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合集下载

资本生产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生产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8
停滞阶段的特征是:生产下降已 经停止了,经过危机而幸未倒闭 的那些企业,在缩小了的生产规 模下苟延残喘,大量失业工人依 旧找不到职业,但同时,堆积如 山的存货却在陆续销售出去。
29
恢复阶段的特征是:存货渐渐减少, 物价开始上涨,生产有了转机。资 本家开始采用新技术,扩大生产, 来迎接好转的市场。社会购买力进 一步增长,进一步推动了生产恢复 和发展的步伐,整个社会生产逐渐 接近危机前的水平。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0年11月13日星 期五9时 22分6秒21:22:0613 Nov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9时22分 6秒下 午9时22分21:22:0620.11.13
Ⅰ(C+V+M)>ⅠC+ⅡC
3
上面的公式如果把第一部类内部各 个资本家互相购买生产资料的数量 扣除掉,则可以表示为下式:
Ⅰ(V+M)>ⅡC
这两个公式表明,第一第二两部类 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掉的生产资料 外,还可以购到更多的生产资料来 实现扩大再生产。
4 4
Ⅰ(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 Ⅱ(第二部类)1500C+750V +750M =3000(消费资料)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1321:22:0621:22Nov-2013-Nov-2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21:22:0621: 22:0621:22Friday, November 13,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1320.11.1321: 22:0621:22:06Novem ber 13, 2020

政治经济学教材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教材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教材思考题参考答案(导论-第八章)导论1.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学堂在线)(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社会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要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层次。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生产关系受生产力决定,同时又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决定,同时又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第一章商品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必须耗费一定量的人类劳动。

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进行量上比较的可能性。

商品的交换本质上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

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内,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在交换价值上才能得到独立的体现。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由于生产资料归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商品所有者都是独立的进行生产并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生产商品的劳动完全是他们私人的行为。

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矛盾,具体表现是:(1)私人劳动有时不能在事实上转化为社会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课后习题补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课后习题补充

马工程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的补充导论(第30页)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3.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两者的辨证关系如何?4.劳动三要素?生产资料?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第一章商品(46页)1.解释概念:商品、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3.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及商品的使用价值量的关系?5.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6.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第二章:货币(65页)1.解释概念:货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3.货币流通量规律及其公式?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82页)1.解释概念: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价值规律2.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3.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是什么?4.价格对价值的背离是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5.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129页)1.解释概念:资本、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可变资本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5.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6.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是什么?7.剩余价值率的计算?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10.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殊性?第六章资本循环和周转(142页)1.解释概念: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2.资本的循环时间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生产时间和流动时间又包含哪些组成部分?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不同?4.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是什么?5.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计算公式?6.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是什么?7.产业资本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什么?8.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是什么?9.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什么?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173页)1.解释概念:生产成本、利润、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利息、级差地租、绝对地租2.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的?3.年利润率的公式?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是是什么?4.平均利润如何形成的?计算过程?5.生产价格是如何形成的?6.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有什么变化?7.生产价格规律是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8.极差地租的形成条件和原因?9.绝对地租的形成条件和原因?10.利息率的决定?11.土地价格的决定?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1.解释概念: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集中、资本积聚、资本有机构成2.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7.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什么?8.资本有机构成为什么具有提高的趋势?对工人阶级就业有什么影响?。

第8章-资本主义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第8章-资本主义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4
同时,再生产过程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
产。生产关系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 的依据和社会形式。一个生产过程结束 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须仍处 于生产开始前的关系之下,这样,劳动 者与生产资料才能重新按原有方式结合 进入新一轮生产。
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 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5
3.再生产的规模——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 生产
的同时还伴随着对社会的许多不利后果, 马克思把资本积累与这些后果的关系概括 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33
1.资本构成不变,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的 影响
资本构成不变情况下,资本积累会使c与
v同比例扩大,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引起 工人就业增加。当资本积累引起的对劳 动力需求超过了现有劳动力数量后,会 引起工人工资水平的提高。
其中存在的逻辑问题:“扩大再生产”一
词中的“扩大”所指的概念不清楚,是从 投入角度考察还是从产出角度考察?是从 物质产品角度考察还是从价值角度考察。 这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界迄今从未认 真加以研究的问题。
10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 1.资本主义再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第八章 资本主义 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8-1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通过对再生产的研究,揭示在单一生产
过程中难以发现的经济关系;揭示资本 (它的数量和它所代表的生产关系)如 何通过生产过程的反复进行使自身扩大; 揭示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命运的影响、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2
资本主义再生产
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 1.生产与再生产
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着价值构 成,技术构成变化会导致价值构成的变化。

