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婉约词风新论
论苏轼的婉约词风
论苏轼的婉约词风【摘要】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倾倒了多少英雄豪杰!也使苏轼赢得了豪迈、雄放的千古美名。
他那奔放不羁、意气横逸、气魄宏大的豪放词,被人们代代吟咏传唱,击节叹赏。
苏轼也被人们尊为词坛豪放派的开山之祖。
但仔细翻阅《东坡乐府》,发现在现存苏轼三百四十多首词中,其豪放词不足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而较多的却是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风东坡词历来是词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当人们再度走近这位豪放派一代宗师的词学世界驻足审视时,仍然有新的发现,并且随着学术视野的拓展,这类发现恐怕没有终结的—天。
苏轼作为豪放词派的开山鼻祖,其刚健豪迈的词风常常掩盖了他对婉约词的独到贡献。
其实这位极富才华和创造力的北宋成就最大的词人,其词作内容和形式的千姿百态,不仅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还多方面地对婉约词风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开婉约词歌咏友情的先河查礼说:“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
”词为倚声之体,借助声情以曲达文情,确乎有其方便和优长之处。
晚唐五代和北宋初期的婉约词中,大凡送别念远、赠答怀旧之词,多写男女柔情,很少涉及朋友之情。
苏轼当然也“未能免俗”,但可贵的是苏轼能走出闺怨坊曲的窄路,更多地用词来抒发亲人师友之间的感情,常借助于婉约词长于抒情、手法细腻的特点,将自己充沛深挚的肺腑之情融入词中,开婉约词歌咏友情的先河。
苏轼一生广交朋友,奖掖后进,为人心胸阔达,待人真诚朴实,因而朋友遍天下。
但宦海浮沉,官场常有不测。
他与朋友常因升迁、贬滴而辗转江~湖。
所以他十分珍视朋友间的欢聚与重逢。
一旦与朋友分别,怅惘之情油然而生:“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其惜别之情感人至深,可见苏轼对友情的珍重。
分手后,他更一往情深,每当想念朋友时,总认为朋友一定也在思念自己:“凭杖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甚至在送走朋友后,夜不成寐时,还设想朋友因思念自己而“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浅论苏轼对婉约词的创新
浅论苏轼对婉约词的创新作者:周盛春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年第02期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但纵观《东坡乐府》中编存的三百首词,我们发现,严格意义上的豪放之作仅占极少数,东坡词绝大多数仍是明丽清新的婉约词。
当然,他的婉约词已迥然异于传统的艳科词。
这是因为苏轼对传统婉约词进行了大胆革新,从而开创出风貌崭新、别具一格的“婉约苏体”。
那么苏轼对婉约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试从其内容题材上作一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变恻艳为高雅晚唐五代以来,无论是花间词、南唐词还是以晏欧为首的北宋前期词,都沿袭了“花间”传统,以婉约为宗。
这些词多写男女恋情、幽会秘约、离情别绪,词作中也常常表现对于歌伎美色的猎艳心理,所以词情浮艳,充满脂粉气。
对于传统婉约中的“艳科”,苏轼作品中并没有完全排斥男女之情,但是他不追求简单的声色之娱,也不停留在对爱情作表层的抒写,他在表现爱情的同时往往有所兴寄。
这样就淡化了传统婉约词中的那种绮罗香泽之态和脂粉气息,以高雅冲淡和减弱了俗艳,从而提高传统婉约词的审美趣味。
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描写春残时节感伤情调的词,其感伤情调是从失恋者的角度表现出来的。
与“红杏枝头春意闹”不同,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给人的不是盎然欣悦的气象,而是点明春天将尽,隐暗词人悲婉情绪。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描绘出了一幅清丽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色,接下去又写柳絮在春风吹拂下,飘零飞落,遍地蔓生的青草一直绵延到天涯。
此处援引“芳草”和“美人”之思,在失恋者眼中,“天涯何处无芳草”恰如自己的失恋之悲,走遍天涯却无处可消除。
他感伤春光已逝而自己仍奔波劳碌未觅得爱情的归宿。
下片前三句,一再重复“墙里”“墙外”,极度强调高墙的分隔,使行人得不到佳人的理解,只能徘徊于墙外道上。
孤独寂寞的失恋行人,只能慨叹“多情却被无情恼”,从而陷入了更深的失意惆怅之中。
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_廖泓泉
[收稿日期]2007 11 05[作者简介]廖泓泉(1972 )男,内蒙古财经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
