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运动的意义之时间的计算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规律总结与补充(说明:此内容主要是对课本内容的深化与补充,有些课本上非常明确的基本知识没有体现,所以不代表全部内容。
大家还应结合课本进行复习,并认真理解每一道习题,通过习题巩固这些规律。
)本节知识逻辑关系示意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区分两个词语: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可以再加上:有且只有一个太阳照射地球),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昼夜交替....的原因:昼夜现象+地球自转。
只要有昼和夜的存在,就是“昼夜现象”;而“昼夜交替”则增加了动态的过程。
(晨昏线举例:2.时差(1)地方时概念:同一时刻,由于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称为地方时。
(同一经线上具有相同的地方时)计时依据: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把这个时刻记为当地的地方时12点。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①计算经度差:如果两地同为东经或者同为西经,则用减法计算经度差;如果两地一地为东经、一地为西经,则用加法计算经度差。
②将经度差转化为时间差。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③“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点在东,用已知时间加上两地的时间差;所求地点在西,用已知时间减去两地的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a.时区相关计算:①某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计算方法为:时区号数× 15°②某一时区的范围:中央经线度数分别加、减7.5 °,即为时区的两条边界线。
(东西十二区除外)③已知经度求时区,用经度除以15度,结果四舍五入。
b.区时相关计算:①计算时区之间的时差:如果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者同为西时区,则用减法计算时差;如果两地一地为东时区一地为西时区,则用加法计算时差。
②“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点在东,用已知时间加上时差;所求地点在西,用已知时间减去时差。
c.“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的地方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件:1.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差+偏转
向东加一天 地方时0点
60°E
向东减一天 180 °
120°E 180°
6月21日
6月22日
0点 6月22日
4点 6月22日
(2)说出这两条日界线的不同
6月21日
探究:全球同一天时,北京时间是___2_0_点________
180
昨天 今天
昨天
0点 全球同一天的条件是:__1_8_0_经__线_是__0_点_____
165°E
东 十 一 区
日界线 180°
减一天
165°W
加一天
东西
西
十十
十
二二
一
区区
区
7:00 8:00 8:00 9:00 6月22日 6月22日 6月21日 6月21日
45°E 60°E 75°E 90°E 105°E 120°E
东
八
昨天 今天
区
日界线
23点
0点
1点 2点 3点
4点
6月21日 6月22日 6月22日 6月22日6月22日 6月22日
3月1日19时
例题2:北京时间3月2日8点,小马乘坐的飞机 从上海起飞,向东飞行并于当地时间3月2日12 时到达温哥华(西八区),途中飞行的时间是 多少?
20小时
建议:
(1)尽量不要经过日界线计算区时! (2)计算区时的时候,一定要画图;画图的时候, 把东时区放在东边;把西时区放在西边。
探究: 北京时间6月22日4时,昨天与今天的范围
例子:65°E属于哪个时区?
东四区
65/15=4,余5,5<7.5,时区数为4。
▪ 3.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 东一区的区时就是东经15的地方时 7.5°E 15°E 22.5°E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教案1
第一课时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一天当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既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2、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展示:“二分二至地球太阳光照图”学生看图思考总结: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总结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距离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例:夏至日,南宁、兴国、上海哪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哪个最小?(2)季节变化规律过渡:我们在夏天的时候特别热,冬天的时候特别冷。
正午太阳高度的太小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获得热量的多少。
请看我们兴国和以下几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季节有什么变化规律,什么时候达到最大、小值?思考:兴国(26.5°N,115°E)、北京(39°N,116°E)、海口(20°N,110°E)、悉尼(34°S,151°E),正午太阳高度什么时候达到最大值?什么时候最小?发现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什么规律?引导: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离太阳直射点最近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
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春秋分时南北半球辐射相当。
总结:通过下列表格,总结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讲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所有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为900。
3、计算H=90°─纬度差|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例:1、春分日兴国县的正午太阳高度;2、北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最小值;第二课时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1.3节 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共21张PPT)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思考 教学楼一侧还是行政楼一侧停的车比较多?为什么?