政治经济学8章(有答案)

政治经济学8章(有答案)

8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一、单选1、资本积聚是( C )A、个别资本通过吞并其他资本而扩大规模B、几个资本通过联合而扩大规模C、个别资本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而扩大规模D、个别资本靠剥夺小生产者而扩大规模2、资本集中是指( A )A、几个资本通过联合或个别资本吞并其他资本而扩大规模B、个别资本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而扩大规模C、个别资本靠缩减资本家消费而扩大规模D、个别资本靠剥夺小生产者而扩大规模3、资本集中的两个有力的杠杆是( B )A、竞争和剩余价值B、竞争和信用C、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D、剩余价值和扩大再生产4、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聚的结果会使( A )A.社会资本总额增加 B.个别资本规模扩大C.剩余价值总量增长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5、不受社会财富限制的个别资本增大的途径是( C )A、资本积聚B、资本积累C、资本集中D、资本竞争6、依靠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提高而不是依靠投入增加来推动的产出增长,称为( D )A、资本的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外延扩大再生产D、内涵扩大再生产7、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C )A.资本家为了社会进步而实行节欲B.受两极分化的价值规律的作用所支配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D.资本家为了实现自己省吃俭用的美德8、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B )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资本的循环问题D、社会资本的周转问题9、社会再生产按照其规模来划分,可分为( A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B、内涵再生产和外延再生产C、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D、生产关系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10、( B )是资本集中并形成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

A.资本经营B.信用制度C.上市公司D.资本积累。

1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C )A.简单再生产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扩大再生产D.物质资料再生产12、依靠追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而使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是( B )A.简单再生产B.外延扩大再生产C.内涵扩大再生产D.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13、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 )A.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B.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C.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前提 D.二者没有内在联14、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D )A.发展社会生产 B.兼并中小企业 C.实现充分就业 D.赚取更多剩余价值15、个别企业通过股份公司使生产规模扩大是( B )A.资本的积累 B.资本的集中 C.资本的积聚 D.社会资本的扩大16、任何社会再生产都是( A )A、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B、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统一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7、公式Ⅰ(v+m)>Ⅱc是【 D 】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1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之一是【 B 】A前者能把分散资本合并为大资本,后者则不能B前者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量,后者则不会C前者会使个别资本迅速增大,后者则只能缓慢增大D前者需借助于竞争和信用,后者则不需要19、公式Ⅰ(v+△v+m/X)=Ⅱ(c+△c)是【 B 】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20、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构成【 C 】A生产资本B股份资本C社会资本D产业资本21、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包括商品生产过程中的( D )A、活劳动和个别劳动B、物化劳动和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D、活劳动和物化劳动22、剩余价值(m)和利润(p),以及剩余价值率(m’)和利润率(p’)的关系是(C )A、m大于p, m’大于p’B、m小于p, m’小于p’C、m等于p, m’大于p’D、m等于p, m’小于p’23、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比例关系是( A )A.生产资料数量/劳动力数量B.劳动力数量/不变资本数量C.劳动力数量/可变资本数量D.不变资本数量/可变资本数量24、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A )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B.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25、资本技术构成的内容是指( B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B、由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比C、机器设备数量与劳动力数量的比例D、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26、在资本有机构成C∶V中,C的比重愈大就意味着( B )A 、资本有机构成愈低B 、资本有机构成愈高C、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变D、资本有机构成有降低的趋势27、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D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29、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导致( C )A、个别资本增大B、社会资本增大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D、劳动力转化为商品30、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 B )A、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下降B、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下降C、固定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下降D、流动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下降31、资本积累是( C )A、对小生产者进行剥夺而实现的积累B、由于资本家节欲而实现的积累C、资本家把剩余价值一部分转化为资本D、社会财富在所有人手中的积累二、多选1、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途径是( ACD )A、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B、扩大生产场所C、技术的进步D、劳动生产率的提高E、增加生产领域劳动者的人数2、实现外延扩大再生产的途径是( BCD )A、提高劳动生产率B、扩大生产场所C、增加生产资料数量D、增加劳动力数量E、生产技术的进步3、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是( B C )A、资本积累B、资本集聚C、资本集中D、资本原始积累E、机器设备的大量积累4、扩大再生产的形式是 ( D E )A、物质资料再生产B、生产关系再和生产C、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内涵的扩大再生产E、外延的扩大再生产5、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是( CE )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增加供给以满足消费需求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 D.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力6、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

