂直的方向上的导电率与层平行的方向上的导电率1∕104。
晶体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是()
①硬度②导热性③导电性④光学性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一些不法商人制造假宝石来牟取暴利,你能否根据晶体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的特点,列举出一些可能有效鉴别假宝石的方法?
答案:1、D;2、AC;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