2007年11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Nov .,2007第36卷 第6期Jou r n al of Inn er M ongolia Nor m alU n i versit y (Ph ilosophy &Social Science)Vo.l 36 No .6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廖泓泉(内蒙古财经学院中文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 )[摘 要] 苏轼的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且独特。
其婉约词蕴藉深刻、韵味醇厚、风貌崭新。
这种美学特点的获得,是基于苏轼对传统婉约词的大胆革新。
苏轼对婉约词风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美学追求上化俗为雅;二是雅、艳相济,刚柔并举;三是完成了从 类型化 到 个性化 的转变。
[关键词] 苏轼;婉约词;新变[中图分类号]I 207 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7623(2007)S1 0267 03苏轼以其不朽词作,丰富了词的题材,雅化了词的格调,拓宽了词的境界,苏轼词作中既有 大江东去 、 老夫聊发少年狂 的慷慨豪放,又有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超脱旷达,更有 似花还似非花 、 天涯何处无芳草 那样的婉约柔情,在苏轼词作进入成熟期后,其婉约词作又绝无此前花间、柳永诸人婉约词中过分的香软浓艳之气。
冯煦为朱孝臧所刻 东坡乐府 作序时指出: 东坡之于北宋,稼轩之于南宋,并独树一帜,不域于世,亦与他家绝殊。
世第以豪放目之,非知苏、辛者也。
即以柔婉而言,张炎 词源 认为苏轼某些婉约之词 清丽舒徐,出人意表 甚至为 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 。
苏轼的这类作品,开创出崭新的婉约词风貌,也为传统的婉约词注入了新的活力。
苏轼对婉约词风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美学追求上化俗为雅;二是雅、艳相济;三是从 类型化 到 个性化 的转变。
论苏轼对婉约词风的改造与革新
而苏轼 常借助 于婉约词 长于抒情 、 法细腻 的特点 , 自 手 将 己 充 沛 深 挚 的肺 腑 之 情 融 入 词 中 , 开婉 约 词 歌 咏 友 情 的 先
河 。 [ ”。 ]
在 词 中 描 写 农 村 风 光 , 轼 堪 称 第 一 人 。农 村 题 材 的 苏
摘 要 苏 轼 以其 风 貌 崭 新 的婉 约 词 对 传 统 婉 约 词 风 进 行 了大 胆 的 刷 新 , 拓 展 了婉 约 诃 的 内容 题 材 , 破 了 他 突
词 只 写 艳 情 的 藩 篱 , 破 了前 人 词 作 单 一 表 现 手 法 , 原 有基 础 上 丰 富 了婉 约 词 的表 现 手 法 , 此 与 以往 婉 约 打 在 由 词 比 较 , 轼 既继 承 了 晚唐 以 来 委 婉 抒 情 的婉 约 词 的 各 方 面 , 对 其 进 行 革 新 , 而 提 高 了婉 约 词 的 格 调 。 苏 又 从
下 来 的词 作 , 概 有 3 0多 首 , 有 占百 分 之 八 九 十 的 是 大 5 约
源 》 。 表作 有 《 恋 花 ・花 褪 残 红 青 杏 小 》《 年 游 ・ )代 蝶 、少 去 年相送 》 。 等 苏 轼 咏物 词 的创 新 意 义 在 于 :不 沾 沾 于 咏 物 , “ 而重 在 寄 托 深 远 , 其 善 于 以 人 写 物 , 人 一 体 , 重 写 情 , 而 尤 物 着 从
艳情 的 藩 篱
晚 唐 五 代 以 来 , 论 是 花 间 词 、 唐 词 还 是 以 晏 欧 为 无 南 首 的 北 宋 前 期 词 , 沿 着 温 庭 筠 所 指 出 的 大 方 向走 , 婉 都 以
对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的点滴看法[1]
东坡之词富有神韵——对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的点滴看法作者:政史系李杰内容摘要:从宋至今,文学史家对苏轼的评论大多认为,他的词气势豪迈、奔放、题材广阔,文笔工巧隽永,开豪放之先河。
对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忽略了苏轼在婉约词方面的成就。
本文从古人评苏词艺术、比兴寄托、人物刻画,语言运用,意境等方面陈述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提起苏轼,人们总会想起他是豪放派词的开山鼻祖。
但纵观苏轼词,豪放辞章并没有占多数,更多的还是婉约含蓄的篇目。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多言情,往往以美取胜。
南宋胡寅《题洒边词》所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愁缪婉转之度。
[1]苏轼创作的婉约词,既吸取了晚唐以来婉约词委婉抒情的写作技巧,更打破了传统婉约词香软靡艳传统的束缚,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同时也挽救了婉约词每况愈下的情势。