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
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 认为仅研究国民财富增加是有缺 陷的,它使现实中的贫困现象长 期得不到解决。
•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是物质 福利;且经济实践主体应是国家、 政府。
(二)研究方法
• 在研究中应密切关注人们的情感、 需要与渴望,而不应单纯注重抽 象理论和计算。
1.消费与生产(3个要点) (1)消费先于生产并决定生产,
是生产的目的,并通过交换实现。
(2)需求先于供给并决定供给。 生产供给受需求限制,可能出现 生产过剩的危机。需求则与收入、 支出相关。
(3)最终结论:收入决定生产, 生产创造收入。
2.资本与收入
• 社会总产品可分为3个部分:固定 资本(工厂、机器等);流动资 本(种子、原材料、工资等); 收入(地租、利润、工资)。
(3)能积累与保存。
• 非生产劳动:不能创造出财富, 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生产 的东西直接被消费掉,不产生利 润。
• 行政人员、立法者、法官、律师、 武装力量等均被西斯蒙第视为从 事非生产劳动的职业。
四、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
(一)再生产理论
• 西斯蒙第被视为较早研究宏观经 济学理论的先驱者。
• 价值的分类:内在价值(绝对价 值);相对价值。内在价值大小 取决于生产该商品的必要劳动; 相对价值大小则取决于人们对该 物品的需求程度。
(二)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
• 生产劳动是指能够创造和生产剩余 价值的劳动,能产生利润。财富的 三个条件:
(1)必须由直接或间接劳动创造;
(2)对人有利、有用;
• (消费)需求决定生产:个人的 需要与愿望(即个人消费)决定 财富的生产。
• 人的消பைடு நூலகம்直接取决于其收入。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学必修课-背诵读书笔记-知识点整理-第八章到结束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学必修课-背诵读书笔记-知识点整理-第八章到结束

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带来剩余价值资本运动:单个资本的运动-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资本运动过程及采取的职能形式;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数量的影响社会资本的运动-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社会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基本比例关系,经济危机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社会生产过程,总是不断重复和不断更新的。

这种不断重复和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指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则指大于原有生产规模的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表明:(1)可变资本是劳动者自己创造的;(2)经过一定时期后,全部资本都会变成剩余价值的积累物;(3)从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出,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为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需要的。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家将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合并到原有的资本中去,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例:有一个资本家有资本5000,假定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是4:1(他用其中的4000元购买生产资料,1000元购买劳动力),剩余价值率为100%。

第一年生产结果为: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再假定资本家将500M用于个人消费,另外500M转化为资本,按原来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4:1的比例,合并到原有资本中去。

则第二年:资本总额为5500,其中不变资本4400C,可变资本1100V,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假设剩余价值率仍为100%,则第二年的生产结果为:(4000+400)C +(1000+100)V +1100M =6600(2)资本积累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的规模,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商品经济本身就蕴含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当货币出现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经济危机的产生具有了形式上的可能性。

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后,这种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了,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可能性,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还不会爆发。

经济危机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才有了爆发的现实性。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应该由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已经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应该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

但由于资本主义是资本家私人占有制,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资料、产品和生产过程,却被少数各自追求最限度利润和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占有和管理,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主义这种矛盾就越尖锐和突出。

当这种矛盾尖锐到不可调和时,必然会引发经济危机。

表面上看,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但是这种过剩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其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其二,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其中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决定性阶段。

没有危机阶段,就不存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存在,经济危机虽然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但决不会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

要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就必须从根源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历史趋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历史趋势