N
N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区分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的概念;会简单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理解正 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小组合作探究 和讨论,探究知识中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发现, 体会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学 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重要意义。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
【预习检查】 1. 太阳高度角:_太___阳__光__线______与____地__面_______的 夹角a,简称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小组合作】
(1)春分日——夏至日期间,海口市(20°N)的正午太 阳高度 如何变化? (2)秋分日——冬至日期间,海口市(20°N)的正午太阳高度 如何变化? (3)海口市(20°N)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如何变化?
①春分—夏至:先变大后变小,直射20°N时达全年最大值。 ②(夏提至示—:秋结分合:下先图变画大太后阳变直小射,点直移射动2轨0°迹N图再分次析出,现“最如大何值变。化”从 ③变秋大分或—变冬小至,:达逐到渐一变年小当,中冬最至大日、时最达小全值年的最纬小度值位。置等方面描述)
点
位置
达到最 达到最 大值时间 小值时间
A 北回归线
B 及其以北 夏至日 冬至日
E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
冬至日
夏至日
C
赤道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 (3)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 ⅰ确定地方时; ⅱ确定纬度;
ⅲ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ⅳ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调整图
H+α =90°
集热管
α
水箱
调 节
H杆
例: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 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根据太阳 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其支架倾角,下列四幅图中与热水 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
注:tan35°≈0.7; tan45°6.=221;tan60°≈1.732
次年3.21
3.21
9.23
12.22
(1)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 宅楼,某房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 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该房子一 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A 1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9个月
D.90°N D.0° D.66.5°N D.66.5°N
①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H= 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ⅰ纬度(空间)变化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纬线向南北两侧呈等距离对称递减
ⅱ季节(时间)变化规律:
例:设m(0°、30°E),n(23.5°N、30°E)两地 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正 确的是 A、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B、任何时候都Hm≤Hn C、每年约有9个月Hm>Hn D、任何时候都Hm≥Hn
例: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22 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对 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合的是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地球仪和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下面就来回顾一下(略) 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让我们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板书)师: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呢?生:自转和公转。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演示地球仪,让其自西向东旋转)师: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生:地轴师:很好。
地轴就是地球的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 地球运动-昼夜交替和地方时教学设计
【演示】地球自转的极投影和侧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和晨昏线与太阳光线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动画,观察并思考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这两条分界线的特点得出判断的依据。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
完善板书
总结要点,突出重点
课堂反馈
布置练习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当堂完成作业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板书】一、昼夜交替
【提出问题】在动画演示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昼夜半球之间始终存在着分界线,请同学们来思考这两条分界线有什么不同之处?如何判断这两条分界线?
【演示】地球自转的极投影,指导学生观察经过昼夜半球分界线的变化过程。
【小结】经过观察和讨论我们发现:按地球自转方向一条分界线是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另一条分界线是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因此,按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分界线就被称为“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分界线就被称这“昏线”。这就是晨昏线的判断依据。
学习是为了使用,使用可以巩固学习。本节课教学中辨证地处理学与用的相互关系,做到以用为主,学用结合,使知识得到迁移,并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了达到此目的,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师生合作,和谐发展,教学相长。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复习内容,特选择了有针对性的习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练,及时有效地掌握相关教学内容。
【板书】三、地方时的计算步骤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1.3地球的运动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
基本思路:四、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创设情景法、演示法、实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画图用具(直尺、圆规)、铅笔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3分)导入:多媒体播放“地球运动动态模型”导入同学们边看模型,老师用诗句切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出几个本课要重点研究问题记录下来。
