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合集下载

做有温度的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做有温度的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杨 伟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地处集镇中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偏多。

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像一只只“流动的花朵”,他们常常随父母离开自己的家乡,到父母工作的地方上学。

外来务工人员因家庭结构、生活习惯、家庭氛围、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等方面的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

本文结合实际,浅述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下简称外来幼儿)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一、观察,发现教育问题案例1:浩浩的爸爸妈妈来我镇打工,平时工作比较忙。

为了照顾浩浩,爷爷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浩浩就读于我园中班,平时和爷爷在一起的时间较多。

在幼儿园,浩浩很少主动跟其他幼儿交流。

当看到其他幼儿玩游戏时,他总想加入其中,但不懂得交流。

如果其他幼儿不想和他一起玩,他就会用“破坏”的方式进行回应。

教师观察发现浩浩的这一行为后,鼓励他与其他幼儿友好沟通。

同时,与浩浩的爷爷进行了交流,希望爷爷在家能给予浩浩一定的规则约束,引导他与同伴友好相处。

但是,浩浩的爷爷却说:“浩浩在家也是这样,等他长大了就好了。

”案例2:俊俊是大班第二学期来我园插班的。

他的爸爸上班,主要由妈妈负责照顾。

每次集体活动时,俊俊都是坐立不安,小手到处摸,甚至在电器设备上乱按。

为此,教师特地去他家家访。

据俊俊的妈妈介绍,俊俊在家里总是到处跑、到处摸,说了他很多次就是没什么效果。

案例3:转眼进入大班了,林林的妈妈多次要求教师教授拼音,并声称林林在幼儿园没学到什么,整天就是玩游戏。

教师经常在午检时从林林口袋里发现班里的玩具,问她为什么要把玩具放在口袋里,林林说她想带回家玩,因为妈妈不给她买玩具,在家没玩具玩。

从以上几个案例中不难发现,外来务工人员有的因为平时忙于工作,而疏于对幼儿的陪伴和教育;有的因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不能正确理解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教育特点,教育理念没有及时转变。

因此,他们在教育方面存在不同的问题。

如何做好外来子女教育,促进家园协同推进呢?我园在实践中采取一些针对性策略,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从社会层面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从社会层面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从社会层面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一、背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镇)、非农产业转移,并随之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进城农民工子女。

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就被提上了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重要日程,相应地,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一项影响范围广、设计方面多、解决难度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和政府各部门的统一协调和齐心协力才能有效地解决。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不能适龄入学及失学问题严重;入学、就学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明显;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频繁流动打乱了学校既有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秩序;不同地区教育内容的衔接问题日益突出;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与大量的低成本入学需求成为政府管理上的难题。

二、意义: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伴随着农民工进城数量规模化而产生的,是在农民到农民工的转变和农民工自身状况的变化过程中而逐步出现的。

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问题表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任重而道远的问题。

因此,研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从长远目标出发,认真进行调研工作,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真正让农民工子女受益,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三、建议:解决外来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的一项工作,不是单靠教育行政部门所能完全解决好的,为切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1. 制定全面的教育计划: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特点和需求,班主任可以制定全面的教育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等。

通过合理的计划,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2. 了解学生背景和需求: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提供帮助。

可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特长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3. 加强家校合作:班主任应积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或亲子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孩子的学习进展,并与家长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

4. 提供心理辅导:外来务工子女面临着离家背井的困境,常常会感到孤独和适应困难。

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缓解压力。

可以通过组织心理活动和开展心理课程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

5. 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传统文化,增加他们的文化素养;组织户外活动,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团队合作能力等。

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全面发展。

6. 提供职业教育指导: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外来务工子女,提供职业教育指导非常重要。

班主任可以进行职业兴趣测试,了解学生的职业志向,然后提供相应的职业指导和就业信息,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7. 加强文化融合:外来务工子女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文化差异。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可以组织文化展览、文化讲座等活动,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互相了解和学习,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8. 提供社会支持: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机会。

可以与社会资源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就业和实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执行这些策略时,班主任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