对于苏词的艺术创新,一些词评家多推崇豪放词,而对婉约词很少作深入探讨。
这种倾向不但有碍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继承苏轼的词学遗产,同时也不益于苏轼这位词学家在文学史上的光辉形象。
虽然今人袁行霈也说:“苏轼之后,人们才知道词在柔靡绮艳之外还有别的写法,别的风格,别的境界。
”[2]但如果用“豪放”二字来概括苏词的词风,是不准确,不正确的。
在现存的三百四十余首东坡词中,堪称豪放词的不过三四十首,仅占十分之一左右,而较多的却是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苏轼婉约词风新论
S t u d y o n C h i n e s e
●婉约词风新论
姜 云霞
( 齐 齐哈 尔工程 学 院 ,黑龙 江 齐 齐哈 尔 1 6 1 0 0 5 )
【 摘要 】 “ 婉约”一词 ,最早 出现在 《 文心雕龙 》中。刘勰 以 “ 睿 旨幽隐,经文婉约 ,丘明同时 ,实得微言”评价 《 春秋 》,这里 的 “ 婉 约” 有 “ 幽 隐” 之意 。与 刘勰 同时的 王筠 也 用 “ 属 辞婉 约 ,缘 情绮靡 ” 来评 价 萧统 的作品 。 最早将 “ 婉 约 ”概念 从诗 文批 评 中借 来 评词 的 ,则是 明人 张 , 他在 《 诗 馀 图谱 ・ 凡例 》中说 :词体 大略 有二 :一体婉 约 ,一体 豪放 。婉 约 者欲 其词 情蕴 藉 ,豪放 者欲 其 气象恢 弘 。 苏轼 的 婉约 词 不仅数 量 多 ,而且很 多都是 流传 至今 的脍 炙人 口的名 篇 。 【 关键词 】苏轼 ;婉约;词风 【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 文献 标 识码 】 A
苏轼 ( 1 0 3 7 - 1 1 0 1 ),字 子 瞻 ,号 东 坡居 士 ,眉 山 ( 今 四川 眉 情 有 思 ……春 色 三分 ,二 分 为土 ,一 分流 水 。细看 来 ,不是 杨花 , 山县 人 ) 。苏轼 是 一位 才 华横 溢 的艺 术家 ,他 在 诗 、词 、散 文 、书 点点 离人 泪 。”尽 显一 片幽 怨缠 绵 。 法 、绘 画等 各 个艺 术领 域 都有 杰 出的 成就 。他 的 诗歌 题材 广 泛 ,敢 三 .清新优美的农村词 于反 映 现实 生活 。 他 的 词 ,开拓 了豪 放 派的境 界 , 然 而从 整体 上讲 , 苏轼 第 一次 把农 村题 材 引入 词 中 。他作 于徐 州任上 的五 首 《 浣 苏轼 的 婉约 词 不仅 数量 多 ,而 且题 材广 泛 ,很 多都 是 流传 至 今的 脍 溪 沙 》描 写 了农村 情景 ,词人 以亲 切 的态度 ,欢 悦 的心 情 ,平易 的 炙人 口的名 篇 。 笔 调 ,朴 素 的语言 ,向我们 展示 了五 幅仲夏 农村 的风情 画 ,又是 一 情深 意重的悼 亡词 组清 新优 美 的 田园牧 歌 ,生动 勾勒 出初 夏 时节 农村 生活 的 田园画 。 苏 轼 为人 ,情 至深 ,意 至 重 ,对 宇 宙人 生万 物都 有着 敏 锐的 洞 “ 酒 困路 长惟 欲 睡 , 日高 人渴 漫思 茶 ”转 写作者 村 外旅 行 中的感 受 察力 。 他才 气过 人 ,内心 的感情 在 他 的笔 间 自然 流露 ,让 人 深深地 感 动 。最 能 体现 这 方面 的 是他 的 《 江城 子 ・ 记 梦 》 ,这 首 词 是他 纪 和 活动 。这 首 词 既画 出 了初 夏 乡 间生 活的逼 真 画面 ,又 记下 了作 者 念 亡 妻 王弗 而写 。上 片 写实 ,苏 轼 与亡 妻分 别 十年 ,一 开始 便 笼罩 路 途 的经历 和感 受 ,为 北宋 词 的社 会 内容开 辟 了新 天地 。作 品在 艺 着 十分 凄凉 伤感 的气 氛 。十 年 中 ,苏 轼 的人 生 又经历 着 凡番 沉 浮 。 术 上颇 具 匠心 ,词 中从 农村 的典 型 事物 人手 ,意 趣盎 然地 表 现 了淳 几 度 奔 波 ,与妻 子 的坟 墓相 隔 千里 ,想 在坟 前对 妻 子说 说 悲 凉的 心 厚 的 乡村风 味 。清新 朴 实 、明 白如话 、生 动真 切是 此词 的显著 特 色 。 情都不能。 “ 十年”、 “ 千 里 ” ,时 间的 长久 与距 离 的遥 远 既深沉 苏轼 农村 词歌 咏 了劳动 生活 ,表 现 了与农 民 的友谊 。如 “ 麻 叶 了感 情 ,又 寄寓 了世 事 沧桑 的感 慨 。下 片 写梦境 ,梦 里实 现 了现实 层层茼叶光 ,谁 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写养蚕的劳动 中不 能 实现 的 “ 相逢 ”。 “ 小轩 窗 ,正 梳妆 ”是全 词一 片 凄 凉黯 然 生活与和睦淳朴的乡村生活情趣 。又如 : “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 氛 围 中一点 难得 的 亮色 ,这 个 场景 ,或 许是 妻 子生 前最 为 熟悉 的 , 村 北 响缫车 ,牛衣 古柳 买黄 瓜 。” 写乡 间 随风飘 落 的枣花 和 织布 的 现在 生 死重 逢 ,回到温 馨 的从前 ,都 已物 是人 非 ,千言 万语 只化 作 声 响 ,在动 静 互见 的 画面上 ,突 出了一 个 卖瓜人 的 形象 ,表 现 了作 千行 泪 水 ,平常 场景 的描 写更 充满 感人 至 深 的浓厚 情 意 。 “ 相 顾无 者对农村祥和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苏轼平生景仰陶渊明,仿效 言, 惟 有 泪千 行”, 纵 使 心 中有再 多 的蜜 语 甜言 , 此 刻也 只能 是 “ 执 他亲身参加劳动生产。