①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②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结合他们的预习情况思考刚才的现象,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分享。
可能会提出问题: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情景导入讲授新课,让大家思考“坐地日行八万里”能实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地球自转课堂总结线速度角速度习题检测,知识巩固知识点反馈,解释诗句原理地球公转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讲授新课【一】(15分)一、地球的自转(板书)请三位同学上来根据预习的情况给大家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老师在旁边指导)老师演示,知识升华,加强同学对地球自转的绘图能力。
观察地球沿着地轴转动方向【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提问】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多少度?读图说出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位置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全班同学按照座位前后排分小组,他们自己选出组长,整合每个人的问题边听老师的讲解,边解决问题:【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地球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1 - 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7 - 第一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7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14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下面三幅图中的箭头指向)。
A B C4.自转周期名称1日长度参照物恒星日23时56分4秒遥远的恒星太阳日24时太阳5.自转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约为15°每时。
(2)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微思考]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做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提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易误提醒]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是人们日常的计时单位,是指太阳东升西落再东升的周期,对人类活动影响明显,而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提示:从教材图1.3中显示的信息去归纳总结即可。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 时差(地方时+区时))高二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
0 迟之分: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谁先看到太阳谁的时间就早)同一瞬间,不同经度的
6 地方,地方时不同(地球自转一圈360°,用时24时)。
5
5
7
0 5 0
(30°E)
B
A
夜半球 昼半球
0 2 4 6 8 10 12
【高考真题】 (2022年江苏普高选择性考试)
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
4 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图2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
0 表示黑夜。据此回答3~5题。
6 3.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5 5 7
2009年,经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提议,将俄罗斯原先的11个时区改为9个时区。即使如此, 4 莫斯科时间虽为俄法定时间,但各个地方的生活均按照当地时区时间来执行。多时区制给俄罗斯人的 0 生活带来了不少影响,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均要核对当地时间,不胜其烦。
6 为什么俄罗斯不统一使用莫斯科时间呢?
5 5 7 0 5 0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5
5
7
0
5
0
2.答案B. 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
解析: 当该日太阳位于F位置时,太阳高度最高,为当地正午时刻,即76°58′E地方时为12时。 泰山(36°N,117°E)此时约为14时40分,为下午时间,故A项错误。 东京(36°N,141°E)此时约为16时16分,夕阳西斜,故B项正确。 纽约(41°N,74°W)此时约为1时56分,故C项错误。 开普敦(34°S,18°E)此时约为8时4分,为上午时间,故D项错误。
高一地理计算时间知识点
高一地理计算时间知识点时间在地理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与地球的运动、气候的变化、生物的分布等诸多地理现象密切相关。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与时间有关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围绕这些地理计算时间的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时区计算地球被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经度。
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度0°作为起点,向东西两个方向依次增加或减少。
当我们要计算某一地点相对于格林尼治时间的时差时,只需将其所在经度除以15即可。
例如,某地经度为135°E,那么它与格林尼治的时差为9小时(135°/15=9)。
二、经度和时间的换算经度换算为时间的方法,可以通过乘以4再除以60。
即一个单位的经度对应15分钟的时间差。
例如,在120°E处,时间比格林尼治时间早8小时(120°×4÷60=8)。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理位置的经度来计算相应的时间差,便于理解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三、地球自转速度计算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根据测算,地球的自转速度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如何计算地球自转速度。
地球的自转速度可以用日平均自转速度来表示,共计24小时。
而实际上,地球在不同时间以不同的速度自转,所以我们需要计算地球在不同时刻的自转速度。
假设地球自转一周共360°,即每小时自转15°,那么我们可以用360°除以24小时,得到每小时自转15°的结果。
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可以推导出其他时间段的自转速度。
例如,要计算某一地点早上8点到中午12点之间的自转速度,可以首先计算这段时间的总自转角度,即4小时×15°/小时=60°。
然后再将这个角度除以时间的差值,即60°/4小时=15°/小时,得到所需的自转速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自转的意义(区时、地方时和日界线)】(共
21
日界线西侧 180º 日界线东侧
时间不变;日期减1天
向东
A、它是人为规定的,原则上是 180° 经线
自西向东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
东12区 西12区
区日期减去一天(顺着地球自转 方向越过人为日界线日期减去一
9
时区与区时 图
时区
概念:时间区域,国际规定,经度每隔15度划分为一 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理论时区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区时