关于加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与关怀的建议

关于加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与关怀的建议

关于加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与关怀的建议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城市工作生活,他们大多数都带着自己的子女。

然而,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中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教育问题、关怀问题等等。

为了加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融入与关怀,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中就学面临诸多困难,其中一项关键问题是教育资源不足。

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投入,增加学校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此外,可以设立专门的教育资助机构,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其次,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怀。

城市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公共福利和救助。

同时,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帮助和支持,例如组织托管活动、开展兴趣班等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第三,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条件。

城市应该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确保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方式,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乐趣,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

城市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认同感和融入感。

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包括举办座谈会、论坛、文艺演出等,向城市居民讲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故事,增强社会对他们的了解和关注。

综上所述,加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融入与关怀,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关怀和生活条件的投入,社会应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支持和关注,家庭应该积极陪伴、关心和爱护子女,个人也应该主动融入城市生活。

只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和包容的城市。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兰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用工量大幅增加,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七里河区外来流动人员高度密集,随之带来的是外来务工子女的就学与教育问题。

农村外来务工子女虽然在全体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绝对数并不少,且分布于各个年级、各个班级之中,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到良好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是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1.缺失关爱,情感孤寂。

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职业不稳定,流动性大,与孩子的交流较少,对农村外来务工子女的成长带来巨大困惑,情感孤寂成为“外来务工子女”最大问题。

对于一些儿童来说,父母成了失去血肉和情感的文字符号,外来务工子女感到没有根基,没有依靠,没有自主,没有目的,如空中的落叶,时常无所适从,缺乏基本的礼貌常识,自制力较弱,自主、自理能力差,生活中受委屈无处倾诉,逃学上网玩游戏等现象十分普遍,在网络中寻求情感生活,其人格更容易成为攻击性较强或偏于抑郁,普遍感到孤独、失望、羡慕别人。

2、家庭教育缺失。

谋生的忙碌,使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几乎无暇教育子女。

大多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从事的工作往往时间长、强度大,没有节假日,以至于他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

而且他们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文化程度不高,认为送孩子上学,家长只需给孩子交学费就行,其他事情都交给学校和老师。

于是,有的孩子就钻空子,以家里有事或生病为由,迟到、早退或者旷课。

班里有一位姓郭的学生,家长是跑货运的进城务工人员,整天奔波于全国各地。

孩子虽然在校表现尚可,但放学后喜欢呼朋唤友、聚众斗殴。

家长对此一无所知,老师去家访,找不到人;打电话,还是找不着人。

最终这孩子因参与群殴,触犯了法律。

作为老师,对于家庭教育缺失的后果,是清楚的,但问题是,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3.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许多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较差,衣着不整洁,语言相鲁,出口成“脏”,有的性格暴躁,对于我校各个级段的养成教育要求做得不够好,乱扔、乱抛的不卫生行为在他们身上出现的概率较高,有的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习惯也较差:课前很少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完成。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带着家庭来到城市生活和工作。

对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班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加强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以下是一些建议。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特点。

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情况往往比较特殊,他们面临着家庭经济困难、父母亲不在身边、文化适应等问题。

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与他们建立亲近的关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

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包括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外来务工子女往往生活条件较差,家庭环境不利于学习。

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设立图书角、开设兴趣小组等方式,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可以与社区合作,争取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帮助。

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于外来务工子女,班主任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项目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班主任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让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和信息。

加强学习和生活的指导。

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说,学习和生活上都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挑战。

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生活态度,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指导。

可以组织学习方法讲座、生活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与家长积极沟通合作。

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往往忙于工作,对子女的教育关注不够。

班主任可以与家长积极沟通合作,分享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互动平台、家访等方式,加强班级和家长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在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和责任。

班主任不仅要具备优秀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沟通、组织和引导能力。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说更是如此。

这些孩子由于家庭原因,需要到城市就读,他们面临着环境不熟悉、文化差异、语言沟通障碍等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一些班主任可以采取的有效策略,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社会,得到更好的教育。