经济危机
1825年 1836年 1847年
……
在简单商品生产中,交换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生产 的直接目的是消费。而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价值的增殖是生产 和交换的唯一目的,而使用价值则仅仅成了价值增殖的一种手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这个根本特征必然导致生产和消费的严重冲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对经济危机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现 象层次的解释上,而需要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内 在矛盾运动中,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发生的根源、具体原 因和演变趋势。
对于奴隶制、封建制等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更有利于生产力的 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资 本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 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人类社会的进 步。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这样肯定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作用:“资产阶级 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第一种,主周期,又称朱格拉周期(7-11年)。 第二种,次周期,又称基钦周期(3-5年)。 第三种,中长周期,又称库兹涅茨周期(15-25年)。 第四种,长波周期,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45-60年)。
关于经济周期的上述观点对于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波动具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不能脱离开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的实质,不能脱离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否则不能 从根本上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问题。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由资本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的, 但本质上是由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政经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政经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1)1.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3)1.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3)1.1.1.资本主义再生产 (3)1.1.2.再生产的分类 (3)1.1.3.简单再生产的特点 (3)1.1.4.扩大再生产 (4)1.1.5.可变资本—源泉—剩余价值—源泉—资本积累—源泉—扩大再生产 (4)1.2.资本主义积累及其社会经济后果 (4)1.2.1.资本的有机构成 (4)1.2.2.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规律 (5)1.2.3.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5)1.2.4.资本积累的一般趋势和两极分化 (8)1.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科技革命及其双重效应 (9)1.3.1.第一,假定生产的部门和产品不变,在这种条件下,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9)1.3.2.一方面会增加资本家的相对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全社会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社会的相对人口过剩,降低社会的平均利润率。

(9)1.3.3.第二,有产品创新,会产生新的部门和产品,既促进又阻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9)2.第二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9)2.1.社会总产品 (9)2.1.1.社会总产品,就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产品的总和。

(9)2.1.2.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9)2.1.3.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本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9)2.1.4.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10)2.2.第一部类(I)—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 (10)2.2.1.从价值形式来看,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以及剩余价值(m) (10)2.2.2.其中,不变资本是旧价值的转移,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用于补偿生产中已消耗掉的预付可变资本、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及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 (10)2.2.3.把社会生产分成两大部类,揭示了社会总产品的基本用途和实现条件;把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成为三个组成部分,则揭示了社会总价值中各个部分的性质和实现的途径 (10)2.3.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10)2.3.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和实现条件 (10)2.3.2.交换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11)2.3.3.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11)2.3.4.社会扩大再生产 (13)3.第三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5)3.1.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 (15)3.1.1.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 (15)3.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6)3.2.1.经济周期的四个典型阶段 (16)3.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后果 (17)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后果 (17)3.3.1.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 (17)3.3.2.各国政府反危机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第八章世界经济危机及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八章世界经济危机及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八章
世界经济危机袭击下的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节 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 速的发展。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 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 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 约。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 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 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的泛滥
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 机的特点
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 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 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 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 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 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 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641万 股的最高纪录收盘。从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开始, 一场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 义世界。
(1)、从局部看: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A、阶级矛盾加剧:政府、人民
B、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乘机扩大政治影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2)、从整体看: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造成特别巨 大的破坏,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B、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C、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2)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 人士
(3)解散一切工会,取缔其他政党。
(4) 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5) 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 6 )掀起迫害犹太人狂潮.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 概念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 部门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 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二、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
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
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相适应,马克 思把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制造生 产资料的所有部门和企业为第一部类,用Ⅰ 表示;制造消费资料的所有部门和企业是第 二部类,用Ⅱ表示。
联系:一方面资本积聚的增加必然加速资本集中 的进展;另一方面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又会促进 资本积聚的发展。
3.资本积累的社会经济后果 资本积累对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重大的影响,
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相对人口过剩和失业 第二,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
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的 需求而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积累及其社会经济后果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科技革命及其双重效应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一个社会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就
不能停止生产社会的生产,总是连续不断的周而 复始的进行着。每一个社会生产的过程都是在生 产的过程。再生产按其规模来说,可以分为简单 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2.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在资本主义的经济中,个别资本的增大是 通过资本的积累和集中两种形式给予实现的。
资本积聚
个别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 本化来扩大资本规模。
资本集中
把几个分散的资本合并成一 个大资本,以扩大资本规模。 如大鱼吃小鱼、股份公司。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区别:资本积聚可以增加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 则不能;资本积聚的发展速度缓慢,而资本集中的 速度比较快。