在劳动生活中,苏轼发现了生活的哲理 ,尝 手 相 看 泪 眼 ,竟 无语 凝 噎 ” ,最 后一 句 又从 梦 中 回到现 实 ,现在 再 “ 梦 中了了醉 也见不到 “ 小 轩 窗 ,正 梳妆 ” 的亲人 了 ,能 看 到的 只有 凄 清月 色下 到 了劳 动 的乐趣 ,并与 农 民建立 了深厚 的友 谊 。如 : 中醒 。只渊 明 ,是前 生 。走遍 人间 ,依 旧却躬耕 ” ; “ 不 缘耕樵 得 , 座孤 坟 , “ 明 月夜 ,短松 冈”的意 境 甚是 凄 凉 。以 发 自内心 的率 “ 山 中友 ,鸡豚 社 酒 ,相劝 老东 坡 ” ;”吏 民莫作 真 语 言 ,表 达生 死不 渝 的夫 妻之 情 ,词 人敦 厚 的 天. 陛,仕途 坎 坷 的 饱 食殊 少 味” , 身 世 之慨 ,倾 注 其 中 ,沉滞 深刻 ,感 人 肺腑 ,令 人 不 忍卒读 ,凄凄 长 官看 ,我 是识 字耕 田夫 ” 。 惨 惨戚 戚 也无 法形 容苏 轼心 中的悲 凉 。 综 上所 述 ,苏轼 的婉 约 词一洗 五 代绮丽 柔靡 之 风 , “ 以诗为 词 ” , = .缘情绮靡的咏物词 拓宽 了词的题 材 内容 , “ 无 意不 可入 ,无 事 不可 言 ” ,其悼 亡 词情 东坡 的 婉约 词 中 ,也 不 缺乏 “ 缘情 而 绮靡 ”之 作 。这些 词颇 多 深意 重 、咏 物词 缘情 绮靡 、农村词 清 新优 美 ,其词 具有 独特 的 艺术 传 统 的风 采 , 如 苏轼 婉 约词 经典 之作 的 《 水龙 吟》:“ 似 花还 似非 花 , 个 陛 ,对 词 的发展 有着 重要 意义 ,值 得 我们深 入研 究和 探讨 。 也无 人惜 从 教 坠 。抛 家 傍路 ,思 量 却是 ,无 情有 思 。萦 损柔 肠 ,困 参考文献 酣 娇 眼 ,欲开 还 闭 。梦 随风 万里 ,寻 郎去处 ,又还被 、莺 呼起 。不 恨 此花 飞尽 ,恨 西 园、落 红难 缀 。晓来 雨 过 ,遗 踪何 在 ,一 池萍 碎 。 [ 1 】 催 海正 . 东坡 词研 究 [ M】 . 济南 : 山 东大学 出版 社 , 1 9 9 2 . 春 色 三分 ,二分 尘 土 ,一 分 流水 。细 看 来 ,不是 杨花 ,点点 是离 人 【 2施 海 勇 . 论 苏轼 对婉 约词 风的 刷新 卟 丽 水 师 范专科 学 校 学 泪 。 ”这 首词 不 仅写 杨 花 的形 、神 ,而 且采 用拟 人化 手 法 ,把 咏物 报 . 2 0 0 1 ( 6 ) . 与 写 人巧 妙地 结 合起 来 ,将 杨花 喻为 思 妇 ,赋予 其情 思 ,难 分写 杨 [ 3 ] 刘石 . 苏轼词 【 M1 . 北京 : 人 民文 学 出版社 , 2 0 0 5 . 花 还是 写 思妇 ,杨 花 与思 妇达 到 水乳 交 融 、貌似 神合 的 境界 。既 咏 [ 4 ]张想 林 . 浅议 豪放 词人 苏轼 的婉 约 词风 Ⅱ ] . 无锡 商业 职 业技 物 也言 情 。全 词声 韵谐 婉 ,情调 幽怨 缠 绵 。正如 张炎 《 词 源 》中说 : 术 学院 学报 , 2 0 0 7 ( 5 ) . “ 东坡 次章 质 夫杨 花 《 水 龙 吟》韵 ,机 锋相 摩 ,起 旬便 合让 东 坡 出 头 地 ,后 片 愈 出愈奇 ,真是 压倒 古今 !”另 如 咏柳 的 《 洞仙 歌 》、 作者 简介 :姜 云 霞 , 女, 汉 族 ,齐 齐哈 尔工程 学院基 础部教 师 , 咏红梅 的 《 定 风波 》、咏 石榴 的 《 贺新 郎》 、咏孤鸿 的 《卜 算 子》 , 文 学硕 士 ,副教授 。 均 借物 以寓性 情 ,含 蓄 蕴藉 ,言 有尽 而 意无 穷 。如 《 水 龙 吟》 咏唱 ( 编 辑 :龙 贤 东 ) 杨花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
浅论苏轼对传统婉约词题材内容的扩大与革新
长,借形象寓意,含意隽永,意在言外.
代表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在遭遇乌台诗案后贬官黄州期间写的.元丰二年,
苏轼知湖州.湖州一连几年自然灾害.城郭萧条,土地荒芜,“故人半 作 冢 景 然”(«东 坡 集 卷»十 一),
苏轼贬居黄州时的处境和心境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作者进不苟合,退 不 甘 心 的 矛 盾 思 想;反 映 了 作 者
不苟合于世的孤高自守的生活态度和“良禽择木而栖”的可贵情操;曲折 的 暴 露 了 当 时 北 宋 王 朝 的 黑
暗政治.
苏轼的这首词,所咏之物与所托之意联系自然,契 合 妥 帖.作 者 把 自 己 的 思 想、性 格、政 治 品 质、
分析、研究鉴赏出苏轼对宋代婉约词派的贡献———拓宽了婉约词的 题 材 内 容,从 而 提 升 了 传 统 婉 约 词 的 旧 有 格 调,提
高了婉 约 词 的 品 位. 文 章 从 三 个 方 面 进 行 了 阐 述:借 生 动 具 体 的 形 象,婉 曲 缠 绵 的 格 调,抒 写 政 治 情 怀;在 吊 古 伤 今
能参与政务,这是苏轼一生中遭受到的第一次大的打击.贬官 后,苏 轼 居 住 在 凄 清 的 定 慧 院,过 着 孤
寂的生活,他或闭门谢客,借酒浇愁;或策杖江边,望云涛渺然.他“奋 厉 有 当 世 志”而 不 得 施 展,加 之
其诗人孤傲的品质,傲岸的情操,使之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因而倍感怅惘,愁怨.正是基于这样的心
格调,扩大了婉约词的题材范围,提高了婉约词的品位.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苏轼拓宽传统婉约词题材
内容加以论述.