一、了解其家庭情况和个人特点班主任首先需要全面了解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特点,包括他们的父母在城市的工作情况、家庭生活状况、是否有兄弟姐妹等。

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配合家庭,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外来务工子女的个人特点也需要了解,比如性格、学习习惯、适应能力等,这有助于班主任在后续的教育工作中更好地指导和帮助他们。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帮助外来务工子女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班主任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发挥作用。

比如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更直观地了解知识。

在课下可以设置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班主任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比如社团、俱乐部等,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与其他同学互动,扩大社交圈子,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三、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外来务工子女由于环境变化、适应压力等原因,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班主任可以和心理老师合作,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特点和问题,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增强心理韧性。

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波动,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协作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在城市的生活状况和教育观念往往与城市的家庭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班主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协作。

班主任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协助解决,同时也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其中不乏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及其子女。

这使得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问题分析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较大差距。

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往往因为户籍、地域等原因,难以享受到与当地户籍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

2.入学难、升学难由于受户籍制度的限制,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入学存在一定的难度。

即使勉强入学,他们在升学、参加各类考试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3.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就读的学校,教学质量良莠不齐。

有的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学生们的教育需求。

4.家庭教育困境外来流动人口家庭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

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孩子缺乏家庭关爱和指导。

二、对策建议1.改革教育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政府部门应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解决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问题。

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教育领域,提高教育服务质量。

2.完善户籍制度,保障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权益废除户籍制度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限制,实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

同时,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机会。

3.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确保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4.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外来流动人口家庭的教育问题,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同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5.落实政策,关爱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关注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生活、学习状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关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精选文档】

关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精选文档】

关于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在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随着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甚至城镇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留守学生也在逐年增加,这一点在我县尤为明显。

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回大量资金为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回乡创业积累一定资本。

但是其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发人深思。

虽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问题,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努力促进教育起点、教育过程的公平,但就单县目前情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城区校舍不足,乡级校舍闲置。

我县农村学校学生逐渐减少,逐步流向县城或集镇,给县城或集镇学校带来很大的招生压力,同时也产生乡级校舍闲置的现象。

由于部分农村小学缺少多媒体、音、体、美、计算机房等功能教室,无法开设最基本的课程,基本的课外活动得不到保证。

再加上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经济状况改善、外出务工父母亏欠心理的支配下,自然要选择城区教育质量好的学校去读书。

这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扭转的趋势。

2.留守学生心理失调,行为极易失控。

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及时与父母沟通、交流。

苦恼时得不到安慰,成功时得不到表扬,失败时得不到鼓励,彷徨时得不到引导,就会导致了这批孩子心理有缺陷,或娇气,或霸气,或内向孤僻,在学校也不太受老师的欢迎。

他们自制力弱,长期无人管束,不少孩子形成了性情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出现偏执、畸型、娇横、冷漠、自私等人格障碍,甚至有留守学生曾有过自杀意念。

近年,在本县一所比较著名的私立学校就曾出现过留守学生自杀惨剧。

二、几点建议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是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根据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建议县委、县政府要充分考虑当地人口增减、城市发展,及时调整我县教育规划,适时新建、扩建校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来考虑城乡架构、产业的分布、功能配套及教育布局。

关于加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与关怀的建议的改进

关于加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与关怀的建议的改进

加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与关怀的建议的改进引言在中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然而,他们的子女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能够融入城市社会,并获得更好的关怀,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进他们的教育、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融入与关怀,并提供相关的建议。

第一部分:教育1.1 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常常面临着与城市本地居民子女的不平等教育机会。

政府和学校应该采取措施,确保这些孩子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包括提供补习课程和贴近实际情况的教育资源。

1.2 多元文化教育学校应该引入多元文化教育,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

这可以通过增加跨文化教育内容、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传统来实现。

第二部分:社会支持2.1 提供法律支持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往往面临法律问题,如户口迁移和社会保障等。

政府应该设立法律咨询服务,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2.2 社区支持网络建立城市社区支持网络,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需求。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心理健康服务、职业指导和课后活动等。

第三部分:心理健康3.1 心理咨询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常常面临与适应城市生活和学校压力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和社区应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处理情感问题和学业压力。