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练习题(2017)

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练习题(2017)

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 A )A.是由工人创造的B.是由资本家积累的C.并不仅仅是由工人创造的D.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的2.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C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3.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 )A.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B.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C.二者没有内在联系D.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前提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D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C.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5.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 B )A.吞并其他资本扩大资本规模 B.剩余价值资本化扩大资本规模C.剥夺小生产者扩大资本规模 D.组织股份公司扩大资本规模6.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B )A.促使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促使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甚至下降D.可变资本数量不断上升7.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 C )A.许多分散小资本的集合B.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C.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D.组织股份公司8.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直接原因是( C )A.资本集中 B.资本积累 C.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D.劳动力供给增加9.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 )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B.资本总量的减少C.可变资本比重增加D.不变资本的节省二、多项选择题1. 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ABCD )A. 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B.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C.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D.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2.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在于(CD )A.增加社会财富B.发展社会生产力C.追逐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D.竞争的外在压力3. 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BD )A. 资本循环B. 资本积聚C. 资本周转D. 资本集中4.资本积聚(ACD )A. 是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B.是靠合并单个资本实现的C. 会增大社会总资本D. 要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5.资本集中是( BCD )A.个别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B.将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C.通过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而实现D.通过信用制度和组织股份公司而实现6.加速资本集中的杠杆包括( CD )A.供求B.价格C.竞争 D.信用7.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各自作用是( ABCD )A.资本积聚增大了个别资本总额B.资本集中增大了个别资本总额C.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D.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资本集中促进资本积聚8.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在于( AB )A.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 B.在资本积累过程,劳动力的供给绝对增加C.人口数量绝对增加 D.部分劳动力不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8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8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二)实现过程
1.第一部类内部交换
★Ⅰ 4000c
价值上:代表本部类消耗的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
实物形态上:新生产的生产资料
价值实现和实物替换可在
实现
采矿部门
Ⅰ4000c
机器制造厂
发电厂
购买电力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及实现条件
2.第二部类内部交换 ★ Ⅱ 500v + 500m 价值上:代表工资和剩余价值,购买消费资料 实物形态上:新生产的消费资料 通过第二部类内部交换得到实现
1825年底,著名的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底的 1070万镑降至120万镑。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 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据统计, 1825年10月至1826年10月,破产的工商企业达到三千五 百多家。1824~1826年间,英国当时重要的出口产品棉布 出口从3.45亿码降为2.67亿码,即减少了23%。
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 年、1921年、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的经济危 机。
在上述各次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战前1929~1933年的 大危机,这次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波及所有的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称为“三十年代的大危机”。 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时期资
二、资本主义积累及社会经济后果
解: (1)在资本有机构成为9:1的情况下,就业的工人数 = (1000000×1/10)÷50 = 2000(个) 在资本有机构成为19:1的情况下,就业的工人数 = (1000000×1/20)÷50 = 1000(个) 被排挤的工人数 = 2000-1000 = 1000(个) (2)追加40万元资本所增加的就业的工人数 = (400000×1/20)÷50 = 400(个) 仍失业的工人数 = 1000-400 = 600(个)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五、两大部类平衡发展的要求 (一)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属性和要求 (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六、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实现形式之间存在着矛盾。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的生和消费之间存在矛盾。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原因 (一)实质 1.危机主要表现(P193,-1) • 二战前,…… • 当代, …… 2.实质 • 实质就是生产相对过剩。 3.与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比较 • 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相比,具有不 同性质和特点:它是生产严重不足的危机,而不是生产相对 过剩;它是由自然灾害、瘟疫、战争等原因造成的,而不是 当时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它是不定期爆发的危机,而不是 周期性爆发。
• 下一年度扩大再生产的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 Ⅰ4400c+1100v+1100m=6600 Ⅱ1600c+800v+800m=3200
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基本实现条件: 用公式表示:Ⅰ(v+△v+m/x)=Ⅱ(c+△c) (2)引申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 ①用公式表示: Ⅰ(c+v+m)=Ⅰ(c+△c)+Ⅱ(c+△c) ②用公式表示是: Ⅱ(c+v+m)=Ⅰ(v+△v+m/x)+Ⅱ(v+△v+m/x) ·因此:第一部类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决定第二部类的积 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规模;第二部类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对第一 部类扩大再生产也有制约作用。
4.资本积累的实质 ·马克思:“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已经习以为常的挥霍,作为 炫耀富有从而取得信贷的手段,甚至成了‘不幸的’资本家营 业上的一种必要。奢侈被列入资本的交际费用。” ★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基 础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在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不变的条件下, 资本积累的数量取决于以下因素: (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论述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论述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论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是维持经济健康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本文将就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进行讨论和论述。