概念:某一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为标准时间。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明确每时区的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数倍。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 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
阳
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
日出,东边的时刻比西 边早,即“东早西晚”。
光
3
一.地方时
1.概念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①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 ②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 。 3. 计算: 经度每隔15º ,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º ,地方时相差4分钟。
北京的时间:
只是116°E所在经线的时间。
12
时间的计算
一、地方时的计算
定义:因经度不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做地方时。
计算依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计算法则:东加西减,(即:求东边经线上的地方时,用加法, 求西边经线的地方时,用减法。)
计算步骤: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7)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必修1课件公开课教学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四季更替和五带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
昼夜长短
日照时间的长短
阳
直
射
点
的 移 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的强弱
动
太 阳 辐 射 能 多 少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7)
昼夜长短变化及计算
1)昼夜长短的变化(定性分析) 2)昼夜长短的计算(定量计算)
A、南极和北极 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 D、赤道上
2、太阳直射的地方( D )
A、昼夜等长
B、全都昼长夜短
C、昼最长、夜最短 D、除赤道外,昼长夜短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b d
a
c
3、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D ) A、a→b时,重庆的昼长缩短 B、b→c时,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C、c→d时,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D、d节气出现时,全球昼夜平分 4、图中b季节出现时,下列城市的夜长最长的是( C ) A哈尔滨 B北京 C海口 D济南
赤道上的 昼夜情况
3月21日~6月22日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短 夜渐长
昼夜等长
6月22日~9月23日 9月23日~12月22日 12月22日~3月21日
昼渐短 夜渐长
昼渐短 夜渐长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短 夜渐长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课堂检测】
1、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地方是( D )
A.甲是南极圈
B.丁可能是赤道
C.丁不可能是赤道 D.甲是回归线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第5~6题。
时间 地点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件1.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
P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18点
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通过地心的大圆。
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
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分为晨线和昏线。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的应用:①确定地方时、日期、季节
12:00
极昼
(4)在一年中,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如何?
AB是______线,AC为______线
图(一)表定示_西____五___节区气,区D点地时方时为____点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19~20题。
在下图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跃的是:
据此完成19~20题。
晨昏线的应用:①确定地方时、日期、季节
(5)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跃晨昏线上空时,当地时间是8日19时。
N 6日5时20分 D.
图(十)中,极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M点(切点)地方时为______点,有______现象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14)晨昏线(在圈春)分平、分 秋地分球与吗经?线重合,其它时间与经线呈一夹角。
阿沿根地廷 表潘水帕平斯运草动原物牧体草的枯偏黄移。
图(7中十的一斜)线中示,意R晨点昏地线方。时为________点
P 图(2是四“)神中舟,八A号EC冶为与昼“弧天(宫跨一经号度”1首40次°对)接,空CB间A位为置夜示弧意,图昼。长__________,夜长______________
N
B
图5
10.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A.巴黎香榭丽舍大 道落叶遍地。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C.阿根廷 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P
M
M
A
N
【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练一练
右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
⑴若 AB 弧表示夜弧,则 D 点的日出时刻是 B
A.21 时 30 分
B.2 时 30 分
C.8 时 00 分
D.3 时 30 分
⑵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 A
A.大庆 B.海口 C.岳阳 D.长春
A
0°上的昼长最长12小时
75o
(昼长或夜长数值越接近12h)
练一练 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
昼 长 6h 12h 15h 17h
昼昼 昼 昼 昼 夜短 夜 长 长 情夜 等 夜 夜 况长 长 短 短
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
四个地点中
D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 昼弧、夜弧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二分日——春秋分
夜弧
昼弧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圈内为极昼。
冬至日
问题:北半球冬至日 全球昼夜状况如何?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极圈内为极夜。
以北半球为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哪一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往哪一方向移动,哪一半球昼变长。
六、昼夜长短的变化
3.计算 ②日出日落法 • 昼长时数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 (12-日出时间)×2 = (日落时间-12)×2