3.2 文化适应培训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文化适应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城市文化。

这种培训可以包括语言课程和文化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文化敏感度。

第四部分:政策改进4.1 立法保障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政策,保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权益,包括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

这些政策应当得到有效的实施,以确保他们获得平等的待遇。

4.2 鼓励社会参与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与社会活动和志愿服务。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和社交网络,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选择将自己的子女带到城市工作。

这些外来务工子女往往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如适应城市生活、学业成绩不理想、家庭关系紧张等。

班主任在这一群体的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制定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加强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工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外来务工子女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生活环境变化大等原因,常常会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处理情绪问题,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心理咨询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其他学生相比,外来务工子女更加需要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班主任可以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关心、关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到家的温暖。

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三、关注教育教学质量外来务工子女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往往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班主任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学习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在教学中,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班主任还可以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目的。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至关重要。

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文艺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五、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外来务工子女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对未来的规划和定位较为模糊。

班主任可以在日常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农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

农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

农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作者:刁红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21年第08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是学校和社会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我校虽然是农村小学,但是外来打工者的子女人数逐年增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数占到全校总人数的77%以上。

这部分学生多数由于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再加上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家庭指导,造成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

所以,如何掌握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特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易产生的问题(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于管教松散型家庭和经济困难型家庭的孩子,因其家长忙于工作与自己的情感交流甚少,感受不到家庭温馨幸福的快乐,缺少明确的读书目的;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善于发言,不愿动脑;回家后,因无人管教、无人辅导学习,自控力差,往往把时间用来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对待作业敷衍了事,更多的情况是不写。

对于严厉型家庭的孩子,因家长要求过高、教育压力大,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养成主要表现为随地乱扔垃圾、个人物品乱放、摆放不到位。

经济困难型家庭的孩子尤为突出,这与他们在家里养成的行为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

由于外来务工子女家庭多数为租借近郊的住房,没有齐全的衛生设施,所以孩子在洗漱上也是草草了事。

(三)自控力有待加强一是占有欲强。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家长不能满足孩子这样或那样的要求,所以学生对他人的东西感到好奇。

二是纪律较差。

简单粗暴型家庭和单亲或单亲重组家庭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较多。

由于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在这种教育环境中长大,其性格、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受到影响。

(四)不适应新环境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经常换工作、搬家,他们的子女也会随着转学。

儿童教育学理论认为,环境变化给孩子带来的教育影响很大。

孩子来到新的环境中,由于语言环境、生活习惯和文化环境的变化,教育上常常会有不适应。

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外来务⼯⼦⼥的教育问题及对策外来务⼯⼦⼥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我们学校地处道外区的⼩商业圈,学校的⼤部分学校是外来务⼯⼦⼥。

只有少部分是当地家庭的孩⼦。

这外来务⼦⼥的教育问题,在我校体现的⽐较突出。

应如何有针对性的对这些孩⼦进⾏教育才能有效呢?这已是摆在我们⾯前⽐较棘⼿的问题了。

⾸先,我们要了解这些孩⼦的共性特点,才可能有适当的教育⽅法和策略。

⼀、外地务⼯⼦⼥学习和⼼理⽅⾯存在问题(⼀)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习基础差。

在外来务⼯⼈员⼦⼥中,相当数量的学⽣是中途从原籍转学来的。

他们很少有⼈受过较正规的学前教育,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给了其他同龄孩⼦,⽽农村的基础教育⼜相对来说⽐城市要差⼀些,所以他们学习基础差,转学后要跟上学习进度暂时⽐较困难。

有些孩⼦从⼩学⼀年级开始就在城市学校上学,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有相当⼀部分是在较薄弱的私⽴学校上学,后来⼜转到公办学校上学的,因⽗母⼯作地的变迁⽽多次转学。

加上⽗母常常忙于⽣计,很少会有时间辅导孩⼦的学习。

所以,这些孩⼦的基础也是很薄弱的。

2、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差。

良好的学习习惯越早养成越好,但是外来务⼯⼈员,常因为⼯作的不稳定及⼯作繁忙⽽没时间关注孩⼦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单单是靠学校⽼师⼀⽅⾯对这些孩⼦的教育,是很难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