首先,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中各个部门和行业通过资本投入进行生产,创造出新的商品和服务,实现价值增值。

这个过程涉及到资本投资、生产活动、交换、消费等多个环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保持稳定和正常运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资本投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本投资是生产领域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资本投资的规模和结构直接影响着再生产的质量和速度。

合理的资本投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社会需要加强对资本投资的引导和规范,防止资本过度集中和浪费,保障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然而,正如历史所证明的那样,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固有矛盾之一。

经济危机不仅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造成直接冲击,也对整个经济体系和社会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危机通常会导致产业萎缩、失业增加、物价波动、财富分配不均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给个人、家庭、企业带来巨大困扰,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安和动荡。

经济危机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包括内外部因素。

内部原因主要包括资本过度集中、投资风险高、生产过剩等。

资本过度集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影响市场需求;投资风险高会使企业倒闭、资金链断裂,造成连锁反应;生产过剩会导致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

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形势不稳定、地缘政治冲突、自然灾害等。

这些因素无一不会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保障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及时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控制通货膨胀,促进消费和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 c ) + 500( v ) + 500( m ) =3000( 消费资料)
采矿部门
4000c
机器制造厂
购买电力
发 电 厂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 1
Ⅰ 4000( c ) +1000( v ) +1000( m ) =6000( 生产资料)

2000( c ) + 500( v ) + 500( m ) =3000( 消费资料)
相互关系:社会资本运动是单个资本运动的 有机组合,单个资本运动是社会资本运动的组成 因子。 相同点:二者都是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并且要在运动中变换资本的职能形式。 不同点: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 而且包括生活消费;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媒介 生产消费的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 一般商品流通;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 的运动,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
社会生产从产品最终用途出发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部类(Ⅰ)是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 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Ⅱ)是由生产消费 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按社会总产品的物质形态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 部类和把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成三个部分 (c+ⅴ+m),是研究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 也是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关键。

2000( c ) + 500( v ) + 500( m ) =3000( 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 6000( c ) + 1500( v ) + 1500( m ) =9000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 1
Ⅰ 4000( c ) +1000( v ) +1000( m ) =6000( 生产资料)
一、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各自的实现条件 1、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按它的规模划分为两种类型,即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是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 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则是资 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 部分当作追加的资本,用于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 动力,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联系:
a. 物质产品的价值和非物质的产品即服务的价 值都可以区分为c、v、m。 b. 三次产业划分融合到两大部类中扩大了两大 部类的内涵。所有的物质生产和服务生产构成社会 总生产,社会全部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构成社会总 产出。根据服务产品的最终用途,为生产提供的服 务可以纳入第一部类,为生活提供的服务可以纳入 第二部类。
社会资本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是社会生产在原有规模 上不断重复进行的生产。
扩大再生产
2、分析简单再生产的几个假设条件
①假设考察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整 个社会只有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 ②生产周期为一年,全部生产资料价值在 一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③全部商品都按价值出售,不考虑商品价 格与价值不一致的问题; ④假设没有对外贸易和储蓄。
总产出在价值上分为c、v、m,社会 生产按社会总产出的实物构成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 社会总产出的价值构成和使用价值构成如下: Ⅰ:c+v+m;(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是生产资料)
Ⅱ:c+v+m;(第二部类,生产的全部是生活资料)