一、借生动具体的形象,婉曲缠绵的格调,抒写政治情怀
苏轼对婉约词的开拓与创新
苏轼对婉约词的开拓与创新[内容摘要]:苏轼于词的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他“以诗为词”,指出作词的向上一路,有开风气之先的丰功伟绩。
相比于他的诗歌,散文,他的词艺术性更高,成就更高。
但是文学史上婉约词的词作传统对苏轼的影响使其创作了大量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他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世代传咏,历久不衰。
但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对婉约词进行了重大的突破与革新,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因此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苏轼婉约词开拓创新苏轼(一零三七—一一零一),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王安石变法,苏轼表示反对,随即出任杭州、密州、徐州等处地方官,又因写诗被指为“谤讪”朝政,在湖州被捕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接着贬到黄州,后又贬惠州,随后远涉到昌化(今海南岛昌江县)。
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可见,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得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少年得志的他,二十岁便与弟弟考中同榜进士,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他多才多艺,才华横溢,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既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也是一位画家。
在中国艺术史上,他堪称是一位全能式的伟人。
散文方面,他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列为唐宋古文八大家;诗歌方面,他是北宋时代最大一家;尤其在词方面,他是豪放派词的创始人。
所以说他是中华文学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
苏轼的豪放词以《水调歌头》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最为精绝,被人们代代吟咏传唱,击节叹赏。
但是,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创作成就,他的艺术风格也往往不是单一的。
苏轼的词风格多样,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缤纷色彩。
在现存苏轼三百四十多首词中,豪放词的数量不及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较多的还是清丽雅致的婉约词。
如果说东坡的豪放词如江河奔腾壮伟、震撼人心,那他的婉约词则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洗尽了人间纤尘。
最新定稿 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
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内容提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
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常提到的。
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
本文主要从苏轼豪放词与婉约词题材突破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词的分析,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多样,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了解苏轼。
关键词:豪放;婉约;题材一、苏轼生平简介苏轼(公元1037-1101年),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后苏轼登上仕途,因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政见不和,被谏官李定等人以讪谤新法罪逮捕入狱,即“乌台诗案”,侥幸获释后被贬黄州充团练副史。
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他又激烈反对,特别是反对废除免役法。
之后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他又被一贬再贬,最后远放到儋州(今属海南)。
直至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卒于常州。
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
二、从苏轼词的题材分析其词风苏轼最早的词作,按王文诰《苏诗总案》载,为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所作《浪淘沙》,词句尚为“绮陌香尘”、“槛内群芳”之类,可说是尚在学步欧晏(欧阳修、晏殊)。
翌年所作的《行香子·过七里滩》,上下片之结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均令人有目不暇给之感,已可混入欧晏词集了。
但仍未见苏轼之人格、性格、词格。
后年所作的《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堂庑渐大、登临渐高,使用了大字眼、大角度,使用了议论的句式。
论苏轼词风的婉约与豪放
目录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苏轼的生平及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苏轼的词作概况及成就....................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苏轼词的风格类型---豪放与婉约(一)豪放风格(二)婉约风格 I (2)(三)苏词其它风格的补充........................................论苏轼词风的婉约与豪放摘要苏轼的豪放词气势雄浑、风格超拔,旷达洒脱,豪迈不羁,蕴涵着人生深深的无奈与孤寂,垫定了他在词上的崇高地位。
苏轼以抒情和咏物为主的婉约词突破了传统的“婉约词”的香艳侬软的词风,表现出刚柔相济、刚健婀娜、高远典雅、婉约蕴藉等特点,所抒之情远远超出了男女之情的范围。
本文从苏词的豪放和婉约的风格特点作了分析,明确了苏词豪放与婉约并举,多种风格并存的特点。
关键词:苏轼词风豪放婉约引言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历经磨难而笑对人生,思想自由、品格坚贞、坦荡旷达,其文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其诗如天地奇观,于境无所不收,于情无所不畅;其词如天风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
无论从哪个方面衡量,他都是宋文学发展到尖峰时期的伟大的代表作家。
苏轼词历来颇受尊崇。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中说:“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
盖仿九品论字之例,东坡诗文纵列上品,亦不过为上之中、下,若词则几为上之上矣。
”【1】人们对苏词的推崇,又以其豪放词为盛。
宋人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的那个著名的红牙檀板和铜琶铁板的故事:东坡在雪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比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在豪放词的发展史上,苏轼确有创制之功,也铸就了他“豪放词人”这一美誉,公亦以此为豪。
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
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摘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