坏的学习习惯⼀旦养成,再要纠正,⽐较困难。

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因学习差⽽导致的连锁反应。

由于在学习上长期得不到肯定,没有成功感,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

要取得⼀样的学习成果,他们往往要付出⽐别⼈多⼏倍的努⼒,这使得他们没能在学校中找到快乐感,久⽽⼉之,他们变得不再愿意努⼒学习。

(⼆)⼼理上的问题1、⾃卑⼼理。

外来务⼯⼈员为了⽣存,多是⽂化素质较低,从事的多是本地区最底层的艰苦劳动。

据我了解,我的班上四⼗多⼈,只有⼗来个是本地家庭的孩⼦,⼤多是来进城务⼯共员的孩⼦,他们的⽗母从事的多是收⼊低、⼯作量⼤、⼯作时间长的⼯作。

他们普遍都还⽣活得⽐较艰难,这些孩⼦在与本地孩⼦的交往中,由攀⽐⽽产⽣的失落感,是不可避免的。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一、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特点。

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大多数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可能对子女的教育意义和方法存在一定的误解。

班主任应该亲自与家长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期望,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形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子女的教育过程。

二、建立与学生的良好关系。

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说,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是一种挑战。

班主任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关注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尽量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

班主任还应该树立榜样,与学生进行正面互动,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精心设计教育活动。

针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实际情况,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针对性的活动,如社会实践、亲子活动、音乐、美术、体育等课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班主任还可以邀请一些社会资源来给学生们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如开展讲座、演讲比赛等。

四、与专业教师合作。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负责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但在某些专业课程上,班主任可能欠缺专业知识。

所以,在教学中,班主任可以与专业教师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

五、注重家校沟通。

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大多数工作繁忙,对子女的教育关注度较低。

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学校家长会等途径,增强班级与家庭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传达给家长,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子女的学习和成长。

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外来务工子女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学生心理辅导等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注重个体差异,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带着家庭来到城市定居,他们的子女也随之进入城市的学校就读。

作为班主任,如何加强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下面将探讨一些关于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应该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外来务工子女往往缺乏家庭关爱,心理上存在着孤独、焦虑等问题。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关注并疏导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班主任应该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情况。

外来务工子女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往往缺乏学习辅导和督促,容易在学业上出现困难。

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的个别辅导、设置学习小组互助等方式,帮助外来务工子女提升学习能力。

可以对学校的课后辅导服务进行加强,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外来务工子女克服学习困难。

班主任应该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文化适应能力。

外来务工子女往往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面临着文化适应困难。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多元文化教育、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帮助外来务工子女尽快适应城市的文化环境。

可以邀请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参与学校活动,增进他们对城市文化的了解,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和交流。

班主任还应该加强与外来务工子女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家长是外来务工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子女的成长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了解家长的意见和需求,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增强家校合作,共同关心和支持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成长。

班主任在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方面,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关注和帮助。

通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学习情况、文化适应能力、身体健康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提升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水平和全面发展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随着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去城市打工,他们的子女也随之而来。

外来务工子女在异地的成长环境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例如教育资源不足、文化差异以及适应性问题等。

班主任作为学校管理中的重要角色,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以下是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几种有效策略:1. 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班主任应根据外来务工子女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这包括针对不同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特长进行差异化教学,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优势,并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

2. 加强沟通与关怀:班主任应与外来务工子女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通过定期家访、电话或网络等方式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班主任也要关心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 提供一对一辅导:由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基础和学科水平可能与同龄人存在差距,班主任应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们弥补学习上的不足。

这包括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错题研究和个别测验等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班主任应指导外来务工子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和课外辅导班等。

学校也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和设施,鼓励和支持外来务工子女参与各种学习和文化活动。

5. 倡导多元文化教育:班主任应引导外来务工子女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多元文化教育活动,如文化展览、交流讲座等,帮助他们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