4000( c ) +1000( v ) +1000( m ) =6000( 生产资料)
2、三次产业的划分
按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序列和社会分 工的发展过程划分三次产业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历史 阶段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第一次产业主要指农业,包括直接以自然物为 劳动对象的农、林、牧、渔等行业; 第二次产业主要指工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 等在内的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行业; 第三次产业即服务业,如运输、通信、商贸、 旅游、金融保险、医疗卫生、公用事业、文化娱乐、 科技教育、新闻出版等行业。
第二部类全部产品价值必须等于两大 消费资料的生产和消费 部类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之间的比例关系。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
Ⅰ ( v + m ) = Ⅱ( c ) 基本条件
Ⅰ ( c + v + m ) = Ⅰ ( c )+ Ⅱ( c )
生产资料的 供给与需求
Ⅱ( c + v + m ) = Ⅰ (v+m )+ Ⅱ( v+m )
2
第Ⅱ部类企业 预付可变资本
500( v v )) + 500( 500( + m) 500( m ) 500( m 值 )值
价 价 补 实 偿 现
新创造的 价值
第Ⅱ部类企业 的剩余价值
工人所得 购 的工资 买
消费 资料
购 资本所有者 的收入 买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 1
Ⅰ 4000( c ) +1000( v ) +1000( m ) =6000( 生产资料)
价值 形态
不变资本( c ) 可变资本( v ) 剩余价值( m )
生产生产 资料的第 一部类 生产生活 资料的第 二部类
物质 形态
生产 资料 生活 资料
社 会 生 产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 成和价值构成以及社会生 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 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 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第二节 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前提条件
Ⅰ ( v + m ) > Ⅱ( c )
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除了满 足第二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 还得有剩余 。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前提条件
Ⅰ ( v + m ) > Ⅱ( c )
剩余价值被资本所有者 被资本所有者用于 积累的剩余价值 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
社会 资本 再生 产的 核心 问题
社会 总产 品的 实现 问题
价值补偿
实物补偿
实 物 补 偿
指社会总产品各个 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 以后,如何再进一步 转化为再生产所需要 的物质产品
社会 资本 再生 产的 核心 问题
社会 总产 品的 实现 问题
价值补偿
该卖的 卖掉了
实物补偿
该买的 买到了
社 会 总 产 品
个别资本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 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资本
2、社会总资本运动
社会资本运动就是互为条件、相互交 替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而所谓单个资 本的运动是指各个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和流 通过程,依次变换不同的资本形态,独立 进行循环和周转,实现着单个资本的再生 产。
3、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之间的关系
Ⅱ( c + m – m/x ) >Ⅰ ( v + m /x )
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所提供的消费资料,除了 能满足第一部类简单再生产时工人和资本所有 者的消费以外,还必须有一部分剩余。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前提条件
Ⅰ ( v + m ) > Ⅱ( c )
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除了满 足第二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 还得有一些剩余 。
3

2000( c ) + 500( v ) + 500( m ) =3000( 消费资料)
2
Ⅰ 1000(
v ) +1000( m )
2000( c )

价值形态 工人创造 的新价值
供本部类内部 工人和资本所 有者个人消费
实物形态 生产资料
实物形态 消费资料
价值形态 不变资本
购买生 产资料
社会 资本 简单 再生 产实 现的 基本 条件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社会总 产品的含义、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以及社会再生 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扩大再生产的 实现条件;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等市场态势的变 化;培养同学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 分析和研究我国的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单个资本的运动不可能孤立存在, 它们之间形成了互为前提、互相制约的 有机联系。这种有机联系的单个资本的 运动构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也称社会 总资本再生产。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 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两大部类的划分
为了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及其所需要的条件, 首先就要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情况,以及与此相 适应的社会生产的划分。马克思从实物形式和价值 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社会总产品根据其最终用途在物质形态上可以 区分为两类: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 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3、两大部类和三次产业划分法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a. 从方法论上看,两大部类较第三产业更为抽象; b. 从分类的依据上看,两大部类的划分依据产品的最终用 途,三次产业的划分依据生产部门产生和发展的序列; c. 从涵盖面看,两大部类以社会总产品概念涵盖一切物质 生产部门,三次产业以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包容社会所有生产 部门,特别是包括服务业; d. 从计算口径看,两大部类包括了原材料等中间产品在内 的所有物质产品,三次产业则只统计各部门的增加值(即不包 括构成当年新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价值)。
第一部类全部产品 生产资料的总供给和总 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 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 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社会 资本 简单 再生 产实 现的 条件
Ⅰ ( v + m ) = Ⅱ( c )基本条件
Ⅰ ( c + v + m ) = Ⅰ ( c )+ Ⅱ( c ) Ⅱ( c + v + m ) = Ⅰ (v+m )+ Ⅱ( v+m )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