苏轼虽被尊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苏词的婉约词风前人虽已有论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结合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从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苏轼。
关键词:苏轼婉约题材内容特征婉约一词,即委婉含蓄之意。
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婉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
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观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
婉约词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是与在花间词相比,婉约词内容上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大的创新。
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如柳永,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浅谈苏轼词的婉约风格
2010年第4期从《东坡乐府》三百四十多首词中来看,专写女性美的(即所谓“绮罗香泽”)不下五十多首,而其中最多的是送别朋友。
应酬官场的近百首小令,几乎每一首都要称赞歌女舞伎(佳人)。
所以,在东坡全部词作中,不洗“绮罗香泽”之词超过一半以上,其他咏物的也有三十多首。
现试举几例加以说明。
如[水龙吟]虽咏花意在言情:“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情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是一首咏杨花(柳絮)的词。
词人把咏杨花和写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物即人,两不能别”。
词中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
其中,“萦损柔肠,困醋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六句,是描写杨花,也是描写思妇。
词人把杨花人格化,想象她是一位闺中少妇,杨花飞尽化作“离人泪”,更是生动地写出她等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
词人以杨花喻人,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这首词作于l087年,作者和章质夫当时同在汴京做官。
和韵填词,从命意到用韵,都要受到种种的限制。
而本词在严格的限制下仍写得完美浑成,不受拘束,和韵而似原唱,充分反映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此词避免了一般咏物词堆砌典故,玩弄辞藻的弊病,通过富有匠心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把咏物和写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描绘杨花的飘坠,刻画出了一个女子的伤感和幽怨。
声韵和谐,清新明丽,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再如苏轼写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弧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缝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作者一首悼念亡妻王弗的词。
苏轼十九岁时与王弗结婚,英宗治平二年(1065)王弗病卒。
这首词上阕写自己对王弗的思念。
论苏轼的婉约词
论苏轼的婉约词[石占德]内容摘要:文学史上婉约词的词作传统对苏轼的影响使其创作了大量的婉约词,但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对婉约词进行了重大的突破与革新,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因此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苏轼婉约词:一苏轼写婉约词有其历史必然性。
我用以下四个观点为论据来证明:首先,纵观词的发展,从词的产生到北宋中期,基本上仍是婉约词一统天下。
其次,从词本身来看,词最初并不是专供观览的案头文学,而是配合新兴乐曲演唱的歌词,所以词又有曲、曲子、曲子词之称。
其三,从苏轼的经历和思想来看,他也有写作婉约词的情感基础。
其四,就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来说,它们并不是水火不容相互排斥的。
二苏轼对婉约词的革新。
(一)开拓了婉约词的题材、内容。
1、描写农村题材的词。
用[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为论据。
2、悼亡词。
用《江城子》《西江月》两首词的内容、意境、构思分析,毛泽东的悼亡词与苏轼悼亡词比较为依据。
3 、咏物词中的柔美情怀,苏轼的咏物词使婉约词的气质和词品得到了提升。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为论据。
4、苏轼词诉说了真挚的亲朋情感。
以《沁园春》苏轼赴密州任旅途中寄子由的分析为据。
5 、苏轼词展现了清新秀丽的水色山光。
《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为论据。
6、苏轼闺阁词中的少女情怀7、苏轼婉约词中的思乡情怀。
例如:[醉落魄]离京口作(二)苏轼婉约词追求“以雅为美”。
1、他的词婉约词洗脱了“脂粉气”,变得明丽净洁。
以[洞仙歌]为例“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说明。
2 、用语文雅也是苏轼婉约词刻意追求的。
对[永遇乐]《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这首词的分析为论据。
(三)苏轼的“婉约词”与他人之作也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显示出其鲜明的个性。
第一:同样是写“婉约词”他突破了糜烂生活的低俗气味,词中流露出一种清新明丽之情。
第二:他的婉约词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的爽快利落,且时时做旷达之想。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论苏轼婉约词》论文
论苏轼的婉约词王在灵【摘要】:苏词能豪能婉、刚柔相济,词风不拘一格。
笔者认为,苏轼刷新了晚唐五代以来的绮丽词风,于剪红刻绿之外别开“新”面,将词由应歌转向抒情。
词人摧毁艳情词的樊篱,歌唱伉俪真情,寄寓人生哲思,咏吟田园风光,拓宽词境词意,“新天下耳目”,开一代心境传写。
词人将自己的身世之感、人生理想、生活遭迹、政治感遇、品格情操等注入词风,使穷途末路的婉约词获得了新生,给词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对后世词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风格贡献引言提起苏东坡的美名,人们就会想起他“大江东去”的万丈豪情,这位“西北望,射天狼”的“微霜”英雄,却有着“我欲乘风归去”的浪漫情怀,他的豪放词很被世人看好,以至代代传诵,拍案叫绝。
也正是这些笔力雄健,气魄宏大的豪放词使苏轼赢得豪放派宗师的千古美名。
殊不知正是这豪情万丈的光芒掩盖了苏轼婉约词在中国词史上的独特成就。
世人多知苏轼豪放词“新天下耳目”,却很少注意其婉约词也“新天下耳目”。
现今词学界研究苏词有两种倾向:一是褒豪贬婉,一是褒婉贬豪,而多数人倾向于前者。
笔者认为,研究苏词不能走两种极端,不能厚此薄彼,而要公平地对待,苏轼豪放词的成就当然值得肯定,但其婉约词的成就也绝不容忽视,基于此,下面我们就浅谈一下苏轼的婉约词。
一、豪放婉约,“刚健含婀娜”的融合苏轼之前,基本上是婉约词一统天下,作词“以清切婉丽为宗”(见《四库全书提要》)[1],南宋词坛还是以“婉约”为主流的,而豪放词则廖若星辰。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文学也是一样的,所以苏轼的豪放词倍受历代词论家的推崇,即使他的婉约词取得宋词的最高成就,在人们看来还是逊色于其豪放词,就像宋诗写得并不比唐诗差,为什么人们总是认为唐诗胜于宋诗呢?除了特定的文化背景外,我想是因为唐诗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中国文坛的,所以才倍受人们关注。
由于文学本身就有“求新”、“求变”的客观规律,加之宋代文学整体呈内敛的趋势,所以词这种文学样式更有利于文人抒写内心的感受。
探析苏轼对婉约词的刷新
苏轼是我国词史上豪放词派的创始