6.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积极与外来务工子女建立亲近的师生关系,给予他们关注和鼓励。

这包括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对话、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赞扬,并通过班级活动和集体活动等形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7.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应积极与家长沟通,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其对策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引发了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就学难问题:辍学现象严重;就学门槛过高;就学的学校状况堪忧;学生心理状况问题等等。

外来人员流动性大;家庭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政策执行手续繁琐;国家教育体制和政策存在弊端等等都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要有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要提高全社会和各级政府对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消除“二元化”管理带来的弊端;完善教育拨款体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消除歧视与偏见,改善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福利,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促进城乡学生的融合,消除外来学生的消极心理,确保农村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对策外来务工人员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才出现的群体。

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后,他们开始脱离农村和农业,走向城镇,从事类似于产业工人的工作,出现了“农民工”。

当只身前往城市打工的农民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和住所后,开始将孩子带到身边,从而形成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引发了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外来工子女就学难问题。

据估计,全国约有300多万农民工子女面临受教育的问题。

本文试图分析外来工子女就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许多外来工子女已被城市接纳,实现了在城市就学的愿望,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辍学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得不到相应的教育机会,被迫放弃受教育的权利。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班主任在教育外来务工子女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些孩子通常面临着语言、文化、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挑战,因此班主任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加强他们的教育。

本文将探讨几种班主任可以采取的策略,帮助外来务工子女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一、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外来务工子女。

班主任可以通过和学生家长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父母的工作状况、家庭生活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学习状况。

班主任还可以了解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策略。

二、创设充满包容和温馨氛围的班级为了帮助外来务工子女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班主任需要创设一个充满包容和温馨氛围的班级。

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支持。

班主任还可以利用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长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由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文化背景和学习习惯可能与当地学生不同,因此班主任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安排课外辅导班,或者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和指导。

班主任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四、注重语言和文化教育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说,语言和文化可能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班主任需要注重语言和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学校文化周和语言角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班主任还需要鼓励学生学习当地语言,提供相应的语言培训和指导。

五、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长参与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支持者和指导者,因此班主任需要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

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方式,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随着城市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随之而来,他们往往带着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到城市里生活和工作。

这些孩子往往被称为外来务工子女,他们在外地生活,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对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班主任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难题。

如何有效地加强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下面就来探讨一些有效策略。

一、了解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和生活情况在加强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方面,最首要的工作是需要班主任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和生活情况。

因为这些学生一般都是跟随父母来到城市,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比如学习环境不好,学校离家远,生活条件差等等。

了解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和生活情况可以让班主任更好的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困难。

二、制定专门的教育计划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特点,班主任可以制定专门的教育计划。

这样可以让这些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制定教育计划时,可以充分考虑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比如增加家长参与课堂的机会,采用课余辅导等方法。

三、尽量减少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压力由于外来务工子女往往没有跟父母在一起的机会,这些学生很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平时接触中多关心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尽量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积极面对问题。

四、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自信心外来务工子女经常面临的问题是缺乏自信心,这往往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班主任需要尽力提高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多鼓励这些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为了更好地加强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班主任需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这可以让班主任更好的了解家庭情况,更好的帮助学生。

同时,班主任可以向家长说明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育方针,引导家长更好地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综上所述,班主任要加强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就需要了解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教育计划,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等方面做出努力。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现今社会,很多家长为了工作和生计问题,常常选择将孩子寄予他人照顾,这就是外来务工子女的一种居住状态,他们环境复杂,寄宿在校外或者其他较为简陋的环境中,而这些环境的贫困和家庭经济困难也使得他们的学习条件和心理状态面临一定挑战。

作为班主任也是老师,他们有义务做到为学生排忧解难,加强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工作也是应该有所思考的问题,此文将从统筹协调、多元化教学等方面探讨几个关键策略,以期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实效。

一、统筹协调统筹协调是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重要策略,这是因为外来务工子女的情况复杂,他们需要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帮助,班主任需要和家长、教师以及社会资源合力协调。

首先,要调查获得外来务工子女的信息,包括社会关怀机构、媒体广告、政府政策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和方案。