N
夏至日地球光照北半球俯视图
练一练 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1)用D点日出地方时计算D点的昼长。
D点日出:4时(位于晨线)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一章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三)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三)
本节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知道晨昏线的特点和应用。 2.理解时差计算中日期的变更和自然日界线的划分。 3.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在生活上的应用。 4.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知识回顾: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正午太阳方位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内正午太阳 有时在南方,有时在北方。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全年正午太 阳都在南方。
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全年正午太 阳都在北方。
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2.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 地球上(除了极昼、极夜地 区)日出方位在东北,日落 方位在西北。
B.1∶7
C.1∶9 D.1∶11
答案:D 地球上新的一天的经度范围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由题目北京时间 22 时计算可知,发射成功时地方时为 0 时的经线为 150°E,故全球新的一天所跨经度为150°E向东到180°经线,经度范围为 30 °,那么新旧一天的比例接近1∶11。
2.一般情况下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与太阳同升同落,2021年7月1日为庆祝建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
昼半球与夜半球 晨昏线(圈)
时差
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地方时 时区与区时(时差的计算)
国际日界线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移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 五带划分
一、晨昏线的特点
一、晨昏线的特点
①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自转的意义(区时、地方时和日界线)】
定义:因经度不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做地方时。
计算依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计算法则:东加西减,(即:求东边经线上的地方时,用加法 ,求西边经线的地方时,用减法。)
计算步骤: 第一步:求两地区的经度差。 第二步:经度差和时间的换算、求时间差。 第三步: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用“+” ,西侧用“-”)
B、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并不完全与180度经线重合
由于180°经线毕竟经过了一些 人口居住区,为此,在日界线 的具体分布上,实施了三处大 弯曲的措施:一是在俄罗斯东 端;二是美国阿留申群岛西端 ;三是大洋洲汤加等岛国。因 此,“日界线”不完全等同于 180°经线。但无特殊说明,我 们仍将180°经线视为“日界线 ”。
时间不变;日期减1天
向东
A、它是人为规定的,原则上是 180° 经线
自西向东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
东12区 西12区
区日期减去一天(顺着地球自转 方向越过人为日界线日期减去一
天),自东向西从西十二区进入
0º
东十二区日期加上一天(逆着地
球自转的方向越过人为日界线,
日期加上一天)。
l昨 天
l今 天
向西
时间不变;日期加1天。
都是6时日出 (晨线处)
两地相差45度
当B点日出时
B为6时
A为3时 A点还需要三小时才能看到日出
地方时早晚的比较
AB
假设:赤道上 的两点A 和B 都是6时日出 (晨线处) 两地相差45度
地球自西向东转
当A日出时
A为6时
B为9时 B点在3向东,时间越早,地方时的数值越大,用“+”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差
地方时、区时、日期的判读与计算【归纳总结】1.地方时的确定①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②同一纬度,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方时早于西边。
(东早西晚)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相差4分钟。
④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如图甲中A点、图丙中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如图乙中B点、图丙中b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⑤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图甲中D点、图乙中C点、图丙中c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图甲中E点、图乙中F 点,图丙中d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注意:经度: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时。
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与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相等;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互余;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2.地方时的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士4分钟/10×两地经度差数轴法(画数轴)①两地同为东(西)经度,用减法。
(1)求两地经度差②两地分别为东、西经度,用加法。
同减异加(2)将经度差变为时间差:15°一小时;1°四分。
1°两地同为东经度,度数大的在东。
(3)确定东西位置关系 2°两地同为西经度,度数小的在东。
(东早西晚) 3°两地分别为东西经度,东经度在东。
(4)东加西减3.区时的计算(1)确定时区——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数=已知经度÷15°所得余数<7.5,相除所得整数(商)即为时区号数所得余数>7.5,时区号数为所得整数(商)+1(2)求时区差——已知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时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数值相加。
(3)求区时——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即东加西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西西
东 东东 东
0
西
六 四 二 时 二 四六 八 区 区 区 区Hale Waihona Puke 区 区区 区东西西 西
西
东 东 东 东东
七五 三
一
一 三 五 七九
区区 区
区
区 区 区 区区
说一说,实际上世界各国采取的计时方法。 1、有的国家根据领土跨越经度广的实际,不同的时区 分别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 2、有的国家为了国内各地联系方便,统一采用首都所 在地的区时; 3、还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将本国东部时 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
区时计算: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4、一架飞机3月6日5点从北京(东
八区)出发,飞行了11个小时到达 3月6日8时
伦敦,问到达后的当地时间是多少?