人,其意境阔远、豪情勃发的词作不知曾
倾倒过多少人。然而,作为豪放派代表词
人的苏轼也不乏婉约词作,大词学家吴世
昌先生认为:“苏轼真正称得上豪放派作
品的不过十数首而已,余者并未摆脱‘绮
罗香泽之态’。”这些未摆脱“绮罗香泽
之态”的婉约词作风格独特,别具一格,
面词汇。这样,苏轼就使得婉约词的“以
俗为美”变为“以雅为美”了,应该说这
是一大刷新。
二、淡化、内化“以艳为美”
晚唐、五代以来“诗客曲子词”的“以
艳为美”的审美风尚,北宋初期连同柳永
在内的婉约词人也是如此。这些词作内容
特别富有浓厚的脂粉味、富贵态以至宫廷
气,“以艳为美”,语言上“最着意设色,
异文细艳,非后之纂组所及”。苏轼对于
117000 748400
艺术教育
【 摘 要 】 苏 轼 对 传 统 婉 约 词 风 进 行了大胆的刷新,变传统的“以俗为美” 为“以雅为美”;淡化、内化了以艳为美 的婉约词风;他以诗为词,使词由类型化 到个性化,给传统婉约词注入了活力和生 气。体现了典型的士大夫词风,挽救了婉 约词每况愈下的词风,对婉约词的发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
这样的“以艳为美”的传统婉约词风进行
改造、刷新,是不能够彻底的。因为男女
之情以至性爱关系总是婉约所要表现得 重要对象、永恒主题,他只能予以淡化、 内化。“淡化”在于减弱“艳”的浓度,“内 化”在于使“艳”藏于里而不大露于表。
三、以诗为词 1. 以诗的题材和内容入词 在苏轼的意识里,只要诗能表现的、 接触到的一切人、物、理都可以入词。另 外,诉说真挚的亲朋情感,展现清新秀丽 的自然风光的诗词于苏轼作品中很常见, 最典型的词有《浣溪沙》(自杭移密守, 席上别扬元素,时重阳前一日),熙宁七 年九月八日,作者即将赴密州任职,新任 知州不久的杨元素也即将他任,在席上与 杨元素相别而作此词。词作以雅洁整饬的 语言,表达出与朋友分手时的伤感。我们 读“良辰乐事古难全”一句,不禁联想起 作者另一片著名的词作《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其中也有“古难全”的句子。 下片三句,首句想象既别之后,好景如常, 欣赏它的人却天南地北。“空”字的含义, 正如柳永“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雨霖铃》)之“虚”字,赏景的人不 在了,这些璧月琼枝、良辰好景还有什么 意义!次句表面写年年有菊,年年有人, 实际上是感叹时光易逝,正所谓“年年岁 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2. 以诗的风格和意境入词 苏诗的风格比较多样化,正如其诗, 苏词也呈现出多样化情状,这就是苏轼以 诗的风格意境入词,一改婉约词柔媚低迷 的风气,洗脱脂粉气、艳俗气,从而提高 了婉约词的地位。苏词在词体方面的努 力,促成了词体的革新,解放了词。苏轼 婉约词不再是缠绵悱恻的抒情,而是语气 爽快利落,时作旷达之想,时变得明丽净 洁。苏轼扩展了婉约词的表现功能和意 境,促成了婉约词风的转变,使婉约词有 了新的面目。 3. 以才学入词 苏轼以才学入词,这主要表现在以诗 的形式和技巧入词。具体而言,首先,苏 词冲破了音律束缚,淡化了词的音乐性, 加强了其文学性。词本来是可以配乐歌唱 的,有曲子之称。可见,词本来的音乐性 很强。按照唐五代以来《渔父》词的格式, 应作“七、七、三、三、七”句法,但到 了苏轼,由于他“以诗为词”,以文入词, 以才学入词,直抒胸臆,竟改成“三、三、 六、七、六”句法。这是苏轼为了强调出 “渔父饮”、“渔父醉”、“渔父醒”、 “渔父笑”的悠然自得的生活乐趣。 另外,苏轼较多的运用史事典故。苏 轼“以诗为词”,在词中运用了书卷典故。 他主张诗词同体,词也可以发表议论、说 禅、说理等等。 苏轼对婉约词风“以俗为美”、“以 艳为美”及类型化的改造、刷新,都不是 简单的抛弃,而是在否定其缺点的同时肯 定其合理的审美因素,并在自己的婉约词 创作中积极汲取、融入。既继承了晚唐以 来婉约词委婉抒情的写作技巧,又对其进 行刷新,从而挽救了婉约词每况愈下的词 风。苏轼改造、刷新婉约词具有积极意义。
宋代婉约派词风的研究-苏 轼 - 语文新课标论文_教育教学论文.doc
宋代婉约派词风的研究-苏轼- 语文新课
标论文_教育教学论文
核心提示:第四章苏轼第一节苏轼的生平、思想与词体革新的背景学习目的:苏轼是开一代词风的作家,以诗为词是他对词体革新的一大贡献。
但这种变革决非偶然,应当了解它发生的主客观原因。
学习提示:要了解苏轼对于词体的..
第四章苏轼
第一节苏轼的生平、思想与词体革新的背景
学习目的:
苏轼是开一代词风的作家,以诗为词是他对词体革新的一大贡献。
但这种变革决非偶然,应当了解它发生的主客观原因。
学习提示:
要了解苏轼对于词体的变革,应当联系他所生活的时代氛围以及他的思想和人格作全面考查。
关键词:
外儒内佛历史因素
复习与思考
1、苏轼的思想和人格有何特点?
2、苏轼变革词体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作业与练习
一、填空题
1、词自唐五代以来,造成了自己的特质,和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已经定型的风格。
2、,是苏轼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
3、苏轼的思想,主要是,又兼纳了和
的学说,其显著特点是。
4、将作诗的本领用于作词,即从。
婉约、豪放词风之争与苏轼
婉约、豪放词风之争与苏轼词至北宋,有婉约、豪放之分,苏轼、辛弃疾为豪放一派,柳永、李清照为婉约一派。
豪放、婉约之争始于北宋对东坡词风的评论。
人们对于东坡词的争论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首先,词曲的本色之争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交好的陈师道就认为东坡词非词曲本色。
《苕溪渔隐丛话》引《后山诗话》中载:“东坡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陈师道用这个比喻指出了东坡词“以诗为词”的特点,承认苏轼词的工整,但强调苏轼脱离了词曲“清丽婉转”的固有特点。
词体起于民间,晚唐五代才被文人广泛采用。
欧阳炯在为后蜀赵崇祚编著的《花间集》所写《序言》中对曲子词做了说明,当时的曲子词是豪家的歌儿舞女配合音乐而歌唱的作品,其功能只是供给上层社会用以在花间月下伴酒助欢而已。
《花间集》所选作品多题材狭窄、内容庸俗、风格浮艳,初步奠定了词为艳科的传统,其内容主要是对男女恋情的描写以及个人“情绪的抒发”,其风格主要是轻浮侧艳、柔靡低沉。
宋代的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主要承袭晚唐五代词风,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并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
苏轼不满足于词“娱宾遣兴”、“陈伎佐歌”的附属地位,将之提高到与诗相等的地位。
他在《与蔡景繁》中说:“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得之惊喜。
”《答陈季常》中说:“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
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表现出苏轼对词的革新要求。
《与鲜于子骏书》:“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以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这些突破“词为艳科”樊篱的作品恰恰为后世传唱且获得极高评价,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等等。
在《吹剑续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词与当时盛行的婉约词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音乐与风格上。
论苏轼的婉约词
论苏轼的婉约词王艳芳内容摘要:苏轼一直因为他的豪放词而为人熟知,但是他的婉约词也占了更大的一部分,而且也有很高的成就。
本文从苏轼婉约词的成因、内容题材和艺术创新等方面来对苏轼的婉约词进行讨论,并论述苏轼婉约词的贡献。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贡献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杰出的成就。
一般我们都把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们被看成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人物。
有学者引用北宋胡寅的一段话来形容苏轼对词体革新的特殊贡献:“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①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苏轼确是豪放词的创立者,但是他的婉约词也有极高的成就。
苏轼作诗在前,他流传下来的诗远较词多,有2700多首诗,他的词只有300多首。