其次,要协调校内外资源,包括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如学习环境、生活条件、文化活动等,让他们能够顺利融入学校和这个社区。

最后,可以积极寻求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和物资,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帮助。

二、多元化教学多元化教学是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又一重要策略,主要是针对他们的身体条件和接触环境不同等实际情况,创造多种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手段,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多元化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教材选择可以采用多种适合学生的教材、讲义和课件,比如多媒体教学和海量在线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到新科技的魅力。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特殊课程,例如口语交际、单词记忆、演讲培训、写作技巧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

2.教学环境可以创造一个多样化、开放式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比如,可以建立适合学生的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分享。

此外,在校外,还可以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例如郊游、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农工民主党舟山市委员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人口出现了大流动的趋势,相当一部分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

近些年,舟山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据统计,我市现在共有外来务工人员10万人左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舟务工年限五年以上,基本上工作在生产、劳动服务的第一线,为舟山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在舟山工作和收入的稳定,他们中不少人将子女带到自己身边,并且一部分家庭已经在舟山安家落户。

随着我市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今后,还将会有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在舟山定居。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将成为我市未来劳动力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接受教育的好坏,将关系到未来我市人口的整体素质,对舟山的社会稳定、治安状况、环境保护、城市文明建设等方面带来直接的影响。

因此,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我市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纳入当地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坚持以流入地管理,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然而,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的一项工作,不是单靠教育行政部门所能完全解决好的,为切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

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努力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本地水平。

要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宣传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工作规划、办法措施和实际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二、制定规章,明确职责,协调各方力量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本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和重要工作内容,指导和督促中小学认真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

公安部门要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有关情况。

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我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学校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的保障经费。

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量,合理核定接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

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对《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令第364号)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使用童工行为。

价格主管部门要与教育行政部门等制订有关收费标准并检查学校收费情况。

街道社区、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动员、组织、督促本地区外来务工人员依法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对未按规定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父母或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尽快送子女入学。

三、坚持以公办学校吸纳为主,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公办为主”的原则。

督促公办中小学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地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发挥接收的主渠道作用。

公办中小学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部分群体的实际,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要做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

四、加强审批和管理,鼓励举办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机构
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加强对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机构的审批和管理。

同时,根据这些学校起步较艰难的情况和民工经济承受能力低的实际,在确保安全和卫生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办学标准。

要加强对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机构的督导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育、财政等部门要对这类学校给予关心和帮助,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指导。

对办学成绩显著的要予以表彰。

对不具备办学条件的个人或机构擅自举办的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机构,各有关部门应紧密配合,予以坚决查处和取缔。

在取缔过程中,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及时妥善地安置、分流学生,避免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五、在改革中探索和形成新的管理模式,谋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新发展
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源广、流动性强,年龄跨度大,家庭教育环境较差等特点,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机构应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逐步形成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的管理模式。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可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发放“流动入学证”,对这部分学生采取“特事特办”,对他们的学籍、升学考试等问题作特殊处理。

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各
有关公办学校可以按本地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两个系列,建立“双轨制”学籍管理办法,提高公办学校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积极性。

六、采取措施,切实减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费用负担
财政部门要对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公办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民政部门应积极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资助家庭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

教育部门要将闲置的教育资源调剂给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机构,要动员本地优质学校与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机构结对,动员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积极捐物,资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措施,减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有关费用,切实减轻外来务工人员负担,逐步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有关学校要根据学生家长务工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制订分期收取费用的办法。

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

对违规收费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要及时予以查处。

七、努力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融入本地主流教育,最终实现教育的一体化
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鼓励优质学校与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机构联办或举办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对象的分校,通过输出管理、名师带徒、资源共享等形式,实现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机构在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的跨越式提升,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逐渐融入本地的教育体系。

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措施,开通并强化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机构学生向当地公办学校转学的“绿色通道”,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适应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机构环境后尽早进入本地学校,以促进教育一体化的尽早实现。

我们相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一群体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在自身的努力下,一定能早日解决接受教育时存在的困难,与其他适龄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