降落时北京(零时区) 3月6日16点
不同节气的日照图
节气 夏至 冬至 两分
侧视图
0时 6时 12时
12时 18时 0时 12时 18时 0时
俯视图
北半球
6时
南半球
18时
12时
0时
18时 6时
12时
S 0时
6时 18时
12时
18时 6时
0时 12时
S
0时
6时 18时
12时
0时 12时 S 0时
18时
6时
时区与区时
在应用公历中,由于发现世界时在各地的不统一性, 于是,在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 “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 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 “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 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
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各 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 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 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 内的所有地点,一律使用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 准时刻。
时区与区时
15º 0º 15º 30º 45º
已知某地经度,求该地时区的方法?
某地经度÷15度,取整数为该地时区数(余数大于7.5度则进一)
如:东经93度:东6区;(余3<7.5) 东经83度:东6区.(余8>7.5)
例题:求解下列地点的时区数(45°N,78°E)、 (20°S,113°W)
(2)区时
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做为全区共同使 用的时间,即区时。
方时 ④116°E经线上的地方时,正确的是……(B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昼夜半球图,回答:
(1) 此时G地为 12 点钟,和他同 时刻的是 E,F 点,M地为24/0点钟
M
(2)此时B地为 6 点钟,A地为 4 点 钟, C地为 8 点 ,D
地为 8 点
E A 00
D
B
F
G C
例题
A 11:00
B 16:00
C 15:00
已知图中300E为6:00, 求此时F、G、两点的时间?
F 0:00 G 9:00
已知现在时间, 求此时甲、丙两点的时间?
图中隐藏的时间
1.赤道和晨线交点所在经线为6:00 2.赤道和昏线交点所在经线为18:00 3.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00 4.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00 5.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
例题
已知地方时差求经度
1、当东经150º为8点,6点在哪儿? 东经120º 2、当西经120º为9点,15点在哪儿? 西经30º 3、当东经30º为8点,5点在哪儿? 西经15º
求此时A、B、C、D四点的时间
D
B A
C
A 18:00 B 17:00 C 22:00 D 14:00
已知国际标时间为12:00, 求此时A、B、C、三点的时间?
西时区的划分:自中时区开始,向西依次划分出西一区西十二区
(4)东西十二区的划分:东、西十二区都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两者合为一个时 区。东十二区的经度范围是自172.5°E经线到180°经线,西十二区的经度范围是自 172.5°W经线到180°经线。
时区和区时
(1)时区:时间区域,国际规定,经度每隔15度划分为一 个时区,全球划分为 24个理论时区。
步骤:1)画轴 00经线在中间
2)定点 已知点和所求点
3)定差 “同减异加”原则
4)定值 “东加西减”原则
920W
W
?
450E 6:00
1200E
?
E
00
例题
已知经度差求地方时
1、当120ºE为11点时,求140E为几点? 12点20分 2、当20ºE为1点时,求40 ºW为几点? 前一天21点 3、当80ºW为16点时,求70º E为几点? 第二天2点
地球的运动
二、地方时、区时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思考:图中A、B两地,哪一个地点先看到日出? BA
二、地方时、区时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1.地方时
(1)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 (2)产生的原因
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在同一纬度,相对位置偏 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时间更早 。 (3)地方时的特点:
19
例题
区时计算:
1、 东3区9点,求东10区几点?
16点
2、东10区15点,求西3区几点?
2点
3、东12区9月22日11点,求西12区几点? 9月21日11点
4、西8区11点,求东2区几点? 21时
1.关于“北京时间”的说法:北京时间就是:①北京所
在经线的地方时 ②东八区的区时③120°E经线上的地
180º
西 中东东东
东西
……
一 区
时 区
一 区
二 区
三 区
……十二
十 二
区区
1、时区的划分:
时区与区时
全球分为24个时区, 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东经所在时区为东时区,西经所在时区为西时区
时区
实行分区计时
(1)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2)中时区(零时区)的划分: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自0°经线向东、向西各跨 7(.53°)东时区的划分:自中时区开始,向东依次划分出东一区东十二区;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地理位置越靠东地方时值越大
时差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东早西晚,东大西小。 经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每差1 °, 差4分钟
向东,时间越早,求地方时用“+”
180º
西经
0º
东经
180º
向西,时间越晚,求地方时用“-”
地方时计算公式
某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