但是苏轼对词的发展有极大贡献,他创立了豪放词,革新了婉约词。
他以诗为词,扩大了诗的题材,以词的形式记游咏物,怀古伤今,歌颂祖国的壮丽山川,抒发个人的豪情与伤感,他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
虽然一般都把苏轼当成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是在现存的三百多首苏词中,绝大数仍属婉约词。
因此在苏词研究中,他的婉约词是不可忽视的。
词自从产生以后, 特别是到了文人士大夫的手里, 一直以婉约为正宗, 多抒发个人的内心感受, 尤侧重儿女风情。
豪放派词人中,不管是苏轼还是辛弃疾都有不少婉约词问世,甚至在一首词中都会体现出刚柔相济的一面。
苏轼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其实是位能豪能婉、亦刚亦柔的词人,我们不能忽视苏轼的婉约词。
本文将分别对苏轼婉约词的成因、苏轼婉约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以及苏轼婉约词的贡献展开探讨。
一、苏轼婉约词的成因苏轼成为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这是由他的时代、生活经历、生存环境、思想性格、文化素养等各种因素造就的。
毫无疑问,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其婉约词的成因,也与这些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我们可以将苏轼婉约词的词风的成因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从词的发展来看,婉约词一直被奉为正宗,苏东坡不可能摆脱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婉约词风新论
【摘要】“婉约”一词,最早出现在《文心雕龙》中。
刘勰以“睿旨幽隐,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评价《春秋》,这里的“婉约”有“幽隐”之意。
与刘勰同时的王筠也用“属辞婉约,缘情绮靡”来评价萧统的作品。
最早将“婉约”概念从诗文批评中借来评词的,则是明人张,他在《诗馀图谱·凡例》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苏轼的婉约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很多都是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
他的词,开拓了豪放派的境界,然而从整体上讲,苏轼的婉约词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广泛,很多都是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一、情深意重的悼亡词
苏轼为人,情至深,意至重,对宇宙人生万物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他才气过人,内心的感情在他的笔间自然流露,让人深深地感动。
最能体现这方面的是他的《江城子·记梦》,这首词是他纪念亡妻王弗而写。
上片写实,苏轼与亡妻分别十年,一开始便笼罩着
十分凄凉伤感的气氛。
十年中,苏轼的人生又经历着几番沉浮。
几度奔波,与妻子的坟墓相隔千里,想在坟前对妻子说说悲凉的心情都不能。
“十年”、“千里”,时间的长久与距离的遥远既深沉了感情,又寄寓了世事沧桑的感慨。
下片写梦境,梦里实现了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相逢”。
“小轩窗,正梳妆”是全词一片凄凉黯然氛围中一点难得的亮色,这个场景,或许是妻子生前最为熟悉的,现在生死重逢,回到温馨的从前,都已物是人非,千言万语只化作千行泪水,平常场景的描写更充满感人至深的浓厚情意。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纵使心中有再多的蜜语甜言,此刻也只能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现在再也见不到“小轩窗,正梳妆”的亲人了,能看到的只有凄清月色下一座孤坟,“明月夜,短松冈”的意境甚是凄凉。
以发自内心的率真语言,表达生死不渝的夫妻之情,词人敦厚的天性,仕途坎坷的身世之慨,倾注其中,沉滞深刻,感人肺腑,令人不忍卒读,凄凄惨惨戚戚也无法形容苏轼心中的悲凉。
二、缘情绮靡的咏物词
东坡的婉约词中,也不缺乏“缘情而绮靡”之作。
这些词颇多传统的风采,如苏轼婉约词经典之作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
泪。
”这首词不仅写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化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杨花喻为思妇,赋予其情思,难分写杨花还是写思妇,杨花与思妇达到水乳交融、貌似神合的境界。
既咏物也言情。
全词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
正如张炎《词源》中说:“东坡次章质夫杨花《水龙吟》韵,机锋相摩,起句便合让东坡出一头地;后片愈出愈奇,真是压倒古今!”另如咏柳的《洞仙歌》、咏红梅的《定风波》、咏石榴的《贺新郎》、咏孤鸿的《卜算子》,均借物以寓性情,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水龙吟》咏唱杨花“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春色三分,二分为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尽显一片幽怨缠绵。
三、清新优美的农村词
苏轼第一次把农村题材引入词中。
他作于徐州任上的五首《浣溪沙》描写了农村情景,词人以亲切的态度,欢悦的心情,平易的笔调,朴素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五幅仲夏农村的风情画,又是一组清新优美的田园牧歌,生动勾勒出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田园画。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转写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
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作品在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苏轼农村词歌咏了劳动生活,表现了与农民的友谊。
如“麻叶层
层茼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写养蚕的劳动生活与和睦淳朴的乡村生活情趣。
又如:“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买黄瓜。
”写乡间随风飘落的枣花和织布的声响,在动静互见的画面上,突出了一个卖瓜人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祥和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苏轼平生景仰陶渊明,仿效他亲身参加劳动生产。
在劳动生活中,苏轼发现了生活的哲理,尝到了劳动的乐趣,并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如:“梦中了了醉中醒。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不缘耕樵得,饱食殊少味”;“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吏民莫作长官看,我是识字耕田夫”。
综上所述,苏轼的婉约词一洗五代绮丽柔靡之风,“以诗为词”,拓宽了词的题材内容,“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其悼亡词情深意重、咏物词缘情绮靡、农村词清新优美,其词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催海正.东坡词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
[2 施海勇.论苏轼对婉约词风的刷新[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6).
[3] 刘石.苏轼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4] 张想林.浅议豪放词人苏轼的婉约词风[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5).
作者简介:姜云霞,女,汉族,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基础部教师,
文学硕士,副教授。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