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说课稿(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说课稿

授课教师:曾琴芬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其他条件、为将来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提供很好的模式和方法,因此本节课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他们已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画图能力,对探索事物有求知的热情和愿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知识目标: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能力目标: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情感目标: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是重点。

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的分析和探索是难点。

四、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主要采用“探索发现”的教学方法,并与小组讨论法、实验法相结合,将直观操作和简单推理结合起来,通过画一个三角形和已知三角形全等,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大胆猜想、交流探究,从而发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其稳定性:并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并通过创设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法指导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做一做,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知识回顾引入新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现学现用巩固新知、再创情景联系实际、反思小结提炼规律、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引入新知

活动内容: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设计意图:回忆前面学习过的知识,为探究新知识作准备。)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内容:怎样才能画两个三角形全等?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但引入了本课的课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会探索的过程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按照三角形“边、角”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 一个条件:一角;一边

2. 两个条件:两角;两边;一角一边

3. 三个条件:三角;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

(设计意图:将学生各种猜想收集起来,并引导他们按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分类。教师有意识的按边从多到少的顺序板书,从而引导学生有“序”的归纳出三种情况,既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又在讨论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广阔性。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索的问题。)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活动内容: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作验证。(对学生在分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予以纠正。)验证过程可采取以下方式:

探究(1)一个条件

对只给一个条件画三角形,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同桌之间互相比较,观察得出结果。再结合展示幻灯片。以便强化结论:一个条件时,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2)二个条件

画一画:按照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各画出一个三角形:

①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

②三角形的一条边为3cm,一个角为30°

比一比:同一条件下作出的三角形与四人小组内其他同学作的比一比,是否全等。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的画图,听取小组汇报比较的结果,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条件,二个条件时,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3)三个条件

学生模仿上面的研究方法,独立完成操作过程,通过交流,归纳得出结论。

(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50°、60°、70°,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学生得出结论后,再举例体会一下。

(2)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cm,4cm,6cm,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

画一画:在硬纸板上画出三条边分别是3cm,4cm,6cm 的三角形.

归纳: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般地,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 sss ”

(设计意图:设计在课堂上完成更是要体现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通过他们所作出的三角形重合(大小形状都一样),认识“sss”的条件, 突出教学重点。

第四环节知识运用,巩固新知

活动内容:例1 △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获得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第五环节再创情境,联系实际

活动内容:1.(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举例说明该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2.类比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研究四边形、五边形有无稳定性?你有办法使四边形的框架的形状不发生改变吗?(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四边形、五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实例,直观,生动,便于理解。从理论联系到实际,将知识延伸开去,应用到生活实际,才真正作到学有所用。)

第六环节反思小结,提炼规律

活动内容: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归纳整理。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公理)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把所学到的知识经常进行整理小结,使他们头脑中存储着一个层次分明的知识系统。)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活动内容: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对学生起到分层次提高。必做题:(1)课本习题(2)一个四边形的门框,为使其牢固,请用木条加固,你能找出几种方法?最少用几根木条?选做题:你能否利用本节课的探索方法,找出其它可以使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设计意图:分层次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又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巩固所学,分层要求。)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始终关注学生是否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按所给的条件进行探索,能否在活动中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发现结论。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动手实践,而不是使合作流于形式。要把合作交流的空间真正的还给学生。

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具,提供大量可参考图片结合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分层次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又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巩固所学,分层要求。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